目录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在许九爷捐了一大笔香火钱后,鸡鸣寺的方丈亲自接见了许九爷,双方客气地攀谈了几句,许九爷他们就顺利地住进了鸡鸣寺,在方丈特别嘱咐下,知客僧为许家安排了一座僻静的小院,以方便许夫人静养。
黎茂和小柱子回清凉门接杨达一家和船上的行李来鸡鸣寺,许爱则带着小栓子为母亲熬药。
许夫人服下汤药后,傍晚时分才醒来,虽然依然虚弱,但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勉强和许九爷说了几句话后又沉沉地睡去,许九爷悬着的心这时才放了下来。
杨达按照黎茂的吩咐将客船低价处理掉了,到了金陵杨达一家再也无法吃航运这碗饭了,这条客船陪了杨达父子几十年,贱卖了难免有些唏嘘之情。
因为许夫人病着,黎茂和许九爷他们并没有着急着手下一步计划,一切待许夫人病好之后再说。
一晃十余天过去了,许夫人的身体逐渐好转,其他人也陆续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这是前期积劳过重所致,通过这些天的休养调整,很快大家都恢复了健康。
许九爷经过夫人一场大病,开始正视自己的年龄和身体了,决定练习黎茂传授的一套内力养生之法,也让许夫人跟他一起练习。
许爱这些天白天悉心照料母亲,晚上刻苦修炼,希望自己修为快速提升,能更好地保护家人、帮助黎茂。
为表彰小栓子和小柱子一路忠心跟随,许九爷将他们收为义子,改名许栋、许梁,许九爷承诺将来帮他们各自置办一份家业。
许栋、许梁、杨思、杨念四人同时拜黎茂为师,他们没有修炼资质,但是可以从黎茂那里学习精深的武学,这四人是许家在金陵安家立业的主力,自然得学些本事。
杨达跟着儿子也蹭着学了些技击之术,但是毕竟年岁已大,最多只能强身健体,许九爷看他敦厚老实,有心把他培养成许家未来的掌柜,就教导了他不少经商之道。
杨达跑了几十年客商船,对经营之道不算陌生,在许九爷的点拨下,很快就有了长足进展。
杨洪氏自打进了鸡鸣寺后更加低调沉默,每天都会去寺中诚心礼拜佛祖,仿佛要赎这些年的罪孽一般。
杨达劝了她很多次,不要介怀之前的事情,现在恶霸已除,应该忘记过去、重新开始,但是杨洪氏依然坚持,如果不是还牵挂丈夫和儿子,估计她都有心皈依佛门,自此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不礼佛的时候,杨洪氏辛勤地做着各种家务,闲暇了就会买来各种布料给杨达父子做各式各样、春夏秋冬的四色衣服,做了很多很多,足够杨达父子穿很多年,吓得杨达父子轮流跟着杨洪氏,怕她哪天想不开做了傻事。
黎茂这些天最为忙碌,许夫人病情稍好后,他就出门去联络静云观派驻唐国的联络人员,可是几次布置了暗号都没人上门来和他接洽,令黎茂苦恼不已。
等了七天依然如此,黎茂不得不想办法联系唐国派驻宋国的外事人员,想找他们询问一下静云观弟子的动向。
鸡鸣寺离宋国主要衙门不远,鸿胪寺是负责外事接待的衙门,唐国在宋国鸿胪寺内设有行人司,负责与宋国官方的接洽活动,同时也为在宋国经商、学习的唐人提供帮助。
黎茂找到唐国行人司令丞打探静云观的消息,令丞看在黎茂持有静云观腰牌的面子上告诉他,静云观虽然也是官方身份,但一向不受他管控,他也无法联络,只能请黎茂回去耐心等待。
另外令丞还告诫黎茂,虽然他不知道黎茂来金陵执行什么任务,但是在没有得到上级的明确指示之前,不许采取任何行动,避免造成两国之间的摩擦,影响正常邦交。
黎茂很不喜欢令丞那副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告辞回去后再也没来找过他,每日继续放置暗号,却一直没有等到静云观的联络人出现。
一直等到十二月七日,许夫人已经痊愈了,行人司和静云观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黎茂决定不等了,他和许九爷商量了一下,不管静云观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一行人不能一直住在鸡鸣寺里。
许九爷这些天看到许夫人一日日好转,心情放松了下来,也开始思考今后在金陵城如何立足的问题,在金陵城外买地租给农户种显然不符合他的性格,还是要在金陵城内置办产业。
但是敦煌和金陵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情况差异很大,许九爷在西北积攒的大量商业经验在这里没有太大的作用,很多东西都需要重头再来。
许九爷和黎茂商量了一番,决定留下杨洪氏陪伴许夫人,其他人兵分三路熟悉金陵城的环境、寻找商机,黎茂许爱一组,许九爷带许栋许梁,杨达带杨思杨念。
三组人白天分别去不同的地方收集各类商业资料,考察金陵城的商业氛围,另外还要留意合适的宅院;晚上则会请知客僧或牙行的管事来给大家讲金陵城的风俗人情、趣闻轶事等。
如此奔忙了三天,三组人已经将金陵城的大致情况调查清楚,许九爷觉得有必要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十二月二十一日晚,家庭会议如期召开,黎茂一干十人悉数参加,就连许夫人和杨洪氏也来旁听,虽然她们不会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只要坐在会场内,就算是一种参与,也代表他们十人是一体的。
会议由许九爷来主持,他首先宣布许夫人已经胜利痊愈的消息,感谢了大家一路辛苦陪伴。
大家通过近一年的艰苦跋涉,辗转敦煌城和岳州城来到了金陵城,从今以后就要在金陵城扎根了,不再过那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了。
许九爷的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这一年内经历了太多,许家五口从敦煌万里迢迢回岳州城,本来准备叶落归根,却无法遂愿,只能远走金陵城,一个离家乡同样遥远的地方;杨家四口更是经历的长期的分离,只能远避他乡,同样是离乱人。
幸好他们遇到了黎茂,将两个家庭糅合在了一起,虽然有主仆名分,但是更像是一家人,金陵城虽然远离家乡,但是这里环境优雅、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生活居住,可以算不幸中的大幸。
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所有人都恢复了体力和精力,现在最关心的事情是如何在金陵城安家立足,在这里打拼下一份稳定的基业。
许九爷感叹了几句,讲起了今天的会议的主题:“各位,通过这几天深入了解金陵城,老夫感触良多,金陵城不仅是东胜洲有名的雄城之一,也是一处非常适宜生活定居的地方,老夫又恢复了信心,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
金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非常适合进行商业活动,老夫以商业起家,准备在这里继续重操旧业,这些天我考察了金陵的市场,总结了最赚钱的几大行业,先为大家介绍一番。
当今之世的商业无非是以下四大项:农林牧渔、餐饮茶糖;药材香料、制衣毛皮;房产地产,运输安保;金银铜铁,珠宝玉器。
这里面的农林牧渔、餐饮茶糖是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行业,也是最经久不衰的行业,可惜我们是外来人,不熟悉行业习惯、无稳定进货渠道、没有长期建立的口碑,贸然进入这一行多半会惨淡收场。
药材香料、制衣毛皮,这本来是老夫最熟悉的行业,在西北时老夫就是靠这些生意才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创下了许家商会的威名。
可惜这里离西北太远,以前的货源完全无法用上,而本地药材香料的入行门槛太高,难以介入;制衣毛皮又强调设计时尚,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样无法入手。
房产地产、运输安保,同样是收入颇丰的行业,但是我们在官府和江湖上没人,这两个行业如果没有黑白两道相助,根本寸步难行,也只能放弃。
最后只剩下金银铜铁、珠宝玉器,铜铁铅锡、民生所用,但上游的采矿业官营,我们无法插手,下游的制器业又需要大批匠人,单品制作周期长、单品收益率又低,不适合介入。
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等行业存在无数商机,金陵城富商如云,对这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耗量非常大,虽然本地已经有了不少著名的店铺,但是并不影响别的店铺进入这个领域。
更为有利的是我们一路上收集了不少古玩、珠宝、玉器足可让我们开办一家比较上档次的店铺,如果我们再花重金雇佣一批金银匠人和专业人员,就可以顺利开张了。
至于其他明矾、石灰、马匹等挣钱的行当,我们不熟悉,也无法参与。
大家对我选择珠宝古玩行业有没有意见?都可以说说。”
所有人都保持沉默,一来大家对商业并不熟悉,二来许九爷在众人中德高望重,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
黎茂看场面有些尴尬,起身道:“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我们就听九爷的,我这人有事情做才不会觉得心慌。”
这时大家才纷纷表示同意。
许九爷看大家都没啥建议,只好又问了一句:“店铺我准备开在雨花巷,那里商铺云集,正是开店的好地方,大家有什么建议?”
大家自然还是同意,许九爷无奈道:“既然如此,明天我就带黎茂先去雨花巷选址,今天的会议就散了吧。”
黎茂和小柱子回清凉门接杨达一家和船上的行李来鸡鸣寺,许爱则带着小栓子为母亲熬药。
许夫人服下汤药后,傍晚时分才醒来,虽然依然虚弱,但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勉强和许九爷说了几句话后又沉沉地睡去,许九爷悬着的心这时才放了下来。
杨达按照黎茂的吩咐将客船低价处理掉了,到了金陵杨达一家再也无法吃航运这碗饭了,这条客船陪了杨达父子几十年,贱卖了难免有些唏嘘之情。
因为许夫人病着,黎茂和许九爷他们并没有着急着手下一步计划,一切待许夫人病好之后再说。
一晃十余天过去了,许夫人的身体逐渐好转,其他人也陆续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这是前期积劳过重所致,通过这些天的休养调整,很快大家都恢复了健康。
许九爷经过夫人一场大病,开始正视自己的年龄和身体了,决定练习黎茂传授的一套内力养生之法,也让许夫人跟他一起练习。
许爱这些天白天悉心照料母亲,晚上刻苦修炼,希望自己修为快速提升,能更好地保护家人、帮助黎茂。
为表彰小栓子和小柱子一路忠心跟随,许九爷将他们收为义子,改名许栋、许梁,许九爷承诺将来帮他们各自置办一份家业。
许栋、许梁、杨思、杨念四人同时拜黎茂为师,他们没有修炼资质,但是可以从黎茂那里学习精深的武学,这四人是许家在金陵安家立业的主力,自然得学些本事。
杨达跟着儿子也蹭着学了些技击之术,但是毕竟年岁已大,最多只能强身健体,许九爷看他敦厚老实,有心把他培养成许家未来的掌柜,就教导了他不少经商之道。
杨达跑了几十年客商船,对经营之道不算陌生,在许九爷的点拨下,很快就有了长足进展。
杨洪氏自打进了鸡鸣寺后更加低调沉默,每天都会去寺中诚心礼拜佛祖,仿佛要赎这些年的罪孽一般。
杨达劝了她很多次,不要介怀之前的事情,现在恶霸已除,应该忘记过去、重新开始,但是杨洪氏依然坚持,如果不是还牵挂丈夫和儿子,估计她都有心皈依佛门,自此青灯古佛、了却一生。
不礼佛的时候,杨洪氏辛勤地做着各种家务,闲暇了就会买来各种布料给杨达父子做各式各样、春夏秋冬的四色衣服,做了很多很多,足够杨达父子穿很多年,吓得杨达父子轮流跟着杨洪氏,怕她哪天想不开做了傻事。
黎茂这些天最为忙碌,许夫人病情稍好后,他就出门去联络静云观派驻唐国的联络人员,可是几次布置了暗号都没人上门来和他接洽,令黎茂苦恼不已。
等了七天依然如此,黎茂不得不想办法联系唐国派驻宋国的外事人员,想找他们询问一下静云观弟子的动向。
鸡鸣寺离宋国主要衙门不远,鸿胪寺是负责外事接待的衙门,唐国在宋国鸿胪寺内设有行人司,负责与宋国官方的接洽活动,同时也为在宋国经商、学习的唐人提供帮助。
黎茂找到唐国行人司令丞打探静云观的消息,令丞看在黎茂持有静云观腰牌的面子上告诉他,静云观虽然也是官方身份,但一向不受他管控,他也无法联络,只能请黎茂回去耐心等待。
另外令丞还告诫黎茂,虽然他不知道黎茂来金陵执行什么任务,但是在没有得到上级的明确指示之前,不许采取任何行动,避免造成两国之间的摩擦,影响正常邦交。
黎茂很不喜欢令丞那副高高在上的命令语气,告辞回去后再也没来找过他,每日继续放置暗号,却一直没有等到静云观的联络人出现。
一直等到十二月七日,许夫人已经痊愈了,行人司和静云观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黎茂决定不等了,他和许九爷商量了一下,不管静云观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一行人不能一直住在鸡鸣寺里。
许九爷这些天看到许夫人一日日好转,心情放松了下来,也开始思考今后在金陵城如何立足的问题,在金陵城外买地租给农户种显然不符合他的性格,还是要在金陵城内置办产业。
但是敦煌和金陵的地理环境和物产情况差异很大,许九爷在西北积攒的大量商业经验在这里没有太大的作用,很多东西都需要重头再来。
许九爷和黎茂商量了一番,决定留下杨洪氏陪伴许夫人,其他人兵分三路熟悉金陵城的环境、寻找商机,黎茂许爱一组,许九爷带许栋许梁,杨达带杨思杨念。
三组人白天分别去不同的地方收集各类商业资料,考察金陵城的商业氛围,另外还要留意合适的宅院;晚上则会请知客僧或牙行的管事来给大家讲金陵城的风俗人情、趣闻轶事等。
如此奔忙了三天,三组人已经将金陵城的大致情况调查清楚,许九爷觉得有必要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十二月二十一日晚,家庭会议如期召开,黎茂一干十人悉数参加,就连许夫人和杨洪氏也来旁听,虽然她们不会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只要坐在会场内,就算是一种参与,也代表他们十人是一体的。
会议由许九爷来主持,他首先宣布许夫人已经胜利痊愈的消息,感谢了大家一路辛苦陪伴。
大家通过近一年的艰苦跋涉,辗转敦煌城和岳州城来到了金陵城,从今以后就要在金陵城扎根了,不再过那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了。
许九爷的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这一年内经历了太多,许家五口从敦煌万里迢迢回岳州城,本来准备叶落归根,却无法遂愿,只能远走金陵城,一个离家乡同样遥远的地方;杨家四口更是经历的长期的分离,只能远避他乡,同样是离乱人。
幸好他们遇到了黎茂,将两个家庭糅合在了一起,虽然有主仆名分,但是更像是一家人,金陵城虽然远离家乡,但是这里环境优雅、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生活居住,可以算不幸中的大幸。
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所有人都恢复了体力和精力,现在最关心的事情是如何在金陵城安家立足,在这里打拼下一份稳定的基业。
许九爷感叹了几句,讲起了今天的会议的主题:“各位,通过这几天深入了解金陵城,老夫感触良多,金陵城不仅是东胜洲有名的雄城之一,也是一处非常适宜生活定居的地方,老夫又恢复了信心,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
金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物产丰富,非常适合进行商业活动,老夫以商业起家,准备在这里继续重操旧业,这些天我考察了金陵的市场,总结了最赚钱的几大行业,先为大家介绍一番。
当今之世的商业无非是以下四大项:农林牧渔、餐饮茶糖;药材香料、制衣毛皮;房产地产,运输安保;金银铜铁,珠宝玉器。
这里面的农林牧渔、餐饮茶糖是百姓平时接触最多的行业,也是最经久不衰的行业,可惜我们是外来人,不熟悉行业习惯、无稳定进货渠道、没有长期建立的口碑,贸然进入这一行多半会惨淡收场。
药材香料、制衣毛皮,这本来是老夫最熟悉的行业,在西北时老夫就是靠这些生意才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创下了许家商会的威名。
可惜这里离西北太远,以前的货源完全无法用上,而本地药材香料的入行门槛太高,难以介入;制衣毛皮又强调设计时尚,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样无法入手。
房产地产、运输安保,同样是收入颇丰的行业,但是我们在官府和江湖上没人,这两个行业如果没有黑白两道相助,根本寸步难行,也只能放弃。
最后只剩下金银铜铁、珠宝玉器,铜铁铅锡、民生所用,但上游的采矿业官营,我们无法插手,下游的制器业又需要大批匠人,单品制作周期长、单品收益率又低,不适合介入。
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等行业存在无数商机,金陵城富商如云,对这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耗量非常大,虽然本地已经有了不少著名的店铺,但是并不影响别的店铺进入这个领域。
更为有利的是我们一路上收集了不少古玩、珠宝、玉器足可让我们开办一家比较上档次的店铺,如果我们再花重金雇佣一批金银匠人和专业人员,就可以顺利开张了。
至于其他明矾、石灰、马匹等挣钱的行当,我们不熟悉,也无法参与。
大家对我选择珠宝古玩行业有没有意见?都可以说说。”
所有人都保持沉默,一来大家对商业并不熟悉,二来许九爷在众人中德高望重,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
黎茂看场面有些尴尬,起身道:“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我们就听九爷的,我这人有事情做才不会觉得心慌。”
这时大家才纷纷表示同意。
许九爷看大家都没啥建议,只好又问了一句:“店铺我准备开在雨花巷,那里商铺云集,正是开店的好地方,大家有什么建议?”
大家自然还是同意,许九爷无奈道:“既然如此,明天我就带黎茂先去雨花巷选址,今天的会议就散了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