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 8、第 8 章
- 9 9、第 9 章
- 10 10、第 10 章
- 11 11、第 11 章
- 12 12、第 12 章
- 13 13、第 13 章
- 14 14、第 14 章
- 15 15、第 15 章
- 16 16、第 16 章
- 17 17、第 17 章
- 18 18、第 18 章
- 19 19、第 19 章
- 20 20、第 20 章
- 21 21、第 21 章
- 22 22、第 22 章
- 23 23、第 23 章
- 24 24、第 24 章
- 25 25、第 25 章
- 26 26、第 26 章
- 27 27、第 27 章
- 28 28、第 28 章
- 29 29、第 29 章
- 30 30、第 30 章
- 31 31、第 31 章
- 32 32、第 32 章
- 33 33、第 33 章
- 34 34、第 34 章
- 35 35、第 35 章
- 36 36、第 36 章
- 37 37、第 37 章
- 38 38、第 38 章
- 39 39、第 39 章
- 40 40、第 40 章
- 41 41、第 41 章
- 42 42、第 42 章
- 43 43、第 43 章
- 44 44、第 44 章
- 45 45、第 45 章
- 46 46、第 46 章
- 47 47、第 47 章
- 48 48、第 48 章
- 49 49、第 49 章
- 50 50、第 50 章
- 51 51、第 51 章
- 52 52、第 52 章
- 53 53、第 53 章
- 54 54、第 54 章
- 55 55、第 55 章
- 56 56、第 56 章
- 57 57、第 57 章
- 58 58、第 58 章
- 59 59、第 59 章 完
- 60 60、第 60 章
- 61 61、第 61 章
- 62 62、第 62 章
- 63 63、第 63 章
- 64 64、第 64 章
- 65 65、第 65 章
- 66 66、第 66 章
- 67 67、第 67 章
- 68 68、第 68 章
- 69 69、第 69 章
- 70 70、第 70 章
- 71 71、第 71 章
- 72 72、第 72 章
- 73 73、第 73 章
- 74 74、第 74 章
- 75 75、第 75 章
- 76 76、第 76 章
- 77 77、第 77 章
- 78 78、第 78 章
- 79 79、第 79 章
- 80 80、第 80 章
- 81 81、第 81 章
- 82 82、第 82 章
- 83 83、第 83 章
- 84 84、第 84 章
- 85 85、第 85 章
- 86 86、第 86 章
- 87 87、第 87 章
- 88 88、第 88 章
- 89 89、第 89 章
- 90 90、第 90 章
- 91 91、第 91 章
- 92 92、第 92 章
- 93 93、第 93 章
- 94 94、第 94 章
- 95 95、第 95 章
- 96 96、第 96 章
- 97 97、第 97 章 完
- 98 98、第 98 章
- 99 99、第 99 章
- 100 100、第 100 章
- 101 101、第 101 章
- 102 102、第 102 章
- 103 103、第 103 章
- 104 104、第 104 章
- 105 105、第 105 章
- 106 106、第 106 章
- 107 107、第 107 章
- 108 108、第 108 章
- 109 109、第 109 章
- 110 110、第 110 章
- 111 111、第 111 章
- 112 112、第 112 章
- 113 113、第 113 章
- 114 114、第 114 章
- 115 115、第 115 章
- 116 116、第 116 章
- 117 117、第 117 章
- 118 118、第 118 章
- 119 119、第 119 章
- 120 120、第 120 章
- 121 121、第 121 章
- 122 122、第 122 章
- 123 123、第 123 章
- 124 124、第 124 章
- 125 125、第 125 章
- 126 126、第 126 章
- 127 127、第 127 章
- 128 128、第 128 章
- 129 129、第 129 章
- 130 130、第 130 章
- 131 131、第 131 章
- 132 132、第 132 章
- 133 133、第 133 章
- 134 134、第 134 章
- 135 135、第 135 章 完
- 136 136、第 136 章
- 137 137、第 137 章
- 138 138、第 138 章
- 139 139、第 139 章
- 140 140、第 140 章
- 141 141、第 141 章
- 142 142、第 142 章
- 143 143、第 143 章
- 144 144、第 144 章
- 145 145、第 145 章
- 146 146、第 146 章
- 147 147、第 147 章
- 148 148、第 148 章
- 149 149、第 149 章
- 150 150、第 150 章
- 151 151、第 151 章
- 152 152、第 152 章
- 153 153、第 153 章
- 154 154、第 154 章
- 155 155、第 155 章
- 156 156、第 156 章
- 157 157、第 157 章
- 158 158、第 158 章
- 159 159、第 159 章
- 160 160、第 160 章
- 161 161、第 161 章
- 162 162、第 162 章
- 163 163、第 163 章
- 164 164、第 164 章
- 165 165、第 165 章
- 166 166、第 166 章
- 167 167、第 167 章
- 168 168、第 168 章
- 169 169、第 169 章
- 170 170、第 170 章
- 171 171、第 171 章
- 172 172、第 172 章
- 173 173、第 173 章 番外 完
- 174 174、第 174 章
- 175 175、第 175 章
- 176 176、第 176 章
- 177 177、第 177 章
- 178 178、第 178 章
- 179 179、第 179 章
- 180 180、第 180 章
- 181 181、第 181 章
- 182 182、第 182 章
- 183 183、第 183 章
- 184 184、第 184 章
- 185 185、第 185 章
- 186 186、第 186 章
- 187 187、第 187 章
- 188 188、第 188 章
- 189 189、第 189 章
- 190 190、第 190 章
- 191 191、第 191 章
- 192 192、第 192 章
- 193 193、第 193 章
- 194 194、第 194 章
- 195 195、第 195 章
- 196 196、第 196 章
- 197 197、第 197 章
- 198 198、第 198 章
- 199 199、第 199 章
- 200 200、第 200 章
- 201 201、第 201 章
- 202 202、第 202 章
- 203 203、第 203 章
- 204 204、第 204 章
- 205 205、第 205 章
- 206 206、第 206 章
- 207 207、第 207 章
- 208 208、第 208 章
- 209 209、第 209 章
- 210 210、第 210 章 完
- 211 211、第 211 章
- 212 212、第 212 章
- 213 213、第 213 章
- 214 214、第 214 章
- 215 215、第 215 章
- 216 216、第 216 章
- 217 217、第 217 章
- 218 218、第 218 章
- 219 219、第 219 章
- 220 220、第 220 章
- 221 221、第 221 章
- 222 222、第 222 章
- 223 223、第 223 章
- 224 224、第 224 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8、第 18 章
18、第 18 章
“薛家?”
“是的,据说是因为王家老爷升任了九省统制,奉旨离京查边去了,不再家中,二太太知道后就求了老太太,让薛家在咱们家先住着。”
“老太太怜惜二太太久病,想着若是亲姐妹能够陪在身边,对二太太也是一种宽慰,于是就同意了。”
“奴婢也打听过了,这薛家进京明着说是因为薛姑娘要参选女官,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那薛家的大爷在金陵惹上了人命官司,上京恐怕是为了躲灾来的。”
以夏将自己打听到的薛家事情都和贾珏说了。她是贾家的家生子,消息自然是灵通的很。既然有幸能来到珏三爷屋里伺候,自然是要使出浑身解数让主子满意。以后和红拂姐姐一样能嫁一个良民。
“这样看来这薛家的大爷人品堪忧,能教出这样目无王法的子弟,薛家家风可见一斑。”贾珏皱眉,对于薛蟠他是厌恶至极的。万分不想让他住在贾家,省得带坏了原本就不怎么样的贾家子弟。
至于薛宝钗,贾绝对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恶。商户出身的姑娘自私一些,算计一些也是正常的。
只是薛宝钗如果还想和原著中那样,拿贾家的姑娘给她的名声添砖加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贾珏想到原著中薛蟠入读贾家家学带来的歪风邪气,当天去贾母屋子里请安的时候就和她说了自己的顾及。
“祖母,如今贾家家学中的好几个子弟都是孙儿给自己培养的帮手。那薛家的公子听着不像是个能够静下心来治学的。”
贾珏说的可不是谎话,都说独木难支,贾珏很早之前就有意在族中找几个上进的子弟培养。不求他们能有多厉害,只是一来多读书明白一些事理,二来也能给族里的孩子做一个榜样。
这几年下来倒是也真的找到几个好苗子,其中有一个叫贾芸的在他偶尔的开小灶之下更是考上了秀才。
贾母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对此她很是支持。因为孙子争气她在族中的地位更加崇高,就是那些倚老卖老的‘代’字辈族老在她面前也是老老实实的。
一听到孙子的话,贾母就后悔之前因为王氏的请求而松口让薛家住进来的事情了。她是看着宝玉这段时间陪在她这个老婆子身边,倒是挺讨喜的,于是看在宝玉的面子上才同意薛家住进来的。
“是我大意了,薛家的哥儿那个样子,姐儿恐怕也不是个好的,要是带坏了家里的女孩子可怎么好。”
“这和祖母有什么关系,您不过就是体恤二太太罢了。”贾珏知道在贾母眼中薛蟠犯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大事,不过就是死了一个平民而已,只要料理清楚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贾珏自然是无法认同这样的观念的,但是他同样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贾母这样的古代贵族的观念,所以也就不费那个口舌了。
不过有些话他还是提醒一二的。
“薛家大爷这件案子,金陵知府下的判决是‘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1】。’也就是说薛家大爷在官府户籍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日后若是真的有人追究起来,那么薛蟠就算不死也没有继承薛家的权利了。”
毕竟一个死人怎么可能继承家业。
“……这薛家怎么会这么糊涂。”贾母听完孙子的话后有一瞬间的无语。这是什么操作,王家的女儿脑子是怎么长的。
这样的事情推一个下人出来顶罪也好啊,起码要让自己家的孩子清清白白的。
“祖母您看着吧,薛姑娘有这样的哥哥进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些太监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送一个罪犯之妹进宫。”宫里的太监宫女身家那都是经过内务府严查的。那些负责检查的太监都是记录在案的。
不管过了多长的时间,只要被查出来那些负责的太监都是躲不过去的。
“这真是……”
“祖母也不必担忧,孙儿之所以告诉你就是想着让你有一些防范。这薛家的事情自然是轮不到我们贾家去担心的。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薛家的事情就算是轮也轮不到贾家,贾雨村想要讨好的也是王子腾。这件事情其实也算是王子腾的一个把柄,他相信贾母知道该怎么做。
“你说的对,再怎么样薛家的事情也有王家撑着。”
果然贾母的反应没有出贾珏的预料,这样也好,让贾家慢慢疏离四王八公。就算只是一点点也好。
薛家进京的那天天气很不错,因为王夫人病着,贾母那是绝对不会亲自去接人的,于是接人的活就落到了王熙凤的头上。
王熙凤如今管着家,算是风头正盛,以她的眼力见怎么可能看不出贾母对于薛家并不热络。相较于完全不认识的薛家,自然是老太太的意思更加重要。
于是薛家从侧门进入贾家后,和林黛玉直接去荣庆堂不同。他们在二门先见到了满脸堆笑的王熙凤。
“姨妈远道而来,倒是我这做晚辈的怠慢了,二太太盼着您可是盼了好些日子,这是宝钗妹妹吧,长得可真好。”王熙凤的嘴巴一见到薛姨妈一家就没有停过。夸这个夸那个,倒是让薛家母女很是不好意思。
王熙凤又一叠声的让小厮把薛蟠带到贾琏那边去,让贾琏带着薛蟠去见贾赦贾政。然后将薛家母女带到了二房王夫人的院子里。
她自己倒是没有多待,只说府中的事情多和王夫人请来安之后就离开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暮年再次见面,就算闺阁中因为嫡庶有别两姐妹并没有多少情分,如今也是泪眼相向。
薛宝钗规矩的坐在一边跟着抹眼泪。
“姐姐怎么病的?我在金陵接到消息可是着急了许久,其他的倒是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好的药材却是找了许多。等会让府中的大夫看看,若是有用的姐姐可千万不要和我客气。”薛姨妈拉着王夫人的手,说出的话情真意切。
她也没有想到记忆中明媚张扬的嫡姐现在竟然只能孱弱的卧病在床,端的是凄凉感伤。
“不过是有一年得了一次风寒,太医也看过了,说是伤了根本。多少名贵的药材吃下去也就这样了。妹妹很不必费心张罗。咳咳。”王夫人对于自己的病也有过怀疑,不过她私下里也找其他的大夫看过,诊断的结果都是伤了底子,加上年纪大了,只能将养着。
“这又能费多少心,也许南边的药材试一试能好呢。”薛姨妈安慰到。
“是啊,姨妈,咱们这样的人家,只要能治好什么样的药材弄不到。姨妈尽管安心休养就好。”薛宝钗落落大方的对王夫人说。
“儿啊,你真是个好孩子,妹妹,宝丫头如今才十岁就这般懂事,比之我那孽障知事多了。”
“咳咳,儿啊,日后在家里住着要是有事情就去找你那兄弟,他是个热心的,和家里的姐姐妹妹最是亲近。”
“姨妈说的可是那‘衔玉而生’的宝玉兄弟。”薛宝钗不管心里相不相信贾宝玉是衔玉而生,在王夫人这里却是要做出万分相信的样子的。从这位姨妈和母亲的书信往来中薛宝钗知道姨妈是认定了自己的儿子是衔玉而生。
果然王夫人见薛宝钗的样子,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更真诚了。
“那孩子就是个长不大的,虽然聪明但是贪玩,就喜欢和家里的姐妹们玩耍。我这样的身体情况也管不得他,加上怕他染了病气,只能叫他多到老太太屋里待着。”在王夫人嘴里,贾宝玉去荣庆堂是她的意思。
“是啊,小孩子最怕的就是生病,宝丫头早年胎里带了热毒,为了治病那是不知道花了多少银钱和精力。最后还是一个跛脚道士和赖头和尚给的海外仙方救了她这丫头。咱们这样的人家,孩子哪个不是小心翼翼的养大的。”
王夫人和薛姨妈聊着天,感觉心情愉快了很多。看着时间不早了,就让人将薛姨妈母女带到荣庆堂见一见贾母。
贾家的姑娘是有请女先生来教导读书的,大概是王夫人和李纨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让贾母心有余悸。对贾家姑娘的教导贾母比原著中上心很多倍。
在贾珏的提议下,贾母还让王熙凤有时间也去学学律法。当然是一种十分委婉的提示,王熙凤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是受了王夫人的连累。作为孙媳妇她还能怎么样。
薛宝钗跟着母亲来到贾母的院子,心里对贾家的几个姑娘还是很好奇的,其中对于客居在贾家的林家姑娘更是隐隐有一种特别在意的感觉。
薛宝钗在金陵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官家的女孩,她自认比起她们她是优秀很多的。就算有些暗中说她是商户女,她也只将这些话当做嫉妒之言。
林家她知道,簪缨世家,林大人更是官居从三品巡盐御史。薛宝钗有心想要看看这三品大员家的小姐是什么样的风采。
来到荣庆堂门口,薛家母女也没有多等,很快从里面出来一个行动间都十分规矩有礼的少女。
“可是薛家姨妈来了,老太太说都是自家亲戚不必守着这些繁文缛节。太太和姑娘里面请。”
正当薛姨妈和薛宝钗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时候,陪他们过来的丫头在他们耳边说。
“这是老太太房里的大丫鬟鸳鸯姐姐。”
薛姨妈立马反应过来,她是最知道内院中这些得脸的丫鬟婆子的重要性的,急忙上前扶起鸳鸯。
“原是我们打扰了老太太,还要劳烦姑娘来接。”说着直接退下自己手腕上的一个金镯子套在鸳鸯的手腕上。
“不是什么好东西,姑娘拿去玩吧。”
鸳鸯陪在贾母身边,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见过倒也不觉得一个金镯子有什么贵重的。只是客气地推脱了两下,见对方握着她的手腕不让她退下镯子,也就谢了谢。
她这样的行为倒是让薛家母女更谨慎了。
“是的,据说是因为王家老爷升任了九省统制,奉旨离京查边去了,不再家中,二太太知道后就求了老太太,让薛家在咱们家先住着。”
“老太太怜惜二太太久病,想着若是亲姐妹能够陪在身边,对二太太也是一种宽慰,于是就同意了。”
“奴婢也打听过了,这薛家进京明着说是因为薛姑娘要参选女官,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那薛家的大爷在金陵惹上了人命官司,上京恐怕是为了躲灾来的。”
以夏将自己打听到的薛家事情都和贾珏说了。她是贾家的家生子,消息自然是灵通的很。既然有幸能来到珏三爷屋里伺候,自然是要使出浑身解数让主子满意。以后和红拂姐姐一样能嫁一个良民。
“这样看来这薛家的大爷人品堪忧,能教出这样目无王法的子弟,薛家家风可见一斑。”贾珏皱眉,对于薛蟠他是厌恶至极的。万分不想让他住在贾家,省得带坏了原本就不怎么样的贾家子弟。
至于薛宝钗,贾绝对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恶。商户出身的姑娘自私一些,算计一些也是正常的。
只是薛宝钗如果还想和原著中那样,拿贾家的姑娘给她的名声添砖加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贾珏想到原著中薛蟠入读贾家家学带来的歪风邪气,当天去贾母屋子里请安的时候就和她说了自己的顾及。
“祖母,如今贾家家学中的好几个子弟都是孙儿给自己培养的帮手。那薛家的公子听着不像是个能够静下心来治学的。”
贾珏说的可不是谎话,都说独木难支,贾珏很早之前就有意在族中找几个上进的子弟培养。不求他们能有多厉害,只是一来多读书明白一些事理,二来也能给族里的孩子做一个榜样。
这几年下来倒是也真的找到几个好苗子,其中有一个叫贾芸的在他偶尔的开小灶之下更是考上了秀才。
贾母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对此她很是支持。因为孙子争气她在族中的地位更加崇高,就是那些倚老卖老的‘代’字辈族老在她面前也是老老实实的。
一听到孙子的话,贾母就后悔之前因为王氏的请求而松口让薛家住进来的事情了。她是看着宝玉这段时间陪在她这个老婆子身边,倒是挺讨喜的,于是看在宝玉的面子上才同意薛家住进来的。
“是我大意了,薛家的哥儿那个样子,姐儿恐怕也不是个好的,要是带坏了家里的女孩子可怎么好。”
“这和祖母有什么关系,您不过就是体恤二太太罢了。”贾珏知道在贾母眼中薛蟠犯的事情并不是一件大事,不过就是死了一个平民而已,只要料理清楚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贾珏自然是无法认同这样的观念的,但是他同样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贾母这样的古代贵族的观念,所以也就不费那个口舌了。
不过有些话他还是提醒一二的。
“薛家大爷这件案子,金陵知府下的判决是‘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1】。’也就是说薛家大爷在官府户籍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日后若是真的有人追究起来,那么薛蟠就算不死也没有继承薛家的权利了。”
毕竟一个死人怎么可能继承家业。
“……这薛家怎么会这么糊涂。”贾母听完孙子的话后有一瞬间的无语。这是什么操作,王家的女儿脑子是怎么长的。
这样的事情推一个下人出来顶罪也好啊,起码要让自己家的孩子清清白白的。
“祖母您看着吧,薛姑娘有这样的哥哥进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些太监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送一个罪犯之妹进宫。”宫里的太监宫女身家那都是经过内务府严查的。那些负责检查的太监都是记录在案的。
不管过了多长的时间,只要被查出来那些负责的太监都是躲不过去的。
“这真是……”
“祖母也不必担忧,孙儿之所以告诉你就是想着让你有一些防范。这薛家的事情自然是轮不到我们贾家去担心的。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薛家的事情就算是轮也轮不到贾家,贾雨村想要讨好的也是王子腾。这件事情其实也算是王子腾的一个把柄,他相信贾母知道该怎么做。
“你说的对,再怎么样薛家的事情也有王家撑着。”
果然贾母的反应没有出贾珏的预料,这样也好,让贾家慢慢疏离四王八公。就算只是一点点也好。
薛家进京的那天天气很不错,因为王夫人病着,贾母那是绝对不会亲自去接人的,于是接人的活就落到了王熙凤的头上。
王熙凤如今管着家,算是风头正盛,以她的眼力见怎么可能看不出贾母对于薛家并不热络。相较于完全不认识的薛家,自然是老太太的意思更加重要。
于是薛家从侧门进入贾家后,和林黛玉直接去荣庆堂不同。他们在二门先见到了满脸堆笑的王熙凤。
“姨妈远道而来,倒是我这做晚辈的怠慢了,二太太盼着您可是盼了好些日子,这是宝钗妹妹吧,长得可真好。”王熙凤的嘴巴一见到薛姨妈一家就没有停过。夸这个夸那个,倒是让薛家母女很是不好意思。
王熙凤又一叠声的让小厮把薛蟠带到贾琏那边去,让贾琏带着薛蟠去见贾赦贾政。然后将薛家母女带到了二房王夫人的院子里。
她自己倒是没有多待,只说府中的事情多和王夫人请来安之后就离开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暮年再次见面,就算闺阁中因为嫡庶有别两姐妹并没有多少情分,如今也是泪眼相向。
薛宝钗规矩的坐在一边跟着抹眼泪。
“姐姐怎么病的?我在金陵接到消息可是着急了许久,其他的倒是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好的药材却是找了许多。等会让府中的大夫看看,若是有用的姐姐可千万不要和我客气。”薛姨妈拉着王夫人的手,说出的话情真意切。
她也没有想到记忆中明媚张扬的嫡姐现在竟然只能孱弱的卧病在床,端的是凄凉感伤。
“不过是有一年得了一次风寒,太医也看过了,说是伤了根本。多少名贵的药材吃下去也就这样了。妹妹很不必费心张罗。咳咳。”王夫人对于自己的病也有过怀疑,不过她私下里也找其他的大夫看过,诊断的结果都是伤了底子,加上年纪大了,只能将养着。
“这又能费多少心,也许南边的药材试一试能好呢。”薛姨妈安慰到。
“是啊,姨妈,咱们这样的人家,只要能治好什么样的药材弄不到。姨妈尽管安心休养就好。”薛宝钗落落大方的对王夫人说。
“儿啊,你真是个好孩子,妹妹,宝丫头如今才十岁就这般懂事,比之我那孽障知事多了。”
“咳咳,儿啊,日后在家里住着要是有事情就去找你那兄弟,他是个热心的,和家里的姐姐妹妹最是亲近。”
“姨妈说的可是那‘衔玉而生’的宝玉兄弟。”薛宝钗不管心里相不相信贾宝玉是衔玉而生,在王夫人这里却是要做出万分相信的样子的。从这位姨妈和母亲的书信往来中薛宝钗知道姨妈是认定了自己的儿子是衔玉而生。
果然王夫人见薛宝钗的样子,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更真诚了。
“那孩子就是个长不大的,虽然聪明但是贪玩,就喜欢和家里的姐妹们玩耍。我这样的身体情况也管不得他,加上怕他染了病气,只能叫他多到老太太屋里待着。”在王夫人嘴里,贾宝玉去荣庆堂是她的意思。
“是啊,小孩子最怕的就是生病,宝丫头早年胎里带了热毒,为了治病那是不知道花了多少银钱和精力。最后还是一个跛脚道士和赖头和尚给的海外仙方救了她这丫头。咱们这样的人家,孩子哪个不是小心翼翼的养大的。”
王夫人和薛姨妈聊着天,感觉心情愉快了很多。看着时间不早了,就让人将薛姨妈母女带到荣庆堂见一见贾母。
贾家的姑娘是有请女先生来教导读书的,大概是王夫人和李纨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让贾母心有余悸。对贾家姑娘的教导贾母比原著中上心很多倍。
在贾珏的提议下,贾母还让王熙凤有时间也去学学律法。当然是一种十分委婉的提示,王熙凤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是受了王夫人的连累。作为孙媳妇她还能怎么样。
薛宝钗跟着母亲来到贾母的院子,心里对贾家的几个姑娘还是很好奇的,其中对于客居在贾家的林家姑娘更是隐隐有一种特别在意的感觉。
薛宝钗在金陵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官家的女孩,她自认比起她们她是优秀很多的。就算有些暗中说她是商户女,她也只将这些话当做嫉妒之言。
林家她知道,簪缨世家,林大人更是官居从三品巡盐御史。薛宝钗有心想要看看这三品大员家的小姐是什么样的风采。
来到荣庆堂门口,薛家母女也没有多等,很快从里面出来一个行动间都十分规矩有礼的少女。
“可是薛家姨妈来了,老太太说都是自家亲戚不必守着这些繁文缛节。太太和姑娘里面请。”
正当薛姨妈和薛宝钗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时候,陪他们过来的丫头在他们耳边说。
“这是老太太房里的大丫鬟鸳鸯姐姐。”
薛姨妈立马反应过来,她是最知道内院中这些得脸的丫鬟婆子的重要性的,急忙上前扶起鸳鸯。
“原是我们打扰了老太太,还要劳烦姑娘来接。”说着直接退下自己手腕上的一个金镯子套在鸳鸯的手腕上。
“不是什么好东西,姑娘拿去玩吧。”
鸳鸯陪在贾母身边,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见过倒也不觉得一个金镯子有什么贵重的。只是客气地推脱了两下,见对方握着她的手腕不让她退下镯子,也就谢了谢。
她这样的行为倒是让薛家母女更谨慎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