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 第70章 为何弃我而去
- 71 第71章 搜集情报
- 72 第72章 乐浪太守
- 73 第73章 宅男管宁
- 74 第74章 桃花岛在何处
- 75 第75章 给你个逃跑机会
- 76 第76章 稚嫩的外交团队
- 77 第77章 结盟条件
- 78 第78章 都是野心家
- 79 第79章 又是圈套
- 80 第80章 宅男的境界
- 81 第81章 精神领袖
- 82 第82章 正确的切入点
- 83 第83章 大展神功
- 84 第84章 落脚点
- 85 第85章 不知不觉爱上你
- 86 第86章 庄园主
- 87 第87章 家的样子
- 88 第88章 夜话
- 89 第89章 分工协作
- 90 第90章 太平椅
- 91 第91章 送礼的艺术
- 92 第92章 团队雏形
- 93 第93章 江东的消息
- 94 第94章 能说是我么
- 95 第95章 何时出兵为好
- 96 第96章 三千人马足矣
- 97 第97章 不全是吹牛
- 98 第98章 这也叫练兵
- 99 第99章 军营乱象
- 100 第100章 乞丐军
- 101 第101章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 102 第102章 杀鸡儆猴
- 103 第103章 笼子不够用
- 104 第104章 伪装也没用
- 105 第105章 辽东的水很深
- 106 第106章 流传的故事
- 107 第107章 白马女将
- 108 第108章 美女也来练兵
- 109 第109章 女人的对峙
- 110 第110章 授受不亲
- 111 第111章 流动红旗
- 112 第112章 私人武装
- 113 第113章 逃逸部落(一)
- 114 第114章 逃逸部落(二)
- 115 第115章 泼妇模式
- 116 第116章 小黑屋
- 117 第117章 别晒黑了
- 118 第118章 我考你一下
- 119 第119章 三个女饿狼
- 120 第120章 吃货
- 121 第121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 122 第122章 仓促出兵
- 123 第123章 不留一线生机
- 124 第124章 情报的填充
- 125 第125章 又变花样了
- 126 第126章 一条蛇不够吃
- 127 第127章 比野蛮人还野蛮
- 128 第128章 野蛮人的智慧
- 129 第129章 也不指望获胜
- 130 第130章 曹植与曹丕
- 131 第131章 安抚
- 132 第132章 关于辽东的事儿
- 133 第133章 知己知彼
- 134 第134章 是打仗还是做生意
- 135 第135章 众说纷纭
- 136 第136章 先打经济战
- 137 第137章 情况有变
- 138 第138章 突然袭击
- 139 第139章 增援徐夫人
- 140 第140章 饶舌王子
- 141 第141章 夜色旖旎
- 142 第142章 沃沮人的生存逻辑
- 143 第143章 战后总结
- 144 第144章 同饮庆功酒
- 145 第145章 孙尚香的困境
- 146 第146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147 第147章 到处都是强盗
- 148 第148章 拖而不决
- 149 第149章 高句丽来人
- 150 第150章 主动进攻
- 151 第151章 劫营
- 152 第152章 截胡
- 153 第153章 周紫来了
- 154 第154章 江东的旨意
- 155 第155章 人都去哪儿了
- 156 第156章 集结
- 157 第157章 投名状
- 158 第158章 还要打下去
- 159 第159章 长远之计
- 160 第160章 你必须走
- 161 第161章 分别总是难免的
- 162 第162章 集市
- 163 第163章 我来劳军
- 164 第164章 错综复杂的关系
- 165 第165章 此情只可成追忆
- 166 第166章 拉拢
- 167 第167章 立足点
- 168 第168章 没让我失望
- 169 第169章 此时需要一个喜讯
- 170 第170章 都是损招儿
- 171 第171章 走投无路
- 172 第172章 天不绝我啊
- 173 第173章 突围
- 174 第174章 极大的难题
- 175 第175章 稳定局面
- 176 第176章 谈判
- 177 第177章 以拖待变
- 178 第178章 屯田
- 179 第179章 空头人情
- 180 第180章 画了个大饼
- 181 第181章 一线生机
- 182 第182章 徐夫人的远见
- 183 第183章 行动方案
- 184 第184章 不要去送死
- 185 第185章 白担心一场
- 186 第186章 一夜之间变了天
- 187 第187章 肃清残余
- 188 第188章 立足
- 189 第189章 甘宁转移
- 190 第190章 同病相怜
- 191 第191章 贾诩当了太守
- 192 第192章 重量级宾客
- 193 第193章 孙尚香的消息
- 194 第194章 又一次出卖
- 195 第195章 抉择
- 196 第196章 细作
- 197 第197章 寻找登陆场
- 198 第198章 船厂
- 199 第199章 模拟训练
- 200 第200章 州胡之战(一)
- 201 第201章 州胡之战(二)
- 202 第202章 州胡之战(三)
- 203 第203章 和亲使者
- 204 第204章 割据一方(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0章 宅男的境界
第80章 宅男的境界
北村是襄平城北边的一个村子,有七八十户人家。
这里以前没有人家,也没有北村这个名字。
是管宁到了这里之后,才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在城北,故名北村。
管宁到这里的时候,从中原来这里避乱的人,大多住在城南,据说这里离中原更近一些,方便回家。
但管宁偏偏选择了这里,单独在这里建房,后来的人见管宁住在这里,也就慕名而来。
把房子建在城北,就表示在这里扎根的说法,刘封是不太相信的。估计是当时城南人多,地价贵,城北没人,地价低甚至不要钱的关系。
不管如何,管宁就在这里成了辽东第一名师,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学习儒家经典,就成为当官的一条重要途径。
能否当官,当多大的官,象管宁这样的经学大师的评价,就很重要。
对于经学大师来说,除了自己可以学而优则仕之外,自己的名气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拜入门下。
对于达官贵人来说,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经学大师的门下,就等于进了名校,走上了当官的捷径。
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不能当官,也等于加入了达官贵人子女的朋友圈。这些人,今后有很多都会当官,这就是一笔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
今天,刘封是跟徐舞蝶和陈氏三兄弟一起来北村的。
公孙康提出了结盟条件,现在就等江东的答复。
今天虞重和张卓已经启程回江东,请孙权和周瑜示下,闲着无事,徐舞蝶就邀请刘封一起来拜访管宁。
这倒是正和刘封之意,两人就联袂而来。
村口有一口水井,旁边聚集了五六个人,正在打水。
对于农村来说,井台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借着打水的机会,人们在这里跟村里人相见,交流一些信息。
陈大狗上前,询问管宁的住处,村民们立刻热情地指点起来。
“原来是找幼安先生啊,幼安先生可是大好人,你们看见这些水桶了么,都是幼安先生买的”。
幼安就是管宁的表字,刚一见面,村民就给管宁打广告。
原来还真有这事儿。
这让刘封想起了关于管宁的传说。
原来村里只有一口井,人多了,就抢着打水,未免就引起混乱和纠纷。
管宁见了,没说什么,自己就去买了一些水桶,事先把水打好,放在井边,这样一来,村民就不用再抢水,引起争斗了。
“听说别人家的牛,吃了管先生的庄稼,管先生把牛牵到家里,喂以草料,精心照顾,是否确有此事”?
“你这个外乡人,竟然怀疑此事,究竟是何用心”?
一个大胡子男人看着刘封,一副愤怒的样子。
“请不要误会,不是怀疑此事,实在是感到有些奇怪”。
刘封陪着笑解释道。
“有何好奇怪的,那就是我家的牛,还能有假?幼安先生大仁大义,以德服人,谁不敬佩?看在你是外乡人的份上,今日就饶过你。以后再敢怀疑幼安先生,看我们不把你赶了出去”。
“对,谁敢说幼安先生不好,别怪我们不客气”。
另外几个人,也围了过来,对刘封怒目而视。
哇嚓,这个宅男管宁,人气指数还真高啊,比诸葛神棍在卧龙岗都牛气。
刘封不敢再说,灰溜溜地向村里走去,惹得徐舞蝶在后面咯咯娇笑。
“你笑什么,见我被人围攻,也不知道帮我分辨几句,此刻又幸灾乐祸”。
“你自己质疑管先生的人品,自寻苦吃,又能怪得谁来?象管先生这样的经学大师,名家大儒,哪个不受世人景仰?”
“董卓作乱之时,荀爽、韩融、陈纪响应朝廷征召,前去做官,唯有申屠蟠不为所动。结果前几人都死于动乱之中,唯有在野的申屠蟠安然无恙”。
“黄巾之乱时,郑玄自徐州回高密,路上遇到黄巾贼数万,见到郑玄,全都下马拜见,相约不去打扰郑玄家乡”。
“汝南袁闳,也为儒家名师。黄巾之乱时,其他官员被杀被抢,唯有他那里无事。其他官员听说,都纷纷到他的学堂里避难。黄巾贼众相约:袁先生是大贤人,不能去打扰他,可见,就连贼众也知道礼义廉耻”。
表面上道理似乎如此,实际上还是老百姓太善良,只要别人对他们有一点儿好处,心里就记得。
终究还是统治者太坏,这样的人才愈加显得稀少而可贵。
“曹操那里的夏侯惇,年十六,有人辱其师,夏侯惇怒而杀之,时人再也不敢侮辱其师”。
嘁,这个就有点儿过了吧,说杀就杀?这个老师看来是黑白两道通吃啊。
其实,这些名儒,也不全是以德服人,不过是先礼后兵而已。
给你点儿好处,你听话了,就相安无事。若是不听话,他的那些有本事的学生就出来,跟你来横的,看你还敢不听话?
走着就到了一所学堂前,这就是王烈办的学堂。
这个王烈虽然炼丹不靠谱,但也做了很多靠谱的事儿。
兴办学校,推行教化之类的事儿,做的就不少,在辽东也享有巨大的声望。
学堂是个不大的院落,里面有五六间草房。规模虽然不太大,但在这个时代,这样一个村子里面,能有这样一家学堂,也算是少有的现象。
刘封几人顺便拐了进去,一个四十来岁儒生模样的人,迎了出来。
“敢问两位为何而来”?
“哦,我等想去幼安先生那里拜访,见此有一间学堂,有些好奇,便进来看看”。
“原来如此啊,这间学堂,乃是王彦方先生创办,如今已经二十余年。这里出去的学子,如今都是辽东的中流砥柱。便是幼安先生,也时常到这里授业解惑”。
儒生神情自豪,跟着刘封几人走出院子。
“我送你们去幼安先生那里”。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较大的院落。房子跟其他民居差不多,只是房子比较多。
正要进院,就听得一阵马蹄声传来,五六个官员模样的人过来。
到了大门口就下马。
“就把马拴在外面,不要惊扰幼安先生。进去之后,小心说话,别再先生面前,失了体统”。
一个领头的叮嘱道,其余几人频频点头。
栓好马,几人进院,走路似乎都小心翼翼,生怕踩死了蚂蚁一样。
这个宅男管宁,做宅男能做到这个地步,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连刘封都不得不佩服。
这里以前没有人家,也没有北村这个名字。
是管宁到了这里之后,才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在城北,故名北村。
管宁到这里的时候,从中原来这里避乱的人,大多住在城南,据说这里离中原更近一些,方便回家。
但管宁偏偏选择了这里,单独在这里建房,后来的人见管宁住在这里,也就慕名而来。
把房子建在城北,就表示在这里扎根的说法,刘封是不太相信的。估计是当时城南人多,地价贵,城北没人,地价低甚至不要钱的关系。
不管如何,管宁就在这里成了辽东第一名师,无论是在官方还是民间,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学习儒家经典,就成为当官的一条重要途径。
能否当官,当多大的官,象管宁这样的经学大师的评价,就很重要。
对于经学大师来说,除了自己可以学而优则仕之外,自己的名气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拜入门下。
对于达官贵人来说,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经学大师的门下,就等于进了名校,走上了当官的捷径。
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不能当官,也等于加入了达官贵人子女的朋友圈。这些人,今后有很多都会当官,这就是一笔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
今天,刘封是跟徐舞蝶和陈氏三兄弟一起来北村的。
公孙康提出了结盟条件,现在就等江东的答复。
今天虞重和张卓已经启程回江东,请孙权和周瑜示下,闲着无事,徐舞蝶就邀请刘封一起来拜访管宁。
这倒是正和刘封之意,两人就联袂而来。
村口有一口水井,旁边聚集了五六个人,正在打水。
对于农村来说,井台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借着打水的机会,人们在这里跟村里人相见,交流一些信息。
陈大狗上前,询问管宁的住处,村民们立刻热情地指点起来。
“原来是找幼安先生啊,幼安先生可是大好人,你们看见这些水桶了么,都是幼安先生买的”。
幼安就是管宁的表字,刚一见面,村民就给管宁打广告。
原来还真有这事儿。
这让刘封想起了关于管宁的传说。
原来村里只有一口井,人多了,就抢着打水,未免就引起混乱和纠纷。
管宁见了,没说什么,自己就去买了一些水桶,事先把水打好,放在井边,这样一来,村民就不用再抢水,引起争斗了。
“听说别人家的牛,吃了管先生的庄稼,管先生把牛牵到家里,喂以草料,精心照顾,是否确有此事”?
“你这个外乡人,竟然怀疑此事,究竟是何用心”?
一个大胡子男人看着刘封,一副愤怒的样子。
“请不要误会,不是怀疑此事,实在是感到有些奇怪”。
刘封陪着笑解释道。
“有何好奇怪的,那就是我家的牛,还能有假?幼安先生大仁大义,以德服人,谁不敬佩?看在你是外乡人的份上,今日就饶过你。以后再敢怀疑幼安先生,看我们不把你赶了出去”。
“对,谁敢说幼安先生不好,别怪我们不客气”。
另外几个人,也围了过来,对刘封怒目而视。
哇嚓,这个宅男管宁,人气指数还真高啊,比诸葛神棍在卧龙岗都牛气。
刘封不敢再说,灰溜溜地向村里走去,惹得徐舞蝶在后面咯咯娇笑。
“你笑什么,见我被人围攻,也不知道帮我分辨几句,此刻又幸灾乐祸”。
“你自己质疑管先生的人品,自寻苦吃,又能怪得谁来?象管先生这样的经学大师,名家大儒,哪个不受世人景仰?”
“董卓作乱之时,荀爽、韩融、陈纪响应朝廷征召,前去做官,唯有申屠蟠不为所动。结果前几人都死于动乱之中,唯有在野的申屠蟠安然无恙”。
“黄巾之乱时,郑玄自徐州回高密,路上遇到黄巾贼数万,见到郑玄,全都下马拜见,相约不去打扰郑玄家乡”。
“汝南袁闳,也为儒家名师。黄巾之乱时,其他官员被杀被抢,唯有他那里无事。其他官员听说,都纷纷到他的学堂里避难。黄巾贼众相约:袁先生是大贤人,不能去打扰他,可见,就连贼众也知道礼义廉耻”。
表面上道理似乎如此,实际上还是老百姓太善良,只要别人对他们有一点儿好处,心里就记得。
终究还是统治者太坏,这样的人才愈加显得稀少而可贵。
“曹操那里的夏侯惇,年十六,有人辱其师,夏侯惇怒而杀之,时人再也不敢侮辱其师”。
嘁,这个就有点儿过了吧,说杀就杀?这个老师看来是黑白两道通吃啊。
其实,这些名儒,也不全是以德服人,不过是先礼后兵而已。
给你点儿好处,你听话了,就相安无事。若是不听话,他的那些有本事的学生就出来,跟你来横的,看你还敢不听话?
走着就到了一所学堂前,这就是王烈办的学堂。
这个王烈虽然炼丹不靠谱,但也做了很多靠谱的事儿。
兴办学校,推行教化之类的事儿,做的就不少,在辽东也享有巨大的声望。
学堂是个不大的院落,里面有五六间草房。规模虽然不太大,但在这个时代,这样一个村子里面,能有这样一家学堂,也算是少有的现象。
刘封几人顺便拐了进去,一个四十来岁儒生模样的人,迎了出来。
“敢问两位为何而来”?
“哦,我等想去幼安先生那里拜访,见此有一间学堂,有些好奇,便进来看看”。
“原来如此啊,这间学堂,乃是王彦方先生创办,如今已经二十余年。这里出去的学子,如今都是辽东的中流砥柱。便是幼安先生,也时常到这里授业解惑”。
儒生神情自豪,跟着刘封几人走出院子。
“我送你们去幼安先生那里”。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座较大的院落。房子跟其他民居差不多,只是房子比较多。
正要进院,就听得一阵马蹄声传来,五六个官员模样的人过来。
到了大门口就下马。
“就把马拴在外面,不要惊扰幼安先生。进去之后,小心说话,别再先生面前,失了体统”。
一个领头的叮嘱道,其余几人频频点头。
栓好马,几人进院,走路似乎都小心翼翼,生怕踩死了蚂蚁一样。
这个宅男管宁,做宅男能做到这个地步,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啊。
连刘封都不得不佩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