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2 第62章 放弃幻想
- 63 第63章 身份暴露
- 64 第64章 决裂
- 65 第65章 剩者为王
- 66 第66章 假戏真做
- 67 第67章 实力对比
- 68 第68章 豪华阵容
- 69 第69章 去找你师父
- 70 第70章 为何弃我而去
- 71 第71章 搜集情报
- 72 第72章 乐浪太守
- 73 第73章 宅男管宁
- 74 第74章 桃花岛在何处
- 75 第75章 给你个逃跑机会
- 76 第76章 稚嫩的外交团队
- 77 第77章 结盟条件
- 78 第78章 都是野心家
- 79 第79章 又是圈套
- 80 第80章 宅男的境界
- 81 第81章 精神领袖
- 82 第82章 正确的切入点
- 83 第83章 大展神功
- 84 第84章 落脚点
- 85 第85章 不知不觉爱上你
- 86 第86章 庄园主
- 87 第87章 家的样子
- 88 第88章 夜话
- 89 第89章 分工协作
- 90 第90章 太平椅
- 91 第91章 送礼的艺术
- 92 第92章 团队雏形
- 93 第93章 江东的消息
- 94 第94章 能说是我么
- 95 第95章 何时出兵为好
- 96 第96章 三千人马足矣
- 97 第97章 不全是吹牛
- 98 第98章 这也叫练兵
- 99 第99章 军营乱象
- 100 第100章 乞丐军
- 101 第101章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
- 102 第102章 杀鸡儆猴
- 103 第103章 笼子不够用
- 104 第104章 伪装也没用
- 105 第105章 辽东的水很深
- 106 第106章 流传的故事
- 107 第107章 白马女将
- 108 第108章 美女也来练兵
- 109 第109章 女人的对峙
- 110 第110章 授受不亲
- 111 第111章 流动红旗
- 112 第112章 私人武装
- 113 第113章 逃逸部落(一)
- 114 第114章 逃逸部落(二)
- 115 第115章 泼妇模式
- 116 第116章 小黑屋
- 117 第117章 别晒黑了
- 118 第118章 我考你一下
- 119 第119章 三个女饿狼
- 120 第120章 吃货
- 121 第121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 122 第122章 仓促出兵
- 123 第123章 不留一线生机
- 124 第124章 情报的填充
- 125 第125章 又变花样了
- 126 第126章 一条蛇不够吃
- 127 第127章 比野蛮人还野蛮
- 128 第128章 野蛮人的智慧
- 129 第129章 也不指望获胜
- 130 第130章 曹植与曹丕
- 131 第131章 安抚
- 132 第132章 关于辽东的事儿
- 133 第133章 知己知彼
- 134 第134章 是打仗还是做生意
- 135 第135章 众说纷纭
- 136 第136章 先打经济战
- 137 第137章 情况有变
- 138 第138章 突然袭击
- 139 第139章 增援徐夫人
- 140 第140章 饶舌王子
- 141 第141章 夜色旖旎
- 142 第142章 沃沮人的生存逻辑
- 143 第143章 战后总结
- 144 第144章 同饮庆功酒
- 145 第145章 孙尚香的困境
- 146 第146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147 第147章 到处都是强盗
- 148 第148章 拖而不决
- 149 第149章 高句丽来人
- 150 第150章 主动进攻
- 151 第151章 劫营
- 152 第152章 截胡
- 153 第153章 周紫来了
- 154 第154章 江东的旨意
- 155 第155章 人都去哪儿了
- 156 第156章 集结
- 157 第157章 投名状
- 158 第158章 还要打下去
- 159 第159章 长远之计
- 160 第160章 你必须走
- 161 第161章 分别总是难免的
- 162 第162章 集市
- 163 第163章 我来劳军
- 164 第164章 错综复杂的关系
- 165 第165章 此情只可成追忆
- 166 第166章 拉拢
- 167 第167章 立足点
- 168 第168章 没让我失望
- 169 第169章 此时需要一个喜讯
- 170 第170章 都是损招儿
- 171 第171章 走投无路
- 172 第172章 天不绝我啊
- 173 第173章 突围
- 174 第174章 极大的难题
- 175 第175章 稳定局面
- 176 第176章 谈判
- 177 第177章 以拖待变
- 178 第178章 屯田
- 179 第179章 空头人情
- 180 第180章 画了个大饼
- 181 第181章 一线生机
- 182 第182章 徐夫人的远见
- 183 第183章 行动方案
- 184 第184章 不要去送死
- 185 第185章 白担心一场
- 186 第186章 一夜之间变了天
- 187 第187章 肃清残余
- 188 第188章 立足
- 189 第189章 甘宁转移
- 190 第190章 同病相怜
- 191 第191章 贾诩当了太守
- 192 第192章 重量级宾客
- 193 第193章 孙尚香的消息
- 194 第194章 又一次出卖
- 195 第195章 抉择
- 196 第196章 细作
- 197 第197章 寻找登陆场
- 198 第198章 船厂
- 199 第199章 模拟训练
- 200 第200章 州胡之战(一)
- 201 第201章 州胡之战(二)
- 202 第202章 州胡之战(三)
- 203 第203章 和亲使者
- 204 第204章 割据一方(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72章 乐浪太守
第72章 乐浪太守
乐浪郡治所土城,坐北向南,刘封大致打量了一下,东西长约七百米,南北宽略微少了一些,不过也有六百米左右。
前世因为经常给人看风水,需要进行勘察,所以他对于距离比较敏感。到了某地,只要一打眼,基本上就能把距离估算的差不多少。
现在浿水已经结冰,一行人是直接从冰上过江,到达南岸。
在他的前世,这里是另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过,现在这里还属于大汉的乐浪郡。无论是国土还是行政治理上,都绝对是大汉的郡县之一。这里的居民,也是正宗的大汉子民。
土城被高大厚重的城墙包裹得严严实实,周边有护城河围绕。
土城正门前,有一个不太大的广场,这个广场,也可以看做是土城的一个简单的瓮城。一座吊桥,通往城门。
城里的主人,就是乐浪郡太守凉茂。
凉茂,字伯万,山阳昌邑人,少年时期就非常好学,至今每每说话,都经常引经据典。
此前是泰山太守,后来被曹操任命为乐浪太守。
此前已经派人前去禀报,一行人孙尚香、徐舞蝶、鲁肃、刘封、甘宁及十来个随从,就在城门前等待。
没多久,有两个军卒出来,将一行人带进城去。
进去是一条直道,向右一拐,就出现了一座公廨,这便是乐浪郡太守凉茂的办公和生活场所。
门口早就有两人站着等候,见一行人走进,就迎了上来。那个四十来岁的的人,就是凉茂。
寒暄过后,凉茂将众人让到屋内,随从们在在外面等候,陈大狗和鲁肃的两个随从,则将几筐礼物,抬了进来。
虽然外面还是冰天雪地,但屋里还比较暖和。刘封打量了一下,原来是有火墙和火炕取暖。
这种取暖方式,在他前世的小时候,农村地区还有这种方式。虽然建筑材料不同,但这种模式基本上一脉相承。
鲁肃递给了凉茂一封信,凉茂就看了一会儿,不禁流泪,长叹一声。
“唉,如今故人已去,想当年,我们三人把酒言欢,如今想来还历历在目。此刻他们两人已经作古,唯有我一人尚在,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唏嘘”。
鲁肃的给凉茂的信,是太史亨写的。
太史亨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如今已经是吴郡太守。
如此年纪就能官居高位,主要来自于他父亲太史慈的恩泽。
太史慈是东莱人,当初跟北海相孔融交好。凉茂是山阳人,三人的家乡,都在山东一带,凉茂又曾经任过泰山太守。所以凉茂、孔融此前相识。通过孔融的关系,凉茂又跟太史慈相识。
后来太史慈到江东,跟孙策不打不成交,效力于孙策和孙权,在建安十一年战死。
孔融因为反对曹操南下,也被曹操杀死。
当年的好友三人,如今只剩下凉茂一人。
太史亨的这封信,就是通过父亲的关系,利用旧情,为鲁肃一行跟凉茂接洽。
凉茂的一番感慨,就是因此而来。
“伯万重情重义,令人敬佩。斯人已去,还望伯万节哀顺变”。
鲁肃及时地劝慰道。
伯万,就是凉茂的表字。
“郡主、子敬远道而来,就在这里盘桓些时日,快要过岁旦,不如就在这里过了年,以后再最打算。元复既是子义之子,信中托付之事,茂自会尽力相助。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容茂仔细斟酌。子敬的随从,也要叮嘱一二,不要走露了风声,免得横生枝节”。
元复,是太史亨的表字,子义,是太史慈的表字。
“伯万所虑甚是,同行者都是可靠之人。定不至于牵连到伯万”。
此时刚刚见面,双方虽有太史亨的信件引荐,毕竟了解不多,一些敏感事情,也不宜公开讨论,于是就说些闲话。
“此次曹公败于孙仲谋和刘玄德,元气大伤,一时之间,难以南顾。孙仲谋和刘玄德,看来要就此与曹公三分天下了。江东此次一战,名声大震,庶几可成霸业”。
对于凉茂已经知道了赤壁之战的结局,刘封并不感到奇怪。这样的震撼性消息,传播很快。
现在虽然信息传播速度慢,手段也不多,但是官府传递文书和商人传播消息,仍然可以将消息传到四面八方去。
“我家主公并非希望成就自己霸业,只是如今汉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行不义,才举起义旗,力图清君侧,除奸贼,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匡扶汉室”。
两人一说这话,刘封就知道他们谈不到一块儿去。
此时凉茂虽然被公孙康所节度,但连公孙康此时都属于曹操阵营的人,这个时候跑到这里来挖墙脚,其实很难成功。
不仅仅是跟曹操有着正统上的联系,还因为辽东跟曹操在地域上相连。孙权即使三分天下占其一,在地理上,跟辽东毕竟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这个帐谁都会算,无论是公孙康还是凉茂,都会仔细斟酌。
有了太史亨的信,只是能让双方接上头而已,要想做出南结孙权这样重大的战略决定,除非具有重大的利益和获胜的希望,否则很难成功。
一时之间,局面陷入尴尬之中。
恰在此时,两个人进来,随随便便,大大咧咧,如入无人之境。
凉茂一看见两人,就急忙迎了上去。
“哎哟,幼安,彦方,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为何不事先通报一声,也好出城十里恭候”。
究竟什么人物,能让一方太守如此恭敬,还要出城十里迎接?
“哈哈哈,伯万,山野散人,不敢劳烦明公大驾。我俩到屯有县去访亲拜友,闲来无事,兴之所至,就顺便到你这里来了,如此叨扰,还望海涵”。
前面的一个大个子,身高足有一米八左右,留着漂亮的胡子,衣着整齐,相貌堂堂。四、五十岁的样子,典型的一个老帅哥。
只是戴着一个白帽子,叫人看起来觉得不太和谐,有些喜感。
另一个六、七十岁的样子,精神矍铄,颇有些官威。
“二位客气了,今日贵客纷纷上门,喜上加喜。正好冬天无事,今日就大开酒宴,一醉方休。来,我给你们互相引荐一下”。
凉茂一番引荐,刘封才大吃一惊。
原来这两个牛气哄哄的家伙,正是在辽东乃至中原都大名鼎鼎的人物。
那个戴着白帽子的,正是管宁。
那个年长一些的,原来是王烈。
前世因为经常给人看风水,需要进行勘察,所以他对于距离比较敏感。到了某地,只要一打眼,基本上就能把距离估算的差不多少。
现在浿水已经结冰,一行人是直接从冰上过江,到达南岸。
在他的前世,这里是另一个国家的首都,不过,现在这里还属于大汉的乐浪郡。无论是国土还是行政治理上,都绝对是大汉的郡县之一。这里的居民,也是正宗的大汉子民。
土城被高大厚重的城墙包裹得严严实实,周边有护城河围绕。
土城正门前,有一个不太大的广场,这个广场,也可以看做是土城的一个简单的瓮城。一座吊桥,通往城门。
城里的主人,就是乐浪郡太守凉茂。
凉茂,字伯万,山阳昌邑人,少年时期就非常好学,至今每每说话,都经常引经据典。
此前是泰山太守,后来被曹操任命为乐浪太守。
此前已经派人前去禀报,一行人孙尚香、徐舞蝶、鲁肃、刘封、甘宁及十来个随从,就在城门前等待。
没多久,有两个军卒出来,将一行人带进城去。
进去是一条直道,向右一拐,就出现了一座公廨,这便是乐浪郡太守凉茂的办公和生活场所。
门口早就有两人站着等候,见一行人走进,就迎了上来。那个四十来岁的的人,就是凉茂。
寒暄过后,凉茂将众人让到屋内,随从们在在外面等候,陈大狗和鲁肃的两个随从,则将几筐礼物,抬了进来。
虽然外面还是冰天雪地,但屋里还比较暖和。刘封打量了一下,原来是有火墙和火炕取暖。
这种取暖方式,在他前世的小时候,农村地区还有这种方式。虽然建筑材料不同,但这种模式基本上一脉相承。
鲁肃递给了凉茂一封信,凉茂就看了一会儿,不禁流泪,长叹一声。
“唉,如今故人已去,想当年,我们三人把酒言欢,如今想来还历历在目。此刻他们两人已经作古,唯有我一人尚在,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唏嘘”。
鲁肃的给凉茂的信,是太史亨写的。
太史亨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如今已经是吴郡太守。
如此年纪就能官居高位,主要来自于他父亲太史慈的恩泽。
太史慈是东莱人,当初跟北海相孔融交好。凉茂是山阳人,三人的家乡,都在山东一带,凉茂又曾经任过泰山太守。所以凉茂、孔融此前相识。通过孔融的关系,凉茂又跟太史慈相识。
后来太史慈到江东,跟孙策不打不成交,效力于孙策和孙权,在建安十一年战死。
孔融因为反对曹操南下,也被曹操杀死。
当年的好友三人,如今只剩下凉茂一人。
太史亨的这封信,就是通过父亲的关系,利用旧情,为鲁肃一行跟凉茂接洽。
凉茂的一番感慨,就是因此而来。
“伯万重情重义,令人敬佩。斯人已去,还望伯万节哀顺变”。
鲁肃及时地劝慰道。
伯万,就是凉茂的表字。
“郡主、子敬远道而来,就在这里盘桓些时日,快要过岁旦,不如就在这里过了年,以后再最打算。元复既是子义之子,信中托付之事,茂自会尽力相助。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容茂仔细斟酌。子敬的随从,也要叮嘱一二,不要走露了风声,免得横生枝节”。
元复,是太史亨的表字,子义,是太史慈的表字。
“伯万所虑甚是,同行者都是可靠之人。定不至于牵连到伯万”。
此时刚刚见面,双方虽有太史亨的信件引荐,毕竟了解不多,一些敏感事情,也不宜公开讨论,于是就说些闲话。
“此次曹公败于孙仲谋和刘玄德,元气大伤,一时之间,难以南顾。孙仲谋和刘玄德,看来要就此与曹公三分天下了。江东此次一战,名声大震,庶几可成霸业”。
对于凉茂已经知道了赤壁之战的结局,刘封并不感到奇怪。这样的震撼性消息,传播很快。
现在虽然信息传播速度慢,手段也不多,但是官府传递文书和商人传播消息,仍然可以将消息传到四面八方去。
“我家主公并非希望成就自己霸业,只是如今汉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多行不义,才举起义旗,力图清君侧,除奸贼,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匡扶汉室”。
两人一说这话,刘封就知道他们谈不到一块儿去。
此时凉茂虽然被公孙康所节度,但连公孙康此时都属于曹操阵营的人,这个时候跑到这里来挖墙脚,其实很难成功。
不仅仅是跟曹操有着正统上的联系,还因为辽东跟曹操在地域上相连。孙权即使三分天下占其一,在地理上,跟辽东毕竟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这个帐谁都会算,无论是公孙康还是凉茂,都会仔细斟酌。
有了太史亨的信,只是能让双方接上头而已,要想做出南结孙权这样重大的战略决定,除非具有重大的利益和获胜的希望,否则很难成功。
一时之间,局面陷入尴尬之中。
恰在此时,两个人进来,随随便便,大大咧咧,如入无人之境。
凉茂一看见两人,就急忙迎了上去。
“哎哟,幼安,彦方,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为何不事先通报一声,也好出城十里恭候”。
究竟什么人物,能让一方太守如此恭敬,还要出城十里迎接?
“哈哈哈,伯万,山野散人,不敢劳烦明公大驾。我俩到屯有县去访亲拜友,闲来无事,兴之所至,就顺便到你这里来了,如此叨扰,还望海涵”。
前面的一个大个子,身高足有一米八左右,留着漂亮的胡子,衣着整齐,相貌堂堂。四、五十岁的样子,典型的一个老帅哥。
只是戴着一个白帽子,叫人看起来觉得不太和谐,有些喜感。
另一个六、七十岁的样子,精神矍铄,颇有些官威。
“二位客气了,今日贵客纷纷上门,喜上加喜。正好冬天无事,今日就大开酒宴,一醉方休。来,我给你们互相引荐一下”。
凉茂一番引荐,刘封才大吃一惊。
原来这两个牛气哄哄的家伙,正是在辽东乃至中原都大名鼎鼎的人物。
那个戴着白帽子的,正是管宁。
那个年长一些的,原来是王烈。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