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42 第992章 大难临头
- 1043 第993章 挤兑
- 1044 第994章 钓鱼的智慧
- 1045 第995章 白银哪去了
- 1046 第996章 沈梅君的忠告
- 1047 第997章 张允龄的努力
- 1048 第998章 第一块骨牌
- 1049 第999章 晋商的信誉
- 1050 第1000章 做一个败家子
- 1051 第1001章 大明储蓄银行
- 1052 第1002章 吃干抹净
- 1053 第1003章 偏执狂
- 1054 第1004章 真正的桃花源
- 1055 第1005章 兴旺的唐党
- 1056 第1006章 霸道
- 1057 第1007章 外儒内法
- 1058 第1008章 起死回生的第一步
- 1059 第1009章 唐慎的担忧
- 1060 第1010章 再战阉竖
- 1061 第1011章 私访琉璃厂
- 1062 第1012章 流落的宝贝
- 1063 第1013章 皇帝很受伤
- 1064 第1014章 瓦解内廷第一步
- 1065 第1015章 众望所归的冯保
- 1066 第1016章 要给皇帝点甜头儿
- 1067 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
- 1068 第1018章 征倭的打算
- 1069 第1019章 老少齐出动
- 1070 第1020章 雏鹰清啼
- 1071 第1021章 唐家宰人传统
- 1072 第1022章 软实力
- 1073 第1023章 进士大批发
- 1074 第1024章 倭国的第一笔银子
- 1075 第1025章 生财之道
- 1076 第1026章 劣币驱逐良币
- 1077 第1027章 债务置换
- 1078 第1028章 提议南巡
- 1079 第1029章 兴奋的隆庆
- 1080 第1030章 想走不容易
- 1081 第1031章 出发
- 1082 第1032章 你告我我告你
- 1083 第1033章 衍圣公掉沟了
- 1084 第1034章 江南风华(求票)
- 1085 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见闻
- 1086 第1036章 志向远大的平安
- 1087 第1037章 万国宫
- 1088 第1038章 荣耀的巅峰
- 1089 第1039章 隆庆改制
- 1090 第1040章 突变(求票)
- 1091 第1041章 铁三角
- 1092 第1042章 隆庆回来了
- 1093 第1043章 定计(求票)
- 1094 第1044章 大风起兮
- 1095 第1045章 王寅的决断
- 1096 第1046章 负荆请罪
- 1097 第1047章 不算失败的隆庆
- 1098 第1048章 两个战场
- 1099 第1049章 平安策
- 1100 第1050章 风雨飘摇的莫朝
- 1101 第1051章 蛮干
- 1102 第1052章 首辅返京
- 1103 第1053章 托付
- 1104 第1054章 杀招凌厉
- 1105 第1055章 生当太傅
- 1106 第1056章 龙体垂危
- 1107 第1057章 唐高之盟
- 1108 第1058章 废掉内廷
- 1109 第1059章 咱家早就没九族了
- 1110 第1060章 拿下冯保
- 1111 第1061章 朕想学汉武帝
- 1112 第1062章 一个僧人
- 1113 第1063章 帝不豫
- 1114 第1064章 驾崩
- 1115 第1065章 可怕的唐毅
- 1116 第1066章 新君
- 1117 第1067章 唐毅的布局
- 1118 第1068章 被耍的高拱
- 1119 第1069章 决战
- 1120 第1070章 高拱败了唐毅来了
- 1121 第1071章 封驳
- 1122 第1072章 二十猛士
- 1123 第1073章 徐胖子骂殿
- 1124 第1074章 掀桌子
- 1125 第1075章 天下第一案
- 1126 第1076章 束手就擒
- 1127 第1077章 和衷共济
- 1128 第1078章 审问
- 1129 第1079章 纷乱
- 1130 第1080章 决战公堂(上)
- 1131 第1081章 决战公堂(中)
- 1132 第1082章 决战公堂(下)
- 1133 第1083章 真相渐明
- 1134 第1084章 逆耳忠言
- 1135 第1085章 太岳之死
- 1136 第1086章 蝗灾
- 1137 第1087章 自豪的申时行
- 1138 第1088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 1139 第1089章 师徒衣钵
- 1140 第1090章 飞来横财
- 1141 第1091章 毒计
- 1142 第1092章 仁慈的周王
- 1143 第1093章 从喜到悲
- 1144 第1094章 大乱大治
- 1145 第1095章 算总账
- 1146 第1096章 走出去才有希望
- 1147 第1097章 安南第一课
- 1148 第1098章 胆大包天的灾民
- 1149 第1099章 万历第一年
- 1150 第1100章 雷霆之怒
- 1151 第1101章 量安南之物力
- 1152 第1102章 结大明之欢心
- 1153 第1103章 买下安南
- 1154 第1104章 初战西班牙
- 1155 第1105章 让唐毅睡得着
- 1156 第1106章 再临马六甲
- 1157 第1107章 南洋总督
- 1158 第1108章 匆匆五年
- 1159 第1109章 万历要结婚
- 1160 第1110章 大婚
- 1161 第1111章 内阁之变
- 1162 第1112章 万历的小动作
- 1163 第1113章 元老遇刺
- 1164 第1114章 唐毅的回击
- 1165 第1115章 李成梁惹祸了
- 1166 第1116章 理想与现实
- 1167 第1117章 华丽致仕
- 1168 第1118章 老仇人
- 1169 第1119章 故地重游
- 1170 第1120章 运河杀戮
- 1171 第1121章 回家真好
- 1172 第1122章 目瞪口呆的徐渭
- 1173 第1123章 真凶
- 1174 第1124章 疯狂的人
- 1175 第1125章 以退为进
- 1176 第1126章 天大的讽刺
- 1177 第1127章 积极备战
- 1178 第1128章 对撞(上)
- 1179 第1129章 对撞(下)
- 1180 第1130章 天心民意
- 1181 第1131章 不服输的万历
- 1182 第1132章 图穷匕见
- 1183 第1133章 名将凋零
- 1184 第1134章 唐大人,您在哪里
- 1185 第1135章 东南自救
- 1186 第1136章 金融风暴
- 1187 第1137章 走在错误路上的万历
- 1188 第1138章 民怨沸腾
- 1189 第1139章 唐郎妙计
- 1190 第1140章 立宪和罪己诏
- 1191 第1141章 天子无情
- 1192 第1142章 图谋弑君
- 1193 第1143章 京城防卫图
- 1194 第1144章 战京城
- 1195 第1145章 倒戈
- 1196 第1146章 生擒万历
- 1197 第1147章 皇帝之死
- 1198 第1148章 倭乱
- 1199 第1149章 野猪皮和猴子
- 1200 第1150章 最后的阳谋(大结局)
- 1201 完本感言
- 1202 番外——第二中华
- 1203 番外——遍地为王,中东记事
- 1204 新书《大宋将门》已发,求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002章 吃干抹净
第1002章 吃干抹净
高胡子黑着脸,嘴边全是水泡,自从危机爆发,到处都是麻烦,他又是个爱揽权,爱管事的,每天最多睡两个时辰,火气冲得看谁都不顺眼。
“吴大人,光是建一个新银行,就能稳住市场,老夫不相信!”
吴天成早有准备,笑道:“高阁老说的是,一个银行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看银行的股东是谁,有多大的实力。”
“那老夫倒要听听,都有谁愿意等股东?”
“交通行,顺天官银号,市舶司银行,苏州兴业银行,湖广福生票号,广东商行联号,天津票号,还有晋商四大钱庄,包括合盛元!”吴天成一个接着一个,报出了银行的名字,在场众人都是一惊。
交通行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银行,实力最雄厚,其余几个也都雄踞一方,最令人惊讶的是竟然包括晋商的四大钱庄,还有合盛元!
好家伙,大明所有金融巨擘,都几乎一网打尽了,真是好大气魄!
“吴大人,别的老夫不说了,合盛元现在还被挤兑,有资格成为新银行的股东吗?”
“回禀高阁老,合盛元虽然被挤兑,但是晋商八大股东一直注资,兑换还在进行,晋商负责任的态度,非常了不起,他们依旧有雄厚的实力,还有大批优质资产,欠缺的无非是流动***通行,以及其他银行票号,愿意力挺合盛元,眼前的难关,足以挺过去。”
“嗯!”
高拱点了点头,突然冲着唐毅呵呵一笑,“元辅,这就是您所说的信用吧?”
“高阁老敏锐。”唐毅道:“各大银行联合起来,提供强有力担保,的确能够帮助合盛元暂时渡过困难期。可是白银危机不解决,南方的工商产业无法恢复运转,早晚还会出问题。本阁提议,户部在大明储蓄银行组建之后,立刻授权发行八百万元债券,用来修建江南直道,整修码头,新建船厂之用。”
“眼下丝绸外销,一时是打不开僵局的,大量的工人失业,原本兴旺的建筑业也十分凋敝,百姓没有生计来源,嗷嗷待哺。与其开仓放粮,不如提供工作机会,道路修建起来,就需要水泥,需要木材,需要工匠,需要马车牲畜,能够带动一大批的就业。而且这些订单全部用储蓄银行的新银元计价,能够快速建立信用,恢复信心……对此,吴大人已经做过了研究,详细的报告每人一份,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什么问题畅所欲言。”
唐毅嘴上说的好听,可是银行这么复杂的东西,一大堆的专有名词,朝堂之上,除了高拱,张居正,张守直等少数人看得明白,其他人都是模模糊糊。
他们只是觉得如果各大银行都联合起来,实力不可小觑,应付眼前的危机已经足够了。
大难临头,站在悬崖边上,容不得大家伙多想。
哪怕是高拱和张居正,他们觉得这个大明储蓄银行不简单,可是却也没有看明白其中的关键,在内阁会议上,迅速通过,授权唐毅立刻筹建银行,稳定金融。
唐毅首先下令各地合盛元暂停交易二十天,在这二十天之间,各地银行动用全部库存银,调集道各重点挤兑的城市,准备好充足的银弹。
同时唐毅命令各地的督抚重臣,新任命的王府长史,压制住所有宗室,不准他们出来闹事,又向各地大户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配合存款,不许参加挤兑……
说起来这些措施没有多少新鲜玩意,杨博都干过,可问题是他不掌握内阁,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有个交通行在旁边添乱,自然是功亏一篑。
现在唐毅抛出了建立大明储蓄银行,各大商帮家族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股脑扑上来了,天南海北,长城内外,黄河两岸,凡是有些实力的银行都想假如其中,分一杯羹。
大家伙都有求于唐毅,哪里还能添乱啊!
二十天之后,合盛元重新开张,各地前来兑换的百姓依旧不少,可是合盛元弹药充足,应付自如。
其中最先崩盘的济南,更是增加了一倍的窗口,调来了五百名兵丁,搬出来上百个大箱子,里面全都是密匝匝的银元宝,闪闪放光,把眼睛都晃瞎了。
兑吧,要兑多少,都拿得出来!
第一天,兑出去三百多万了,第二天就掉到了一百万两,到了第三天,只有区区三十万两……等到第五天,竟然出现了好多人,他们咂摸过味了,银子都放在家里,这几天偷窃的案子直线上升,好多人一辈子心血都送给了贼人,这算什么啊!
银行保险,还能拿到利息,干嘛不存回去啊?
从第五天开始,济南合盛元兑换出去十八万两,却收到了二十万两的存款,两相低效,还有两万两流入!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活过来了!
大家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此后虽然偶有波折,但是整体上白银外流的态势遏制住了,原本发行的银元,银行券,银票逐步回收,金融系统重新平静下来。
不过有一点却是回不去了,银和铜的比价彻底崩盘,原本七八百文兑换一两银子,至多一千文,兑换一两银子,如今却变成了三千文兑换一两,铜钱变得更不值钱了。
这种变化有好有坏,坏的方面,普通的农人百姓,他们的财富大幅度缩水,很多人积攒了一辈子,用陶罐埋起来的铜子,一下子缩水三四倍之多,原本能买一个四合院,现在连两间房都买不来。殷实的小康之家,变得紧紧巴巴,可怜兮兮。
好的一方面呢?
由于铜子大量流通在民间,流通在农村,原本收租的地主士绅就受到了冲击。
实际上很多的士绅早就不再征收实物地租了,储存粮食是很费功夫的,一座庞大的粮仓,甚至比里面的粮食还要值钱,万一漏了一点雨,一仓粮食就废了。因此他们收取田租是折成铜钱的。
眼下铜价崩盘,可是以铜钱计价,佃户的收入却没有增加,换句话说,地主不能靠多征收铜钱来填补损失。
这东西像是什么呢?有点像后世各国的汇率,比如种花家的汇率暴跌百分之十,同时要求老板给工人增加百分之十的工资,如果以红票子计算,工人涨了百分之十的工资,好高兴,好开心啊!
可是站在绿票子的角度,增加的工资被货币贬值抵消了,也就是说种花家的人工没有上涨,物价没有变动,该投资还是投资,该雇工还是雇工,十分正常。
眼下大明的情况就是类似,只不过结果反了过来。
铜价暴跌,造成以使用铜钱结算为主的地主农户损失惨重,直接结果就是兼并土地,收取地租,变得获利越发微薄,甚至遇到了荒年,还要赔本,传统的士绅集团实力大幅度削减。
而以白银计价为主的城市,相应的购买力大幅度提升,工商获利骤增。
一来一回之间,严重冲击的是传统的观念。
以本守业,以末致富,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越发维持不下去了。
要想发财,就必须投资工商,赚取银两之后,再去买土地,收地租,只会被人家耻笑,没有经营头脑,是十足的傻蛋。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西方,被称作价格革命!
只不过西方是因为金银大量涌入,使得物价膨胀,传统的地主被削弱,新兴的工商集团实力大增。
大明正好倒过来,是白银流入减少,迫使银铜比价骤变。
二者的效果却是差不多,都极大地理顺了价格扭曲,原本的男耕女织,无论是怎么勤奋,从早干到晚,挣来的钱也不足以过上安宁的好日子。要想活得好,就要从事工商,就要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价格变化,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明朝的社会结构快速改变,城市越发成为财富中心,成为人人向往的所在。
这种时候,唐毅的投资计划,就充满了吸引力。
不过在这之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晋商该如何处置!
“虞坡公,大明储蓄银行,纳入了合盛元,也纳入了晋商四大钱庄票号,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无意和晋商作对,也无意把晋商消灭,只要大家伙秉持合作态度,在未来的金融系统当中,晋商依旧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唐毅淡淡笑道:“我想虞坡公应该清楚,能谈到这一步,已经竭尽所能,他们很多人可都想吞了晋商的产业啊!”
杨博诚惶诚恐,抱拳拱手,“多谢元辅周全,老夫心领了,王国光马上就会回到京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他会和交通行的朋友谈的。”
……
从唐府出来,杨博一步一跌,走到了马车的旁边,突然身躯一晃,幸好儿子杨俊民一把搀扶住他,不然老头子就要摔倒。
回到家中,杨博瘫在书房的椅子上,痛彻肺腑。
“唉,晋商的荣耀,在老夫手上,彻底断送了,怎么就不让我死啊!张允龄,你太坏了,你怕看到这个结果,就提前死了啊!干什么让我一个人承受屈辱啊?”
杨博哭得稀里哗啦,真疼啊!疼到了骨髓!
各大银行帮助合盛元,可不是白帮忙的,他们提供了不到两千万的银子,却拿走了晋商近一亿六千万两的田产作坊,还有三千多万两的股本票券,加上之前的应付挤兑,晋商整个损失超过了两亿五千万两!
张家、杨家、王家,原本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晋商豪族,一下子财富荡然一空。
最令人可气的是晋商付出了无与伦比的代价,好不容易保住了金字招牌,结果唐毅组建了大明储蓄银行,把他们的努力彻底据为己有。
你小子吃干抹净不说,还跑来欺负人,老夫和你没完!(未完待续。)
“吴大人,光是建一个新银行,就能稳住市场,老夫不相信!”
吴天成早有准备,笑道:“高阁老说的是,一个银行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看银行的股东是谁,有多大的实力。”
“那老夫倒要听听,都有谁愿意等股东?”
“交通行,顺天官银号,市舶司银行,苏州兴业银行,湖广福生票号,广东商行联号,天津票号,还有晋商四大钱庄,包括合盛元!”吴天成一个接着一个,报出了银行的名字,在场众人都是一惊。
交通行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大银行,实力最雄厚,其余几个也都雄踞一方,最令人惊讶的是竟然包括晋商的四大钱庄,还有合盛元!
好家伙,大明所有金融巨擘,都几乎一网打尽了,真是好大气魄!
“吴大人,别的老夫不说了,合盛元现在还被挤兑,有资格成为新银行的股东吗?”
“回禀高阁老,合盛元虽然被挤兑,但是晋商八大股东一直注资,兑换还在进行,晋商负责任的态度,非常了不起,他们依旧有雄厚的实力,还有大批优质资产,欠缺的无非是流动***通行,以及其他银行票号,愿意力挺合盛元,眼前的难关,足以挺过去。”
“嗯!”
高拱点了点头,突然冲着唐毅呵呵一笑,“元辅,这就是您所说的信用吧?”
“高阁老敏锐。”唐毅道:“各大银行联合起来,提供强有力担保,的确能够帮助合盛元暂时渡过困难期。可是白银危机不解决,南方的工商产业无法恢复运转,早晚还会出问题。本阁提议,户部在大明储蓄银行组建之后,立刻授权发行八百万元债券,用来修建江南直道,整修码头,新建船厂之用。”
“眼下丝绸外销,一时是打不开僵局的,大量的工人失业,原本兴旺的建筑业也十分凋敝,百姓没有生计来源,嗷嗷待哺。与其开仓放粮,不如提供工作机会,道路修建起来,就需要水泥,需要木材,需要工匠,需要马车牲畜,能够带动一大批的就业。而且这些订单全部用储蓄银行的新银元计价,能够快速建立信用,恢复信心……对此,吴大人已经做过了研究,详细的报告每人一份,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什么问题畅所欲言。”
唐毅嘴上说的好听,可是银行这么复杂的东西,一大堆的专有名词,朝堂之上,除了高拱,张居正,张守直等少数人看得明白,其他人都是模模糊糊。
他们只是觉得如果各大银行都联合起来,实力不可小觑,应付眼前的危机已经足够了。
大难临头,站在悬崖边上,容不得大家伙多想。
哪怕是高拱和张居正,他们觉得这个大明储蓄银行不简单,可是却也没有看明白其中的关键,在内阁会议上,迅速通过,授权唐毅立刻筹建银行,稳定金融。
唐毅首先下令各地合盛元暂停交易二十天,在这二十天之间,各地银行动用全部库存银,调集道各重点挤兑的城市,准备好充足的银弹。
同时唐毅命令各地的督抚重臣,新任命的王府长史,压制住所有宗室,不准他们出来闹事,又向各地大户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配合存款,不许参加挤兑……
说起来这些措施没有多少新鲜玩意,杨博都干过,可问题是他不掌握内阁,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还有个交通行在旁边添乱,自然是功亏一篑。
现在唐毅抛出了建立大明储蓄银行,各大商帮家族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股脑扑上来了,天南海北,长城内外,黄河两岸,凡是有些实力的银行都想假如其中,分一杯羹。
大家伙都有求于唐毅,哪里还能添乱啊!
二十天之后,合盛元重新开张,各地前来兑换的百姓依旧不少,可是合盛元弹药充足,应付自如。
其中最先崩盘的济南,更是增加了一倍的窗口,调来了五百名兵丁,搬出来上百个大箱子,里面全都是密匝匝的银元宝,闪闪放光,把眼睛都晃瞎了。
兑吧,要兑多少,都拿得出来!
第一天,兑出去三百多万了,第二天就掉到了一百万两,到了第三天,只有区区三十万两……等到第五天,竟然出现了好多人,他们咂摸过味了,银子都放在家里,这几天偷窃的案子直线上升,好多人一辈子心血都送给了贼人,这算什么啊!
银行保险,还能拿到利息,干嘛不存回去啊?
从第五天开始,济南合盛元兑换出去十八万两,却收到了二十万两的存款,两相低效,还有两万两流入!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活过来了!
大家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此后虽然偶有波折,但是整体上白银外流的态势遏制住了,原本发行的银元,银行券,银票逐步回收,金融系统重新平静下来。
不过有一点却是回不去了,银和铜的比价彻底崩盘,原本七八百文兑换一两银子,至多一千文,兑换一两银子,如今却变成了三千文兑换一两,铜钱变得更不值钱了。
这种变化有好有坏,坏的方面,普通的农人百姓,他们的财富大幅度缩水,很多人积攒了一辈子,用陶罐埋起来的铜子,一下子缩水三四倍之多,原本能买一个四合院,现在连两间房都买不来。殷实的小康之家,变得紧紧巴巴,可怜兮兮。
好的一方面呢?
由于铜子大量流通在民间,流通在农村,原本收租的地主士绅就受到了冲击。
实际上很多的士绅早就不再征收实物地租了,储存粮食是很费功夫的,一座庞大的粮仓,甚至比里面的粮食还要值钱,万一漏了一点雨,一仓粮食就废了。因此他们收取田租是折成铜钱的。
眼下铜价崩盘,可是以铜钱计价,佃户的收入却没有增加,换句话说,地主不能靠多征收铜钱来填补损失。
这东西像是什么呢?有点像后世各国的汇率,比如种花家的汇率暴跌百分之十,同时要求老板给工人增加百分之十的工资,如果以红票子计算,工人涨了百分之十的工资,好高兴,好开心啊!
可是站在绿票子的角度,增加的工资被货币贬值抵消了,也就是说种花家的人工没有上涨,物价没有变动,该投资还是投资,该雇工还是雇工,十分正常。
眼下大明的情况就是类似,只不过结果反了过来。
铜价暴跌,造成以使用铜钱结算为主的地主农户损失惨重,直接结果就是兼并土地,收取地租,变得获利越发微薄,甚至遇到了荒年,还要赔本,传统的士绅集团实力大幅度削减。
而以白银计价为主的城市,相应的购买力大幅度提升,工商获利骤增。
一来一回之间,严重冲击的是传统的观念。
以本守业,以末致富,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越发维持不下去了。
要想发财,就必须投资工商,赚取银两之后,再去买土地,收地租,只会被人家耻笑,没有经营头脑,是十足的傻蛋。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西方,被称作价格革命!
只不过西方是因为金银大量涌入,使得物价膨胀,传统的地主被削弱,新兴的工商集团实力大增。
大明正好倒过来,是白银流入减少,迫使银铜比价骤变。
二者的效果却是差不多,都极大地理顺了价格扭曲,原本的男耕女织,无论是怎么勤奋,从早干到晚,挣来的钱也不足以过上安宁的好日子。要想活得好,就要从事工商,就要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价格变化,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明朝的社会结构快速改变,城市越发成为财富中心,成为人人向往的所在。
这种时候,唐毅的投资计划,就充满了吸引力。
不过在这之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晋商该如何处置!
“虞坡公,大明储蓄银行,纳入了合盛元,也纳入了晋商四大钱庄票号,就表明了我的态度,我无意和晋商作对,也无意把晋商消灭,只要大家伙秉持合作态度,在未来的金融系统当中,晋商依旧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唐毅淡淡笑道:“我想虞坡公应该清楚,能谈到这一步,已经竭尽所能,他们很多人可都想吞了晋商的产业啊!”
杨博诚惶诚恐,抱拳拱手,“多谢元辅周全,老夫心领了,王国光马上就会回到京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他会和交通行的朋友谈的。”
……
从唐府出来,杨博一步一跌,走到了马车的旁边,突然身躯一晃,幸好儿子杨俊民一把搀扶住他,不然老头子就要摔倒。
回到家中,杨博瘫在书房的椅子上,痛彻肺腑。
“唉,晋商的荣耀,在老夫手上,彻底断送了,怎么就不让我死啊!张允龄,你太坏了,你怕看到这个结果,就提前死了啊!干什么让我一个人承受屈辱啊?”
杨博哭得稀里哗啦,真疼啊!疼到了骨髓!
各大银行帮助合盛元,可不是白帮忙的,他们提供了不到两千万的银子,却拿走了晋商近一亿六千万两的田产作坊,还有三千多万两的股本票券,加上之前的应付挤兑,晋商整个损失超过了两亿五千万两!
张家、杨家、王家,原本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晋商豪族,一下子财富荡然一空。
最令人可气的是晋商付出了无与伦比的代价,好不容易保住了金字招牌,结果唐毅组建了大明储蓄银行,把他们的努力彻底据为己有。
你小子吃干抹净不说,还跑来欺负人,老夫和你没完!(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