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31 第1081章 决战公堂(中)
- 1132 第1082章 决战公堂(下)
- 1133 第1083章 真相渐明
- 1134 第1084章 逆耳忠言
- 1135 第1085章 太岳之死
- 1136 第1086章 蝗灾
- 1137 第1087章 自豪的申时行
- 1138 第1088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 1139 第1089章 师徒衣钵
- 1140 第1090章 飞来横财
- 1141 第1091章 毒计
- 1142 第1092章 仁慈的周王
- 1143 第1093章 从喜到悲
- 1144 第1094章 大乱大治
- 1145 第1095章 算总账
- 1146 第1096章 走出去才有希望
- 1147 第1097章 安南第一课
- 1148 第1098章 胆大包天的灾民
- 1149 第1099章 万历第一年
- 1150 第1100章 雷霆之怒
- 1151 第1101章 量安南之物力
- 1152 第1102章 结大明之欢心
- 1153 第1103章 买下安南
- 1154 第1104章 初战西班牙
- 1155 第1105章 让唐毅睡得着
- 1156 第1106章 再临马六甲
- 1157 第1107章 南洋总督
- 1158 第1108章 匆匆五年
- 1159 第1109章 万历要结婚
- 1160 第1110章 大婚
- 1161 第1111章 内阁之变
- 1162 第1112章 万历的小动作
- 1163 第1113章 元老遇刺
- 1164 第1114章 唐毅的回击
- 1165 第1115章 李成梁惹祸了
- 1166 第1116章 理想与现实
- 1167 第1117章 华丽致仕
- 1168 第1118章 老仇人
- 1169 第1119章 故地重游
- 1170 第1120章 运河杀戮
- 1171 第1121章 回家真好
- 1172 第1122章 目瞪口呆的徐渭
- 1173 第1123章 真凶
- 1174 第1124章 疯狂的人
- 1175 第1125章 以退为进
- 1176 第1126章 天大的讽刺
- 1177 第1127章 积极备战
- 1178 第1128章 对撞(上)
- 1179 第1129章 对撞(下)
- 1180 第1130章 天心民意
- 1181 第1131章 不服输的万历
- 1182 第1132章 图穷匕见
- 1183 第1133章 名将凋零
- 1184 第1134章 唐大人,您在哪里
- 1185 第1135章 东南自救
- 1186 第1136章 金融风暴
- 1187 第1137章 走在错误路上的万历
- 1188 第1138章 民怨沸腾
- 1189 第1139章 唐郎妙计
- 1190 第1140章 立宪和罪己诏
- 1191 第1141章 天子无情
- 1192 第1142章 图谋弑君
- 1193 第1143章 京城防卫图
- 1194 第1144章 战京城
- 1195 第1145章 倒戈
- 1196 第1146章 生擒万历
- 1197 第1147章 皇帝之死
- 1198 第1148章 倭乱
- 1199 第1149章 野猪皮和猴子
- 1200 第1150章 最后的阳谋(大结局)
- 1201 完本感言
- 1202 番外——第二中华
- 1203 番外——遍地为王,中东记事
- 1204 新书《大宋将门》已发,求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091章 毒计
第1091章 毒计
吴兑,字君泽,号环洲,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比唐毅晚了一科,还是三甲进士出身,典型的入仕晚,学历差。眼下却是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身为中原重地的封疆大吏,升官之快,可以说是坐了火箭也差不多。
很多人都说吴兑能冒起来,是因为他是绍兴人,和唐毅的死党徐渭是同乡,又是心学门下,攀上了高枝儿,才能爬上巡抚的宝座。
说这话的人,多半都是官场上的失意者,看人家过得好一点,心里不平衡,犯红眼病。
吴兑能有今天的地位,纯粹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最初任兵部主事,因为政绩卓著,一步步升到了郎中,后来唐毅起兵灭了俺答,吴兑负责后勤粮草,十万大军,三十万的民夫,二十万牲口,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一点差错没有。
从此之后,唐毅就记住了吴兑,还把他派到了大同出任兵备副使。
别看这几年朝廷的重心向南转移,北疆基本没有大的战事,其实纷乱还是不少的,比如永邵部就两次起兵,攻击大板升。那位倒霉的顺义王大成台吉奋死力战,可是谁让土默特受损太大,他又年纪轻轻,不能服众,被打得灰头土脸。
幸好大板升城经过了明军加固,使用水泥强化,永邵部没有得手。
眼见的草原又要大乱,吴兑亲自统兵,八千步骑,连夜援救大板升,一战之下,杀了五千多永邵部骑兵,解了大板升之围。
他还不肯罢手,又联合奇喇古特部,鄂尔多斯部,加上土默特部,四面围攻,愣是把永邵部给彻底抹掉了。
按理说这种大功臣应该好好重用才是,怎么从边疆给调到了中原?
原来吴兑他做得太绝了,草原上的规矩,消灭了一个部落,青壮是没有活路的,以马车轮子为标准,高过轮子的一律杀无赦。
在攻破了永邵部驻地之后,其他几个部落也准备这么干,吴兑却送来了一辆四轮马车。
哲诺和大成台吉研究了一阵,还是不明白,幸好有聪明人,钟金绕着马车转了一圈,就告诉他们,“去杀人吧,凡是比车轮高的,一个不留!”
开什么玩笑啊?
四轮马车的车轮比起蒙古马车要矮了许多,最多只有九十厘米,而草原的马车至少一米二,足足差了一尺!
这一尺是什么概念?
原本十一二岁的男孩子,长得矮小一点,都能活命,可是按照这个标准,四五岁的孩子都要被处死!
狠!
真是太狠了!
他们哪敢违抗命令,只能举起屠刀,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等到血流成河,吴兑才姗姗来迟,看着满地的尸体,不停摇头。
“残忍啊,实在是太残忍了,亏你们怎么下得去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处罚你们,如何能服众来人,把所有俘虏的女子都给本官带走!”
所有妇人,连襁褓里的娃娃也没落下,一个不剩,全都带走了,只给这三部留下寥寥可数的牛马。
没过多久,搬迁到草原种田牧马的汉子都有了媳妇,不光他们有了媳妇,甚至有人还把女孩买走了,留着给儿子当童养媳,成了亲,安了家,移民彻底站稳了脚跟……
吴兑到处鼓励通婚,天天充当媒人,打仗是好机会,不打仗也去开什么相亲大会,大肆拉人。
他折腾两三年,结果就是土默特等部不但没有恢复元气,还弄得人丁流失,眼看着要维持不下去了,每次进京纳贡,他们都找礼部痛哭,后来闹得隆庆都知道了,大明有个专门当月老的吴兵备。
隆庆耐不住哀求,只好把吴兑从大同调回了京城。
面对这样的人才,唐毅哪能浪费,他找个借口直接给吴兑高升,跑到河南当巡抚去了。
吴兑高升,可把好些人刺激的眼珠子都红了,他们纷纷学吴兑的作风,弄得边疆月老遍地,大成台吉等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了几十年,整个草原都会拥有了汉家血统,成为名副其实的血脉相连一家人。
离开了边疆,到了内地,吴兑倒是没有像预想中的那么得意,相反,中原腹心,处处掣肘,想要做点事情,都十分困难。
就拿这一次周王造反,吴兑正在河南府巡视旱灾,结果一掉头,周王就拿下了开封。吴兑暴跳如雷,立刻要调集人马,把开封夺回来。
只是超乎他的预料,内阁竟然下令让他保守黄河防线,阻止周王人马过河。
吴兑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能和俺答的骑兵相比吗?一走一过,就把周王干掉了,为什么任由他们做大?
朝廷这不是糊涂了,吴兑连续上书请战,结果却是内阁的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告诉他必须严守防线。
遵照朝廷命令,虽败不罚,违抗命令,虽胜必纠!
面对着混蛋命令,吴兑干脆躲在府邸,醉生梦死。
这不申时行到了,这位还一身酒气呢!
“君泽兄,果然有大将军风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吴兑翻了翻眼皮,“什么泰山,最多就是一个土堆,不是我心大,是朝廷莫名其妙,就是你那个师父,莫名其妙,也不怕养痈成患,眼下周王一伙可是聚集了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呢!”
“这么多?”
申时行低呼道:“君泽兄,你没有说谎吧?”
“我骗你干什么?”吴兑难得严肃起来,一扫倦容,“申大人,实不相瞒,最初周王作乱,应者寥寥,只是王府下属,加上一些宗室子弟,能凑一两万人。可是自从蝗灾之后,投靠他们的人马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何?”申时行好奇道。
“还不是周王舍得往出拿粮食吗!”
作为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之一,周王府传承了近十代,生息繁衍,光是宗室,就有上万人,加上奴仆家丁,数量非常庞大。
唐毅之前推行宗室改革,周王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周王朱在铤还比较开明,很得人心。
唐毅杀了李太后之后,朱在铤得到消息,连着三天没有吃喝,披麻戴孝,朝北痛哭,指天骂地,痛斥奸贼。
随后聚集王府人马,趁着吴兑巡视地方,他立刻抢占了开封。
就连朱在铤都不确定自己能撑多久,他只是想尽一点愚忠,脑袋一热,就下了决定。谁知老天都在帮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中原大地。本来河南就是理学的重要大本营,到处都有保守的士人地主,他们在唐毅的新政受到了不同的冲击,铜贱银贵,价格革命,清丈田亩,每一刀都砍在了他们的身上。
蝗灾爆发之后,这些人到处宣扬,说是唐毅以下犯上,杀死了太后,要篡夺大明江山,这些蝗虫是老天爷派下来的,就是要惩罚唐毅。
不除了贼臣,灾害永远不会停止。
老百姓被煽动之下,纷纷跑到开封,一口气聚集了二三十万人,周王一伙从中选取青壮,编练人马,竟然聚集了五六万人。
“眼下的河南,只要有粮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别说是当兵打仗,就算是买命,都有人愿意给!”
申时行忍不住头皮发麻,“君泽兄,真的这么糟糕?”
“那还用说,申大人,你最好和首辅大人说一声,只要朝廷能拨下来钱粮,立刻赈灾,把老百姓从周王一伙手里吸引过来,平定周王,只在反掌之间。”
吴兑说得恳切,可是申时行脑袋里却闪过了另一个念头。
周王竟然拿出粮食赈灾,聚集了好几万的人马,真是不容易啊!
“君泽兄,你估摸着周王手里能有多少粮食?”
“这个……”吴兑思忖了半晌,道:“我估计至少有三五十万石,有王府历年积累,还有其他的宗室贡献,另外开封府的存粮也有八万石。”
申时行频频点头,“那君泽兄以为,周王还能弄到多少粮食?”
“不太好说,申大人,都说河南缺粮,其实也未必如此,那些大地主的家里头,粮囤都是满满的,越到了荒年,他们就拼命屯粮。看似不起眼的地主,他们的粮食就能养活一两千人。周王这些日子大肆封官,州城府县的地主贡献了不少粮食,以我的估计,他手上应该有一百万石左右,甚至更多。不过吗,养兵消耗很大,今年秋收减产严重,周王府未必能撑多久……”
吴兑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申时行听完,越发高兴,忍不住哈哈大笑。
“果然如此!”
吴兑还不解其意,“申大人,莫非你有妙计不成?”
“妙计不敢说,不过破开封确是不难。”申时行压低了声音,“君泽兄,你刚刚的建议很不错,不过我以为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更妙。”
“哦?申大人的意思是?”
“周王不是舍得出粮食,救济百姓吗,不妨就把灾民都赶到他那边,他能管得了几十万人,可能管得了几百万人?只要把周王手里的存粮吃光,叛军也就土崩瓦解了,君泽兄,你以为这个办法如何?”(未完待续。)
很多人都说吴兑能冒起来,是因为他是绍兴人,和唐毅的死党徐渭是同乡,又是心学门下,攀上了高枝儿,才能爬上巡抚的宝座。
说这话的人,多半都是官场上的失意者,看人家过得好一点,心里不平衡,犯红眼病。
吴兑能有今天的地位,纯粹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最初任兵部主事,因为政绩卓著,一步步升到了郎中,后来唐毅起兵灭了俺答,吴兑负责后勤粮草,十万大军,三十万的民夫,二十万牲口,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一点差错没有。
从此之后,唐毅就记住了吴兑,还把他派到了大同出任兵备副使。
别看这几年朝廷的重心向南转移,北疆基本没有大的战事,其实纷乱还是不少的,比如永邵部就两次起兵,攻击大板升。那位倒霉的顺义王大成台吉奋死力战,可是谁让土默特受损太大,他又年纪轻轻,不能服众,被打得灰头土脸。
幸好大板升城经过了明军加固,使用水泥强化,永邵部没有得手。
眼见的草原又要大乱,吴兑亲自统兵,八千步骑,连夜援救大板升,一战之下,杀了五千多永邵部骑兵,解了大板升之围。
他还不肯罢手,又联合奇喇古特部,鄂尔多斯部,加上土默特部,四面围攻,愣是把永邵部给彻底抹掉了。
按理说这种大功臣应该好好重用才是,怎么从边疆给调到了中原?
原来吴兑他做得太绝了,草原上的规矩,消灭了一个部落,青壮是没有活路的,以马车轮子为标准,高过轮子的一律杀无赦。
在攻破了永邵部驻地之后,其他几个部落也准备这么干,吴兑却送来了一辆四轮马车。
哲诺和大成台吉研究了一阵,还是不明白,幸好有聪明人,钟金绕着马车转了一圈,就告诉他们,“去杀人吧,凡是比车轮高的,一个不留!”
开什么玩笑啊?
四轮马车的车轮比起蒙古马车要矮了许多,最多只有九十厘米,而草原的马车至少一米二,足足差了一尺!
这一尺是什么概念?
原本十一二岁的男孩子,长得矮小一点,都能活命,可是按照这个标准,四五岁的孩子都要被处死!
狠!
真是太狠了!
他们哪敢违抗命令,只能举起屠刀,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等到血流成河,吴兑才姗姗来迟,看着满地的尸体,不停摇头。
“残忍啊,实在是太残忍了,亏你们怎么下得去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处罚你们,如何能服众来人,把所有俘虏的女子都给本官带走!”
所有妇人,连襁褓里的娃娃也没落下,一个不剩,全都带走了,只给这三部留下寥寥可数的牛马。
没过多久,搬迁到草原种田牧马的汉子都有了媳妇,不光他们有了媳妇,甚至有人还把女孩买走了,留着给儿子当童养媳,成了亲,安了家,移民彻底站稳了脚跟……
吴兑到处鼓励通婚,天天充当媒人,打仗是好机会,不打仗也去开什么相亲大会,大肆拉人。
他折腾两三年,结果就是土默特等部不但没有恢复元气,还弄得人丁流失,眼看着要维持不下去了,每次进京纳贡,他们都找礼部痛哭,后来闹得隆庆都知道了,大明有个专门当月老的吴兵备。
隆庆耐不住哀求,只好把吴兑从大同调回了京城。
面对这样的人才,唐毅哪能浪费,他找个借口直接给吴兑高升,跑到河南当巡抚去了。
吴兑高升,可把好些人刺激的眼珠子都红了,他们纷纷学吴兑的作风,弄得边疆月老遍地,大成台吉等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了几十年,整个草原都会拥有了汉家血统,成为名副其实的血脉相连一家人。
离开了边疆,到了内地,吴兑倒是没有像预想中的那么得意,相反,中原腹心,处处掣肘,想要做点事情,都十分困难。
就拿这一次周王造反,吴兑正在河南府巡视旱灾,结果一掉头,周王就拿下了开封。吴兑暴跳如雷,立刻要调集人马,把开封夺回来。
只是超乎他的预料,内阁竟然下令让他保守黄河防线,阻止周王人马过河。
吴兑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能和俺答的骑兵相比吗?一走一过,就把周王干掉了,为什么任由他们做大?
朝廷这不是糊涂了,吴兑连续上书请战,结果却是内阁的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告诉他必须严守防线。
遵照朝廷命令,虽败不罚,违抗命令,虽胜必纠!
面对着混蛋命令,吴兑干脆躲在府邸,醉生梦死。
这不申时行到了,这位还一身酒气呢!
“君泽兄,果然有大将军风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吴兑翻了翻眼皮,“什么泰山,最多就是一个土堆,不是我心大,是朝廷莫名其妙,就是你那个师父,莫名其妙,也不怕养痈成患,眼下周王一伙可是聚集了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呢!”
“这么多?”
申时行低呼道:“君泽兄,你没有说谎吧?”
“我骗你干什么?”吴兑难得严肃起来,一扫倦容,“申大人,实不相瞒,最初周王作乱,应者寥寥,只是王府下属,加上一些宗室子弟,能凑一两万人。可是自从蝗灾之后,投靠他们的人马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何?”申时行好奇道。
“还不是周王舍得往出拿粮食吗!”
作为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之一,周王府传承了近十代,生息繁衍,光是宗室,就有上万人,加上奴仆家丁,数量非常庞大。
唐毅之前推行宗室改革,周王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周王朱在铤还比较开明,很得人心。
唐毅杀了李太后之后,朱在铤得到消息,连着三天没有吃喝,披麻戴孝,朝北痛哭,指天骂地,痛斥奸贼。
随后聚集王府人马,趁着吴兑巡视地方,他立刻抢占了开封。
就连朱在铤都不确定自己能撑多久,他只是想尽一点愚忠,脑袋一热,就下了决定。谁知老天都在帮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中原大地。本来河南就是理学的重要大本营,到处都有保守的士人地主,他们在唐毅的新政受到了不同的冲击,铜贱银贵,价格革命,清丈田亩,每一刀都砍在了他们的身上。
蝗灾爆发之后,这些人到处宣扬,说是唐毅以下犯上,杀死了太后,要篡夺大明江山,这些蝗虫是老天爷派下来的,就是要惩罚唐毅。
不除了贼臣,灾害永远不会停止。
老百姓被煽动之下,纷纷跑到开封,一口气聚集了二三十万人,周王一伙从中选取青壮,编练人马,竟然聚集了五六万人。
“眼下的河南,只要有粮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别说是当兵打仗,就算是买命,都有人愿意给!”
申时行忍不住头皮发麻,“君泽兄,真的这么糟糕?”
“那还用说,申大人,你最好和首辅大人说一声,只要朝廷能拨下来钱粮,立刻赈灾,把老百姓从周王一伙手里吸引过来,平定周王,只在反掌之间。”
吴兑说得恳切,可是申时行脑袋里却闪过了另一个念头。
周王竟然拿出粮食赈灾,聚集了好几万的人马,真是不容易啊!
“君泽兄,你估摸着周王手里能有多少粮食?”
“这个……”吴兑思忖了半晌,道:“我估计至少有三五十万石,有王府历年积累,还有其他的宗室贡献,另外开封府的存粮也有八万石。”
申时行频频点头,“那君泽兄以为,周王还能弄到多少粮食?”
“不太好说,申大人,都说河南缺粮,其实也未必如此,那些大地主的家里头,粮囤都是满满的,越到了荒年,他们就拼命屯粮。看似不起眼的地主,他们的粮食就能养活一两千人。周王这些日子大肆封官,州城府县的地主贡献了不少粮食,以我的估计,他手上应该有一百万石左右,甚至更多。不过吗,养兵消耗很大,今年秋收减产严重,周王府未必能撑多久……”
吴兑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申时行听完,越发高兴,忍不住哈哈大笑。
“果然如此!”
吴兑还不解其意,“申大人,莫非你有妙计不成?”
“妙计不敢说,不过破开封确是不难。”申时行压低了声音,“君泽兄,你刚刚的建议很不错,不过我以为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更妙。”
“哦?申大人的意思是?”
“周王不是舍得出粮食,救济百姓吗,不妨就把灾民都赶到他那边,他能管得了几十万人,可能管得了几百万人?只要把周王手里的存粮吃光,叛军也就土崩瓦解了,君泽兄,你以为这个办法如何?”(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