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54 第1004章 真正的桃花源
- 1055 第1005章 兴旺的唐党
- 1056 第1006章 霸道
- 1057 第1007章 外儒内法
- 1058 第1008章 起死回生的第一步
- 1059 第1009章 唐慎的担忧
- 1060 第1010章 再战阉竖
- 1061 第1011章 私访琉璃厂
- 1062 第1012章 流落的宝贝
- 1063 第1013章 皇帝很受伤
- 1064 第1014章 瓦解内廷第一步
- 1065 第1015章 众望所归的冯保
- 1066 第1016章 要给皇帝点甜头儿
- 1067 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
- 1068 第1018章 征倭的打算
- 1069 第1019章 老少齐出动
- 1070 第1020章 雏鹰清啼
- 1071 第1021章 唐家宰人传统
- 1072 第1022章 软实力
- 1073 第1023章 进士大批发
- 1074 第1024章 倭国的第一笔银子
- 1075 第1025章 生财之道
- 1076 第1026章 劣币驱逐良币
- 1077 第1027章 债务置换
- 1078 第1028章 提议南巡
- 1079 第1029章 兴奋的隆庆
- 1080 第1030章 想走不容易
- 1081 第1031章 出发
- 1082 第1032章 你告我我告你
- 1083 第1033章 衍圣公掉沟了
- 1084 第1034章 江南风华(求票)
- 1085 第1035章 德川家康的见闻
- 1086 第1036章 志向远大的平安
- 1087 第1037章 万国宫
- 1088 第1038章 荣耀的巅峰
- 1089 第1039章 隆庆改制
- 1090 第1040章 突变(求票)
- 1091 第1041章 铁三角
- 1092 第1042章 隆庆回来了
- 1093 第1043章 定计(求票)
- 1094 第1044章 大风起兮
- 1095 第1045章 王寅的决断
- 1096 第1046章 负荆请罪
- 1097 第1047章 不算失败的隆庆
- 1098 第1048章 两个战场
- 1099 第1049章 平安策
- 1100 第1050章 风雨飘摇的莫朝
- 1101 第1051章 蛮干
- 1102 第1052章 首辅返京
- 1103 第1053章 托付
- 1104 第1054章 杀招凌厉
- 1105 第1055章 生当太傅
- 1106 第1056章 龙体垂危
- 1107 第1057章 唐高之盟
- 1108 第1058章 废掉内廷
- 1109 第1059章 咱家早就没九族了
- 1110 第1060章 拿下冯保
- 1111 第1061章 朕想学汉武帝
- 1112 第1062章 一个僧人
- 1113 第1063章 帝不豫
- 1114 第1064章 驾崩
- 1115 第1065章 可怕的唐毅
- 1116 第1066章 新君
- 1117 第1067章 唐毅的布局
- 1118 第1068章 被耍的高拱
- 1119 第1069章 决战
- 1120 第1070章 高拱败了唐毅来了
- 1121 第1071章 封驳
- 1122 第1072章 二十猛士
- 1123 第1073章 徐胖子骂殿
- 1124 第1074章 掀桌子
- 1125 第1075章 天下第一案
- 1126 第1076章 束手就擒
- 1127 第1077章 和衷共济
- 1128 第1078章 审问
- 1129 第1079章 纷乱
- 1130 第1080章 决战公堂(上)
- 1131 第1081章 决战公堂(中)
- 1132 第1082章 决战公堂(下)
- 1133 第1083章 真相渐明
- 1134 第1084章 逆耳忠言
- 1135 第1085章 太岳之死
- 1136 第1086章 蝗灾
- 1137 第1087章 自豪的申时行
- 1138 第1088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 1139 第1089章 师徒衣钵
- 1140 第1090章 飞来横财
- 1141 第1091章 毒计
- 1142 第1092章 仁慈的周王
- 1143 第1093章 从喜到悲
- 1144 第1094章 大乱大治
- 1145 第1095章 算总账
- 1146 第1096章 走出去才有希望
- 1147 第1097章 安南第一课
- 1148 第1098章 胆大包天的灾民
- 1149 第1099章 万历第一年
- 1150 第1100章 雷霆之怒
- 1151 第1101章 量安南之物力
- 1152 第1102章 结大明之欢心
- 1153 第1103章 买下安南
- 1154 第1104章 初战西班牙
- 1155 第1105章 让唐毅睡得着
- 1156 第1106章 再临马六甲
- 1157 第1107章 南洋总督
- 1158 第1108章 匆匆五年
- 1159 第1109章 万历要结婚
- 1160 第1110章 大婚
- 1161 第1111章 内阁之变
- 1162 第1112章 万历的小动作
- 1163 第1113章 元老遇刺
- 1164 第1114章 唐毅的回击
- 1165 第1115章 李成梁惹祸了
- 1166 第1116章 理想与现实
- 1167 第1117章 华丽致仕
- 1168 第1118章 老仇人
- 1169 第1119章 故地重游
- 1170 第1120章 运河杀戮
- 1171 第1121章 回家真好
- 1172 第1122章 目瞪口呆的徐渭
- 1173 第1123章 真凶
- 1174 第1124章 疯狂的人
- 1175 第1125章 以退为进
- 1176 第1126章 天大的讽刺
- 1177 第1127章 积极备战
- 1178 第1128章 对撞(上)
- 1179 第1129章 对撞(下)
- 1180 第1130章 天心民意
- 1181 第1131章 不服输的万历
- 1182 第1132章 图穷匕见
- 1183 第1133章 名将凋零
- 1184 第1134章 唐大人,您在哪里
- 1185 第1135章 东南自救
- 1186 第1136章 金融风暴
- 1187 第1137章 走在错误路上的万历
- 1188 第1138章 民怨沸腾
- 1189 第1139章 唐郎妙计
- 1190 第1140章 立宪和罪己诏
- 1191 第1141章 天子无情
- 1192 第1142章 图谋弑君
- 1193 第1143章 京城防卫图
- 1194 第1144章 战京城
- 1195 第1145章 倒戈
- 1196 第1146章 生擒万历
- 1197 第1147章 皇帝之死
- 1198 第1148章 倭乱
- 1199 第1149章 野猪皮和猴子
- 1200 第1150章 最后的阳谋(大结局)
- 1201 完本感言
- 1202 番外——第二中华
- 1203 番外——遍地为王,中东记事
- 1204 新书《大宋将门》已发,求支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014章 瓦解内廷第一步
第1014章 瓦解内廷第一步
看起来把皇宫的东西盗出去,贩卖换银子,匪夷所思,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就拿唐毅执掌内阁来说,高拱以下六大阁老,殷士儋以下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等等衙门,上上下下都是唐毅的人,只要内阁一致,隆庆就别想插手外廷。来硬的,有一大帮科道言官,个个都是不要命的。来软的,唐毅、高拱、张居正,哪个不是一肚子道理,能把死人说活了。
外廷如此,内廷何尝不是如此。
滕祥、孟冲、陈洪、冯保等人都是从裕王潜邸出来的,当年苦得不用说,骤然掌权,还能不敞开了捞,偏偏隆庆又是个耳根子软,没有主见的,该拿的他们拿了,不该拿的,也拿了。
他们还不断想着捞钱的路子,想拿下京营,碰了一鼻子灰,想从户部勒索,要面对几大帝师,面对内阁,真的吵起来,就算隆庆也未必帮他们。
那还能如何?
卖东西呗!
隆庆不大兴土木,可是他喜欢给后妃做首饰,一做就是十几万两银子,要知道宫里做首饰和外面不一样。
外面一件精致的首饰,有七八成是工钱,还有银楼铺子的利润,宫里有专门的匠户,要花的只是料钱,别忘了各地还要进贡珍珠,珊瑚,玛瑙,玉石……实际上要花的钱很少很少。
最初有了多余的银子,大家伙分了,后来他们发现只要沾上了宫里的名声,拿到外面,最普通的金镯子,也要身价倍增。
这帮人就每次让工匠多做,然后以质量不合格的名义淘汰,再择机拿到宫外的私店,贩售换钱。
唐毅和隆庆遇到的那种店铺,京城不小百余家,光是滕祥一个人,就弄了二三十家,他当司礼监掌印之前,是个穷光蛋。
爬到了司礼监掌印,前后三年多,在京城置办了五处宅子,手里的存银七八十万两之多。
其他的几位大珰也都差不多,一个个脑满肠肥,胆子越来越大,光是这么捞钱,他们还不满足。
外面不光喜欢宫里的东西,还喜欢朝廷大员的书法作品,想要沾沾贵气。
就拿严阁老来说,他生前就写了不知道多少匾额,很多人都重金相求,徐阶比严嵩收敛,也写了不少。
唐毅柄政之后,下过严令,不准朝中大员题写匾额对联,也不准收取润笔费,否则一律以贪墨论罪。
唐毅身体力行,他从来不给别人写东西,家里管的也严格,轻易不会有书法外流。很多人能得到唐大学士的请帖,都珍藏起来,视若珍宝。
外面因为唐毅的种种神奇,对这位文曲星顶礼膜拜,据说有人开价万金,求他的一幅字而不得。
内廷的这些太监就动起了歪脑筋,司礼监有不少历年的奏疏,除了重要的要存档之外,其余的年节的贺表啊,鬼画符一般的青词,都是前朝的玩意,也没人在意,他们就给翻出来,找到手艺高明的匠人,拼接成一幅幅作品,拿出去卖高价。
不光是唐毅的书法,只要出得起钱,连御笔都能弄到。
要说这帮人就不知道怕吗?
当然不怕了,他们赚了钱,满世界撒,宫里上上下下,都沾了好处,谁去找隆庆说,那不是断了大家伙的财路,想成全民公敌吗?
至于卖到了宫里东西的,谁会满世界嚷嚷,说我家里有宫中的宝贝,那不是找死吗!哪怕打眼了,都只能认倒霉。生怕给你按上盗窃宫中之物的罪名。
还是那句话,只要宫里连成一片,隆庆就是个睁眼瞎。
孟冲是最老实的大珰,他管御膳房的时候,鸡蛋一两银子一个,下面还说祖宗宽厚,向着皇爷呢!
宫里的事情,就是这么操蛋!
只是这些位做梦也想不到,唐毅会找得那么准,带着隆庆出去一趟,就把他们的老底儿都给掀开了。
从昨天晚上,一直到中午,隆庆都没有吃饭,唐毅只能陪着,饿得胃都痉挛了,只能忍着。
隆庆满脸凄苦,“师傅,朕想不明白,为何先帝在日,他们不敢如此猖獗?难道真是朕无能吗?”
真的,你说的没错,比起你老子,你差得太多了……唐毅只能在心里想想,嘴上笑道:“陛下,臣和您说个故事,说宋国有个富人,下大雨把墙浇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就会有强盗,邻居也这么告诫他。结果他不听,果然被盗了。事后他就觉得儿子聪明,有先见之明,而邻居是坏蛋,有偷盗的嫌疑。”
隆庆笑道:“不就是智子疑邻吗?前些日子,朕还给太子讲过呢!”
“故事虽小,可是道理不小。人总是难免受亲疏远近左右,亲近的人,身边的人,他们说什么就容易采信,远的人说了,反而惹来不快,甚至震怒,陛下您说是不是?”
隆庆悚然一惊,可不是吗,前些天他廷杖了李乙,不就是因为他进谏珠宝的事情,但是自己只以为他总盯着皇帝,不让朕痛快,就下了廷杖,还把人打死了。
现在真相掀开了,果然宫里制造珠宝的这一块,黑幕重重,自己亲眼所见,好东西被拿到了外面贩卖敛财,自己被骗得和傻子一样。
相比起来,李乙说话不中听,可是比起滕祥这些人,要可爱多了。
偏偏自己就把他给打死了!
“朕,朕错了啊!”隆庆痛苦地低下头。
“师傅,追赠李乙为大理寺卿,劳烦先生替他写一篇祭文,昭告天下,以示朕悔悟之意。”
“陛下仁德,臣会照办的。”
唐毅沉吟一下,继续说道:“陛下,还是回到您刚才的问题,先帝在日,为何内廷不敢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有锦衣卫!臣曾亲眼见过,在陛下的桌案上,放着东厂和锦衣卫的两份密报。不管多亲近的人,都会遇到不好说的事情,哪怕夫妻也是如此。唯有互相监督,制衡,兼听则明,才不会被蒙蔽,陛下以为如何?”
隆庆很念旧情,对当年帮着自己,走出最艰难的困境的人,都充满感激,包括唐毅、高拱,也包括滕祥、孟冲、冯保。
可是这一次对隆庆的伤害非常大,伤到了心坎上,伤了真情,那么听话的奴婢,都和自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还有谁值得相信?
或许唐师傅说的有理,不要相信感情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相信监督,相信制衡。
“师傅,朕准备加陆绎少保衔,晋位锦衣卫大都督,您看如何?”
这是要放出锦衣卫,来和内廷抗衡啊!
唐毅笑了笑,“陛下,臣斗胆说一句,陆炳是天时地利人和,别人学不来的。”
那可不是,首先嘉靖是外藩,十五岁之前都在安陆,陆炳是他的奶哥哥,又是贴身侍卫,感情深厚,还没有受到皇位的羁绊影响。
等到嘉靖入继大统,陆炳又救过嘉靖,反过来,嘉靖赐陆炳太保,少保,三公加三孤,荣宠天下绝伦,信任无以复加。
正是因为如此,陆炳才能制衡宫里的太监。
换成寻常的臣子,想要见皇帝一面,都要经过太监同意,还想和内廷掰手腕,这不是做梦吗!
为何自从厂卫创立以来,只有陆炳一个特例,其余的时候,锦衣卫就是东厂的手下的一条狗,道理不言自明。
任命一个陆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傅,那朕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以为还是要分权,但是不能只是在内廷分权。譬如要采购首饰珠宝,内廷把清单开出来,户部核准开支费用,然后对外公开发包,内廷负责验收。”
“发包?”隆庆不解。
“陛下,这正是臣下一步要推的一个政策,就以河工为例,以往都是工部和河道衙门负责,他们上下一体,制定方案,采购物资,进行施工,最后评估,全都是他们自己人干。层层经手,无私有弊,以至于河工年年修,结果年年有灾害。臣就想着,把他们分开,比如工部只负责制定方案,由户部统一采购物资,对外公开竞标,价低质优者得。然后河道衙门专心组织施工,至于完工后的验收,交给地方衙门,他们之间相互牵制,就能尽可能消除营私舞弊,用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隆庆仔细咋摸着,还真别说,唐毅的办法真妙。
工部抓大政,户部管发包,他们互相牵制,谁出了错,都有人上奏朝廷。至于施工给了河道衙门,监督交给地方衙门,要知道河工的安危对地方影响最大,他们肯定会卖力气,防止河道敷衍了事,下面也互相盯着。
虽然不敢说杜绝弊端,但是绝对比现在从工部到河道要好得多!
类比一下宫里的情况,不也是如此。
说是要打造首饰的是那几个人,采购物资的是那几个人,制造验收的还是他们,都被包圆了,不出弊端才怪呢!
假如有外廷介入,还有公开发包,总不能所有人一起联手骗朕吧!
“师傅果然大才,就按照您说的办!”
咕噜噜,隆庆的肚子叫了起来,不好意思道:“朕都忘了,师傅也饿了吧,陪朕用膳吧。”(~^~)
就拿唐毅执掌内阁来说,高拱以下六大阁老,殷士儋以下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大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等等衙门,上上下下都是唐毅的人,只要内阁一致,隆庆就别想插手外廷。来硬的,有一大帮科道言官,个个都是不要命的。来软的,唐毅、高拱、张居正,哪个不是一肚子道理,能把死人说活了。
外廷如此,内廷何尝不是如此。
滕祥、孟冲、陈洪、冯保等人都是从裕王潜邸出来的,当年苦得不用说,骤然掌权,还能不敞开了捞,偏偏隆庆又是个耳根子软,没有主见的,该拿的他们拿了,不该拿的,也拿了。
他们还不断想着捞钱的路子,想拿下京营,碰了一鼻子灰,想从户部勒索,要面对几大帝师,面对内阁,真的吵起来,就算隆庆也未必帮他们。
那还能如何?
卖东西呗!
隆庆不大兴土木,可是他喜欢给后妃做首饰,一做就是十几万两银子,要知道宫里做首饰和外面不一样。
外面一件精致的首饰,有七八成是工钱,还有银楼铺子的利润,宫里有专门的匠户,要花的只是料钱,别忘了各地还要进贡珍珠,珊瑚,玛瑙,玉石……实际上要花的钱很少很少。
最初有了多余的银子,大家伙分了,后来他们发现只要沾上了宫里的名声,拿到外面,最普通的金镯子,也要身价倍增。
这帮人就每次让工匠多做,然后以质量不合格的名义淘汰,再择机拿到宫外的私店,贩售换钱。
唐毅和隆庆遇到的那种店铺,京城不小百余家,光是滕祥一个人,就弄了二三十家,他当司礼监掌印之前,是个穷光蛋。
爬到了司礼监掌印,前后三年多,在京城置办了五处宅子,手里的存银七八十万两之多。
其他的几位大珰也都差不多,一个个脑满肠肥,胆子越来越大,光是这么捞钱,他们还不满足。
外面不光喜欢宫里的东西,还喜欢朝廷大员的书法作品,想要沾沾贵气。
就拿严阁老来说,他生前就写了不知道多少匾额,很多人都重金相求,徐阶比严嵩收敛,也写了不少。
唐毅柄政之后,下过严令,不准朝中大员题写匾额对联,也不准收取润笔费,否则一律以贪墨论罪。
唐毅身体力行,他从来不给别人写东西,家里管的也严格,轻易不会有书法外流。很多人能得到唐大学士的请帖,都珍藏起来,视若珍宝。
外面因为唐毅的种种神奇,对这位文曲星顶礼膜拜,据说有人开价万金,求他的一幅字而不得。
内廷的这些太监就动起了歪脑筋,司礼监有不少历年的奏疏,除了重要的要存档之外,其余的年节的贺表啊,鬼画符一般的青词,都是前朝的玩意,也没人在意,他们就给翻出来,找到手艺高明的匠人,拼接成一幅幅作品,拿出去卖高价。
不光是唐毅的书法,只要出得起钱,连御笔都能弄到。
要说这帮人就不知道怕吗?
当然不怕了,他们赚了钱,满世界撒,宫里上上下下,都沾了好处,谁去找隆庆说,那不是断了大家伙的财路,想成全民公敌吗?
至于卖到了宫里东西的,谁会满世界嚷嚷,说我家里有宫中的宝贝,那不是找死吗!哪怕打眼了,都只能认倒霉。生怕给你按上盗窃宫中之物的罪名。
还是那句话,只要宫里连成一片,隆庆就是个睁眼瞎。
孟冲是最老实的大珰,他管御膳房的时候,鸡蛋一两银子一个,下面还说祖宗宽厚,向着皇爷呢!
宫里的事情,就是这么操蛋!
只是这些位做梦也想不到,唐毅会找得那么准,带着隆庆出去一趟,就把他们的老底儿都给掀开了。
从昨天晚上,一直到中午,隆庆都没有吃饭,唐毅只能陪着,饿得胃都痉挛了,只能忍着。
隆庆满脸凄苦,“师傅,朕想不明白,为何先帝在日,他们不敢如此猖獗?难道真是朕无能吗?”
真的,你说的没错,比起你老子,你差得太多了……唐毅只能在心里想想,嘴上笑道:“陛下,臣和您说个故事,说宋国有个富人,下大雨把墙浇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就会有强盗,邻居也这么告诫他。结果他不听,果然被盗了。事后他就觉得儿子聪明,有先见之明,而邻居是坏蛋,有偷盗的嫌疑。”
隆庆笑道:“不就是智子疑邻吗?前些日子,朕还给太子讲过呢!”
“故事虽小,可是道理不小。人总是难免受亲疏远近左右,亲近的人,身边的人,他们说什么就容易采信,远的人说了,反而惹来不快,甚至震怒,陛下您说是不是?”
隆庆悚然一惊,可不是吗,前些天他廷杖了李乙,不就是因为他进谏珠宝的事情,但是自己只以为他总盯着皇帝,不让朕痛快,就下了廷杖,还把人打死了。
现在真相掀开了,果然宫里制造珠宝的这一块,黑幕重重,自己亲眼所见,好东西被拿到了外面贩卖敛财,自己被骗得和傻子一样。
相比起来,李乙说话不中听,可是比起滕祥这些人,要可爱多了。
偏偏自己就把他给打死了!
“朕,朕错了啊!”隆庆痛苦地低下头。
“师傅,追赠李乙为大理寺卿,劳烦先生替他写一篇祭文,昭告天下,以示朕悔悟之意。”
“陛下仁德,臣会照办的。”
唐毅沉吟一下,继续说道:“陛下,还是回到您刚才的问题,先帝在日,为何内廷不敢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有锦衣卫!臣曾亲眼见过,在陛下的桌案上,放着东厂和锦衣卫的两份密报。不管多亲近的人,都会遇到不好说的事情,哪怕夫妻也是如此。唯有互相监督,制衡,兼听则明,才不会被蒙蔽,陛下以为如何?”
隆庆很念旧情,对当年帮着自己,走出最艰难的困境的人,都充满感激,包括唐毅、高拱,也包括滕祥、孟冲、冯保。
可是这一次对隆庆的伤害非常大,伤到了心坎上,伤了真情,那么听话的奴婢,都和自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还有谁值得相信?
或许唐师傅说的有理,不要相信感情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相信监督,相信制衡。
“师傅,朕准备加陆绎少保衔,晋位锦衣卫大都督,您看如何?”
这是要放出锦衣卫,来和内廷抗衡啊!
唐毅笑了笑,“陛下,臣斗胆说一句,陆炳是天时地利人和,别人学不来的。”
那可不是,首先嘉靖是外藩,十五岁之前都在安陆,陆炳是他的奶哥哥,又是贴身侍卫,感情深厚,还没有受到皇位的羁绊影响。
等到嘉靖入继大统,陆炳又救过嘉靖,反过来,嘉靖赐陆炳太保,少保,三公加三孤,荣宠天下绝伦,信任无以复加。
正是因为如此,陆炳才能制衡宫里的太监。
换成寻常的臣子,想要见皇帝一面,都要经过太监同意,还想和内廷掰手腕,这不是做梦吗!
为何自从厂卫创立以来,只有陆炳一个特例,其余的时候,锦衣卫就是东厂的手下的一条狗,道理不言自明。
任命一个陆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傅,那朕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以为还是要分权,但是不能只是在内廷分权。譬如要采购首饰珠宝,内廷把清单开出来,户部核准开支费用,然后对外公开发包,内廷负责验收。”
“发包?”隆庆不解。
“陛下,这正是臣下一步要推的一个政策,就以河工为例,以往都是工部和河道衙门负责,他们上下一体,制定方案,采购物资,进行施工,最后评估,全都是他们自己人干。层层经手,无私有弊,以至于河工年年修,结果年年有灾害。臣就想着,把他们分开,比如工部只负责制定方案,由户部统一采购物资,对外公开竞标,价低质优者得。然后河道衙门专心组织施工,至于完工后的验收,交给地方衙门,他们之间相互牵制,就能尽可能消除营私舞弊,用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隆庆仔细咋摸着,还真别说,唐毅的办法真妙。
工部抓大政,户部管发包,他们互相牵制,谁出了错,都有人上奏朝廷。至于施工给了河道衙门,监督交给地方衙门,要知道河工的安危对地方影响最大,他们肯定会卖力气,防止河道敷衍了事,下面也互相盯着。
虽然不敢说杜绝弊端,但是绝对比现在从工部到河道要好得多!
类比一下宫里的情况,不也是如此。
说是要打造首饰的是那几个人,采购物资的是那几个人,制造验收的还是他们,都被包圆了,不出弊端才怪呢!
假如有外廷介入,还有公开发包,总不能所有人一起联手骗朕吧!
“师傅果然大才,就按照您说的办!”
咕噜噜,隆庆的肚子叫了起来,不好意思道:“朕都忘了,师傅也饿了吧,陪朕用膳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