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冲关邪煞突袭驾,夤夜紫雷复击椽
- 2 第2章 御敕羽士指天意,禁苑诏囚画仙符
- 3 第3章 青宫已殁旧时主,朱衣犹绕梦里身
- 4 第4章 不净不秽以何论,入欲出欲为谁谈
- 5 第5章 萧秋多事忧国运,群龙有首煮羹汤
- 6 第6章 暗驱旧疾知何物,梦入神机应有缘
- 7 第7章 巴蛇化龙天劫至,落雷夺宝险身还
- 8 第8章 因血脉怨失圣眷,寻爱宠怒闯禁宫
- 9 第9章 聚阴为弓尸作箭,驭灵邪术名管狐
- 10 第10章 水落骸出前言悟,梦惊鬼语软香消
- 11 第11章 滴血孕蛊本无意,飞子破降自有心
- 12 第12章 善泅者常溺于水,一意玩火终自焚
- 13 第13章 投筑惟愿仇得雪,身死只恨志未酬
- 14 第15章 草里遗珠空余恨,梦中旧事自销魂
- 15 第16章 生死两观齐一物,凭心而行莫犹疑
- 16 第17章 重见天日食烟火,附庸风雅品仙颜
- 17 第18章 一剑光寒绝天地,臂闻道倚祸福
- 18 第19章 问计假托神仙事,回魂只待衣锦还
- 19 第20章 非我非鱼是因果,一饮一啄为天意
- 20 第21章 紫微出垣天星动,圣人不死大盗昌
- 21 第22章 刀光剑气纵横去,病弱之躯值万金
- 22 第23章 常借天命行人事,深信寥语藏玄机
- 23 第24章 金盏银台泄踪迹,显圣称仙触逆鳞
- 24 第25章 戏说仙家千载事,空叹浮屠百丈功
- 25 第26章 一点心思燎起,万千绮念不可收
- 26 第27章 狼子野心觊国器,青丘九尾窃仙名
- 27 第28章 曾裂磐石做悬记,为掘灵器迎劲敌
- 28 第29章 困兽犹作力竭斗,百足之虫死未僵
- 29 第30章 黑云压城兵戈起,险境还生故人来
- 30 第31章 前世今生得失处,法理私情两难抉
- 31 第32章 御前行走幽秘事,一朝天子一朝臣
- 32 第33章 草蛇灰线如伏脉,投桃报李似有情
- 33 第34章 十年坐忘仇不忘,今朝留难别亦难
- 34 第35章 桐吾中阴波起,运泽城外变故生
- 35 第36章 正龙邪蛟莫衷是,真神伪祇未分明
- 36 第37章 虹桥长贯龙吸水,洞府深幽引路符
- 37 第38章 探骊得珠殊不易,调虎离山计未成
- 38 第39章 人君不管精灵事,凡间天子却封神
- 39 第40章 丹诏半抔仙人血,神念一点真龙魂
- 40 第41章 爱恨悲欢由心起,万物有情不自知
- 41 第42章 心魔迷障自困,九霄信约不可违
- 42 第43章 朔北风寒闻鼓角,边塞烽烟漫征尘
- 43 第44章 抟扶摇鹰击长空,诧先祖从天而降
- 44 第45章 追袭军前虚一指,招摇北斗第七星
- 45 第46章 逢场且做戏中戏,神武更有人外人
- 46 第47章 请君入瓮连环计,作茧自缚不可活
- 47 第48章 龙神威能日渐醒,仙山灵树梦中回
- 48 第49章 披心沥血问情爱,天魔厄境困星君
- 49 第50章 烟柳碧桃今安在,人生动静如参商
- 50 第51章 一点幽愫生混沌,孤城喋血现龙神
- 51 第52章 临生死身魂将灭,重封印顿悟本心
- 52 第53章 万人敌冲锋破阵,一箭弑血脉相承
- 53 第54章 挥襟情与子同袍,还剑魂两不相欠
- 54 第55章 明心见性逐魂魄,上穷碧落下黄泉
- 55 第56章 玉清天阙紫微宫,北极座下有金仙
- 56 第57章 天柱烈狱陷仙阵,界空破碎渊洞开
- 57 第58章 临阵结盟诛魔首,重炼仙器引星魂
- 58 第59章 一朝散尽仙人道,九重天阙从头参
- 59 第60章 酆都关口接黄泉,奈河桥下现归墟
- 60 第61章 宁舍五道轮回门,遍寻生死肉骨芝
- 61 第62章 欲炼万古造化丹,恰逢千载故旧人
- 62 第63章 云梦泽兽潮汹涌,埋骨地浮屠巍峨
- 63 第64章 慰饥肠奇香为食,会怨憎五帝纷争
- 64 第65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上)
- 65 第66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中)
- 66 第67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下)
- 67 第68章 斗灭蒙风卷残云,忧别离缱绻不舍
- 68 第69章 一枕黄粱返珞陵,重操旧业驱邪祟
- 69 第70章 幽夜探古寺颓圮,暴恶鬼是名罗刹
- 70 第71章 遭掳掠险丧性命,再相逢物是人非
- 71 第72章 心惊胆战高阁上,情非得已囚牢中
- 72 第73章 镇罗刹失之交臂,夜叉水落石出
- 73 第74章 烈火红莲身以赴,生死如归莫别离
- 74 第75章 重返百年魂相易,龙神仙君两为难
- 75 第76章 蝴蝶振翅无济事,相由心生不自知
- 76 第77章 身受制口是心非,体交汇神魂颠倒
- 77 第78章 魂且暂寄仙器内,识已相融一念间
- 78 第79章 风云际会五取蕴,生死轮回一道门
- 79 第80章 丹液甘霖生骨肉,魔神斗战见天锋
- 80 第81章 荒野地情炽难耐,转生台重塑仙身
- 81 第82章 了却挂碍明真性,我待云归朝上清〔大结局〕
- 82 第83章 番外——有情人(情人节小贺礼)
- 83 第84章 番外——天锋(上)
- 84 第85章 番外天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0章 水落骸出前言悟,梦惊鬼语软香消
第10章 水落骸出前言悟,梦惊鬼语软香消
皇帝准了咒禁博士陆名延的奏请,遣人连夜将那些挖掘出的猫狗和宫女寄奴的尸体火化,又召了一批高僧来念经超度。
镜湖也在短时内被迅速排干,打算重新填土,种上一片从各处临时移植来的百年桃林。
水涸后,在场的紫衣卫见湖底淤泥中历历若有异物,仔细查看,竟是零散的人骨遗骸,怕不下数十具。
皇宫建成百余年,每年总会在那雍容肃穆的平静下,莫名地消失掉一些人,有宫女太监,有侍卫,还有些甚至是妃嫔,这已是人人心知肚明,却不宣于口的秘密。
就连印暄心底,也是知晓几分端倪的。这是皇宫里的生存法则,即使他贵为天子,也难以改变。因而听完禀报,他也只是默然挥退侍卫,让他们继续填土。
在这座皇宫的每一处角落,廊底、树下、井中……甚至就在足踏方寸之下,是否都如镜湖底一般,堆叠着无数不为人知的骸骨与冤魂?印暄望着脚下质地密实、颜色纯青的铺地金砖,不禁有些失神。
空无一人的殿中,少年清冷诡秘的话语仿佛自十多年前的夜风中传来,在他耳边幽幽飘荡:
“这宫里的怪物可多了,除了狼,还有虎、有豺、有蛇,还有……鬼。”
“你怕不怕鬼?”
“在宫里长大的人,没有不怕鬼的,你现在不怕,以后就怕了。”
印暄第一次感到,深藏在被他定性为荒唐放诞、不着边际的六皇叔那双漆黑眼睛里的,其实是一种早慧的睿智与看透世事的凉薄,即使那时印云墨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
——或许他早就意识到了,只是始终不愿承认而已。
待邪术破解、真凶落网后,该如何处置那人?是继续囚禁在清曜殿,还是押返地牢,或者干脆杀掉一了百了……印暄忖思着,无意识地转动左手拇指上的一枚精巧的墨玉扳指。这扳指乃是先帝所赐,他从未离身。
渐渐地,他觉得莫名烦躁起来,连带颅内也开始隐隐作痛。
罢了,到时候再做定夺吧!年轻天子决定先将此事搁置不提,不觉舒了口气,步出御书房。
入夜的熙和宫灯火通明,宫人们手捧汤药、茶水、洗具等来来去去,甚是忙碌,却一个个屏息蹑足,不敢稍发声响,唯恐惊扰到病情刚刚有些起色的慧妃娘娘。
慧妃面白唇青、容色憔悴地倚在床头,由杳儿服侍着喝了小半碗米粥,虚弱地推开碗,“好了,都下去吧,我累了,想睡一觉。”
杳儿端着盘碗跪安:“娘娘好眠。”
“等等,”慧妃忽然叫住她,“让他们别走远,就站在殿门外……不,在帷帘外候着,不许发出一丁点儿声音……我要他们随叫随到。”
“奴婢遵旨。”杳儿脚步轻盈地退去。
片刻后,慧妃听见衣衫摩挲的轻微声响,隔着帷帘隐约可见两排侍立的宫人,这才稍微安心地阖上双眼。
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几个时辰,慧妃从纷杂的梦境中惊醒,只觉胸闷气短,心悸不已地叫了声:“来人——”
帷帘被悄然掀起,一个轻柔的女子声音在床沿响起:“娘娘有何吩咐?”
慧妃用手背擦拭额上冷汗,有气无力地道:“奉茶。”
“可奴婢没有手,如何奉茶……”那声音略一停顿,继而道:“娘娘又要责罚奴婢了吗?”
慧妃大惊失色,猛地撑起身看向床边——只见一颗长发飘蓬的人头悬浮在半空中,正朝她露出阴森慘恻的笑容,颈子下淅淅沥沥地拖着一串长物,定睛看去,竟是血淋淋的心肝脾肺肠!
“啊——”
夜深人静的熙和宫,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惊恐尖叫。
一干宫女太监冲进殿门、掀开帷帘,赫然触目的是一大滩血泊,与血泊中的无头尸体。
惊叫声如同拔地丛生的利剑,刺穿了熙和宫上方的夜空。
清曜殿。
值岗的紫衣卫正在更深露重的秋夜里一边熬时间,一边期盼下一班快来接岗,好早点回到和暖的被窝里睡觉。
庭院中一阵风叶鸣廊,忽然现出个披头散发的白影,衣裾飘飞地朝他们奔来。几名紫衣卫吃了一惊,纷纷抽刀出鞘,厉喝:“什么人?!”
那人手指紧拢着素白袍襟,瑟瑟发抖地答:“别动刀,是我。屋里太冷,能不能劳烦帮我添盆火炭?”
守卫们看清来人,顿时心弦一松,收了刀,感同身受地道:“可不是,还没入冬呢,就冻得连脚趾都麻了,这鬼天气!”
“你先回去,我叫宫人准备火盆。”左景年用例行公事的口吻道。
不到一炷香工夫,他手提一盆烧得正旺的火炭进入内殿寝室,将盆放在地上,快步走到床边,“公子,你是有话想跟我说吗?”
印云墨裹着一大团棉被坐在床上,笑道:“左大人与我越发心有灵犀了。”
左景年脸颊微微一热,“公子又开玩笑。”
印云墨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我方才从梦中惊醒,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皇宫里可能发生大事了。”
左景年拧起眉峰:“大事?什么大事?”
“还不太清楚。”印云墨摇头,“不过,只恐是凶非吉,我做的是个噩梦。”
言及“梦”字,左景年蓦然心有所动,下意识地端详起床上那人。但见他肤色苍白、瘦削如竹,长发不簪披散于背,显得有些颓唐疏懒,怎么也无法与记忆中那个朱衣金冠、神采飞扬的少年重叠在一起,可他前额眉心依稀也有一竖极淡的红痕,是凑巧伤在了同一处地方?真有如此巧合么?
“左大人?”
“哦,”左景年从失神中迅速清醒,“公子经常做这样的梦吗?梦中之事,最后都应验了?”
“不,并非经常,偶尔而已。”印云墨淡淡道,“若是预兆之梦,我会有感应,譬如今次。左大人,我想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
“请说。公子对在下有救命之恩,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八件,在下也会尽力完成。”
“今夜一定有事发生。我想请左大人明日在宫中打听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有何难,举手之劳而已,我明日一早就去打听。”左景年借口送火盆进来,久留不得,正欲转身离开,忽然又弯腰摸了摸棉被,“是不是被子太薄,我看公子还是冷。”
印云墨把脖子缩回被中,吸着气道:“其实够厚了,是我自己天生气血不足,攒不出热来。没事,捂久些就好了。”
左景年忍不住替他掖了掖被角,又细心地将火盆移近一些,这才走出房间。
同一时刻,皇帝在睡梦中被急报唤醒。震惊与心痛并未乱他方寸,一道圣谕立即传到了熙和宫:封闭熙和宫,所有宫人不得擅自出入,严禁提及当夜之事,违者诛全族。
就在紫衣卫群群出动,以爆发疫病为由封锁熙和宫,并将慧妃的无头遗体秘密移入冰柩时,第二道圣旨传到了太医署:着咒禁博士陆名延即刻进宫面圣。
不到半个时辰,一人在侍卫的押送下跪在皇帝面前,却不是陆名延,而是另一名咒禁师周冶。
“陆大人已经……归西了!”周冶以头叩地,颤声道。
“死了?什么时候的事?”印暄皱眉问。
“就在半个时辰前……陆大人这两日都在太医署开设道场,通宵诵念禁文。半时辰前,香案上法灯突然尽灭,同时陆大人大叫一声,口喷鲜血,臣等扶起他时,已是面如金纸、奄奄一息。陆大人留下遗言道:‘愧道行浅薄,不能降妖除魔,有负圣恩,自当谢罪于九泉之下。斗法乃以命相搏,对方是个中高手,皇上切切提防、提防……’便溘然长逝了。”周冶说到这里,竟难以自己,伏地啜泣起来。
印暄喑默片刻,叹道:“难得他一片忠心。周冶,你就替朕厚葬他,好好抚恤他的家人。”
“微臣遵旨。”周冶哽咽道。
印暄挥退他,心底生出几分烦闷不安。
如果玄鱼观微一道人在此,应该可以对付,可惜他眼下身在北疆……也不知那些皇家寺庙道观里,还有什么高人有能力解决此事。印暄忖度一番,命人传下第三道圣旨:召天觉寺四位长老入宫见驾。
“竟然发生了这等事……”印云墨喃喃道。
左景年见他陷入沉思,手中还不自觉地摩挲着一个乌黑的棋奁。他不想打扰对方的思绪,便站在一旁静静等待,心里有些奇怪:近来公子怎么总抱着这个棋罐,仿佛要用掌心将里面的黑子煨熟似的。
良久,印云墨长吁口气,忽然问了句不相干的话:“今日是第几日了?”
“什么第几日?”
“我的大限之期啊。不是说有人在宫中施展邪术,皇上给我三日期限,叫我足不出户地解决,否则就——”他伸直手掌,似笑非笑地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左景年忧心忡忡道:“君无戏言,公子难道一点也不为身家性命担忧……算了,劝也白劝,今日是第二日,只剩明日一天时间了。公子,我看你还是向皇上恳辞谢罪,求他格外开恩,也许——”
“也许明日我就有办法了。”印云墨截断他的话,不以为然地笑道,“好啦,你就别为我的脖子操心了,它看着是细了点,实际上还是相当牢固的。”
左景年无奈地剜了他一眼,不吭声了。
“对了,明早想办法过来一趟,可否?”
“可以。”左景年点了点头,临走前将一个封了口的灰褐色囊袋塞进印云墨手中。
“这是什么?”印云墨用手捏了捏,感觉柔韧而有弹性。
“用牛皮缝制的,可以灌进热水,放在被窝里暖脚。”左景年淡淡道。
印云墨看着他,慢慢露出了一抹柔和而明媚的笑意,将暖水袋揣进了怀里,“原来左大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得这般清楚,此情此意,尤胜鹣鲽。”
左景年心头倏地一乱,匆忙移开视线,“公子又在开玩笑了。”他低声道,一转身脚步生硬地走了。
入夜,一队宫女手持灯火,安静地从两面朱红高墙间的狭长通道鱼贯而过。
一名宫女用手背掩口打了个呵欠,不料一阵阴风从后方吹来,险些将灯笼吹脱手。她连忙停步,稳住细长的宫灯提手,查看内中的蜡烛是否打翻。
身后响起一个女子声音:“说,皇上今夜临幸哪宫?”
宫女听她言语不逊,也没好声气地抢白一句:“圣驾爱临幸哪宫就临幸哪宫,我怎么知道!”言罢只听背后“唏”的一声,像人恼怒时从喉头发出的气音,她这才想起,自己走在队末,后面哪里还有人?
心惊之下她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长发飘蓬的人头正横眉怒目地瞪着她,悬空的头颅下一串血淋淋的内脏,拉拉杂杂几乎拖到了地上。
“贱婢,胆敢用这种语气回本宫话!”人头厉声叱道,张口露出两排森然利齿,朝她扑来。
“啊——”凄厉的尖叫声仿佛被一把剪子猛地裁断,戛然而止。
人头咽着血沫,发出了如泣如诉的哀语:“皇上又留宿哪宫去了……皇上……”而后高高向上飘起,消失在夜色中。
等到前方那队宫女闻声回转,青石地上只余一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
“四位高僧大德倾尽全力诵经作法,一夜之间宫中仍发生三起离奇凶杀,流言纷纷说是鬼头杀人,你们倒说说,朕这皇宫究竟还能不能住了?!”印暄拍案而起,指着阶下一干和尚、道士斥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平时白白受着皇家香火供养,关键时候竟然没一个顶用!”
阶下一干人无不低头谢罪:“请陛下息怒。”
印暄深吸口气,按捺下满腔怒火。他本就怀疑皇家道观寺庙里养的这些个所谓高僧真人究竟有几分真本事,如今更是认定他们不过是一般欺世盗名之辈,平日里靠些微末技巧装神弄鬼、糊弄百姓,一到真上场时就全都露了馅。
一名须眉皆白、体型胖大的老和尚行礼道:“陛下,此事确系有人在幕后施展邪术,操纵女尸头颅杀人。老衲几人查验过娘娘遗体后,一致猜测对方可能是降术高手。”
“降术?”印暄眉一皱,“当初陆名延说是管狐之术,还说凶手合着镜湖布了个箭指禁宫的煞阵,怎么又跑出个降术来了?”
“这……陆大人根据挖掘出的猫狗残尸,判断是管狐之术,老衲虽觉得有些道理,但未敢定论。如今再看纵尸杀人的手段,恐怕那些猫狗尸体只不过是个幌子,凶手故布疑阵,假借管狐手法制造迷雾,旨在引追查之人寻错方向,自身好趁乱得手。”
另一名手持拂尘的灰衣道人接口道:“灵澄禅师所言不虚。陛下,这降术乃是盛行于南疆的一种诡异邪术,源头久不可查,有说是源自天竺密宗,也有人说是源于茅山的一支叛教分支。由于降术多用于损人害命,堪称巫毒之术,人所共愤;且有伤天和,降师若力有不迨,往往折寿去福,甚至遭术法反噬而丧命,因而凡修炼降术者,无不藏踪匿迹、隐秘行事,轻易不敢暴露身份。”
众僧道点头附议,也有人质疑,据某典记载降术应该源自小乘佛教等等。
印暄耐心听他们引经据典大段道来,最后问道:“既然诸位大师如此精深博学,谁能告诉朕,施展降术的幕后真凶是谁?目的是什么?如何擒杀?又如何破解邪术?”
房中嘤嘤嗡嗡声顿时一噤,众人面面相觑,沉寂半晌后,方才侃侃而谈的灰衣道人嗫嚅道:“启奏陛下,降术在中原地区绝迹多年,贫道也只能从古籍中得窥一斑,推测凶徒施的可能是降术中最为歹毒的飞头降,至于破解方法……据说所记录的书册早在前朝便已失佚……”
印暄冷笑:“意思是,你们一个个都毫无办法,只会纸上谈兵了?”
“请陛下恕罪。”众僧道纷纷再度谢罪。
印暄唇角紧抿,目光冰冷地俯视他们。
正在此时,随侍大太监魏吉祥弓着腰从书房外进来,面带一丝犹豫之色,最后还是在皇帝耳边禀告了几句。
印暄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峰,露出了一抹似喜似怒的奇异神色,淡淡道:“叫他们先退下,宣他进来。”
场中僧道如获大赦地退出御书房,随后进来一名校尉装束的紫衣卫,跪地朗声道:“微臣紫衣卫校尉左景年,叩见吾皇万岁。”
印暄起身走到他面前,负手问:“你是负责监守清曜殿的紫衣卫之一?”
“是。”
“你说那殿中之人有话要禀报朕?”
“是。”
“殿外那么多守卫,他为何独独叫你来禀?”
“臣不知。或许是因为恰逢臣当值,位置又站在最里面。”左景年一板一眼地回答。
印暄盯着他审视片刻,方才道:“平身。禀奏吧,他有何话说?”
左景年声色中全无情绪,平直无波:“‘麻烦这位将军去禀告皇上一声,就说我已在三日期限内完成皇命,欲知破解邪术之法,务必在今日酉时、天黑之前来一趟清曜殿。’这是那人原话。”
印暄轻哼一声,“‘务必’、‘来一趟’,也只有他敢这样对朕说话……你做得不错,今后若还有任何异动,及时报来。”
“臣遵旨。”
左景年躬身退出门去。印暄站在书房中纹丝不动。魏吉祥御前服侍多年,知道皇帝这是在沉思某事,故而也敛息不动。
良久之后,皇帝忽然开口问:“现在是什么时辰?”
镜湖也在短时内被迅速排干,打算重新填土,种上一片从各处临时移植来的百年桃林。
水涸后,在场的紫衣卫见湖底淤泥中历历若有异物,仔细查看,竟是零散的人骨遗骸,怕不下数十具。
皇宫建成百余年,每年总会在那雍容肃穆的平静下,莫名地消失掉一些人,有宫女太监,有侍卫,还有些甚至是妃嫔,这已是人人心知肚明,却不宣于口的秘密。
就连印暄心底,也是知晓几分端倪的。这是皇宫里的生存法则,即使他贵为天子,也难以改变。因而听完禀报,他也只是默然挥退侍卫,让他们继续填土。
在这座皇宫的每一处角落,廊底、树下、井中……甚至就在足踏方寸之下,是否都如镜湖底一般,堆叠着无数不为人知的骸骨与冤魂?印暄望着脚下质地密实、颜色纯青的铺地金砖,不禁有些失神。
空无一人的殿中,少年清冷诡秘的话语仿佛自十多年前的夜风中传来,在他耳边幽幽飘荡:
“这宫里的怪物可多了,除了狼,还有虎、有豺、有蛇,还有……鬼。”
“你怕不怕鬼?”
“在宫里长大的人,没有不怕鬼的,你现在不怕,以后就怕了。”
印暄第一次感到,深藏在被他定性为荒唐放诞、不着边际的六皇叔那双漆黑眼睛里的,其实是一种早慧的睿智与看透世事的凉薄,即使那时印云墨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
——或许他早就意识到了,只是始终不愿承认而已。
待邪术破解、真凶落网后,该如何处置那人?是继续囚禁在清曜殿,还是押返地牢,或者干脆杀掉一了百了……印暄忖思着,无意识地转动左手拇指上的一枚精巧的墨玉扳指。这扳指乃是先帝所赐,他从未离身。
渐渐地,他觉得莫名烦躁起来,连带颅内也开始隐隐作痛。
罢了,到时候再做定夺吧!年轻天子决定先将此事搁置不提,不觉舒了口气,步出御书房。
入夜的熙和宫灯火通明,宫人们手捧汤药、茶水、洗具等来来去去,甚是忙碌,却一个个屏息蹑足,不敢稍发声响,唯恐惊扰到病情刚刚有些起色的慧妃娘娘。
慧妃面白唇青、容色憔悴地倚在床头,由杳儿服侍着喝了小半碗米粥,虚弱地推开碗,“好了,都下去吧,我累了,想睡一觉。”
杳儿端着盘碗跪安:“娘娘好眠。”
“等等,”慧妃忽然叫住她,“让他们别走远,就站在殿门外……不,在帷帘外候着,不许发出一丁点儿声音……我要他们随叫随到。”
“奴婢遵旨。”杳儿脚步轻盈地退去。
片刻后,慧妃听见衣衫摩挲的轻微声响,隔着帷帘隐约可见两排侍立的宫人,这才稍微安心地阖上双眼。
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几个时辰,慧妃从纷杂的梦境中惊醒,只觉胸闷气短,心悸不已地叫了声:“来人——”
帷帘被悄然掀起,一个轻柔的女子声音在床沿响起:“娘娘有何吩咐?”
慧妃用手背擦拭额上冷汗,有气无力地道:“奉茶。”
“可奴婢没有手,如何奉茶……”那声音略一停顿,继而道:“娘娘又要责罚奴婢了吗?”
慧妃大惊失色,猛地撑起身看向床边——只见一颗长发飘蓬的人头悬浮在半空中,正朝她露出阴森慘恻的笑容,颈子下淅淅沥沥地拖着一串长物,定睛看去,竟是血淋淋的心肝脾肺肠!
“啊——”
夜深人静的熙和宫,传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惊恐尖叫。
一干宫女太监冲进殿门、掀开帷帘,赫然触目的是一大滩血泊,与血泊中的无头尸体。
惊叫声如同拔地丛生的利剑,刺穿了熙和宫上方的夜空。
清曜殿。
值岗的紫衣卫正在更深露重的秋夜里一边熬时间,一边期盼下一班快来接岗,好早点回到和暖的被窝里睡觉。
庭院中一阵风叶鸣廊,忽然现出个披头散发的白影,衣裾飘飞地朝他们奔来。几名紫衣卫吃了一惊,纷纷抽刀出鞘,厉喝:“什么人?!”
那人手指紧拢着素白袍襟,瑟瑟发抖地答:“别动刀,是我。屋里太冷,能不能劳烦帮我添盆火炭?”
守卫们看清来人,顿时心弦一松,收了刀,感同身受地道:“可不是,还没入冬呢,就冻得连脚趾都麻了,这鬼天气!”
“你先回去,我叫宫人准备火盆。”左景年用例行公事的口吻道。
不到一炷香工夫,他手提一盆烧得正旺的火炭进入内殿寝室,将盆放在地上,快步走到床边,“公子,你是有话想跟我说吗?”
印云墨裹着一大团棉被坐在床上,笑道:“左大人与我越发心有灵犀了。”
左景年脸颊微微一热,“公子又开玩笑。”
印云墨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我方才从梦中惊醒,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皇宫里可能发生大事了。”
左景年拧起眉峰:“大事?什么大事?”
“还不太清楚。”印云墨摇头,“不过,只恐是凶非吉,我做的是个噩梦。”
言及“梦”字,左景年蓦然心有所动,下意识地端详起床上那人。但见他肤色苍白、瘦削如竹,长发不簪披散于背,显得有些颓唐疏懒,怎么也无法与记忆中那个朱衣金冠、神采飞扬的少年重叠在一起,可他前额眉心依稀也有一竖极淡的红痕,是凑巧伤在了同一处地方?真有如此巧合么?
“左大人?”
“哦,”左景年从失神中迅速清醒,“公子经常做这样的梦吗?梦中之事,最后都应验了?”
“不,并非经常,偶尔而已。”印云墨淡淡道,“若是预兆之梦,我会有感应,譬如今次。左大人,我想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
“请说。公子对在下有救命之恩,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八件,在下也会尽力完成。”
“今夜一定有事发生。我想请左大人明日在宫中打听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有何难,举手之劳而已,我明日一早就去打听。”左景年借口送火盆进来,久留不得,正欲转身离开,忽然又弯腰摸了摸棉被,“是不是被子太薄,我看公子还是冷。”
印云墨把脖子缩回被中,吸着气道:“其实够厚了,是我自己天生气血不足,攒不出热来。没事,捂久些就好了。”
左景年忍不住替他掖了掖被角,又细心地将火盆移近一些,这才走出房间。
同一时刻,皇帝在睡梦中被急报唤醒。震惊与心痛并未乱他方寸,一道圣谕立即传到了熙和宫:封闭熙和宫,所有宫人不得擅自出入,严禁提及当夜之事,违者诛全族。
就在紫衣卫群群出动,以爆发疫病为由封锁熙和宫,并将慧妃的无头遗体秘密移入冰柩时,第二道圣旨传到了太医署:着咒禁博士陆名延即刻进宫面圣。
不到半个时辰,一人在侍卫的押送下跪在皇帝面前,却不是陆名延,而是另一名咒禁师周冶。
“陆大人已经……归西了!”周冶以头叩地,颤声道。
“死了?什么时候的事?”印暄皱眉问。
“就在半个时辰前……陆大人这两日都在太医署开设道场,通宵诵念禁文。半时辰前,香案上法灯突然尽灭,同时陆大人大叫一声,口喷鲜血,臣等扶起他时,已是面如金纸、奄奄一息。陆大人留下遗言道:‘愧道行浅薄,不能降妖除魔,有负圣恩,自当谢罪于九泉之下。斗法乃以命相搏,对方是个中高手,皇上切切提防、提防……’便溘然长逝了。”周冶说到这里,竟难以自己,伏地啜泣起来。
印暄喑默片刻,叹道:“难得他一片忠心。周冶,你就替朕厚葬他,好好抚恤他的家人。”
“微臣遵旨。”周冶哽咽道。
印暄挥退他,心底生出几分烦闷不安。
如果玄鱼观微一道人在此,应该可以对付,可惜他眼下身在北疆……也不知那些皇家寺庙道观里,还有什么高人有能力解决此事。印暄忖度一番,命人传下第三道圣旨:召天觉寺四位长老入宫见驾。
“竟然发生了这等事……”印云墨喃喃道。
左景年见他陷入沉思,手中还不自觉地摩挲着一个乌黑的棋奁。他不想打扰对方的思绪,便站在一旁静静等待,心里有些奇怪:近来公子怎么总抱着这个棋罐,仿佛要用掌心将里面的黑子煨熟似的。
良久,印云墨长吁口气,忽然问了句不相干的话:“今日是第几日了?”
“什么第几日?”
“我的大限之期啊。不是说有人在宫中施展邪术,皇上给我三日期限,叫我足不出户地解决,否则就——”他伸直手掌,似笑非笑地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左景年忧心忡忡道:“君无戏言,公子难道一点也不为身家性命担忧……算了,劝也白劝,今日是第二日,只剩明日一天时间了。公子,我看你还是向皇上恳辞谢罪,求他格外开恩,也许——”
“也许明日我就有办法了。”印云墨截断他的话,不以为然地笑道,“好啦,你就别为我的脖子操心了,它看着是细了点,实际上还是相当牢固的。”
左景年无奈地剜了他一眼,不吭声了。
“对了,明早想办法过来一趟,可否?”
“可以。”左景年点了点头,临走前将一个封了口的灰褐色囊袋塞进印云墨手中。
“这是什么?”印云墨用手捏了捏,感觉柔韧而有弹性。
“用牛皮缝制的,可以灌进热水,放在被窝里暖脚。”左景年淡淡道。
印云墨看着他,慢慢露出了一抹柔和而明媚的笑意,将暖水袋揣进了怀里,“原来左大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得这般清楚,此情此意,尤胜鹣鲽。”
左景年心头倏地一乱,匆忙移开视线,“公子又在开玩笑了。”他低声道,一转身脚步生硬地走了。
入夜,一队宫女手持灯火,安静地从两面朱红高墙间的狭长通道鱼贯而过。
一名宫女用手背掩口打了个呵欠,不料一阵阴风从后方吹来,险些将灯笼吹脱手。她连忙停步,稳住细长的宫灯提手,查看内中的蜡烛是否打翻。
身后响起一个女子声音:“说,皇上今夜临幸哪宫?”
宫女听她言语不逊,也没好声气地抢白一句:“圣驾爱临幸哪宫就临幸哪宫,我怎么知道!”言罢只听背后“唏”的一声,像人恼怒时从喉头发出的气音,她这才想起,自己走在队末,后面哪里还有人?
心惊之下她回头看去,只见一个长发飘蓬的人头正横眉怒目地瞪着她,悬空的头颅下一串血淋淋的内脏,拉拉杂杂几乎拖到了地上。
“贱婢,胆敢用这种语气回本宫话!”人头厉声叱道,张口露出两排森然利齿,朝她扑来。
“啊——”凄厉的尖叫声仿佛被一把剪子猛地裁断,戛然而止。
人头咽着血沫,发出了如泣如诉的哀语:“皇上又留宿哪宫去了……皇上……”而后高高向上飘起,消失在夜色中。
等到前方那队宫女闻声回转,青石地上只余一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
“四位高僧大德倾尽全力诵经作法,一夜之间宫中仍发生三起离奇凶杀,流言纷纷说是鬼头杀人,你们倒说说,朕这皇宫究竟还能不能住了?!”印暄拍案而起,指着阶下一干和尚、道士斥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平时白白受着皇家香火供养,关键时候竟然没一个顶用!”
阶下一干人无不低头谢罪:“请陛下息怒。”
印暄深吸口气,按捺下满腔怒火。他本就怀疑皇家道观寺庙里养的这些个所谓高僧真人究竟有几分真本事,如今更是认定他们不过是一般欺世盗名之辈,平日里靠些微末技巧装神弄鬼、糊弄百姓,一到真上场时就全都露了馅。
一名须眉皆白、体型胖大的老和尚行礼道:“陛下,此事确系有人在幕后施展邪术,操纵女尸头颅杀人。老衲几人查验过娘娘遗体后,一致猜测对方可能是降术高手。”
“降术?”印暄眉一皱,“当初陆名延说是管狐之术,还说凶手合着镜湖布了个箭指禁宫的煞阵,怎么又跑出个降术来了?”
“这……陆大人根据挖掘出的猫狗残尸,判断是管狐之术,老衲虽觉得有些道理,但未敢定论。如今再看纵尸杀人的手段,恐怕那些猫狗尸体只不过是个幌子,凶手故布疑阵,假借管狐手法制造迷雾,旨在引追查之人寻错方向,自身好趁乱得手。”
另一名手持拂尘的灰衣道人接口道:“灵澄禅师所言不虚。陛下,这降术乃是盛行于南疆的一种诡异邪术,源头久不可查,有说是源自天竺密宗,也有人说是源于茅山的一支叛教分支。由于降术多用于损人害命,堪称巫毒之术,人所共愤;且有伤天和,降师若力有不迨,往往折寿去福,甚至遭术法反噬而丧命,因而凡修炼降术者,无不藏踪匿迹、隐秘行事,轻易不敢暴露身份。”
众僧道点头附议,也有人质疑,据某典记载降术应该源自小乘佛教等等。
印暄耐心听他们引经据典大段道来,最后问道:“既然诸位大师如此精深博学,谁能告诉朕,施展降术的幕后真凶是谁?目的是什么?如何擒杀?又如何破解邪术?”
房中嘤嘤嗡嗡声顿时一噤,众人面面相觑,沉寂半晌后,方才侃侃而谈的灰衣道人嗫嚅道:“启奏陛下,降术在中原地区绝迹多年,贫道也只能从古籍中得窥一斑,推测凶徒施的可能是降术中最为歹毒的飞头降,至于破解方法……据说所记录的书册早在前朝便已失佚……”
印暄冷笑:“意思是,你们一个个都毫无办法,只会纸上谈兵了?”
“请陛下恕罪。”众僧道纷纷再度谢罪。
印暄唇角紧抿,目光冰冷地俯视他们。
正在此时,随侍大太监魏吉祥弓着腰从书房外进来,面带一丝犹豫之色,最后还是在皇帝耳边禀告了几句。
印暄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峰,露出了一抹似喜似怒的奇异神色,淡淡道:“叫他们先退下,宣他进来。”
场中僧道如获大赦地退出御书房,随后进来一名校尉装束的紫衣卫,跪地朗声道:“微臣紫衣卫校尉左景年,叩见吾皇万岁。”
印暄起身走到他面前,负手问:“你是负责监守清曜殿的紫衣卫之一?”
“是。”
“你说那殿中之人有话要禀报朕?”
“是。”
“殿外那么多守卫,他为何独独叫你来禀?”
“臣不知。或许是因为恰逢臣当值,位置又站在最里面。”左景年一板一眼地回答。
印暄盯着他审视片刻,方才道:“平身。禀奏吧,他有何话说?”
左景年声色中全无情绪,平直无波:“‘麻烦这位将军去禀告皇上一声,就说我已在三日期限内完成皇命,欲知破解邪术之法,务必在今日酉时、天黑之前来一趟清曜殿。’这是那人原话。”
印暄轻哼一声,“‘务必’、‘来一趟’,也只有他敢这样对朕说话……你做得不错,今后若还有任何异动,及时报来。”
“臣遵旨。”
左景年躬身退出门去。印暄站在书房中纹丝不动。魏吉祥御前服侍多年,知道皇帝这是在沉思某事,故而也敛息不动。
良久之后,皇帝忽然开口问:“现在是什么时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