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 第25章 戏说仙家千载事,空叹浮屠百丈功
- 25 第26章 一点心思燎起,万千绮念不可收
- 26 第27章 狼子野心觊国器,青丘九尾窃仙名
- 27 第28章 曾裂磐石做悬记,为掘灵器迎劲敌
- 28 第29章 困兽犹作力竭斗,百足之虫死未僵
- 29 第30章 黑云压城兵戈起,险境还生故人来
- 30 第31章 前世今生得失处,法理私情两难抉
- 31 第32章 御前行走幽秘事,一朝天子一朝臣
- 32 第33章 草蛇灰线如伏脉,投桃报李似有情
- 33 第34章 十年坐忘仇不忘,今朝留难别亦难
- 34 第35章 桐吾中阴波起,运泽城外变故生
- 35 第36章 正龙邪蛟莫衷是,真神伪祇未分明
- 36 第37章 虹桥长贯龙吸水,洞府深幽引路符
- 37 第38章 探骊得珠殊不易,调虎离山计未成
- 38 第39章 人君不管精灵事,凡间天子却封神
- 39 第40章 丹诏半抔仙人血,神念一点真龙魂
- 40 第41章 爱恨悲欢由心起,万物有情不自知
- 41 第42章 心魔迷障自困,九霄信约不可违
- 42 第43章 朔北风寒闻鼓角,边塞烽烟漫征尘
- 43 第44章 抟扶摇鹰击长空,诧先祖从天而降
- 44 第45章 追袭军前虚一指,招摇北斗第七星
- 45 第46章 逢场且做戏中戏,神武更有人外人
- 46 第47章 请君入瓮连环计,作茧自缚不可活
- 47 第48章 龙神威能日渐醒,仙山灵树梦中回
- 48 第49章 披心沥血问情爱,天魔厄境困星君
- 49 第50章 烟柳碧桃今安在,人生动静如参商
- 50 第51章 一点幽愫生混沌,孤城喋血现龙神
- 51 第52章 临生死身魂将灭,重封印顿悟本心
- 52 第53章 万人敌冲锋破阵,一箭弑血脉相承
- 53 第54章 挥襟情与子同袍,还剑魂两不相欠
- 54 第55章 明心见性逐魂魄,上穷碧落下黄泉
- 55 第56章 玉清天阙紫微宫,北极座下有金仙
- 56 第57章 天柱烈狱陷仙阵,界空破碎渊洞开
- 57 第58章 临阵结盟诛魔首,重炼仙器引星魂
- 58 第59章 一朝散尽仙人道,九重天阙从头参
- 59 第60章 酆都关口接黄泉,奈河桥下现归墟
- 60 第61章 宁舍五道轮回门,遍寻生死肉骨芝
- 61 第62章 欲炼万古造化丹,恰逢千载故旧人
- 62 第63章 云梦泽兽潮汹涌,埋骨地浮屠巍峨
- 63 第64章 慰饥肠奇香为食,会怨憎五帝纷争
- 64 第65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上)
- 65 第66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中)
- 66 第67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下)
- 67 第68章 斗灭蒙风卷残云,忧别离缱绻不舍
- 68 第69章 一枕黄粱返珞陵,重操旧业驱邪祟
- 69 第70章 幽夜探古寺颓圮,暴恶鬼是名罗刹
- 70 第71章 遭掳掠险丧性命,再相逢物是人非
- 71 第72章 心惊胆战高阁上,情非得已囚牢中
- 72 第73章 镇罗刹失之交臂,夜叉水落石出
- 73 第74章 烈火红莲身以赴,生死如归莫别离
- 74 第75章 重返百年魂相易,龙神仙君两为难
- 75 第76章 蝴蝶振翅无济事,相由心生不自知
- 76 第77章 身受制口是心非,体交汇神魂颠倒
- 77 第78章 魂且暂寄仙器内,识已相融一念间
- 78 第79章 风云际会五取蕴,生死轮回一道门
- 79 第80章 丹液甘霖生骨肉,魔神斗战见天锋
- 80 第81章 荒野地情炽难耐,转生台重塑仙身
- 81 第82章 了却挂碍明真性,我待云归朝上清〔大结局〕
- 82 第83章 番外——有情人(情人节小贺礼)
- 83 第84章 番外——天锋(上)
- 84 第85章 番外天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35章 桐吾中阴波起,运泽城外变故生
第35章 桐吾中阴波起,运泽城外变故生
从昶州沿着沁水北行,穿过旭州的西部再往北百余里,便到了一个古名“云梦泽”的地方。上古时期星罗棋布的湖泊早已干涸消失,沙壤沉积成大片广漠的沃野,后人在此建立起繁华的城镇。中原第一大河沁水从中贯穿而过,因东南面有桐吾山如屏如障,这段江道便被人称为“桐吾江”。
自从桐吾江决堤,两侧地势低洼的城镇、田野已成泽国,幸得桐吾山脉围拦,洪水才不至于漫到旭州地界。
万人大军行到此处,已是难以前进,要么得多花两三倍时间绕过桐吾山脉,要么弃车换船,从水路过去。
前锋来禀报路况、叩问圣意,印暄略一思索,下令道:“水军北调不及,去民间征发船只,能运载百人即可。其余人马走陆路绕过桐吾山脉,于运泽城汇合。”
随驾群臣闻旨又是一顿哭谏,生怕圣驾离了大军护卫,又出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惜皇帝虽年轻,却专权惯了,凡事极有主见,哪里容得臣子动摇决定,当即软硬兼施地打发了他们。
小半日后,兵卒找来四艘带蓬的大渔船,指挥使鱼从峻便领了精挑细选的百余名紫衣卫登上去。顺道插一句,郎将左景年本也在这百人之中,但自圣上遇刺之后,他便杳然消失,半点行踪也无。鱼从峻派人寻找未果,不知他是出了意外,还是叛逃,但侍驾北巡要紧,于是循惯例发了通缉告示,暂时搁置了此事。
印暄在众人拱卫下上了船,回头见印云墨还在原地踌躇,问道:“六皇叔怎还不上船?”
印云墨瞟了一眼前方浩浩汤汤的浑水,嘿嘿干笑两声:“我晕船,还是跟着后队走陆路吧。”
印暄大笑:“皇叔是怕水吧?放心,不会叫你掉下去的!”说罢,亲自过来牵他。
印云墨就这么心不甘情不愿地,被皇帝拉上船去了。
洪峰已经在月前平息,江流还有些汹涌,水质也浑浊不少,能见不及三尺。江面上不时飘过断枝枯木、房屋残骸,甚至是几具被水泡得惨不忍睹的浮尸。印暄神色凝重地远眺四方,但见灰茫茫汪洋一片,仿佛身堕六道苦海之中,放眼所见,具是众生衔悲罹难之景象。
百姓无辜,因何遭此水患?堤堰若固,怎堪难抵十年!这其中必有隐情……印暄目光阴沉沉地投往运泽县城方向——因为建于山腰,运泽县城成了附近鲜少不被洪水淹没的城镇之一,眼下正如一座孤岛,筋疲力竭地漂浮在水上。
船底突然传来一阵明显的震动,连带着船身上的乘客都颠簸起来,印云墨一把揪住皇帝的龙袍,整张脸就跟吃了酸橘子般皱起来:“你快让开,当心我吐你衣服上!”
印暄好笑地揽住他的肩膀:“你抓这么紧,叫朕怎么让?”
印云墨紧张道:“我不抓紧,万一掉下水去怎么办!”
朕跳下去捞你。印暄的回答还未出口,趴在船舷边观察了片刻的紫衣卫禀道:“皇上,是一大波鱼群从船下过去,也不知被什么天敌追赶急了,没头没脑往船底上撞。”
说话间,船身震动已然停止,印暄松了口气,揽着印云墨的手臂却没有放开。
印云墨挣了两下没挣开,失笑道:“皇上不是最讲体统的么,连我坐没坐相都要管,如今这搂搂抱抱的,成何体统。”
印暄板着脸道:“朕若不扶你,万一船身再颠厉害些,你就得下去喂鱼。不识好歹!”
高空一声嘹唳传来,众人抬头望去,原来是一只鹰鹫翱翔于苍穹。
鹰鹫低头看向江面上的四艘渔船,只如四片枇杷叶大小。紧接着,在枇杷叶的下方,浑浊不清的波浪中,隐隐出现了一道庞大至极的阴影,缓慢而蜿蜒地滑过——那阴影几乎占据了大半片江域,与之相比,渔船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水黾,随时将会覆灭于息吹之间。
仿佛心生惧怕,鹰鹫瞬间振翅高飞,遗落下一声十分凄惶的鸣叫。
渔船逆流而上,在波涛间尽速行驶,东北方山腰上运泽城的轮廓在暮色中隐约可见,估计再半个多一个时辰便可抵达。
一名划船的紫衣校尉忽然感觉手中一震,提起船桨看,前端半截不知撞到什么折断了,断面的木刺参差嶙峋,鱼叉似的尖锐。他一时兴起,想着吃了几日干粮,趁这机会叉条鱼上来解解馋也好。便手握桨柄,凝神静气盯着船舷下方,见水下一片阴影掠过,心道好大一条鱼,手中劲气骤发,狠狠叉进水中。
这一下,仿佛叉在坚硬的磐石之上。未等那校尉愣神,四周顿时水流旋动,一个巨大的漩涡在江面上迅速形成,似乎水底有个庞然大物,因蚊叮虫咬而不耐地扭动了一下尾巴——紧接着,无数粗大水柱猛地冲天而起,怒风掀起骇浪惊涛,整个江面顿时天翻地覆。
众人连惊叫也来不及发出,四艘渔船像暴风雨中的花生壳被抛上半空,眨眼间解体碎裂,船上百余人影如同巨掌中撒出的一把沙砾,身不由己、洋洋洒洒地落入江中。
变故陡生的瞬间,印暄只来得及将另一只手也环住印云墨的腰身,两人一同被滔天白浪卷起又摔下,一头砸进了滚滚波涛。
印云墨痛苦地吐出一口口污水,乍死还生地趴在乱石滩上剧烈咳嗽。带着泡沫的浊浪在身后涌动,不时舔舐着他的腿脚,似乎在为到嘴的美食逃出生天而遗憾。
“小六叔,你醒了!”周围一片漆黑,他听见印暄惊喜的叫声,同时后背上被人适力拍打,助他吐尽腹中江水。
印云墨喘息了半晌,身上簌簌地发起抖来,上下牙叩着门道:“冻……冻死我了。外衣呢?”
印暄道:“吸了水忒沉,在江里便扯掉了。”他用自己同样*的身躯拥抱过来,印云墨发现对方也只剩一件中衣,在这寒气冷峭的冬夜冻得够呛,但体温好歹要比自己热乎一些。
“江面忽然掀起巨浪,船翻了,其他人恐怕也被卷散,不知我们被冲到何处江滩,离运泽城有多远。”印暄半抱半扶着印云墨起身,“你大病初愈,得赶紧找个地方生火,把身上衣服烤干。”
印云墨只觉浑身血脉里灌着冰水,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但仍勉强拖动步履,与印暄相互扶持着离开江滩。他抬头看了看星象,说道:“往西南方向走。”
印暄不假思索地听从了。两人踉踉跄跄走了半里地,果然见一处小小的村落,七八户人家,其中一户窗口透着朦胧的一豆烛光,当即上前敲了敲柴扉。
一名老叟提着桐油灯、裹着破棉袄出来应门,见是两名落汤鸡似的年轻公子,自称是两兄弟,船翻落水,与侍从失散,见有人家便来求助。他见两人境况虽狼狈,披头散发,连外袍也无,贴身穿戴与长相却无一不体面,不像是歹人,便赶紧叫内人准备干爽的棉衫,引他们去清洗换衣。
简单清理一番后,老妪颤巍巍地捧出两碗冷却的红薯粥和一碟腌鱼干,很有些难堪地奉给两位贵客——她还从未见过生得如此白皙好看的公子哥,即便穿着粗布衣、簪着枯树枝,依然像庙里壁画一样精美,所谓的神仙中人也不过如此吧。拿不堪入口的劣食给这样的客人,老妪局促得脸皮都涨红了。
印暄却毫不介意,甚至觉得心疼这老两口——食勉强果腹,衣勉强御寒,茅屋柴扉连大一点的雹雨也不一定挡得住,这就是九州一隅的一户普通人家,作为统治者的天子此刻感到一种任重道远的惭疚。
他嘴里没滋没味地碾着粥粒,转头看印云墨,原本还担心这位嘴精舌刁的皇叔怕是受不了粗劣饮食,却见对方双手抱着缺了口的碗,把一碗稀薄的冷粥吸溜吸溜喝得十分得劲,连小鱼干也嚼得骨头都不剩,末了扯过印暄的袖口抹了抹嘴角,笑吟吟道:“多谢两位老人家款待,小子饿个半死,这粥可真是救苦救难的好物。”
老妪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有了点光彩,木讷地回了声“没得招待,见笑了”,便匆匆忙忙收拾碗筷去洗。
老叟见夜深人倦,张罗着安顿客人入寝。可惜茅屋就两间,一间自住,另一间空着的赶忙收拾出来,委屈两位客人挤一挤,并千辛万苦地寻了两床打补丁的棉被出来。
印暄与印云墨道过谢,抱着棉被上了炕。炕不大,也没烧暖,冷硬的炕面上铺着其薄如纸的褥子,被子也是棉絮稀松,捂不住几分热度。
印云墨合衣裹着薄被,蜷缩半晌依旧手脚冰冷。他屈起膝盖,把脚丫塞进另一条腿的膝弯里,汲取着自身聊胜于无的一点暖意,同时万分怀念起大狐狸、小左等一应能替他暖床的人物——虽说那狐狸不是个东西,但毛茸茸热乎乎的,冬日里半枕半抱实在很舒服。
“小六叔,你很冷?”印暄在炕的另一头开口道。
印云墨含含糊糊地“唔”了一声,一方面很希望对方来给他暖被窝,一方面又觉得有引火烧身的危险——小皇帝似乎对他生了*之心,万一什么叔侄脸面都不顾,定要在他身上寻欢作乐,他就算再不甘愿,也没法拒绝。虽说一具皮囊无甚可惜,但疼痛实打实全是他的,想起当年被撕裂贯穿的痛楚,印云墨至今仍觉头皮发麻。
印暄见他没动静,沉默片刻,挨过来将自己的棉被也盖在他身上。棉被为了省料本就短小,盖了一个没有二个,印云墨问:“你自己呢?”
印暄道:“我向来身强体壮,合衣凑合一宿也无碍。”
朔风扑打在窗纸上呜呜作响,印云墨蹙着眉翻来覆去,最后挫败地叹口气,把棉被掀开一条缝:“你进来,我们合盖。”
自从桐吾江决堤,两侧地势低洼的城镇、田野已成泽国,幸得桐吾山脉围拦,洪水才不至于漫到旭州地界。
万人大军行到此处,已是难以前进,要么得多花两三倍时间绕过桐吾山脉,要么弃车换船,从水路过去。
前锋来禀报路况、叩问圣意,印暄略一思索,下令道:“水军北调不及,去民间征发船只,能运载百人即可。其余人马走陆路绕过桐吾山脉,于运泽城汇合。”
随驾群臣闻旨又是一顿哭谏,生怕圣驾离了大军护卫,又出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惜皇帝虽年轻,却专权惯了,凡事极有主见,哪里容得臣子动摇决定,当即软硬兼施地打发了他们。
小半日后,兵卒找来四艘带蓬的大渔船,指挥使鱼从峻便领了精挑细选的百余名紫衣卫登上去。顺道插一句,郎将左景年本也在这百人之中,但自圣上遇刺之后,他便杳然消失,半点行踪也无。鱼从峻派人寻找未果,不知他是出了意外,还是叛逃,但侍驾北巡要紧,于是循惯例发了通缉告示,暂时搁置了此事。
印暄在众人拱卫下上了船,回头见印云墨还在原地踌躇,问道:“六皇叔怎还不上船?”
印云墨瞟了一眼前方浩浩汤汤的浑水,嘿嘿干笑两声:“我晕船,还是跟着后队走陆路吧。”
印暄大笑:“皇叔是怕水吧?放心,不会叫你掉下去的!”说罢,亲自过来牵他。
印云墨就这么心不甘情不愿地,被皇帝拉上船去了。
洪峰已经在月前平息,江流还有些汹涌,水质也浑浊不少,能见不及三尺。江面上不时飘过断枝枯木、房屋残骸,甚至是几具被水泡得惨不忍睹的浮尸。印暄神色凝重地远眺四方,但见灰茫茫汪洋一片,仿佛身堕六道苦海之中,放眼所见,具是众生衔悲罹难之景象。
百姓无辜,因何遭此水患?堤堰若固,怎堪难抵十年!这其中必有隐情……印暄目光阴沉沉地投往运泽县城方向——因为建于山腰,运泽县城成了附近鲜少不被洪水淹没的城镇之一,眼下正如一座孤岛,筋疲力竭地漂浮在水上。
船底突然传来一阵明显的震动,连带着船身上的乘客都颠簸起来,印云墨一把揪住皇帝的龙袍,整张脸就跟吃了酸橘子般皱起来:“你快让开,当心我吐你衣服上!”
印暄好笑地揽住他的肩膀:“你抓这么紧,叫朕怎么让?”
印云墨紧张道:“我不抓紧,万一掉下水去怎么办!”
朕跳下去捞你。印暄的回答还未出口,趴在船舷边观察了片刻的紫衣卫禀道:“皇上,是一大波鱼群从船下过去,也不知被什么天敌追赶急了,没头没脑往船底上撞。”
说话间,船身震动已然停止,印暄松了口气,揽着印云墨的手臂却没有放开。
印云墨挣了两下没挣开,失笑道:“皇上不是最讲体统的么,连我坐没坐相都要管,如今这搂搂抱抱的,成何体统。”
印暄板着脸道:“朕若不扶你,万一船身再颠厉害些,你就得下去喂鱼。不识好歹!”
高空一声嘹唳传来,众人抬头望去,原来是一只鹰鹫翱翔于苍穹。
鹰鹫低头看向江面上的四艘渔船,只如四片枇杷叶大小。紧接着,在枇杷叶的下方,浑浊不清的波浪中,隐隐出现了一道庞大至极的阴影,缓慢而蜿蜒地滑过——那阴影几乎占据了大半片江域,与之相比,渔船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水黾,随时将会覆灭于息吹之间。
仿佛心生惧怕,鹰鹫瞬间振翅高飞,遗落下一声十分凄惶的鸣叫。
渔船逆流而上,在波涛间尽速行驶,东北方山腰上运泽城的轮廓在暮色中隐约可见,估计再半个多一个时辰便可抵达。
一名划船的紫衣校尉忽然感觉手中一震,提起船桨看,前端半截不知撞到什么折断了,断面的木刺参差嶙峋,鱼叉似的尖锐。他一时兴起,想着吃了几日干粮,趁这机会叉条鱼上来解解馋也好。便手握桨柄,凝神静气盯着船舷下方,见水下一片阴影掠过,心道好大一条鱼,手中劲气骤发,狠狠叉进水中。
这一下,仿佛叉在坚硬的磐石之上。未等那校尉愣神,四周顿时水流旋动,一个巨大的漩涡在江面上迅速形成,似乎水底有个庞然大物,因蚊叮虫咬而不耐地扭动了一下尾巴——紧接着,无数粗大水柱猛地冲天而起,怒风掀起骇浪惊涛,整个江面顿时天翻地覆。
众人连惊叫也来不及发出,四艘渔船像暴风雨中的花生壳被抛上半空,眨眼间解体碎裂,船上百余人影如同巨掌中撒出的一把沙砾,身不由己、洋洋洒洒地落入江中。
变故陡生的瞬间,印暄只来得及将另一只手也环住印云墨的腰身,两人一同被滔天白浪卷起又摔下,一头砸进了滚滚波涛。
印云墨痛苦地吐出一口口污水,乍死还生地趴在乱石滩上剧烈咳嗽。带着泡沫的浊浪在身后涌动,不时舔舐着他的腿脚,似乎在为到嘴的美食逃出生天而遗憾。
“小六叔,你醒了!”周围一片漆黑,他听见印暄惊喜的叫声,同时后背上被人适力拍打,助他吐尽腹中江水。
印云墨喘息了半晌,身上簌簌地发起抖来,上下牙叩着门道:“冻……冻死我了。外衣呢?”
印暄道:“吸了水忒沉,在江里便扯掉了。”他用自己同样*的身躯拥抱过来,印云墨发现对方也只剩一件中衣,在这寒气冷峭的冬夜冻得够呛,但体温好歹要比自己热乎一些。
“江面忽然掀起巨浪,船翻了,其他人恐怕也被卷散,不知我们被冲到何处江滩,离运泽城有多远。”印暄半抱半扶着印云墨起身,“你大病初愈,得赶紧找个地方生火,把身上衣服烤干。”
印云墨只觉浑身血脉里灌着冰水,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但仍勉强拖动步履,与印暄相互扶持着离开江滩。他抬头看了看星象,说道:“往西南方向走。”
印暄不假思索地听从了。两人踉踉跄跄走了半里地,果然见一处小小的村落,七八户人家,其中一户窗口透着朦胧的一豆烛光,当即上前敲了敲柴扉。
一名老叟提着桐油灯、裹着破棉袄出来应门,见是两名落汤鸡似的年轻公子,自称是两兄弟,船翻落水,与侍从失散,见有人家便来求助。他见两人境况虽狼狈,披头散发,连外袍也无,贴身穿戴与长相却无一不体面,不像是歹人,便赶紧叫内人准备干爽的棉衫,引他们去清洗换衣。
简单清理一番后,老妪颤巍巍地捧出两碗冷却的红薯粥和一碟腌鱼干,很有些难堪地奉给两位贵客——她还从未见过生得如此白皙好看的公子哥,即便穿着粗布衣、簪着枯树枝,依然像庙里壁画一样精美,所谓的神仙中人也不过如此吧。拿不堪入口的劣食给这样的客人,老妪局促得脸皮都涨红了。
印暄却毫不介意,甚至觉得心疼这老两口——食勉强果腹,衣勉强御寒,茅屋柴扉连大一点的雹雨也不一定挡得住,这就是九州一隅的一户普通人家,作为统治者的天子此刻感到一种任重道远的惭疚。
他嘴里没滋没味地碾着粥粒,转头看印云墨,原本还担心这位嘴精舌刁的皇叔怕是受不了粗劣饮食,却见对方双手抱着缺了口的碗,把一碗稀薄的冷粥吸溜吸溜喝得十分得劲,连小鱼干也嚼得骨头都不剩,末了扯过印暄的袖口抹了抹嘴角,笑吟吟道:“多谢两位老人家款待,小子饿个半死,这粥可真是救苦救难的好物。”
老妪满是皱纹的脸上顿时有了点光彩,木讷地回了声“没得招待,见笑了”,便匆匆忙忙收拾碗筷去洗。
老叟见夜深人倦,张罗着安顿客人入寝。可惜茅屋就两间,一间自住,另一间空着的赶忙收拾出来,委屈两位客人挤一挤,并千辛万苦地寻了两床打补丁的棉被出来。
印暄与印云墨道过谢,抱着棉被上了炕。炕不大,也没烧暖,冷硬的炕面上铺着其薄如纸的褥子,被子也是棉絮稀松,捂不住几分热度。
印云墨合衣裹着薄被,蜷缩半晌依旧手脚冰冷。他屈起膝盖,把脚丫塞进另一条腿的膝弯里,汲取着自身聊胜于无的一点暖意,同时万分怀念起大狐狸、小左等一应能替他暖床的人物——虽说那狐狸不是个东西,但毛茸茸热乎乎的,冬日里半枕半抱实在很舒服。
“小六叔,你很冷?”印暄在炕的另一头开口道。
印云墨含含糊糊地“唔”了一声,一方面很希望对方来给他暖被窝,一方面又觉得有引火烧身的危险——小皇帝似乎对他生了*之心,万一什么叔侄脸面都不顾,定要在他身上寻欢作乐,他就算再不甘愿,也没法拒绝。虽说一具皮囊无甚可惜,但疼痛实打实全是他的,想起当年被撕裂贯穿的痛楚,印云墨至今仍觉头皮发麻。
印暄见他没动静,沉默片刻,挨过来将自己的棉被也盖在他身上。棉被为了省料本就短小,盖了一个没有二个,印云墨问:“你自己呢?”
印暄道:“我向来身强体壮,合衣凑合一宿也无碍。”
朔风扑打在窗纸上呜呜作响,印云墨蹙着眉翻来覆去,最后挫败地叹口气,把棉被掀开一条缝:“你进来,我们合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