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 第15章 草里遗珠空余恨,梦中旧事自销魂
- 15 第16章 生死两观齐一物,凭心而行莫犹疑
- 16 第17章 重见天日食烟火,附庸风雅品仙颜
- 17 第18章 一剑光寒绝天地,臂闻道倚祸福
- 18 第19章 问计假托神仙事,回魂只待衣锦还
- 19 第20章 非我非鱼是因果,一饮一啄为天意
- 20 第21章 紫微出垣天星动,圣人不死大盗昌
- 21 第22章 刀光剑气纵横去,病弱之躯值万金
- 22 第23章 常借天命行人事,深信寥语藏玄机
- 23 第24章 金盏银台泄踪迹,显圣称仙触逆鳞
- 24 第25章 戏说仙家千载事,空叹浮屠百丈功
- 25 第26章 一点心思燎起,万千绮念不可收
- 26 第27章 狼子野心觊国器,青丘九尾窃仙名
- 27 第28章 曾裂磐石做悬记,为掘灵器迎劲敌
- 28 第29章 困兽犹作力竭斗,百足之虫死未僵
- 29 第30章 黑云压城兵戈起,险境还生故人来
- 30 第31章 前世今生得失处,法理私情两难抉
- 31 第32章 御前行走幽秘事,一朝天子一朝臣
- 32 第33章 草蛇灰线如伏脉,投桃报李似有情
- 33 第34章 十年坐忘仇不忘,今朝留难别亦难
- 34 第35章 桐吾中阴波起,运泽城外变故生
- 35 第36章 正龙邪蛟莫衷是,真神伪祇未分明
- 36 第37章 虹桥长贯龙吸水,洞府深幽引路符
- 37 第38章 探骊得珠殊不易,调虎离山计未成
- 38 第39章 人君不管精灵事,凡间天子却封神
- 39 第40章 丹诏半抔仙人血,神念一点真龙魂
- 40 第41章 爱恨悲欢由心起,万物有情不自知
- 41 第42章 心魔迷障自困,九霄信约不可违
- 42 第43章 朔北风寒闻鼓角,边塞烽烟漫征尘
- 43 第44章 抟扶摇鹰击长空,诧先祖从天而降
- 44 第45章 追袭军前虚一指,招摇北斗第七星
- 45 第46章 逢场且做戏中戏,神武更有人外人
- 46 第47章 请君入瓮连环计,作茧自缚不可活
- 47 第48章 龙神威能日渐醒,仙山灵树梦中回
- 48 第49章 披心沥血问情爱,天魔厄境困星君
- 49 第50章 烟柳碧桃今安在,人生动静如参商
- 50 第51章 一点幽愫生混沌,孤城喋血现龙神
- 51 第52章 临生死身魂将灭,重封印顿悟本心
- 52 第53章 万人敌冲锋破阵,一箭弑血脉相承
- 53 第54章 挥襟情与子同袍,还剑魂两不相欠
- 54 第55章 明心见性逐魂魄,上穷碧落下黄泉
- 55 第56章 玉清天阙紫微宫,北极座下有金仙
- 56 第57章 天柱烈狱陷仙阵,界空破碎渊洞开
- 57 第58章 临阵结盟诛魔首,重炼仙器引星魂
- 58 第59章 一朝散尽仙人道,九重天阙从头参
- 59 第60章 酆都关口接黄泉,奈河桥下现归墟
- 60 第61章 宁舍五道轮回门,遍寻生死肉骨芝
- 61 第62章 欲炼万古造化丹,恰逢千载故旧人
- 62 第63章 云梦泽兽潮汹涌,埋骨地浮屠巍峨
- 63 第64章 慰饥肠奇香为食,会怨憎五帝纷争
- 64 第65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上)
- 65 第66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中)
- 66 第67章 生老病死犹易解,爱怨嗔痴难自持(下)
- 67 第68章 斗灭蒙风卷残云,忧别离缱绻不舍
- 68 第69章 一枕黄粱返珞陵,重操旧业驱邪祟
- 69 第70章 幽夜探古寺颓圮,暴恶鬼是名罗刹
- 70 第71章 遭掳掠险丧性命,再相逢物是人非
- 71 第72章 心惊胆战高阁上,情非得已囚牢中
- 72 第73章 镇罗刹失之交臂,夜叉水落石出
- 73 第74章 烈火红莲身以赴,生死如归莫别离
- 74 第75章 重返百年魂相易,龙神仙君两为难
- 75 第76章 蝴蝶振翅无济事,相由心生不自知
- 76 第77章 身受制口是心非,体交汇神魂颠倒
- 77 第78章 魂且暂寄仙器内,识已相融一念间
- 78 第79章 风云际会五取蕴,生死轮回一道门
- 79 第80章 丹液甘霖生骨肉,魔神斗战见天锋
- 80 第81章 荒野地情炽难耐,转生台重塑仙身
- 81 第82章 了却挂碍明真性,我待云归朝上清〔大结局〕
- 82 第83章 番外——有情人(情人节小贺礼)
- 83 第84章 番外——天锋(上)
- 84 第85章 番外天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5章 戏说仙家千载事,空叹浮屠百丈功
第25章 戏说仙家千载事,空叹浮屠百丈功
缘客来是昶州城最大的一家客栈,三层翠楼临江而建,一楼是饭馆,两侧开辟一角作为茶寮与酒肆,二、三楼是客房。
眼下是未时,已过午膳时间,一楼大堂中打尖的客人寥寥无几,倒是茶寮生意兴隆,喝茶听书人满座,十分热闹。
从三楼下来一行客人,像是富家公子带着伙随从,包下三张桌子,叫了十几个荤素搭配的酒菜,边吃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茶座那厢传来的说书声。
说书先生年约三旬,容貌雅正,三缕长髯拂胸,颇有几分道骨仙风,一段“钟离权十试洞宾”讲到尾声,赢得不少喝彩。说到末了“为免贻误后世人,拒学黄白点金术。吕洞宾三千功德圆满,八百善行齐备,终拜钟离权为师,勤勉修行,成就真仙”,他拍了一下醒木,别出心裁地出了道题:
“列位看官,敝人这里有谜一则,与八仙有关,谁能猜中,敝人略备薄礼相赠。”
众人一听,纷纷凑趣叫道:“什么谜题,不妨一说。”
说书人捋了捋长须,笑吟吟道:“我有只兔子重三斤,送到你手上变五斤,为何?”
“兔子长肥了!”“不对,肚里有仔儿了!”“我家秤有偏!”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猜着,说书人摇头但笑。
“含箱子。”忽然一个低沉醇厚的男子声音道。
“——正是八仙中的韩湘子!这位公子说中了。”说书人眼中一亮,望向大堂,只见一位容貌极英武冷峻的年轻公子独坐桌旁用膳,附近两桌坐了十名侍从打扮的青年,正隐含戒备地回望他。
他一眼便看出这年轻公子非富即贵,有心讨点赏钱,便恭敬地取了备好的薄礼送过去——原来正是一只毛茸茸的肥兔子。
众人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印暄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说书人,见他手拎的竹笼里那只兔子毛色浅灰、肚皮滚圆煞是可爱,脑门中央一撮白毛,好似一道拉直的月牙,心念一动,示意花霖接过来,从袖中摸出赏钱放在对方盘中。
众人看清盘中并非铜板碎银,而是一片灿亮的金叶子,无不倒吸口气,心中惊道:此人出手好生阔绰!
那说书人也吓了一跳,喜不自禁地拱手:“多谢公子打赏!敝人早看出公子不是寻常人物,实乃人中龙凤,一世贵不可言!”
印暄微微一笑,道:“金叶子可以赏你,但我要再听你说一段。”
说书人满口应承:“没问题,公子想听哪一段,尽管点来。”
“你既擅说仙家事,何必舍近求远道八仙,就说一段临央仙君的由来,如何?”
说书人面色微变,捧着赏钱的手指有些发抖,仿佛盘中盛的不是黄金而是火炭。他似乎想原物奉还,可无论如何又舍不得,目光闪烁地盯着那枚金叶子,犹豫不决。
众人也都屏息以待。半晌后,他吐了口长气道:“都说君子行正立端,事无不可对人言,仙家也应是如此。也罢,反正也不是什么诽谤言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戏说罢了,仙君云中有知,不与凡夫俗子计较,但请一笑而过。”
朝天上拱了拱手,如此自我安慰一番,他收下赏钱,回到书案后,喝了几口茶水,一拍莲花板,开讲道:“欲知金仙成就缘法一段,则需斗转星移回溯千年。话说一千七百年前,九州乱象纷呈,天下分为数十小国,群雄逐鹿,而鹿终归钧国。且说这钧国国君烈帝,能征善战、麾斥八极,是一代雄武天子,却有项喜好遭人诟病,便是好色如命。钧国攻打小国秦阳时,烈帝听闻长公主国色天香,命秦阳王奉女入宫服侍。秦阳王恐累及性命,不敢违逆,谁料长公主外柔内刚,誓不为破国仇人之妃,对使者道‘吾虽不能自主,却能自了。’于两军阵前,纵身跃下城墙,香消玉殒。”
众人听到这里,纷纷感叹公主贞烈,惋惜红颜薄命。
“烈帝闻言大怒,欲屠尽秦阳王城。此时有人进谗,言公主有一幼弟年方十三,有天人之姿,倾国美貌更胜其姊。烈帝命秦阳王将王子作为人质送入宫中,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神魂飘荡不知其主,一心只求亲近芳泽、颠倒衣裳。”
茶座中一名侠士打扮的青年忽然打断:“公主身为女子,尚且贞烈,以死殉国,王子何以不效之?”
另一富态中年人维护道:“男儿一命千金,岂可轻掷?王子忍辱入宫,定是为了刺杀烈帝,以报国仇。”
说书人摇头:“王子并无行刺之举。”
“那就是胆小惜命了,为求苟全,不惜卖身。”之前那名侠士不屑道。
“非也非也。欲见一人行事手段,须看心境如何。”说书人一拍莲花板,“王子小名‘易临’,自幼有慕仙向道之心,一日睡醒,自言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梦中传法点化,留道书三卷、法诀一本与他修行。宫人多笑童言天真,不以为信。王子入钧宫后,行止如常,神色自若,丝毫不因外变而己变。烈帝爱意愈浓,以至于不敢强迫,镇日想方设法讨他欢心,拱珍献宝为求一笑,却始终未得青眼相看。久而躁怒,欲诛秦阳王族以胁之,王子便与他定下一约。”
“定什么约?”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禁追问。连印暄也饶有兴致,觉得这秦阳王子很有些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正合道家无为之治。
“王子请烈帝建一座百丈宏阔法台,建成之日让他登台为万人讲解道经三卷,指引众生结缘修福,而后方能甘心侍君。烈帝应允,驱策民夫立建高台。但怪就怪在,这台子建到九十九丈,便轰然倾倒,重建到九十九丈,又无故崩摧,如是再三。耗时数年,斥资百万,高台却屡建不成,国库损耗,民怨沸腾,俱因此台而起。
烈帝听闻,认为民众未尽心力,叛臣从中作梗,一怒之下,施以严刑峻法,一时入罪者上千。王子默然旁观,不作一语求情,朝野上下人心皆怨。
历经千辛万苦,法台终于建成。时王子年满十六,散发跣足,身披白袍,携《道德经》、《南华经》、《清虚经》三卷道书登临台顶。台高百丈,王子语声飘渺,台下人却听得字字清晰、声声如磬,有如神助。王子每讲一句,高台便悄然上延一尺,从日出讲到日落,台已高耸入云,不辨顶端。
此时空中传来仙乐天音,霄汉金光万道、瑞雾千涌,丹犀宝殿云端隐现,琪树瑶花阆苑飘香,金童玉女列队接引。王子脚踏虚空,如拾阶直上,须臾消失于云中。仙家景象转瞬而逝,法华世界一开即阖,万人见此天象,伏地跪拜,口称‘福生无量天尊’。
烈帝悲声长呼,奋身登台,摩天高台却步步矮缩,复归于百丈。烈帝彻夜留候,不见王子回头,方才明悟天人永隔,郁愤成疾,未竟年而终。”
茶座中一位女眷听得眼圈泛红,低声道:“烈帝一片赤忱心,却遭无情弃,好生可怜……”
另一女眷也接口:“就是,王子看似清洁,实为冷漠;宣讲无私,其心有私。他是修成正果了,众生却因他的愿心受苦,这是仙人所为吗?”
她丈夫看起来像个饱学的文人雅士,驳斥道:“无知者勿多言!道家以无私见有私,有私不偏私;不受情之勾牵,亦不受无情之勾牵,一切顺其自然,各缘因果。烈帝爱欲强求,不管他人是否接受,犹如野火焚卷;王子以水克之,清流浇灭,余下满地灰烬又能怪谁?”
说书人抚掌道:“这位先生高见!正如太上所言‘柔弱处上,强大处下’、‘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也。”
“王子飞升后,就是临央仙君吗?”有人问。
“王子飞升真仙后,拜在紫微大帝门下,受赐法名‘临央’,于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修行,又数百年,得证金仙果位,人称临央仙君。因于梦中受点化,后精通入梦出梦之术,擅长穿行众生梦境结缘传法,故而又有个别号叫做‘梦中仙’。”
“那烈帝呢?他驾崩后钧国又如何?”
“霸主既殁,烽烟四起,帝国转眼崩塌如浮沙之塔。又五十年,另一强国奕国崛起,一统中原五百余年,后也亡于战祸。天下大势便是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轮转如盘。众生尘世受苦,唯有解脱轮回,飞升成仙,方能长生久视,永享福缘。”
满室一时寂然无语,人人似乎都在感慨:凡人寿尽轮回后,一切空空从头再来。而此生奔波于俗世、忙碌于红尘,究竟所为何求?
印暄倚在椅背,双目微合,似养神又似沉思,许久后勾了勾手指。
花霖上前附耳问:“大公子有何吩咐?”
“明日我要一访紫清观,你好生安排。”印暄轻声道。
“遵命。”
翌日辰时,印暄驱车前往昶州城郊的天灵山。入得山中,一路只见林石涧泉,景色幽美,两径松涛阵阵呜咽如潮、深谷云雾茫茫奔腾若海,好一番福地洞天景象。
紫清观建于山麓面阳开阔之地,群山叠屏,犹如玄武守护;带水环绕,恰似朱雀翔舞,确是一方汇聚地气灵枢、拢烟抱霞之风水宝地。
马车停在观外松径,花霖先行查看,却见门庭冷落,并无香客,一问方知今日仙君接见新入教弟子,紫清观闭观一日不见俗客。花霖回到车旁禀报,问道:“大公子是否先回转城中,改日再来?”
印暄淡淡一笑:“我是俗客否?”
花霖恂然谢罪。
印暄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既然是俗客,就行俗事。去取千两纹银送于观中主持,请他代为通传引见。仙人瞧不上阿堵物,俗人还不得趋之若鹜?”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观门大开,主持道长亲携一干修士出门,以接待贵客的规格将印暄迎入观内。
紫清观主持年约四旬,白面长须,因长期保养得当而气色红润,这会儿看着印暄的眼神如看一尊金人,堆笑道:“贵客来得真是不巧,仙君今日闭门,贫道就算身为主持,也不敢违逆仙意。”
印暄扫视一眼雕梁画栋的重殿,神态恳切:“我早闻仙君灵验,不远千里前来求拜,明日又将启程,此番若错过势必抱憾终生。这样吧,我见贵观虽宏壮,还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愿再捐白银千两以添香火,还请道长援为引见。”
主持听得心花怒放,强忍喜色道:“贵客如此诚意,贫道自当尽力而为。请移步客房稍事歇息,待贫道叩问仙意后再来回禀。”
印暄在客房中喝了两盏茶后,便见主持进来,满面笑容道:“贵客大幸,仙君说今日可破例见一人。”
“多谢道长。”印暄起身正要随他前去,却见他从怀中掏出一面巴掌大的铜镜,撤手后那镜子竟凭空悬浮,光彩如满月。
主持屈指一弹,金色圆光迅速扩散,变成一道可供单人出入的圆月门。“此乃仙君所传法术,贵客不必惊异,请进门谒见。”
印暄见识过僵尸爪、飞头降,这虚空化门之术已不足以令他惊异,倒是有几分好奇:门后那个苏教主究竟道行几何,能否看穿他的身份?抱着试探之心,他示意侍卫留在原地待命,举步迈入月门。
周围一片白雾弥漫,不辨方位。印暄低头看脚下,亦是云雾,却如踏实地般平稳。一阵清风吹过,白雾倏忽飘散,他发觉自己身处一个水榭凉亭,四壁垂以纱帘绡帷,灿软若烟霞,隐见帘外浩淼烟波。亭中琳琅宝玉装饰、奇花异草点缀,华美至极。
青玉案旁立着个身穿雪色道袍、长眉细目的十六七岁少年,朝他莞尔一笑。
印暄只觉一股荡心动魄的艳色扑面袭来,逼得四周仙葩失色、美玉无光,仿佛天地间独这一份工笔细腻的鲜妍眉目,其余事物皆沦为背景,泼墨般淡去。
少年一拂衣袖,案上兀然出现两个玉杯,碧叶银毫随水浮沉,热气腾腾,清香扑鼻。“贵客登门,当扫雪烹茗以待。”他笑吟吟道,语声圆润如弦。
印暄此时方定下心神,拱手道:“不速之客擅登贵宝,还未请教主人家尊名。”
少年怡然落座,拈起茶杯,“我是苏映服,时人称我苏教主、苏真人,直至我不慎在世间显露临央法身。”
印暄正色拱手:“原来是仙人降世,在下今日得窥仙颜,实乃身为凡夫俗子的莫大荣幸。”
苏映服伸手示意他入座,“你若是凡夫俗子,也进不了这紫清仙境。我早知今日观中会来一个非常人,千金卖的不过是份诚意,看来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印暄举杯轻啜,茶香如暖流入腹,清馨沁骨,瞬间头脑清明、精神一振。玉杯放置案上,杯中茶水自动满盈,依旧氤氲生烟。他心中惊叹,面上却泰然:“我不过是凡尘中一俗客,纵然多些黄白之物,也称不上是非常人,仙君谬赞了。”
苏映服道:“我说你是非常人,不为世俗地位,而是因你身怀道骨仙根,若有瀛洲之志,此生羽化不难。”
“仙君此言,是欲点化我?”
苏映服微微颔首,“你前世乃碧落中仙,因凡心未静,玉帝暂请下尘寰,而今谪限将满。我与你前世有旧,此番度你还归紫府,证果非凡。”
任凭世人如何心性坚定,听闻仙家此语,无有不喜出望外者。印暄却因对怪力乱神之事始终抱持一种莫名的反感,即使亲眼所见,仍然定心自存。消弭去一丝躁动,他不露声色道:“前世种种,今生不可知亦不必知。我只是好奇,仙家如何行度人之法?”
苏映服目露赞赏,曼声道:“仙家度人之法,不拘一格,岂是凡人所知,惟有缘者信之不疑,方能得证。君不闻昔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祷于神君庙,神君现形愿与之欢好,去病大怒而去。后病笃,复遣人哀恳神君相救,神君曰‘霍将军体弱,吾欲以天阴/精气补之,将军不悟,认为淫/欲,遂尔见绝。今日之病,不可救矣。’去病遂死。”
印暄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巫山*也是度人之法?”
“正是。可惜襄王无缘仙道。你却不同,已自具仙根,只欠一缕神气。我可以传授仙法,助你伐筋洗髓,脱胎换骨。”
“果有如此神奇?愿闻仙家妙法。”
苏映服目视他,眉梢唇角漾起一抹浅笑,色授魂予,魅惑天成:“仙家与凡人肌肤相凑,则神气自能往来。你若能与我相聚七昼夜,自当神完气足,消尽俗肌,重换仙体。”
印暄愕然,忽然朗声大笑:“仙家也有凡尘爱欲之心么?”
“凡人看来是爱欲颠倒,仙家眼中不过是缘分来去。”苏映服伸手握住他一腕,恍惚间由男体变作女身,却是个颜色柔媚、光艳射人的少女,“仙家不着色相,无谓分体别形。公子眼中若还有男女之分,我便换个躯体如何?”
印暄面色一沉,甩腕起身,“恕我凡心未静,受不得如此仙法,多有叨扰,自当别去。”
苏映服脸色微变,又转笑道:“公子欲蹈霍将军覆辙乎?”
印暄冷笑:“神君若诚心结交,霍将军未必会大怒而去。自恃道法,居高临下,以垂怜、裹胁之态求欢,心高气傲如霍将军岂能同意?我曾听闻仙君千年前成仙之事,以为云淡风清不染尘俗,可堪敬佩,如今一见,原来是这般模样。看来我与仙君无缘,就此别过也罢。”
苏映服面色乍青乍白,连带着丰艳之色也减损了三分,叹息道:“你虽无情,我却不能弃故人之义,总须尽力才行——你看我眼睛。”
印暄心中只想扭头离去,闻言却身不由己地粘住脚步,去看那一双琥珀色眼眸,仿佛海面旋涡般,一股难以抵御的无形之力将他神志吸纳其中……
眼下是未时,已过午膳时间,一楼大堂中打尖的客人寥寥无几,倒是茶寮生意兴隆,喝茶听书人满座,十分热闹。
从三楼下来一行客人,像是富家公子带着伙随从,包下三张桌子,叫了十几个荤素搭配的酒菜,边吃边漫不经心地听着茶座那厢传来的说书声。
说书先生年约三旬,容貌雅正,三缕长髯拂胸,颇有几分道骨仙风,一段“钟离权十试洞宾”讲到尾声,赢得不少喝彩。说到末了“为免贻误后世人,拒学黄白点金术。吕洞宾三千功德圆满,八百善行齐备,终拜钟离权为师,勤勉修行,成就真仙”,他拍了一下醒木,别出心裁地出了道题:
“列位看官,敝人这里有谜一则,与八仙有关,谁能猜中,敝人略备薄礼相赠。”
众人一听,纷纷凑趣叫道:“什么谜题,不妨一说。”
说书人捋了捋长须,笑吟吟道:“我有只兔子重三斤,送到你手上变五斤,为何?”
“兔子长肥了!”“不对,肚里有仔儿了!”“我家秤有偏!”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猜着,说书人摇头但笑。
“含箱子。”忽然一个低沉醇厚的男子声音道。
“——正是八仙中的韩湘子!这位公子说中了。”说书人眼中一亮,望向大堂,只见一位容貌极英武冷峻的年轻公子独坐桌旁用膳,附近两桌坐了十名侍从打扮的青年,正隐含戒备地回望他。
他一眼便看出这年轻公子非富即贵,有心讨点赏钱,便恭敬地取了备好的薄礼送过去——原来正是一只毛茸茸的肥兔子。
众人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印暄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说书人,见他手拎的竹笼里那只兔子毛色浅灰、肚皮滚圆煞是可爱,脑门中央一撮白毛,好似一道拉直的月牙,心念一动,示意花霖接过来,从袖中摸出赏钱放在对方盘中。
众人看清盘中并非铜板碎银,而是一片灿亮的金叶子,无不倒吸口气,心中惊道:此人出手好生阔绰!
那说书人也吓了一跳,喜不自禁地拱手:“多谢公子打赏!敝人早看出公子不是寻常人物,实乃人中龙凤,一世贵不可言!”
印暄微微一笑,道:“金叶子可以赏你,但我要再听你说一段。”
说书人满口应承:“没问题,公子想听哪一段,尽管点来。”
“你既擅说仙家事,何必舍近求远道八仙,就说一段临央仙君的由来,如何?”
说书人面色微变,捧着赏钱的手指有些发抖,仿佛盘中盛的不是黄金而是火炭。他似乎想原物奉还,可无论如何又舍不得,目光闪烁地盯着那枚金叶子,犹豫不决。
众人也都屏息以待。半晌后,他吐了口长气道:“都说君子行正立端,事无不可对人言,仙家也应是如此。也罢,反正也不是什么诽谤言语,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戏说罢了,仙君云中有知,不与凡夫俗子计较,但请一笑而过。”
朝天上拱了拱手,如此自我安慰一番,他收下赏钱,回到书案后,喝了几口茶水,一拍莲花板,开讲道:“欲知金仙成就缘法一段,则需斗转星移回溯千年。话说一千七百年前,九州乱象纷呈,天下分为数十小国,群雄逐鹿,而鹿终归钧国。且说这钧国国君烈帝,能征善战、麾斥八极,是一代雄武天子,却有项喜好遭人诟病,便是好色如命。钧国攻打小国秦阳时,烈帝听闻长公主国色天香,命秦阳王奉女入宫服侍。秦阳王恐累及性命,不敢违逆,谁料长公主外柔内刚,誓不为破国仇人之妃,对使者道‘吾虽不能自主,却能自了。’于两军阵前,纵身跃下城墙,香消玉殒。”
众人听到这里,纷纷感叹公主贞烈,惋惜红颜薄命。
“烈帝闻言大怒,欲屠尽秦阳王城。此时有人进谗,言公主有一幼弟年方十三,有天人之姿,倾国美貌更胜其姊。烈帝命秦阳王将王子作为人质送入宫中,一见之下惊为天人,神魂飘荡不知其主,一心只求亲近芳泽、颠倒衣裳。”
茶座中一名侠士打扮的青年忽然打断:“公主身为女子,尚且贞烈,以死殉国,王子何以不效之?”
另一富态中年人维护道:“男儿一命千金,岂可轻掷?王子忍辱入宫,定是为了刺杀烈帝,以报国仇。”
说书人摇头:“王子并无行刺之举。”
“那就是胆小惜命了,为求苟全,不惜卖身。”之前那名侠士不屑道。
“非也非也。欲见一人行事手段,须看心境如何。”说书人一拍莲花板,“王子小名‘易临’,自幼有慕仙向道之心,一日睡醒,自言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梦中传法点化,留道书三卷、法诀一本与他修行。宫人多笑童言天真,不以为信。王子入钧宫后,行止如常,神色自若,丝毫不因外变而己变。烈帝爱意愈浓,以至于不敢强迫,镇日想方设法讨他欢心,拱珍献宝为求一笑,却始终未得青眼相看。久而躁怒,欲诛秦阳王族以胁之,王子便与他定下一约。”
“定什么约?”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禁追问。连印暄也饶有兴致,觉得这秦阳王子很有些不为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正合道家无为之治。
“王子请烈帝建一座百丈宏阔法台,建成之日让他登台为万人讲解道经三卷,指引众生结缘修福,而后方能甘心侍君。烈帝应允,驱策民夫立建高台。但怪就怪在,这台子建到九十九丈,便轰然倾倒,重建到九十九丈,又无故崩摧,如是再三。耗时数年,斥资百万,高台却屡建不成,国库损耗,民怨沸腾,俱因此台而起。
烈帝听闻,认为民众未尽心力,叛臣从中作梗,一怒之下,施以严刑峻法,一时入罪者上千。王子默然旁观,不作一语求情,朝野上下人心皆怨。
历经千辛万苦,法台终于建成。时王子年满十六,散发跣足,身披白袍,携《道德经》、《南华经》、《清虚经》三卷道书登临台顶。台高百丈,王子语声飘渺,台下人却听得字字清晰、声声如磬,有如神助。王子每讲一句,高台便悄然上延一尺,从日出讲到日落,台已高耸入云,不辨顶端。
此时空中传来仙乐天音,霄汉金光万道、瑞雾千涌,丹犀宝殿云端隐现,琪树瑶花阆苑飘香,金童玉女列队接引。王子脚踏虚空,如拾阶直上,须臾消失于云中。仙家景象转瞬而逝,法华世界一开即阖,万人见此天象,伏地跪拜,口称‘福生无量天尊’。
烈帝悲声长呼,奋身登台,摩天高台却步步矮缩,复归于百丈。烈帝彻夜留候,不见王子回头,方才明悟天人永隔,郁愤成疾,未竟年而终。”
茶座中一位女眷听得眼圈泛红,低声道:“烈帝一片赤忱心,却遭无情弃,好生可怜……”
另一女眷也接口:“就是,王子看似清洁,实为冷漠;宣讲无私,其心有私。他是修成正果了,众生却因他的愿心受苦,这是仙人所为吗?”
她丈夫看起来像个饱学的文人雅士,驳斥道:“无知者勿多言!道家以无私见有私,有私不偏私;不受情之勾牵,亦不受无情之勾牵,一切顺其自然,各缘因果。烈帝爱欲强求,不管他人是否接受,犹如野火焚卷;王子以水克之,清流浇灭,余下满地灰烬又能怪谁?”
说书人抚掌道:“这位先生高见!正如太上所言‘柔弱处上,强大处下’、‘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也。”
“王子飞升后,就是临央仙君吗?”有人问。
“王子飞升真仙后,拜在紫微大帝门下,受赐法名‘临央’,于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修行,又数百年,得证金仙果位,人称临央仙君。因于梦中受点化,后精通入梦出梦之术,擅长穿行众生梦境结缘传法,故而又有个别号叫做‘梦中仙’。”
“那烈帝呢?他驾崩后钧国又如何?”
“霸主既殁,烽烟四起,帝国转眼崩塌如浮沙之塔。又五十年,另一强国奕国崛起,一统中原五百余年,后也亡于战祸。天下大势便是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轮转如盘。众生尘世受苦,唯有解脱轮回,飞升成仙,方能长生久视,永享福缘。”
满室一时寂然无语,人人似乎都在感慨:凡人寿尽轮回后,一切空空从头再来。而此生奔波于俗世、忙碌于红尘,究竟所为何求?
印暄倚在椅背,双目微合,似养神又似沉思,许久后勾了勾手指。
花霖上前附耳问:“大公子有何吩咐?”
“明日我要一访紫清观,你好生安排。”印暄轻声道。
“遵命。”
翌日辰时,印暄驱车前往昶州城郊的天灵山。入得山中,一路只见林石涧泉,景色幽美,两径松涛阵阵呜咽如潮、深谷云雾茫茫奔腾若海,好一番福地洞天景象。
紫清观建于山麓面阳开阔之地,群山叠屏,犹如玄武守护;带水环绕,恰似朱雀翔舞,确是一方汇聚地气灵枢、拢烟抱霞之风水宝地。
马车停在观外松径,花霖先行查看,却见门庭冷落,并无香客,一问方知今日仙君接见新入教弟子,紫清观闭观一日不见俗客。花霖回到车旁禀报,问道:“大公子是否先回转城中,改日再来?”
印暄淡淡一笑:“我是俗客否?”
花霖恂然谢罪。
印暄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既然是俗客,就行俗事。去取千两纹银送于观中主持,请他代为通传引见。仙人瞧不上阿堵物,俗人还不得趋之若鹜?”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观门大开,主持道长亲携一干修士出门,以接待贵客的规格将印暄迎入观内。
紫清观主持年约四旬,白面长须,因长期保养得当而气色红润,这会儿看着印暄的眼神如看一尊金人,堆笑道:“贵客来得真是不巧,仙君今日闭门,贫道就算身为主持,也不敢违逆仙意。”
印暄扫视一眼雕梁画栋的重殿,神态恳切:“我早闻仙君灵验,不远千里前来求拜,明日又将启程,此番若错过势必抱憾终生。这样吧,我见贵观虽宏壮,还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愿再捐白银千两以添香火,还请道长援为引见。”
主持听得心花怒放,强忍喜色道:“贵客如此诚意,贫道自当尽力而为。请移步客房稍事歇息,待贫道叩问仙意后再来回禀。”
印暄在客房中喝了两盏茶后,便见主持进来,满面笑容道:“贵客大幸,仙君说今日可破例见一人。”
“多谢道长。”印暄起身正要随他前去,却见他从怀中掏出一面巴掌大的铜镜,撤手后那镜子竟凭空悬浮,光彩如满月。
主持屈指一弹,金色圆光迅速扩散,变成一道可供单人出入的圆月门。“此乃仙君所传法术,贵客不必惊异,请进门谒见。”
印暄见识过僵尸爪、飞头降,这虚空化门之术已不足以令他惊异,倒是有几分好奇:门后那个苏教主究竟道行几何,能否看穿他的身份?抱着试探之心,他示意侍卫留在原地待命,举步迈入月门。
周围一片白雾弥漫,不辨方位。印暄低头看脚下,亦是云雾,却如踏实地般平稳。一阵清风吹过,白雾倏忽飘散,他发觉自己身处一个水榭凉亭,四壁垂以纱帘绡帷,灿软若烟霞,隐见帘外浩淼烟波。亭中琳琅宝玉装饰、奇花异草点缀,华美至极。
青玉案旁立着个身穿雪色道袍、长眉细目的十六七岁少年,朝他莞尔一笑。
印暄只觉一股荡心动魄的艳色扑面袭来,逼得四周仙葩失色、美玉无光,仿佛天地间独这一份工笔细腻的鲜妍眉目,其余事物皆沦为背景,泼墨般淡去。
少年一拂衣袖,案上兀然出现两个玉杯,碧叶银毫随水浮沉,热气腾腾,清香扑鼻。“贵客登门,当扫雪烹茗以待。”他笑吟吟道,语声圆润如弦。
印暄此时方定下心神,拱手道:“不速之客擅登贵宝,还未请教主人家尊名。”
少年怡然落座,拈起茶杯,“我是苏映服,时人称我苏教主、苏真人,直至我不慎在世间显露临央法身。”
印暄正色拱手:“原来是仙人降世,在下今日得窥仙颜,实乃身为凡夫俗子的莫大荣幸。”
苏映服伸手示意他入座,“你若是凡夫俗子,也进不了这紫清仙境。我早知今日观中会来一个非常人,千金卖的不过是份诚意,看来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印暄举杯轻啜,茶香如暖流入腹,清馨沁骨,瞬间头脑清明、精神一振。玉杯放置案上,杯中茶水自动满盈,依旧氤氲生烟。他心中惊叹,面上却泰然:“我不过是凡尘中一俗客,纵然多些黄白之物,也称不上是非常人,仙君谬赞了。”
苏映服道:“我说你是非常人,不为世俗地位,而是因你身怀道骨仙根,若有瀛洲之志,此生羽化不难。”
“仙君此言,是欲点化我?”
苏映服微微颔首,“你前世乃碧落中仙,因凡心未静,玉帝暂请下尘寰,而今谪限将满。我与你前世有旧,此番度你还归紫府,证果非凡。”
任凭世人如何心性坚定,听闻仙家此语,无有不喜出望外者。印暄却因对怪力乱神之事始终抱持一种莫名的反感,即使亲眼所见,仍然定心自存。消弭去一丝躁动,他不露声色道:“前世种种,今生不可知亦不必知。我只是好奇,仙家如何行度人之法?”
苏映服目露赞赏,曼声道:“仙家度人之法,不拘一格,岂是凡人所知,惟有缘者信之不疑,方能得证。君不闻昔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祷于神君庙,神君现形愿与之欢好,去病大怒而去。后病笃,复遣人哀恳神君相救,神君曰‘霍将军体弱,吾欲以天阴/精气补之,将军不悟,认为淫/欲,遂尔见绝。今日之病,不可救矣。’去病遂死。”
印暄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巫山*也是度人之法?”
“正是。可惜襄王无缘仙道。你却不同,已自具仙根,只欠一缕神气。我可以传授仙法,助你伐筋洗髓,脱胎换骨。”
“果有如此神奇?愿闻仙家妙法。”
苏映服目视他,眉梢唇角漾起一抹浅笑,色授魂予,魅惑天成:“仙家与凡人肌肤相凑,则神气自能往来。你若能与我相聚七昼夜,自当神完气足,消尽俗肌,重换仙体。”
印暄愕然,忽然朗声大笑:“仙家也有凡尘爱欲之心么?”
“凡人看来是爱欲颠倒,仙家眼中不过是缘分来去。”苏映服伸手握住他一腕,恍惚间由男体变作女身,却是个颜色柔媚、光艳射人的少女,“仙家不着色相,无谓分体别形。公子眼中若还有男女之分,我便换个躯体如何?”
印暄面色一沉,甩腕起身,“恕我凡心未静,受不得如此仙法,多有叨扰,自当别去。”
苏映服脸色微变,又转笑道:“公子欲蹈霍将军覆辙乎?”
印暄冷笑:“神君若诚心结交,霍将军未必会大怒而去。自恃道法,居高临下,以垂怜、裹胁之态求欢,心高气傲如霍将军岂能同意?我曾听闻仙君千年前成仙之事,以为云淡风清不染尘俗,可堪敬佩,如今一见,原来是这般模样。看来我与仙君无缘,就此别过也罢。”
苏映服面色乍青乍白,连带着丰艳之色也减损了三分,叹息道:“你虽无情,我却不能弃故人之义,总须尽力才行——你看我眼睛。”
印暄心中只想扭头离去,闻言却身不由己地粘住脚步,去看那一双琥珀色眼眸,仿佛海面旋涡般,一股难以抵御的无形之力将他神志吸纳其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