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36 第1336章 突然的念头
- 1337 第1337章 时无英雄
- 1338 第1338章 侯朝宗计划
- 1339 第1339章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 我们都要做出牺牲
- 1340 第1340章 勋贵领军
- 1341 第1341章 我管你是谁
- 1342 第1342章 闭门羹
- 1343 第1343章 无情
- 1344 第1344章 通通拿下
- 1345 第1345章 规矩就是规矩
- 1346 第1346章 粮草有了(求推荐票)
- 1347 第1347章 信使
- 1348 第1348章 去河间求推荐票)
- 1349 第1349章 孝与顺
- 1350 第1350章 老郑的计划
- 1351 第1351章 勾留
- 1352 第1352章 软禁
- 1353 第1353章 担忧
- 1354 第1354章 军权
- 1355 第1355章 担保
- 1356 第1356章 用心打
- 1357 第1357章 收心
- 1358 第1358章 不安
- 1359 第1359章 马宝
- 1360 第1360章 杀气(求推荐票)
- 1361 第1361章 夺军(一)
- 1362 第1362章 夺军(二)
- 1363 第1363章 甘辉的祈祷
- 1364 第1364章 琉璃河
- 1365 第1365章 遭遇
- 1366 第1366章 正蓝旗的主力来了吗
- 1367 第1367章 来了果然来了
- 1368 第1368章 我只一路去
- 1369 第1369章 回忆
- 1370 第1370章 控制
- 1371 第1371章 果园的舌头
- 1372 第1372章 值得
- 1373 第1373章 圈禁
- 1374 第1374章 桑皮纸
- 1375 第1375章 血色紫禁城
- 1376 第1376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
- 1377 第1377章 侯朝宗还活着
- 1378 第1378章 禅让
- 1379 第1379章 维持
- 1380 第1380章 最后一次军议(一)
- 1381 第1381章 最后一次军议(二)
- 1382 第1382章 最后一次军议(三)
- 1383 第1383章 傅山的教育
- 1384 第1384章 父与子
- 1385 第1385章 急报
- 1386 第1386章 原来如此
- 1387 第1387章 预感成真
- 1388 第1388章 宁乡军出动
- 1389 第1389章 只一天耽误不了吧
- 1390 第1390章 后面就是北京
- 1391 第1391章 方大洪
- 1392 第1392章 全军出击
- 1393 第1393章 谋事成事(一)
- 1394 第1394章 谋事成事(二)
- 1395 第1395章 开始
- 1396 第1396章 战斗吧建州
- 1397 第1397章 轮番
- 1398 第1398章 马宝眼中的镇海军
- 1399 第1399章 无奈的海霹雳
- 1400 第1400章 最冷的秋天
- 1401 第1401章 乱仗
- 1402 第1402章 背水
- 1403 第1403章 冲击
- 1404 第1404章 朝鲜营冲在最前头
- 1405 第1405章 成竹在胸傅青主
- 1406 第1406章 初阵
- 1407 第1407章 镇边城里话兴亡(一)
- 1408 第1408章 镇边城里话兴亡(二)
- 1409 第1409章 噩耗和决断
- 1410 第1410章 骂娘
- 1411 第1411章 顽强
- 1412 第1412章 猛兽
- 1413 第1413章 受创
- 1414 第1414章 求援
- 1415 第1415章 保守之举
- 1416 第1416章 我建州要活
- 1417 第1417章 奈若何
- 1418 第1418章 高一功的挣扎
- 1419 第1419章 刘懋先
- 1420 第1420章 信使
- 1421 第1421章 小余的用意
- 1422 第1422章 盛世人口法则
- 1423 第1423章 谈判(一)
- 1424 第1424章 谈判(二)
- 1425 第1425章 小余的冒险
- 1426 第1426章 高夫人
- 1427 第1427章 不准
- 1428 第1428章 暴怒
- 1429 第1429章 南阳攻略
- 1430 第1430章 一路上(求月票)
- 1431 第1431章 建奴进攻了
- 1432 第1432章 无计
- 1433 第1433章 觐见(求推荐票)
- 1434 第1434章 撒豆成兵
- 1435 第1435章 望他不要误会
- 1436 第1436章 这样的胜利不完美
- 1437 第1437章 总得有个开始
- 1438 第1438章 明军乱了
- 1439 第1439章 人心散了
- 1440 第1440章 可我运气好呀
- 1441 第1441章 杀洪
- 1442 第1442章 热夜
- 1443 第1443章 空前大胜
- 1444 第1444章 郑一官登场
- 1445 第1445章 溃军
- 1446 第1446章 郁气
- 1447 第1447章 杀马(求推荐票)
- 1448 第1448章 接应
- 1449 第1449章 招纳
- 1450 第1450章 白沟河
- 1451 第1451章 上天保佑建州
- 1452 第1452章 竟然没逃
- 1453 第1453章 再立新功周仲英
- 1454 第1454章 咱们这是去打仗吗
- 1455 第1455章 心思
- 1456 第1456章 屁股决定脑袋
- 1457 第1457章 戏剧喜剧
- 1458 第1458章 窗户纸
- 1459 第1459章 进京计划
- 1460 第1460章 二士相争
- 1461 第1461章 借人
- 1462 第1462章 杀马
- 1463 第1463章 守城战第一波
- 1464 第1464章 壕桥
- 1465 第1465章 试探性进攻
- 1466 第1466章 一口应承
- 1467 第1467章 交通站
- 1468 第1468章 珍惜眼前人
- 1469 第1469章 晨曦
- 1470 第1470章 都打起来了
- 1471 第1471章 勋章
- 1472 第1472章 讽刺
- 1473 第1473章 离去
- 1474 第1474章 钱谦益的恐惧
- 1475 第1475章 借枪(求推荐票)
- 1476 第1476章 任务
- 1477 第1477章 暗涌求推荐票)
- 1478 第1478章 改名
- 1479 第1479章 园林
- 1480 第1480章 死心决心
- 1481 第1481章 宁乡军的前夜
- 1482 第1482章 北京的前夜(一)
- 1483 第1483章 北京的前夜(二)
- 1484 第1484章 北京的前夜(三)
- 1485 第1485章 正蓝旗的前夜
- 1486 第1486章 破晓
- 1487 第1487章 战幕
- 1488 第1488章 冲阵
- 1489 第1489章 米尼枪(求推荐票)
- 1490 第1490章 枪林弹雨
- 1491 第1491章 可一鼓而下
- 1492 第1492章 好生猥琐
- 1493 第1493章 无声地狱
- 1494 第1494章 有声血性
- 1495 第1495章 午时
- 1496 第14976章 骑兵出动
- 1497 第1497章 直接推到北京出去
- 1498 第1498章 归队
- 1499 第1499章 循环射击
- 1500 第1500章 大炮开兮轰他1娘
- 1501 1501.第1501章 阜成门之血
- 1502 1502.第1502章 城破了
- 1503 1503.第1503章 更重要的事
- 1504 1504.第1504章 焚 热风(一)
- 1505 1505.第1505章 焚 热风(二)
- 1506 1506.第1506章 焚 热风(三)
- 1507 1507.第1507章 战斗
- 1508 1508.第1508章 勇士
- 1509 1509.第1509章 杀隆
- 1510 1510.第1510章 马刺
- 1511 1511.第1511章 惊骇
- 1512 1512.第1512章 战神
- 1513 1513.第1513章 胜利
- 1514 1514.第1514章 大溃败
- 1515 1515.第1515章 知向谁边
- 1516 1516.第1516章 鹿
- 1517 1517.第1517章 你们在怕什么
- 1518 1518.第1518章 民心
- 1519 1519.第1519章 担惊受怕
- 1520 1520.第1520章 未来构建
- 1521 1521.第1521章 连吓带哄
- 1522 1522.第1522章 君臣之礼
- 1523 1523.第1523章 胜利既正义
- 1524 1524.第1524章 密议
- 1525 1525.第1525章 安抚
- 1526 1526.第1526章 西华门
- 1527 1527.第1527章 绝唱
- 1528 1528.第1528章 范文程
- 1529 1529.第1529章 战争之神
- 1530 1530.第1530章 近路
- 1531 1531.第1531章 母虎
- 1532 1532.第1532章 成就理想
- 1533 1533.第1533章 俘虏
- 1534 1534.第1534章 诬陷
- 1535 1535.第1535章 我有一个梦想
- 1536 1536.第1536章 我有一个梦想(二)
- 1537 1537.第1537章 思考
- 1538 1538.第1538章 气候
- 1539 1539.第1539章 尊敬
- 1540 1540.第1540章 报应
- 1541 1541.第1541章 夜(一)
- 1542 1542.第1542章 夜(二)
- 1543 1543.第1543章 第一日始
- 1544 1544.第1544章 第一日
- 1545 1545.第1545章 第一天(二)
- 1546 1546.第1546章 第一天(三)
- 1547 1547.第1547章 第一天(四)
- 1548 1548.第1548章 第一天(五)
- 1549 1549.第1549章 第二日(一)
- 1550 1550.第1550章 第二日(二)
- 1551 1551.第1551章 第二日(三)
- 1552 1552.第1552章 劝进表(一)
- 1553 1553.第1553章 劝进表(二)
- 1554 1554.第1554章 劝进表(三)
- 1555 1555.第1555章 劝进表(四)
- 1556 1556.第1556章 发动
- 1557 1557.第1557章 废两改圆(一)
- 1558 1558.第1558章 废两改圆(二)
- 1559 1559.第1559章 废两改圆(三)
- 1560 1560.第1560章 第三天(一)
- 1561 1561.第1561章 第三天(二)
- 1562 1562.第1562章 入城
- 1563 1563.第1563章 大明门
- 1564 1564.第1564章 尾声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346章 粮草有了(求推荐票)
第1346章 粮草有了(求推荐票)
保定府。
城门已然洞开,战马的马蹄得得欢快。
少年郑成功,明帝国最年轻的大军统帅,最年轻的伯爵昂首入城。
身后是一眼也看不到头的虎狼之师,此刻,这座河北第一大城终于落到他手上了,不费一枪一弹,也没有付出任何死伤。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保定一直都是黄河以北,除北京之外的另外一个政治中心。在明清两朝,这里都是北直隶的衙门所在,是河北的省会。
在一九四九年之后,河北的省会之所以变成石家庄,那是因为铁路的关系。石门恰好处于铁路线的枢纽位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保定逐渐衰落下去。
但在这片时空,这里却异常繁华,宏伟。
攻打这样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个领军大将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郑成功也觉得头疼,在此之前,郑成功大军已经开到清苑河边,正在没日没夜地搭建浮桥。保定城清军探子一天之中总回过来观察三五次,而听人说,敌人也开始征发民夫修葺保定城墙,做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可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没有下令发起总攻,准备看看再说。
就在昨天,镇守的保定的一千多清军在镇海军巨大的压力之下,撤退做了鸟兽散,朝北京城狂奔而去,根本来不及追赶。
敌人这次撤退根本没有任何预兆,也让镇海军来不及组织人马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一千多清军就怎么巴巴儿地在眼皮子底下溜走。
不管怎么说,拿下这么一座坚城,就算是有了一个坚固的落脚点,可以以此为基地进攻北京。说句实在话,这几天实在太冷,镇海军士卒多是南方人,不耐北方的严寒,最近几日,大家都觉得有些疲惫。若不是接连不段的胜利的刺激,再加上严格的军法约束,以及教官团军官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说不定军心都散了。
即便如此,部队中还是出现了伤病员掉队的事情。
拿下这座城之后,士卒可以做个短暂的休整恢复力气。
一想地干净的床铺和热水,所有人面上都露出了笑容。
但少年郑成功却显得很是严肃,作为一军的统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不能在保定城中得到补充,对镇海军究竟意味着什么。
镇海军之所以舍天津卫不打,而改走保定,除了是因为那边道路难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运河上冻,后勤给养断绝,没办法只能来这里以军就食。毕竟,保定地处华北平原的核心区域,乃是河北大粮仓。
镇海军实行的是宁乡军军制,将孙元的军队从头到尾学了个十足。
宁乡军因为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枪械还有两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打起仗了非常花钱,对于后勤交通线极其依赖。再加上他们的士兵装备强到离谱,每战的消耗高到离谱,在古人眼中简直就是拿银子去砸人。
镇海军没有宁乡军的经济实力,运输线又漫长得令人绝望,学宁乡军,反让自己陷入了窘迫之中。从南皮到保定之后,郑成功的部队已经开始断粮了。
天灾**,其实河北也穷得厉害。在扫荡了畿南之后,其实郑成功也没有得到多少补充。
还好建奴不知道这点,被郑成功军威所摄,主动让出保定。否则,他们只要在清苑河北坚守几日,且战且退退回保定。一旦将镇海军的粮秣消耗干净,郑成功只有撤到巨鹿和孙元汇合了。
没错,以两家的关系,孙太初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镇海军挨饿。
而且,孙元和郑成功私交甚好。从内心来说,郑成功几乎拿孙元当自己的导师看待,一言一行无不模仿这个最值得他崇敬之人。能够于宁乡军汇合,接受他的指导,自然是莫的缘分。
可同任何一个少年一样,郑成功渴望自立,渴望在自己的偶像面前有所表现,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现在总算再一次并不血刃地拿下保定,又是一场空前胜利,但郑成功总有一种隐约的担心,担心建奴在撤退的时候,一把火将城中的库藏烧了。
因此,昨天得到敌人撤退的消息之后,郑成功总是下意识地看着天空,生怕看到团团腾起的烟雾。
好在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当天晚上,城中的伪清保定知府、同知和清苑知县一众官员写了降伏书送到军营,乞降,双方约定今天一大早开城迎镇海军入城。
在没有看到清军焚烧府库之后,郑成功又开始担心起其他:“建奴这次撤得这么快,显然不是仓促之举,他们说不定早就已经开始计划撤军事宜,说不定早就将库藏起了送进北京城去。如此一来,某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得了这么一座空城,又有什么用处?”
这个不安一直伴随着郑成功,直到他的战马的马蹄踏进保定城中的青石板街道。
城门洞那头,一大群伪清的降官跪在地上,皆将头埋在雪里,战战兢兢,颤个不停。
为首一个官员显然就是保定知府,他将官帽摘下放在身边,露出剃得趣青的头皮,拖着恶心的金钱鼠尾小辫,双手高举着一叠册页和一个黄布包的小盒子,高声喊道:“罪官保定知府王则禹拜见靖远伯,这是我府户册黄页和知府印绶,还请收下。望将军可怜我满城百姓,保全他们的性命。”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无论是谁的军队,在这个时代,一旦进城首先就会大杀大抢一通。保定乃是河北重镇,这几年也不知道受过多少次兵灾,闯军、明军、清军,每次对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他这话刚一说出口,立即惹恼了一边的施琅,他跳下马,一脚踹到王知府的光头皮上:“汉奸!”
这一脚直踢得往知府惨叫一声,载倒在地上,口鼻中有鲜血喷出,映着白雪,触目惊心。
看到王则禹被打,众官员惊得缩成一团,不住哀求。
“海霹雳,住手,乱世之后,他们也是身不由己。”郑成功知道施琅的愤怒由何而来,这个王知府还真真是个三姓家奴。他以前是明朝清苑知县,李自成进京之后,就做了伪顺朝的官。他毕竟是进士出身,在官场上颇有声望,于是,李自成就让他做了保定知府。
后来建奴入关,这个王知府听到北京陷落,李自成西遁的消息之后就挂了官印逃到乡下躲了起来。后来建奴听到他的名字,派兵将他捉回保定,任就命他做保定知府。
这个王知府投降李自成,那是因为当年人心混乱,表面上看来,确实是要变天了,大明朝已经完蛋了,投降伪顺也可以立即。后来建奴入关,他还知道挂印逃跑而不是主动去做汉奸,光这一点看来,罪不至死。
再说,自己来保定之后两眼一抹黑,还需要这些地方官协助。于是,郑成功喝止住海霹雳之后,就跳下马,将王则禹从地上扶起来,好生抚慰了几句,才道:“王大人虽然做了伪清的官,大节有亏,可也情有可原,某不怪你。”
说着,他又扫视众官一眼:“如今,我大明朝马上就要收复北京,尔等当各安本位,安抚百姓,为我北伐大军支应钱粮。如此,方可将功恕罪,都听明白了吗?”
众官连连磕头:“愿听靖远伯调遣。”
知道郑成功不会对自己不利之后,王知府激动得呜咽起来。
“靖远伯啊,你当老朽真愿意做鞑子的官,真愿意脑袋后面拖着这条猪尾巴吗?实在是建奴凶残,若非老朽从中斡旋,沟通上下,联络左右,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死在鞑子刀下。老朽,委屈啊!”
说到悲伤处,王知府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郑成功心中鄙夷,又是腻味。这人做了汉奸,替建奴派工派差征集粮草反正了功劳了?
不过,他有得着这群伪官的地方,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镇海军规模就那么大点,每打下一个地方,又不能派人管辖。不想宁乡军,这次北伐除了军队,随军的官吏总数达到惊人的上千之巨,都是曹国公这些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推举招纳的失意文人和没有功名的书生。
宁乡军每拿下一座城市,都会设立衙门,派遣官吏进行管理。可以说是攻占一地,巩固一地,也为作战部队开辟出一大片可靠的后方。
如果换成宁乡军,碰到王知府这种汉奸,直接就抓起来进行审判,然后依国法杀头。可我郑森不行,有的时候真行不得快意之事。
孙太初,真人杰也,怎不叫人景仰?
郑成功安抚了他几句,又叮嘱他立即出安民告示,将城中秩序恢复起来之后,终于忍不住问保定府库中还有多少钱粮?
听他问,王知府忙回答说今天的夏粮秋赋还堆在库房里没动,总数达百万斤,另外还有不少生铁、硝石硫磺和棉衣等物质。先前老朽已经派人在库房大门贴了封条,并派衙役看守,只等镇海军入城,便尽数移交。
“有粮秣了!”整个镇海军的官兵都欢呼起来。
郑成功也是异常激动,自己辛辛苦苦,卧冰饮雪从南皮到保定,不就是为了得到补充吗?
还好,还好,没白来。
城门已然洞开,战马的马蹄得得欢快。
少年郑成功,明帝国最年轻的大军统帅,最年轻的伯爵昂首入城。
身后是一眼也看不到头的虎狼之师,此刻,这座河北第一大城终于落到他手上了,不费一枪一弹,也没有付出任何死伤。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保定一直都是黄河以北,除北京之外的另外一个政治中心。在明清两朝,这里都是北直隶的衙门所在,是河北的省会。
在一九四九年之后,河北的省会之所以变成石家庄,那是因为铁路的关系。石门恰好处于铁路线的枢纽位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保定逐渐衰落下去。
但在这片时空,这里却异常繁华,宏伟。
攻打这样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个领军大将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郑成功也觉得头疼,在此之前,郑成功大军已经开到清苑河边,正在没日没夜地搭建浮桥。保定城清军探子一天之中总回过来观察三五次,而听人说,敌人也开始征发民夫修葺保定城墙,做出一副固守的姿态。
可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没有下令发起总攻,准备看看再说。
就在昨天,镇守的保定的一千多清军在镇海军巨大的压力之下,撤退做了鸟兽散,朝北京城狂奔而去,根本来不及追赶。
敌人这次撤退根本没有任何预兆,也让镇海军来不及组织人马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一千多清军就怎么巴巴儿地在眼皮子底下溜走。
不管怎么说,拿下这么一座坚城,就算是有了一个坚固的落脚点,可以以此为基地进攻北京。说句实在话,这几天实在太冷,镇海军士卒多是南方人,不耐北方的严寒,最近几日,大家都觉得有些疲惫。若不是接连不段的胜利的刺激,再加上严格的军法约束,以及教官团军官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说不定军心都散了。
即便如此,部队中还是出现了伤病员掉队的事情。
拿下这座城之后,士卒可以做个短暂的休整恢复力气。
一想地干净的床铺和热水,所有人面上都露出了笑容。
但少年郑成功却显得很是严肃,作为一军的统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不能在保定城中得到补充,对镇海军究竟意味着什么。
镇海军之所以舍天津卫不打,而改走保定,除了是因为那边道路难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运河上冻,后勤给养断绝,没办法只能来这里以军就食。毕竟,保定地处华北平原的核心区域,乃是河北大粮仓。
镇海军实行的是宁乡军军制,将孙元的军队从头到尾学了个十足。
宁乡军因为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枪械还有两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打起仗了非常花钱,对于后勤交通线极其依赖。再加上他们的士兵装备强到离谱,每战的消耗高到离谱,在古人眼中简直就是拿银子去砸人。
镇海军没有宁乡军的经济实力,运输线又漫长得令人绝望,学宁乡军,反让自己陷入了窘迫之中。从南皮到保定之后,郑成功的部队已经开始断粮了。
天灾**,其实河北也穷得厉害。在扫荡了畿南之后,其实郑成功也没有得到多少补充。
还好建奴不知道这点,被郑成功军威所摄,主动让出保定。否则,他们只要在清苑河北坚守几日,且战且退退回保定。一旦将镇海军的粮秣消耗干净,郑成功只有撤到巨鹿和孙元汇合了。
没错,以两家的关系,孙太初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镇海军挨饿。
而且,孙元和郑成功私交甚好。从内心来说,郑成功几乎拿孙元当自己的导师看待,一言一行无不模仿这个最值得他崇敬之人。能够于宁乡军汇合,接受他的指导,自然是莫的缘分。
可同任何一个少年一样,郑成功渴望自立,渴望在自己的偶像面前有所表现,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现在总算再一次并不血刃地拿下保定,又是一场空前胜利,但郑成功总有一种隐约的担心,担心建奴在撤退的时候,一把火将城中的库藏烧了。
因此,昨天得到敌人撤退的消息之后,郑成功总是下意识地看着天空,生怕看到团团腾起的烟雾。
好在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当天晚上,城中的伪清保定知府、同知和清苑知县一众官员写了降伏书送到军营,乞降,双方约定今天一大早开城迎镇海军入城。
在没有看到清军焚烧府库之后,郑成功又开始担心起其他:“建奴这次撤得这么快,显然不是仓促之举,他们说不定早就已经开始计划撤军事宜,说不定早就将库藏起了送进北京城去。如此一来,某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得了这么一座空城,又有什么用处?”
这个不安一直伴随着郑成功,直到他的战马的马蹄踏进保定城中的青石板街道。
城门洞那头,一大群伪清的降官跪在地上,皆将头埋在雪里,战战兢兢,颤个不停。
为首一个官员显然就是保定知府,他将官帽摘下放在身边,露出剃得趣青的头皮,拖着恶心的金钱鼠尾小辫,双手高举着一叠册页和一个黄布包的小盒子,高声喊道:“罪官保定知府王则禹拜见靖远伯,这是我府户册黄页和知府印绶,还请收下。望将军可怜我满城百姓,保全他们的性命。”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无论是谁的军队,在这个时代,一旦进城首先就会大杀大抢一通。保定乃是河北重镇,这几年也不知道受过多少次兵灾,闯军、明军、清军,每次对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他这话刚一说出口,立即惹恼了一边的施琅,他跳下马,一脚踹到王知府的光头皮上:“汉奸!”
这一脚直踢得往知府惨叫一声,载倒在地上,口鼻中有鲜血喷出,映着白雪,触目惊心。
看到王则禹被打,众官员惊得缩成一团,不住哀求。
“海霹雳,住手,乱世之后,他们也是身不由己。”郑成功知道施琅的愤怒由何而来,这个王知府还真真是个三姓家奴。他以前是明朝清苑知县,李自成进京之后,就做了伪顺朝的官。他毕竟是进士出身,在官场上颇有声望,于是,李自成就让他做了保定知府。
后来建奴入关,这个王知府听到北京陷落,李自成西遁的消息之后就挂了官印逃到乡下躲了起来。后来建奴听到他的名字,派兵将他捉回保定,任就命他做保定知府。
这个王知府投降李自成,那是因为当年人心混乱,表面上看来,确实是要变天了,大明朝已经完蛋了,投降伪顺也可以立即。后来建奴入关,他还知道挂印逃跑而不是主动去做汉奸,光这一点看来,罪不至死。
再说,自己来保定之后两眼一抹黑,还需要这些地方官协助。于是,郑成功喝止住海霹雳之后,就跳下马,将王则禹从地上扶起来,好生抚慰了几句,才道:“王大人虽然做了伪清的官,大节有亏,可也情有可原,某不怪你。”
说着,他又扫视众官一眼:“如今,我大明朝马上就要收复北京,尔等当各安本位,安抚百姓,为我北伐大军支应钱粮。如此,方可将功恕罪,都听明白了吗?”
众官连连磕头:“愿听靖远伯调遣。”
知道郑成功不会对自己不利之后,王知府激动得呜咽起来。
“靖远伯啊,你当老朽真愿意做鞑子的官,真愿意脑袋后面拖着这条猪尾巴吗?实在是建奴凶残,若非老朽从中斡旋,沟通上下,联络左右,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死在鞑子刀下。老朽,委屈啊!”
说到悲伤处,王知府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郑成功心中鄙夷,又是腻味。这人做了汉奸,替建奴派工派差征集粮草反正了功劳了?
不过,他有得着这群伪官的地方,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镇海军规模就那么大点,每打下一个地方,又不能派人管辖。不想宁乡军,这次北伐除了军队,随军的官吏总数达到惊人的上千之巨,都是曹国公这些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推举招纳的失意文人和没有功名的书生。
宁乡军每拿下一座城市,都会设立衙门,派遣官吏进行管理。可以说是攻占一地,巩固一地,也为作战部队开辟出一大片可靠的后方。
如果换成宁乡军,碰到王知府这种汉奸,直接就抓起来进行审判,然后依国法杀头。可我郑森不行,有的时候真行不得快意之事。
孙太初,真人杰也,怎不叫人景仰?
郑成功安抚了他几句,又叮嘱他立即出安民告示,将城中秩序恢复起来之后,终于忍不住问保定府库中还有多少钱粮?
听他问,王知府忙回答说今天的夏粮秋赋还堆在库房里没动,总数达百万斤,另外还有不少生铁、硝石硫磺和棉衣等物质。先前老朽已经派人在库房大门贴了封条,并派衙役看守,只等镇海军入城,便尽数移交。
“有粮秣了!”整个镇海军的官兵都欢呼起来。
郑成功也是异常激动,自己辛辛苦苦,卧冰饮雪从南皮到保定,不就是为了得到补充吗?
还好,还好,没白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