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正阳门下
- 2 第2章 满室生辉
- 3 第3章 贵客登门
- 4 第4章 至亲姐妹
- 5 第5章 青萝犯错
- 6 第6章 静安公主
- 7 第7章 东说西话
- 8 第8章 曲河畔
- 9 第9章 名驹纤离
- 10 第10章 柳氏嫣然
- 11 第11章 白起聆风
- 12 第12章 尚氏祖孙
- 13 第13章 如鲠在喉
- 14 第14章 心仪紫薇
- 15 第15章 模棱两可
- 16 第16章 飞来横祸
- 17 第17章 襄王无意
- 18 第18章 骅骝收围
- 19 第19章 暗夜脱困
- 20 第20章 锦心流年
- 21 第21章 月牙传音
- 22 第22章 望而生怜
- 23 第23章 以讹传讹
- 24 第24章 瞬紫雪腕
- 25 第25章 心魔萦绕
- 26 第26章 月夜朦胧
- 27 第27章 长夜相望
- 28 第28章 不堪重负
- 29 第29章 小楼西风
- 30 第30章 一场闹剧
- 31 第31章 花开无声
- 32 第33章 人心叵测
- 33 第34章 伊人临水
- 34 第35章 厌生两相
- 35 第36章 娇娥乔装
- 36 第37章 香漫轩室
- 37 第38章 萝梦萦风
- 38 第39章 光影交错
- 39 第40章 扑朔迷离
- 40 第41章 儿女情态
- 41 第42章 阿圆发作
- 42 第43章 初探心意
- 43 第44章 东厢细语
- 44 第45章 互不容让
- 45 第46章 甘为玉碎
- 46 第47章 双姝相会
- 47 第48章 平安团圆
- 48 第49章 长街并行
- 49 第50章 起笔落纸
- 50 第51章 开元祈福
- 51 第52章 捕风捉影
- 52 第53章 言语偏差
- 53 第54章 明珠耀眼
- 54 第55章 圆分左右
- 55 第56章 无伤大雅
- 56 第57章 醉酒探情
- 57 第58章 信由心生
- 58 第59章 至亲蒙蔽
- 59 第60章 一朝相逢
- 60 第61章 漏之鱼
- 61 第62章 树静风动
- 62 第63章 我为鱼肉
- 63 第64章 丝络绕指
- 64 第65章
- 65 第66章 清茶微苦
- 66 第67章 花开始艳
- 67 第68章 恃宠生娇
- 68 第69章 谨小慎微
- 69 第70章 初画紫薇
- 70 第71章 袁家三姝
- 71 第72章 子夜问心
- 72 第73章 时日长久
- 73 第74章 静日绵绵
- 74 第75章 酒肆胡舞
- 75 第76章 气走六娘
- 76 第77章 书山寻旧
- 77 第78章 阴差阳错
- 78 第79章 今昔比对
- 79 第80章 十年银盏
- 80 第81章 心怀鬼胎
- 81 第32章 东方拂晓
- 82 第82章 计出连环
- 83 第83章 剥丝抽茧
- 84 第84章 往事开封
- 85 第85章 大雪初晴
- 86 第86章 占君心
- 87 第87章 温暖如春
- 88 第88章 共饮屠苏
- 89 第89章 尚家营外
- 90 第90章 雪地猎鹿
- 91 第91章 瓶中红梅
- 92 第92章
- 93 第93章
- 94 第94章
- 95 第95章
- 96 第96章
- 97 第97章
- 98 第98章
- 99 第99章
- 100 第99章 突遇嫣然
- 101 第100章 辞别上京
- 102 第101章 荒野疑兵
- 103 第102章 枯草暖阳
- 104 第103章 步步逼近
- 105 第104章 初理后宅
- 106 第105章 子君获释
- 107 第106章 相识相知
- 108 第107章
- 109 第108章
- 110 第108章 我心至上
- 111 第109章 凉州酷寒
- 112 第110章
- 113 第111章 互相依靠
- 114 第112章 又一年春
- 115 第113章 喜讯初临
- 116 第114章 王不留行
- 117 第115章
- 118 第116章
- 119 第117章
- 120 第118章
- 121 第119章
- 122 第120章
- 123 第121章
- 124 第122章
- 125 第123章
- 126 第124章
- 127 第125章
- 128 第126章
- 129 第127章
- 130 第128章
- 131 第129章
- 132 第130章
- 133 第131章
- 134 第132章
- 135 第133章
- 136 第134章
- 137 第135章
- 138 第136章
- 139 第137章
- 140 第138章
- 141 第139章
- 142 第138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章 曲河畔
第8章 曲河畔
罗大婶泼辣劲上来,吓唬得冯家不敢再提悔婚的事,冯姨妈也不再登门,只青衣隔三岔五到罗家来,寻着冠冕堂皇的借口——教忆君识字。
对着勤学正直的外甥,罗大婶始终拉不下来脸,心一软,也就答应了。反正青衣也教了阿圆三年,猛然拒绝恐不大好。
忆君心里直叫苦,她都装了三年傻子,难道还要继续装下去。
写着字,忆君心里盘算如何与青衣保持距离,一时走了神。
看她眉尖轻颦,杏眼笼着雾气,因低着头,雪白脖颈露出一大半,半截皓腕就横在青衣面前。他也看得呆了,站在书案边盼着一直看下去,屏气凝神生怕惊醒了神游的忆君。
一旁的杏儿轻咳,青衣恍然觉醒。
“阿圆,你在想什么?”
温和的声调在忆君头顶响起,一抬目便是青衣一如往常温柔的笑容,他眼底的火苗出卖了主人的心思。少年男女一旦动情,势不可挡,罗大婶是怎么想的,会贸然答应青衣,稀里糊涂放他进门,岂不是要害苦人家。
忆君停下手中的笔,边揉着手腕自嘲道:“没什么,字写得多了有点累。阿兄站了半天也乏了罢,不如先歇一会儿。”
“身上不舒服,我去彻姜茶给你喝。”青衣放下卷着的袖管,说话间已经出了屋子。
忆君彻底无语,眼角瞄到边上的杏儿偷着笑,悄声威胁一句:“有什么好笑的,快想个法子让表少爷别来家里。”
杏儿这丫头看似憨傻,实际鬼精鬼精的,幸好她来罗家不到一年,不然早看出忆君换了个芯。
“姑娘,你不是要去学骑马。”杏儿眼睛咕噜一转,主意就有了。
“骑马的衣裳才做好,阿兄说还差副马鞭。”话说完,忆君直呸呸,她怎么这么实诚,谎都不会撒。
杏儿抚着胸口叹气,白一眼姑娘,手下已麻溜地收拾笔墨。
忆君坐在椅上想着如何对青衣撒谎,罗大婶迎头冲进门,“阿圆,哪儿难受了?”后头跟着同样脚步匆忙的青衣。
“字写得多了,头有点懵。阿娘,我不想再学了,太费神。”忆君对着罗大婶撒娇,半个身子挂在她的肩头上扭来扭去。
青衣有一丝讶然,仔细盯着忆君瞧,嘴微张着,临了咽下没说出来话,垂目后退一步。
罗大婶事事以女儿的身体为先,听她说身体吃不消,忙不迭应下,转头对着外甥歉然道:“青衣,阿圆总说困,要不先停一阵子。”
“好”,青衣语调平静无波,微笑道:“我带了两份诗稿,阿圆精神好的时候,不妨读一读。”
他走到桌案前,从袖中取中一卷纸,小心翼翼放下,手指轻抚过红绸系带,又从桌边划过。再向罗大婶辞行,青衣临去时深瞥了忆君一眼,浅色衣衫隐在杏花树下消失不可见。
忆君长舒一口气,直觉屋里终于宽敞许多,少了青衣,她可以自在说笑。
罗大婶一眼窥破女儿的小伎俩,故意唬着脸,“又在偷懒,连我也敢骗。”
“没有”,忆君摆手笑道:“阿娘,冯家阿兄一来我浑身不自在,头也晕眼也花,吃饭更没了胃口。要不以后别让他来了,我也识得几个字,又不用考科举做大官,没必要再学那些个诗文大道理。”
罗大婶若有所思,追问一句:“你真不喜欢青衣?”见忆君卖力地点头,她目光幽幽盯着窗外轻语:“那是个好孩子,错过可惜啰!”
忆君抚着裙角不搭话,青衣着实不错,若没有表兄妹这层关系,她或许能卸下心防和他相处。再换一个女儿家,同温润谦和的青衣相处三年,也能生出情愫吧?
******
子君兴高采烈回家,见到母亲和妹妹闷头不说话,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慌里慌张问道:“阿娘,又怎么了?”
罗大婶收起心里一点遗憾,数落儿子:“瞧你那风风火火的样子,怪不得阿萝见不上你。学学青衣,稳当着点。”
子君天生厚脸皮,受了数落也敞嘴笑得开心,拉着罗大婶和忆君往屋外走,大声嚷嚷道:“阿娘,看谁来了?”
院中空地站着一位年青男子,身材高大,眉长眼狭长,鼻挺唇细,英武正气。着圆领深色襕衣,腰间挂着一块玄铁牌,阳刻小篆尚字。
这块令牌忆君不陌生,她的兄长也有一块,尚字令牌只给尚府的亲卫们。
那青年做揖问好:“十七姑,近来可好?”
罗大婶费力思索了半天,才认出来人:“你是小十六郎,尚显。”
尚显微微点头,笑意不显:“十七姑好记性,小侄正是北街的十六郎尚显。”
好似一下子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罗大婶亲热地拉住尚显问东问西,无非是你成亲了吗,可否订亲,平日在小侯爷身边做些什么,最后才想起来问尚显的父母可好?
那态度和感觉好像在相女婿,忆君心里犯嘀咕,眼瞄向子君探究个明白。
子君对着妹妹挤眉弄眼,尾巴都快摇上天。
无论罗大婶多热情,尚显依旧是一副淡漠表情,缓缓回话:“阿爹和阿娘身子都好,他们同我大兄住在一起,小侄一心侍奉小侯爷,暂未想过成亲的事。”
没成亲就好,现在不想,不代表以后不想,说不准见了阿圆就会想到。
罗大婶心里小算盘拨得噼哩叭啦,笑得更加温和,打发婆子到集市上采购,留尚显用午饭。
“阿娘,不用张罗,我们出城再吃。”子君站起身制止道。
“啊?”罗大婶惊讶,热情不减:“吃完饭再带着你妹妹学骑马也不迟,外头的吃食那能比得上家里。”
尚显不苟言笑并不说话,子君叽哩呱啦一通,“阿娘,郎将在侯爷身边走不开,难得出来一遭,赶晚要回大长公主府当差。”
子君挤着眼色,时间不多要抓紧。这位尚显自小当着武英侯的亲卫,论理是片刻不能离身,也就是在京里太平着,若在外天大的事也拉不动他。
罗大婶会意,打发忆君回屋换骑装,又亲到厨下用油纸包了几块热烘烘的糕点,又用陶罐装了多半罐热汤,细碎的话儿叮嘱子君一定要看好妹妹。
子君一向是个大孝子,阿娘的话不敢不听,虽然外面马上备了从京中酒楼买来的牛肉、果酒并羊乳,他还是接过阿娘准备的瓶瓶罐罐,带着忆君出了家门。
全程尚显就在边上看着,唇角微勾,只进门一会儿功夫他对罗家的真实意图大致明了。他分了几分注意力给忆君,传闻中那个弱不经风的女孩儿,看起来本人要健康得多,生得也很美。不同于他跟随侯爷在长公主府、大长公主府及定国公府见到的女子,罗家阿圆胜在自然无修饰。
忆君跟个傀儡一样,换上骑马装,出门上了马车,一路出城向西,行了大约多半个时辰,马车才停下,她也能缓口气。
说了的学骑马,很明显变成了相亲会,罗家母子在搞什么,难道这么急着想把她嫁出去?
“阿圆,十六郎可是我家将军的贴身亲卫,出来一次不容易,你要用心学。”子君同天底下所有热心的红娘一样,极力创造机会。
呃,忆君睇望不远处的尚显,那个人负手而立,没有要动的意思。她没好声气哼道:“怎么学,隔着空气学。”
子君左右看了看,扶妹妹上马,亲牵着溜了两圈,待走到尚显面前时,‘哎哟’一声捂着肚子,“郎将,你先替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不等尚显答应,子君扔下缰绳一溜烟跑到树林里不见了人影,留下忆君和尚显大眼瞪小眼。
尚显大概是个寡言的人,愣了片刻拾起地上的缰绳,牵着马走在前面。他的背挺得很直,不像是一个长年听别人号令指挥的人。一步步间极为工正,看样子也极守规矩。
子君看人倒是好眼光,主意是馊了点。
忆君刚学着骑马,生怕被摔下来,死握住缰绳,腰背绷得紧直,没一会儿整个人累得不行。
“阿兄,我想先下来。”忆君扬高了声调喊道,尚显没反映,这已是第三次喊他,难不成他耳聋。
“十六郎”,忆君换个称呼。
尚显回头,一脸茫然。
“阿兄,我想下马歇一会儿。”忆君重新提要求。
他这才恍然大悟,停下脚,回转几步。
子君的马产自北地,十分高大,忆君要下马必须扶着别人的手。
尚显犹豫不决伸出手,忆君却毫不客气扶着他的手跳下地,从来没发现走在平地上是那么的舒服。
“这马的太高了。”尚显平淡的声音响在身后。
忆君回首笑着回一句,“有马骑就已不错,可没有挑的份。”
见面大半天,尚显头一次露出浅笑,也只点一下头。
子君消失大半天,终于肯露面,几下拿出食盒,生起火支着锅盆热汤,又烫过果酒,拿出贴身匕首削下半盘薄如纸的牛肉给妹妹。他和尚显则随意得多,大块吃着肉,又解下马上的酒袋让着喝。
尚显因要当差,只抿了一小口,其余全进了子君的肚里。
曲江河畔,绿草成茵,鲜花点缀,忆君心情大好,填饱肚子后跑去欣赏野花。
从子君这里望去,妹妹那身大红的骑装十分醒目,不时听她大声问道:“阿兄,这种花叫什么名?真好看。阿兄看,有花蝴蝶。”
“阿圆,你跑慢一点,别碰那些花草。”子君心情大好,笑着回应妹妹,回首间,尚显半眯眼目光也追随着阿圆的身影。
“来,再吃一块汤饼。阿圆身子弱,家里全是白饼,就怕她吃了不舒服。”子君话有所指。
尚显从同袍手中撕下半块白饼,大块嚼下。
对着勤学正直的外甥,罗大婶始终拉不下来脸,心一软,也就答应了。反正青衣也教了阿圆三年,猛然拒绝恐不大好。
忆君心里直叫苦,她都装了三年傻子,难道还要继续装下去。
写着字,忆君心里盘算如何与青衣保持距离,一时走了神。
看她眉尖轻颦,杏眼笼着雾气,因低着头,雪白脖颈露出一大半,半截皓腕就横在青衣面前。他也看得呆了,站在书案边盼着一直看下去,屏气凝神生怕惊醒了神游的忆君。
一旁的杏儿轻咳,青衣恍然觉醒。
“阿圆,你在想什么?”
温和的声调在忆君头顶响起,一抬目便是青衣一如往常温柔的笑容,他眼底的火苗出卖了主人的心思。少年男女一旦动情,势不可挡,罗大婶是怎么想的,会贸然答应青衣,稀里糊涂放他进门,岂不是要害苦人家。
忆君停下手中的笔,边揉着手腕自嘲道:“没什么,字写得多了有点累。阿兄站了半天也乏了罢,不如先歇一会儿。”
“身上不舒服,我去彻姜茶给你喝。”青衣放下卷着的袖管,说话间已经出了屋子。
忆君彻底无语,眼角瞄到边上的杏儿偷着笑,悄声威胁一句:“有什么好笑的,快想个法子让表少爷别来家里。”
杏儿这丫头看似憨傻,实际鬼精鬼精的,幸好她来罗家不到一年,不然早看出忆君换了个芯。
“姑娘,你不是要去学骑马。”杏儿眼睛咕噜一转,主意就有了。
“骑马的衣裳才做好,阿兄说还差副马鞭。”话说完,忆君直呸呸,她怎么这么实诚,谎都不会撒。
杏儿抚着胸口叹气,白一眼姑娘,手下已麻溜地收拾笔墨。
忆君坐在椅上想着如何对青衣撒谎,罗大婶迎头冲进门,“阿圆,哪儿难受了?”后头跟着同样脚步匆忙的青衣。
“字写得多了,头有点懵。阿娘,我不想再学了,太费神。”忆君对着罗大婶撒娇,半个身子挂在她的肩头上扭来扭去。
青衣有一丝讶然,仔细盯着忆君瞧,嘴微张着,临了咽下没说出来话,垂目后退一步。
罗大婶事事以女儿的身体为先,听她说身体吃不消,忙不迭应下,转头对着外甥歉然道:“青衣,阿圆总说困,要不先停一阵子。”
“好”,青衣语调平静无波,微笑道:“我带了两份诗稿,阿圆精神好的时候,不妨读一读。”
他走到桌案前,从袖中取中一卷纸,小心翼翼放下,手指轻抚过红绸系带,又从桌边划过。再向罗大婶辞行,青衣临去时深瞥了忆君一眼,浅色衣衫隐在杏花树下消失不可见。
忆君长舒一口气,直觉屋里终于宽敞许多,少了青衣,她可以自在说笑。
罗大婶一眼窥破女儿的小伎俩,故意唬着脸,“又在偷懒,连我也敢骗。”
“没有”,忆君摆手笑道:“阿娘,冯家阿兄一来我浑身不自在,头也晕眼也花,吃饭更没了胃口。要不以后别让他来了,我也识得几个字,又不用考科举做大官,没必要再学那些个诗文大道理。”
罗大婶若有所思,追问一句:“你真不喜欢青衣?”见忆君卖力地点头,她目光幽幽盯着窗外轻语:“那是个好孩子,错过可惜啰!”
忆君抚着裙角不搭话,青衣着实不错,若没有表兄妹这层关系,她或许能卸下心防和他相处。再换一个女儿家,同温润谦和的青衣相处三年,也能生出情愫吧?
******
子君兴高采烈回家,见到母亲和妹妹闷头不说话,以为又出了什么大事,慌里慌张问道:“阿娘,又怎么了?”
罗大婶收起心里一点遗憾,数落儿子:“瞧你那风风火火的样子,怪不得阿萝见不上你。学学青衣,稳当着点。”
子君天生厚脸皮,受了数落也敞嘴笑得开心,拉着罗大婶和忆君往屋外走,大声嚷嚷道:“阿娘,看谁来了?”
院中空地站着一位年青男子,身材高大,眉长眼狭长,鼻挺唇细,英武正气。着圆领深色襕衣,腰间挂着一块玄铁牌,阳刻小篆尚字。
这块令牌忆君不陌生,她的兄长也有一块,尚字令牌只给尚府的亲卫们。
那青年做揖问好:“十七姑,近来可好?”
罗大婶费力思索了半天,才认出来人:“你是小十六郎,尚显。”
尚显微微点头,笑意不显:“十七姑好记性,小侄正是北街的十六郎尚显。”
好似一下子见到多年未见的亲人,罗大婶亲热地拉住尚显问东问西,无非是你成亲了吗,可否订亲,平日在小侯爷身边做些什么,最后才想起来问尚显的父母可好?
那态度和感觉好像在相女婿,忆君心里犯嘀咕,眼瞄向子君探究个明白。
子君对着妹妹挤眉弄眼,尾巴都快摇上天。
无论罗大婶多热情,尚显依旧是一副淡漠表情,缓缓回话:“阿爹和阿娘身子都好,他们同我大兄住在一起,小侄一心侍奉小侯爷,暂未想过成亲的事。”
没成亲就好,现在不想,不代表以后不想,说不准见了阿圆就会想到。
罗大婶心里小算盘拨得噼哩叭啦,笑得更加温和,打发婆子到集市上采购,留尚显用午饭。
“阿娘,不用张罗,我们出城再吃。”子君站起身制止道。
“啊?”罗大婶惊讶,热情不减:“吃完饭再带着你妹妹学骑马也不迟,外头的吃食那能比得上家里。”
尚显不苟言笑并不说话,子君叽哩呱啦一通,“阿娘,郎将在侯爷身边走不开,难得出来一遭,赶晚要回大长公主府当差。”
子君挤着眼色,时间不多要抓紧。这位尚显自小当着武英侯的亲卫,论理是片刻不能离身,也就是在京里太平着,若在外天大的事也拉不动他。
罗大婶会意,打发忆君回屋换骑装,又亲到厨下用油纸包了几块热烘烘的糕点,又用陶罐装了多半罐热汤,细碎的话儿叮嘱子君一定要看好妹妹。
子君一向是个大孝子,阿娘的话不敢不听,虽然外面马上备了从京中酒楼买来的牛肉、果酒并羊乳,他还是接过阿娘准备的瓶瓶罐罐,带着忆君出了家门。
全程尚显就在边上看着,唇角微勾,只进门一会儿功夫他对罗家的真实意图大致明了。他分了几分注意力给忆君,传闻中那个弱不经风的女孩儿,看起来本人要健康得多,生得也很美。不同于他跟随侯爷在长公主府、大长公主府及定国公府见到的女子,罗家阿圆胜在自然无修饰。
忆君跟个傀儡一样,换上骑马装,出门上了马车,一路出城向西,行了大约多半个时辰,马车才停下,她也能缓口气。
说了的学骑马,很明显变成了相亲会,罗家母子在搞什么,难道这么急着想把她嫁出去?
“阿圆,十六郎可是我家将军的贴身亲卫,出来一次不容易,你要用心学。”子君同天底下所有热心的红娘一样,极力创造机会。
呃,忆君睇望不远处的尚显,那个人负手而立,没有要动的意思。她没好声气哼道:“怎么学,隔着空气学。”
子君左右看了看,扶妹妹上马,亲牵着溜了两圈,待走到尚显面前时,‘哎哟’一声捂着肚子,“郎将,你先替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不等尚显答应,子君扔下缰绳一溜烟跑到树林里不见了人影,留下忆君和尚显大眼瞪小眼。
尚显大概是个寡言的人,愣了片刻拾起地上的缰绳,牵着马走在前面。他的背挺得很直,不像是一个长年听别人号令指挥的人。一步步间极为工正,看样子也极守规矩。
子君看人倒是好眼光,主意是馊了点。
忆君刚学着骑马,生怕被摔下来,死握住缰绳,腰背绷得紧直,没一会儿整个人累得不行。
“阿兄,我想先下来。”忆君扬高了声调喊道,尚显没反映,这已是第三次喊他,难不成他耳聋。
“十六郎”,忆君换个称呼。
尚显回头,一脸茫然。
“阿兄,我想下马歇一会儿。”忆君重新提要求。
他这才恍然大悟,停下脚,回转几步。
子君的马产自北地,十分高大,忆君要下马必须扶着别人的手。
尚显犹豫不决伸出手,忆君却毫不客气扶着他的手跳下地,从来没发现走在平地上是那么的舒服。
“这马的太高了。”尚显平淡的声音响在身后。
忆君回首笑着回一句,“有马骑就已不错,可没有挑的份。”
见面大半天,尚显头一次露出浅笑,也只点一下头。
子君消失大半天,终于肯露面,几下拿出食盒,生起火支着锅盆热汤,又烫过果酒,拿出贴身匕首削下半盘薄如纸的牛肉给妹妹。他和尚显则随意得多,大块吃着肉,又解下马上的酒袋让着喝。
尚显因要当差,只抿了一小口,其余全进了子君的肚里。
曲江河畔,绿草成茵,鲜花点缀,忆君心情大好,填饱肚子后跑去欣赏野花。
从子君这里望去,妹妹那身大红的骑装十分醒目,不时听她大声问道:“阿兄,这种花叫什么名?真好看。阿兄看,有花蝴蝶。”
“阿圆,你跑慢一点,别碰那些花草。”子君心情大好,笑着回应妹妹,回首间,尚显半眯眼目光也追随着阿圆的身影。
“来,再吃一块汤饼。阿圆身子弱,家里全是白饼,就怕她吃了不舒服。”子君话有所指。
尚显从同袍手中撕下半块白饼,大块嚼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