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1章 正阳门下
- 2 第2章 满室生辉
- 3 第3章 贵客登门
- 4 第4章 至亲姐妹
- 5 第5章 青萝犯错
- 6 第6章 静安公主
- 7 第7章 东说西话
- 8 第8章 曲河畔
- 9 第9章 名驹纤离
- 10 第10章 柳氏嫣然
- 11 第11章 白起聆风
- 12 第12章 尚氏祖孙
- 13 第13章 如鲠在喉
- 14 第14章 心仪紫薇
- 15 第15章 模棱两可
- 16 第16章 飞来横祸
- 17 第17章 襄王无意
- 18 第18章 骅骝收围
- 19 第19章 暗夜脱困
- 20 第20章 锦心流年
- 21 第21章 月牙传音
- 22 第22章 望而生怜
- 23 第23章 以讹传讹
- 24 第24章 瞬紫雪腕
- 25 第25章 心魔萦绕
- 26 第26章 月夜朦胧
- 27 第27章 长夜相望
- 28 第28章 不堪重负
- 29 第29章 小楼西风
- 30 第30章 一场闹剧
- 31 第31章 花开无声
- 32 第33章 人心叵测
- 33 第34章 伊人临水
- 34 第35章 厌生两相
- 35 第36章 娇娥乔装
- 36 第37章 香漫轩室
- 37 第38章 萝梦萦风
- 38 第39章 光影交错
- 39 第40章 扑朔迷离
- 40 第41章 儿女情态
- 41 第42章 阿圆发作
- 42 第43章 初探心意
- 43 第44章 东厢细语
- 44 第45章 互不容让
- 45 第46章 甘为玉碎
- 46 第47章 双姝相会
- 47 第48章 平安团圆
- 48 第49章 长街并行
- 49 第50章 起笔落纸
- 50 第51章 开元祈福
- 51 第52章 捕风捉影
- 52 第53章 言语偏差
- 53 第54章 明珠耀眼
- 54 第55章 圆分左右
- 55 第56章 无伤大雅
- 56 第57章 醉酒探情
- 57 第58章 信由心生
- 58 第59章 至亲蒙蔽
- 59 第60章 一朝相逢
- 60 第61章 漏之鱼
- 61 第62章 树静风动
- 62 第63章 我为鱼肉
- 63 第64章 丝络绕指
- 64 第65章
- 65 第66章 清茶微苦
- 66 第67章 花开始艳
- 67 第68章 恃宠生娇
- 68 第69章 谨小慎微
- 69 第70章 初画紫薇
- 70 第71章 袁家三姝
- 71 第72章 子夜问心
- 72 第73章 时日长久
- 73 第74章 静日绵绵
- 74 第75章 酒肆胡舞
- 75 第76章 气走六娘
- 76 第77章 书山寻旧
- 77 第78章 阴差阳错
- 78 第79章 今昔比对
- 79 第80章 十年银盏
- 80 第81章 心怀鬼胎
- 81 第32章 东方拂晓
- 82 第82章 计出连环
- 83 第83章 剥丝抽茧
- 84 第84章 往事开封
- 85 第85章 大雪初晴
- 86 第86章 占君心
- 87 第87章 温暖如春
- 88 第88章 共饮屠苏
- 89 第89章 尚家营外
- 90 第90章 雪地猎鹿
- 91 第91章 瓶中红梅
- 92 第92章
- 93 第93章
- 94 第94章
- 95 第95章
- 96 第96章
- 97 第97章
- 98 第98章
- 99 第99章
- 100 第99章 突遇嫣然
- 101 第100章 辞别上京
- 102 第101章 荒野疑兵
- 103 第102章 枯草暖阳
- 104 第103章 步步逼近
- 105 第104章 初理后宅
- 106 第105章 子君获释
- 107 第106章 相识相知
- 108 第107章
- 109 第108章
- 110 第108章 我心至上
- 111 第109章 凉州酷寒
- 112 第110章
- 113 第111章 互相依靠
- 114 第112章 又一年春
- 115 第113章 喜讯初临
- 116 第114章 王不留行
- 117 第115章
- 118 第116章
- 119 第117章
- 120 第118章
- 121 第119章
- 122 第120章
- 123 第121章
- 124 第122章
- 125 第123章
- 126 第124章
- 127 第125章
- 128 第126章
- 129 第127章
- 130 第128章
- 131 第129章
- 132 第130章
- 133 第131章
- 134 第132章
- 135 第133章
- 136 第134章
- 137 第135章
- 138 第136章
- 139 第137章
- 140 第138章
- 141 第139章
- 142 第138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章 静安公主
第6章 静安公主
长公主府来接忆君的马车出了青鱼巷,绕过两个巷口,再一路向北,打从禁宫旁边穿过,直到上京城北。宽约五六丈,长一眼望不到头,从东向西依次是晋阳大长公主府、定国公府、静安长公主府,六尊石狮子排成一线,三宅并立合起来就是朝中第一显贵尚府。
上京城中能和尚府比拟的人家也只有城南的安国公府夏家,‘北上南下’的名头也由此得来。
马车自长公主府的角门而进,右拐走穿堂,绕过照壁,车上的人才下来,一打问尚大姑正在长公主身边服侍,恐怕不得空。
花厅里聚着好几十个穿红着绿的妙龄少女,极力打扮得娇艳动人,全都翘首相待长公主露面。
她们赶早来赴宴,天不亮就起来沐浴梳头,身上的衣裳都是费尽心思挑选,就盼着能把别人比下去。有的人家举全家之力装扮自家的女儿,也望着能被长公主一眼相中。
也有不贪慕长公主府上富贵的人,很明显穿衣打扮要随意得多,那几个女孩儿也是极力往人堆里混,就怕被挑中回不了家。
满院的客人相待,瑞香院里静安长公主掷出手中的玉如意,打得珊瑚水晶帘哗啦做响,桌上香炉里清烟袅袅,浓郁的熏香弥散在四处,服侍的侍女们全都做石人状,听不见也看不见。
尚大姑轻轻走过去,从花团锦簇织牡丹的地毯上拾起玉如意,拿出自己的帕子擦拭着如意,虽然它纤尘不染无须擦抹。
手轻托着通体翠绿的如意,尚大姑轻挥帕子,屋里的侍女们鱼贯而出,身形轻盈不发出一丁点声响。
“公主,您这是何苦呢?”屋里没有杂人,尚大姑说话也随意起来。
贵妃榻上的中年美妇轻叹一声,声音婉转,“这孩子一回来就闯祸,宫宴那天当着阿兄和阿嫂的面甩脸先回了家。你是没瞧见,阿嫂当时就变了脸。这两□□中上下尽是弹劾他的折子,他倒是站出来说句话。一声不吭,一大清早带着人出城狩猎,全然没当回事。”
说着话,静安长公主抚着额心,她已年过四旬,自小锦衣玉食,养得极尊贵,肤色若玉,晶莹光滑,额广眉长,鼻子微挺,唇小而红。施了淡粉,只用一点胭脂,雍容华贵的风姿由内而发,喜则宜人,忧而生怜。
尚大姑轻手放下玉如意,踱到静安长公主身边宽解:“侯爷自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圣上最喜欢他这副无拘无束的样子。朝中那些人说他们的,圣上心里有一笔帐。公主,您说是不是?”
静安长公主坐直身,云鬓上的金凤九尾步摇微抖,凤口衔的明珠在她额心晃动,正好与六瓣梅花钿相衬,眼睛瞪圆,那股子威仪也显现出来。
“阿兄最喜欢,可阿嫂偏偏最恨。她说得多了,阿兄心里头难免也存了芥蒂,让我如何不愁。”心有愁结,静安长公主目光幽幽。
“娘娘那是心疼儿子,可太子与侯爷不打不成交,两人好得跟亲兄弟一样,还能有什么事?!”无论静安长公主发愁什么,尚大姑都能想法子宽解,且句句说到点子上。
能从一个小宫女做到公主的心腹,后来又能管着一大府的人和事,没点真本事可是说不过去。
几句话哄得静安长公主露出笑脸,扶着心腹的手站起身,“走罢,咱们去看看那些女孩儿,若真有出色的,先留在身边,说不定时间长了有那么一二个能入了坤儿的眼。他这性子也不知随了谁,眼睛长在头顶上,做事更是蛮不讲理。”
尚大姑这回没接话,心里笑道:随了谁?还不是随晋阳大长公主,祖孙两个脾气性情同出一辙,偏生小侯爷长相却随了老国公爷。京中头有阅历的老人见过后,都说和老国公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
其实静安长公主说完也被自己逗笑,她生的儿子还不清楚,除了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浑身上下没一点像她,也不大像丈夫。
尚坤更像是披着老国公爷皮的晋阳大长公主,这点令老国公很不喜。
静安大长公主出现令花厅里的女孩们兴奋了一阵子,她们中大多数人礼仪典范很难让人挑出毛病,一拔拔行过礼,结伴同去后花园赏花。
赏花只是一个由头,静安长公主只想借机观察这些女孩儿,挑姿色出众性情温婉,说话行事不张扬。细细品鉴,一天下来选中六个女孩儿留在府里,其余人等都被送回家。
这六个女孩儿当中就有青萝,当晚她与其他五个人一起被安置在府里一处独立院落。院里种满梨花,十分宽敞幽静,每人一间屋子,且还有两个丫头服侍。
尚大姑亲自安顿这些女孩儿,将她们一一领到房里,最后只剩青萝,她状似无意问起:“我依稀记得你和十七姐家的大郎有婚约?”
暮色下曲廊蜿蜒,廊外梨瓣飞扬,歆香扑鼻,青萝端着最好的仪态,一句一顿回道:“可能是尚大姑听岔了,是我阿兄与阿圆有婚约。前些年阿圆身子不好,只说是两家有约定。现在阿圆身子好了,也就不用遮遮掩掩。”
冯姨妈特意给女儿交待过的,青萝答得滴水不漏。
尚大姑轻颔首,转身走在前,拐过两个廊柱,推开一间屋子,交待道:“这是你的屋子,以后在府里要少听多看少说话。被公主看中是你的福气,别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青萝站在房门口目送尚大姑离去,她都没心思打量屋里的陈设,一头埋在被褥间,抚着快要跳出来的心,暗道好险。原以为尚大姑会拆穿她的谎言,却不料轻易蒙混过去
青萝却不知,尚大姑何等机灵的人,只听说阿圆生了疹子,又亲眼见证青萝的说谎,内里的曲折早已明了。
长公主府可不是温柔乡,有两分心机也好,总强过没心眼任人欺侮。有婚约又如何,即使成了亲的少妇,只要侯爷看中,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老国公那样强硬的人,又订了亲,尚府又势大,最后还不是乖乖的同晋阳大长公主成婚生子。
比罗家更厉害的人家也拿尚家没法子,若小侯爷真看中了青萝,长公主会补偿给子君一门更好的亲事。
******
忆君躺在床上静养,早晚服着汤药,又用药水擦洗过,三五日后头脸身上的疹子慢慢褪却,留下斑点红色印记,也不太碍事。
从她穿越来,一直同病体抗争,服药、饮食上格外注意,也努力锻炼身体,闲时踢键子、在院中慢跑,总算是有点成效。
身体爱过敏归根到底是免疫力低,忆君决定还要加强锻炼,正好子君也在家,她央求兄长学拳脚,又想到郊外学骑马。
大周的女子以体健活泼为美,不大推崇女孩儿如弱柳扶风。只要妹妹身子能好起来,子君不假思索应下,伏首笑语:“好啊,明天咱们就出城。曲江边有一空地,可以教你骑马。”
“又在浑说,怎么也要养好了再去。”罗大婶端着汤碗进屋,制止儿子不着调的行为。
在火上熬了整晚,鸽子汤变成奶白色,肉早都化烂在汤中,趁热喝下极补身子,这还是子君特意出城为妹妹打的野味。
忆君谦让母亲和兄长,他们照例回绝了,端起汤碗,她总觉得喝下的是亲人浓浓的情意。
祖父母在时,清粥小菜也吃得开心。等他们都不在了,吃山珍海味,也嚼不出味来。
喝着汤,忆君突然有点想哭,她也算是幸运儿,以后不再是孤单一人。
罗大婶关切问道:“烫着嘴了?慢点喝。”
忆君努力收回眼泪,小口小口抿下汤,才放下汤勺,听见院里有说话的声音,一会儿小丫头杏儿在门外探头,她招进来问话。
杏儿擦着门边进屋,缩着脖子回话:“前头街上姨太太领着表少爷来了,就在正屋候着。”
罗大婶从女儿心里接过汤碗,面无表情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青萝被长公主挑中的事不出三日传遍街巷亲邻,冯姨妈一家迟迟不露面,罗大婶早憋了一肚子火。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恐怕没什么好事。
子君敞嘴笑得格外开心,一口白牙十分亮眼,“阿娘,我先过去陪着姨妈和表兄。”
“站住。”罗姨妈发话,轻哼一声,“少去献殷情,冯家欠你一门婚事,他们别想赖掉,你也用不着急着推出去。”
子君悻悻站住脚,高大身形挡在屋门口,身影拖得老长。
“阿娘,你和阿兄快去吧,看姨妈说些什么。”忆君劝道。
罗大婶做少女时在尚氏族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美人,历经岁月的沧桑,早失掉了本来的丽色,眉眼变得精明,面相也带着清苦。她目带深意扫过一双儿女,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妆容衣着。见一切都妥当,吩咐杏儿用心服侍,这才带着子君出了屋子。
不知怎么的,罗大婶的一系列动作带着一丝决绝的味道,忆君默道。
“杏儿,你想不想听他们说什么?”
杏儿连忙摆手,“奴婢要留在这里服侍姑娘,若被人发现去了正屋,太太说不会再放过我。”
“去罢,有我呢。”忆君拍着胸脯保证。
杏儿咬唇思索片刻,转身小跑步出了屋子,又折返回来,“姑娘,你要说话算话。”
得到保证,杏儿去正屋檐下听墙角去了。
上京城中能和尚府比拟的人家也只有城南的安国公府夏家,‘北上南下’的名头也由此得来。
马车自长公主府的角门而进,右拐走穿堂,绕过照壁,车上的人才下来,一打问尚大姑正在长公主身边服侍,恐怕不得空。
花厅里聚着好几十个穿红着绿的妙龄少女,极力打扮得娇艳动人,全都翘首相待长公主露面。
她们赶早来赴宴,天不亮就起来沐浴梳头,身上的衣裳都是费尽心思挑选,就盼着能把别人比下去。有的人家举全家之力装扮自家的女儿,也望着能被长公主一眼相中。
也有不贪慕长公主府上富贵的人,很明显穿衣打扮要随意得多,那几个女孩儿也是极力往人堆里混,就怕被挑中回不了家。
满院的客人相待,瑞香院里静安长公主掷出手中的玉如意,打得珊瑚水晶帘哗啦做响,桌上香炉里清烟袅袅,浓郁的熏香弥散在四处,服侍的侍女们全都做石人状,听不见也看不见。
尚大姑轻轻走过去,从花团锦簇织牡丹的地毯上拾起玉如意,拿出自己的帕子擦拭着如意,虽然它纤尘不染无须擦抹。
手轻托着通体翠绿的如意,尚大姑轻挥帕子,屋里的侍女们鱼贯而出,身形轻盈不发出一丁点声响。
“公主,您这是何苦呢?”屋里没有杂人,尚大姑说话也随意起来。
贵妃榻上的中年美妇轻叹一声,声音婉转,“这孩子一回来就闯祸,宫宴那天当着阿兄和阿嫂的面甩脸先回了家。你是没瞧见,阿嫂当时就变了脸。这两□□中上下尽是弹劾他的折子,他倒是站出来说句话。一声不吭,一大清早带着人出城狩猎,全然没当回事。”
说着话,静安长公主抚着额心,她已年过四旬,自小锦衣玉食,养得极尊贵,肤色若玉,晶莹光滑,额广眉长,鼻子微挺,唇小而红。施了淡粉,只用一点胭脂,雍容华贵的风姿由内而发,喜则宜人,忧而生怜。
尚大姑轻手放下玉如意,踱到静安长公主身边宽解:“侯爷自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圣上最喜欢他这副无拘无束的样子。朝中那些人说他们的,圣上心里有一笔帐。公主,您说是不是?”
静安长公主坐直身,云鬓上的金凤九尾步摇微抖,凤口衔的明珠在她额心晃动,正好与六瓣梅花钿相衬,眼睛瞪圆,那股子威仪也显现出来。
“阿兄最喜欢,可阿嫂偏偏最恨。她说得多了,阿兄心里头难免也存了芥蒂,让我如何不愁。”心有愁结,静安长公主目光幽幽。
“娘娘那是心疼儿子,可太子与侯爷不打不成交,两人好得跟亲兄弟一样,还能有什么事?!”无论静安长公主发愁什么,尚大姑都能想法子宽解,且句句说到点子上。
能从一个小宫女做到公主的心腹,后来又能管着一大府的人和事,没点真本事可是说不过去。
几句话哄得静安长公主露出笑脸,扶着心腹的手站起身,“走罢,咱们去看看那些女孩儿,若真有出色的,先留在身边,说不定时间长了有那么一二个能入了坤儿的眼。他这性子也不知随了谁,眼睛长在头顶上,做事更是蛮不讲理。”
尚大姑这回没接话,心里笑道:随了谁?还不是随晋阳大长公主,祖孙两个脾气性情同出一辙,偏生小侯爷长相却随了老国公爷。京中头有阅历的老人见过后,都说和老国公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
其实静安长公主说完也被自己逗笑,她生的儿子还不清楚,除了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浑身上下没一点像她,也不大像丈夫。
尚坤更像是披着老国公爷皮的晋阳大长公主,这点令老国公很不喜。
静安大长公主出现令花厅里的女孩们兴奋了一阵子,她们中大多数人礼仪典范很难让人挑出毛病,一拔拔行过礼,结伴同去后花园赏花。
赏花只是一个由头,静安长公主只想借机观察这些女孩儿,挑姿色出众性情温婉,说话行事不张扬。细细品鉴,一天下来选中六个女孩儿留在府里,其余人等都被送回家。
这六个女孩儿当中就有青萝,当晚她与其他五个人一起被安置在府里一处独立院落。院里种满梨花,十分宽敞幽静,每人一间屋子,且还有两个丫头服侍。
尚大姑亲自安顿这些女孩儿,将她们一一领到房里,最后只剩青萝,她状似无意问起:“我依稀记得你和十七姐家的大郎有婚约?”
暮色下曲廊蜿蜒,廊外梨瓣飞扬,歆香扑鼻,青萝端着最好的仪态,一句一顿回道:“可能是尚大姑听岔了,是我阿兄与阿圆有婚约。前些年阿圆身子不好,只说是两家有约定。现在阿圆身子好了,也就不用遮遮掩掩。”
冯姨妈特意给女儿交待过的,青萝答得滴水不漏。
尚大姑轻颔首,转身走在前,拐过两个廊柱,推开一间屋子,交待道:“这是你的屋子,以后在府里要少听多看少说话。被公主看中是你的福气,别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
青萝站在房门口目送尚大姑离去,她都没心思打量屋里的陈设,一头埋在被褥间,抚着快要跳出来的心,暗道好险。原以为尚大姑会拆穿她的谎言,却不料轻易蒙混过去
青萝却不知,尚大姑何等机灵的人,只听说阿圆生了疹子,又亲眼见证青萝的说谎,内里的曲折早已明了。
长公主府可不是温柔乡,有两分心机也好,总强过没心眼任人欺侮。有婚约又如何,即使成了亲的少妇,只要侯爷看中,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老国公那样强硬的人,又订了亲,尚府又势大,最后还不是乖乖的同晋阳大长公主成婚生子。
比罗家更厉害的人家也拿尚家没法子,若小侯爷真看中了青萝,长公主会补偿给子君一门更好的亲事。
******
忆君躺在床上静养,早晚服着汤药,又用药水擦洗过,三五日后头脸身上的疹子慢慢褪却,留下斑点红色印记,也不太碍事。
从她穿越来,一直同病体抗争,服药、饮食上格外注意,也努力锻炼身体,闲时踢键子、在院中慢跑,总算是有点成效。
身体爱过敏归根到底是免疫力低,忆君决定还要加强锻炼,正好子君也在家,她央求兄长学拳脚,又想到郊外学骑马。
大周的女子以体健活泼为美,不大推崇女孩儿如弱柳扶风。只要妹妹身子能好起来,子君不假思索应下,伏首笑语:“好啊,明天咱们就出城。曲江边有一空地,可以教你骑马。”
“又在浑说,怎么也要养好了再去。”罗大婶端着汤碗进屋,制止儿子不着调的行为。
在火上熬了整晚,鸽子汤变成奶白色,肉早都化烂在汤中,趁热喝下极补身子,这还是子君特意出城为妹妹打的野味。
忆君谦让母亲和兄长,他们照例回绝了,端起汤碗,她总觉得喝下的是亲人浓浓的情意。
祖父母在时,清粥小菜也吃得开心。等他们都不在了,吃山珍海味,也嚼不出味来。
喝着汤,忆君突然有点想哭,她也算是幸运儿,以后不再是孤单一人。
罗大婶关切问道:“烫着嘴了?慢点喝。”
忆君努力收回眼泪,小口小口抿下汤,才放下汤勺,听见院里有说话的声音,一会儿小丫头杏儿在门外探头,她招进来问话。
杏儿擦着门边进屋,缩着脖子回话:“前头街上姨太太领着表少爷来了,就在正屋候着。”
罗大婶从女儿心里接过汤碗,面无表情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青萝被长公主挑中的事不出三日传遍街巷亲邻,冯姨妈一家迟迟不露面,罗大婶早憋了一肚子火。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恐怕没什么好事。
子君敞嘴笑得格外开心,一口白牙十分亮眼,“阿娘,我先过去陪着姨妈和表兄。”
“站住。”罗姨妈发话,轻哼一声,“少去献殷情,冯家欠你一门婚事,他们别想赖掉,你也用不着急着推出去。”
子君悻悻站住脚,高大身形挡在屋门口,身影拖得老长。
“阿娘,你和阿兄快去吧,看姨妈说些什么。”忆君劝道。
罗大婶做少女时在尚氏族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美人,历经岁月的沧桑,早失掉了本来的丽色,眉眼变得精明,面相也带着清苦。她目带深意扫过一双儿女,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妆容衣着。见一切都妥当,吩咐杏儿用心服侍,这才带着子君出了屋子。
不知怎么的,罗大婶的一系列动作带着一丝决绝的味道,忆君默道。
“杏儿,你想不想听他们说什么?”
杏儿连忙摆手,“奴婢要留在这里服侍姑娘,若被人发现去了正屋,太太说不会再放过我。”
“去罢,有我呢。”忆君拍着胸脯保证。
杏儿咬唇思索片刻,转身小跑步出了屋子,又折返回来,“姑娘,你要说话算话。”
得到保证,杏儿去正屋檐下听墙角去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