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楔子 大梦谁先觉
- 2 第一章 束脩
- 3 第二章 立雪
- 4 第三章试论“鸡兔同笼”的N种解法
- 5 第四章 偶遇
- 6 第五章 开学
- 7 第六章 踏青
- 8 第七章 三年
- 9 第八章 小镇
- 10 第九章 斜谷
- 11 第十章暗记
- 12 第十一章 山村逸事
- 13 第十二章八角和自来水
- 14 第十三章长孙澹的转变
- 15 第十四章 造纸和印刷术
- 16 第十五章决定
- 17 第一章褒谷惊魂1
- 18 第一章褒谷惊魂2
- 19 第二章 火药
- 20 第三章 神兵天降
- 21 第四章 火药那些事
- 22 第五章衮雪
- 23 第六章 拜将台
- 24 第七章 收“江东”
- 25 第八章 论古
- 26 第九章 金牛道
- 27 第十章 绿野芳踪
- 28 第十一章 绿茶
- 29 第十二章 炒茶
- 30 第十三章 利州都督府
- 31 第十四章应国公
- 32 第十五章 相见不欢
- 33 第十六章 家族斗争
- 34 第十七章分家
- 35 第十八章 盐和豆腐
- 36 第十九章 山民
- 37 第二十章 盐引
- 38 第二十一章 反复小人
- 39 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
- 40 第一章长江
- 41 第二章大雨留人
- 42 第三章 大灾之后有大疫
- 43 第四章瘟疫论
- 44 第五章荆州都督
- 45 第六章司户参军
- 46 第七章登徒子
- 47 第八章 营销学
- 48 第九章 农业农业
- 49 第十章酿酒与酒楼
- 50 第十一章 酒宴
- 51 第十二章 以工代赈
- 52 第十三章氏族
- 53 第十四章 破家的县令
- 54 第十五章不了了之
- 55 第十六章 成果
- 56 第十七章 生意经
- 57 第十八章 过年
- 58 第十九章 造船
- 59 第二十章 准备离去
- 60 第二十一章 送别
- 61 第一章 长安
- 62 第二章 谋划
- 63 第三章 神棍
- 64 第四章 数字
- 65 第五章茶庄
- 66 第六章 新闻
- 67 第七章 新闻
- 68 第八章 我爹是左相
- 69 第九章 太子
- 70 第十章 财源广进
- 71 第十一章 弹劾
- 72 第十二章 决定辞职
- 73 第十三章 生病
- 74 第十四章 再见道长
- 75 第十五章 请辞
- 76 第十六章 丫鬟
- 77 第十七章 图书馆
- 78 第十八章 雕版印刷术和造纸
- 79 第十九章萧瑀(上)
- 80 第二十章 萧瑀(中)
- 81 第二十一章萧瑀(下)
- 82 第二十二章数学(上)
- 83 第二十三章 数学(下)
- 84 第二十四章房玄龄
- 85 第二十五章论势
- 86 第二十六章辩论
- 87 第二十七章 授官
- 88 第二十八章 初来乍到多多关照
- 89 第二十九章魏征
- 90 第三十章 《算术》 上
- 91 第三十一章《算术》下
- 92 第三十二章 盂兰盆会
- 93 第三十三章 盂兰诗会
- 94 第三十四章诗会进行时
- 95 第三十五章《蜀道难》
- 9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
- 97 第三十七章 拼酒
- 98 第三十八章校书郎
- 99 第三十九章 忙碌的图书馆
- 100 第四十章冬至
- 101 第一章日食
- 102 第二章 反叛和准备
- 103 第三章面圣
- 104 第四章 括地志
- 105 第五章准备出发
- 106 第六章 去远方
- 107 第七章盐池葛家
- 108 第八章救美
- 109 第九章缘由
- 110 第十章 回归
- 111 第十一章泽州
- 112 第十二章 晋阳
- 113 第十三章王玄策
- 114 第十四章 相逢
- 115 第十五章黑金
- 116 第十六章选址
- 117 第十七章并州长史
- 118 第十八章 由李懋功想到的
- 119 第十九章 葛龙葛凤
- 120 第二十章 再出发
- 121 第二十一章草原轶事
- 122 第二十二章朔方
- 123 第二十三章 苏烈
- 124 第二十四章军府议屯田
- 125 第二十五章叙旧
- 126 第二十六章 马三
- 127 第二十七章敕勒川
- 128 第二十八章 大湖
- 129 第二十九章水车
- 130 第三十章 廷议
- 131 第三十三章廷对上
- 132 第三十一章 送别(上)
- 133 第三十二章 送别(下)
- 134 第三十四章 廷对下
- 135 第三十五章 工业的关节
- 136 第三十六章远方来信
- 137 第三十七章 床弩
- 138 第三十八章大炼钢铁
- 139 第三十九章 携美同游
- 140 第四十章 再临敕勒川
- 141 第四十一章屯田郎中府(上)
- 142 第四十二章 屯田郎中府(下)
- 143 第四十三章 屯田进行时
- 144 第四十四章 大城(上)
- 145 第四十五章 大城(下)
- 146 第四十六章 草原的那一边
- 147 第四十七章 王玄策的抉择
- 148 第四十八章 踪迹
- 149 第四十九章 草原随遇
- 150 第五十章 回归
- 151 第一章 偷得浮生闲
- 152 第二章 飞贼
- 153 第三章招贼
- 154 第四章盗亦有道
- 155 第五章放水
- 156 第六章女飞贼的身世
- 157 第七章 关于萧芷晴姑娘的问题
- 158 第八章 暂时解禁
- 159 第九章 西海道战事
- 160 第十章 关羽是谁?
- 161 第十一章 火药的加入
- 162 第十二章 诅咒之地
- 163 第十三章 牛排、刀和叉子的起源
- 164 第十四章 神医长孙澹
- 165 第十五章油茶的诞生
- 166 第十六章 大战将起
- 167 第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 168 第十八章 虎头蛇尾的决战
- 169 第十九章标准化和流水线的诞生
- 170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 171 第二十一章 湖边论大势
- 172 第二十二章 狗血桥段的上演
- 173 第二十三章 装神弄鬼与草船借箭
- 174 第二十四章 冬雷震震
- 175 第二十五章 灭国擒首(求收藏 、求推荐)
- 176 第二十六章 暧昧的味道
- 177 第二十七章 打土豪分田地
- 178 第二十八章 盐湖、盐湖
- 179 第二十九章段志玄的烦恼
- 180 第三十章回家的感觉
- 181 第三十一章 江湖上留下的关于神医的传说
- 182 第三十二章太子的善意
- 183 第三十三章 关于婚事的若干问题
- 184 第三十四章 收费、我也会!
- 185 第三十五章 得罪的人有些多啊
- 18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的主意
- 187 第三十七章 乌鸦嘴李泰
- 188 第三十八章遇刺
- 189 第三十九章 王家的末路与越王的新老师
- 190 第四十章 最难消受的恩情
- 191 第四十一章 又被禁足了
- 192 第四十二章 程咬金的真面目
- 193 第四十三章和变态做生意
- 194 第四十四章 运输帝国的开端
- 195 第四十五章 马车制造厂和龙门吊
- 196 第四十六章马车的传奇
- 197 第四十七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
- 198 第四十八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的问题
- 199 第四十九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0 第五十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1 第五十一章 四只铁球同时着地
- 202 第五十二章
- 203 第五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
- 204 第五十四章 李淳风的再次到访
- 205 第五十五章 那个和神棍谈判的日子
- 206 第五十六章 关于“双赢”的传说
- 207 第五十七章钻了空子的长孙澹
- 208 第五十八章 庄子的未来
- 209 第五十九章 提上日程的婚事
- 210 第六十章女侠的身世之谜
- 211 第六十一章 落魄的公主
- 212 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婚事
- 213 第六十三章 杨妃的到来
- 214 第六十四章 拼爹
- 215 第六十五章
- 216 第一章
- 217 第二章
- 218 第三章
- 219 第四章
- 220 第五章
- 221 第六章 大船
- 222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 223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 224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 225 第十章 泉州港
- 226 第十一章 出发
- 227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 228 第十三章 突发事件的处理
- 229 第十五章 铁血手段
- 230 第十六章 菩萨心肠
- 231 第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
- 232 第十八章 谁是废材
- 233 第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
- 234 第二十章 顿悟的人生
- 235 第二十一章 海之南
- 236 第二十二章 星空下的对话
- 237 第二十三章殖民地的开端
- 238 第二十四章开工
- 239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 240 第一章 三年
- 241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 242 第三章 大发展
- 243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 244 第五章金山的飞跃
- 245 第六章 先进技术实验室和新钢厂
- 246 第七章 马拉的铁路
- 247 第八章 卖枣人与长孙澹
- 248 第九章 农业技术的改进
- 249 第十章 关于奖励的问题
- 250 第十一章制种业的开始
- 251 十二章 工业区的起步
- 252 第十三章 消失的香料
- 253 第十四章 不对称的海战1
- 254 第十五章 不对称的海战2
- 255 第十六章 不对称的海战3(结束)
- 256 第十七章 舰队的改编
- 257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 25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 259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 260 第二十章
- 261 第二十一章改进蒸汽机
- 262 第一章 李承乾的反叛
- 263 第二章 四年的成果
- 264 第三章 轮船与被扣押的船员
- 265 第四章出征
- 266 第五章混乱的倭国
- 267 第六章震慑
- 268 第七章肮脏的政治
- 269 关于结局的预告
- 270 第八章交换的本质
- 271 第九章 石见银山
- 272 第十章 谈判
- 273 第十一章征服的开端
- 274 第一章 新的开始
- 275 第二章政权的交接
- 276 第三章 重出朝堂
- 277 第四章新官上任
- 278 第五章长孙澹的新职位
- 279 第六章谋反与宣抚西域
- 280 第七章
- 281 第七章科技大唐(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章 三年
第七章 三年
第七章三年
年轮不知不觉间翻了三次,三年间,长孙澹也从毛头小子成长为翩翩少年,唇边也挂上了浅浅的绒毛,走在开放的长安城大街上,已经有些少女见到他时面含春色。
三年间,长孙澹已经先后跟随赵博士和两位助教弄清了大唐算学的基本模样,此时,李淳风还没有将“算学十经”作为国子监等各学算学的标准教材,至于这些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内容,长孙澹自然不在话下。
三年间,长孙澹剽窃并整理了九九乘法表和乘法运算规则,这让赵博士惊为天人,并打算留他担任助教,却被婉拒。
三年间,三人无意间成立的带有西域风格的烧烤坊驰名整个长安城,特别是西域胡人间名声响亮。只不过去年葛张二人先后离开了长安城回到了各自的家族,准备接手自家的产业……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么过去了,年轮匆匆的脚步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三年里,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长孙澹的同学也开始多了起来;颉利可汗依然被抓到了这里,每天在惊恐中度过;西市和东市也比以前更热闹了。
正路过东市的长孙澹循着香味又看到了坊口旗帜上上下翻飞的“烧烤坊”三个隶书字体,不经回忆起了三人创立时的情景,只是随着二人的离去,只好将之作价变卖,长孙澹因此得了两千贯,而这也恰好是长孙澹的目的。
收拾好心情,长孙澹信步而走,刚刚已经正式从算学“出师”的他正好想想接下来要干些什么。张忠自然是一步一趋的跟在后面,凡是长孙澹看中的他都一律先付钱后装进自己的褡裢里。
就这样等天色不早的时候,张忠的褡裢里以装满了长孙澹准备送给福伯张婶也就是张忠爹娘的礼物。二人找了家饭馆随便对付了一下,张忠却还是不肯喝长孙澹同桌就餐。
回到家后,长孙澹放下了礼物,就直奔便宜老爹长孙无忌的书房,却是扑了个空,长孙无忌下了朝后不久就又被皇帝召回了兴庆宫,只得怏怏而回。
吃罢晚饭,掌灯时分,打理书房的下人过来说老爷回来了,让长孙澹过去。
长孙澹整理了着装,就提着灯笼过去了,到了书房自有人接过灯笼。第二次进书房,陈设和三年前几乎没有变化,就是书又多了些。
“下午来过?”略显疲惫的声音从书桌后传来。
“嗯,过来时,父亲正好不在。”长孙澹低着头,没有看见长孙无忌三十多岁的头发上出现了几许白发。
“又什么事吗?”长孙无忌继续翻着手边的文件,不时的写上几笔。
“嗯,今天我出师了。父亲近日公务繁忙,前几****和福伯准备了些礼物已经谢过恩师了!”长孙无忌的几年来就处上位的官威和气场还有长孙澹心底的那些担忧始终让他在面对时有些战战兢兢。
“唔,这事我知道了,以后先给你大娘知会一声。”声音里不含什么感情色彩,就像喝白开水一样。“还有别的事吗?”
“哦,我……”长孙澹愕然的抬起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本来以为这种不太合乎礼法的行为会让长孙无忌大发雷霆,可却这样就被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
“另外,前些日子接到了同窗的书信,打算前去晋阳和剑南游学并探望同窗。”
“听说你在算学一道上颇有心得,游学一番也可。去你大娘处领些盘缠吧,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过些日子吧,这才出了师,还有很多事物需要处理。至于盘缠,三年来和葛、张二人胡混倒也还有些。”
“唔,可以,需要人手的话和管家说一声。”
“是。就是还有一事需要禀告父亲,就是前些日子和二人胡混时靠的就是城东郊外浐河和灞河中间大约百亩的辣椒需要父亲派人照看一二,张忠要随我前往剑南,福伯年纪大了,照看不过来。”长孙无忌的眼光突然凌厉起来,和长孙澹的眼神碰在了一起,很快又分开。长孙无忌肯定是知道自己的底子的,那片辣椒地虽然是一个财源,但时间一长,难免扩散,而且自己肯定没功夫去照看。不如将一切拿到台面上来。
“唔,”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也好,你外出游学的时间里,每季送五百贯让福伯先替你收着。还有其它的事吗?”
“没有了,儿先告退。望父亲大人保重身体,过几日待外出时间确定后再来告知父亲。”
“好,你先下去吧!”长孙无忌头也没抬。
“哎,你要是嫡子该多好啊。”等到长孙澹消失在了视线外幽幽的叹了口气,继续笔耕不辍。
倒退着出门的长孙澹却没能听见这一声叹息。
小院没有随着长孙澹出发的日子临近而有什么大的变化,长孙澹终究不是什么薄情之人,在城西买下了几十亩地并见了一套两进的院子并禀告了大娘窦夫人,待自己走后,福伯就会以照顾院子的名义搬过去住,这个小院也会空下来。
外出游学一事也被赵博士所知,要长孙澹过去小酌,赵博士一直以长孙澹为荣,席间倒也其乐融融,并将一封信托付长孙澹带去蜀中老友蜀郡长史谢晋,并言说谢晋也是算学高手,可讨教之云云,长孙澹自然应下。
说道告别好友,长孙澹算了算却是没有几个,以前交下的纨绔们怕在他们面前露出马脚也不再来往。三年来,和嫡子交往高攀不上,而庶子则大多因各家怕压过了嫡出而变得游手好闲,没有交往的兴致,故而除了葛、张这二人外没有什么近些的朋友。
正式出发的日子到了,窦夫人派人象征性的送了些盘缠,长孙澹和张忠主仆二人牵着两匹劣马就出了安化门,打马向着鄠县而去…………
年轮不知不觉间翻了三次,三年间,长孙澹也从毛头小子成长为翩翩少年,唇边也挂上了浅浅的绒毛,走在开放的长安城大街上,已经有些少女见到他时面含春色。
三年间,长孙澹已经先后跟随赵博士和两位助教弄清了大唐算学的基本模样,此时,李淳风还没有将“算学十经”作为国子监等各学算学的标准教材,至于这些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内容,长孙澹自然不在话下。
三年间,长孙澹剽窃并整理了九九乘法表和乘法运算规则,这让赵博士惊为天人,并打算留他担任助教,却被婉拒。
三年间,三人无意间成立的带有西域风格的烧烤坊驰名整个长安城,特别是西域胡人间名声响亮。只不过去年葛张二人先后离开了长安城回到了各自的家族,准备接手自家的产业……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么过去了,年轮匆匆的脚步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三年里,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长孙澹的同学也开始多了起来;颉利可汗依然被抓到了这里,每天在惊恐中度过;西市和东市也比以前更热闹了。
正路过东市的长孙澹循着香味又看到了坊口旗帜上上下翻飞的“烧烤坊”三个隶书字体,不经回忆起了三人创立时的情景,只是随着二人的离去,只好将之作价变卖,长孙澹因此得了两千贯,而这也恰好是长孙澹的目的。
收拾好心情,长孙澹信步而走,刚刚已经正式从算学“出师”的他正好想想接下来要干些什么。张忠自然是一步一趋的跟在后面,凡是长孙澹看中的他都一律先付钱后装进自己的褡裢里。
就这样等天色不早的时候,张忠的褡裢里以装满了长孙澹准备送给福伯张婶也就是张忠爹娘的礼物。二人找了家饭馆随便对付了一下,张忠却还是不肯喝长孙澹同桌就餐。
回到家后,长孙澹放下了礼物,就直奔便宜老爹长孙无忌的书房,却是扑了个空,长孙无忌下了朝后不久就又被皇帝召回了兴庆宫,只得怏怏而回。
吃罢晚饭,掌灯时分,打理书房的下人过来说老爷回来了,让长孙澹过去。
长孙澹整理了着装,就提着灯笼过去了,到了书房自有人接过灯笼。第二次进书房,陈设和三年前几乎没有变化,就是书又多了些。
“下午来过?”略显疲惫的声音从书桌后传来。
“嗯,过来时,父亲正好不在。”长孙澹低着头,没有看见长孙无忌三十多岁的头发上出现了几许白发。
“又什么事吗?”长孙无忌继续翻着手边的文件,不时的写上几笔。
“嗯,今天我出师了。父亲近日公务繁忙,前几****和福伯准备了些礼物已经谢过恩师了!”长孙无忌的几年来就处上位的官威和气场还有长孙澹心底的那些担忧始终让他在面对时有些战战兢兢。
“唔,这事我知道了,以后先给你大娘知会一声。”声音里不含什么感情色彩,就像喝白开水一样。“还有别的事吗?”
“哦,我……”长孙澹愕然的抬起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本来以为这种不太合乎礼法的行为会让长孙无忌大发雷霆,可却这样就被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
“另外,前些日子接到了同窗的书信,打算前去晋阳和剑南游学并探望同窗。”
“听说你在算学一道上颇有心得,游学一番也可。去你大娘处领些盘缠吧,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过些日子吧,这才出了师,还有很多事物需要处理。至于盘缠,三年来和葛、张二人胡混倒也还有些。”
“唔,可以,需要人手的话和管家说一声。”
“是。就是还有一事需要禀告父亲,就是前些日子和二人胡混时靠的就是城东郊外浐河和灞河中间大约百亩的辣椒需要父亲派人照看一二,张忠要随我前往剑南,福伯年纪大了,照看不过来。”长孙无忌的眼光突然凌厉起来,和长孙澹的眼神碰在了一起,很快又分开。长孙无忌肯定是知道自己的底子的,那片辣椒地虽然是一个财源,但时间一长,难免扩散,而且自己肯定没功夫去照看。不如将一切拿到台面上来。
“唔,”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也好,你外出游学的时间里,每季送五百贯让福伯先替你收着。还有其它的事吗?”
“没有了,儿先告退。望父亲大人保重身体,过几日待外出时间确定后再来告知父亲。”
“好,你先下去吧!”长孙无忌头也没抬。
“哎,你要是嫡子该多好啊。”等到长孙澹消失在了视线外幽幽的叹了口气,继续笔耕不辍。
倒退着出门的长孙澹却没能听见这一声叹息。
小院没有随着长孙澹出发的日子临近而有什么大的变化,长孙澹终究不是什么薄情之人,在城西买下了几十亩地并见了一套两进的院子并禀告了大娘窦夫人,待自己走后,福伯就会以照顾院子的名义搬过去住,这个小院也会空下来。
外出游学一事也被赵博士所知,要长孙澹过去小酌,赵博士一直以长孙澹为荣,席间倒也其乐融融,并将一封信托付长孙澹带去蜀中老友蜀郡长史谢晋,并言说谢晋也是算学高手,可讨教之云云,长孙澹自然应下。
说道告别好友,长孙澹算了算却是没有几个,以前交下的纨绔们怕在他们面前露出马脚也不再来往。三年来,和嫡子交往高攀不上,而庶子则大多因各家怕压过了嫡出而变得游手好闲,没有交往的兴致,故而除了葛、张这二人外没有什么近些的朋友。
正式出发的日子到了,窦夫人派人象征性的送了些盘缠,长孙澹和张忠主仆二人牵着两匹劣马就出了安化门,打马向着鄠县而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