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 第十五章 相见不欢
- 33 第十六章 家族斗争
- 34 第十七章分家
- 35 第十八章 盐和豆腐
- 36 第十九章 山民
- 37 第二十章 盐引
- 38 第二十一章 反复小人
- 39 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
- 40 第一章长江
- 41 第二章大雨留人
- 42 第三章 大灾之后有大疫
- 43 第四章瘟疫论
- 44 第五章荆州都督
- 45 第六章司户参军
- 46 第七章登徒子
- 47 第八章 营销学
- 48 第九章 农业农业
- 49 第十章酿酒与酒楼
- 50 第十一章 酒宴
- 51 第十二章 以工代赈
- 52 第十三章氏族
- 53 第十四章 破家的县令
- 54 第十五章不了了之
- 55 第十六章 成果
- 56 第十七章 生意经
- 57 第十八章 过年
- 58 第十九章 造船
- 59 第二十章 准备离去
- 60 第二十一章 送别
- 61 第一章 长安
- 62 第二章 谋划
- 63 第三章 神棍
- 64 第四章 数字
- 65 第五章茶庄
- 66 第六章 新闻
- 67 第七章 新闻
- 68 第八章 我爹是左相
- 69 第九章 太子
- 70 第十章 财源广进
- 71 第十一章 弹劾
- 72 第十二章 决定辞职
- 73 第十三章 生病
- 74 第十四章 再见道长
- 75 第十五章 请辞
- 76 第十六章 丫鬟
- 77 第十七章 图书馆
- 78 第十八章 雕版印刷术和造纸
- 79 第十九章萧瑀(上)
- 80 第二十章 萧瑀(中)
- 81 第二十一章萧瑀(下)
- 82 第二十二章数学(上)
- 83 第二十三章 数学(下)
- 84 第二十四章房玄龄
- 85 第二十五章论势
- 86 第二十六章辩论
- 87 第二十七章 授官
- 88 第二十八章 初来乍到多多关照
- 89 第二十九章魏征
- 90 第三十章 《算术》 上
- 91 第三十一章《算术》下
- 92 第三十二章 盂兰盆会
- 93 第三十三章 盂兰诗会
- 94 第三十四章诗会进行时
- 95 第三十五章《蜀道难》
- 9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
- 97 第三十七章 拼酒
- 98 第三十八章校书郎
- 99 第三十九章 忙碌的图书馆
- 100 第四十章冬至
- 101 第一章日食
- 102 第二章 反叛和准备
- 103 第三章面圣
- 104 第四章 括地志
- 105 第五章准备出发
- 106 第六章 去远方
- 107 第七章盐池葛家
- 108 第八章救美
- 109 第九章缘由
- 110 第十章 回归
- 111 第十一章泽州
- 112 第十二章 晋阳
- 113 第十三章王玄策
- 114 第十四章 相逢
- 115 第十五章黑金
- 116 第十六章选址
- 117 第十七章并州长史
- 118 第十八章 由李懋功想到的
- 119 第十九章 葛龙葛凤
- 120 第二十章 再出发
- 121 第二十一章草原轶事
- 122 第二十二章朔方
- 123 第二十三章 苏烈
- 124 第二十四章军府议屯田
- 125 第二十五章叙旧
- 126 第二十六章 马三
- 127 第二十七章敕勒川
- 128 第二十八章 大湖
- 129 第二十九章水车
- 130 第三十章 廷议
- 131 第三十三章廷对上
- 132 第三十一章 送别(上)
- 133 第三十二章 送别(下)
- 134 第三十四章 廷对下
- 135 第三十五章 工业的关节
- 136 第三十六章远方来信
- 137 第三十七章 床弩
- 138 第三十八章大炼钢铁
- 139 第三十九章 携美同游
- 140 第四十章 再临敕勒川
- 141 第四十一章屯田郎中府(上)
- 142 第四十二章 屯田郎中府(下)
- 143 第四十三章 屯田进行时
- 144 第四十四章 大城(上)
- 145 第四十五章 大城(下)
- 146 第四十六章 草原的那一边
- 147 第四十七章 王玄策的抉择
- 148 第四十八章 踪迹
- 149 第四十九章 草原随遇
- 150 第五十章 回归
- 151 第一章 偷得浮生闲
- 152 第二章 飞贼
- 153 第三章招贼
- 154 第四章盗亦有道
- 155 第五章放水
- 156 第六章女飞贼的身世
- 157 第七章 关于萧芷晴姑娘的问题
- 158 第八章 暂时解禁
- 159 第九章 西海道战事
- 160 第十章 关羽是谁?
- 161 第十一章 火药的加入
- 162 第十二章 诅咒之地
- 163 第十三章 牛排、刀和叉子的起源
- 164 第十四章 神医长孙澹
- 165 第十五章油茶的诞生
- 166 第十六章 大战将起
- 167 第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 168 第十八章 虎头蛇尾的决战
- 169 第十九章标准化和流水线的诞生
- 170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 171 第二十一章 湖边论大势
- 172 第二十二章 狗血桥段的上演
- 173 第二十三章 装神弄鬼与草船借箭
- 174 第二十四章 冬雷震震
- 175 第二十五章 灭国擒首(求收藏 、求推荐)
- 176 第二十六章 暧昧的味道
- 177 第二十七章 打土豪分田地
- 178 第二十八章 盐湖、盐湖
- 179 第二十九章段志玄的烦恼
- 180 第三十章回家的感觉
- 181 第三十一章 江湖上留下的关于神医的传说
- 182 第三十二章太子的善意
- 183 第三十三章 关于婚事的若干问题
- 184 第三十四章 收费、我也会!
- 185 第三十五章 得罪的人有些多啊
- 18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的主意
- 187 第三十七章 乌鸦嘴李泰
- 188 第三十八章遇刺
- 189 第三十九章 王家的末路与越王的新老师
- 190 第四十章 最难消受的恩情
- 191 第四十一章 又被禁足了
- 192 第四十二章 程咬金的真面目
- 193 第四十三章和变态做生意
- 194 第四十四章 运输帝国的开端
- 195 第四十五章 马车制造厂和龙门吊
- 196 第四十六章马车的传奇
- 197 第四十七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
- 198 第四十八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的问题
- 199 第四十九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0 第五十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1 第五十一章 四只铁球同时着地
- 202 第五十二章
- 203 第五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
- 204 第五十四章 李淳风的再次到访
- 205 第五十五章 那个和神棍谈判的日子
- 206 第五十六章 关于“双赢”的传说
- 207 第五十七章钻了空子的长孙澹
- 208 第五十八章 庄子的未来
- 209 第五十九章 提上日程的婚事
- 210 第六十章女侠的身世之谜
- 211 第六十一章 落魄的公主
- 212 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婚事
- 213 第六十三章 杨妃的到来
- 214 第六十四章 拼爹
- 215 第六十五章
- 216 第一章
- 217 第二章
- 218 第三章
- 219 第四章
- 220 第五章
- 221 第六章 大船
- 222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 223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 224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 225 第十章 泉州港
- 226 第十一章 出发
- 227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 228 第十三章 突发事件的处理
- 229 第十五章 铁血手段
- 230 第十六章 菩萨心肠
- 231 第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
- 232 第十八章 谁是废材
- 233 第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
- 234 第二十章 顿悟的人生
- 235 第二十一章 海之南
- 236 第二十二章 星空下的对话
- 237 第二十三章殖民地的开端
- 238 第二十四章开工
- 239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 240 第一章 三年
- 241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 242 第三章 大发展
- 243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 244 第五章金山的飞跃
- 245 第六章 先进技术实验室和新钢厂
- 246 第七章 马拉的铁路
- 247 第八章 卖枣人与长孙澹
- 248 第九章 农业技术的改进
- 249 第十章 关于奖励的问题
- 250 第十一章制种业的开始
- 251 十二章 工业区的起步
- 252 第十三章 消失的香料
- 253 第十四章 不对称的海战1
- 254 第十五章 不对称的海战2
- 255 第十六章 不对称的海战3(结束)
- 256 第十七章 舰队的改编
- 257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 25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 259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 260 第二十章
- 261 第二十一章改进蒸汽机
- 262 第一章 李承乾的反叛
- 263 第二章 四年的成果
- 264 第三章 轮船与被扣押的船员
- 265 第四章出征
- 266 第五章混乱的倭国
- 267 第六章震慑
- 268 第七章肮脏的政治
- 269 关于结局的预告
- 270 第八章交换的本质
- 271 第九章 石见银山
- 272 第十章 谈判
- 273 第十一章征服的开端
- 274 第一章 新的开始
- 275 第二章政权的交接
- 276 第三章 重出朝堂
- 277 第四章新官上任
- 278 第五章长孙澹的新职位
- 279 第六章谋反与宣抚西域
- 280 第七章
- 281 第七章科技大唐(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大灾之后有大疫
第三章 大灾之后有大疫
第三章大灾之后有大疫
瘟疫是萦绕每一个时代头上的一种噩梦,有的是天灾,而有些是人祸。
瘟疫可以被用来作为武器,霍去病追击匈奴,匈奴就在水源地扔病死的牛羊尸体,匈奴被打败了,可是霍去病也英年早逝。
瘟疫的破坏性是可怕的,中世纪黑死病使得欧洲十室九空。到了欧洲文明已高度发展的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场西班牙流感夺取了二千万到五千万人的生命,比四年的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都高,美国的人均寿命甚至降低了十二岁。
在中国历史上,瘟疫几乎和战乱、灾祸相伴相生。天灾造成的危害甚至远远没有伴随的瘟疫多。
这次小镇发生瘟疫几乎是必然的,任何一场瘟疫不仅仅带来危害,更是考验着人性和人心。
长孙澹找的里正的时候,里正正在做着这件事,就所有的尸体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全部挖坑埋掉。里正拄着拐棍,指挥着青壮不停的从残垣断壁中翻找着尸体。
看来古时还是有基本的防疫概念的,自己是白操心了。想想也是,古代中国瘟疫频发,加上密集的人口和长期吃素造成的低下的抵抗力,瘟疫造成的伤害远没有西方那么多。
长孙澹放心了,慢慢的往回走着,路边一人背着大家的方向解开了裤子,一线“溪流”浇灌在了倒伏的小树根部。
长孙澹急了,这种卫生状况使得瘟疫爆发起来的危害会更深的,那后世是如何消毒的?长孙澹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穿白大褂,背喷雾器的经典形象,可上哪找消毒剂啊?
这消毒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长孙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了,瘟疫传播的途径,水,这些断断续续的线索让长孙澹豁然开朗。
走到半路又折回去找到里正。
“敢问里正贵姓?”
“不敢,免贵姓罗。”里正有些着恼,正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来这么一个摸不清底细的人瞎打听,可是看举止和气度,里正倒也没有太过为难。
“不知之前可有类似的洪灾发生,结果如何?”长孙澹却是顾不上里正的看法。
“十六年前,那时我还不是里正,当时的水和现在差不多,结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里正就是因瘟疫而死的,我结果他手里的册子,全镇四百余口,故去了一百多人。”里正在长孙澹的注视下没有过多的废话。
“按我说的做,我可以让这几百人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难关。”长孙澹发了狠。
“当真?这可不是儿戏。”老人有些激动,亲身经历过一次瘟疫,里正更能体会到瘟疫对人心的摧残。
“当真。”有些迟疑,长孙澹刚刚鼓起的勇气有些退缩了,我这是怎么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什么我要上赶着揽下这事情,可是刚刚说出的话却又不好收回。
“那你说说怎么做!”里正知晓轻重,并没有拿这几百口人的性命开玩笑,他决定先听听这书生怎么说。
“第一,收集能收集到的一切木柴。”长孙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把这些尸体全部运到下风处烧掉。”
“第二,规定所有人必须喝烧开的水。”这是切断传染源。
“第三,给我十几个人,我需要石灰,同时,让人在镇子里挖几个大坑,用途先别管,挖好了再说。”
长孙澹带着十几个青壮出了镇子,找了一个不大的山坡,在坡上挖了一口窑,又吩咐众人去砍柴,这柴倒是不缺,江边被拦下的木柴多的是,有些湿倒也不打紧,在太阳底下一晒就差不多了。
一天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了,该准备的准备的也都差不多了。
第二天,长孙澹发动了一批人去四处寻找白色的石头也就是石灰石。
将石灰石放进窑中,用木柴大伙灼烧就得到了石灰。
尽管第一窑石灰有些没有烧透,不过这到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到了第四天,这小镇上遍地都是白色的石灰了,特别是一些死角地带都被裹上了厚厚的一层。可以说,哪里有苍蝇蚊虫,哪里就会撒上石灰。
挖的几个大坑也派上了用处——公共厕所,大坑上用几个木板一搭,留出几个较宽的缝隙,周边用竹篾席子一围,厕所就搭好了,使用之前却也是撒上厚厚的石灰。
就这样,在这些严密的措施下,还是有人病倒了,有三个孩子,四名老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
里正庆幸着,作为亲历者,他知道这时候要是没有大规模的感染那就说明瘟疫基本上被消灭了。
“长孙公子,这次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的话,镇子里这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里正找到了正靠在一个院子一角打盹的长孙澹,此时的长孙澹却是胡子拉碴,头发凌乱,嘴唇上的皮肤不知道已经脱落了几层,里正不想打扰长孙澹,可是有这几名感染了瘟疫的要是处理不好会很麻烦。
“刘里正,现在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哪里又出了纰漏?”长孙澹看里正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知道肯定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本来现在不该来打扰公子的,可是从昨晚开始一共有七人发烧了,我们按照公子的吩咐已经将他们转移到了镇子外面去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四周撒上石灰了吗?”
“撒了!”里正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这镇子里几乎可以算是一言九鼎的,尽管此时的长孙澹显得很没有礼貌,可是长孙澹这几天的表现折服了他。我们要想别人对信任,先得做出可以让别人信服的事。
“先去看看再说。”长孙澹起了身,里正自是一旁指路,王铁胆这几天对长孙澹的印象可是改观甚大,一个世家高门的公子,虽然不是嫡出,可能做到这一步却是非常的不容易,是以这几天前前后后跑腿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并且他家中就有因瘟疫而死的亲人,这种事基本可以算是万家生佛了。
瘟疫是萦绕每一个时代头上的一种噩梦,有的是天灾,而有些是人祸。
瘟疫可以被用来作为武器,霍去病追击匈奴,匈奴就在水源地扔病死的牛羊尸体,匈奴被打败了,可是霍去病也英年早逝。
瘟疫的破坏性是可怕的,中世纪黑死病使得欧洲十室九空。到了欧洲文明已高度发展的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场西班牙流感夺取了二千万到五千万人的生命,比四年的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都高,美国的人均寿命甚至降低了十二岁。
在中国历史上,瘟疫几乎和战乱、灾祸相伴相生。天灾造成的危害甚至远远没有伴随的瘟疫多。
这次小镇发生瘟疫几乎是必然的,任何一场瘟疫不仅仅带来危害,更是考验着人性和人心。
长孙澹找的里正的时候,里正正在做着这件事,就所有的尸体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全部挖坑埋掉。里正拄着拐棍,指挥着青壮不停的从残垣断壁中翻找着尸体。
看来古时还是有基本的防疫概念的,自己是白操心了。想想也是,古代中国瘟疫频发,加上密集的人口和长期吃素造成的低下的抵抗力,瘟疫造成的伤害远没有西方那么多。
长孙澹放心了,慢慢的往回走着,路边一人背着大家的方向解开了裤子,一线“溪流”浇灌在了倒伏的小树根部。
长孙澹急了,这种卫生状况使得瘟疫爆发起来的危害会更深的,那后世是如何消毒的?长孙澹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穿白大褂,背喷雾器的经典形象,可上哪找消毒剂啊?
这消毒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长孙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了,瘟疫传播的途径,水,这些断断续续的线索让长孙澹豁然开朗。
走到半路又折回去找到里正。
“敢问里正贵姓?”
“不敢,免贵姓罗。”里正有些着恼,正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来这么一个摸不清底细的人瞎打听,可是看举止和气度,里正倒也没有太过为难。
“不知之前可有类似的洪灾发生,结果如何?”长孙澹却是顾不上里正的看法。
“十六年前,那时我还不是里正,当时的水和现在差不多,结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里正就是因瘟疫而死的,我结果他手里的册子,全镇四百余口,故去了一百多人。”里正在长孙澹的注视下没有过多的废话。
“按我说的做,我可以让这几百人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难关。”长孙澹发了狠。
“当真?这可不是儿戏。”老人有些激动,亲身经历过一次瘟疫,里正更能体会到瘟疫对人心的摧残。
“当真。”有些迟疑,长孙澹刚刚鼓起的勇气有些退缩了,我这是怎么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什么我要上赶着揽下这事情,可是刚刚说出的话却又不好收回。
“那你说说怎么做!”里正知晓轻重,并没有拿这几百口人的性命开玩笑,他决定先听听这书生怎么说。
“第一,收集能收集到的一切木柴。”长孙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把这些尸体全部运到下风处烧掉。”
“第二,规定所有人必须喝烧开的水。”这是切断传染源。
“第三,给我十几个人,我需要石灰,同时,让人在镇子里挖几个大坑,用途先别管,挖好了再说。”
长孙澹带着十几个青壮出了镇子,找了一个不大的山坡,在坡上挖了一口窑,又吩咐众人去砍柴,这柴倒是不缺,江边被拦下的木柴多的是,有些湿倒也不打紧,在太阳底下一晒就差不多了。
一天就这样忙忙碌碌的过去了,该准备的准备的也都差不多了。
第二天,长孙澹发动了一批人去四处寻找白色的石头也就是石灰石。
将石灰石放进窑中,用木柴大伙灼烧就得到了石灰。
尽管第一窑石灰有些没有烧透,不过这到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到了第四天,这小镇上遍地都是白色的石灰了,特别是一些死角地带都被裹上了厚厚的一层。可以说,哪里有苍蝇蚊虫,哪里就会撒上石灰。
挖的几个大坑也派上了用处——公共厕所,大坑上用几个木板一搭,留出几个较宽的缝隙,周边用竹篾席子一围,厕所就搭好了,使用之前却也是撒上厚厚的石灰。
就这样,在这些严密的措施下,还是有人病倒了,有三个孩子,四名老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
里正庆幸着,作为亲历者,他知道这时候要是没有大规模的感染那就说明瘟疫基本上被消灭了。
“长孙公子,这次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的话,镇子里这次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啊。”里正找到了正靠在一个院子一角打盹的长孙澹,此时的长孙澹却是胡子拉碴,头发凌乱,嘴唇上的皮肤不知道已经脱落了几层,里正不想打扰长孙澹,可是有这几名感染了瘟疫的要是处理不好会很麻烦。
“刘里正,现在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是不是哪里又出了纰漏?”长孙澹看里正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知道肯定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本来现在不该来打扰公子的,可是从昨晚开始一共有七人发烧了,我们按照公子的吩咐已经将他们转移到了镇子外面去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四周撒上石灰了吗?”
“撒了!”里正五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这镇子里几乎可以算是一言九鼎的,尽管此时的长孙澹显得很没有礼貌,可是长孙澹这几天的表现折服了他。我们要想别人对信任,先得做出可以让别人信服的事。
“先去看看再说。”长孙澹起了身,里正自是一旁指路,王铁胆这几天对长孙澹的印象可是改观甚大,一个世家高门的公子,虽然不是嫡出,可能做到这一步却是非常的不容易,是以这几天前前后后跑腿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并且他家中就有因瘟疫而死的亲人,这种事基本可以算是万家生佛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