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3 第六十三章 杨妃的到来
- 214 第六十四章 拼爹
- 215 第六十五章
- 216 第一章
- 217 第二章
- 218 第三章
- 219 第四章
- 220 第五章
- 221 第六章 大船
- 222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 223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 224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 225 第十章 泉州港
- 226 第十一章 出发
- 227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 228 第十三章 突发事件的处理
- 229 第十五章 铁血手段
- 230 第十六章 菩萨心肠
- 231 第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
- 232 第十八章 谁是废材
- 233 第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
- 234 第二十章 顿悟的人生
- 235 第二十一章 海之南
- 236 第二十二章 星空下的对话
- 237 第二十三章殖民地的开端
- 238 第二十四章开工
- 239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 240 第一章 三年
- 241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 242 第三章 大发展
- 243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 244 第五章金山的飞跃
- 245 第六章 先进技术实验室和新钢厂
- 246 第七章 马拉的铁路
- 247 第八章 卖枣人与长孙澹
- 248 第九章 农业技术的改进
- 249 第十章 关于奖励的问题
- 250 第十一章制种业的开始
- 251 十二章 工业区的起步
- 252 第十三章 消失的香料
- 253 第十四章 不对称的海战1
- 254 第十五章 不对称的海战2
- 255 第十六章 不对称的海战3(结束)
- 256 第十七章 舰队的改编
- 257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 25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 259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 260 第二十章
- 261 第二十一章改进蒸汽机
- 262 第一章 李承乾的反叛
- 263 第二章 四年的成果
- 264 第三章 轮船与被扣押的船员
- 265 第四章出征
- 266 第五章混乱的倭国
- 267 第六章震慑
- 268 第七章肮脏的政治
- 269 关于结局的预告
- 270 第八章交换的本质
- 271 第九章 石见银山
- 272 第十章 谈判
- 273 第十一章征服的开端
- 274 第一章 新的开始
- 275 第二章政权的交接
- 276 第三章 重出朝堂
- 277 第四章新官上任
- 278 第五章长孙澹的新职位
- 279 第六章谋反与宣抚西域
- 280 第七章
- 281 第七章科技大唐(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第八章补给基地的问题
离了赤壁,船只一路往东而去,到了长江入海口的时候,此时的崇明岛已经有些模样了,可是这却不在长孙澹的盘算当中,一个沙洲出了骗两个人而外实在是干不了什么。
黄帝号没有停留就直接出了海。
武元庆一早就在舟山建立了可供大型船队补给的后勤基地。此时远洋航行的后勤补给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需要考虑的就是水和食物而已。
说起来简单,但作为这一切实际上的操作者,武元庆是深知里面的不易。
“这就是你说的大型补给基地?”长孙澹皱着眉看着这不停上下船的教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武元庆。
“对啊,你看这一切是这样的井井有条,布置的也是规规整整。”武元庆看着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库房,有些疑惑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无语,看着这所谓的大型基地有些哭笑不得,所谓的大型补给基地占地不过数亩外加一口不大的水塘,而且这房屋的布置虽然还算是规整,但是屋子与屋子之间的间距有些过小,一旦失火根本来不及施救,而且这屋顶居然是茅草。
“就这个样子还好?”对于武元庆自己给自己打九十分,而实际得分只有五分的基地来说,长孙澹实在是没有力气吐槽了。
“你看这规模能给补给多少?”长孙澹问到。
“这我知道,这基地储藏了可供一千人食用一月的粮食。”这点武元庆还是清楚的。
“好,那我问你,你这要把粮食运到船上需要多长时间?”长孙澹继续问到。
“估计一个时辰就可以了吧。”武元庆有些不确定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气急而笑,说到:“就这?一个时辰?光是这只能供一条船补给的码头进出一条船的时间就差不多得半个时辰了吧。”
武元庆这才有些意识到原来在长孙澹的心目中,这目前补给基地的规模还是过小了。于是试探着问道:“你是说这目前的规模有些小了?”
“岂止是小,而是太小了。”其实就实际情况来说,这武元庆选择舟山作为补给基地是很理想的,就目前来说长江口附近的海岸还是会逐年的变化,而舟山的却不会变,这也就减少了淤泥的清楚工作,同时这舟山也是有着良好的港口基础。
“那如果再大一些的话,意思这钱的问题,二来就是这样会不会有些浪费啊?”武元庆有些迟疑了,他倒不是不相信长孙澹的话,之前长孙澹对他说过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句是存在大的问题的,就连他自己带着一票人上了这舟山岛,才知道这里却是是一处建立补给基地的好地方。
“钱不是问题,这里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逐渐的成为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等到这次出海,南洋的贵重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的时候,这里绝对会是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长孙澹有这个信心。
“你说的是真的?”武元庆还是有些怀疑。
“这个你就不管了,你这次就把上次负责这个港口的人弄过来,比照这岳州的港口规模在扩大一下,至少要有两条大型码头,能够同时为四艘黄帝号这样的海船补给。”长孙澹说到。
听到长孙澹说的规模,武元庆又有些迟疑了,说道:“真的需要这么大吗?”
“你这次听我的就是了。”长孙澹没有再说其它的。
下了船,长孙澹和武元庆就上了岸,只是大略的转了一下,长孙澹就发现了不少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也许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但堆积起来却也是要命的。
“这码头上的仓库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你这库房是统一的,并没有归类,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其实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以补给为主要任务的港口来说,武元庆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长孙澹毕竟有着千余年的经验,有些事情大略一瞧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
武元庆有些头大了,问到:“这库房还要分类吗?”
长孙澹说道:“那你为什么你不把粮食和活鱼放在一个屋里?”
这么一说武元庆也就明白了过来,这不同的物质,需要的贮存条件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不能建立在一处了。
“另外,这里也没有武器的储备和船只的基本维修及维护保养,这些都是一座补给基地所必须的。”长孙澹继续说到。
在武元庆的意识里,这一座补给站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个码头让船靠上去,然后弄些物质就可以了,谁知道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可是这还不算完事,指出了这么多不足之处的长孙澹居然还有继续的意思。
武元庆这下立马就怂了,说道:“大哥,那我这补给基地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那倒也不是这样的。”长孙澹顿了一下,继续说到:“这补给站目前有这样的规模也还可以了,这我刚刚说的基本上都是后期的设想和计划,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这个补给站做到这样子已经真的不错了。”
看着武元庆有些欲哭无泪的样子,不太忍心的长孙澹又毫不犹豫的补上了一刀:“真的不错了,我是说真的。”
“那你不早说。”武元庆已经快要哭了。
“现在说也不晚嘛!关键是我要是说早了的话,我怕你会骄傲的。”长孙澹用天真的样子对着武元庆说到。
其实,对于此时的远洋航行来说,固定的补给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物质输送和补给的问题,还涉及到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以及水手们的心理因素。所以一上来,长孙澹就对这座注定是样板的补给基地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在长孙澹的心目中,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将这样的基地遍布整个地球,再加上保留一支高效而又强大的舰队,那么这大唐就会将触手伸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未完待续。)
离了赤壁,船只一路往东而去,到了长江入海口的时候,此时的崇明岛已经有些模样了,可是这却不在长孙澹的盘算当中,一个沙洲出了骗两个人而外实在是干不了什么。
黄帝号没有停留就直接出了海。
武元庆一早就在舟山建立了可供大型船队补给的后勤基地。此时远洋航行的后勤补给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需要考虑的就是水和食物而已。
说起来简单,但作为这一切实际上的操作者,武元庆是深知里面的不易。
“这就是你说的大型补给基地?”长孙澹皱着眉看着这不停上下船的教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武元庆。
“对啊,你看这一切是这样的井井有条,布置的也是规规整整。”武元庆看着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库房,有些疑惑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无语,看着这所谓的大型基地有些哭笑不得,所谓的大型补给基地占地不过数亩外加一口不大的水塘,而且这房屋的布置虽然还算是规整,但是屋子与屋子之间的间距有些过小,一旦失火根本来不及施救,而且这屋顶居然是茅草。
“就这个样子还好?”对于武元庆自己给自己打九十分,而实际得分只有五分的基地来说,长孙澹实在是没有力气吐槽了。
“你看这规模能给补给多少?”长孙澹问到。
“这我知道,这基地储藏了可供一千人食用一月的粮食。”这点武元庆还是清楚的。
“好,那我问你,你这要把粮食运到船上需要多长时间?”长孙澹继续问到。
“估计一个时辰就可以了吧。”武元庆有些不确定的说到。
长孙澹有些气急而笑,说到:“就这?一个时辰?光是这只能供一条船补给的码头进出一条船的时间就差不多得半个时辰了吧。”
武元庆这才有些意识到原来在长孙澹的心目中,这目前补给基地的规模还是过小了。于是试探着问道:“你是说这目前的规模有些小了?”
“岂止是小,而是太小了。”其实就实际情况来说,这武元庆选择舟山作为补给基地是很理想的,就目前来说长江口附近的海岸还是会逐年的变化,而舟山的却不会变,这也就减少了淤泥的清楚工作,同时这舟山也是有着良好的港口基础。
“那如果再大一些的话,意思这钱的问题,二来就是这样会不会有些浪费啊?”武元庆有些迟疑了,他倒不是不相信长孙澹的话,之前长孙澹对他说过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句是存在大的问题的,就连他自己带着一票人上了这舟山岛,才知道这里却是是一处建立补给基地的好地方。
“钱不是问题,这里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逐渐的成为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等到这次出海,南洋的贵重物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的时候,这里绝对会是一处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的,长孙澹有这个信心。
“你说的是真的?”武元庆还是有些怀疑。
“这个你就不管了,你这次就把上次负责这个港口的人弄过来,比照这岳州的港口规模在扩大一下,至少要有两条大型码头,能够同时为四艘黄帝号这样的海船补给。”长孙澹说到。
听到长孙澹说的规模,武元庆又有些迟疑了,说道:“真的需要这么大吗?”
“你这次听我的就是了。”长孙澹没有再说其它的。
下了船,长孙澹和武元庆就上了岸,只是大略的转了一下,长孙澹就发现了不少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也许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但堆积起来却也是要命的。
“这码头上的仓库也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你这库房是统一的,并没有归类,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其实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以补给为主要任务的港口来说,武元庆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长孙澹毕竟有着千余年的经验,有些事情大略一瞧就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
武元庆有些头大了,问到:“这库房还要分类吗?”
长孙澹说道:“那你为什么你不把粮食和活鱼放在一个屋里?”
这么一说武元庆也就明白了过来,这不同的物质,需要的贮存条件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不能建立在一处了。
“另外,这里也没有武器的储备和船只的基本维修及维护保养,这些都是一座补给基地所必须的。”长孙澹继续说到。
在武元庆的意识里,这一座补给站真的是很简单的,一个码头让船靠上去,然后弄些物质就可以了,谁知道这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可是这还不算完事,指出了这么多不足之处的长孙澹居然还有继续的意思。
武元庆这下立马就怂了,说道:“大哥,那我这补给基地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那倒也不是这样的。”长孙澹顿了一下,继续说到:“这补给站目前有这样的规模也还可以了,这我刚刚说的基本上都是后期的设想和计划,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这个补给站做到这样子已经真的不错了。”
看着武元庆有些欲哭无泪的样子,不太忍心的长孙澹又毫不犹豫的补上了一刀:“真的不错了,我是说真的。”
“那你不早说。”武元庆已经快要哭了。
“现在说也不晚嘛!关键是我要是说早了的话,我怕你会骄傲的。”长孙澹用天真的样子对着武元庆说到。
其实,对于此时的远洋航行来说,固定的补给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物质输送和补给的问题,还涉及到对于周边地区的控制以及水手们的心理因素。所以一上来,长孙澹就对这座注定是样板的补给基地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在长孙澹的心目中,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将这样的基地遍布整个地球,再加上保留一支高效而又强大的舰队,那么这大唐就会将触手伸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