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0 第十章 关羽是谁?
- 161 第十一章 火药的加入
- 162 第十二章 诅咒之地
- 163 第十三章 牛排、刀和叉子的起源
- 164 第十四章 神医长孙澹
- 165 第十五章油茶的诞生
- 166 第十六章 大战将起
- 167 第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 168 第十八章 虎头蛇尾的决战
- 169 第十九章标准化和流水线的诞生
- 170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 171 第二十一章 湖边论大势
- 172 第二十二章 狗血桥段的上演
- 173 第二十三章 装神弄鬼与草船借箭
- 174 第二十四章 冬雷震震
- 175 第二十五章 灭国擒首(求收藏 、求推荐)
- 176 第二十六章 暧昧的味道
- 177 第二十七章 打土豪分田地
- 178 第二十八章 盐湖、盐湖
- 179 第二十九章段志玄的烦恼
- 180 第三十章回家的感觉
- 181 第三十一章 江湖上留下的关于神医的传说
- 182 第三十二章太子的善意
- 183 第三十三章 关于婚事的若干问题
- 184 第三十四章 收费、我也会!
- 185 第三十五章 得罪的人有些多啊
- 18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的主意
- 187 第三十七章 乌鸦嘴李泰
- 188 第三十八章遇刺
- 189 第三十九章 王家的末路与越王的新老师
- 190 第四十章 最难消受的恩情
- 191 第四十一章 又被禁足了
- 192 第四十二章 程咬金的真面目
- 193 第四十三章和变态做生意
- 194 第四十四章 运输帝国的开端
- 195 第四十五章 马车制造厂和龙门吊
- 196 第四十六章马车的传奇
- 197 第四十七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
- 198 第四十八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的问题
- 199 第四十九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0 第五十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1 第五十一章 四只铁球同时着地
- 202 第五十二章
- 203 第五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
- 204 第五十四章 李淳风的再次到访
- 205 第五十五章 那个和神棍谈判的日子
- 206 第五十六章 关于“双赢”的传说
- 207 第五十七章钻了空子的长孙澹
- 208 第五十八章 庄子的未来
- 209 第五十九章 提上日程的婚事
- 210 第六十章女侠的身世之谜
- 211 第六十一章 落魄的公主
- 212 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婚事
- 213 第六十三章 杨妃的到来
- 214 第六十四章 拼爹
- 215 第六十五章
- 216 第一章
- 217 第二章
- 218 第三章
- 219 第四章
- 220 第五章
- 221 第六章 大船
- 222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 223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 224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 225 第十章 泉州港
- 226 第十一章 出发
- 227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 228 第十三章 突发事件的处理
- 229 第十五章 铁血手段
- 230 第十六章 菩萨心肠
- 231 第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
- 232 第十八章 谁是废材
- 233 第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
- 234 第二十章 顿悟的人生
- 235 第二十一章 海之南
- 236 第二十二章 星空下的对话
- 237 第二十三章殖民地的开端
- 238 第二十四章开工
- 239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 240 第一章 三年
- 241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 242 第三章 大发展
- 243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 244 第五章金山的飞跃
- 245 第六章 先进技术实验室和新钢厂
- 246 第七章 马拉的铁路
- 247 第八章 卖枣人与长孙澹
- 248 第九章 农业技术的改进
- 249 第十章 关于奖励的问题
- 250 第十一章制种业的开始
- 251 十二章 工业区的起步
- 252 第十三章 消失的香料
- 253 第十四章 不对称的海战1
- 254 第十五章 不对称的海战2
- 255 第十六章 不对称的海战3(结束)
- 256 第十七章 舰队的改编
- 257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 25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 259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 260 第二十章
- 261 第二十一章改进蒸汽机
- 262 第一章 李承乾的反叛
- 263 第二章 四年的成果
- 264 第三章 轮船与被扣押的船员
- 265 第四章出征
- 266 第五章混乱的倭国
- 267 第六章震慑
- 268 第七章肮脏的政治
- 269 关于结局的预告
- 270 第八章交换的本质
- 271 第九章 石见银山
- 272 第十章 谈判
- 273 第十一章征服的开端
- 274 第一章 新的开始
- 275 第二章政权的交接
- 276 第三章 重出朝堂
- 277 第四章新官上任
- 278 第五章长孙澹的新职位
- 279 第六章谋反与宣抚西域
- 280 第七章
- 281 第七章科技大唐(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长孙澹说出了四个字,可是意义却着实不小。
这四个字意味着在长孙澹的监督下一场关于工业生产的方式的变革——流水线作业和标准化的开始。
好在随军的后勤营经常修补一些破损的兵器,这煤炭也是携带了不少。
长孙澹对后勤营负责修复兵器的进行重新分工,一人负责一道工序,一条简易的流水线就形成了。
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流水线作业的效率是很高,可是得有一个前提:统一的标准。
假如甲制作的和乙制作的根本对不上卯,这流水线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让长孙澹想起了秦始皇的政绩之一:统一度量衡。
可是很多时候历史是会开倒车的。秦军使用青铜兵器战神了使用铁器的山东六国这算是一个;秦始皇统一的衡器却也纷乱不堪;等等。……
最为神奇的莫过于秦军使用的弩已经开始使用模块化和标准化制造,可是到了现在这标准化连影子都不见了踪迹。
长孙澹随手拿起了两把后勤营里的角尺,居然神奇的发现误差达到了十分之一,怪不得做出来的东西连互换都做不到。
“侯显,作为军器监的军器令,你们军器监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长孙澹想要了解这个时代代表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器监是什么样子的。
“哦,这个,估摸着差不多吧。”侯显有些尴尬。
“你连这个居然都不知道?你这官是怎么做的?”长孙澹丝毫没有留情面。
“是这样的,侯爷。”侯显顿了顿。“这军器监的匠人门有两种,一种是师傅,一种是徒弟,都是以师徒形式学艺的。”
“这样以老带新很好啊,可是和零件不合格有什么关系?”长孙澹有些疑惑。
“我们军器监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任务给他们划分下去,一对师徒或者一名师傅能够做出多少来。”侯显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你是说要是打制一个齿轮的话,从铁块到最后成形都是这有限的几个人?”长孙澹问到。
“基本上是这样的。”侯显趁着长孙澹思索的功夫偷偷的抹了把汗。
“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长孙澹并没有贸然的开口。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贸然的做决定是很容易被打脸的。
“是这样的,这样做可以监督他们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如果有问题就能按图索骥找到他们了。”其实按照严苛的秦法,标准化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是后世基本上没有可能这么做了,也就导致了标准化这一工业生产的效率倍增器的失传。
“原来是这样。”长孙澹沉默了,如果没有能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子,这标准化贸然的推出反而会适得其反。
此时不是秦朝时期,不可能采用那时的连坐等严苛的惩罚机制和措施。
但眼前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不解决的话齿轮等这些比较精密的零件是不可能被大规模的广泛运用的。
“这个我们先不说,那这样吧,先把所有人的角尺都收集起来,我们先统一制作一把标准的角尺,然后以这把尺子为基准,制作出可以被广泛使用的尺子出来,你看怎么样?”长孙澹虽然是询问,可是其中的含义不言而明。
“这样有什么好处吗?”段瓒有些不解,刚刚看着这长孙澹后侯显说的欢实,实在忍不住插嘴道。
“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用的是同样的一把尺子,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再统一规格的话,这样做出来的每一个零件就是一致的,如果这个零件坏了直接换掉就可以了。”长孙澹没办法对段瓒发火。
“哦,你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是我不懂。”段瓒是个诚实的娃,可是这时说出这话的意思是你需要说服这里的每一个匠人,起码是大多数。
长孙澹拿起了一个坏掉的弩机,从上面讲磨损严重的小齿轮拆了下了,说道:“如果我们的零件是一样的,只需要换掉这个零件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不一样大小,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个间距是不能调整的,这样这张弩就报废了。”
“侯爷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我负责将它推广下去就可以了。”侯显毕竟是长期浸淫于此道的技术人员,这样做的好处很快就理解了。
“那就交给你了。”作为统治阶级,长孙澹实在是没有兴趣搞这些别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虽然嘴皮子都差点磨破了,不过好歹有人理解了不是。
“是的。”侯显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对了,侯显。这战前侯爷说弩机的击发机构的这个…齿轮是吧。”段瓒突然冒了一句。
“是的,小公爷。”侯显不明白段瓒是什么意思。
“这个齿轮上刷油,效果如何?”段瓒问到。
“很不错,品尝那种齿轮咬合是的声音也笑了很多,而且磨损也小了很多。上一次的八十架床弩一次战役平均每架击发十三次,磨损了十七架,这次击发了十六次,却只磨损了九架。”侯显一来,这后勤营床弩的修复工作就由他负责了。
“你的意思是效果很好?”段瓒听出了意思,但这些数据把他绕的有些晕。
“是这样的,小公爷。这次这么大强度的击发,就算最后一架都不剩都是应该的。”侯显换了一种说法。
“原来是这样,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段瓒赞叹到。
长孙澹到了现在才明白过来,这段瓒是将他的功劳往台面上摆,也算是帮他立威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军有条不紊的沿着浩瀚的大湖向着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进发。唐军行进的不慌不忙,每日三十里即下寨。
长孙澹特意向段志玄申请了一批驽马和马车供后勤营使用,这些后勤营的匠人门一直以来都是军中地位最低下的存在。长孙澹让他们白天在马车上休息,到了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开始工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居然将标准化给基本做到了。(未完待续。)
这四个字意味着在长孙澹的监督下一场关于工业生产的方式的变革——流水线作业和标准化的开始。
好在随军的后勤营经常修补一些破损的兵器,这煤炭也是携带了不少。
长孙澹对后勤营负责修复兵器的进行重新分工,一人负责一道工序,一条简易的流水线就形成了。
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流水线作业的效率是很高,可是得有一个前提:统一的标准。
假如甲制作的和乙制作的根本对不上卯,这流水线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让长孙澹想起了秦始皇的政绩之一:统一度量衡。
可是很多时候历史是会开倒车的。秦军使用青铜兵器战神了使用铁器的山东六国这算是一个;秦始皇统一的衡器却也纷乱不堪;等等。……
最为神奇的莫过于秦军使用的弩已经开始使用模块化和标准化制造,可是到了现在这标准化连影子都不见了踪迹。
长孙澹随手拿起了两把后勤营里的角尺,居然神奇的发现误差达到了十分之一,怪不得做出来的东西连互换都做不到。
“侯显,作为军器监的军器令,你们军器监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长孙澹想要了解这个时代代表技术水平最高的军器监是什么样子的。
“哦,这个,估摸着差不多吧。”侯显有些尴尬。
“你连这个居然都不知道?你这官是怎么做的?”长孙澹丝毫没有留情面。
“是这样的,侯爷。”侯显顿了顿。“这军器监的匠人门有两种,一种是师傅,一种是徒弟,都是以师徒形式学艺的。”
“这样以老带新很好啊,可是和零件不合格有什么关系?”长孙澹有些疑惑。
“我们军器监主要的任务就是把任务给他们划分下去,一对师徒或者一名师傅能够做出多少来。”侯显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你是说要是打制一个齿轮的话,从铁块到最后成形都是这有限的几个人?”长孙澹问到。
“基本上是这样的。”侯显趁着长孙澹思索的功夫偷偷的抹了把汗。
“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长孙澹并没有贸然的开口。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贸然的做决定是很容易被打脸的。
“是这样的,这样做可以监督他们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如果有问题就能按图索骥找到他们了。”其实按照严苛的秦法,标准化不是太大的问题,可是后世基本上没有可能这么做了,也就导致了标准化这一工业生产的效率倍增器的失传。
“原来是这样。”长孙澹沉默了,如果没有能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子,这标准化贸然的推出反而会适得其反。
此时不是秦朝时期,不可能采用那时的连坐等严苛的惩罚机制和措施。
但眼前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不解决的话齿轮等这些比较精密的零件是不可能被大规模的广泛运用的。
“这个我们先不说,那这样吧,先把所有人的角尺都收集起来,我们先统一制作一把标准的角尺,然后以这把尺子为基准,制作出可以被广泛使用的尺子出来,你看怎么样?”长孙澹虽然是询问,可是其中的含义不言而明。
“这样有什么好处吗?”段瓒有些不解,刚刚看着这长孙澹后侯显说的欢实,实在忍不住插嘴道。
“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用的是同样的一把尺子,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再统一规格的话,这样做出来的每一个零件就是一致的,如果这个零件坏了直接换掉就可以了。”长孙澹没办法对段瓒发火。
“哦,你说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可是我不懂。”段瓒是个诚实的娃,可是这时说出这话的意思是你需要说服这里的每一个匠人,起码是大多数。
长孙澹拿起了一个坏掉的弩机,从上面讲磨损严重的小齿轮拆了下了,说道:“如果我们的零件是一样的,只需要换掉这个零件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不一样大小,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个间距是不能调整的,这样这张弩就报废了。”
“侯爷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件事情我负责将它推广下去就可以了。”侯显毕竟是长期浸淫于此道的技术人员,这样做的好处很快就理解了。
“那就交给你了。”作为统治阶级,长孙澹实在是没有兴趣搞这些别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虽然嘴皮子都差点磨破了,不过好歹有人理解了不是。
“是的。”侯显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对了,侯显。这战前侯爷说弩机的击发机构的这个…齿轮是吧。”段瓒突然冒了一句。
“是的,小公爷。”侯显不明白段瓒是什么意思。
“这个齿轮上刷油,效果如何?”段瓒问到。
“很不错,品尝那种齿轮咬合是的声音也笑了很多,而且磨损也小了很多。上一次的八十架床弩一次战役平均每架击发十三次,磨损了十七架,这次击发了十六次,却只磨损了九架。”侯显一来,这后勤营床弩的修复工作就由他负责了。
“你的意思是效果很好?”段瓒听出了意思,但这些数据把他绕的有些晕。
“是这样的,小公爷。这次这么大强度的击发,就算最后一架都不剩都是应该的。”侯显换了一种说法。
“原来是这样,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效果!”段瓒赞叹到。
长孙澹到了现在才明白过来,这段瓒是将他的功劳往台面上摆,也算是帮他立威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军有条不紊的沿着浩瀚的大湖向着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进发。唐军行进的不慌不忙,每日三十里即下寨。
长孙澹特意向段志玄申请了一批驽马和马车供后勤营使用,这些后勤营的匠人门一直以来都是军中地位最低下的存在。长孙澹让他们白天在马车上休息,到了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开始工作。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居然将标准化给基本做到了。(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