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 第九章 斜谷
- 11 第十章暗记
- 12 第十一章 山村逸事
- 13 第十二章八角和自来水
- 14 第十三章长孙澹的转变
- 15 第十四章 造纸和印刷术
- 16 第十五章决定
- 17 第一章褒谷惊魂1
- 18 第一章褒谷惊魂2
- 19 第二章 火药
- 20 第三章 神兵天降
- 21 第四章 火药那些事
- 22 第五章衮雪
- 23 第六章 拜将台
- 24 第七章 收“江东”
- 25 第八章 论古
- 26 第九章 金牛道
- 27 第十章 绿野芳踪
- 28 第十一章 绿茶
- 29 第十二章 炒茶
- 30 第十三章 利州都督府
- 31 第十四章应国公
- 32 第十五章 相见不欢
- 33 第十六章 家族斗争
- 34 第十七章分家
- 35 第十八章 盐和豆腐
- 36 第十九章 山民
- 37 第二十章 盐引
- 38 第二十一章 反复小人
- 39 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
- 40 第一章长江
- 41 第二章大雨留人
- 42 第三章 大灾之后有大疫
- 43 第四章瘟疫论
- 44 第五章荆州都督
- 45 第六章司户参军
- 46 第七章登徒子
- 47 第八章 营销学
- 48 第九章 农业农业
- 49 第十章酿酒与酒楼
- 50 第十一章 酒宴
- 51 第十二章 以工代赈
- 52 第十三章氏族
- 53 第十四章 破家的县令
- 54 第十五章不了了之
- 55 第十六章 成果
- 56 第十七章 生意经
- 57 第十八章 过年
- 58 第十九章 造船
- 59 第二十章 准备离去
- 60 第二十一章 送别
- 61 第一章 长安
- 62 第二章 谋划
- 63 第三章 神棍
- 64 第四章 数字
- 65 第五章茶庄
- 66 第六章 新闻
- 67 第七章 新闻
- 68 第八章 我爹是左相
- 69 第九章 太子
- 70 第十章 财源广进
- 71 第十一章 弹劾
- 72 第十二章 决定辞职
- 73 第十三章 生病
- 74 第十四章 再见道长
- 75 第十五章 请辞
- 76 第十六章 丫鬟
- 77 第十七章 图书馆
- 78 第十八章 雕版印刷术和造纸
- 79 第十九章萧瑀(上)
- 80 第二十章 萧瑀(中)
- 81 第二十一章萧瑀(下)
- 82 第二十二章数学(上)
- 83 第二十三章 数学(下)
- 84 第二十四章房玄龄
- 85 第二十五章论势
- 86 第二十六章辩论
- 87 第二十七章 授官
- 88 第二十八章 初来乍到多多关照
- 89 第二十九章魏征
- 90 第三十章 《算术》 上
- 91 第三十一章《算术》下
- 92 第三十二章 盂兰盆会
- 93 第三十三章 盂兰诗会
- 94 第三十四章诗会进行时
- 95 第三十五章《蜀道难》
- 9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
- 97 第三十七章 拼酒
- 98 第三十八章校书郎
- 99 第三十九章 忙碌的图书馆
- 100 第四十章冬至
- 101 第一章日食
- 102 第二章 反叛和准备
- 103 第三章面圣
- 104 第四章 括地志
- 105 第五章准备出发
- 106 第六章 去远方
- 107 第七章盐池葛家
- 108 第八章救美
- 109 第九章缘由
- 110 第十章 回归
- 111 第十一章泽州
- 112 第十二章 晋阳
- 113 第十三章王玄策
- 114 第十四章 相逢
- 115 第十五章黑金
- 116 第十六章选址
- 117 第十七章并州长史
- 118 第十八章 由李懋功想到的
- 119 第十九章 葛龙葛凤
- 120 第二十章 再出发
- 121 第二十一章草原轶事
- 122 第二十二章朔方
- 123 第二十三章 苏烈
- 124 第二十四章军府议屯田
- 125 第二十五章叙旧
- 126 第二十六章 马三
- 127 第二十七章敕勒川
- 128 第二十八章 大湖
- 129 第二十九章水车
- 130 第三十章 廷议
- 131 第三十三章廷对上
- 132 第三十一章 送别(上)
- 133 第三十二章 送别(下)
- 134 第三十四章 廷对下
- 135 第三十五章 工业的关节
- 136 第三十六章远方来信
- 137 第三十七章 床弩
- 138 第三十八章大炼钢铁
- 139 第三十九章 携美同游
- 140 第四十章 再临敕勒川
- 141 第四十一章屯田郎中府(上)
- 142 第四十二章 屯田郎中府(下)
- 143 第四十三章 屯田进行时
- 144 第四十四章 大城(上)
- 145 第四十五章 大城(下)
- 146 第四十六章 草原的那一边
- 147 第四十七章 王玄策的抉择
- 148 第四十八章 踪迹
- 149 第四十九章 草原随遇
- 150 第五十章 回归
- 151 第一章 偷得浮生闲
- 152 第二章 飞贼
- 153 第三章招贼
- 154 第四章盗亦有道
- 155 第五章放水
- 156 第六章女飞贼的身世
- 157 第七章 关于萧芷晴姑娘的问题
- 158 第八章 暂时解禁
- 159 第九章 西海道战事
- 160 第十章 关羽是谁?
- 161 第十一章 火药的加入
- 162 第十二章 诅咒之地
- 163 第十三章 牛排、刀和叉子的起源
- 164 第十四章 神医长孙澹
- 165 第十五章油茶的诞生
- 166 第十六章 大战将起
- 167 第十七章 战争的意义
- 168 第十八章 虎头蛇尾的决战
- 169 第十九章标准化和流水线的诞生
- 170 第二十章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 171 第二十一章 湖边论大势
- 172 第二十二章 狗血桥段的上演
- 173 第二十三章 装神弄鬼与草船借箭
- 174 第二十四章 冬雷震震
- 175 第二十五章 灭国擒首(求收藏 、求推荐)
- 176 第二十六章 暧昧的味道
- 177 第二十七章 打土豪分田地
- 178 第二十八章 盐湖、盐湖
- 179 第二十九章段志玄的烦恼
- 180 第三十章回家的感觉
- 181 第三十一章 江湖上留下的关于神医的传说
- 182 第三十二章太子的善意
- 183 第三十三章 关于婚事的若干问题
- 184 第三十四章 收费、我也会!
- 185 第三十五章 得罪的人有些多啊
- 186 第三十六章越王李泰的主意
- 187 第三十七章 乌鸦嘴李泰
- 188 第三十八章遇刺
- 189 第三十九章 王家的末路与越王的新老师
- 190 第四十章 最难消受的恩情
- 191 第四十一章 又被禁足了
- 192 第四十二章 程咬金的真面目
- 193 第四十三章和变态做生意
- 194 第四十四章 运输帝国的开端
- 195 第四十五章 马车制造厂和龙门吊
- 196 第四十六章马车的传奇
- 197 第四十七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
- 198 第四十八章 关于修路的问题的问题
- 199 第四十九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0 第五十章 关于魏征的几件小事
- 201 第五十一章 四只铁球同时着地
- 202 第五十二章
- 203 第五十三章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
- 204 第五十四章 李淳风的再次到访
- 205 第五十五章 那个和神棍谈判的日子
- 206 第五十六章 关于“双赢”的传说
- 207 第五十七章钻了空子的长孙澹
- 208 第五十八章 庄子的未来
- 209 第五十九章 提上日程的婚事
- 210 第六十章女侠的身世之谜
- 211 第六十一章 落魄的公主
- 212 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婚事
- 213 第六十三章 杨妃的到来
- 214 第六十四章 拼爹
- 215 第六十五章
- 216 第一章
- 217 第二章
- 218 第三章
- 219 第四章
- 220 第五章
- 221 第六章 大船
- 222 第七章 航海的意义
- 223 第八章 补给基地的问题
- 224 第九章 舰队的模样
- 225 第十章 泉州港
- 226 第十一章 出发
- 227 第十二章 大海啊大海
- 228 第十三章 突发事件的处理
- 229 第十五章 铁血手段
- 230 第十六章 菩萨心肠
- 231 第十七章 善恶终有报
- 232 第十八章 谁是废材
- 233 第十九章 历史的轨迹
- 234 第二十章 顿悟的人生
- 235 第二十一章 海之南
- 236 第二十二章 星空下的对话
- 237 第二十三章殖民地的开端
- 238 第二十四章开工
- 239 第二十五章 殖民地的规划
- 240 第一章 三年
- 241 第二章 死亡的阴影
- 242 第三章 大发展
- 243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 244 第五章金山的飞跃
- 245 第六章 先进技术实验室和新钢厂
- 246 第七章 马拉的铁路
- 247 第八章 卖枣人与长孙澹
- 248 第九章 农业技术的改进
- 249 第十章 关于奖励的问题
- 250 第十一章制种业的开始
- 251 十二章 工业区的起步
- 252 第十三章 消失的香料
- 253 第十四章 不对称的海战1
- 254 第十五章 不对称的海战2
- 255 第十六章 不对称的海战3(结束)
- 256 第十七章 舰队的改编
- 257 第十七章 世袭罔替镇南侯
- 258 第十八章 张亮与改编的完成
- 259 第十九章 新加坡攻略
- 260 第二十章
- 261 第二十一章改进蒸汽机
- 262 第一章 李承乾的反叛
- 263 第二章 四年的成果
- 264 第三章 轮船与被扣押的船员
- 265 第四章出征
- 266 第五章混乱的倭国
- 267 第六章震慑
- 268 第七章肮脏的政治
- 269 关于结局的预告
- 270 第八章交换的本质
- 271 第九章 石见银山
- 272 第十章 谈判
- 273 第十一章征服的开端
- 274 第一章 新的开始
- 275 第二章政权的交接
- 276 第三章 重出朝堂
- 277 第四章新官上任
- 278 第五章长孙澹的新职位
- 279 第六章谋反与宣抚西域
- 280 第七章
- 281 第七章科技大唐(终章)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神兵天降
第三章 神兵天降
第三章神兵天降
“启禀将军,山下用弓箭射来书信一封。”王东曾是王世充的亲兵,也是王世充家族的旁系子弟,王世充覆灭后王东就带着几十个王世充的心腹落了草,辗转几年后只得进了秦岭,由于略通兵法,加之所带盗匪忠心颇高,承平了几年的天下居然还能聚齐二百多人。
王东接过部下递过的信,倒也不怕信上有毒,盖因此时的毒以植物毒素为多,毒性不是很大,最毒的莫过于砒霜,但沾在信上的用量不可能很多,至于说传言诸葛留书死仲达一事,就不用过于深究了,那根本就不可能。
“天下承平,上苍不愿多造杀孽,明日午时降下旱雷以警示尔等,若不休兵,则形神俱灭,坠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王东拿着这份没头没脑的书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倒也不怨王东,这是这个时代佛教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几个和尚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让南朝皇帝赎了两次身把佛教搞的是天怒人怨,唐朝时要到女皇武则天时期佛教才会昌盛,现在调大梁的是李唐的祖宗李耳创立的道教大盛的时候,至于十八层地狱据说是房玄龄用来警示儿媳妇高阳公主的杰作。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长孙澹却是用后世的经验搞了这么一出,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不过这一切阴差阳错之下倒也起到了原本的作用,像卫兵头子和秘书幕僚这一类人一般比较心细,要是碰上个像王世充那样心机比较重的就更是小心。正因为小心所以到目前为止王东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可是天下大势以定,像这样的盗匪特别是还有其他目的的盗匪也就走到了尽头,抢吧要被剿,不抢吧要挨饿,盗匪出身的砍头可以不眨眼,但饿肚子这事实在是有些丢分,于是安分了几年的王东趁着大唐远征颉利可汗的功夫干了票大的,把官盐给劫了,所以朝廷腾出了一支小手指上的一根毛——三个折冲府来围剿了。正是因为王东谨慎,所以这封莫名其妙的写在白布上的信让他反复看了几遍,天降旱雷倒是整明白了。
我们的主角这会没有闲着,他没有其他穿越人士心理素质那么优异,对目前手头的原料和那模模糊糊的记忆也明显不太相信,本来配好的火药应该实验一下的,可怕打草惊蛇只能作罢——不错旱雷就是火药,只是长孙澹也知道这时的火药威力实在不好说,所以他的用途就成了扮神棍的道具。
长孙澹命人将配制好的火药装进打了孔的竹节里,插上涂抹有火药的纸张搓出的药捻,用泥封口,烤干,这样的手工鞭炮做了不到一百只就将附近的硝石消耗一空。
第二日正午时分,长孙澹登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高台,一身道袍,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口里念念有词说的不外什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信春哥的永生之类的话。
装模作样了一炷香的功夫,长孙澹倒是想多装一会,显得自己出了大力的样子,可是基本没怎么上过台的他有些紧张,一紧张这就憋不住了。长孙澹怕自己多停留一刻神仙附体的自己会尿裤子,这么多人这就有些真的下不了台了。就拿起铜皮卷的话筒对着山上喊:“吾乃雷震子,听闻下界有不法之事,玉帝命吾前来,吾本欲直接降下天雷,奈何太上老君不愿多造杀孽,令吾先降下警示,吾在尔等对面山顶降下神雷,若尔等不知进退,则五雷轰顶。”
说完,长孙澹就假装晕了过去,几名士卒将他抬了下去,这当神棍不管怎么也得来个全套的,先让自己人信了,别人才会信。
不多时,山上的张忠和王铁胆就引燃了引线,连绵起伏的一阵巨响过后,几棵树倒了下去,树枝和树叶飞的到处都是,腾起的灰尘和泥土有十多米高。这都是长孙澹安排的,一次用了五十多根装药一斤多的特大号爆竹,有几个里面还混有铁丸,树上树下地里埋的都有,为了这个引线的问题也着实费了不少的功夫。
正在对面观看的王东等人被这场面镇住了,一个个面如土色。王东知道自己的罪孽,不论别人怎么样,自己是没有好下场的,强自镇定下来,对着一干手下说:“兄弟们,不要怕,这一定是那帮官军的阴谋,我们……”。
王东顿了一下,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话没有什么说服力,可他却不知道,这正是事实的真相,有的时候,真相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的多。
王东没有继续下去,其他人也沉默了。沉默有的时候可以让我们静下来思考,可此时,野心如同野草一般在人心里滋生着。
没有一个人说话,如果这是天谴那所有人都有罪,都躲不过惩罚,如果是阴谋,威力那么巨大的东西,只需要在洞口来一下,一帮人就会被活活憋死。王知文作为二号头目考的是聪明,同样作为王氏旁系,王知文想的却更多。聪明人想的会多一些,可聪明人一旦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里却更难出来。
这种沉默在几个头目中保持着,外面却吵翻了天。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们会将所有一切归结于神,就跟我们现在将所有一切都归结于科学一样,古时迷信的是神,我们获得的是精神的享受;现代迷信的是科学,我们获得是更舒适的生存条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火药造成的效果在此时和神迹基本可以等同,这给底层的盗匪带来的震撼远胜于头目。底层几乎一边倒的要下山投降,或许因为神迹,或许受够了这些提心吊胆的日子。
外边底层盗匪的争论声传入了正在开会的头目耳中,王东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思虑良久叹道:“罢了,知文啊,你随我进来。”
“知文,这些年来,我们为了家族可算是呕心沥血,但生不逢时,今日军心已乱,在顽抗下去更是不可,我知谋逆的李世民是不会放过我的,但你必须活下去,为我王氏留下一支香火,等会我会召集全部弟兄,当着他们的面自刎,你带着我的头颅和其余人下山吧。”穷途末路的王东直到死都还在惦记着自己的家族。
“不用劝我,今日大势已去,我不可能活下去的,于其落入他们之手,不如自己来个痛快的,你拿着我的大好头颅也许还能的点赏赐什么的。”王东阻止了王知文说话,继续说。
在这一刻,王东用自己的死来试图换的王氏血脉的传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值得自己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关键在于被守护的对象与生命的价值之间的轻重而已。
这场剿匪战役就这般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王东打算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传承的目的却也没有达成,长孙旭将头目和普通盗匪分了开来,这不是什么难事,然后不管青红皂白将头目全部枭首了事,其余的从匪则视情况区别对待。这不是长孙旭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而是在他眼中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大事,对王东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在长孙旭看来一文不值,连过问都不过问,王东的心血就付诸东流。很多时候,我们努力追寻的东西,换个角度或者层面那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启禀将军,山下用弓箭射来书信一封。”王东曾是王世充的亲兵,也是王世充家族的旁系子弟,王世充覆灭后王东就带着几十个王世充的心腹落了草,辗转几年后只得进了秦岭,由于略通兵法,加之所带盗匪忠心颇高,承平了几年的天下居然还能聚齐二百多人。
王东接过部下递过的信,倒也不怕信上有毒,盖因此时的毒以植物毒素为多,毒性不是很大,最毒的莫过于砒霜,但沾在信上的用量不可能很多,至于说传言诸葛留书死仲达一事,就不用过于深究了,那根本就不可能。
“天下承平,上苍不愿多造杀孽,明日午时降下旱雷以警示尔等,若不休兵,则形神俱灭,坠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王东拿着这份没头没脑的书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倒也不怨王东,这是这个时代佛教的名声并不是太好,几个和尚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让南朝皇帝赎了两次身把佛教搞的是天怒人怨,唐朝时要到女皇武则天时期佛教才会昌盛,现在调大梁的是李唐的祖宗李耳创立的道教大盛的时候,至于十八层地狱据说是房玄龄用来警示儿媳妇高阳公主的杰作。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长孙澹却是用后世的经验搞了这么一出,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不过这一切阴差阳错之下倒也起到了原本的作用,像卫兵头子和秘书幕僚这一类人一般比较心细,要是碰上个像王世充那样心机比较重的就更是小心。正因为小心所以到目前为止王东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可是天下大势以定,像这样的盗匪特别是还有其他目的的盗匪也就走到了尽头,抢吧要被剿,不抢吧要挨饿,盗匪出身的砍头可以不眨眼,但饿肚子这事实在是有些丢分,于是安分了几年的王东趁着大唐远征颉利可汗的功夫干了票大的,把官盐给劫了,所以朝廷腾出了一支小手指上的一根毛——三个折冲府来围剿了。正是因为王东谨慎,所以这封莫名其妙的写在白布上的信让他反复看了几遍,天降旱雷倒是整明白了。
我们的主角这会没有闲着,他没有其他穿越人士心理素质那么优异,对目前手头的原料和那模模糊糊的记忆也明显不太相信,本来配好的火药应该实验一下的,可怕打草惊蛇只能作罢——不错旱雷就是火药,只是长孙澹也知道这时的火药威力实在不好说,所以他的用途就成了扮神棍的道具。
长孙澹命人将配制好的火药装进打了孔的竹节里,插上涂抹有火药的纸张搓出的药捻,用泥封口,烤干,这样的手工鞭炮做了不到一百只就将附近的硝石消耗一空。
第二日正午时分,长孙澹登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高台,一身道袍,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口里念念有词说的不外什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信春哥的永生之类的话。
装模作样了一炷香的功夫,长孙澹倒是想多装一会,显得自己出了大力的样子,可是基本没怎么上过台的他有些紧张,一紧张这就憋不住了。长孙澹怕自己多停留一刻神仙附体的自己会尿裤子,这么多人这就有些真的下不了台了。就拿起铜皮卷的话筒对着山上喊:“吾乃雷震子,听闻下界有不法之事,玉帝命吾前来,吾本欲直接降下天雷,奈何太上老君不愿多造杀孽,令吾先降下警示,吾在尔等对面山顶降下神雷,若尔等不知进退,则五雷轰顶。”
说完,长孙澹就假装晕了过去,几名士卒将他抬了下去,这当神棍不管怎么也得来个全套的,先让自己人信了,别人才会信。
不多时,山上的张忠和王铁胆就引燃了引线,连绵起伏的一阵巨响过后,几棵树倒了下去,树枝和树叶飞的到处都是,腾起的灰尘和泥土有十多米高。这都是长孙澹安排的,一次用了五十多根装药一斤多的特大号爆竹,有几个里面还混有铁丸,树上树下地里埋的都有,为了这个引线的问题也着实费了不少的功夫。
正在对面观看的王东等人被这场面镇住了,一个个面如土色。王东知道自己的罪孽,不论别人怎么样,自己是没有好下场的,强自镇定下来,对着一干手下说:“兄弟们,不要怕,这一定是那帮官军的阴谋,我们……”。
王东顿了一下,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话没有什么说服力,可他却不知道,这正是事实的真相,有的时候,真相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的多。
王东没有继续下去,其他人也沉默了。沉默有的时候可以让我们静下来思考,可此时,野心如同野草一般在人心里滋生着。
没有一个人说话,如果这是天谴那所有人都有罪,都躲不过惩罚,如果是阴谋,威力那么巨大的东西,只需要在洞口来一下,一帮人就会被活活憋死。王知文作为二号头目考的是聪明,同样作为王氏旁系,王知文想的却更多。聪明人想的会多一些,可聪明人一旦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里却更难出来。
这种沉默在几个头目中保持着,外面却吵翻了天。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们会将所有一切归结于神,就跟我们现在将所有一切都归结于科学一样,古时迷信的是神,我们获得的是精神的享受;现代迷信的是科学,我们获得是更舒适的生存条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火药造成的效果在此时和神迹基本可以等同,这给底层的盗匪带来的震撼远胜于头目。底层几乎一边倒的要下山投降,或许因为神迹,或许受够了这些提心吊胆的日子。
外边底层盗匪的争论声传入了正在开会的头目耳中,王东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思虑良久叹道:“罢了,知文啊,你随我进来。”
“知文,这些年来,我们为了家族可算是呕心沥血,但生不逢时,今日军心已乱,在顽抗下去更是不可,我知谋逆的李世民是不会放过我的,但你必须活下去,为我王氏留下一支香火,等会我会召集全部弟兄,当着他们的面自刎,你带着我的头颅和其余人下山吧。”穷途末路的王东直到死都还在惦记着自己的家族。
“不用劝我,今日大势已去,我不可能活下去的,于其落入他们之手,不如自己来个痛快的,你拿着我的大好头颅也许还能的点赏赐什么的。”王东阻止了王知文说话,继续说。
在这一刻,王东用自己的死来试图换的王氏血脉的传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值得自己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关键在于被守护的对象与生命的价值之间的轻重而已。
这场剿匪战役就这般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王东打算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传承的目的却也没有达成,长孙旭将头目和普通盗匪分了开来,这不是什么难事,然后不管青红皂白将头目全部枭首了事,其余的从匪则视情况区别对待。这不是长孙旭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而是在他眼中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大事,对王东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在长孙旭看来一文不值,连过问都不过问,王东的心血就付诸东流。很多时候,我们努力追寻的东西,换个角度或者层面那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