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7 第四十七章 公门一日游(五)
- 48 四十八章 小姨子坑姐夫是人权
- 49 第四十九章 无赖汉的春天(一)
- 50 第五十章 无赖汉的春天(二)
- 51 第五十一章 上洛论道(一)
- 52 第五十二章 上洛论道(二)
- 53 第五十三章 上洛论道(三)
- 54 第五十四章 结社(一)
- 55 第五十五章 结社(二)
- 56 第五十六章 结社(三)
- 57 第五十七章 对策(一)
- 58 第五十八章 对策(二)
- 59 第五十九章 第一次入狱(一)
- 60 第六十章 第一次入狱(二)
- 61 第六十一章 第一次入狱(三)
- 62 第六十二章 第一次入狱(四)
- 63 第六十三章 到淮南去(一)
- 64 第六十四章 到淮南去(二)
- 65 第六十五章 到淮南去(三)
- 66 第六十六章 到淮南去(四)
- 67 第六十七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一)
- 68 第六十八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二)
- 69 第六十九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三)
- 70 第七十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四)
- 71 第七十一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一)
- 72 第七十二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二)
- 73 第七十三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三)
- 74 第七十四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四)
- 75 第七十五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一)
- 76 第七十六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二)
- 77 第七十七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三)
- 78 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 79 第七十九章 张机风无辜受屈辱(一)
- 80 第八十章 张极风无辜受屈辱(二)
- 81 第八十一章 张机风无辜受屈辱(三)
- 82 第八十二章 张极风无辜受屈辱(四)
- 83 第八十三章 以公意的名义(一)
- 84 第八十四章 以公意的名义(二)
- 85 第八十五章 以公意的名义(三)
- 86 第八十六章 以公意的名义(四)
- 87 第八十七章 智取金水观(一)
- 88 第八十八章 智取金水观(二)
- 89 第八十九章 智取金水观(三)
- 90 第九十章 工会和农会(一)
- 91 第九十一章 工会和农会(二)
- 92 第九十二章 工会和农会(三)
- 93 第九十三章 工会和农会(四)
- 94 第九十四章 工会和农会(五)
- 95 第九十五章 工会与农会(六)
- 96 第九十六章 工会与农会(七)
- 97 第九十七章 生意(一)
- 98 第九十八章 生意(二)
- 99 第九十九章 生意(三)
- 100 第一百章 一点小风波(一)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一起小风波(二)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一起小风波(三)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一起小风波(四)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黑胡子劫匪(一)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黑胡子劫匪(二)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黑胡子劫匪(三)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黑胡子劫匪(四)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太阳之城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出发,向着西方(一)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出发,向着西方(二)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塔吉克雄鹰(一)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塔吉克雄鹰(二)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塔吉克雄鹰(三)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太吉历险记(一)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黄太吉历险记(二)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黄太吉历险记(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黄太吉历险记(四)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黄太吉历险记(五)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黄太吉历险记(六)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黄太吉历险记(七)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溪木镇保卫战(一)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溪木镇保卫战(二)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溪木镇保卫战(三)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溪木镇保卫战(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溪木镇保卫战(五)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溪木镇保卫战(六)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屠城血证(一)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屠城血证(二)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城血证(三)
- 130 周末资料之百科体陆游陆放翁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护侨(一)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护侨(二)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护侨(三)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护侨(四)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护侨(五)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护侨(六)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军的下落(一)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唐军的下落(二)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唐军的下落(三)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唐军的下落(四)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唐军的下落(五)
- 142 静静的阿提拉河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汴梁旧梦(一)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汴梁旧梦(二)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汴梁旧梦(三)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七章 对策(一)
第五十七章 对策(一)
看了看程祁的手稿,又听他鼓吹了一番工人阶级的状况。洪承畴稍事思考之后问道:“自古以来,官府不恤民情而引发变乱的事例不胜枚举。然当今天下并无大灾大荒,四海可谓升平。你所谓的工人暴乱,是否有些杞人忧天?”
历史上的那一场小冰河期使得中原大地颗粒无收,北方野蛮部落也蜂拥南下,最终将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拖垮打倒,倒退回了奴隶社会。但在这个位面,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新建,小冰河期的自然影响大大降低,而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输入的粮食也让朝廷有能力赈济受灾最为严重的北方几个地区。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另一个位面的大明朝属于叫抱着金饭碗要饭,那个位面的英吉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已经搭好了海上贸易的桥梁,大明官府如果能够顺应时事的变化开放海禁,发展海上贸易,通过海外关税也能凑齐所谓的“三饷”。但就是因为东林党人的阻挠加上保守势力的抱残守缺,使得大明王朝在他的最后几十年里不断地增加农民身上的税负,最终把本来就已经走投无路的北方百姓逼得破罐子破摔。
而在这个位面,大宋朝廷的一半以上财税来源是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缴纳的利润。面对长时间的自然灾害,大宋朝廷处理起来显然游刃有余得多。更何况,这一场延续了多年的小冰河期对于大宋朝廷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田地中的产出太低,大量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进入到城市里,成为了城市的产业工人。
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故户部的统计,大宋朝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路,主要都邑的人口均有相当明显的上升,而城市里工厂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但是,工人数量的增长,并不能提高工人的地位。恰恰相反,因为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工人的平均薪酬反而有所下降。
洪承畴少年时家境贫困以挑卖豆腐干为生。后被同族的长辈洪启胤收为弟子由此才开始慢慢走上了出人头地的路程。早年的经历对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与那些官宦世家的东林党人不同,他很清楚下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诗人们所歌颂的太平盛世不同,绅士们的幽游宴饮总是建立在对下层的剥削之上。士大夫们一顿饭吃掉一个中等人家半年的收入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在江宁府的花船上,那些名妓们的行头能让一百个儿童有饭吃有衣穿。
洪承畴在福建是经营海上生意的,他也知道那些码头工人们的处境。当许多士大夫以“君子不入庖厨”为由,享受着工厂和种植园的丰厚利润,却对产业工人和农业工人的境遇不闻不问的时候,洪承畴却是知道那些工人们的怨恨正在与日俱增的。
十六年前,他就曾经在松江府处理过一起工人捣毁纺织机器的事件。松江府是天下闻名的纺织业中心,棉纺织的工厂大大小小有上万家,工人几十万。那一年的端午节,数十家棉纺织工厂的工人们集合起来举行罢工,要求老板增加工钱,在遭到拒绝之后愤怒的工人们捣毁了机器,还编了一首歌谣咒骂这些会吃人的铁家伙,传唱一时。
时至今日,洪承畴似乎依然能够听到那首歌:铁织娘,铁织娘,为人织道寿衣裳,头道织给监工狼,皮鞭狠毒棍棒长;二道织给厂主娘,生个儿子赛虎狼……
十六年过去了,各地不时仍有工人捣毁机器、举行罢工的新闻,但是这些星星之火,真的会形成燎原之势吗?洪承畴虽然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却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仍然愿意听一听程祁的说法。
程祁道:“没有组织的工人,当然就如同一盘散沙,个别的举行罢工或者暴动,唯一的前途就是失败。但是如果他们被组织起来了呢?我在洛阳的这几天,曾经探访到这么一条信息,前年洛阳的水运码头工人们曾经举行过联合罢工,要求减少在夏季中午工作的强度,罢工持续了十天,码头主们最后妥协了,答应了工人的要求,还在夏季提供免费的盐水。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峥嵘初露,将来如果整个洛阳城的工人们都举行罢工那么该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啊!”
洪承畴只要想一想自己所经营的泉州码头,如果那十万工人一起罢工,他就会觉得冷汗直冒:组织起来的工人比什么蛮族部落都要可怕。这个简单的事实东林党人不清楚,他可是清楚得很。
“那么该如何让他们不能组织起来呢?”
程祁淡然一笑:“陈涉吴广之前并非没有延误期限的戍卒,黄巾白莲之前民间也并非没有宗教社团。天下大势已经如此,缺少的不过就是一个领头人。而现在辽国已经有一种墨家主义,不知道亨九先生可曾听说过?”
“墨家主义?”洪承畴想了一会,摇摇头:“这或许是学术上的事情,老夫并未多闻。”
程祁道:“几年前可能还只是学术上的事情,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潮。并且已经跨越国境,传播到我大宋境内来了。”
“哦?愿闻其详。”
“墨家主义以平等为号召,主张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平等。经济平等就是要让企业主把从工人身上剥削走的财富吐出来平均分配给工人,政治平等是要让工人也有参选权去决定国家大事,社会平等则是要取消一切依据财富或者出身的不平等,主张所有人都一律平等,都有充分独立和自由的权利。”
“这未免有些太惊世骇俗了。”
“是的,这些主张在辽国也受到很大的打压,因此他们纷纷来到风气更为宽松,对各种异端均报以容忍态度的大宋。并且还打算以此为据点,宣扬他们的墨家主义理论。”
洪承畴稍稍思忖便觉得有些不妙;“这些主张,应该是很和那些工人们的胃口啊。”
“正是如此。工人是水,墨家主义是鱼,两者一相逢,便如鱼得水。之所以他们在辽国没能掀起大风浪,是因为辽国的工人还不够多,但宋国工业化已经接近完成,工人遍布各大城市。墨家主义者只需要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些调整,他们便在我们这里大有所为。”
彭友直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还不翻了天啊。”
程祁微微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事情瞒不了谁。工人们迟早有一天会觉悟起来的,与其坐等他们被墨家主义发动,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若能懂得一些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大宋朝的百万工人,只会成为国之柱石,而不会成为冲垮长堤的滔滔洪水。”
洪承畴坐得更加端正了:“还请小先生见教。”
程祁竖起了两根手指:“我有内外两策,不知亨九先生愿意先听哪一策?”
“先听内策如何?”
“内策便是变法,颁布社会福利法案,提高工人待遇,让墨家主义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也掀不起风浪来。”
“愿闻其详。”
历史上的那一场小冰河期使得中原大地颗粒无收,北方野蛮部落也蜂拥南下,最终将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拖垮打倒,倒退回了奴隶社会。但在这个位面,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新建,小冰河期的自然影响大大降低,而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输入的粮食也让朝廷有能力赈济受灾最为严重的北方几个地区。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另一个位面的大明朝属于叫抱着金饭碗要饭,那个位面的英吉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已经搭好了海上贸易的桥梁,大明官府如果能够顺应时事的变化开放海禁,发展海上贸易,通过海外关税也能凑齐所谓的“三饷”。但就是因为东林党人的阻挠加上保守势力的抱残守缺,使得大明王朝在他的最后几十年里不断地增加农民身上的税负,最终把本来就已经走投无路的北方百姓逼得破罐子破摔。
而在这个位面,大宋朝廷的一半以上财税来源是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缴纳的利润。面对长时间的自然灾害,大宋朝廷处理起来显然游刃有余得多。更何况,这一场延续了多年的小冰河期对于大宋朝廷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田地中的产出太低,大量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进入到城市里,成为了城市的产业工人。
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故户部的统计,大宋朝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路,主要都邑的人口均有相当明显的上升,而城市里工厂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但是,工人数量的增长,并不能提高工人的地位。恰恰相反,因为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工人的平均薪酬反而有所下降。
洪承畴少年时家境贫困以挑卖豆腐干为生。后被同族的长辈洪启胤收为弟子由此才开始慢慢走上了出人头地的路程。早年的经历对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与那些官宦世家的东林党人不同,他很清楚下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诗人们所歌颂的太平盛世不同,绅士们的幽游宴饮总是建立在对下层的剥削之上。士大夫们一顿饭吃掉一个中等人家半年的收入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在江宁府的花船上,那些名妓们的行头能让一百个儿童有饭吃有衣穿。
洪承畴在福建是经营海上生意的,他也知道那些码头工人们的处境。当许多士大夫以“君子不入庖厨”为由,享受着工厂和种植园的丰厚利润,却对产业工人和农业工人的境遇不闻不问的时候,洪承畴却是知道那些工人们的怨恨正在与日俱增的。
十六年前,他就曾经在松江府处理过一起工人捣毁纺织机器的事件。松江府是天下闻名的纺织业中心,棉纺织的工厂大大小小有上万家,工人几十万。那一年的端午节,数十家棉纺织工厂的工人们集合起来举行罢工,要求老板增加工钱,在遭到拒绝之后愤怒的工人们捣毁了机器,还编了一首歌谣咒骂这些会吃人的铁家伙,传唱一时。
时至今日,洪承畴似乎依然能够听到那首歌:铁织娘,铁织娘,为人织道寿衣裳,头道织给监工狼,皮鞭狠毒棍棒长;二道织给厂主娘,生个儿子赛虎狼……
十六年过去了,各地不时仍有工人捣毁机器、举行罢工的新闻,但是这些星星之火,真的会形成燎原之势吗?洪承畴虽然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但却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仍然愿意听一听程祁的说法。
程祁道:“没有组织的工人,当然就如同一盘散沙,个别的举行罢工或者暴动,唯一的前途就是失败。但是如果他们被组织起来了呢?我在洛阳的这几天,曾经探访到这么一条信息,前年洛阳的水运码头工人们曾经举行过联合罢工,要求减少在夏季中午工作的强度,罢工持续了十天,码头主们最后妥协了,答应了工人的要求,还在夏季提供免费的盐水。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峥嵘初露,将来如果整个洛阳城的工人们都举行罢工那么该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啊!”
洪承畴只要想一想自己所经营的泉州码头,如果那十万工人一起罢工,他就会觉得冷汗直冒:组织起来的工人比什么蛮族部落都要可怕。这个简单的事实东林党人不清楚,他可是清楚得很。
“那么该如何让他们不能组织起来呢?”
程祁淡然一笑:“陈涉吴广之前并非没有延误期限的戍卒,黄巾白莲之前民间也并非没有宗教社团。天下大势已经如此,缺少的不过就是一个领头人。而现在辽国已经有一种墨家主义,不知道亨九先生可曾听说过?”
“墨家主义?”洪承畴想了一会,摇摇头:“这或许是学术上的事情,老夫并未多闻。”
程祁道:“几年前可能还只是学术上的事情,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潮。并且已经跨越国境,传播到我大宋境内来了。”
“哦?愿闻其详。”
“墨家主义以平等为号召,主张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平等。经济平等就是要让企业主把从工人身上剥削走的财富吐出来平均分配给工人,政治平等是要让工人也有参选权去决定国家大事,社会平等则是要取消一切依据财富或者出身的不平等,主张所有人都一律平等,都有充分独立和自由的权利。”
“这未免有些太惊世骇俗了。”
“是的,这些主张在辽国也受到很大的打压,因此他们纷纷来到风气更为宽松,对各种异端均报以容忍态度的大宋。并且还打算以此为据点,宣扬他们的墨家主义理论。”
洪承畴稍稍思忖便觉得有些不妙;“这些主张,应该是很和那些工人们的胃口啊。”
“正是如此。工人是水,墨家主义是鱼,两者一相逢,便如鱼得水。之所以他们在辽国没能掀起大风浪,是因为辽国的工人还不够多,但宋国工业化已经接近完成,工人遍布各大城市。墨家主义者只需要因地制宜的做出一些调整,他们便在我们这里大有所为。”
彭友直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样,还不翻了天啊。”
程祁微微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事情瞒不了谁。工人们迟早有一天会觉悟起来的,与其坐等他们被墨家主义发动,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若能懂得一些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大宋朝的百万工人,只会成为国之柱石,而不会成为冲垮长堤的滔滔洪水。”
洪承畴坐得更加端正了:“还请小先生见教。”
程祁竖起了两根手指:“我有内外两策,不知亨九先生愿意先听哪一策?”
“先听内策如何?”
“内策便是变法,颁布社会福利法案,提高工人待遇,让墨家主义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也掀不起风浪来。”
“愿闻其详。”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