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 第六十八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二)
- 69 第六十九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三)
- 70 第七十章 三怪客大闹寿州府(四)
- 71 第七十一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一)
- 72 第七十二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二)
- 73 第七十三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三)
- 74 第七十四章 李子铭智斗推事官(四)
- 75 第七十五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一)
- 76 第七十六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二)
- 77 第七十七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三)
- 78 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 79 第七十九章 张机风无辜受屈辱(一)
- 80 第八十章 张极风无辜受屈辱(二)
- 81 第八十一章 张机风无辜受屈辱(三)
- 82 第八十二章 张极风无辜受屈辱(四)
- 83 第八十三章 以公意的名义(一)
- 84 第八十四章 以公意的名义(二)
- 85 第八十五章 以公意的名义(三)
- 86 第八十六章 以公意的名义(四)
- 87 第八十七章 智取金水观(一)
- 88 第八十八章 智取金水观(二)
- 89 第八十九章 智取金水观(三)
- 90 第九十章 工会和农会(一)
- 91 第九十一章 工会和农会(二)
- 92 第九十二章 工会和农会(三)
- 93 第九十三章 工会和农会(四)
- 94 第九十四章 工会和农会(五)
- 95 第九十五章 工会与农会(六)
- 96 第九十六章 工会与农会(七)
- 97 第九十七章 生意(一)
- 98 第九十八章 生意(二)
- 99 第九十九章 生意(三)
- 100 第一百章 一点小风波(一)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一起小风波(二)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一起小风波(三)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一起小风波(四)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黑胡子劫匪(一)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黑胡子劫匪(二)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黑胡子劫匪(三)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黑胡子劫匪(四)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太阳之城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出发,向着西方(一)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出发,向着西方(二)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塔吉克雄鹰(一)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塔吉克雄鹰(二)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塔吉克雄鹰(三)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太吉历险记(一)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黄太吉历险记(二)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黄太吉历险记(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黄太吉历险记(四)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黄太吉历险记(五)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黄太吉历险记(六)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黄太吉历险记(七)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溪木镇保卫战(一)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溪木镇保卫战(二)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溪木镇保卫战(三)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溪木镇保卫战(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溪木镇保卫战(五)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溪木镇保卫战(六)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屠城血证(一)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屠城血证(二)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城血证(三)
- 130 周末资料之百科体陆游陆放翁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护侨(一)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护侨(二)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护侨(三)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护侨(四)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护侨(五)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护侨(六)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军的下落(一)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唐军的下落(二)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唐军的下落(三)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唐军的下落(四)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唐军的下落(五)
- 142 静静的阿提拉河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汴梁旧梦(一)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汴梁旧梦(二)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汴梁旧梦(三)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第七十八章 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第七十八章常半城雇凶生波澜(四)
大辽帝国自古以来就有“人口不足”恐惧症,早在中原五代十国的乱世,辽帝国的几次南下都以掠夺人口为主要目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绍圣战争(宋哲宗绍圣年间,辽睿宗时期)中,辽国军队仍然在大肆掠夺河北人口。
绍圣战争之后,辽国的南下战略受阻,被迫向北方所谓的荒蛮地带去征集人口。在辽仁宗初年曾经由户部做过一次人口统计,据统计,辽国本部(即汉、契丹、奚族与开化女真)人口约一千万,草原部落各族人口约六百万,宾服部落(即黑龙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广大地域的渔猎原始部落如野人女真、食虎人、赶猪人、海西女真等)人口约百万余,荒服部落(黑龙江以北、冻土苔原地带以南的广大地域中分布的大小部落)人口约在五十万至百万之间。广阔如斯的大辽帝国人口不过区区两千万——也就与大宋帝国中原河南一地相当。如果不能够快速的增加人口,那么显然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争夺世界殖民地的行动中根本分不到一口热汤。
为此,辽国建立了一套上下一体的军国体制,首先建立以荒服、宾服为差等的朝贡体系,在这个朝贡体系之下,各部落按人口选拔青壮男子到辽国的军校读书、进修,并在野战军队中充任基层军官。辽国总参谋部注意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来自朝贡体系下的军队由多个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部族组成。在辽睿宗之前,按照旧俗相同部族的士兵会被编组在同一个军营里,但在近代化的马路改革(马路,字公略。辽文宗至高宗时代的军事改革家,辽国总参谋部第二人总参谋长,上将军,封钦察国公,一等忠献公)之后,为了推行全盘“周化”政策,首先在军队之中强制推广汉语,每一个基层的军官都要求能够熟练地适用汉语下达指令、与上下级进行沟通。这样,来自不同部族的士兵和军官就可以被编组在同一个团队中,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的军队成为某一个部族的私军。
在编组成功一支强大而且有凝聚力并且知道自己是为“大辽的土地,神圣的玄武旗以及万世一系的大辽皇帝”而战之后,那么就要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小伙子们一些甜头了。
从辽文宗时代开始,新编辽军就不断地西征,第一次西征打到了里海北岸,掠夺了大量的人口、牛马,而且还发现了相当丰美的水草地,第二次西征为了这些牧马地与夏王朝打了一个七年战争,让宋人大发战争财——宋国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军火集团就是通过七年战争崛起的——参加战争的夏、辽两国最后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最后草草的签了一个《洛阳合约》划定界线,各自去专注于自己的战略目标了——夏人醉心于“佛教护法帝国”的光环,一心要饮马印度河,统一天竺消灭异教徒,而辽人只想更多地土地和人口。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辽高宗中期,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由辽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陈洛元帅亲自统军,辽国威名赫赫的承天皇后监军,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翻阅乌拉尔山进入到欧洲的东部地带——那是欧洲纪年耶历1212年,比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西征早了近三十年。而这些提前到来的征服者装备更加精良——他们手持燧发火枪,身套无袖的胸甲,一般双马或者三马。每一名正规军骑士都有三到四名辅兵,这些辅兵单马或者双马,也有轻甲,他们用的武器是长枪、套索还有盾牌,除了骑兵之外,善于打造兵器的工匠们还制造了行军炮、火箭、攻城战车等设备,对于东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首先被毁灭的是罗斯公国,这个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人口被辽国的仆从军们强制迁徙到乌拉尔以东,并被分散成为数十个白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被迫依附于一个辽国的军功贵族——简而言之,整个部族都沦为了奴隶,成为了大辽帝国赏赐封建领主的物品。
随后,陈洛元帅分出的右翼军先后碾碎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一系列维京人的城市,并从中掠夺了相当数量的北欧女性回家去充实自己的人口。
左翼军在基辅城下围点打援,震耳欲聋的大炮震碎了斡罗斯人抵抗的决心,他们的首领经过讨论最终放弃了抵抗,甘愿“为王前驱”转身把刀锋对准自己的东正教同族。
斡罗斯人熟悉东欧的地形和各公国之间的渊源、纠葛,在他们的带路下,辽军顺利地占领了顿河流域,见惯了一路的荒蛮地带的辽人欣喜地发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适宜农业耕作。监军的皇后下令将基辅城改名为三河,并设立了定西长史府掌管民政。从此定西都督府正式成立,象征着一个横跨万里的空前帝国的陆地霸权的正式确立。
此后辽军右路军在波兰平原击败了条顿骑士团和波兰领主、日耳曼骑士们的联军,解除了北部的压力之后,中路大军剑锋直指马扎尔(匈牙利),左路军则顺着黑海沿岸向古老的东罗马帝国进军,但因为粮草不济而停在了多瑙河北岸没有继续向君士坦丁堡进攻,但是指挥这一路的军事主官却已经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南方那个千年大城的存在,决心把征服它作为自己军事生涯最为辉煌的顶点。这位雄心勃勃的将军就是来自于蒙兀室韦部的大将军、卫国公、一等武毅公铁木真。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路大军终于抵达了布达佩斯城下,而狡猾的神圣罗马帝国援军却依然怀着保存实力、浑水摸鱼的打算——他们想趁着马扎尔人与辽国远征军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同时劫掠双方。但最终,在元帅陈洛高超的指挥艺术下,布达佩斯城破,神罗联军也灰飞烟灭。
第三次远征虽然因为辽国本部的动荡而被迫中止回师,但留守定西都督府的铁木真将军却依然迫不及待地在次年秋收之后就发起了南征战役,自度无力一口吃下欧洲两大帝国(神罗、东罗)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封建领主的铁木真,选择了掠夺和消耗为主的策略。他麾下的斯拉夫骑兵与少数辽国近卫步兵忠实的执行了大将军的“烧光、抢光和杀光”政策,把原本富裕安宁的多瑙河流域变成了千里无人区,而成千上万名东欧各族女子则被源源不断经过定西长史府的中转送回大辽本土,成为帝国军部犒赏远征军将士的战利品——也由此,帝国收买了宾服乃至荒服各部落的人心,让那些部落的长老知道,当帝国军部的征调令下达,就意味着女子、财帛还有奴隶来到自己的部落。
由此,盛大的民族融合开始了,白头发的、红头发的、金色头发的各族美女纷纷进入到辽皇的深宫,军功贵族的宅院,乃至于骑士健卒的帐篷……这一场盛大的民族融合中,虽然有一点点的泪水,不过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还是为后世的史学家们所盛赞。
大辽帝国自古以来就有“人口不足”恐惧症,早在中原五代十国的乱世,辽帝国的几次南下都以掠夺人口为主要目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绍圣战争(宋哲宗绍圣年间,辽睿宗时期)中,辽国军队仍然在大肆掠夺河北人口。
绍圣战争之后,辽国的南下战略受阻,被迫向北方所谓的荒蛮地带去征集人口。在辽仁宗初年曾经由户部做过一次人口统计,据统计,辽国本部(即汉、契丹、奚族与开化女真)人口约一千万,草原部落各族人口约六百万,宾服部落(即黑龙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广大地域的渔猎原始部落如野人女真、食虎人、赶猪人、海西女真等)人口约百万余,荒服部落(黑龙江以北、冻土苔原地带以南的广大地域中分布的大小部落)人口约在五十万至百万之间。广阔如斯的大辽帝国人口不过区区两千万——也就与大宋帝国中原河南一地相当。如果不能够快速的增加人口,那么显然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争夺世界殖民地的行动中根本分不到一口热汤。
为此,辽国建立了一套上下一体的军国体制,首先建立以荒服、宾服为差等的朝贡体系,在这个朝贡体系之下,各部落按人口选拔青壮男子到辽国的军校读书、进修,并在野战军队中充任基层军官。辽国总参谋部注意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来自朝贡体系下的军队由多个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部族组成。在辽睿宗之前,按照旧俗相同部族的士兵会被编组在同一个军营里,但在近代化的马路改革(马路,字公略。辽文宗至高宗时代的军事改革家,辽国总参谋部第二人总参谋长,上将军,封钦察国公,一等忠献公)之后,为了推行全盘“周化”政策,首先在军队之中强制推广汉语,每一个基层的军官都要求能够熟练地适用汉语下达指令、与上下级进行沟通。这样,来自不同部族的士兵和军官就可以被编组在同一个团队中,也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的军队成为某一个部族的私军。
在编组成功一支强大而且有凝聚力并且知道自己是为“大辽的土地,神圣的玄武旗以及万世一系的大辽皇帝”而战之后,那么就要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小伙子们一些甜头了。
从辽文宗时代开始,新编辽军就不断地西征,第一次西征打到了里海北岸,掠夺了大量的人口、牛马,而且还发现了相当丰美的水草地,第二次西征为了这些牧马地与夏王朝打了一个七年战争,让宋人大发战争财——宋国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军火集团就是通过七年战争崛起的——参加战争的夏、辽两国最后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最后草草的签了一个《洛阳合约》划定界线,各自去专注于自己的战略目标了——夏人醉心于“佛教护法帝国”的光环,一心要饮马印度河,统一天竺消灭异教徒,而辽人只想更多地土地和人口。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辽高宗中期,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由辽国总参谋部总参谋长陈洛元帅亲自统军,辽国威名赫赫的承天皇后监军,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翻阅乌拉尔山进入到欧洲的东部地带——那是欧洲纪年耶历1212年,比另一个时空中的蒙古西征早了近三十年。而这些提前到来的征服者装备更加精良——他们手持燧发火枪,身套无袖的胸甲,一般双马或者三马。每一名正规军骑士都有三到四名辅兵,这些辅兵单马或者双马,也有轻甲,他们用的武器是长枪、套索还有盾牌,除了骑兵之外,善于打造兵器的工匠们还制造了行军炮、火箭、攻城战车等设备,对于东欧平原上的斯拉夫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首先被毁灭的是罗斯公国,这个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遭到了彻底的毁灭,人口被辽国的仆从军们强制迁徙到乌拉尔以东,并被分散成为数十个白狄部族,每一个部族都被迫依附于一个辽国的军功贵族——简而言之,整个部族都沦为了奴隶,成为了大辽帝国赏赐封建领主的物品。
随后,陈洛元帅分出的右翼军先后碾碎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一系列维京人的城市,并从中掠夺了相当数量的北欧女性回家去充实自己的人口。
左翼军在基辅城下围点打援,震耳欲聋的大炮震碎了斡罗斯人抵抗的决心,他们的首领经过讨论最终放弃了抵抗,甘愿“为王前驱”转身把刀锋对准自己的东正教同族。
斡罗斯人熟悉东欧的地形和各公国之间的渊源、纠葛,在他们的带路下,辽军顺利地占领了顿河流域,见惯了一路的荒蛮地带的辽人欣喜地发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适宜农业耕作。监军的皇后下令将基辅城改名为三河,并设立了定西长史府掌管民政。从此定西都督府正式成立,象征着一个横跨万里的空前帝国的陆地霸权的正式确立。
此后辽军右路军在波兰平原击败了条顿骑士团和波兰领主、日耳曼骑士们的联军,解除了北部的压力之后,中路大军剑锋直指马扎尔(匈牙利),左路军则顺着黑海沿岸向古老的东罗马帝国进军,但因为粮草不济而停在了多瑙河北岸没有继续向君士坦丁堡进攻,但是指挥这一路的军事主官却已经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南方那个千年大城的存在,决心把征服它作为自己军事生涯最为辉煌的顶点。这位雄心勃勃的将军就是来自于蒙兀室韦部的大将军、卫国公、一等武毅公铁木真。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路大军终于抵达了布达佩斯城下,而狡猾的神圣罗马帝国援军却依然怀着保存实力、浑水摸鱼的打算——他们想趁着马扎尔人与辽国远征军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同时劫掠双方。但最终,在元帅陈洛高超的指挥艺术下,布达佩斯城破,神罗联军也灰飞烟灭。
第三次远征虽然因为辽国本部的动荡而被迫中止回师,但留守定西都督府的铁木真将军却依然迫不及待地在次年秋收之后就发起了南征战役,自度无力一口吃下欧洲两大帝国(神罗、东罗)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封建领主的铁木真,选择了掠夺和消耗为主的策略。他麾下的斯拉夫骑兵与少数辽国近卫步兵忠实的执行了大将军的“烧光、抢光和杀光”政策,把原本富裕安宁的多瑙河流域变成了千里无人区,而成千上万名东欧各族女子则被源源不断经过定西长史府的中转送回大辽本土,成为帝国军部犒赏远征军将士的战利品——也由此,帝国收买了宾服乃至荒服各部落的人心,让那些部落的长老知道,当帝国军部的征调令下达,就意味着女子、财帛还有奴隶来到自己的部落。
由此,盛大的民族融合开始了,白头发的、红头发的、金色头发的各族美女纷纷进入到辽皇的深宫,军功贵族的宅院,乃至于骑士健卒的帐篷……这一场盛大的民族融合中,虽然有一点点的泪水,不过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还是为后世的史学家们所盛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