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塔吉克雄鹰(二)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塔吉克雄鹰(三)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太吉历险记(一)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黄太吉历险记(二)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黄太吉历险记(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黄太吉历险记(四)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黄太吉历险记(五)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黄太吉历险记(六)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黄太吉历险记(七)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溪木镇保卫战(一)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溪木镇保卫战(二)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溪木镇保卫战(三)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溪木镇保卫战(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溪木镇保卫战(五)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溪木镇保卫战(六)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屠城血证(一)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屠城血证(二)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城血证(三)
- 130 周末资料之百科体陆游陆放翁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护侨(一)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护侨(二)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护侨(三)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护侨(四)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护侨(五)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护侨(六)
- 137 第一百三十七章 唐军的下落(一)
- 138 第一百三十八章 唐军的下落(二)
- 139 第一百三十九章 唐军的下落(三)
- 140 第一百四十章 唐军的下落(四)
- 141 第一百四十一章 唐军的下落(五)
- 142 静静的阿提拉河
- 143 第一百四十二章 汴梁旧梦(一)
- 144 第一百四十三章 汴梁旧梦(二)
- 145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汴梁旧梦(三)
- 146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开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溪木镇保卫战(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溪木镇保卫战(二)
装好了木板,古丽在前面赶着马车往巡林客的小屋送货去也。郭山自然是不甘落后,也上了车。
黄阳和程祁只能落后半步了,他俩也正好乐得给古丽创造一个机会,便故意走在后面。
平心而论,若非眼前正有一场大战,他们正好好好地欣赏这么一场风景。
按照地理图上的说法,这是一座高海拔的针叶林山谷,两侧的陡峭山坡,靠近谷底中央的地方因为地热的缘故,生长着丰富的植被,除了高大的落叶乔木和针叶林之外,树根下的腐殖质中还生长着各种美味的菌菇。
海拔逐渐升高,落叶乔木渐渐少去,越向高处,针叶林便完全取代了其他的种类。
在山坡上,针叶林覆盖着低矮的部分,而更为陡峭的地方,就只有苔藓还能生活。
在山最高的地方,终年风雪,白皑皑的雪线之上什么都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都没有。只有白雪和冰柱存在。但不要以为这里就是绝对的生命禁区了。
每年春天来临之后,温度会逐渐升高,冰雪渐渐融化,便形成了一道道溪流奔流向下,滋润着山谷内的土地。
可以说,山谷内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着雪线之上的融雪而得到了生命。
“这里应该是一座火山口。”程祁大胆的猜测道——海拔的分界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物种的变化却实在是太快。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拔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零点六摄氏度的标准。故而他大胆的猜测,在山谷的底部可能确实是存在着地热的涌动,以使谷底的温度达到了温带的水准。
黄阳摸了摸地表的泥土,用手捏了捏那些富含有机物的黑色黏土道:“这里的土壤与草原完全不同,听说还有大型的野生动物存在呢。”
说时迟,他们好像听到了前方密林深处隐约传来了一声动物的吼叫。
“老虎吗?”程祁把猎枪端在手上,不太确定的问道。
黄阳左手端着大口径手枪,右手拿着猎刀,也很不确定:“要不要去看看?”
程祁犹豫了一会儿,理智还是压到了好奇心。
“等过完了这一关再去看看吧。”
“也好,我们先放过它一马。”黄阳很坦然的转进,两人一起过了一座桥,正好看见一位猎户背着炸药路过。他招呼两位小哥:“喂,帮我一个忙好吗?镇长让我把这些炸药装在桥下面,然后设好机关,只要回鹘人一过来,我们就让他们变成落汤鸡。”
程祁看看河滩:“这水也不深啊,他们就算是淌水也能过来。”
猎户道:“黄先生说了,咬不死人还可以恶心人。反正这个木板桥搭起来也不费功夫。能给回鹘人添个乱子都是好的。”
布设了陷阱之后,从西方的山谷入口处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黄阳抬眼望去:“回鹘人该来了吧。”
程祁觉得心里扑通扑通跳得有点厉害:“应该是吧。”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张嫣,那个果断而残忍的妖女,她和他一起做过的那些事情,忽然一下子都清晰地浮现在了脑海中——直到黄阳拉着他跑到了树林中,等待着回鹘人的来临。
山谷入口处,约五百人的回鹘人马正排成长队,缓缓地进入山谷。他们同来自一个部族,首领名叫赫拉汉——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部落酋长。他充满力量,而且嗜血。昨天下午正是他亲自带着本部族的勇士冲锋,不计伤亡的冲过了夏军在一座丘陵上的防线,奠定了胜局。
那当然是一场惨烈的胜利。夏军不过区区三百多人,只有一个连队的编制,有一名少校统领,他中规中矩的按照步兵操典上的教程占据高地,用工兵铲挖出壕沟,将挖出来的土用麻布袋装了堆成掩体。甚至还安排了交叉射击的狙击台。如果时间再多一点的话,夏军可能还会搭起拒马和鹿柴。在这样充分的防御下,回鹘人猛攻了一个上午和中午,死亡和重伤的近千人,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直到下午,大概是夏军的子弹不多了,手榴弹也用的差不多了,才能让赫拉汉的部族冲上高地,即便是在白刃交战中,回鹘人也没能占到便宜,训练有素的夏军相互掩护着组成战斗小组撤下了阵地,即便是在退却中也保持着良好秩序,不但重伤员被转移走了,甚至连战死的同袍的尸体他们都大部分就地掩埋了。
赫拉汉估计,那一个连的夏军,最后可能还有一百余人跑了出去,就算其中不少都是挂了彩的,回鹘人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却只消灭了两百左右的敌人并且还不是全歼……
虽然赫拉汉没有上过军事学院,但是他也知道这场胜利并不光彩。
赫拉汉小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服劳役——夏王国对这些回鹘人防范的很,不让他们从军有获取军功的机会,但是却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每次王国大军出动,都要征发回鹘人自带干粮为军队服劳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供应粮草,修筑营寨都是回鹘人的苦活累活。也是在漫长的劳役生涯中,赫拉汉耳濡目染地学会了一些行军打仗的入门知识。
自然地,他也知道王国大军是有多么的威名赫赫,对付反叛分子是如何的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在从夷播海到吐火罗、波斯的道路上,还留着夏军用叛乱部族的人头筑起来的京观呢!
眼下,那些狂热的黑衣传教士们,叫嚣着“恢复河中,直抵夷播。”想要建立一个从高原到里海,与波斯相接壤的新回鹘帝国。
赫拉汉也想要恢复祖先的荣光,像是攻略基诺城这样的战役已经充分地调动了他骨子里嗜血的本能,那一晚,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自己麾下的回鹘儿郎,像是少年时见过的夏军士兵一样嗜血、凶残、英勇无敌,将那些可恶的汉人、波斯人、塔吉克人、契丹人的脑袋都砍下来当球踢,把他们的肠子抽出来喂老鼠,把他们的婴儿挑在枪尖上,让他们的女人在自己的身下婉转承欢……
他自告奋勇地带领着本部族,还有几个关系较好的部族向东进发,去攻略回鹘的旧地夷播海。那里的汉人多,城镇多。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可以大开杀戒,把所过之处都化为火海血河。
这五百人是他从自己部族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都是在基诺城试过刀的汉子,也是他们昨天的最后一次冲锋打垮了夏军最后的防线——虽然说自己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懂军事”的赫拉汉知道,要想让这些牧民成为真正的军人,身上必须添一点儿伤疤,只靠拿平民开刀是成就不了真正的战士的!
他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带着部族的其他人在后面慢慢地走,自己带着这五百人先行,一来是想要让这五百人的队伍再磨砺磨砺,尽快地成长为一支可靠的队伍。但是可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赫拉汉自己清楚,一支王国的守备部队就能以一敌五的给回鹘人的“起义大军”造成这样的损失,等到那些身经百战的王国老兵从吐火罗、呼罗珊等地调回来之后,等待回鹘人的只有灭族之灾。
但是如果能够拿起一支可靠的队伍,茫茫的草原,未尝没有赫拉汉的族人们的容身之处。他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向东,向东进入到东部的天山草原。那里不仅富庶而且承平日久。在那里才是回鹘人复兴的基地。
河中或者夷播,都距离夏人的统治中心太近了。赫拉汉知道在这里想要重建回鹘人的政权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赫拉汉唯一头疼的就是那些狂热的黑衣传教士,他们太执着于宣教的大业了,什么都放在宣教后面,有时候甚至要做很多无谓的事情,只为了宣泄他们的宣教情绪。
比如说在基诺城,本来那些教堂里的人都已经投降了,甚至答应给回鹘人做奴隶。但是那些黑衣传教士却非要选择放火焚烧教堂,活活的烧死了一百多人。赫拉汉并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但是他绝不认为这样毫无意义的屠杀有什么异议——适当的杀戮可以锻炼勇士、恐吓敌人。但是这样针对平民好不容情的绝杀,却只能让世人看到他们的残忍。
赫拉汉可以想见,在夏王国发现基诺城的惨剧之后,会怎么暴跳如雷,要对回鹘人施加惩罚——按照草原上通态复仇的传统,赫拉汉想想都觉得可怕。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复仇,他决定带着本部族的人赶紧东出山口——到天山去,到东胡草原上去,离开夏人越远越好。毕竟天下之大,除了夏人还有辽人,还有宋人。他们的土地也很广阔,也很肥美。如果他们强悍的话,可以为他们效力,如果他们软弱的话,就可以夺取他们的财富!这就是草原汉子最简单的逻辑,也是他为自己的部族规划好的未来。
但要实现这个未来,必须先通过前面的这个山谷,而这个山谷,似乎寂静的有些诡异了。
黄阳和程祁只能落后半步了,他俩也正好乐得给古丽创造一个机会,便故意走在后面。
平心而论,若非眼前正有一场大战,他们正好好好地欣赏这么一场风景。
按照地理图上的说法,这是一座高海拔的针叶林山谷,两侧的陡峭山坡,靠近谷底中央的地方因为地热的缘故,生长着丰富的植被,除了高大的落叶乔木和针叶林之外,树根下的腐殖质中还生长着各种美味的菌菇。
海拔逐渐升高,落叶乔木渐渐少去,越向高处,针叶林便完全取代了其他的种类。
在山坡上,针叶林覆盖着低矮的部分,而更为陡峭的地方,就只有苔藓还能生活。
在山最高的地方,终年风雪,白皑皑的雪线之上什么都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都没有。只有白雪和冰柱存在。但不要以为这里就是绝对的生命禁区了。
每年春天来临之后,温度会逐渐升高,冰雪渐渐融化,便形成了一道道溪流奔流向下,滋润着山谷内的土地。
可以说,山谷内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着雪线之上的融雪而得到了生命。
“这里应该是一座火山口。”程祁大胆的猜测道——海拔的分界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物种的变化却实在是太快。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拔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零点六摄氏度的标准。故而他大胆的猜测,在山谷的底部可能确实是存在着地热的涌动,以使谷底的温度达到了温带的水准。
黄阳摸了摸地表的泥土,用手捏了捏那些富含有机物的黑色黏土道:“这里的土壤与草原完全不同,听说还有大型的野生动物存在呢。”
说时迟,他们好像听到了前方密林深处隐约传来了一声动物的吼叫。
“老虎吗?”程祁把猎枪端在手上,不太确定的问道。
黄阳左手端着大口径手枪,右手拿着猎刀,也很不确定:“要不要去看看?”
程祁犹豫了一会儿,理智还是压到了好奇心。
“等过完了这一关再去看看吧。”
“也好,我们先放过它一马。”黄阳很坦然的转进,两人一起过了一座桥,正好看见一位猎户背着炸药路过。他招呼两位小哥:“喂,帮我一个忙好吗?镇长让我把这些炸药装在桥下面,然后设好机关,只要回鹘人一过来,我们就让他们变成落汤鸡。”
程祁看看河滩:“这水也不深啊,他们就算是淌水也能过来。”
猎户道:“黄先生说了,咬不死人还可以恶心人。反正这个木板桥搭起来也不费功夫。能给回鹘人添个乱子都是好的。”
布设了陷阱之后,从西方的山谷入口处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黄阳抬眼望去:“回鹘人该来了吧。”
程祁觉得心里扑通扑通跳得有点厉害:“应该是吧。”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张嫣,那个果断而残忍的妖女,她和他一起做过的那些事情,忽然一下子都清晰地浮现在了脑海中——直到黄阳拉着他跑到了树林中,等待着回鹘人的来临。
山谷入口处,约五百人的回鹘人马正排成长队,缓缓地进入山谷。他们同来自一个部族,首领名叫赫拉汉——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部落酋长。他充满力量,而且嗜血。昨天下午正是他亲自带着本部族的勇士冲锋,不计伤亡的冲过了夏军在一座丘陵上的防线,奠定了胜局。
那当然是一场惨烈的胜利。夏军不过区区三百多人,只有一个连队的编制,有一名少校统领,他中规中矩的按照步兵操典上的教程占据高地,用工兵铲挖出壕沟,将挖出来的土用麻布袋装了堆成掩体。甚至还安排了交叉射击的狙击台。如果时间再多一点的话,夏军可能还会搭起拒马和鹿柴。在这样充分的防御下,回鹘人猛攻了一个上午和中午,死亡和重伤的近千人,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直到下午,大概是夏军的子弹不多了,手榴弹也用的差不多了,才能让赫拉汉的部族冲上高地,即便是在白刃交战中,回鹘人也没能占到便宜,训练有素的夏军相互掩护着组成战斗小组撤下了阵地,即便是在退却中也保持着良好秩序,不但重伤员被转移走了,甚至连战死的同袍的尸体他们都大部分就地掩埋了。
赫拉汉估计,那一个连的夏军,最后可能还有一百余人跑了出去,就算其中不少都是挂了彩的,回鹘人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却只消灭了两百左右的敌人并且还不是全歼……
虽然赫拉汉没有上过军事学院,但是他也知道这场胜利并不光彩。
赫拉汉小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服劳役——夏王国对这些回鹘人防范的很,不让他们从军有获取军功的机会,但是却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每次王国大军出动,都要征发回鹘人自带干粮为军队服劳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供应粮草,修筑营寨都是回鹘人的苦活累活。也是在漫长的劳役生涯中,赫拉汉耳濡目染地学会了一些行军打仗的入门知识。
自然地,他也知道王国大军是有多么的威名赫赫,对付反叛分子是如何的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在从夷播海到吐火罗、波斯的道路上,还留着夏军用叛乱部族的人头筑起来的京观呢!
眼下,那些狂热的黑衣传教士们,叫嚣着“恢复河中,直抵夷播。”想要建立一个从高原到里海,与波斯相接壤的新回鹘帝国。
赫拉汉也想要恢复祖先的荣光,像是攻略基诺城这样的战役已经充分地调动了他骨子里嗜血的本能,那一晚,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自己麾下的回鹘儿郎,像是少年时见过的夏军士兵一样嗜血、凶残、英勇无敌,将那些可恶的汉人、波斯人、塔吉克人、契丹人的脑袋都砍下来当球踢,把他们的肠子抽出来喂老鼠,把他们的婴儿挑在枪尖上,让他们的女人在自己的身下婉转承欢……
他自告奋勇地带领着本部族,还有几个关系较好的部族向东进发,去攻略回鹘的旧地夷播海。那里的汉人多,城镇多。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可以大开杀戒,把所过之处都化为火海血河。
这五百人是他从自己部族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都是在基诺城试过刀的汉子,也是他们昨天的最后一次冲锋打垮了夏军最后的防线——虽然说自己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懂军事”的赫拉汉知道,要想让这些牧民成为真正的军人,身上必须添一点儿伤疤,只靠拿平民开刀是成就不了真正的战士的!
他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带着部族的其他人在后面慢慢地走,自己带着这五百人先行,一来是想要让这五百人的队伍再磨砺磨砺,尽快地成长为一支可靠的队伍。但是可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赫拉汉自己清楚,一支王国的守备部队就能以一敌五的给回鹘人的“起义大军”造成这样的损失,等到那些身经百战的王国老兵从吐火罗、呼罗珊等地调回来之后,等待回鹘人的只有灭族之灾。
但是如果能够拿起一支可靠的队伍,茫茫的草原,未尝没有赫拉汉的族人们的容身之处。他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向东,向东进入到东部的天山草原。那里不仅富庶而且承平日久。在那里才是回鹘人复兴的基地。
河中或者夷播,都距离夏人的统治中心太近了。赫拉汉知道在这里想要重建回鹘人的政权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赫拉汉唯一头疼的就是那些狂热的黑衣传教士,他们太执着于宣教的大业了,什么都放在宣教后面,有时候甚至要做很多无谓的事情,只为了宣泄他们的宣教情绪。
比如说在基诺城,本来那些教堂里的人都已经投降了,甚至答应给回鹘人做奴隶。但是那些黑衣传教士却非要选择放火焚烧教堂,活活的烧死了一百多人。赫拉汉并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但是他绝不认为这样毫无意义的屠杀有什么异议——适当的杀戮可以锻炼勇士、恐吓敌人。但是这样针对平民好不容情的绝杀,却只能让世人看到他们的残忍。
赫拉汉可以想见,在夏王国发现基诺城的惨剧之后,会怎么暴跳如雷,要对回鹘人施加惩罚——按照草原上通态复仇的传统,赫拉汉想想都觉得可怕。为了避免这种可怕的复仇,他决定带着本部族的人赶紧东出山口——到天山去,到东胡草原上去,离开夏人越远越好。毕竟天下之大,除了夏人还有辽人,还有宋人。他们的土地也很广阔,也很肥美。如果他们强悍的话,可以为他们效力,如果他们软弱的话,就可以夺取他们的财富!这就是草原汉子最简单的逻辑,也是他为自己的部族规划好的未来。
但要实现这个未来,必须先通过前面的这个山谷,而这个山谷,似乎寂静的有些诡异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