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8 00418 沙场失,庙堂得
- 419 00419 结发授长生
- 420 00418 雒阳危局
- 421 00419 郭嘉再为世间添一风流
- 422 00420
- 423 00421 曹之一字
- 424 00422 落子参差
- 425 00423 不负圣贤书
- 426 00424 何须来生
- 427 00425 灯火辉煌处
- 428 00426 普天大醮
- 429 00467 何为鬼?何为神?
- 430 00468 和氏璧,气数,人
- 431 00429 哪有父亲不疼儿
- 432 00430 当时只道是寻常
- 433 00431 一颗人头一宰相
- 434 00432 有仙则名
- 435 00433 铜鲤绣袋
- 436 00434 君臣对奏
- 437 00435 佛门金刚,世间天象
- 438 00436 年号之争
- 439 00437 修为尽废
- 440 00438 武庙
- 441 00439 家有陋室
- 442 00440 江湖儿女有雅号
- 443 00441 伸手揽起水中月
- 444 00442 只愿杀一人
- 445 00443 建安大朝会
- 446 00444 建安大朝会2
- 447 00445 建安大朝会3
- 448 00446 建安大朝会4
- 449 00447 草原鹰儿和狼儿
- 450 00448 鸠虎之勇
- 451 00449 帝国双壁
- 452 00450 当豪饮一碗
- 453 00451 朝冠、朝服、朝剑
- 454 00452 当以国士报之
- 455 00453 孟德矫昭
- 456 00454 失之交臂
- 457 00455 大椿圭旨
- 458 00456 天下谁为师
- 459 00457 做官似坐关
- 460 00458 城关之上有关城
- 461 00459 城头处的大雪纷飞
- 462 00460 第一封诏书
- 463 00461 关东十八骑1
- 464 00462 关东十八骑2
- 465 00463 大秦,大汉
- 466 00464 西凉来的铁骑
- 467 00465 两军一线撑伞人
- 468 00466 世间有位撑伞人
- 469 00467 千年春秋谁是非
- 470 00468 山根水运夜明珠
- 471 00469 流言蜚语最伤人
- 472 00470 祭天大典
- 473 00471 三十年
- 474 00472 竹马稚童已少年
- 475 00473 天人需几箭
- 476 00474 天上五方旗
- 477 00475 吃俺一棒
- 478 00476 早有人间立上头
- 479 00477 人间意气长
- 480 00478 诸侯不值钱
- 481 00479 儒生与国门
- 482 00480 儒将意气,两辽雪
- 483 00481 武将死,桃符成
- 484 00482 骑驴看山河
- 485 00483 大汉文脉所在
- 486 00484 一人独醒
- 487 00485 大哥二哥
- 488 00486 真杀天人
- 489 00487 棺材船,又一白
- 490 00488
- 491 00489 压胜天人
- 492 00490 坟头青青草
- 493 00491 百样人
- 494 00492 雷部二十四
- 495 00493 收官天人
- 496 00494 垄间田地青葱葱
- 497 00495 千里之外
- 498 00496 拂去身上衣
- 499 00497 大汉有春
- 500 00498 脸上有春
- 501 00499 北方马蹄声如海
- 502 00500 二十四
- 503 00501 二十四2
- 504 00502 千古韵事1
- 505 00503 千古韵事2
- 506 00504 千古韵事3
- 507 00505 收官十八
- 508 00506 借兵
- 509 00507 貂蝉
- 510 00508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00426 普天大醮
00426 普天大醮
何皇后这一生见过太过的人间胜景,白衣剑神王越为其剑断昆仑,军方第一人卢植单骑入百越,江湖魁首之一大长秋甘愿入宫为宦.......
那时的江湖那时的天下,数不尽的风流是白衣飘摇的白衣剑神,最绝伦的风采也是一袭白衣,一袭艳压天下的一人一胭脂。
曾有一位大文豪说过,人间最美不过是相思,最苦也是相思,一时间名声大噪,推崇备至者不胜凡几,有如过江之鲤。
为何?还不是说出了天下人的心声。
世间男人无不思白衣。
人到中年,不曾应了人老珠黄一说的何皇后,此生最大的欣慰,不是愈发倾国倾城的容颜,也不是天底下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甘愿为她坦然赴死,更不是一国之母的尊贵身份。
事情很小,小到只在两手之间。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何皇后咬断最后一根线头,停下了忙碌多年的女红。
笑容慈祥。
“多谢先生了。”
戏志才打小经历的磨难太多,怕是在青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还没崩溃并且好好的活到现在,心智极其坚韧。
克死父亲没哭,遭到所有亲属的抛弃没哭,只是一句多谢。
戏志才竟是潸然泪下。
沉默流泪的戏志才,愈演愈烈:“臣...受之有愧...”
“可否容本宫,处理一些身后事?”
偌大的一个皇后寝宫,只有三人,刚才是大汉皇后、太子妃、大长秋。
现在是太子母后、太子妃,以及太子谋主。
都是自家人。
戏志才突然用手捂住了脸容,泣不成声。
“婉儿,以后辩儿就交给你了,切记再也不可任性了,你是要做一国之母的人,不再是小孩子了。”
“先生,这柄长剑是前几年我儿出征前亲手锻造的,送给本宫防身所用,今日就送给先生了,只是手法过于生疏粗糙了些,还望先生不要嫌弃才好。”
大殿宫门突然被推开,身披红色袈裟手持佛珠的十常侍张让走了进来,一脸的慈悲相,朝戏志才点了点头,扔下了那杆刘辩见了定然会很熟悉的凤翅镏金镋。
何皇后拿起那杆沾染天人气息的武器就要贯穿心口,回头,说了两句话。
戏志才扑通一声,匍匐在地,失声痛哭。
十常侍的张让慈悲相,转为悲悯相。
唐婉儿抿着嘴角,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
“先生,这柄剑叫做股肱。”
“可惜,瞧不见辩儿穿上这件冕冠服喽。”
话音落下,血红侵染了三人的双眼。
————————
平息完大将军府的危机,刘辩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往后宫,不是不愿,而是知晓了一桩惊天秘闻,不得不赶往观星台。
此时的观星台在左慈离开以后,已是无主之地,偏偏要比左慈在时还要灯火辉煌,甚至超过了那座天下的中枢宫城,因为有人要在此地,普天大醮。
道教的斋醮科仪种类繁多,总体分为内斋和外斋,内斋就是道教修士常说的极道,心斋、坐忘、存思等等,体悟天心,借以一指通玄,属于分内之事。
外斋即是凡夫俗子有幸可以见到的济度,俗称开坛做法,包揽了三篆七品,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
外斋分阳阴。
阳事作清醮,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阴事作幽醮,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等,常常用来济幽度亡。
其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当属普天大醮,需搭设九坛供奉三千六百醮位,醮期更是长达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一朝,一共是七朝醮典。
醮坛中央,一名道人盘膝而坐,青色道袍洗的发白。
刘辩率领西园八校营的将士们赶到此地,怎么也没想到主持普天大醮的道人居然是销声匿迹多年的张角,黄巾道仅剩的四千黄巾力士摆开阵势,挡在了观星台前方,还有一大帮不明身份的将领指挥多达八九千的精锐甲士,协同作战。
还是抵挡不住进攻观象台的那一小撮人。
真是巧了,鏖战的两方刘辩都认识,护卫观星台的除了黄巾道,还有一直心怀叵测的地府,绣衣指使线报里所说的四大护法真君和六大阴帅全部到场。
认识不多,也就能一眼认出打过照面的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庞涓,那名一身缟素的绝色女子应该就是天猷仁执灵福真君妲己了,其余的只知道还有赵括、章邯等等,至于谁是谁,看不出来。
另一方打的一万多人溃不成军的一小撮人,刘辩也能认出几位来,男子女相的河伯,眉眼如画的雨师,赫然都是微服私访的天人,多达二十几人。
刘辩勒停象龙,在一二里开外停止不前,只是命令西园八校营的精锐士卒结成军阵,缓步推进,头皮发麻:“难怪这么多的士兵连二十几人都挡不住,这他娘的可是二十几个最低金刚光景的一品大宗师。”
“呸——”
这趟驰援京畿,刘辩来的太过匆忙,身边的那些个猛将还有精锐悍卒一个没带,幸好那一百长城虎士早些年留在了雒阳,不至于落个光杆太子的尴尬境地,还有这几年名声直追大汉四大名将的祖猛奴,被徐庶当做后手的留在了雒阳,恰好派上了用场。
这辈子最大志向就是担任雒阳城门校尉的祖猛奴,这几年的小日子那叫一个舒坦,没事就靠着城洞,晒着太阳,喝着小酒,看着来来往往的老美人。
想着不能光吃不干的祖猛奴,瞅着那一帮子天人,不屑的吐了一口老痰,跃跃欲试道:“殿下,先杀哪一个。”
刘辩何咸傅燮等人,蓦地一愣,哑然失笑。
白发披甲的傅燮,打趣道:“祖将军的名字里不愧有一个猛字,还真是猛啊。”
四朝元老刘宽同样是捋着白须笑意满满,暗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那封紧急送到刘辩手里的线报,阐述了一桩这个世上应该没有第三个人知晓的秘闻,大将军六位义子中的文师竟然是天公将军张角,而他做出这一连串的谋逆之事,也真的是为了谋逆。
不过这个逆不是逆大汉王朝,而是逆改那些垂钓人间气数的天人早就商定好的定数,改写义父何进书写在青史上的结局。
在那些天人的笔下,大将军何进是要死在宦官手里的,从而引发董卓进京,一桩桩天人既定的史实,一直书写到十八路诸侯讨董,才会翻开这一篇,铺展开一页新的纸张。
大将军何进之死,是天人手里极其浓重的一笔,也是青史的重要转折点,现在的大将军何进可以说是占据了此时此刻世间最大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同于剑断昆仑或者千剑宗师时的王越,站在紫禁之巅的童渊,乘剑飞升时的剑仙张道陵。
当世无匹。
如果是在十年前,大将军何进身上的笔墨连前十都排不上,约莫还有点机会,可如今聚焦了几乎所有天人视线,想要洗掉落在身上的刀笔文墨,谈何容易。
可是只有在这个否极泰来的节骨眼上才有希望真的洗清笔墨,其他任何的时间,只是画饼充饥,徒作无用功罢了。
观星台中央的寒酸道人,脊梁骨骤然下压,像是被人狠狠的踩了一脚并且不停的碾来碾去,旁边一名观看蚂蚁搬家的小道童,慌里慌张的赶忙跑了过来:“师父,师父。”
闷哼一声过后再无其他表情的寒酸道人,脸上首次出现了异样,扭头看向小道童趴在地上逗弄的一线蚂蚁,果然是消失不见了。
正要大发雷霆,想到自己这是遭了天人的算计,再说了戏志才送给自己的这个小道童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好玩才刚好趴在地上观看蚂蚁搬家,哪里晓得里面涉及的玄机之重,关乎自己能否全身而退,罢了,罢了,没有退路便没退路。
寒酸道人盘膝打坐,轻轻推开小道童:“玄儿,说了多少次了贫道不是你师父,以后切记万万不能这么口无遮拦了。”
“儒家看重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道教更重师承,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讲究拜师仪轨不说,还有三昄五戒严苛师承关系,师父二字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喊的。”
瞧见小道童落寞的表情,寒酸道人心里何尝不是莫大的落寞,在心里补了一句道:“非是不愿,是我张角没资格做你的师父。”
普天大醮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但这最后一步始终是差了临门一脚,寒酸道人一直在等,等戏志才送来所谓的东风。
“志才贤弟诚不欺我,哈哈,东风来了!”
寒酸道人打坐完毕,睁开双眼望见了刚好赶过来的太子刘辩,背负的那柄桃木剑,急忙当空飞去,停在了刘辩脚边。
“张文师见过太子殿下,现在距离父亲的大限已经不远了,贫道就不多说了,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相信贫道。”
赶来观星台以前,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刘辩早有腹案,只是没想到当今天下除了小史阿,还有人能以神意御剑,要知道这是剑甲越嶽都不会的技术活,略作思量,刘辩不顾傅燮刘宽等元老重臣的阻拦,立即踏上了桃木剑。
当初自己给了戏志才最大的信任,他辜负了自己。
现在自己仍旧决定给第二位谋主程昱最大的信任,希望他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
桃木剑载着刘辩很开来到摆满符咒法剑、甘露碗、震坛木等等各类法器的醮坛中央,张角郑重稽首:“贫道只是想借用殿下的末劫国祚气数。”
心中焦急的张角,惜字如金,顾不上详尽的去解释自己的意图,双脚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交错踏之。
神驰九霄,启奏上天。
“清静建金坛,无為大道理。归依玉帝前,稽首求宗旨。发咏爇名香,一心专不已。愿同四海知,万亿神仙子。悟即杳冥中,玄谈皆彼此。真人受命时,觉者有终始。象外好优游,愚情生谤毁。羽盖驾青龙,行徧八方水.......”
送达天庭祭告上苍的步虚声还未完毕,醮坛下方喊杀震天的士卒们突然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进攻,转头望向天空。
万滚红霓,瑞气千条,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这些只存在代代相传神话传说里的神仙光景,一览无遗,饶是活了大半辈子知晓神仙二字不过是皇室统治黎民百姓一种工具的傅燮刘宽等元老重臣,不由的面面相觑。
二十几位微服私访的天人,一脸戏谑。
正准备宰了一两个身上充满蛮夷气息一品大宗师的祖猛奴,勒停了朝思暮想许多年的西凉大马,嘀咕道:“难道真有神仙不成。”
“啪!”四朝元老刘宽则是狠狠的抽了傅燮一巴掌,后者自然是气愤的想要杀人,瞅见是曾经提携过自己的刘老供奉,嚣张气焰顿时偃旗息鼓,郁闷道:“刘老这是作甚,本官好像没得罪你老人家。”
四朝元老刘宽气定神闲道:“只是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别看这位四朝元老脸上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内心甭提多激动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可是源自前汉的淮南王刘安,过去只是以为刘安不过是淮南王一脉为了养望,故意鼓吹出来的,现在看来十有八九没跑了。
四朝元老刘安恰好就是淮南王一脉的皇室宗亲,半截身子入土的他倒不是想要也跟着鸡犬升天,获得那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大长生,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不去妄自菲薄了。
只是想问问老祖宗大汉王朝还剩多少年的国祚气数,是否真的如观象台那位大典星所说时日无多了,如果是真的,可有补救的法子。
凡夫俗子们心驰神往的神仙光景,与刘辩眼中的光景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一点虚头巴脑哄骗心思单纯百姓的天花乱坠,有的只是更加真实的仙气浩渺。
一位位仙人凌空虚度。
有仙人骑着祥瑞白鹿,有仙人脚踩万千紫霞,有仙人盘坐丹顶白鹤,还有仙人手持紫金宝册。
唯有一位仙人,乘剑而来。
那时的江湖那时的天下,数不尽的风流是白衣飘摇的白衣剑神,最绝伦的风采也是一袭白衣,一袭艳压天下的一人一胭脂。
曾有一位大文豪说过,人间最美不过是相思,最苦也是相思,一时间名声大噪,推崇备至者不胜凡几,有如过江之鲤。
为何?还不是说出了天下人的心声。
世间男人无不思白衣。
人到中年,不曾应了人老珠黄一说的何皇后,此生最大的欣慰,不是愈发倾国倾城的容颜,也不是天底下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甘愿为她坦然赴死,更不是一国之母的尊贵身份。
事情很小,小到只在两手之间。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何皇后咬断最后一根线头,停下了忙碌多年的女红。
笑容慈祥。
“多谢先生了。”
戏志才打小经历的磨难太多,怕是在青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还没崩溃并且好好的活到现在,心智极其坚韧。
克死父亲没哭,遭到所有亲属的抛弃没哭,只是一句多谢。
戏志才竟是潸然泪下。
沉默流泪的戏志才,愈演愈烈:“臣...受之有愧...”
“可否容本宫,处理一些身后事?”
偌大的一个皇后寝宫,只有三人,刚才是大汉皇后、太子妃、大长秋。
现在是太子母后、太子妃,以及太子谋主。
都是自家人。
戏志才突然用手捂住了脸容,泣不成声。
“婉儿,以后辩儿就交给你了,切记再也不可任性了,你是要做一国之母的人,不再是小孩子了。”
“先生,这柄长剑是前几年我儿出征前亲手锻造的,送给本宫防身所用,今日就送给先生了,只是手法过于生疏粗糙了些,还望先生不要嫌弃才好。”
大殿宫门突然被推开,身披红色袈裟手持佛珠的十常侍张让走了进来,一脸的慈悲相,朝戏志才点了点头,扔下了那杆刘辩见了定然会很熟悉的凤翅镏金镋。
何皇后拿起那杆沾染天人气息的武器就要贯穿心口,回头,说了两句话。
戏志才扑通一声,匍匐在地,失声痛哭。
十常侍的张让慈悲相,转为悲悯相。
唐婉儿抿着嘴角,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
“先生,这柄剑叫做股肱。”
“可惜,瞧不见辩儿穿上这件冕冠服喽。”
话音落下,血红侵染了三人的双眼。
————————
平息完大将军府的危机,刘辩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往后宫,不是不愿,而是知晓了一桩惊天秘闻,不得不赶往观星台。
此时的观星台在左慈离开以后,已是无主之地,偏偏要比左慈在时还要灯火辉煌,甚至超过了那座天下的中枢宫城,因为有人要在此地,普天大醮。
道教的斋醮科仪种类繁多,总体分为内斋和外斋,内斋就是道教修士常说的极道,心斋、坐忘、存思等等,体悟天心,借以一指通玄,属于分内之事。
外斋即是凡夫俗子有幸可以见到的济度,俗称开坛做法,包揽了三篆七品,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
外斋分阳阴。
阳事作清醮,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阴事作幽醮,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等,常常用来济幽度亡。
其中格局、含意、祭期最大的醮典当属普天大醮,需搭设九坛供奉三千六百醮位,醮期更是长达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一朝,一共是七朝醮典。
醮坛中央,一名道人盘膝而坐,青色道袍洗的发白。
刘辩率领西园八校营的将士们赶到此地,怎么也没想到主持普天大醮的道人居然是销声匿迹多年的张角,黄巾道仅剩的四千黄巾力士摆开阵势,挡在了观星台前方,还有一大帮不明身份的将领指挥多达八九千的精锐甲士,协同作战。
还是抵挡不住进攻观象台的那一小撮人。
真是巧了,鏖战的两方刘辩都认识,护卫观星台的除了黄巾道,还有一直心怀叵测的地府,绣衣指使线报里所说的四大护法真君和六大阴帅全部到场。
认识不多,也就能一眼认出打过照面的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庞涓,那名一身缟素的绝色女子应该就是天猷仁执灵福真君妲己了,其余的只知道还有赵括、章邯等等,至于谁是谁,看不出来。
另一方打的一万多人溃不成军的一小撮人,刘辩也能认出几位来,男子女相的河伯,眉眼如画的雨师,赫然都是微服私访的天人,多达二十几人。
刘辩勒停象龙,在一二里开外停止不前,只是命令西园八校营的精锐士卒结成军阵,缓步推进,头皮发麻:“难怪这么多的士兵连二十几人都挡不住,这他娘的可是二十几个最低金刚光景的一品大宗师。”
“呸——”
这趟驰援京畿,刘辩来的太过匆忙,身边的那些个猛将还有精锐悍卒一个没带,幸好那一百长城虎士早些年留在了雒阳,不至于落个光杆太子的尴尬境地,还有这几年名声直追大汉四大名将的祖猛奴,被徐庶当做后手的留在了雒阳,恰好派上了用场。
这辈子最大志向就是担任雒阳城门校尉的祖猛奴,这几年的小日子那叫一个舒坦,没事就靠着城洞,晒着太阳,喝着小酒,看着来来往往的老美人。
想着不能光吃不干的祖猛奴,瞅着那一帮子天人,不屑的吐了一口老痰,跃跃欲试道:“殿下,先杀哪一个。”
刘辩何咸傅燮等人,蓦地一愣,哑然失笑。
白发披甲的傅燮,打趣道:“祖将军的名字里不愧有一个猛字,还真是猛啊。”
四朝元老刘宽同样是捋着白须笑意满满,暗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那封紧急送到刘辩手里的线报,阐述了一桩这个世上应该没有第三个人知晓的秘闻,大将军六位义子中的文师竟然是天公将军张角,而他做出这一连串的谋逆之事,也真的是为了谋逆。
不过这个逆不是逆大汉王朝,而是逆改那些垂钓人间气数的天人早就商定好的定数,改写义父何进书写在青史上的结局。
在那些天人的笔下,大将军何进是要死在宦官手里的,从而引发董卓进京,一桩桩天人既定的史实,一直书写到十八路诸侯讨董,才会翻开这一篇,铺展开一页新的纸张。
大将军何进之死,是天人手里极其浓重的一笔,也是青史的重要转折点,现在的大将军何进可以说是占据了此时此刻世间最大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同于剑断昆仑或者千剑宗师时的王越,站在紫禁之巅的童渊,乘剑飞升时的剑仙张道陵。
当世无匹。
如果是在十年前,大将军何进身上的笔墨连前十都排不上,约莫还有点机会,可如今聚焦了几乎所有天人视线,想要洗掉落在身上的刀笔文墨,谈何容易。
可是只有在这个否极泰来的节骨眼上才有希望真的洗清笔墨,其他任何的时间,只是画饼充饥,徒作无用功罢了。
观星台中央的寒酸道人,脊梁骨骤然下压,像是被人狠狠的踩了一脚并且不停的碾来碾去,旁边一名观看蚂蚁搬家的小道童,慌里慌张的赶忙跑了过来:“师父,师父。”
闷哼一声过后再无其他表情的寒酸道人,脸上首次出现了异样,扭头看向小道童趴在地上逗弄的一线蚂蚁,果然是消失不见了。
正要大发雷霆,想到自己这是遭了天人的算计,再说了戏志才送给自己的这个小道童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好玩才刚好趴在地上观看蚂蚁搬家,哪里晓得里面涉及的玄机之重,关乎自己能否全身而退,罢了,罢了,没有退路便没退路。
寒酸道人盘膝打坐,轻轻推开小道童:“玄儿,说了多少次了贫道不是你师父,以后切记万万不能这么口无遮拦了。”
“儒家看重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道教更重师承,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讲究拜师仪轨不说,还有三昄五戒严苛师承关系,师父二字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喊的。”
瞧见小道童落寞的表情,寒酸道人心里何尝不是莫大的落寞,在心里补了一句道:“非是不愿,是我张角没资格做你的师父。”
普天大醮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但这最后一步始终是差了临门一脚,寒酸道人一直在等,等戏志才送来所谓的东风。
“志才贤弟诚不欺我,哈哈,东风来了!”
寒酸道人打坐完毕,睁开双眼望见了刚好赶过来的太子刘辩,背负的那柄桃木剑,急忙当空飞去,停在了刘辩脚边。
“张文师见过太子殿下,现在距离父亲的大限已经不远了,贫道就不多说了,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相信贫道。”
赶来观星台以前,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刘辩早有腹案,只是没想到当今天下除了小史阿,还有人能以神意御剑,要知道这是剑甲越嶽都不会的技术活,略作思量,刘辩不顾傅燮刘宽等元老重臣的阻拦,立即踏上了桃木剑。
当初自己给了戏志才最大的信任,他辜负了自己。
现在自己仍旧决定给第二位谋主程昱最大的信任,希望他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
桃木剑载着刘辩很开来到摆满符咒法剑、甘露碗、震坛木等等各类法器的醮坛中央,张角郑重稽首:“贫道只是想借用殿下的末劫国祚气数。”
心中焦急的张角,惜字如金,顾不上详尽的去解释自己的意图,双脚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交错踏之。
神驰九霄,启奏上天。
“清静建金坛,无為大道理。归依玉帝前,稽首求宗旨。发咏爇名香,一心专不已。愿同四海知,万亿神仙子。悟即杳冥中,玄谈皆彼此。真人受命时,觉者有终始。象外好优游,愚情生谤毁。羽盖驾青龙,行徧八方水.......”
送达天庭祭告上苍的步虚声还未完毕,醮坛下方喊杀震天的士卒们突然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进攻,转头望向天空。
万滚红霓,瑞气千条,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这些只存在代代相传神话传说里的神仙光景,一览无遗,饶是活了大半辈子知晓神仙二字不过是皇室统治黎民百姓一种工具的傅燮刘宽等元老重臣,不由的面面相觑。
二十几位微服私访的天人,一脸戏谑。
正准备宰了一两个身上充满蛮夷气息一品大宗师的祖猛奴,勒停了朝思暮想许多年的西凉大马,嘀咕道:“难道真有神仙不成。”
“啪!”四朝元老刘宽则是狠狠的抽了傅燮一巴掌,后者自然是气愤的想要杀人,瞅见是曾经提携过自己的刘老供奉,嚣张气焰顿时偃旗息鼓,郁闷道:“刘老这是作甚,本官好像没得罪你老人家。”
四朝元老刘宽气定神闲道:“只是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别看这位四朝元老脸上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内心甭提多激动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可是源自前汉的淮南王刘安,过去只是以为刘安不过是淮南王一脉为了养望,故意鼓吹出来的,现在看来十有八九没跑了。
四朝元老刘安恰好就是淮南王一脉的皇室宗亲,半截身子入土的他倒不是想要也跟着鸡犬升天,获得那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大长生,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不去妄自菲薄了。
只是想问问老祖宗大汉王朝还剩多少年的国祚气数,是否真的如观象台那位大典星所说时日无多了,如果是真的,可有补救的法子。
凡夫俗子们心驰神往的神仙光景,与刘辩眼中的光景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一点虚头巴脑哄骗心思单纯百姓的天花乱坠,有的只是更加真实的仙气浩渺。
一位位仙人凌空虚度。
有仙人骑着祥瑞白鹿,有仙人脚踩万千紫霞,有仙人盘坐丹顶白鹤,还有仙人手持紫金宝册。
唯有一位仙人,乘剑而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