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2 00413 大名
- 413 00414 二品可斩指玄?
- 414 00415 我辈熹平皆不如
- 415 00416 河北大戟士
- 416 00417 甲士拥京畿
- 417 00417 我以我血荐...
- 418 00418 沙场失,庙堂得
- 419 00419 结发授长生
- 420 00418 雒阳危局
- 421 00419 郭嘉再为世间添一风流
- 422 00420
- 423 00421 曹之一字
- 424 00422 落子参差
- 425 00423 不负圣贤书
- 426 00424 何须来生
- 427 00425 灯火辉煌处
- 428 00426 普天大醮
- 429 00467 何为鬼?何为神?
- 430 00468 和氏璧,气数,人
- 431 00429 哪有父亲不疼儿
- 432 00430 当时只道是寻常
- 433 00431 一颗人头一宰相
- 434 00432 有仙则名
- 435 00433 铜鲤绣袋
- 436 00434 君臣对奏
- 437 00435 佛门金刚,世间天象
- 438 00436 年号之争
- 439 00437 修为尽废
- 440 00438 武庙
- 441 00439 家有陋室
- 442 00440 江湖儿女有雅号
- 443 00441 伸手揽起水中月
- 444 00442 只愿杀一人
- 445 00443 建安大朝会
- 446 00444 建安大朝会2
- 447 00445 建安大朝会3
- 448 00446 建安大朝会4
- 449 00447 草原鹰儿和狼儿
- 450 00448 鸠虎之勇
- 451 00449 帝国双壁
- 452 00450 当豪饮一碗
- 453 00451 朝冠、朝服、朝剑
- 454 00452 当以国士报之
- 455 00453 孟德矫昭
- 456 00454 失之交臂
- 457 00455 大椿圭旨
- 458 00456 天下谁为师
- 459 00457 做官似坐关
- 460 00458 城关之上有关城
- 461 00459 城头处的大雪纷飞
- 462 00460 第一封诏书
- 463 00461 关东十八骑1
- 464 00462 关东十八骑2
- 465 00463 大秦,大汉
- 466 00464 西凉来的铁骑
- 467 00465 两军一线撑伞人
- 468 00466 世间有位撑伞人
- 469 00467 千年春秋谁是非
- 470 00468 山根水运夜明珠
- 471 00469 流言蜚语最伤人
- 472 00470 祭天大典
- 473 00471 三十年
- 474 00472 竹马稚童已少年
- 475 00473 天人需几箭
- 476 00474 天上五方旗
- 477 00475 吃俺一棒
- 478 00476 早有人间立上头
- 479 00477 人间意气长
- 480 00478 诸侯不值钱
- 481 00479 儒生与国门
- 482 00480 儒将意气,两辽雪
- 483 00481 武将死,桃符成
- 484 00482 骑驴看山河
- 485 00483 大汉文脉所在
- 486 00484 一人独醒
- 487 00485 大哥二哥
- 488 00486 真杀天人
- 489 00487 棺材船,又一白
- 490 00488
- 491 00489 压胜天人
- 492 00490 坟头青青草
- 493 00491 百样人
- 494 00492 雷部二十四
- 495 00493 收官天人
- 496 00494 垄间田地青葱葱
- 497 00495 千里之外
- 498 00496 拂去身上衣
- 499 00497 大汉有春
- 500 00498 脸上有春
- 501 00499 北方马蹄声如海
- 502 00500 二十四
- 503 00501 二十四2
- 504 00502 千古韵事1
- 505 00503 千古韵事2
- 506 00504 千古韵事3
- 507 00505 收官十八
- 508 00506 借兵
- 509 00507 貂蝉
- 510 00508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00420
00420
永康大乱年间,整个雒阳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血浆,洛阳城郊的黄河支流洛河都因积压的尸体太多,洛河断流。
乱象已生的中平四年春,勾起了许多花甲老人对于当年那场兵祸的回忆,勒令家中的孙儿不许出去玩闹,家里孙儿过于顽皮的每天坐在院中亲自看着。
事实证明这些花甲老人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一阵响彻如惊雷炸响的巨大马蹄声轰鸣而过,声音响的让靠近雒阳主街的老百姓暗自嘀咕青石长街不会被踏碎了吧。
这支不过千人的骑兵马蹄奔踏声远远超过了五千乃至一万铁骑,缘由在于这上千匹战马全是伪甲等战马西凉西凉象骢,面帘、鸡颈、当胸、身甲、搭后、寄生,人马皆披甲。
具装铠重骑兵在战场上应对匈奴胡骑历来都是一锤定音的胜负手,尤其是在大汉四大名将霸典将军的运筹帷幄之下,杀的如今的草原大单于檀石槐闻风丧胆,总结的一本《具甲武备论》更是成为了骑战经典。
当年覆灭南匈奴一战时,具装铠重骑兵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如同神兵天降,长驱直入扑向了匈奴左右贤王的大帐,碾死万夫长六人、千夫长二十一人、部落头人死亡高达十九人。
当时被誉为草原第一人的左贤王同样是没能逃脱那支铁蹄的碾压,若不是右贤王见势不妙抛下账内的妻儿亡命逃窜,右贤王的下场与大帐内踏成一滩肉泥的左贤王没什么两样。
这支曾经威震九边的具甲营,今日重现沙场了,一名外套绣着一朵大桃花的贵气公子哥,率领这支具甲营直扑雒阳东门而去。
这支具甲营的将士们,一大部分是大将军何进从西凉军并州军幽州军三处边陲精挑细选的家奴,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断然不会成为别家望族的家奴,汝南袁氏也不行。
但这却是底层庶民求之不得的,首先免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其次俗话说的好丞相门前七品官况且当今天下权势最为煊赫的大将军。
在乡里平时官大的没边的县令都得对大将军府的家奴客客气气,县衙官吏有什么婚丧嫁娶,一次不落的邀请大将军家奴坐在主要席位,即使不是主位,但是与没穿上大将军府家奴这层锦衣之前的泥腿子身份相比,云泥之别。
没有煊赫背景支撑,就算你是边军的屯长,到了地方依旧没几个县衙官吏瞧得上你,想要办事?提着猪头都不一定找的到庙,只是披上一层大将军府家奴的外衣,家里有事都不需要从雒阳赶回去,一县长官自会屁颠屁颠带着县尉县丞等重要官署,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
具甲营的将士对于大将军何进与少主公何咸的忠心毋庸置疑,忠心耿耿,何咸平时又不吝赏赐的每人赏了三十到五十亩良田,彻底解决了具甲营将士的后顾之忧,人人不惧战死。
东门城郊的王允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面对具甲营的准备,心想着反正有四万西园军外加十来万袁家军,十比一够了吧,大不了拿一万士卒堆死这支千把人的具甲营。
从未上过战场的王允,显然是犯了文人领兵的通病,过于把史书上所记载的敌军死多少人我军死多少人当成真实战况,这个死亡的人数只是一个大战过后的战损数字罢了。
不是说我军死的人数少就一定会胜利,敌军死亡的人数多就一定会失败,以攻城战为例,己方大军死亡的人数最少是敌军的三倍以上,胜利的还不是死亡人数多的己方大军。
王允书生意气的把具甲营换算成相对应的步卒是没错,数目估计的相差不远,但从未经历过沙场的他,哪里会知道骑兵是不会窝在一个地方与步卒一点一点的去消耗。
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在于斩将夺旗的直捣黄龙,具甲营这等重甲骑兵撕裂敌军的战阵只是附带,第一要务是用铁蹄碾碎敌军的大纛。
一千重甲如大雪拥关。
具甲营铁蹄之下匈奴胡人安有完卵,这句在北方草原东至乌桓西至西域荒漠流传极广的一句话,今日京畿只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士大夫权贵们见证了这句话的分量。
作战以前经过对大将军府兵力的紧密谋划,王摩自告奋勇率领本部的一千函谷大盾士排列在战阵的最前沿。
大盾鳞次栉比,一层挨着一层,长毛密集如林,一头杵地一头斜向上方此去。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头满布鳞甲的幼蛟从沉睡中苏醒,呲开锋利的獠牙,撕咬一艘跌宕在大江上的乌篷船。
王摩信心十足的开始着手准备覆灭具甲营以后的安排,吩咐麾下的西园大卒一定要抢在消息传回大将军府之前,攻入内城。
毕竟,这支耗费了无数心血和钱帛的函谷大盾士,连那位曾经的将甲关羽都拦了下来,更别提是区区一千来骑士卒。
边陲将领往往过于看轻中原将士,而中原将士们常常过于高看自己。
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戎这些驰骋草原的胡人,无数次用人头证明了一个至理名言,遇见霸典将军麾下的具甲营只有一条路可走,暂避锋芒的迅速撤退。
“嘭嘭!”“嘭嘭!”
战马与大盾的撞击声骤然响起,王摩等人胜券在握的准备进军之际。
具甲营一瞬间推进了三百步,什么函谷大盾士,什么中原第一守卒,全都土鸡瓦狗般被具甲营的铁蹄践踏的要多碎有多碎。
那道被京畿无数士大夫文人吹捧为关中小长城的鱼鳞阵,就像是聚沙成塔,轻轻一撞,刹那间土崩瓦解。
京畿小枪甲王摩下意识握紧了枪身,唯有这杆长枪的坚实厚重感能给自己带来一丝心安,不至于被那山呼海啸般涌来的具甲营冲散了心智。
王允杨赐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世家权贵则要丢人现眼太多,即使隔着五六百步的距离,还是被具甲营山呼海啸的威势吓的脸色煞白,若不是多年做官余留的官威强撑着意志,哪里还有一点风度可言,早就当众出丑了。
具甲营一路势不可挡。
外套一件桃花白袍的何咸,相貌气质宛若胭脂评上的绝色女子,年初还真有一位外地来的豪商土豹子一掷千金的在秦楼楚馆撒钱,瞧见了带着两名具甲营副都尉何咸,那叫一个惊为天人,扬言要用五百万五铢钱包下何咸一夜。
何咸还真答应了,钱是照收了,不过陪豪商土豹子的却是十名龙精虎猛的壮汉,据说那名豪商到现在见了稍微强壮一些的男人两腿发软。
与江东美周郎并称南北两绝色的何咸,手里拿的不是八面汉剑也不是玉杆长枪,赫然是一柄大的惊心动魄的斩马剑。
剑名,扶乩,曾是女子剑仙独孤贞元的佩剑之一,畅饮过四名一品金刚一位一品天象的鲜血,独孤贞元临死之前,把这柄斩马剑交给了与儿子马超并肩站立在自己身前的何咸手里。
大雪拥关,我一人开龙壁。
扶乩在那双洁白如玉双手横握下,一剑递出,绽放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倾世风采,如那广陵江头滔滔入海,又如一位剑仙跃下玉皇楼。
一剑。
手中有剑破龙壁。
曾有一名女子一人一剑得入玉门关。
她曾在雒阳关前一剑斩破千斤闸门龙壁。
这一剑威势之爆裂,马前三十步以内手持大盾的西园大卒无一人生还,尽数被这一剑炸飞出去。
望着四崩五裂的战阵,弘农杨氏一位隐藏极深的老供奉,这位剑道禁地吴国剑庐的一名天赋极高叛逃子弟,默不作声的握住了剑锷,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心底多少年未曾出现的惊惧。
这位名为吴神荼的剑道老宗师,是那场继永康大乱、熹平血案、辛酉之祸以后,大汉四桩公案里的最后一桩红衣案的少数幸存者之一。
吴神荼剑道修为非同小可,叛出吴国剑垆以前曾是刀甲吴馘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也是剑垆剑冠呼声最高的人之一,上一代名家祭酒点评吴国剑垆的这两名剑道奇才,用了一句日月同辉的评语。
吴国剑垆的老祖宗甚至有意破例改一次祖训,免的到时候两败俱伤,吴国剑垆两剑冠,剑道奇才吴馘知道老祖宗有这个念头,又不想与相伴十几年的好兄弟生死相搏,索性弃剑练刀,这才早就了江湖四大奇闻之一的剑道禁地的剑冠用刀,还成为了当代刀甲。
吴国剑垆说是剑垆,其实称作剑冢剑坟更加准确,里面埋葬了不知多少剑道奇才,因为吴国剑垆每一代只许一人出垆。
雒阳守门人死在戏志才程昱两人的算计下,新任光禄勋一把手光禄卿陈群亲自去找这位江湖草莽彻夜长谈一次,许下重诺聘请吴神荼担任京畿雒阳的新任守门人。
摆上台面东西的优渥到足以让天下任何剑士发狂,就连当代剑甲越嶽也不例外,剑尊王越的一生用剑心得《庚子洗剑录》,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得入天门的剑仙张道陵乘剑飞升法门,越国剑炉锻剑养剑意的不传秘法。
这三样随便拎出来一样足以让天下任何一品剑道宗师甘愿一生为奴,吴神荼能与刀甲吴馘争夺剑冠,心智何等的坚贞,只说了一句它山之石皆是次料,果断拒绝了陈群。
剑道成就如此之高,心智如此坚韧,留作胜负手的吴神荼,见识了具甲营的铁骑冲阵,紧接着见识了何咸这一剑,竟是一剑未出,直接消失了。
吴神荼的消失无声无息,前方近十几名各家供奉未有一人察觉。
一剑。
手中有剑破龙壁。
曾有一名女子一人一剑得入玉门关。
她曾在雒阳关前一剑斩破千斤闸门龙壁。
这一剑威势之爆裂,马前三十步以内手持大盾的西园大卒无一人生还,尽数被这一剑炸飞出去。
望着四崩五裂的战阵,弘农杨氏一位隐藏极深的老供奉,这位剑道禁地吴国剑庐的一名天赋极高叛逃子弟,默不作声的握住了剑锷,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心底多少年未曾出现的惊惧。
这位名为吴神荼的剑道老宗师,是那场继永康大乱、熹平血案、辛酉之祸以后,大汉四桩公案里的最后一桩红衣案的少数幸存者之一。
吴神荼剑道修为非同小可,叛出吴国剑垆以前曾是刀甲吴馘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也是剑垆剑冠呼声最高的人之一,上一代名家祭酒点评吴国剑垆的这两名剑道奇才,用了一句日月同辉的评语。
吴国剑垆的老祖宗甚至有意破例改一次祖训,免的到时候两败俱伤,吴国剑垆两剑冠,剑道奇才吴馘知道老祖宗有这个念头,又不想与相伴十几年的好兄弟生死相搏,索性弃剑练刀,这才早就了江湖四大奇闻之一的剑道禁地的剑冠用刀,还成为了当代刀甲。
吴国剑垆说是剑垆,其实称作剑冢剑坟更加准确,里面埋葬了不知多少剑道奇才,因为吴国剑垆每一代只许一人出垆。
雒阳守门人死在戏志才程昱两人的算计下,新任光禄勋一把手光禄卿陈群亲自去找这位江湖草莽彻夜长谈一次,许下重诺聘请吴神荼担任京畿雒阳的新任守门人。
摆上台面东西的优渥到足以让天下任何剑士发狂,就连当代剑甲越嶽也不例外,剑尊王越的一生用剑心得《庚子洗剑录》,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得入天门的剑仙张道陵乘剑飞升法门,越国剑炉锻剑养剑意的不传秘法。
这三样随便拎出来一样足以让天下任何一品剑道宗师甘愿一生为奴,吴神荼能与刀甲吴馘争夺剑冠,心智何等的坚贞,只说了一句它山之石皆是次料,果断拒绝了陈群。
剑道成就如此之高,心智如此坚韧,留作胜负手的吴神荼,见识了具甲营的铁骑冲阵,紧接着见识了何咸这一剑,竟是一剑未出,直接消失了。
吴神荼的消失无声无息,前方近十几名各家供奉未有一人察觉。
乱象已生的中平四年春,勾起了许多花甲老人对于当年那场兵祸的回忆,勒令家中的孙儿不许出去玩闹,家里孙儿过于顽皮的每天坐在院中亲自看着。
事实证明这些花甲老人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一阵响彻如惊雷炸响的巨大马蹄声轰鸣而过,声音响的让靠近雒阳主街的老百姓暗自嘀咕青石长街不会被踏碎了吧。
这支不过千人的骑兵马蹄奔踏声远远超过了五千乃至一万铁骑,缘由在于这上千匹战马全是伪甲等战马西凉西凉象骢,面帘、鸡颈、当胸、身甲、搭后、寄生,人马皆披甲。
具装铠重骑兵在战场上应对匈奴胡骑历来都是一锤定音的胜负手,尤其是在大汉四大名将霸典将军的运筹帷幄之下,杀的如今的草原大单于檀石槐闻风丧胆,总结的一本《具甲武备论》更是成为了骑战经典。
当年覆灭南匈奴一战时,具装铠重骑兵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如同神兵天降,长驱直入扑向了匈奴左右贤王的大帐,碾死万夫长六人、千夫长二十一人、部落头人死亡高达十九人。
当时被誉为草原第一人的左贤王同样是没能逃脱那支铁蹄的碾压,若不是右贤王见势不妙抛下账内的妻儿亡命逃窜,右贤王的下场与大帐内踏成一滩肉泥的左贤王没什么两样。
这支曾经威震九边的具甲营,今日重现沙场了,一名外套绣着一朵大桃花的贵气公子哥,率领这支具甲营直扑雒阳东门而去。
这支具甲营的将士们,一大部分是大将军何进从西凉军并州军幽州军三处边陲精挑细选的家奴,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断然不会成为别家望族的家奴,汝南袁氏也不行。
但这却是底层庶民求之不得的,首先免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其次俗话说的好丞相门前七品官况且当今天下权势最为煊赫的大将军。
在乡里平时官大的没边的县令都得对大将军府的家奴客客气气,县衙官吏有什么婚丧嫁娶,一次不落的邀请大将军家奴坐在主要席位,即使不是主位,但是与没穿上大将军府家奴这层锦衣之前的泥腿子身份相比,云泥之别。
没有煊赫背景支撑,就算你是边军的屯长,到了地方依旧没几个县衙官吏瞧得上你,想要办事?提着猪头都不一定找的到庙,只是披上一层大将军府家奴的外衣,家里有事都不需要从雒阳赶回去,一县长官自会屁颠屁颠带着县尉县丞等重要官署,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
具甲营的将士对于大将军何进与少主公何咸的忠心毋庸置疑,忠心耿耿,何咸平时又不吝赏赐的每人赏了三十到五十亩良田,彻底解决了具甲营将士的后顾之忧,人人不惧战死。
东门城郊的王允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面对具甲营的准备,心想着反正有四万西园军外加十来万袁家军,十比一够了吧,大不了拿一万士卒堆死这支千把人的具甲营。
从未上过战场的王允,显然是犯了文人领兵的通病,过于把史书上所记载的敌军死多少人我军死多少人当成真实战况,这个死亡的人数只是一个大战过后的战损数字罢了。
不是说我军死的人数少就一定会胜利,敌军死亡的人数多就一定会失败,以攻城战为例,己方大军死亡的人数最少是敌军的三倍以上,胜利的还不是死亡人数多的己方大军。
王允书生意气的把具甲营换算成相对应的步卒是没错,数目估计的相差不远,但从未经历过沙场的他,哪里会知道骑兵是不会窝在一个地方与步卒一点一点的去消耗。
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在于斩将夺旗的直捣黄龙,具甲营这等重甲骑兵撕裂敌军的战阵只是附带,第一要务是用铁蹄碾碎敌军的大纛。
一千重甲如大雪拥关。
具甲营铁蹄之下匈奴胡人安有完卵,这句在北方草原东至乌桓西至西域荒漠流传极广的一句话,今日京畿只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士大夫权贵们见证了这句话的分量。
作战以前经过对大将军府兵力的紧密谋划,王摩自告奋勇率领本部的一千函谷大盾士排列在战阵的最前沿。
大盾鳞次栉比,一层挨着一层,长毛密集如林,一头杵地一头斜向上方此去。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头满布鳞甲的幼蛟从沉睡中苏醒,呲开锋利的獠牙,撕咬一艘跌宕在大江上的乌篷船。
王摩信心十足的开始着手准备覆灭具甲营以后的安排,吩咐麾下的西园大卒一定要抢在消息传回大将军府之前,攻入内城。
毕竟,这支耗费了无数心血和钱帛的函谷大盾士,连那位曾经的将甲关羽都拦了下来,更别提是区区一千来骑士卒。
边陲将领往往过于看轻中原将士,而中原将士们常常过于高看自己。
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戎这些驰骋草原的胡人,无数次用人头证明了一个至理名言,遇见霸典将军麾下的具甲营只有一条路可走,暂避锋芒的迅速撤退。
“嘭嘭!”“嘭嘭!”
战马与大盾的撞击声骤然响起,王摩等人胜券在握的准备进军之际。
具甲营一瞬间推进了三百步,什么函谷大盾士,什么中原第一守卒,全都土鸡瓦狗般被具甲营的铁蹄践踏的要多碎有多碎。
那道被京畿无数士大夫文人吹捧为关中小长城的鱼鳞阵,就像是聚沙成塔,轻轻一撞,刹那间土崩瓦解。
京畿小枪甲王摩下意识握紧了枪身,唯有这杆长枪的坚实厚重感能给自己带来一丝心安,不至于被那山呼海啸般涌来的具甲营冲散了心智。
王允杨赐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世家权贵则要丢人现眼太多,即使隔着五六百步的距离,还是被具甲营山呼海啸的威势吓的脸色煞白,若不是多年做官余留的官威强撑着意志,哪里还有一点风度可言,早就当众出丑了。
具甲营一路势不可挡。
外套一件桃花白袍的何咸,相貌气质宛若胭脂评上的绝色女子,年初还真有一位外地来的豪商土豹子一掷千金的在秦楼楚馆撒钱,瞧见了带着两名具甲营副都尉何咸,那叫一个惊为天人,扬言要用五百万五铢钱包下何咸一夜。
何咸还真答应了,钱是照收了,不过陪豪商土豹子的却是十名龙精虎猛的壮汉,据说那名豪商到现在见了稍微强壮一些的男人两腿发软。
与江东美周郎并称南北两绝色的何咸,手里拿的不是八面汉剑也不是玉杆长枪,赫然是一柄大的惊心动魄的斩马剑。
剑名,扶乩,曾是女子剑仙独孤贞元的佩剑之一,畅饮过四名一品金刚一位一品天象的鲜血,独孤贞元临死之前,把这柄斩马剑交给了与儿子马超并肩站立在自己身前的何咸手里。
大雪拥关,我一人开龙壁。
扶乩在那双洁白如玉双手横握下,一剑递出,绽放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倾世风采,如那广陵江头滔滔入海,又如一位剑仙跃下玉皇楼。
一剑。
手中有剑破龙壁。
曾有一名女子一人一剑得入玉门关。
她曾在雒阳关前一剑斩破千斤闸门龙壁。
这一剑威势之爆裂,马前三十步以内手持大盾的西园大卒无一人生还,尽数被这一剑炸飞出去。
望着四崩五裂的战阵,弘农杨氏一位隐藏极深的老供奉,这位剑道禁地吴国剑庐的一名天赋极高叛逃子弟,默不作声的握住了剑锷,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心底多少年未曾出现的惊惧。
这位名为吴神荼的剑道老宗师,是那场继永康大乱、熹平血案、辛酉之祸以后,大汉四桩公案里的最后一桩红衣案的少数幸存者之一。
吴神荼剑道修为非同小可,叛出吴国剑垆以前曾是刀甲吴馘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也是剑垆剑冠呼声最高的人之一,上一代名家祭酒点评吴国剑垆的这两名剑道奇才,用了一句日月同辉的评语。
吴国剑垆的老祖宗甚至有意破例改一次祖训,免的到时候两败俱伤,吴国剑垆两剑冠,剑道奇才吴馘知道老祖宗有这个念头,又不想与相伴十几年的好兄弟生死相搏,索性弃剑练刀,这才早就了江湖四大奇闻之一的剑道禁地的剑冠用刀,还成为了当代刀甲。
吴国剑垆说是剑垆,其实称作剑冢剑坟更加准确,里面埋葬了不知多少剑道奇才,因为吴国剑垆每一代只许一人出垆。
雒阳守门人死在戏志才程昱两人的算计下,新任光禄勋一把手光禄卿陈群亲自去找这位江湖草莽彻夜长谈一次,许下重诺聘请吴神荼担任京畿雒阳的新任守门人。
摆上台面东西的优渥到足以让天下任何剑士发狂,就连当代剑甲越嶽也不例外,剑尊王越的一生用剑心得《庚子洗剑录》,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得入天门的剑仙张道陵乘剑飞升法门,越国剑炉锻剑养剑意的不传秘法。
这三样随便拎出来一样足以让天下任何一品剑道宗师甘愿一生为奴,吴神荼能与刀甲吴馘争夺剑冠,心智何等的坚贞,只说了一句它山之石皆是次料,果断拒绝了陈群。
剑道成就如此之高,心智如此坚韧,留作胜负手的吴神荼,见识了具甲营的铁骑冲阵,紧接着见识了何咸这一剑,竟是一剑未出,直接消失了。
吴神荼的消失无声无息,前方近十几名各家供奉未有一人察觉。
一剑。
手中有剑破龙壁。
曾有一名女子一人一剑得入玉门关。
她曾在雒阳关前一剑斩破千斤闸门龙壁。
这一剑威势之爆裂,马前三十步以内手持大盾的西园大卒无一人生还,尽数被这一剑炸飞出去。
望着四崩五裂的战阵,弘农杨氏一位隐藏极深的老供奉,这位剑道禁地吴国剑庐的一名天赋极高叛逃子弟,默不作声的握住了剑锷,只有这样才能平静心底多少年未曾出现的惊惧。
这位名为吴神荼的剑道老宗师,是那场继永康大乱、熹平血案、辛酉之祸以后,大汉四桩公案里的最后一桩红衣案的少数幸存者之一。
吴神荼剑道修为非同小可,叛出吴国剑垆以前曾是刀甲吴馘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也是剑垆剑冠呼声最高的人之一,上一代名家祭酒点评吴国剑垆的这两名剑道奇才,用了一句日月同辉的评语。
吴国剑垆的老祖宗甚至有意破例改一次祖训,免的到时候两败俱伤,吴国剑垆两剑冠,剑道奇才吴馘知道老祖宗有这个念头,又不想与相伴十几年的好兄弟生死相搏,索性弃剑练刀,这才早就了江湖四大奇闻之一的剑道禁地的剑冠用刀,还成为了当代刀甲。
吴国剑垆说是剑垆,其实称作剑冢剑坟更加准确,里面埋葬了不知多少剑道奇才,因为吴国剑垆每一代只许一人出垆。
雒阳守门人死在戏志才程昱两人的算计下,新任光禄勋一把手光禄卿陈群亲自去找这位江湖草莽彻夜长谈一次,许下重诺聘请吴神荼担任京畿雒阳的新任守门人。
摆上台面东西的优渥到足以让天下任何剑士发狂,就连当代剑甲越嶽也不例外,剑尊王越的一生用剑心得《庚子洗剑录》,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得入天门的剑仙张道陵乘剑飞升法门,越国剑炉锻剑养剑意的不传秘法。
这三样随便拎出来一样足以让天下任何一品剑道宗师甘愿一生为奴,吴神荼能与刀甲吴馘争夺剑冠,心智何等的坚贞,只说了一句它山之石皆是次料,果断拒绝了陈群。
剑道成就如此之高,心智如此坚韧,留作胜负手的吴神荼,见识了具甲营的铁骑冲阵,紧接着见识了何咸这一剑,竟是一剑未出,直接消失了。
吴神荼的消失无声无息,前方近十几名各家供奉未有一人察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