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1 庚卷 第八十一章 明天
- 682 庚卷 第八十二章 问题
- 683 庚卷 第八十三章 避免
- 684 庚卷 第八十四章 关键
- 685 庚卷 第八十五章 热闹
- 686 庚卷 第八十六章 真的
- 687 庚卷 第八十七章 输定了
- 688 庚卷 第八十八章 沾益
- 689 庚卷 第八十九章 追击
- 690 庚卷 第九十章 梁家田
- 691 辛卷 第一章 Aaron;Yu
- 692 辛卷 第二章 见到你
- 693 辛卷 第三章 选择
- 694 辛卷 第四章 一步
- 695 辛卷 第五章 无辞上
- 696 辛卷 第五章 无辞下
- 697 辛卷 第六章 二月
- 698 辛卷 第七章 最低要求
- 699 辛卷 第八章 机器
- 700 辛卷 第九章 睡醒
- 701 辛卷 第十章 和平
- 702 辛卷 第十一章 反对
- 703 辛卷 第十二章 独断
- 704 辛卷 第十三章 彼得堡
- 705 辛卷 第十四章 上
- 706 辛卷 第十四章 战车 下
- 707 辛卷 第十五章 敬礼
- 708 辛卷 第十六章 赌局
- 709 辛卷 第十七章 敌人
- 710 辛卷 第十八章 领土
- 711 辛卷 第十九章 灭亡
- 712 辛卷 第二十章 争雄
- 713 辛卷 第二十一章 推脱
- 714 辛卷 第二十二章 悸动
- 715 辛卷 第二十三章 商议
- 716 辛卷 第二十四章 使命
- 717 辛卷 第二十五章 借口
- 718 辛卷 第二十六章 出事
- 719 辛卷 第二十七章 边缘
- 720 辛卷 第二十八章 正义 上
- 721 辛卷 第二十八章 正义 下
- 722 辛卷 第二十九章 但愿
- 723 辛卷 第三十章 大号鱼雷
- 724 辛卷 第三十一章 邓尼茨 上
- 725 辛卷 第三十一章 邓尼茨 中
- 726 辛卷 第三十一章 邓尼茨 下
- 727 辛卷 第三十二章 希望
- 728 辛卷 第三十三章 不饿
- 729 辛卷 第三十四章 成交
- 730 辛卷 第三十五章 办法
- 731 辛卷 第三十六章 第十七号 上
- 732 辛卷 第三十六章 第十七号 下
- 733 辛卷 第三十七章 试验 上
- 734 辛卷 第三十七章 试验 下
- 735 辛卷 第三十八章 试验2 上
- 736 辛卷 第三十八章 试验2 下
- 737 辛卷 第三十九章 巴勒迪克1
- 738 辛卷 第四十章 巴勒迪克2 上
- 739 辛卷 第四十章 巴勒迪克2 下
- 740 辛卷 第四十一章 巴勒迪克3 上
- 741 辛卷 第四十一章 巴勒迪克3 下
- 742 辛卷 第四十一章 车轮 上
- 743 辛卷 第四十一章 车轮 下
- 744 辛卷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 上
- 745 辛卷 第四十二章 十二月 下
- 746 辛卷 第四十三章 辞职
- 747 辛卷 第四十四章 吃饭
- 748 辛卷 第四十五章 报应
- 749 辛卷 第四十六章 过家家
- 750 辛卷 第四十七章 窝案
- 751 辛卷 第四十八章 沦陷
- 752 辛卷 第四十九章 沦陷2
- 753 辛卷 第五十章 苍蝇
- 754 辛卷 第五十一章 无罪
- 755 辛卷 第五十一章 新日本
- 756 辛卷 第五十二章 照常
- 757 辛卷 第五十三章 照常2
- 758 辛卷 第五十四章 壮胆
- 759 辛卷 第五十五章 凡尔登
- 760 辛卷 第五十六章 凡尔登2
- 761 辛卷 第五十七章 凡尔登3
- 762 辛卷 第五十八章 凡尔登4
- 763 辛卷 第五十九章 友谊
- 764 辛卷 第六十章 友谊2
- 765 辛卷 第六十一章 友谊3
- 766 辛卷 第六十二章 友谊4
- 767 辛卷 第六十三章 通牒
- 768 辛卷 第六十四章 通牒2
- 769 辛卷 第六十五章 阿斯特拉罕
- 770 辛卷 第六十六章 彼岸
- 771 辛卷 第六十七章 彼岸2
- 772 辛卷 第六十八章 杜博夫卡
- 773 辛卷 第六十九章 伤疤
- 774 辛卷 第七十章 和约
- 775 辛卷 第七十一章 黄河黄河
- 776 辛卷 第七十二章 永远健康
- 777 辛卷 第七十三章 大限
- 778 辛卷 第七十四章 大限2
- 779 辛卷 第七十五章 奸商
- 780 辛卷 第七十六章 乱想
- 781 辛卷 第七十七章 疯了
- 782 辛卷 第七十八章 轰他娘的
- 783 辛卷 第七十九章 准确
- 784 辛卷 地八十章 会谈
- 785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证供
- 786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苟活(前章证供应为八十一章)
- 787 辛卷 第八十三章 花光
- 788 辛卷 第八十四章 遍地
- 789 辛卷 第八十五章 够了
- 790 辛卷 第八十六章 主导
- 791 辛卷 第八十七章 上
- 792 辛卷 第八十七章 改变 下
- 793 壬卷 第一章 极甚
- 794 壬卷 第二章 发抖
- 795 壬卷 第三章 时间
- 796 壬卷 家与国 第三章 确定
- 797 辛卷 第八十七章 辛改变 下
- 798 壬卷 第二章二 发抖
- 799 壬卷 家与国 第五章 共勉
- 800 壬卷 家与国 第三第章 确定
- 801 壬卷 家与国 第六章 短板 下
- 802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 稳定
- 803 壬卷 家与国 第八章 遗愿
- 80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章 六短板 下
- 805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第 稳定
- 806 壬卷 家与国 第九镇 未来 下
- 807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 第稳定
- 808 壬卷 家与国 第十章 高尚 下
- 809 壬卷 家与国第十一章 逗逼 上
- 810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一章 逗逼 下
- 811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二章 通化
- 812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三章 通化2
- 813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四章 断碗
- 814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五章 尴尬
- 815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六章 贤妻良母
- 816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七章 勇敢
- 817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八章 泡汤
- 818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九章 宣扬
- 819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章 清瘦
- 820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一章 希望
- 821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一章 交换
- 822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二章 美女
- 823 壬卷 家与国第二十三章 猜测
- 824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四章 无关
- 825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五章 过来
- 826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六章 克伦威尔
- 827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七章 死无葬身之地
- 828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八章 同心
- 829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九章 京城1
- 830 感谢主站首页热点封推
- 831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八章八 同心
- 832 感谢主站首页热点封首推
- 833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章 京城2
- 834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一章 京城3
- 835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二章 瓦尔基里
- 836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三章 瓦尔基里2
- 837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四章 瓦尔基里3
- 838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五章 万岁
- 839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六章 周四外
- 840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七章 过去
- 841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八章 攻城
- 842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九章 功臣
- 843 今日耽误,即便更新也会很晚。
- 844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章 黑锅
- 845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一章 诅咒
- 846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二章 指责
- 847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三章 教化
- 848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四章 转身1
- 849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五章 转身2
- 850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六章 转身3
- 851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七章 转身4
- 852 壬卷 家与国 四十八章 转身 终
- 853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九章 啤酒馆
- 854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章 啤酒馆2
- 855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一章 侄女婿
- 856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二章 心安1
- 857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三章 心安2
- 858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四章 心安3
- 859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五章 汇报
- 860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六章 制成
- 861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七章 招安
- 862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八章 不成钢
- 863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九章 接受
- 86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章 异端
- 865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一章 行事
- 866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二章 报告
- 867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三章 问题
- 868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四章 决断
- 869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五章 轮回
- 870 有些东西要说一下
- 871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六章 轮回2
- 872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七章 轮回3
- 873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八章 去做
- 87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九章 还不了
- 875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章 不好
- 876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一章 运河
- 877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二章 实现
- 878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三章 怎么办
- 879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四章 可笑
- 880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五章 美国人
- 881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六章 太蠢
- 882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七章 一样
- 883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八章 怎么办
- 884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九章 犯错
- 885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章 忘恩负义
- 886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一章 选择题
- 887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二章 发生
- 888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三章 再谈
- 889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四章 盛宴
- 890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五章 敲竹杠
- 891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上
- 892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下
- 893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八章 风潮2
- 894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九章 当真
- 895 壬卷 家与国 地九十章 总办
- 896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一章 差别
- 897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二章 重大
- 898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三章 为定
- 899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四章 露底
- 900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五章 ****1
- 901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六章 漂娼2
- 902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七章 漂娼3
- 903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八章 漂娼4
- 904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九章 何处去
- 905 壬卷 家与国 第一百章 乱了
- 906 壬卷 家与国 第一百零一章 赢了
- 907 壬卷 家与国第一百零二章 怎么选
- 908 第一章 悲剧
- 909 第二章 俄国
- 910 第三章 叮嘱
- 911 第四章 简单
- 912 第五章 弃舰
- 913 第六章 事实
- 914 第七章 震撼
- 915 第八章 调子
- 916 第九章 狼狈
- 917 第十章 救人
- 918 第十一章 造云
- 919 第十二章 顺手
- 920 第十三章 加把劲
- 921 第十四章 送上去
- 922 第十五章 糖葫芦串
- 923 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
- 924 第十七章 一样
- 925 第十八章 蘑菇云
- 926 第十九章 热情
- 927 第二十章 两场战争
- 928 第二十一章 不是这样
- 929 第二十二章 胜负
- 930 第二十三章 不下场
- 931 第二十四章 道格拉斯
- 932 第二十五章 当他死了
- 933 第二十六章 看看
- 934 第二十七章 和平
- 935 第二十八章 款待
- 936 第二十九章 听听
- 937 第三十章 有办法的
- 938 第三十一章 造船
- 939 第三十二章 误大事
- 940 第三十三章 犹豫
- 941 第三十四章 行为
- 942 第三十五章 条约
- 943 第三十六章 顺眼
- 944 备注:GDP、GDP增长,以及武器造价
- 945 第三十七章 调停
- 946 第三十八章 支持
- 947 第三十九章 放心
- 948 第四十章 架势
- 949 第四十一章 不错
- 950 四十二章 同胞
- 951 第四十三张 总会来的1
- 952 第四十四章 总会来的2
- 953 第四十五章 两难
- 954 第四十六章 滚雷
- 955 第四十七章 和比战难1
- 956 第四十八章 和比战难2
- 957 第四十九章 和比战难3
- 958 第五十章 和比战难4
- 959 第五十一章 一大半
- 960 第五十二章 挑事
- 961 第五十三章 起飞
- 962 第五十四章 种海藕
- 963 第五十五章 一个样
- 964 第五十六章 胸膛
- 965 第五十七章 刺骨
- 966 第五十八章 铁疙瘩
- 967 第五十九章 滚!
- 968 第六十章 猜着了
- 969 第六十一章 立威
- 970 第六十二章 乱下去
- 971 第六十三章 西厂
- 972 第六十四章 稀巴烂
- 973 第六十五章 下次
- 974 第六十六章 绝尘
- 975 第一章 拖下去
- 976 第二章 胜利
- 977 第三章 回天
- 978 第四章 汇报1
- 979 第五章 汇报2
- 980 第六章 必要
- 981 第七章 祸首
- 982 第八章 祝愿
- 983 第九章 也要去
- 984 第十章 所在
- 985 第十一章 一回
- 986 第十二章 生乱
- 987 第十三章 不归路
- 988 第十四章 奉献
- 989 第十五章 批准
- 990 第十八章 很远很远
- 991 最后的话
- 992 第十八章 很远很远
- 993 最后的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辛卷 第一章 Aaron;Yu
辛卷 第一章 Aaron;Yu
纽约州上曼哈顿海文路92号是一所临江的公寓,这里本由两位女士租住,而在今年暑假前的某一日,女士们离开后,两个中国留学生住进了这里。此时的上曼哈顿还是较为荒僻的所在,即便是公寓南面的百老汇大街,也未有后世繁华,只是一条普通不过的大街,而公寓所在的海文大街,则更显荒凉,它的风景不在于都市,更多是来自西面三百多米外,极为宽广的哈得孙河。
胡适和云南一个叫卢锡荣的留学生就住在这里。相比于之前住的哥大宿舍,这里最大的好处除了租金低廉外,再就是不会像学校宿舍那样嘈闹——楼下不是闹市区,不会有汽车声。而坏处则是此处离哥大最少有三英里,每次去上课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且与哥大诸多同学除了集会也少有碰面,少了几分同学的热闹。
只是这种留学生之间集会的友谊,对于留学近七年的胡适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人了,之前在康乃尔大学,那座绮色佳那座小城,那里给他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在哥大,他只想早一些拿得博士学位,甚少和同学集会。不过,在十一月初的某一日下午,几个难得碰面的留学生终于聚在了一起,他们挤上地铁前往中央公园南部的纽约时报广场。
“人居然这么多!”时报广场虽是闹市区,但没想到这里却是人山人海,是以刚到这里的张溪若便道。他如此,身后的胡适、宋子文、陶行知、蒋梦麟、孙科、邓家彦、任鸿隽等人也是如此。大家都被这么多人吓到了,唯有伯纳德女子学院的李美步照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情形,看着这些男人笑道:“威尔逊和休斯的票数差距极小,不待最后一刻。结果难以预料。”
“威尔逊一定会胜利!”胡适看了李美步一眼,因为对方是女子,虽然‘政见’不同。可他还是会表现出相当的绅士风度。
“那是因为女子不能参政投票,要是像我国一样。威尔逊这种负心人肯定落选,还是总理……”去年纽约州发起女子参政热潮,要求女子也如中国那样有权参与投票,不过这种要求最终被保守势力压下去了。而威尔逊,他老婆死了一年就续娶,这种行为不光是女士,就是有一些男士都认为他处置不当。李美步本来说的很对,但作为总理支持者的她。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些人面前提及杨竟成,
果然,她一说总理,诸人中邓家彦便很不忿:“我国竞选只是独裁者控制下的闹剧!那种选举看似公平,可永远只会对大党有利,还有那没道理的倒阁制度,这么下去,不说是只做两届总理,只要杨竟成不死,这总理他能永远当下去。”
“我倒是好笑了。我国政体民情和美国全然不同。为何非要生搬硬套美国总统两届下台的常例?”李美步是经济哲学系自费生,牧师之女,自小辩才无双。更对男人没有丝毫畏惧,“乔治.华盛顿拒绝接受第三任总统,这充分证明了他的爱国心;杨竟成的作法,则应该继续当国,恪守激流中的岗位。前者是为了美国未来的幸福着想,后者则以中国当前的危机为悬念。他们的做法虽然相反,但动机则同样是尽美与尽善。国家制度的确立决定了华盛顿的做法,国家安全的考虑则引领了杨竟成的行为。”
几句话就引出李美步这么多话,曾为同盟会元老、同盟会司法部总长的邓家彦愣了一会才想到如何反驳。可他正要开口的时候,人群却把他们这一干留学生给冲散了。李美步和另外几个女生远远的落在了队伍的后头。
“孟硕兄,何必和女子一般见识呢。”邓家彦一番话憋在肚子里。很是不爽。胡适对李美步素来敬佩,和邓家彦关系也极为融洽,是以不想这两人在大庭广众下辩论。
“我不是对女子有成见,只觉得她们头发长见识短。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因为复兴会一家的努力,而杨竟成杀人不说,还违背宪法,横夺民财……,去年没有签约卖地的人,今年因为要交百分之二十的土地税,这等于他们的土地将白白被政府抢去……;这是对内,对外又如何?和日本那一仗,本就是他故意挑起的,国家立足未稳就行此大险,输了怎么办?更可笑的是他对俄国还很强硬,激得沙皇对我国宣战,要不是德奥挑起欧洲大战,俄军主力不能东调,我国这次绝对又是一次惨败。就这样一个人,杀人成瘾、赌性深重,有什么资格当中国的总理!”
“孟硕兄……”邓家彦嘴上边说,心中越发痛恨杨竟成,所以他的声音越说极大,即便人群吵杂,同行的留学生也驻足回头观望。这时候任鸿隽连忙出声喊住他,并小声道:“担心隔墙有耳。”
和国内大中学一样,留学生中也有复兴青年会,邓家彦不单是同盟会司法总长,还是中国革命党骨干成员,是以同为同志的任鸿隽劝其不可暴露。
“有什么好怕的,这里是美国!”邓家彦犹不闭嘴,只是声音小了一些,而后又强自道:“根据宪法,即便是在国内,我也有批评政府之权利。”
邓家彦如此倔强,不由让任鸿隽、胡适等人想到了前几月前留学欧洲,却经纽约回国的马君武——他原本是要去云南的,不想云南革命军短短一个月内就被复兴军击败。在哥大的中国留学生集会中,马君武犹如十四年前在东京迎春会上当着满清贝子傅伦的面提倡排满一般,竭力抨击杨竟成以及复兴会*政府,引得会场大乱。
苦笑着摇头,任鸿隽还想再劝的时候,时报大楼上的红白两灯忽然大亮,广场上等候的人群一阵欢呼,任鸿隽等人谈话的中止了。
“到底那个颜色是威尔逊?白色的吗?”看着时报大楼上红白两色灯泡组成的数字,胡适有些分不清谁是谁。
“红色是民主党的。白色是共和党的。这个颜色似乎是用错了。”一脸斯文、戴着一面黑框眼镜的宋子文在一边道,他觉得应该用白色代表民主党、而不是红色。
“怎么相差这么少!”胡适从四年前就是威尔逊的忠实支持者,而且随着他都美国的了解。他也越来越认同威尔逊的种种观点。这一次威尔逊再次竞选总统,共和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最高法院的一位副法官、前纽约州州长查尔斯.伊文斯.休斯很有竞争力。预选的时候他的票数就和威尔逊不相上下,现在更是如此,所以他很担心威尔逊落选。
“威尔逊前几个月签署了八小时工作制法案,劳工集团是支持他的,他的赢面更大一些。”威尔逊和休斯之间,宋子文并没有一定的偏向,更没像胡适这样,一心希望威尔逊赢得大选。
“难说啊!”站在诸人一边的张溪若并不太认同宋子文说法。“威尔逊在处理毛里塔尼亚号邮轮一事上太过软弱,这让很多美国人对此有看法。”
“但是有更多人不想卷入欧洲战争。”几经变化,胡适现在完全认同和平团体解决纷争观点。而当看罢威尔逊和休斯两人的票数,见威尔逊领先一千余票,他方有些心思参与诸人的讨论。
听胡适说美国绝大多数人不想卷入欧洲战争,宋子文心里只是笑。他不但在哥大修博士学位,还在花旗银行任职,对美国和协约国的金融纠葛很是清楚。现在欧战德国越战越强,协约国则越来越弱,法*队居然有抗命不从之现象。美国若不再出兵,那美国几十亿的民间贷款将血本无归,这是华尔街绝不愿意看到的。威尔逊的竞选口号是不参与欧洲战争,真要是这样,华尔街怎么可能会让他再次当选。
自觉和这一大帮文人没必要谈的太深,宋子文在胡适说完后并不答话,只是看着时报大楼的电灯显示器,想在回学校之前知道此次美国大选之结果。不过明显这是要失望了,直到临近最后一班地铁的开车时间,威尔逊和休斯之间也没有分出胜负,甚至。在大家离开广场时,两人的票数还是不相上下。想着马上要关闭的地铁,一干留学生只好返回了学校。
多停留一会的胡适几人没有坐上地铁。硬生生走了五英里才在哥大张若溪宿舍和诸人挤了一夜。无心睡眠中,诸人从美国总统的选举谈到了国内已经开始的第二届稽疑院选举。稽疑院的名字一被说出,胡适就很是不屑,他道:“我就不明白朝堂衮衮诸公,为何就要选择稽疑院这么一个名字,为何不称之为国会或者议会?”
宿舍里只有张溪若、任鸿隽、蒋梦麟、孙科几人,林彬和陶行知已经睡着。胡适忽然将话题从美国转到国内,和他在康奈尔处了几年的任鸿隽笑道,“适之又是要批驳太炎先生,提倡国内要说白话文对吧?”
“我不是要批驳太炎先生,我只是想批驳中国的文言文!”走了五英里的胡适之前还有困倦,但一说到文言文白话文,他的尽头又上来了。“时代进步到现在,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已经是死的了,为何还要敬神一般的供着这些干尸?新的中国就应该有新的文字,新的语言,而不是因袭旧规,再说文学应该是平等的,使用文言文有几个能看得懂?”
在康奈尔大学,交好的留学生当中梅觐庄是自始至终坚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的,而任鸿隽则倾向于白话文;蒋梦麟之前未曾听过胡适所倡议白话文的理由,是以莫衷一是;孙科为了掩饰自己是孙汶长子的身份,素来少说话;唯有张奚若是拥护复兴会的,他见胡适抨击文言文,当即道:“适之难道想弹牛乐吗?”
“何为牛乐?”任鸿隽好奇道,他并不完全知道张奚若的身份,但知道他和复兴会元老于右任等人很熟悉,言语中常常维护复兴会。
“正所谓对牛弹琴,那牛根本就不懂音乐。你为了让他懂,岂不是要学几句牛叫,这样的话,那到底是牛乐还是人乐?”黑暗中大家只听得张奚若举了这么一个例子。都是笑了。唯有胡适很是气愤,他气愤道:“人和人之间怎么能用人和牛相提并论?文言文生僻难懂,白话文则不然。市井百姓都可熟知,这样的文学才是真文学!”
“那请问为何适之在康乃尔大学要放弃学农科要转为学哲学?”张奚若反问。“有些人天生就偏文一些,有些人则偏实务一些,你要那些对文学毫无兴趣之人去领悟文学之精意,这不是要对牛弹牛乐吗?很多时候,懂的自然就懂了,不懂的怎么说都不懂,何必把语言折腾来折腾去?”
张奚若似乎言之有理,一干人都在听他讲。而胡适却是越压越反叛的性子,在张奚若带有陕西口音的国语中,他使劲的再想如何反驳。
张奚若继续道:“适之的案头上我也看见有林琴南的译作,他虽然用的是古朴雅正的文言文,可那些西洋小说不都是文言文写就的吗,这其中又有哪篇不能雅俗共赏?”
胡适的反驳之词还未想好,忍不住的孙科开口道:“章太炎身为礼部尚书,在他任上你想废文言文那是不可能的。再看看国内的报界,现在审查越来越严,以前几百两银子的保证金。现在则提高到了一千到五千华元不等,而且官府还有专门的新闻审查机构,只要是不合意的。那就取缔。租界里的取缔不了,那就禁止邮局递送……。适之,你以前写稿的那个青年杂志,不就被沪上封了吗”
留学生月金是定死的,本来胡适还能向国内杂志投稿以获一些外快,不想常常投稿的杂志却最终因为封锁邮路没办法办下去。他话说完,胡适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道:“青年杂志真是被政府封了?”
“你不知道啊?”孙科最终因为关注国内的战时,对国内的新闻甚是关注。而胡适则不喜革命党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则对那些事情素来不理。“就在上个月。礼部发文,封禁三十八种报纸和十四种杂志。你那个投稿的青年杂志就在其中。”
“为何要封禁这些报纸杂志,难道政府就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么?”任鸿隽也是初次听到这个消息,追问起来。
“为何要封禁?”孙科笑,“还能为何?这些报纸杂志无非是不被杨竟成所喜罢了。”
“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张奚若对此也不如孙科了解,但他不相信这些报纸是因为抨击朝政被封禁的。他道。“真要是抨击政府就被封,那第一个要封的就是天津的大公报,那还是满人办的,为何这大公报不封?”
“那你也不能确定大公报就没有换编辑,满人难道就不会说杨竟成好话吗?”孙科再一次将事情往黑暗处引,让张奚若的辩白无用。“我朝啊,就是*的命。辛亥年未立共和而立了皇帝,不选总统而选了总理,事情就是如今这般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没了,那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民主共和?”
“这个政府不管怎么*,最少我中华不要再对外赔款,还收复了台湾,这就足够了。”张奚若道。“陶焕卿大人倡议土地改革以来,国内的报纸顿然大哗,纷纷指责政府不是,云南那边还和俄寇、革命党勾结,发动了叛乱。若是这些本封禁的报纸杂志和云南有关,那封了就封了,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提到云南孙科就无心再辩驳下去,昆明被复兴军占领后,父亲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他担心的很。此时只有任鸿隽道:“叛乱也是复兴会逼迫而起的,他们要不是污蔑梁卓如先生,云南也叛乱不起来。往他国借兵平叛,自古便有之,革命党只要没有出让国权利益,根本就没什么好谴责的,威尔逊总统现在就很支持中国的护法运动,认为这是民主的体现……”
“威尔逊那是看到中日两国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越杀越仇,反而还相互交好,这才支持护法运动。威尔逊再怎么文明,他也是美国人,只要是有益于美国利益的他就支持,反之则反对。”报纸为什么被封张奚若不知道,但中美关系他却是敏感的。
“那也是当朝出尔反尔所致。”叛乱也好,护法也好,都不是胡适所支持的,但张奚若批评威尔逊,他便不乐意了。“当初是美国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之侵略,现在当朝不亲近之前的朋友美国,反而交好之前的敌人日本,这便是不道德的。中美关系之所以这么差,完全是某人过桥抽板、忘恩负义的缘故。”
“美国人弹药机器是我们花钱买的,美孚的借款,则是用关内数省的采油权换的。除了这些公平的交易外,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对不起美国的?”张奚若道。“日本是中国的敌人,更是美国的敌人,支持中国打击日本,这本就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我真不知道适之所说的恩成何来?”
张奚若入哥大本想学土木工程,可到最后发现自己对数学就是提不起精神来,便改学了政治学,他对牛弹琴的例子便是以自己为例子说的。文学未必是他的所长,但说到政治这却是他熟知的。中美之间、中日之间,即便没有复兴青年会每月一次的例会,他也能看出中日美三国的博弈。
或许知道政治不是自己所长、或许大家开始怀疑张奚若的立场、或许是困了。宿舍里的卧谈会到此便结束。第二次一早,最为关心威尔逊是否当选的胡适就心急火燎的起来出去买报纸,想知道大选的投票结果。不料他起来的晚,学校报摊上素来支持威尔逊的纽约时报早就卖光了,剩下的那些报纸则大多猜测休斯会赢得大选,心中仍旧对威尔逊当选满怀希望的胡适便径直出校往闹市区寻找报摊,他一直走了六英里远的才在一处偏僻的报摊上买到纽约时报。看到报纸头条是威尔逊可能险胜后,他神情顿时为之一块,觉得这两日加起来十多英里,近二十公里的路没有白走。
纽约时报果然言之中的,当日下午,威尔逊以四千票之微弱优势当选下一任总统的新闻便出来了。威尔逊的支持们互相拥抱欢喜,而身在自己寓所的胡适只有和卢锡荣草草拥抱才放下此事。
看着胡适如此为威尔逊疯狂,卢锡荣笑道:“适之,我们怎么感觉比你自己当选了总统还高兴?”
“不,我是为这样有悬念、并且公正的选举而高兴。”胡适懒散的躺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在这样的选举下,威尔逊能再次当选总统,则是我更高兴的事情。”
“你就为了这个才推迟几个月回国?”胡适的博士论文考试在几个月前就进行了,虽然是大修通过,但他现在没有时间去大修论文,回国是必定的。
“没有的事情。”胡适终于想起了正事,道:“对了,晋候,有我的信件吗?”
“有韦莲司的。”卢锡荣笑道。胡适是留学生中最多情的——为了使留学生更好的接触美式文化,庚款的留学生很多都住在美国人家里,但,只有胡适把房东的女儿勾搭上了。虽然他前年便从绮色佳搬来到了纽约曼哈顿,可那个美国姑娘还是和胡适常常通信,并且,现在他们住的这所房子就是韦莲司和一个女记者合租的。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卢锡荣很多时候会不动声色的拿胡适开玩笑。
“只有她的吗?”胡适此时根本不理会卢锡荣的玩笑,他只是记得虞先生离开美国前跟他说过这个月初就会重新回到纽约,他一直在等他的消息。
“还有一封虞先生的。”卢锡荣见玩笑开不成,只好将书桌上的一封信给他递过去,那信封正面左下角上,流畅的英文写着‘.yu’。(未完待续)
胡适和云南一个叫卢锡荣的留学生就住在这里。相比于之前住的哥大宿舍,这里最大的好处除了租金低廉外,再就是不会像学校宿舍那样嘈闹——楼下不是闹市区,不会有汽车声。而坏处则是此处离哥大最少有三英里,每次去上课都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且与哥大诸多同学除了集会也少有碰面,少了几分同学的热闹。
只是这种留学生之间集会的友谊,对于留学近七年的胡适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人了,之前在康乃尔大学,那座绮色佳那座小城,那里给他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而在哥大,他只想早一些拿得博士学位,甚少和同学集会。不过,在十一月初的某一日下午,几个难得碰面的留学生终于聚在了一起,他们挤上地铁前往中央公园南部的纽约时报广场。
“人居然这么多!”时报广场虽是闹市区,但没想到这里却是人山人海,是以刚到这里的张溪若便道。他如此,身后的胡适、宋子文、陶行知、蒋梦麟、孙科、邓家彦、任鸿隽等人也是如此。大家都被这么多人吓到了,唯有伯纳德女子学院的李美步照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情形,看着这些男人笑道:“威尔逊和休斯的票数差距极小,不待最后一刻。结果难以预料。”
“威尔逊一定会胜利!”胡适看了李美步一眼,因为对方是女子,虽然‘政见’不同。可他还是会表现出相当的绅士风度。
“那是因为女子不能参政投票,要是像我国一样。威尔逊这种负心人肯定落选,还是总理……”去年纽约州发起女子参政热潮,要求女子也如中国那样有权参与投票,不过这种要求最终被保守势力压下去了。而威尔逊,他老婆死了一年就续娶,这种行为不光是女士,就是有一些男士都认为他处置不当。李美步本来说的很对,但作为总理支持者的她。千不该万不该在这些人面前提及杨竟成,
果然,她一说总理,诸人中邓家彦便很不忿:“我国竞选只是独裁者控制下的闹剧!那种选举看似公平,可永远只会对大党有利,还有那没道理的倒阁制度,这么下去,不说是只做两届总理,只要杨竟成不死,这总理他能永远当下去。”
“我倒是好笑了。我国政体民情和美国全然不同。为何非要生搬硬套美国总统两届下台的常例?”李美步是经济哲学系自费生,牧师之女,自小辩才无双。更对男人没有丝毫畏惧,“乔治.华盛顿拒绝接受第三任总统,这充分证明了他的爱国心;杨竟成的作法,则应该继续当国,恪守激流中的岗位。前者是为了美国未来的幸福着想,后者则以中国当前的危机为悬念。他们的做法虽然相反,但动机则同样是尽美与尽善。国家制度的确立决定了华盛顿的做法,国家安全的考虑则引领了杨竟成的行为。”
几句话就引出李美步这么多话,曾为同盟会元老、同盟会司法部总长的邓家彦愣了一会才想到如何反驳。可他正要开口的时候,人群却把他们这一干留学生给冲散了。李美步和另外几个女生远远的落在了队伍的后头。
“孟硕兄,何必和女子一般见识呢。”邓家彦一番话憋在肚子里。很是不爽。胡适对李美步素来敬佩,和邓家彦关系也极为融洽,是以不想这两人在大庭广众下辩论。
“我不是对女子有成见,只觉得她们头发长见识短。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是因为复兴会一家的努力,而杨竟成杀人不说,还违背宪法,横夺民财……,去年没有签约卖地的人,今年因为要交百分之二十的土地税,这等于他们的土地将白白被政府抢去……;这是对内,对外又如何?和日本那一仗,本就是他故意挑起的,国家立足未稳就行此大险,输了怎么办?更可笑的是他对俄国还很强硬,激得沙皇对我国宣战,要不是德奥挑起欧洲大战,俄军主力不能东调,我国这次绝对又是一次惨败。就这样一个人,杀人成瘾、赌性深重,有什么资格当中国的总理!”
“孟硕兄……”邓家彦嘴上边说,心中越发痛恨杨竟成,所以他的声音越说极大,即便人群吵杂,同行的留学生也驻足回头观望。这时候任鸿隽连忙出声喊住他,并小声道:“担心隔墙有耳。”
和国内大中学一样,留学生中也有复兴青年会,邓家彦不单是同盟会司法总长,还是中国革命党骨干成员,是以同为同志的任鸿隽劝其不可暴露。
“有什么好怕的,这里是美国!”邓家彦犹不闭嘴,只是声音小了一些,而后又强自道:“根据宪法,即便是在国内,我也有批评政府之权利。”
邓家彦如此倔强,不由让任鸿隽、胡适等人想到了前几月前留学欧洲,却经纽约回国的马君武——他原本是要去云南的,不想云南革命军短短一个月内就被复兴军击败。在哥大的中国留学生集会中,马君武犹如十四年前在东京迎春会上当着满清贝子傅伦的面提倡排满一般,竭力抨击杨竟成以及复兴会*政府,引得会场大乱。
苦笑着摇头,任鸿隽还想再劝的时候,时报大楼上的红白两灯忽然大亮,广场上等候的人群一阵欢呼,任鸿隽等人谈话的中止了。
“到底那个颜色是威尔逊?白色的吗?”看着时报大楼上红白两色灯泡组成的数字,胡适有些分不清谁是谁。
“红色是民主党的。白色是共和党的。这个颜色似乎是用错了。”一脸斯文、戴着一面黑框眼镜的宋子文在一边道,他觉得应该用白色代表民主党、而不是红色。
“怎么相差这么少!”胡适从四年前就是威尔逊的忠实支持者,而且随着他都美国的了解。他也越来越认同威尔逊的种种观点。这一次威尔逊再次竞选总统,共和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最高法院的一位副法官、前纽约州州长查尔斯.伊文斯.休斯很有竞争力。预选的时候他的票数就和威尔逊不相上下,现在更是如此,所以他很担心威尔逊落选。
“威尔逊前几个月签署了八小时工作制法案,劳工集团是支持他的,他的赢面更大一些。”威尔逊和休斯之间,宋子文并没有一定的偏向,更没像胡适这样,一心希望威尔逊赢得大选。
“难说啊!”站在诸人一边的张溪若并不太认同宋子文说法。“威尔逊在处理毛里塔尼亚号邮轮一事上太过软弱,这让很多美国人对此有看法。”
“但是有更多人不想卷入欧洲战争。”几经变化,胡适现在完全认同和平团体解决纷争观点。而当看罢威尔逊和休斯两人的票数,见威尔逊领先一千余票,他方有些心思参与诸人的讨论。
听胡适说美国绝大多数人不想卷入欧洲战争,宋子文心里只是笑。他不但在哥大修博士学位,还在花旗银行任职,对美国和协约国的金融纠葛很是清楚。现在欧战德国越战越强,协约国则越来越弱,法*队居然有抗命不从之现象。美国若不再出兵,那美国几十亿的民间贷款将血本无归,这是华尔街绝不愿意看到的。威尔逊的竞选口号是不参与欧洲战争,真要是这样,华尔街怎么可能会让他再次当选。
自觉和这一大帮文人没必要谈的太深,宋子文在胡适说完后并不答话,只是看着时报大楼的电灯显示器,想在回学校之前知道此次美国大选之结果。不过明显这是要失望了,直到临近最后一班地铁的开车时间,威尔逊和休斯之间也没有分出胜负,甚至。在大家离开广场时,两人的票数还是不相上下。想着马上要关闭的地铁,一干留学生只好返回了学校。
多停留一会的胡适几人没有坐上地铁。硬生生走了五英里才在哥大张若溪宿舍和诸人挤了一夜。无心睡眠中,诸人从美国总统的选举谈到了国内已经开始的第二届稽疑院选举。稽疑院的名字一被说出,胡适就很是不屑,他道:“我就不明白朝堂衮衮诸公,为何就要选择稽疑院这么一个名字,为何不称之为国会或者议会?”
宿舍里只有张溪若、任鸿隽、蒋梦麟、孙科几人,林彬和陶行知已经睡着。胡适忽然将话题从美国转到国内,和他在康奈尔处了几年的任鸿隽笑道,“适之又是要批驳太炎先生,提倡国内要说白话文对吧?”
“我不是要批驳太炎先生,我只是想批驳中国的文言文!”走了五英里的胡适之前还有困倦,但一说到文言文白话文,他的尽头又上来了。“时代进步到现在,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已经是死的了,为何还要敬神一般的供着这些干尸?新的中国就应该有新的文字,新的语言,而不是因袭旧规,再说文学应该是平等的,使用文言文有几个能看得懂?”
在康奈尔大学,交好的留学生当中梅觐庄是自始至终坚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的,而任鸿隽则倾向于白话文;蒋梦麟之前未曾听过胡适所倡议白话文的理由,是以莫衷一是;孙科为了掩饰自己是孙汶长子的身份,素来少说话;唯有张奚若是拥护复兴会的,他见胡适抨击文言文,当即道:“适之难道想弹牛乐吗?”
“何为牛乐?”任鸿隽好奇道,他并不完全知道张奚若的身份,但知道他和复兴会元老于右任等人很熟悉,言语中常常维护复兴会。
“正所谓对牛弹琴,那牛根本就不懂音乐。你为了让他懂,岂不是要学几句牛叫,这样的话,那到底是牛乐还是人乐?”黑暗中大家只听得张奚若举了这么一个例子。都是笑了。唯有胡适很是气愤,他气愤道:“人和人之间怎么能用人和牛相提并论?文言文生僻难懂,白话文则不然。市井百姓都可熟知,这样的文学才是真文学!”
“那请问为何适之在康乃尔大学要放弃学农科要转为学哲学?”张奚若反问。“有些人天生就偏文一些,有些人则偏实务一些,你要那些对文学毫无兴趣之人去领悟文学之精意,这不是要对牛弹牛乐吗?很多时候,懂的自然就懂了,不懂的怎么说都不懂,何必把语言折腾来折腾去?”
张奚若似乎言之有理,一干人都在听他讲。而胡适却是越压越反叛的性子,在张奚若带有陕西口音的国语中,他使劲的再想如何反驳。
张奚若继续道:“适之的案头上我也看见有林琴南的译作,他虽然用的是古朴雅正的文言文,可那些西洋小说不都是文言文写就的吗,这其中又有哪篇不能雅俗共赏?”
胡适的反驳之词还未想好,忍不住的孙科开口道:“章太炎身为礼部尚书,在他任上你想废文言文那是不可能的。再看看国内的报界,现在审查越来越严,以前几百两银子的保证金。现在则提高到了一千到五千华元不等,而且官府还有专门的新闻审查机构,只要是不合意的。那就取缔。租界里的取缔不了,那就禁止邮局递送……。适之,你以前写稿的那个青年杂志,不就被沪上封了吗”
留学生月金是定死的,本来胡适还能向国内杂志投稿以获一些外快,不想常常投稿的杂志却最终因为封锁邮路没办法办下去。他话说完,胡适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他道:“青年杂志真是被政府封了?”
“你不知道啊?”孙科最终因为关注国内的战时,对国内的新闻甚是关注。而胡适则不喜革命党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则对那些事情素来不理。“就在上个月。礼部发文,封禁三十八种报纸和十四种杂志。你那个投稿的青年杂志就在其中。”
“为何要封禁这些报纸杂志,难道政府就不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么?”任鸿隽也是初次听到这个消息,追问起来。
“为何要封禁?”孙科笑,“还能为何?这些报纸杂志无非是不被杨竟成所喜罢了。”
“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张奚若对此也不如孙科了解,但他不相信这些报纸是因为抨击朝政被封禁的。他道。“真要是抨击政府就被封,那第一个要封的就是天津的大公报,那还是满人办的,为何这大公报不封?”
“那你也不能确定大公报就没有换编辑,满人难道就不会说杨竟成好话吗?”孙科再一次将事情往黑暗处引,让张奚若的辩白无用。“我朝啊,就是*的命。辛亥年未立共和而立了皇帝,不选总统而选了总理,事情就是如今这般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没了,那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民主共和?”
“这个政府不管怎么*,最少我中华不要再对外赔款,还收复了台湾,这就足够了。”张奚若道。“陶焕卿大人倡议土地改革以来,国内的报纸顿然大哗,纷纷指责政府不是,云南那边还和俄寇、革命党勾结,发动了叛乱。若是这些本封禁的报纸杂志和云南有关,那封了就封了,没什么好可惜的。”
一提到云南孙科就无心再辩驳下去,昆明被复兴军占领后,父亲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他担心的很。此时只有任鸿隽道:“叛乱也是复兴会逼迫而起的,他们要不是污蔑梁卓如先生,云南也叛乱不起来。往他国借兵平叛,自古便有之,革命党只要没有出让国权利益,根本就没什么好谴责的,威尔逊总统现在就很支持中国的护法运动,认为这是民主的体现……”
“威尔逊那是看到中日两国没有像他想的那样越杀越仇,反而还相互交好,这才支持护法运动。威尔逊再怎么文明,他也是美国人,只要是有益于美国利益的他就支持,反之则反对。”报纸为什么被封张奚若不知道,但中美关系他却是敏感的。
“那也是当朝出尔反尔所致。”叛乱也好,护法也好,都不是胡适所支持的,但张奚若批评威尔逊,他便不乐意了。“当初是美国支持中国抗击日本之侵略,现在当朝不亲近之前的朋友美国,反而交好之前的敌人日本,这便是不道德的。中美关系之所以这么差,完全是某人过桥抽板、忘恩负义的缘故。”
“美国人弹药机器是我们花钱买的,美孚的借款,则是用关内数省的采油权换的。除了这些公平的交易外,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对不起美国的?”张奚若道。“日本是中国的敌人,更是美国的敌人,支持中国打击日本,这本就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我真不知道适之所说的恩成何来?”
张奚若入哥大本想学土木工程,可到最后发现自己对数学就是提不起精神来,便改学了政治学,他对牛弹琴的例子便是以自己为例子说的。文学未必是他的所长,但说到政治这却是他熟知的。中美之间、中日之间,即便没有复兴青年会每月一次的例会,他也能看出中日美三国的博弈。
或许知道政治不是自己所长、或许大家开始怀疑张奚若的立场、或许是困了。宿舍里的卧谈会到此便结束。第二次一早,最为关心威尔逊是否当选的胡适就心急火燎的起来出去买报纸,想知道大选的投票结果。不料他起来的晚,学校报摊上素来支持威尔逊的纽约时报早就卖光了,剩下的那些报纸则大多猜测休斯会赢得大选,心中仍旧对威尔逊当选满怀希望的胡适便径直出校往闹市区寻找报摊,他一直走了六英里远的才在一处偏僻的报摊上买到纽约时报。看到报纸头条是威尔逊可能险胜后,他神情顿时为之一块,觉得这两日加起来十多英里,近二十公里的路没有白走。
纽约时报果然言之中的,当日下午,威尔逊以四千票之微弱优势当选下一任总统的新闻便出来了。威尔逊的支持们互相拥抱欢喜,而身在自己寓所的胡适只有和卢锡荣草草拥抱才放下此事。
看着胡适如此为威尔逊疯狂,卢锡荣笑道:“适之,我们怎么感觉比你自己当选了总统还高兴?”
“不,我是为这样有悬念、并且公正的选举而高兴。”胡适懒散的躺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在这样的选举下,威尔逊能再次当选总统,则是我更高兴的事情。”
“你就为了这个才推迟几个月回国?”胡适的博士论文考试在几个月前就进行了,虽然是大修通过,但他现在没有时间去大修论文,回国是必定的。
“没有的事情。”胡适终于想起了正事,道:“对了,晋候,有我的信件吗?”
“有韦莲司的。”卢锡荣笑道。胡适是留学生中最多情的——为了使留学生更好的接触美式文化,庚款的留学生很多都住在美国人家里,但,只有胡适把房东的女儿勾搭上了。虽然他前年便从绮色佳搬来到了纽约曼哈顿,可那个美国姑娘还是和胡适常常通信,并且,现在他们住的这所房子就是韦莲司和一个女记者合租的。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卢锡荣很多时候会不动声色的拿胡适开玩笑。
“只有她的吗?”胡适此时根本不理会卢锡荣的玩笑,他只是记得虞先生离开美国前跟他说过这个月初就会重新回到纽约,他一直在等他的消息。
“还有一封虞先生的。”卢锡荣见玩笑开不成,只好将书桌上的一封信给他递过去,那信封正面左下角上,流畅的英文写着‘.yu’。(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