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72 辛卷 第六十八章 杜博夫卡
- 773 辛卷 第六十九章 伤疤
- 774 辛卷 第七十章 和约
- 775 辛卷 第七十一章 黄河黄河
- 776 辛卷 第七十二章 永远健康
- 777 辛卷 第七十三章 大限
- 778 辛卷 第七十四章 大限2
- 779 辛卷 第七十五章 奸商
- 780 辛卷 第七十六章 乱想
- 781 辛卷 第七十七章 疯了
- 782 辛卷 第七十八章 轰他娘的
- 783 辛卷 第七十九章 准确
- 784 辛卷 地八十章 会谈
- 785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证供
- 786 辛卷 第八十二章 苟活(前章证供应为八十一章)
- 787 辛卷 第八十三章 花光
- 788 辛卷 第八十四章 遍地
- 789 辛卷 第八十五章 够了
- 790 辛卷 第八十六章 主导
- 791 辛卷 第八十七章 上
- 792 辛卷 第八十七章 改变 下
- 793 壬卷 第一章 极甚
- 794 壬卷 第二章 发抖
- 795 壬卷 第三章 时间
- 796 壬卷 家与国 第三章 确定
- 797 辛卷 第八十七章 辛改变 下
- 798 壬卷 第二章二 发抖
- 799 壬卷 家与国 第五章 共勉
- 800 壬卷 家与国 第三第章 确定
- 801 壬卷 家与国 第六章 短板 下
- 802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 稳定
- 803 壬卷 家与国 第八章 遗愿
- 80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章 六短板 下
- 805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第 稳定
- 806 壬卷 家与国 第九镇 未来 下
- 807 壬卷 家与国 第七章 第稳定
- 808 壬卷 家与国 第十章 高尚 下
- 809 壬卷 家与国第十一章 逗逼 上
- 810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一章 逗逼 下
- 811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二章 通化
- 812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三章 通化2
- 813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四章 断碗
- 814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五章 尴尬
- 815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六章 贤妻良母
- 816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七章 勇敢
- 817 壬卷 家与国 第十八章 泡汤
- 818 壬卷 家与国 第十九章 宣扬
- 819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章 清瘦
- 820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一章 希望
- 821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一章 交换
- 822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二章 美女
- 823 壬卷 家与国第二十三章 猜测
- 824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四章 无关
- 825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五章 过来
- 826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六章 克伦威尔
- 827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七章 死无葬身之地
- 828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八章 同心
- 829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九章 京城1
- 830 感谢主站首页热点封推
- 831 壬卷 家与国 第二十八章八 同心
- 832 感谢主站首页热点封首推
- 833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章 京城2
- 834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一章 京城3
- 835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二章 瓦尔基里
- 836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三章 瓦尔基里2
- 837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四章 瓦尔基里3
- 838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五章 万岁
- 839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六章 周四外
- 840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七章 过去
- 841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八章 攻城
- 842 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九章 功臣
- 843 今日耽误,即便更新也会很晚。
- 844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章 黑锅
- 845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一章 诅咒
- 846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二章 指责
- 847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三章 教化
- 848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四章 转身1
- 849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五章 转身2
- 850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六章 转身3
- 851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七章 转身4
- 852 壬卷 家与国 四十八章 转身 终
- 853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九章 啤酒馆
- 854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章 啤酒馆2
- 855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一章 侄女婿
- 856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二章 心安1
- 857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三章 心安2
- 858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四章 心安3
- 859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五章 汇报
- 860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六章 制成
- 861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七章 招安
- 862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八章 不成钢
- 863 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九章 接受
- 86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章 异端
- 865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一章 行事
- 866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二章 报告
- 867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三章 问题
- 868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四章 决断
- 869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五章 轮回
- 870 有些东西要说一下
- 871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六章 轮回2
- 872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七章 轮回3
- 873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八章 去做
- 874 壬卷 家与国 第六十九章 还不了
- 875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章 不好
- 876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一章 运河
- 877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二章 实现
- 878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三章 怎么办
- 879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四章 可笑
- 880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五章 美国人
- 881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六章 太蠢
- 882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七章 一样
- 883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八章 怎么办
- 884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九章 犯错
- 885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章 忘恩负义
- 886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一章 选择题
- 887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二章 发生
- 888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三章 再谈
- 889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四章 盛宴
- 890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五章 敲竹杠
- 891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上
- 892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下
- 893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八章 风潮2
- 894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九章 当真
- 895 壬卷 家与国 地九十章 总办
- 896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一章 差别
- 897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二章 重大
- 898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三章 为定
- 899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四章 露底
- 900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五章 ****1
- 901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六章 漂娼2
- 902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七章 漂娼3
- 903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八章 漂娼4
- 904 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九章 何处去
- 905 壬卷 家与国 第一百章 乱了
- 906 壬卷 家与国 第一百零一章 赢了
- 907 壬卷 家与国第一百零二章 怎么选
- 908 第一章 悲剧
- 909 第二章 俄国
- 910 第三章 叮嘱
- 911 第四章 简单
- 912 第五章 弃舰
- 913 第六章 事实
- 914 第七章 震撼
- 915 第八章 调子
- 916 第九章 狼狈
- 917 第十章 救人
- 918 第十一章 造云
- 919 第十二章 顺手
- 920 第十三章 加把劲
- 921 第十四章 送上去
- 922 第十五章 糖葫芦串
- 923 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
- 924 第十七章 一样
- 925 第十八章 蘑菇云
- 926 第十九章 热情
- 927 第二十章 两场战争
- 928 第二十一章 不是这样
- 929 第二十二章 胜负
- 930 第二十三章 不下场
- 931 第二十四章 道格拉斯
- 932 第二十五章 当他死了
- 933 第二十六章 看看
- 934 第二十七章 和平
- 935 第二十八章 款待
- 936 第二十九章 听听
- 937 第三十章 有办法的
- 938 第三十一章 造船
- 939 第三十二章 误大事
- 940 第三十三章 犹豫
- 941 第三十四章 行为
- 942 第三十五章 条约
- 943 第三十六章 顺眼
- 944 备注:GDP、GDP增长,以及武器造价
- 945 第三十七章 调停
- 946 第三十八章 支持
- 947 第三十九章 放心
- 948 第四十章 架势
- 949 第四十一章 不错
- 950 四十二章 同胞
- 951 第四十三张 总会来的1
- 952 第四十四章 总会来的2
- 953 第四十五章 两难
- 954 第四十六章 滚雷
- 955 第四十七章 和比战难1
- 956 第四十八章 和比战难2
- 957 第四十九章 和比战难3
- 958 第五十章 和比战难4
- 959 第五十一章 一大半
- 960 第五十二章 挑事
- 961 第五十三章 起飞
- 962 第五十四章 种海藕
- 963 第五十五章 一个样
- 964 第五十六章 胸膛
- 965 第五十七章 刺骨
- 966 第五十八章 铁疙瘩
- 967 第五十九章 滚!
- 968 第六十章 猜着了
- 969 第六十一章 立威
- 970 第六十二章 乱下去
- 971 第六十三章 西厂
- 972 第六十四章 稀巴烂
- 973 第六十五章 下次
- 974 第六十六章 绝尘
- 975 第一章 拖下去
- 976 第二章 胜利
- 977 第三章 回天
- 978 第四章 汇报1
- 979 第五章 汇报2
- 980 第六章 必要
- 981 第七章 祸首
- 982 第八章 祝愿
- 983 第九章 也要去
- 984 第十章 所在
- 985 第十一章 一回
- 986 第十二章 生乱
- 987 第十三章 不归路
- 988 第十四章 奉献
- 989 第十五章 批准
- 990 第十八章 很远很远
- 991 最后的话
- 992 第十八章 很远很远
- 993 最后的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辛卷 第七十八章 轰他娘的
辛卷 第七十八章 轰他娘的
小麦的滞销确实折磨得美国人要疯了,但相比于德国人现在要面对的处境,他们却是幸福的。☆→,在巴黎的龙门客栈里,垂垂老矣的前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使节弗赖海尔.冯.吕特和同济大学堂创始人宝隆已经疯了好几次了,特别是听到法国要肢解莱茵河左岸地区,打算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而英国则在蛊惑汉堡商人预备成立一个下萨克森共和国时,本要拐杖才能站起的吕特居然靠颤抖的双腿站了起来,只是,不到三秒,他又倒了下去。
“总理阁下,您不能让他们这么做,这是在摧毁德意志!!”倒在宝隆怀里的吕特老泪纵横,再也没有比如此肢解德意志更残忍的事情了。
“先生,中国从参战起就是协约国的一员而不像美国那样是独立在协约国外的,我只能在协约国内部商议这些问题时提出一些有利于德国的意见,可不要忘了,中国在欧洲问题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同时,我也不能将协约国内部会议的内容透露给你或者其他人,所以,很遗憾……”杨锐忽然莫名的惆怅,德意志在很多方面极为优秀,不说科技,即便是哲学,整个二十世纪的也没有人在哲学上超越德意志人,可是,这个民族和中国分处跷跷板的两端,要想中国崛起,德意志势必要毁灭。
“总理阁下,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埃里希.宝隆说道,大战期间他一直在沪上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医院,政府并未将其作为战俘关押。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后,他就回国了。
“德国最终的问题还是被协约国封锁。缺少食品和燃料。工人就会暴动,工人暴动军队就无法作战。无法作战就只能和谈;但,德**队因为后方动乱无法作战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所以,考虑到各国在战争中的损失,德意志势必会面对一份极为苛刻的和约。”杨锐将德国困境描述了一遍,摇头道:“我真不知道德意志的将军们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真以为自己能赢得战争吗?”
面对杨锐的质问,吕特和宝隆面面相觑,不说德国的将军。即便是他们,也好几次深信德国将赢得战争的胜利,不过结果……
“德国现在最要做的是迅速稳定国内的局势,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德国陆军还保有战争潜力,你们才能在和约谈判时有还价的实力。”杨锐道。“另外,为了维护中德之间的友谊,中国会在和约上要求德国赔款,但德国所支付的赔款将减去庚子赔款多于义和团给德国造成实际损失的那部分。以灵活的方式全额返还给德国,这样大家都不吃亏。还有面对德国国内的饥荒,我们正在想办法,可最大的问题是协约国的封锁。粮食几乎只能通过俄国运输,但波罗的海很快也在封锁范围之内,而波兰又和俄国在交战。这真是让人苦恼啊。”
“总理阁下,感谢您为德意志做的一切!”被宝隆扶着的吕特对着杨锐深深鞠躬。
“不!中华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德意志也为中国做了不少事情。”杨锐也站起回礼。不过他本以为德国人要告辞的时候,吕特再问道。“总理阁下,虽然德国的共和国宪法已经制定,但反对的声音依然不少,很多人认为可以像中华宪法那样给德皇保留一个虚位,使其成为一个精神象征,我们正在犹豫这件事情……”
德国变成民主政体,能被德国人接受的政体只有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以杨锐的第一反应,德国采取美国那种联邦体制明显是不行的,德意志确切的说由一只狮子、六只绵羊、二十只老鼠组成的,一旦采取联邦制,那么绵羊和老鼠的权利暴增,势必会引起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他会象清末民国一样,各地督抚军阀对德国来说则是州议会,他们将为独自为政,根本不把柏林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换作以前,普鲁士这只狮子一吼,不说老鼠,巴伐利亚这些绵羊也得乖乖听话,可采用联邦政体,那么老鼠和狮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老鼠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狮子也不能持强凌弱,其结果便是政令出不了柏林。如果德意志一切顺畅,几十年后这种情况或许会得到改善,可现在,一个战败国还四分五裂,加上混乱低迷的经济,政局肯定是动荡不安。
怎么可以让德国政局稳定呢?杨锐脑子里转过这个想法,然后笑道:“贵国能认同中华宪法我深感荣幸,只是德意志人民现在对德皇的观感如何?”
“非常不好,但我们准备立威廉皇太子殿下为新德皇……”思索过中华政体的吕特也知道威廉二世已失去了民心,所以根本不打算让其复辟。
“贵国社会民主党人和美国威尔逊总统一定不希望看到这一点,”杨锐道:“虽然新成立的国家只是叫做‘德意志国’,没有共和国的意思,但在社会民主党人的宣传中,德意志已经是共和国了;而且与协约国谈判的基础是德国民主政府,以美国人对我国的看法他们从来都不认为中国是民主政体,而是**政府。因此我认为以新皇帝作为德意志的精神象征,将会使德国的内外局势更加混乱。你可以将此提法询问威尔逊总统,如果他同意的话……”
“威尔逊总统对此完全反对。”吕特很遗憾的道。“杨,虽然我说不出原因,但我能预感变成共和国后,德国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人们以前习惯了信仰皇帝,现在皇帝退位了,他们真不知道该信仰什么,所有人都很担心民众会倒向布尔什维克……”
“吕特先生,也许倒向布尔什维克是德意志唯一的谈判筹码。”杨锐打断道。“不过国内的饥荒真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个筹码还是要谨慎使用。我可以在这里承认:一旦和约签订。德意志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中国食品,我保证那全是低价食品。如果德国人购买不起食品,那我国岷王殿下将捐助不少于一亿华元的食品帮助德国度过危机。”
“岷王殿下?”吕特和宝隆有些奇怪。
“是的。岷王殿下。”杨锐笑道,“中国的国策是:所有坏事都是总理府来做,而所有的好事都归于皇室,这样一旦发生危机,那么通过更换一直干坏事的政府,民众的愤怒就会得到平息,国家才能稳定。毕竟,愤怒总要有一个发泄口的。”
居然是这样的逻辑,德国人有些目瞪口呆。“可这也会有另外一个危机,如果民众支持岷王殿下登基甚至执政,那么国家将重新回到帝国时代,就像日本一样……”
“不,这不可能。”杨锐摇头,“已经掌握了权利的人,不可能将权力重新还给皇帝,复辟只会是少数人的幻想。就日本而言,他也不是将权力还给皇帝。而是将权力集中起来,掌握在军阀和财阀手里。其实即便我们不这样做,民众也会习惯性的把好事归于皇帝,坏事归于政府。如果民众真的连皇帝也认为是不好的话。他们就会想着改朝换代,总的来说,换皇帝的成本绝对比换政府高。”
杨锐并不想和德国说其他的事情。他很快就结束了上述话题,转折道:“吕特先生。请转告国内,中国将在不违反条约和国际原则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德国获得一个体面的和约。不过,你们不能对此抱有太大的希望,欧洲问题显然不是中国和日本有资格发言的。”
草草的将德国人打发了,回到内室,之前回避的谢缵泰笑道,“竟成你又在坑德国人。”
“我这哪里是坑,我这是……”杨锐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终究正色道:“如果中国的崛起必须踩在德国的尸体上,那我将毫不留情!”
“可问题是你这个逻辑是从哪里来的?”谢缵泰早就看出杨锐对德政策的真正内涵,他一直不明白会说德语的他为何这么使劲坑德国人。
“那是你这个外务部尚书很不合格!”杨锐掏出一支烟点着,看着迷糊的谢缵泰,他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笑道:“为什么会得出这个逻辑,地图上有答案啊,你为何不看?”
“地图上有答案?”谢缵泰茫然的看着世界地图,不解的问,“中国和德国分处欧亚大陆的两边,是绝对不可能发生战争的,按照常理说,远交近攻,我们拉拢日本不就是遵循这个原则,担心他为美俄所用吗?对德国为何就不是如此……”
注重细节是谢缵泰的强项,但他的毛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杨锐见他说了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不由站起找了支笔,在地图上重重的划了三道横线,而后半是开玩笑半是郑重的说道:“给你三条辅助性,再看不出来,那就打报告辞职吧。”
听杨锐如此说,谢缵泰很是认真的这三条横线,但半分钟之后他还是摇头,“这最上面一条似乎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一条……”谢缵泰说不下去了,中间那条是经波斯、土耳其连到欧洲,有些像德国的3b铁路,但又不完全是3b铁路。“这一条是亚欧铁路吧?”谢缵泰问,见杨锐不回答,又接着看最下一条,这一条他真是不知道是什么了。
“竟成兄,还请不吝赐教,小生感激不尽!”满头是汗的谢缵泰作揖道。
“你说的那一条确实是亚欧铁路,”杨锐点头,“但是,我们现在丝毫不能透露出任何要建设亚欧铁路的想法,连‘亚欧铁路’这个词也不能出现在任何报纸和媒体上,因为……,
英国人现在占领了巴格达和伊斯坦布尔,3b铁路有2b已经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是一;第二,波斯的英国人势力不小,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令波斯人厌恶,而我们粮食救援和支持其波斯收回土库曼让波斯人欢迎,可未知的东西还是很多,一场革命就能使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最重要的一点。亚欧铁路和海运是相互竞争的,这其实就是最下面那条横线的含义。那代表海运。虽然现在海运成本远低于铁路运输,但就军事上来说。铁路比海运快速的多、有效的多。欧洲战争就本质而言其实是一场铁路战争,所有的战事都围绕着铁路。一旦亚欧铁路建成,复兴军十天之内就能赶到柏林,半个月之内就能抵达大西洋法国、西班牙海岸。
最上面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中间的亚欧铁路,最下面的就是海运,这三条通道决定世界霸权。最下面那条,从横滨或者沪上出发,经南海、南洋、新加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直抵地中海、大西洋一侧的海运通道是世界贸易的主通道。为什么英国愿意将美洲海权分享于美国,原因在于最下面这条海路才是大英帝国的命脉。
在俄国崛起之前,也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出现之前,只有海运和中间这条通道的竞争,那时候还没有铁路,只有骆驼。为何唐朝能将势力扩展到西域?完全是得益于丝绸之路。海运繁荣之前,阿拉伯人掌握着世界贸易,海运繁荣之后,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是现在的英国,都是整块大陆的边沿国家,而后,临海的地方开始繁荣。内陆地区开始衰败。但在丝绸之路时期,完全是相反的,那时候西北才是鱼米之乡。江浙、以及连着长江的湖广都是蛮荒之地。
航海技术的发展、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得海运几百年来处于上风。丝绸之路没落了。可现在铁路又使得陆权我以前很不明白西洋人所说的海权和陆权,但现在我算是理解了。何为海权?何为陆权?权就是对世界贸易通道的掌握,掌握了贸易自然就掌握了金融,贸易和金融在手,那么任何国家都要臣服,这才是真正权力。
也许有什么都不要购买、自给自足的国家,可这样的国家能有多少工业?能有多少钢铁?当全世界的商品都纳入一个贸易体系时,贸易就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英国人是靠舰队来保证他对海路的掌握的,掌握这条海路让英国获得巨大的收益,不过和原来掌握丝绸之路的阿拉伯人一样,帝国正在衰弱,但不同的是,当初阿拉伯人确切的说其实是奥斯曼人,他们正处于海权替代陆权的时代是因为海权替代陆权,所以衰弱;
现在英国的衰弱在于其财政的败坏、懒惰的人民和毫无创新精神的企业主、以及竞争者美国。情报局以及商情局众多报告显示,虽然英国政府不乐意,但英国背后的势力、特别是金融实力,乐于向美国转让世界霸权。如果我们坐视不管盎格鲁-撒克逊人顺畅无比的完成这个交接,那么世界帝国就会再一次出现,这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策略不是开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重建丝绸之路,也就是亚欧铁路。可现在的问题是,和旧丝绸之路相比,它的上方已经有了一条陆权通道,更有一个庞大的帝国,整个世界格局现在已经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块。我们是东,德国以及法国是西,俄国是北,大陆最下方的海路是南。
非常不利是,一旦我们试图建立中间这条通路,必会受到南北势力的联合绞杀,俄国人希望繁荣西伯利亚铁路,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则希望阻止任何可挑战海权的陆权,特别是与建设在雪原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同,亚欧铁路经过的都是资源和人口都极为密集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和国家又直接或间接掌握了一些关键港口和海湾,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国家在被亚欧铁路串起来后,会不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所以这条铁路的建成很有可能会颠覆之前海权大于陆权的格局,这等于直接瓦解了海洋帝国,不管他是英国还是美国。
东南西北四方势力,照说二对二也未必会输,可问题是整块大陆是狭长的,德**队运抵君士坦丁堡的速度一定没有俄国人快,到时候我们和德国法国将面临着来自南北的海陆夹击。这个困局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将俄国推入欧洲,将东南西北四方角力变成三国争雄。当俄国人站在德国人位置上,他就会产生和德国人一样的思维,那就是建设一条最经济的、连通整块大陆的高速铁路,以应对海洋帝国的威胁。
我们为什么要坑德国、不断的坑德国,就是要完成这个构想,当然,如果德国人争气的话的,我也不介意和他们一起绞杀俄国,可就目前看……”
难得有这样的长篇大论,谢缵泰直接听傻了。这其实是杨锐带着后世经验美帝、欧盟、俄罗斯、中国,并结合当下的世界局势所思考出的结果,很神奇的是,这个想法和杨度不谋而合。德国若是赢得一战,中德两国可以联合起来肢解俄国,但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必定要踩在德国的尸体上,不然根本没有下场的资格。德国既然死了一次,她虽然会被纳粹复活,可也只是外强中干,帝国从根本上说是极为虚弱的。
“竟成,俄国人即使能占领欧洲,那也不会是长期的。”回过神来的谢缵泰道。
“当然,我也没打算这是长期的,不过,以欧洲为诱饵,使得南北势力对撞、消耗,并且在这个对撞、消耗的过程中,我们,波斯、土耳其将有时间从容壮大;而退出欧洲的俄国将会为虚幻的**理想耗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到那时候欧洲还将是欧洲,他们和我们一样,会从根本上支持亚欧铁路,而俄国,虚弱的俄国将会重复沙皇俄国的下场,走向分裂,这时候东西两股势力将大于南北合力,没有人能阻止陆权的复兴。”
杨锐说到这里,又看着谢缵泰笑:“外交政策必须切合国家整体战略,所以这些东西你必须知道。但仅仅是你,一旦欧美人知道我们会这样玩,他们又要高叫上帝了。”
杨锐告诫务必要保密,谢缵泰看了杨锐一眼,使劲晃了晃脑袋,“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你之口,任何人都不相信这会是国家战略。俄国占领欧洲,俄国现在能不能站稳脚都还是未知数,也许他们自己就内乱了,也许他们被协约国资助的邓金尼、克拉斯诺夫剿灭了,英国人把大量战车从黑海运到了敖德萨、顿河,外高加索,俄国的战争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这就是眼光了。上等人认为布尔什维克无法统治俄国,我则刚刚相反。你认为俄国无法占领欧洲,我的判断也刚刚相反。”杨锐笑。不过他显然不想再讨论关于国家大战略的东西,只问道:“明天准备怎么谈?”
“依旧只听不说。”谢缵泰道。杨锐虽是代表团的首脑,但他并不急于在和会上露脸,一到法国就先去南锡看望远征军,去祭奠阵亡的远征军亡灵,而后才赶赴巴黎。这个时候和谈其实开始了,他和杨度作为正副代表出席会议。
“日本那什么牧野也是这样吗?”杨锐点头,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处置德国,黄种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虽然威尔逊一直希望中日两国帮腔,以减轻和约对德国的伤害。
“你说的是牧野伸显吧,”谢缵泰笑。和杨锐一样,日本代表团团长西园寺公望也不参加和会,只任命牧野伸显为全权代表。“他只会帮英国人帮腔,英国人说什么,他就赞同什么。哎,这和会,我都真不知道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干什么?还能干什么?拉着日本一起,提高黄种人的地位不是?”杨锐道:“华侨的地位,华人商品的地位,这两个其实是一体的。像荷兰那种三流国家,再敢挑动土著闹事,海军必定轰他娘的!”(未完待续……)
“总理阁下,您不能让他们这么做,这是在摧毁德意志!!”倒在宝隆怀里的吕特老泪纵横,再也没有比如此肢解德意志更残忍的事情了。
“先生,中国从参战起就是协约国的一员而不像美国那样是独立在协约国外的,我只能在协约国内部商议这些问题时提出一些有利于德国的意见,可不要忘了,中国在欧洲问题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同时,我也不能将协约国内部会议的内容透露给你或者其他人,所以,很遗憾……”杨锐忽然莫名的惆怅,德意志在很多方面极为优秀,不说科技,即便是哲学,整个二十世纪的也没有人在哲学上超越德意志人,可是,这个民族和中国分处跷跷板的两端,要想中国崛起,德意志势必要毁灭。
“总理阁下,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埃里希.宝隆说道,大战期间他一直在沪上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医院,政府并未将其作为战俘关押。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后,他就回国了。
“德国最终的问题还是被协约国封锁。缺少食品和燃料。工人就会暴动,工人暴动军队就无法作战。无法作战就只能和谈;但,德**队因为后方动乱无法作战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所以,考虑到各国在战争中的损失,德意志势必会面对一份极为苛刻的和约。”杨锐将德国困境描述了一遍,摇头道:“我真不知道德意志的将军们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们真以为自己能赢得战争吗?”
面对杨锐的质问,吕特和宝隆面面相觑,不说德国的将军。即便是他们,也好几次深信德国将赢得战争的胜利,不过结果……
“德国现在最要做的是迅速稳定国内的局势,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德国陆军还保有战争潜力,你们才能在和约谈判时有还价的实力。”杨锐道。“另外,为了维护中德之间的友谊,中国会在和约上要求德国赔款,但德国所支付的赔款将减去庚子赔款多于义和团给德国造成实际损失的那部分。以灵活的方式全额返还给德国,这样大家都不吃亏。还有面对德国国内的饥荒,我们正在想办法,可最大的问题是协约国的封锁。粮食几乎只能通过俄国运输,但波罗的海很快也在封锁范围之内,而波兰又和俄国在交战。这真是让人苦恼啊。”
“总理阁下,感谢您为德意志做的一切!”被宝隆扶着的吕特对着杨锐深深鞠躬。
“不!中华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德意志也为中国做了不少事情。”杨锐也站起回礼。不过他本以为德国人要告辞的时候,吕特再问道。“总理阁下,虽然德国的共和国宪法已经制定,但反对的声音依然不少,很多人认为可以像中华宪法那样给德皇保留一个虚位,使其成为一个精神象征,我们正在犹豫这件事情……”
德国变成民主政体,能被德国人接受的政体只有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以杨锐的第一反应,德国采取美国那种联邦体制明显是不行的,德意志确切的说由一只狮子、六只绵羊、二十只老鼠组成的,一旦采取联邦制,那么绵羊和老鼠的权利暴增,势必会引起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他会象清末民国一样,各地督抚军阀对德国来说则是州议会,他们将为独自为政,根本不把柏林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换作以前,普鲁士这只狮子一吼,不说老鼠,巴伐利亚这些绵羊也得乖乖听话,可采用联邦政体,那么老鼠和狮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老鼠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狮子也不能持强凌弱,其结果便是政令出不了柏林。如果德意志一切顺畅,几十年后这种情况或许会得到改善,可现在,一个战败国还四分五裂,加上混乱低迷的经济,政局肯定是动荡不安。
怎么可以让德国政局稳定呢?杨锐脑子里转过这个想法,然后笑道:“贵国能认同中华宪法我深感荣幸,只是德意志人民现在对德皇的观感如何?”
“非常不好,但我们准备立威廉皇太子殿下为新德皇……”思索过中华政体的吕特也知道威廉二世已失去了民心,所以根本不打算让其复辟。
“贵国社会民主党人和美国威尔逊总统一定不希望看到这一点,”杨锐道:“虽然新成立的国家只是叫做‘德意志国’,没有共和国的意思,但在社会民主党人的宣传中,德意志已经是共和国了;而且与协约国谈判的基础是德国民主政府,以美国人对我国的看法他们从来都不认为中国是民主政体,而是**政府。因此我认为以新皇帝作为德意志的精神象征,将会使德国的内外局势更加混乱。你可以将此提法询问威尔逊总统,如果他同意的话……”
“威尔逊总统对此完全反对。”吕特很遗憾的道。“杨,虽然我说不出原因,但我能预感变成共和国后,德国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人们以前习惯了信仰皇帝,现在皇帝退位了,他们真不知道该信仰什么,所有人都很担心民众会倒向布尔什维克……”
“吕特先生,也许倒向布尔什维克是德意志唯一的谈判筹码。”杨锐打断道。“不过国内的饥荒真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个筹码还是要谨慎使用。我可以在这里承认:一旦和约签订。德意志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中国食品,我保证那全是低价食品。如果德国人购买不起食品,那我国岷王殿下将捐助不少于一亿华元的食品帮助德国度过危机。”
“岷王殿下?”吕特和宝隆有些奇怪。
“是的。岷王殿下。”杨锐笑道,“中国的国策是:所有坏事都是总理府来做,而所有的好事都归于皇室,这样一旦发生危机,那么通过更换一直干坏事的政府,民众的愤怒就会得到平息,国家才能稳定。毕竟,愤怒总要有一个发泄口的。”
居然是这样的逻辑,德国人有些目瞪口呆。“可这也会有另外一个危机,如果民众支持岷王殿下登基甚至执政,那么国家将重新回到帝国时代,就像日本一样……”
“不,这不可能。”杨锐摇头,“已经掌握了权利的人,不可能将权力重新还给皇帝,复辟只会是少数人的幻想。就日本而言,他也不是将权力还给皇帝。而是将权力集中起来,掌握在军阀和财阀手里。其实即便我们不这样做,民众也会习惯性的把好事归于皇帝,坏事归于政府。如果民众真的连皇帝也认为是不好的话。他们就会想着改朝换代,总的来说,换皇帝的成本绝对比换政府高。”
杨锐并不想和德国说其他的事情。他很快就结束了上述话题,转折道:“吕特先生。请转告国内,中国将在不违反条约和国际原则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德国获得一个体面的和约。不过,你们不能对此抱有太大的希望,欧洲问题显然不是中国和日本有资格发言的。”
草草的将德国人打发了,回到内室,之前回避的谢缵泰笑道,“竟成你又在坑德国人。”
“我这哪里是坑,我这是……”杨锐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终究正色道:“如果中国的崛起必须踩在德国的尸体上,那我将毫不留情!”
“可问题是你这个逻辑是从哪里来的?”谢缵泰早就看出杨锐对德政策的真正内涵,他一直不明白会说德语的他为何这么使劲坑德国人。
“那是你这个外务部尚书很不合格!”杨锐掏出一支烟点着,看着迷糊的谢缵泰,他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笑道:“为什么会得出这个逻辑,地图上有答案啊,你为何不看?”
“地图上有答案?”谢缵泰茫然的看着世界地图,不解的问,“中国和德国分处欧亚大陆的两边,是绝对不可能发生战争的,按照常理说,远交近攻,我们拉拢日本不就是遵循这个原则,担心他为美俄所用吗?对德国为何就不是如此……”
注重细节是谢缵泰的强项,但他的毛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杨锐见他说了半天也说不到点子上,不由站起找了支笔,在地图上重重的划了三道横线,而后半是开玩笑半是郑重的说道:“给你三条辅助性,再看不出来,那就打报告辞职吧。”
听杨锐如此说,谢缵泰很是认真的这三条横线,但半分钟之后他还是摇头,“这最上面一条似乎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一条……”谢缵泰说不下去了,中间那条是经波斯、土耳其连到欧洲,有些像德国的3b铁路,但又不完全是3b铁路。“这一条是亚欧铁路吧?”谢缵泰问,见杨锐不回答,又接着看最下一条,这一条他真是不知道是什么了。
“竟成兄,还请不吝赐教,小生感激不尽!”满头是汗的谢缵泰作揖道。
“你说的那一条确实是亚欧铁路,”杨锐点头,“但是,我们现在丝毫不能透露出任何要建设亚欧铁路的想法,连‘亚欧铁路’这个词也不能出现在任何报纸和媒体上,因为……,
英国人现在占领了巴格达和伊斯坦布尔,3b铁路有2b已经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是一;第二,波斯的英国人势力不小,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令波斯人厌恶,而我们粮食救援和支持其波斯收回土库曼让波斯人欢迎,可未知的东西还是很多,一场革命就能使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最重要的一点。亚欧铁路和海运是相互竞争的,这其实就是最下面那条横线的含义。那代表海运。虽然现在海运成本远低于铁路运输,但就军事上来说。铁路比海运快速的多、有效的多。欧洲战争就本质而言其实是一场铁路战争,所有的战事都围绕着铁路。一旦亚欧铁路建成,复兴军十天之内就能赶到柏林,半个月之内就能抵达大西洋法国、西班牙海岸。
最上面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中间的亚欧铁路,最下面的就是海运,这三条通道决定世界霸权。最下面那条,从横滨或者沪上出发,经南海、南洋、新加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直抵地中海、大西洋一侧的海运通道是世界贸易的主通道。为什么英国愿意将美洲海权分享于美国,原因在于最下面这条海路才是大英帝国的命脉。
在俄国崛起之前,也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出现之前,只有海运和中间这条通道的竞争,那时候还没有铁路,只有骆驼。为何唐朝能将势力扩展到西域?完全是得益于丝绸之路。海运繁荣之前,阿拉伯人掌握着世界贸易,海运繁荣之后,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是现在的英国,都是整块大陆的边沿国家,而后,临海的地方开始繁荣。内陆地区开始衰败。但在丝绸之路时期,完全是相反的,那时候西北才是鱼米之乡。江浙、以及连着长江的湖广都是蛮荒之地。
航海技术的发展、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得海运几百年来处于上风。丝绸之路没落了。可现在铁路又使得陆权我以前很不明白西洋人所说的海权和陆权,但现在我算是理解了。何为海权?何为陆权?权就是对世界贸易通道的掌握,掌握了贸易自然就掌握了金融,贸易和金融在手,那么任何国家都要臣服,这才是真正权力。
也许有什么都不要购买、自给自足的国家,可这样的国家能有多少工业?能有多少钢铁?当全世界的商品都纳入一个贸易体系时,贸易就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英国人是靠舰队来保证他对海路的掌握的,掌握这条海路让英国获得巨大的收益,不过和原来掌握丝绸之路的阿拉伯人一样,帝国正在衰弱,但不同的是,当初阿拉伯人确切的说其实是奥斯曼人,他们正处于海权替代陆权的时代是因为海权替代陆权,所以衰弱;
现在英国的衰弱在于其财政的败坏、懒惰的人民和毫无创新精神的企业主、以及竞争者美国。情报局以及商情局众多报告显示,虽然英国政府不乐意,但英国背后的势力、特别是金融实力,乐于向美国转让世界霸权。如果我们坐视不管盎格鲁-撒克逊人顺畅无比的完成这个交接,那么世界帝国就会再一次出现,这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的策略不是开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重建丝绸之路,也就是亚欧铁路。可现在的问题是,和旧丝绸之路相比,它的上方已经有了一条陆权通道,更有一个庞大的帝国,整个世界格局现在已经分成了东南西北四块。我们是东,德国以及法国是西,俄国是北,大陆最下方的海路是南。
非常不利是,一旦我们试图建立中间这条通路,必会受到南北势力的联合绞杀,俄国人希望繁荣西伯利亚铁路,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则希望阻止任何可挑战海权的陆权,特别是与建设在雪原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同,亚欧铁路经过的都是资源和人口都极为密集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和国家又直接或间接掌握了一些关键港口和海湾,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国家在被亚欧铁路串起来后,会不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所以这条铁路的建成很有可能会颠覆之前海权大于陆权的格局,这等于直接瓦解了海洋帝国,不管他是英国还是美国。
东南西北四方势力,照说二对二也未必会输,可问题是整块大陆是狭长的,德**队运抵君士坦丁堡的速度一定没有俄国人快,到时候我们和德国法国将面临着来自南北的海陆夹击。这个困局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将俄国推入欧洲,将东南西北四方角力变成三国争雄。当俄国人站在德国人位置上,他就会产生和德国人一样的思维,那就是建设一条最经济的、连通整块大陆的高速铁路,以应对海洋帝国的威胁。
我们为什么要坑德国、不断的坑德国,就是要完成这个构想,当然,如果德国人争气的话的,我也不介意和他们一起绞杀俄国,可就目前看……”
难得有这样的长篇大论,谢缵泰直接听傻了。这其实是杨锐带着后世经验美帝、欧盟、俄罗斯、中国,并结合当下的世界局势所思考出的结果,很神奇的是,这个想法和杨度不谋而合。德国若是赢得一战,中德两国可以联合起来肢解俄国,但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必定要踩在德国的尸体上,不然根本没有下场的资格。德国既然死了一次,她虽然会被纳粹复活,可也只是外强中干,帝国从根本上说是极为虚弱的。
“竟成,俄国人即使能占领欧洲,那也不会是长期的。”回过神来的谢缵泰道。
“当然,我也没打算这是长期的,不过,以欧洲为诱饵,使得南北势力对撞、消耗,并且在这个对撞、消耗的过程中,我们,波斯、土耳其将有时间从容壮大;而退出欧洲的俄国将会为虚幻的**理想耗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到那时候欧洲还将是欧洲,他们和我们一样,会从根本上支持亚欧铁路,而俄国,虚弱的俄国将会重复沙皇俄国的下场,走向分裂,这时候东西两股势力将大于南北合力,没有人能阻止陆权的复兴。”
杨锐说到这里,又看着谢缵泰笑:“外交政策必须切合国家整体战略,所以这些东西你必须知道。但仅仅是你,一旦欧美人知道我们会这样玩,他们又要高叫上帝了。”
杨锐告诫务必要保密,谢缵泰看了杨锐一眼,使劲晃了晃脑袋,“如果这些话不是出自你之口,任何人都不相信这会是国家战略。俄国占领欧洲,俄国现在能不能站稳脚都还是未知数,也许他们自己就内乱了,也许他们被协约国资助的邓金尼、克拉斯诺夫剿灭了,英国人把大量战车从黑海运到了敖德萨、顿河,外高加索,俄国的战争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这就是眼光了。上等人认为布尔什维克无法统治俄国,我则刚刚相反。你认为俄国无法占领欧洲,我的判断也刚刚相反。”杨锐笑。不过他显然不想再讨论关于国家大战略的东西,只问道:“明天准备怎么谈?”
“依旧只听不说。”谢缵泰道。杨锐虽是代表团的首脑,但他并不急于在和会上露脸,一到法国就先去南锡看望远征军,去祭奠阵亡的远征军亡灵,而后才赶赴巴黎。这个时候和谈其实开始了,他和杨度作为正副代表出席会议。
“日本那什么牧野也是这样吗?”杨锐点头,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处置德国,黄种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虽然威尔逊一直希望中日两国帮腔,以减轻和约对德国的伤害。
“你说的是牧野伸显吧,”谢缵泰笑。和杨锐一样,日本代表团团长西园寺公望也不参加和会,只任命牧野伸显为全权代表。“他只会帮英国人帮腔,英国人说什么,他就赞同什么。哎,这和会,我都真不知道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干什么?还能干什么?拉着日本一起,提高黄种人的地位不是?”杨锐道:“华侨的地位,华人商品的地位,这两个其实是一体的。像荷兰那种三流国家,再敢挑动土著闹事,海军必定轰他娘的!”(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