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6 第六百四十五章:动手
- 687 第六百四十六章:一个个都得死
- 688 第六百四十七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 689 第六百四十八章:喜报频传
- 690 第六百四十九章:廷议
- 691 第六百五十章:图穷匕见
- 692 第六百五十一章:致命一击
- 693 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涨
- 694 第六百五十三章:席卷天下
- 695 第六百五十四章:暴利中的暴利
- 696 第六百五十五章: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 697 第六百五十六章:喜从天降
- 698 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
- 699 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鲜血液
- 700 第六百五十九章:孤注一掷
- 701 第六百六十章:新世界的大门
- 702 第六百六十一章:个个都是人才
- 703 第六百六十二章:新的气象
- 704 第六百六十三章:刘卿好手段
- 705 第六百六十四章:谋事在人
- 706 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负有心人
- 707 第六百六十六章:大涨
- 708 第六百六十七章:巨富
- 709 第六百六十八章:卧龙凤雏
- 710 第六百六十九章:太岁头上动土
- 711 第六百七十章:重案
- 712 第六百七十一章:张卿自裁
- 713 第六百七十二章:他们要你钱,我要你的命
- 714 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祸临头
- 715 第六百七十四章:大受震撼
- 716 第六百七十五章:真相大白
- 717 第六百七十六章:真正的真相
- 718 第六百七十七章:光宗耀祖
- 719 第六百七十八章:在此一役
- 720 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网打尽
- 721 第六百七十章:决战之夜
- 722 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后一战
- 723 第六百八十二章:杀杀杀
- 724 第六百八十三章:毁天灭地
- 725 第六百八十四章:土崩瓦解
- 726 第六百八十五章:格杀勿论
- 727 第六百八十六章:人心
- 728 第六百八十七章:英明一世
- 729 第六百八十八章:针锋相对
- 730 第六百八十九章:进攻
- 731 第六百九十章:摧枯拉朽
- 732 第六百九十一章:兄弟离心
- 733 第六百九十二章:万事休矣
- 734 第六百九十三章:一网打尽
- 735 第六百九十四章:诛灭三族
- 736 第六百九十五章:稳操胜券
- 737 第六百九十六章:死无葬身之地
- 738 第六百九十七章:天变了
- 739 第六百九十八章:清君侧
- 740 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 741 第七百章:决战紫禁城
- 742 第七百零一章:圣旨到
- 743 第七百零二章:万死啊
- 744 第七百零三章:一网打尽
- 745 第七百零四章:大赦天下
- 746 第七百零五章:活出个人样
- 747 第七百零六章:绝世神器
- 748 第七百零七章:疯涨
- 749 第七百零八章:神人
- 750 第七百零九章:重要的钦犯
- 751 第七百一十章:宝藏
- 752 第七百一十一章:但愿海波平
- 753 第七百一十二章:有利可图
- 754 第七百一十三章:义不掌财
- 755 第七百一十四章:大舰
- 756 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纪之战
- 757 第七百一十六章:礼义廉
- 758 第七百一十七章:竖子不足与谋
- 759 第七百一十八章:君臣相得
- 760 第七百一十九章:海防之策
- 761 第七百二十章:群英荟聚
- 762 第七百二十一章:平天下
- 763 第七百二十二章:决胜千里
- 764 第七百二十三章:敌袭
- 765 第七百二十四章:如之奈何
- 766 第七百二十五章:大功
- 767 第七百二十六章:驱虎吞狼
- 768 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
- 769 第七百二十八章:坚船利炮
- 770 第七百二十九章:人间炼狱
- 771 第七百三十章:连战连捷
- 772 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军
- 773 第七百三十二章:斩尽杀绝
- 774 第七百三十三章:卧龙出山
- 775 第七百三十四章:神机妙策
- 776 第七百三十五章:有‘朋’自远方来
- 777 第七百三十六章:黑船来袭
- 778 第七百三十七章:屠戮
- 779 第七百三十八章:钓了一条大鱼
- 780 第七百三十九章:隐秘的真相
- 781 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
- 782 第七百四十一章:登陆
- 783 第七百四十二章:入城
- 784 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锋相对
- 785 第七百四十四章:金刚怒目
- 786 第七百四十五章:杀疯了
- 787 第七百四十六章:秀才遇上兵
- 788 第七百四十七章:君子受辱
- 789 第七百四十八章:绝境
- 790 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捷
- 791 第七百五十章:凯旋
- 792 第七百五十一章:见驾
- 793 第七百五十二章,封王
- 794 第七百五十三章:有杀气
- 795 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后算账
- 796 第七百五十五章:杖毙
- 797 第七百五十六章:富可敌国
- 798 第七百五十七章:开拓
- 799 第七百五十八章:扩张
- 800 第七百五十九章:臣服
- 801 第七百六十章:新纪元
- 802 第七百六十一章:繁荣
- 803 第七百六十二章:召旧部
- 804 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
- 805 第七百六十四章:圣贤
- 806 第七百六十五章:豪杰
- 807 第七百六十六章:势如破竹
- 808 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
- 809 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儿了
- 810 第七百六十九章: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811 第七百七十章:治国平天下
- 812 第七百七十一章:党同伐异
- 813 第七百七十二章:屠戮
- 814 第七百七十三章:征服
- 815 第七百七十四章:百年大计
- 816 第七百七十五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 817 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势
- 818 第七百七十七章:入宫参觐
- 819 第七百七十八章:如获至宝
- 820 第七百七十九章:有理有据
- 821 第七百八十章:谋万世
- 822 第七百八十一章:天下无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五十五章: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第六百五十五章: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两百万两啊。
或许对于那些走私商人而言,这不算什么。
可对于刘家这样的家族而言,却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一个月之内,定一个小目标,挣刘家十几代来都积攒不到的银子。
刘鸿训自是怦然心动,转过头,看向刘文昌,只见刘文昌的眼睛,也已红了。
很明显,这儿子也激动得欲罢不能了。
这反而让心绪彭拜的刘鸿训,慢慢地冷静了一些。
这个时候,他反而像冷水浇熄的烙铁,表现出了沉稳的一面。
“一股不会是二十两。”刘鸿训眼带锐光,口里突的道。
刘文昌愕然地看着父亲,随即道:“父亲这是什么意思?”
刘鸿训押了一口茶,才淡淡地道:“你们算对了这个,却没想到,新政的本质是什么,只是分田吗?”
刘文昌轻轻皱眉,迟疑地看着刘鸿训:“那么……”
刘鸿训便道:“新政的本质,是从土地的产出,变成……像铁路,像作坊一样的产出,土地已经没有产出了,儿啊,世道变了。这流寇大肆的破坏了土地,这么多年来,连年的天灾,不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吗?更何况辽东那边……一直在拼命的开垦,听说每月出关者,数以万计。不只如此,还有大量发配的罪囚,这一年出关者,不下数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口,大量的开垦土地,种植黑麦,等到铁路一贯通,源源不断的黑麦,就要流入关内!”
“儿啊,你来计算一下,往年的时候,天灾有产出,是因为口粮少了,而人口还是这么多,大家要吃粮,这粮价必然暴涨。因此,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土地的产出都是固定的,灾年粮少,可粮值钱,丰年粮贱多。而现在呢?未来一旦源源不断的黑麦冲击,再加上那些可以充饥的红薯之类,你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刘文昌道:“土地就算不分,也已难有收益?”
“对。”刘鸿训点头,斩钉截铁地道:“只可惜,有的人到现在还没有看清楚大势,还在保守残缺,守着他家的万顷良田,做他世代富贵的美梦,却殊不知,这天下其实已经变了,辽东种出了黑麦,铁路又可贯通,那么这地分与不分,那些人就算能守住家业,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所以……到了当今这个时候,变则通,不变则死。新政的本质,是解决粮食的问题,同时将大量的人力,通过铁路,将人力重新调配和流通。老夫细细看来,当初新政暂缓的时候,损失最大的其实未必是铁路,而是围绕着铁路公司的煤铁,还有数不清的客栈、成衣、丝绸、棉布,还有牙行。”
刘文昌恍然大悟,忍不住道:“我就说那青楼前些日子,怎么竟也萧条了。”
刘鸿训:“……”
“这是儿子听人说的。”刘文昌目光闪了闪,面上一本正经地道。
刘鸿训朝刘文昌摇摇头,却也没有往这上头追问,却道:“看透了这个本质,这便证明了一件事,这铁路公司与百业乃是相辅相成,铁路兴起,百业兴旺,百业兴旺,反而催生了铁路更多的利润,你想想看,老夫只说成衣,要制成衣,得有棉花来纺布,棉花从何而来,得从天下各处运输而来,运输需要什么?运输需要铁路。你明白老夫意思吗?”
“这不是一个铁路就挣当下银子的道理,而是一只老母鸡下了蛋,蛋孵化出小鸡,小鸡成了母鸡,又生蛋。所以,要算铁路的利润,不能照着现在这样算,要从三年、五年、十年的眼光去算。这叫生生不息,因而……现在这铁路公司……就算涨到了二十两,还是算少了,得奔着三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去算。”
“刘家不是商贾之家,商贾之家,讲究的是眼前之利,我们刘家自高祖开始,已有两百年诗书传家,眼前这一年、两年、三年的目光,算什么,我们计算的,乃是百年大计。”
刘文昌点头道:“噢,父亲,我懂了,就是说,咱们预备了银子,照着十年、二十年的长远打算,去购置股票,哪怕是价值二十两,三十两,也一并收购。”
“也不能这样说。”刘鸿训摇摇头道:“二十两,二十两之内,都是稳赚不赔的,再高,就要等待时间了,可时间拖的越久,未来就不好说。不过至少短时间来看,老夫可以确定,这铁路一定稳赚,老夫算是看明白了,现在朝中从铁路和其他煤铁等营生得利的人太多,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将来一切的国策,都会围绕在这上头打转,这就如……”
他顿了顿,随即又道:“就如当初那些士绅一样,大家都是士绅,自然而然,一切的国策都会朝着士绅倾斜,这是水滴石穿的效果。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老夫也有些拿捏不准,不过……这已是大势所趋。哎,你平日里不肯读书,科举又连番不中,不妨……以后就由着你性子,你去做买卖吧。”
“做买卖……”刘文昌愣了一下,一脸诧异。
他可是内阁大学士的儿子,做什么买卖!这做买卖是会被人笑话的。
刘家可是传承了两百年的诗书,虽然刘文昌确实科举不成,可毕竟还有一些祖荫,会给一个荫官的,虽然这荫官在刘家眼里不算什么,可干什么都比作商人强啊。
看着刘文昌一脸诧异的样子,刘鸿训耐心地道:“世道变了,咱们刘家也要跟着变。现在固然是从商低贱,被人瞧不起,可是往后呢?现在趁着大家都还在迟疑的时候,你率先去,便是占住了先机,从此之后……或许真能有一番成就,这世上最忌讳的事,就如同当初买那股票一样,先买的人横竖都亏不了,可后头跟着吆喝的,就算将来还有好处,这好处也是有限,至多也就喝一口汤水。做买卖的事,老夫也不懂,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为父这些年,也教了你许多做人的道理,你谨记着做人的道理,本份去经营,应该不愁展露不了头角。”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为父听说新县那里,商业氛围极好,你多去走走,看一看,跟着学一学,将来瞅准了什么,再扑腾进去。总而言之,眼光要准,下手要快,这是做任何事都需有的诀窍。”
对于这个决定,刘文昌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消化,总觉得这个爹,是不是犯了糊涂。
不过刘鸿训毕竟是内阁学士,他觉得父亲应该不会坑害他这个亲儿子的,那么一定是看准了什么,才如此特意叮嘱他。
于是刘文昌咬咬牙道:“这可是父亲说的,儿子过几日就去新县呆着,到时折了本,或者是有损了家声,可就怪不得儿子不肖了。”
“不怪。”刘鸿训慈和地笑了笑道:“到时要怪就怪为父。”
…………
这边刘家父子议定了。
另一边,张静一此时也已在自己家里,开始布局了。
辽东的铁路一旦开始修建,那么张家就有太多事要做了。
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一带,有大量的铁矿,这些铁矿……储量极为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后世,那也占了全天下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煤炭,以及木头的资源,那也是非同小可。
铁路一建,同时张家便必须筹措银子,修建支线。
当然……单凭张家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因而……趁着现在铁路公司火热,张静一打算将辽东矿业的招牌推出去,也用吸股的方式。现在张家急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将各种矿产开发出来,这所需的资金,都是天量。
现如今,许多人吃了铁路公司的甜头,自然而然,会对张家的新股,产生巨大的兴趣。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新股定价的问题了。
定的高了,大家觉得亏,订的低了,则是张家亏。
张静一深思熟虑后,此番打算发行一亿股,售出五千万,每股二两银子。
这个价格,其实是高了,虽然不算是杀猪盘,这种空手套取一亿两白银的事,确实有些不厚道。
不过架不住张静一会讲故事。
其实现在,张静一就已经开始在酝酿了。
一方面,他放任煤、铁的价格狂涨。
在这两个价格的带动之下,铁矿和煤矿立即成了香饽饽,哪怕是废铁,现在在市面上价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另一方面,大明报已经开始吹风了。
几乎每一期,都有版面大声疾呼,眼下天下的钢铁和煤炭告急,又说现今天下的铁矿,至多只能用十五年。
也就是说,用一年少一年。
再这样下去,铁路无可用之铁,军士无可用之火器,百姓无可用之锅碗瓢盆。
这消息一经放出,顿时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
可也同时,引发了许多敏锐的商贾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囤积铁和煤炭来。
或许对于那些走私商人而言,这不算什么。
可对于刘家这样的家族而言,却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一个月之内,定一个小目标,挣刘家十几代来都积攒不到的银子。
刘鸿训自是怦然心动,转过头,看向刘文昌,只见刘文昌的眼睛,也已红了。
很明显,这儿子也激动得欲罢不能了。
这反而让心绪彭拜的刘鸿训,慢慢地冷静了一些。
这个时候,他反而像冷水浇熄的烙铁,表现出了沉稳的一面。
“一股不会是二十两。”刘鸿训眼带锐光,口里突的道。
刘文昌愕然地看着父亲,随即道:“父亲这是什么意思?”
刘鸿训押了一口茶,才淡淡地道:“你们算对了这个,却没想到,新政的本质是什么,只是分田吗?”
刘文昌轻轻皱眉,迟疑地看着刘鸿训:“那么……”
刘鸿训便道:“新政的本质,是从土地的产出,变成……像铁路,像作坊一样的产出,土地已经没有产出了,儿啊,世道变了。这流寇大肆的破坏了土地,这么多年来,连年的天灾,不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吗?更何况辽东那边……一直在拼命的开垦,听说每月出关者,数以万计。不只如此,还有大量发配的罪囚,这一年出关者,不下数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口,大量的开垦土地,种植黑麦,等到铁路一贯通,源源不断的黑麦,就要流入关内!”
“儿啊,你来计算一下,往年的时候,天灾有产出,是因为口粮少了,而人口还是这么多,大家要吃粮,这粮价必然暴涨。因此,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土地的产出都是固定的,灾年粮少,可粮值钱,丰年粮贱多。而现在呢?未来一旦源源不断的黑麦冲击,再加上那些可以充饥的红薯之类,你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刘文昌道:“土地就算不分,也已难有收益?”
“对。”刘鸿训点头,斩钉截铁地道:“只可惜,有的人到现在还没有看清楚大势,还在保守残缺,守着他家的万顷良田,做他世代富贵的美梦,却殊不知,这天下其实已经变了,辽东种出了黑麦,铁路又可贯通,那么这地分与不分,那些人就算能守住家业,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所以……到了当今这个时候,变则通,不变则死。新政的本质,是解决粮食的问题,同时将大量的人力,通过铁路,将人力重新调配和流通。老夫细细看来,当初新政暂缓的时候,损失最大的其实未必是铁路,而是围绕着铁路公司的煤铁,还有数不清的客栈、成衣、丝绸、棉布,还有牙行。”
刘文昌恍然大悟,忍不住道:“我就说那青楼前些日子,怎么竟也萧条了。”
刘鸿训:“……”
“这是儿子听人说的。”刘文昌目光闪了闪,面上一本正经地道。
刘鸿训朝刘文昌摇摇头,却也没有往这上头追问,却道:“看透了这个本质,这便证明了一件事,这铁路公司与百业乃是相辅相成,铁路兴起,百业兴旺,百业兴旺,反而催生了铁路更多的利润,你想想看,老夫只说成衣,要制成衣,得有棉花来纺布,棉花从何而来,得从天下各处运输而来,运输需要什么?运输需要铁路。你明白老夫意思吗?”
“这不是一个铁路就挣当下银子的道理,而是一只老母鸡下了蛋,蛋孵化出小鸡,小鸡成了母鸡,又生蛋。所以,要算铁路的利润,不能照着现在这样算,要从三年、五年、十年的眼光去算。这叫生生不息,因而……现在这铁路公司……就算涨到了二十两,还是算少了,得奔着三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去算。”
“刘家不是商贾之家,商贾之家,讲究的是眼前之利,我们刘家自高祖开始,已有两百年诗书传家,眼前这一年、两年、三年的目光,算什么,我们计算的,乃是百年大计。”
刘文昌点头道:“噢,父亲,我懂了,就是说,咱们预备了银子,照着十年、二十年的长远打算,去购置股票,哪怕是价值二十两,三十两,也一并收购。”
“也不能这样说。”刘鸿训摇摇头道:“二十两,二十两之内,都是稳赚不赔的,再高,就要等待时间了,可时间拖的越久,未来就不好说。不过至少短时间来看,老夫可以确定,这铁路一定稳赚,老夫算是看明白了,现在朝中从铁路和其他煤铁等营生得利的人太多,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将来一切的国策,都会围绕在这上头打转,这就如……”
他顿了顿,随即又道:“就如当初那些士绅一样,大家都是士绅,自然而然,一切的国策都会朝着士绅倾斜,这是水滴石穿的效果。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老夫也有些拿捏不准,不过……这已是大势所趋。哎,你平日里不肯读书,科举又连番不中,不妨……以后就由着你性子,你去做买卖吧。”
“做买卖……”刘文昌愣了一下,一脸诧异。
他可是内阁大学士的儿子,做什么买卖!这做买卖是会被人笑话的。
刘家可是传承了两百年的诗书,虽然刘文昌确实科举不成,可毕竟还有一些祖荫,会给一个荫官的,虽然这荫官在刘家眼里不算什么,可干什么都比作商人强啊。
看着刘文昌一脸诧异的样子,刘鸿训耐心地道:“世道变了,咱们刘家也要跟着变。现在固然是从商低贱,被人瞧不起,可是往后呢?现在趁着大家都还在迟疑的时候,你率先去,便是占住了先机,从此之后……或许真能有一番成就,这世上最忌讳的事,就如同当初买那股票一样,先买的人横竖都亏不了,可后头跟着吆喝的,就算将来还有好处,这好处也是有限,至多也就喝一口汤水。做买卖的事,老夫也不懂,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为父这些年,也教了你许多做人的道理,你谨记着做人的道理,本份去经营,应该不愁展露不了头角。”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为父听说新县那里,商业氛围极好,你多去走走,看一看,跟着学一学,将来瞅准了什么,再扑腾进去。总而言之,眼光要准,下手要快,这是做任何事都需有的诀窍。”
对于这个决定,刘文昌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消化,总觉得这个爹,是不是犯了糊涂。
不过刘鸿训毕竟是内阁学士,他觉得父亲应该不会坑害他这个亲儿子的,那么一定是看准了什么,才如此特意叮嘱他。
于是刘文昌咬咬牙道:“这可是父亲说的,儿子过几日就去新县呆着,到时折了本,或者是有损了家声,可就怪不得儿子不肖了。”
“不怪。”刘鸿训慈和地笑了笑道:“到时要怪就怪为父。”
…………
这边刘家父子议定了。
另一边,张静一此时也已在自己家里,开始布局了。
辽东的铁路一旦开始修建,那么张家就有太多事要做了。
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一带,有大量的铁矿,这些铁矿……储量极为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后世,那也占了全天下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煤炭,以及木头的资源,那也是非同小可。
铁路一建,同时张家便必须筹措银子,修建支线。
当然……单凭张家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因而……趁着现在铁路公司火热,张静一打算将辽东矿业的招牌推出去,也用吸股的方式。现在张家急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将各种矿产开发出来,这所需的资金,都是天量。
现如今,许多人吃了铁路公司的甜头,自然而然,会对张家的新股,产生巨大的兴趣。
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新股定价的问题了。
定的高了,大家觉得亏,订的低了,则是张家亏。
张静一深思熟虑后,此番打算发行一亿股,售出五千万,每股二两银子。
这个价格,其实是高了,虽然不算是杀猪盘,这种空手套取一亿两白银的事,确实有些不厚道。
不过架不住张静一会讲故事。
其实现在,张静一就已经开始在酝酿了。
一方面,他放任煤、铁的价格狂涨。
在这两个价格的带动之下,铁矿和煤矿立即成了香饽饽,哪怕是废铁,现在在市面上价值也在不断的攀升。
另一方面,大明报已经开始吹风了。
几乎每一期,都有版面大声疾呼,眼下天下的钢铁和煤炭告急,又说现今天下的铁矿,至多只能用十五年。
也就是说,用一年少一年。
再这样下去,铁路无可用之铁,军士无可用之火器,百姓无可用之锅碗瓢盆。
这消息一经放出,顿时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
可也同时,引发了许多敏锐的商贾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于是很快就有人开始囤积铁和煤炭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