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26 第六百八十五章:格杀勿论
- 727 第六百八十六章:人心
- 728 第六百八十七章:英明一世
- 729 第六百八十八章:针锋相对
- 730 第六百八十九章:进攻
- 731 第六百九十章:摧枯拉朽
- 732 第六百九十一章:兄弟离心
- 733 第六百九十二章:万事休矣
- 734 第六百九十三章:一网打尽
- 735 第六百九十四章:诛灭三族
- 736 第六百九十五章:稳操胜券
- 737 第六百九十六章:死无葬身之地
- 738 第六百九十七章:天变了
- 739 第六百九十八章:清君侧
- 740 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 741 第七百章:决战紫禁城
- 742 第七百零一章:圣旨到
- 743 第七百零二章:万死啊
- 744 第七百零三章:一网打尽
- 745 第七百零四章:大赦天下
- 746 第七百零五章:活出个人样
- 747 第七百零六章:绝世神器
- 748 第七百零七章:疯涨
- 749 第七百零八章:神人
- 750 第七百零九章:重要的钦犯
- 751 第七百一十章:宝藏
- 752 第七百一十一章:但愿海波平
- 753 第七百一十二章:有利可图
- 754 第七百一十三章:义不掌财
- 755 第七百一十四章:大舰
- 756 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纪之战
- 757 第七百一十六章:礼义廉
- 758 第七百一十七章:竖子不足与谋
- 759 第七百一十八章:君臣相得
- 760 第七百一十九章:海防之策
- 761 第七百二十章:群英荟聚
- 762 第七百二十一章:平天下
- 763 第七百二十二章:决胜千里
- 764 第七百二十三章:敌袭
- 765 第七百二十四章:如之奈何
- 766 第七百二十五章:大功
- 767 第七百二十六章:驱虎吞狼
- 768 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
- 769 第七百二十八章:坚船利炮
- 770 第七百二十九章:人间炼狱
- 771 第七百三十章:连战连捷
- 772 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军
- 773 第七百三十二章:斩尽杀绝
- 774 第七百三十三章:卧龙出山
- 775 第七百三十四章:神机妙策
- 776 第七百三十五章:有‘朋’自远方来
- 777 第七百三十六章:黑船来袭
- 778 第七百三十七章:屠戮
- 779 第七百三十八章:钓了一条大鱼
- 780 第七百三十九章:隐秘的真相
- 781 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
- 782 第七百四十一章:登陆
- 783 第七百四十二章:入城
- 784 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锋相对
- 785 第七百四十四章:金刚怒目
- 786 第七百四十五章:杀疯了
- 787 第七百四十六章:秀才遇上兵
- 788 第七百四十七章:君子受辱
- 789 第七百四十八章:绝境
- 790 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捷
- 791 第七百五十章:凯旋
- 792 第七百五十一章:见驾
- 793 第七百五十二章,封王
- 794 第七百五十三章:有杀气
- 795 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后算账
- 796 第七百五十五章:杖毙
- 797 第七百五十六章:富可敌国
- 798 第七百五十七章:开拓
- 799 第七百五十八章:扩张
- 800 第七百五十九章:臣服
- 801 第七百六十章:新纪元
- 802 第七百六十一章:繁荣
- 803 第七百六十二章:召旧部
- 804 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
- 805 第七百六十四章:圣贤
- 806 第七百六十五章:豪杰
- 807 第七百六十六章:势如破竹
- 808 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
- 809 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儿了
- 810 第七百六十九章: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811 第七百七十章:治国平天下
- 812 第七百七十一章:党同伐异
- 813 第七百七十二章:屠戮
- 814 第七百七十三章:征服
- 815 第七百七十四章:百年大计
- 816 第七百七十五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 817 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势
- 818 第七百七十七章:入宫参觐
- 819 第七百七十八章:如获至宝
- 820 第七百七十九章:有理有据
- 821 第七百八十章:谋万世
- 822 第七百八十一章:天下无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九十五章:稳操胜券
第六百九十五章:稳操胜券
李自成提及了京城的人。
天启皇帝却是不以为然。
“这件事,朕也知道一些端倪。”随即他看向李自成道:“这些人确实可恨,只是,也不足为虑,朕回了京城,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自成苦笑以对,天启皇帝没有继续追问,这说明天启皇帝早已是稳操胜券。
说来也是可笑。
骂了人家十年的昏君,结果却发现,这‘昏君’的手段,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厉害的多。
次日,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发。
一封封奏报和天启皇帝发出去的命令,也同时来回传递。
其实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整个东林军。
因为接近二十万人的安置问题,要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这已不是一个小小的邯郸县可以承载的。
不只如此,又如何确保他们不会扰民,甚至沿途不会踩坏庄稼,要做好这些事,才真是费尽心思。
好在东林军这边,早有应对的方案。
这东林军的本质,就是培养底层武官和军中骨干的,这些人不只是作战勇猛,最重要的是在军中他们本就有关于组织人力、物力的学习课程,此时这三万大军,一同各司其职起来,倒也井然有序。
而令李自成和张献忠比较欣慰的是,对他们居然连个看押的人都没有。
只是让他们带着部下随军而行。
这样的待遇,哪里像个俘虏?
以至于李自成都忍不住叹息道:“反了十年,今日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张献忠道:“李兄弟也是这样的感受吗?”
人非草木,怎会没有感触呢?李自成道:“不派人看押,就是不担心我们跑了,这既是说对咱们放心,咱们若是当真逃了,反而不讲义气,猪狗不如。莫说弟兄们瞧我们不起,便是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何况他们有如此的信心,也印证了这官军的厉害,看来这几年,官军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此前若是不降,只怕现如今已成冢中枯骨了。”
张献忠也不由得叹息道:“俺也没有想到,今日会走到这一步,你说……李兄弟……”
说到这里,张献忠努力地压低了声音:“当初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做天子吗?”
这话在现在是极忌讳的,李自成便很是警惕地看着张献忠,觉得这孙子想坑害自己。
张献忠却笑了,继续压低声音道:“其实说实话,俺曾想过,不过现在,这念头早已幻灭!这大明的气数,俺看完不了,不只完不了,说不准中兴有望。我本道这真是满朝的昏君奸臣,现在看来,你瞧瞧陛下,再看看陛下身边那个辽东郡王,还有随来的武臣,哪一个不是精明强干的?”
“他娘的,上了那些该死的读书人的当了,这些读书的人,真是将书读的心都黑了。”
李自成颔首着附和道:“是啊,终究还是上了他们的当。”
“将来李兄弟有何打算?”
“打算?”李自成苦笑道:“如今俺已心灰意冷,说不得,将来或许入庙做个和尚。”
张献忠想了想,叹道:“俺不一样,俺心里还有俗念,不过……若是当真天下太平,倒想寻个幽静所在,成日作诗,再将我的诗整为文集,交付识货之人。”
李自成却是道:“现在却还不能想这些,那辽东是个什么样子,尚且不知,何况说要建立农工卫,驻扎关外,也不知是什么光景,还是先安置弟兄们再说吧。”
“是这个理。”
………
天启皇帝却也有自己的心事。
此番大捷,倒是让他学会了一些新的技能。
某种程度而言,对人赦免和宽恕,倒也让自己颇有几分舒畅,他想着流寇的安置,又想到京城中的情况,便忍不住将张静一叫到面前来:“张卿,你说这些人,是真心归顺吗?”
张静一想了想道:“臣不好说。”
天启皇帝不解道:“不好说又是什么说法?”
张静一便道:“因为主动权不在他们,而在于陛下。倘若陛下圣明,一扫弊政,而新政的举措,能够大得人心,教天下百姓,当真能吃一口饱饭,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人,即便怀有异心,又能如何?他们即便还想再反,只怕连一个人都使唤不动。”
“可若是这天下还是如从前那般,任用的都是从前那些辽将,那些勾结私商之辈,庇护的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士绅,那么即便没有这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天下又会出多少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人呢?说到底,陛下这个问题,臣不好回答,这答案实则是在陛下的心里。”
天启皇帝忍不住叹息:“万千臣民的生死荣辱,祖宗的江山社稷,尽都维系在朕的身上吗?幸好朕有爱民之心,又确实还颇有圣明,如若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
这话就有点不要脸了。
不过……张静一比他更不要脸:“是啊,若不是陛下有尧舜之能,如何能令朝纲振作,又如何能打开今日这般的局面呢?”
天启皇帝表示满意,随即道:“朕若为尧舜,你便是伊尹、吕尚,朕不会教你吃亏的。”
张静一也表示满意,只可惜的是,这种满意只能君臣关起门来说,若是放在外头,认可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此时,天启皇帝又话锋一转,道:“这些流寇的安置,十分关键,万万不可小看了,此事朕托付给你。”
张静一点头:“臣这几日便修书家父,让他在辽东做好准备,一切的开支用度,臣来出便是了。”
二人议定了,随即,天启皇帝便将目光落在了京城的方向,眼眸里闪动着幽光,久久沉吟不语。
………………
京城……
张严之这些日子,十分警惕,他没有住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在夜色之下,选择住在了城中一处小城隍庙。
这城隍庙一般不会有人来探查的,他只打扮作一个客商。
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想办法和城外保持通信。
当得知李自成倾巢而出,杀奔京城的时候,他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
而后……又陆续有李自成派来的密使前来,又闻高迎祥和张献忠也率兵十万北上,这便如给张严之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是再后来,便没有书信了。
这让张严之不禁恐惧起来,于是忙是派人去打探,才知道……原来陛下已经得知李自成派人杀来,封锁京畿各处要道,禁绝了消息。
这却令张严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只是越是这个时候,他反而越是不敢再派人去送书信了。
毕竟……太危险了,一旦被人查出,他暗中与李自成勾结,这是找死!可是一旦断了联系,却又更令张严之更为坐卧不安。
他现在就好像没头的苍蝇一般,可怕的是……他十分清楚,这一次若是李自成不带兵进京,那天启皇帝回京的时候,便是寻他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他比谁都清楚,他所犯的事实在太大了。
而那昏君的手段,本就狠毒,是绝对不会饶过他的。
因此,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京城之内举事。
一个个股东,都已列入了名单,除此之外,还有张家平日里在京城里蓄养的一些护卫和死士。
这些人不多,不过胜在早就和张家绑在了一条船上。
不过张严之也很清楚,只是凭着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
除非……
掐着手指头。
他已经算到,武昌的流寇,只怕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北直隶了。
值此最关键的时候,他决心……动手。
“备轿!”
他坐上了一顶软轿,从那小小的城隍庙里出来,随后……这轿子几乎在京城里兜了大半圈,似乎是害怕被人追踪,在确定后头无人追踪的时候,那轿子却又拐进了一个胡同。
终于……在一处府邸前停下了。
张严之坐在轿子里道:“拿我的拜帖去。”
轿夫接过来递出来的拜帖,便前去登门。
过一会儿,便有人来传报:“老爷……府里说,他们老爷身子不适……”
“呵……身子不适……”
坐在轿子里的张严之露出狞笑,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当初拿我们的股份的时候,可是精神的很,现在倒是想躲事了,他躲的过去吗?”
说罢,他又道:“再拿我的拜帖去,告诉对方,就说……我这里的账,有一些地方不太明白,所以恳请赐教。”
“是。”
于是再过一会儿,终于,那府邸的中门开了。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朝张严之的轿子行了个礼,低声道:“我家老爷说了,张先生不必下轿入宅,不妨就用轿子抬进去吧。”
张严之没吭声,不过那轿子却已晃晃悠悠的,在管家的引领下,直接入宅。
随后,这轿子便落在了一处花厅前。
这显然是后院,前头的厅堂人多嘴杂,显然这里的主人害怕被人瞧见,所以选在了这个地上。
轿帘子一掀开,便见此间的主人笑着道:“贵客临门,难怪今早有雀儿上枝头。”
天启皇帝却是不以为然。
“这件事,朕也知道一些端倪。”随即他看向李自成道:“这些人确实可恨,只是,也不足为虑,朕回了京城,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自成苦笑以对,天启皇帝没有继续追问,这说明天启皇帝早已是稳操胜券。
说来也是可笑。
骂了人家十年的昏君,结果却发现,这‘昏君’的手段,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厉害的多。
次日,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发。
一封封奏报和天启皇帝发出去的命令,也同时来回传递。
其实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整个东林军。
因为接近二十万人的安置问题,要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这已不是一个小小的邯郸县可以承载的。
不只如此,又如何确保他们不会扰民,甚至沿途不会踩坏庄稼,要做好这些事,才真是费尽心思。
好在东林军这边,早有应对的方案。
这东林军的本质,就是培养底层武官和军中骨干的,这些人不只是作战勇猛,最重要的是在军中他们本就有关于组织人力、物力的学习课程,此时这三万大军,一同各司其职起来,倒也井然有序。
而令李自成和张献忠比较欣慰的是,对他们居然连个看押的人都没有。
只是让他们带着部下随军而行。
这样的待遇,哪里像个俘虏?
以至于李自成都忍不住叹息道:“反了十年,今日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张献忠道:“李兄弟也是这样的感受吗?”
人非草木,怎会没有感触呢?李自成道:“不派人看押,就是不担心我们跑了,这既是说对咱们放心,咱们若是当真逃了,反而不讲义气,猪狗不如。莫说弟兄们瞧我们不起,便是我们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何况他们有如此的信心,也印证了这官军的厉害,看来这几年,官军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此前若是不降,只怕现如今已成冢中枯骨了。”
张献忠也不由得叹息道:“俺也没有想到,今日会走到这一步,你说……李兄弟……”
说到这里,张献忠努力地压低了声音:“当初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做天子吗?”
这话在现在是极忌讳的,李自成便很是警惕地看着张献忠,觉得这孙子想坑害自己。
张献忠却笑了,继续压低声音道:“其实说实话,俺曾想过,不过现在,这念头早已幻灭!这大明的气数,俺看完不了,不只完不了,说不准中兴有望。我本道这真是满朝的昏君奸臣,现在看来,你瞧瞧陛下,再看看陛下身边那个辽东郡王,还有随来的武臣,哪一个不是精明强干的?”
“他娘的,上了那些该死的读书人的当了,这些读书的人,真是将书读的心都黑了。”
李自成颔首着附和道:“是啊,终究还是上了他们的当。”
“将来李兄弟有何打算?”
“打算?”李自成苦笑道:“如今俺已心灰意冷,说不得,将来或许入庙做个和尚。”
张献忠想了想,叹道:“俺不一样,俺心里还有俗念,不过……若是当真天下太平,倒想寻个幽静所在,成日作诗,再将我的诗整为文集,交付识货之人。”
李自成却是道:“现在却还不能想这些,那辽东是个什么样子,尚且不知,何况说要建立农工卫,驻扎关外,也不知是什么光景,还是先安置弟兄们再说吧。”
“是这个理。”
………
天启皇帝却也有自己的心事。
此番大捷,倒是让他学会了一些新的技能。
某种程度而言,对人赦免和宽恕,倒也让自己颇有几分舒畅,他想着流寇的安置,又想到京城中的情况,便忍不住将张静一叫到面前来:“张卿,你说这些人,是真心归顺吗?”
张静一想了想道:“臣不好说。”
天启皇帝不解道:“不好说又是什么说法?”
张静一便道:“因为主动权不在他们,而在于陛下。倘若陛下圣明,一扫弊政,而新政的举措,能够大得人心,教天下百姓,当真能吃一口饱饭,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人,即便怀有异心,又能如何?他们即便还想再反,只怕连一个人都使唤不动。”
“可若是这天下还是如从前那般,任用的都是从前那些辽将,那些勾结私商之辈,庇护的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士绅,那么即便没有这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天下又会出多少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人呢?说到底,陛下这个问题,臣不好回答,这答案实则是在陛下的心里。”
天启皇帝忍不住叹息:“万千臣民的生死荣辱,祖宗的江山社稷,尽都维系在朕的身上吗?幸好朕有爱民之心,又确实还颇有圣明,如若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
这话就有点不要脸了。
不过……张静一比他更不要脸:“是啊,若不是陛下有尧舜之能,如何能令朝纲振作,又如何能打开今日这般的局面呢?”
天启皇帝表示满意,随即道:“朕若为尧舜,你便是伊尹、吕尚,朕不会教你吃亏的。”
张静一也表示满意,只可惜的是,这种满意只能君臣关起门来说,若是放在外头,认可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此时,天启皇帝又话锋一转,道:“这些流寇的安置,十分关键,万万不可小看了,此事朕托付给你。”
张静一点头:“臣这几日便修书家父,让他在辽东做好准备,一切的开支用度,臣来出便是了。”
二人议定了,随即,天启皇帝便将目光落在了京城的方向,眼眸里闪动着幽光,久久沉吟不语。
………………
京城……
张严之这些日子,十分警惕,他没有住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在夜色之下,选择住在了城中一处小城隍庙。
这城隍庙一般不会有人来探查的,他只打扮作一个客商。
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想办法和城外保持通信。
当得知李自成倾巢而出,杀奔京城的时候,他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
而后……又陆续有李自成派来的密使前来,又闻高迎祥和张献忠也率兵十万北上,这便如给张严之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是再后来,便没有书信了。
这让张严之不禁恐惧起来,于是忙是派人去打探,才知道……原来陛下已经得知李自成派人杀来,封锁京畿各处要道,禁绝了消息。
这却令张严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只是越是这个时候,他反而越是不敢再派人去送书信了。
毕竟……太危险了,一旦被人查出,他暗中与李自成勾结,这是找死!可是一旦断了联系,却又更令张严之更为坐卧不安。
他现在就好像没头的苍蝇一般,可怕的是……他十分清楚,这一次若是李自成不带兵进京,那天启皇帝回京的时候,便是寻他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他比谁都清楚,他所犯的事实在太大了。
而那昏君的手段,本就狠毒,是绝对不会饶过他的。
因此,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京城之内举事。
一个个股东,都已列入了名单,除此之外,还有张家平日里在京城里蓄养的一些护卫和死士。
这些人不多,不过胜在早就和张家绑在了一条船上。
不过张严之也很清楚,只是凭着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
除非……
掐着手指头。
他已经算到,武昌的流寇,只怕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北直隶了。
值此最关键的时候,他决心……动手。
“备轿!”
他坐上了一顶软轿,从那小小的城隍庙里出来,随后……这轿子几乎在京城里兜了大半圈,似乎是害怕被人追踪,在确定后头无人追踪的时候,那轿子却又拐进了一个胡同。
终于……在一处府邸前停下了。
张严之坐在轿子里道:“拿我的拜帖去。”
轿夫接过来递出来的拜帖,便前去登门。
过一会儿,便有人来传报:“老爷……府里说,他们老爷身子不适……”
“呵……身子不适……”
坐在轿子里的张严之露出狞笑,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当初拿我们的股份的时候,可是精神的很,现在倒是想躲事了,他躲的过去吗?”
说罢,他又道:“再拿我的拜帖去,告诉对方,就说……我这里的账,有一些地方不太明白,所以恳请赐教。”
“是。”
于是再过一会儿,终于,那府邸的中门开了。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了出来,朝张严之的轿子行了个礼,低声道:“我家老爷说了,张先生不必下轿入宅,不妨就用轿子抬进去吧。”
张严之没吭声,不过那轿子却已晃晃悠悠的,在管家的引领下,直接入宅。
随后,这轿子便落在了一处花厅前。
这显然是后院,前头的厅堂人多嘴杂,显然这里的主人害怕被人瞧见,所以选在了这个地上。
轿帘子一掀开,便见此间的主人笑着道:“贵客临门,难怪今早有雀儿上枝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