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3 第六百六十二章:新的气象
- 704 第六百六十三章:刘卿好手段
- 705 第六百六十四章:谋事在人
- 706 第六百六十五章:皇天不负有心人
- 707 第六百六十六章:大涨
- 708 第六百六十七章:巨富
- 709 第六百六十八章:卧龙凤雏
- 710 第六百六十九章:太岁头上动土
- 711 第六百七十章:重案
- 712 第六百七十一章:张卿自裁
- 713 第六百七十二章:他们要你钱,我要你的命
- 714 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祸临头
- 715 第六百七十四章:大受震撼
- 716 第六百七十五章:真相大白
- 717 第六百七十六章:真正的真相
- 718 第六百七十七章:光宗耀祖
- 719 第六百七十八章:在此一役
- 720 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网打尽
- 721 第六百七十章:决战之夜
- 722 第六百八十一章:最后一战
- 723 第六百八十二章:杀杀杀
- 724 第六百八十三章:毁天灭地
- 725 第六百八十四章:土崩瓦解
- 726 第六百八十五章:格杀勿论
- 727 第六百八十六章:人心
- 728 第六百八十七章:英明一世
- 729 第六百八十八章:针锋相对
- 730 第六百八十九章:进攻
- 731 第六百九十章:摧枯拉朽
- 732 第六百九十一章:兄弟离心
- 733 第六百九十二章:万事休矣
- 734 第六百九十三章:一网打尽
- 735 第六百九十四章:诛灭三族
- 736 第六百九十五章:稳操胜券
- 737 第六百九十六章:死无葬身之地
- 738 第六百九十七章:天变了
- 739 第六百九十八章:清君侧
- 740 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 741 第七百章:决战紫禁城
- 742 第七百零一章:圣旨到
- 743 第七百零二章:万死啊
- 744 第七百零三章:一网打尽
- 745 第七百零四章:大赦天下
- 746 第七百零五章:活出个人样
- 747 第七百零六章:绝世神器
- 748 第七百零七章:疯涨
- 749 第七百零八章:神人
- 750 第七百零九章:重要的钦犯
- 751 第七百一十章:宝藏
- 752 第七百一十一章:但愿海波平
- 753 第七百一十二章:有利可图
- 754 第七百一十三章:义不掌财
- 755 第七百一十四章:大舰
- 756 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纪之战
- 757 第七百一十六章:礼义廉
- 758 第七百一十七章:竖子不足与谋
- 759 第七百一十八章:君臣相得
- 760 第七百一十九章:海防之策
- 761 第七百二十章:群英荟聚
- 762 第七百二十一章:平天下
- 763 第七百二十二章:决胜千里
- 764 第七百二十三章:敌袭
- 765 第七百二十四章:如之奈何
- 766 第七百二十五章:大功
- 767 第七百二十六章:驱虎吞狼
- 768 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
- 769 第七百二十八章:坚船利炮
- 770 第七百二十九章:人间炼狱
- 771 第七百三十章:连战连捷
- 772 第七百三十一章:进军
- 773 第七百三十二章:斩尽杀绝
- 774 第七百三十三章:卧龙出山
- 775 第七百三十四章:神机妙策
- 776 第七百三十五章:有‘朋’自远方来
- 777 第七百三十六章:黑船来袭
- 778 第七百三十七章:屠戮
- 779 第七百三十八章:钓了一条大鱼
- 780 第七百三十九章:隐秘的真相
- 781 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
- 782 第七百四十一章:登陆
- 783 第七百四十二章:入城
- 784 第七百四十三章:正锋相对
- 785 第七百四十四章:金刚怒目
- 786 第七百四十五章:杀疯了
- 787 第七百四十六章:秀才遇上兵
- 788 第七百四十七章:君子受辱
- 789 第七百四十八章:绝境
- 790 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捷
- 791 第七百五十章:凯旋
- 792 第七百五十一章:见驾
- 793 第七百五十二章,封王
- 794 第七百五十三章:有杀气
- 795 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后算账
- 796 第七百五十五章:杖毙
- 797 第七百五十六章:富可敌国
- 798 第七百五十七章:开拓
- 799 第七百五十八章:扩张
- 800 第七百五十九章:臣服
- 801 第七百六十章:新纪元
- 802 第七百六十一章:繁荣
- 803 第七百六十二章:召旧部
- 804 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
- 805 第七百六十四章:圣贤
- 806 第七百六十五章:豪杰
- 807 第七百六十六章:势如破竹
- 808 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
- 809 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儿了
- 810 第七百六十九章: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811 第七百七十章:治国平天下
- 812 第七百七十一章:党同伐异
- 813 第七百七十二章:屠戮
- 814 第七百七十三章:征服
- 815 第七百七十四章:百年大计
- 816 第七百七十五章:不战而屈人之兵
- 817 第七百七十六章:天下大势
- 818 第七百七十七章:入宫参觐
- 819 第七百七十八章:如获至宝
- 820 第七百七十九章:有理有据
- 821 第七百八十章:谋万世
- 822 第七百八十一章:天下无事(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七十二章:他们要你钱,我要你的命
第六百七十二章:他们要你钱,我要你的命
张静一清楚,这种捆绑十分恶心。
此时,张静一才知道,所谓的新政,一旦开始掺杂各种利益的时候,各种城狐社鼠便开始陆续出现了。
现在这球踢到了张静一的脚下。
倘若张静一非要因为一个案子的株连而‘置’新政于‘死地’,那么损失就十分惨重了。
毕竟,广平矿业乃是一个极好的商号,可以说是新政的模范,却因为张静一的一己私心,而直接整垮,以后谁还敢承包土地,谁还敢上市?
又或是说,谁还对新政有信心?
张静一于是笑了笑道:“既然诸公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无话可说。”
张养浩也松了口气,此事,算是了了,当然,这个时候他却不能乘胜追击,因为他很清楚,张静一是得罪不起的,此时赶紧转圜一下关系才好。
于是他便道:“其实这也怪不得张都督,张都督乃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因此疑心重一些,也是情有可原,这正是因为张都督尽忠职守的缘故。”
顿了顿,张养浩对着天启皇帝道:“陛下,虽然此事……于广平矿业,出了梁成进这样的人,若是此人为乱贼,自是死不足惜。只是广平矿业自身,却是一直奉公守法的,平日里也是顺应新政,绝无不诡的企图。那广平矿业的大东家,更是平日里兢兢业业,对陛下更是赤胆忠心。他筹办这矿业,就是抱着要上报君恩,下安黎民的心思。”
“所以,这件事,要一分为二来看,若是有乱贼,人人自当诛之,可似矿业大东家张严之这般本份经营,心怀国家之人,朝廷还是该有所嘉许。”
他话音落下,其余大臣纷纷点头:“是极,是极,这番话最公道了。”
“陛下,有人在的地方,就难免良莠不齐,这也是常理,朝廷要做的,是奖励忠贞,惩办奸邪,切切不可将人一棍打死。”
其实张养浩的心思也很简单,这一次抓了梁成进,对于矿业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消息瞒不住,若是一旦被人知道,那么市场一定动荡,到了那时,矿业的股票可就不值钱了。
可是……张养浩的身家性命都在矿业里头呢,这个时候……可不能让矿业完了。
眼下唯一的办法,是火速和梁成进做切割。
与此同时,为了安抚住人心,应该请朝廷旌表一下张严之,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只要消息传出去,大家便都知道,朝廷和锦衣卫,绝不是针对矿业,这只是梁成进的个人问题罢了。
天启皇帝看了张静一一眼,又看向张养浩:“张严之……此人……当真本份吗?”
张养浩立即道:“是,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为人也踏实本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他的声誉很好,是少有肯从商的读书人,我大明许多的读书人,都是泥古不化,似这样的人……能出来支持新政,这是新政的福气。”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噢,张卿也认得他?”
张养浩道:“臣略知一二。”
天启皇帝不露声色,只道:“那么张卿的本意是什么呢?”
张养浩道:“陛下不妨旌表此人。”
“旌表……”天启皇帝道:“可是朕不认得此人啊。”
“这……”张养浩心里无语,这不过是走个过场,为何一定要认识?
天启皇帝便笑了笑道:“罢了,明日召此人来见一见,朕可是火眼金睛,到时一看便知。”
张养浩听罢,不由大喜,忙道:“陛下圣明。”
当日,宫中传出旨意。
这京城内,本还人心惶惶,现在听闻陛下要亲自召见张严之,自然此前的恐慌,也就慢慢的平息了。
当然,许多人还是盼着,想看看最后的结果,不知这对张严之而言,是福是祸。
因而股价略有松动,却没有一泻千里。
张静一则回府,乐安公主朱徽娖见张静一穿着朝服,便动身帮张静一宽衣。
此时,她已有数月身孕了,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这些事,倒还身体力行的。
倒不是因为她当真勤恳,毕竟是公主之尊,自幼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只是她晓得张静一平日里也不喜别人伺候,自然也就不愿女婢多事了。
一面宽衣,给张静一寻了一件宽松的轻纱道袍披上,朱徽娖温声道:“今日夫君怎的回来这样的早。”
张静一眼带暖意,笑吟吟地道:“今日入朝见了陛下,出宫之后,便无所事事,索性早些回来了。”
朱徽娖想起什么来,于是道:“现在辽东矿业如何了?”
“马上就要好了。”张静一道:“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徽娖眼露不解,道:“东风?”
张静一也乐了,他似乎没有被朝中的事所影响,反而怡然自乐,带着轻盈的笑意道:“嗯,东风要来了。”
次日一早,张严之便兴冲冲地来见驾,跟着领路的小宦官来到了西苑外头。
张静一其实比他还早进入西苑,他也想凑凑热闹,见一见这张严之。
随即,大臣们觐见,天启皇帝与他们寒暄几句,便道:“张严之来了没有?”
“陛下,张严之来了。”
“宣他进来。”
一声通传,张严之小心翼翼地进入殿中,他毕竟此前虽有功名,可没有做过官,如今能面圣,对他而言,确实是荣耀的事。
更不必说,这一次面圣,对矿业的影响极大了。
只要得到陛下的几句夸奖,这就等于告诉天下人,矿业非但不会因为出过乱党而遭遇什么不测,反而地位可以更加稳固。
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拜下,随即道:“草民见过陛下。”
天启皇帝端详着他道:“你便是张严之。”
“正是,草民是张严之。”
“朕听说你从前是读书人。”
“学生中过举。”
“中过举,那确实不错了,只是此后为何没有继续会试?”
“会试考过几次,说来惭愧,都落榜了。”
“若是落榜,也可去吏部选官嘛,难道没有想去做县丞、主簿的打算吗?”
“也有过,只是草民学业不精……”
天启皇帝道:“所以你就经商?”
说到这里,张严之便流下泪来,道:“臣一直对此前的风气不满,正是因为陛下励精图治,首开新政,才大受鼓舞,因而受此倡导之下,才尝试经商。”
天启皇帝道:“原来如此,朕听闻你这矿业办的很好。”
“愧不敢当。”
“看来你也是擅长经营的人才了。”
张严之诚惶诚恐地道:“还是陛下洪福齐天,庇护了我等小民,如若不然,怎会有今日的势头。”
天启皇帝便询问他关于经营的事。
他都对答如流。
天启皇帝对这个人似乎还算满意,瞥眼去看张静一:“张卿你觉得张严之如何?”
张静一道:“臣只是一个锦衣卫,又不擅经营,论起经营,臣的辽东矿业,还比不得他的一根手指头呢,陛下问错人了。”
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觉得张静一也算是人才了,直接将嫉妒表现得如此赤裸裸,这不是讽刺吗?
天启皇帝很无奈地摇摇头,接着看向黄立极人等,道:“诸卿怎么看待?”
黄立极咳嗽一声,道:“臣不擅经商,不过……新政现在需要的,就是敢于开此先河之人。”
吏部尚书张养浩道:“陛下,臣昨日搜罗了一些关于矿业还有张严之在各报以及地方上的奏报,这张严之,很早之前,就以慈善而闻名,尤其是广平府,百姓们都称颂他为张大善人……”
这一次,张养浩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今日请不来旌表,他这吏部尚书便算是白干了。
说罢,将一沓奏疏送到天启皇帝的面前。
天启皇帝道:“看来张卿极看好他。”
“这样的高士,有德而擅长经营,正是我大明的陶朱,不可多得。臣响应新政,因而对新政的人才,一直比较留意。”
天启皇帝低头看了几眼张养浩的奏报,随即点点头,看向张严之道:“甚好,那就旌表吧。”
张严之得旨,立即感激涕零地道:“草民纵万死,也难报陛下万一。”
说着,又是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张养浩则长长地松了口气。
天启皇帝摆摆手:“好了,都退下吧。”
众人自是纷纷告退。
天启皇帝此时则看向张静一道:“张卿,留下。”
张静一本来也不打算走,做了一个战术性的假退,立即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
天启皇帝抬头道:“张卿方才为何不发一言?”
张静一道:“因为臣在准备一件事。”
天启皇帝诧异地看着张静一:“何事?”
张静一道:“臣打算亲自去广平一趟。”
天启皇帝道:“乱贼的事,你还要继续追究吗?”
张静一摇摇头:“不,臣是想眼见为实,亲眼看看,这广平矿业,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今天下人都吹捧广平矿业,臣自想去学习一二。”
天启皇帝身躯一震,接着便问:“何时动身?”
此时,张静一才知道,所谓的新政,一旦开始掺杂各种利益的时候,各种城狐社鼠便开始陆续出现了。
现在这球踢到了张静一的脚下。
倘若张静一非要因为一个案子的株连而‘置’新政于‘死地’,那么损失就十分惨重了。
毕竟,广平矿业乃是一个极好的商号,可以说是新政的模范,却因为张静一的一己私心,而直接整垮,以后谁还敢承包土地,谁还敢上市?
又或是说,谁还对新政有信心?
张静一于是笑了笑道:“既然诸公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无话可说。”
张养浩也松了口气,此事,算是了了,当然,这个时候他却不能乘胜追击,因为他很清楚,张静一是得罪不起的,此时赶紧转圜一下关系才好。
于是他便道:“其实这也怪不得张都督,张都督乃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因此疑心重一些,也是情有可原,这正是因为张都督尽忠职守的缘故。”
顿了顿,张养浩对着天启皇帝道:“陛下,虽然此事……于广平矿业,出了梁成进这样的人,若是此人为乱贼,自是死不足惜。只是广平矿业自身,却是一直奉公守法的,平日里也是顺应新政,绝无不诡的企图。那广平矿业的大东家,更是平日里兢兢业业,对陛下更是赤胆忠心。他筹办这矿业,就是抱着要上报君恩,下安黎民的心思。”
“所以,这件事,要一分为二来看,若是有乱贼,人人自当诛之,可似矿业大东家张严之这般本份经营,心怀国家之人,朝廷还是该有所嘉许。”
他话音落下,其余大臣纷纷点头:“是极,是极,这番话最公道了。”
“陛下,有人在的地方,就难免良莠不齐,这也是常理,朝廷要做的,是奖励忠贞,惩办奸邪,切切不可将人一棍打死。”
其实张养浩的心思也很简单,这一次抓了梁成进,对于矿业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消息瞒不住,若是一旦被人知道,那么市场一定动荡,到了那时,矿业的股票可就不值钱了。
可是……张养浩的身家性命都在矿业里头呢,这个时候……可不能让矿业完了。
眼下唯一的办法,是火速和梁成进做切割。
与此同时,为了安抚住人心,应该请朝廷旌表一下张严之,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只要消息传出去,大家便都知道,朝廷和锦衣卫,绝不是针对矿业,这只是梁成进的个人问题罢了。
天启皇帝看了张静一一眼,又看向张养浩:“张严之……此人……当真本份吗?”
张养浩立即道:“是,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为人也踏实本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他的声誉很好,是少有肯从商的读书人,我大明许多的读书人,都是泥古不化,似这样的人……能出来支持新政,这是新政的福气。”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噢,张卿也认得他?”
张养浩道:“臣略知一二。”
天启皇帝不露声色,只道:“那么张卿的本意是什么呢?”
张养浩道:“陛下不妨旌表此人。”
“旌表……”天启皇帝道:“可是朕不认得此人啊。”
“这……”张养浩心里无语,这不过是走个过场,为何一定要认识?
天启皇帝便笑了笑道:“罢了,明日召此人来见一见,朕可是火眼金睛,到时一看便知。”
张养浩听罢,不由大喜,忙道:“陛下圣明。”
当日,宫中传出旨意。
这京城内,本还人心惶惶,现在听闻陛下要亲自召见张严之,自然此前的恐慌,也就慢慢的平息了。
当然,许多人还是盼着,想看看最后的结果,不知这对张严之而言,是福是祸。
因而股价略有松动,却没有一泻千里。
张静一则回府,乐安公主朱徽娖见张静一穿着朝服,便动身帮张静一宽衣。
此时,她已有数月身孕了,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这些事,倒还身体力行的。
倒不是因为她当真勤恳,毕竟是公主之尊,自幼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只是她晓得张静一平日里也不喜别人伺候,自然也就不愿女婢多事了。
一面宽衣,给张静一寻了一件宽松的轻纱道袍披上,朱徽娖温声道:“今日夫君怎的回来这样的早。”
张静一眼带暖意,笑吟吟地道:“今日入朝见了陛下,出宫之后,便无所事事,索性早些回来了。”
朱徽娖想起什么来,于是道:“现在辽东矿业如何了?”
“马上就要好了。”张静一道:“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徽娖眼露不解,道:“东风?”
张静一也乐了,他似乎没有被朝中的事所影响,反而怡然自乐,带着轻盈的笑意道:“嗯,东风要来了。”
次日一早,张严之便兴冲冲地来见驾,跟着领路的小宦官来到了西苑外头。
张静一其实比他还早进入西苑,他也想凑凑热闹,见一见这张严之。
随即,大臣们觐见,天启皇帝与他们寒暄几句,便道:“张严之来了没有?”
“陛下,张严之来了。”
“宣他进来。”
一声通传,张严之小心翼翼地进入殿中,他毕竟此前虽有功名,可没有做过官,如今能面圣,对他而言,确实是荣耀的事。
更不必说,这一次面圣,对矿业的影响极大了。
只要得到陛下的几句夸奖,这就等于告诉天下人,矿业非但不会因为出过乱党而遭遇什么不测,反而地位可以更加稳固。
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拜下,随即道:“草民见过陛下。”
天启皇帝端详着他道:“你便是张严之。”
“正是,草民是张严之。”
“朕听说你从前是读书人。”
“学生中过举。”
“中过举,那确实不错了,只是此后为何没有继续会试?”
“会试考过几次,说来惭愧,都落榜了。”
“若是落榜,也可去吏部选官嘛,难道没有想去做县丞、主簿的打算吗?”
“也有过,只是草民学业不精……”
天启皇帝道:“所以你就经商?”
说到这里,张严之便流下泪来,道:“臣一直对此前的风气不满,正是因为陛下励精图治,首开新政,才大受鼓舞,因而受此倡导之下,才尝试经商。”
天启皇帝道:“原来如此,朕听闻你这矿业办的很好。”
“愧不敢当。”
“看来你也是擅长经营的人才了。”
张严之诚惶诚恐地道:“还是陛下洪福齐天,庇护了我等小民,如若不然,怎会有今日的势头。”
天启皇帝便询问他关于经营的事。
他都对答如流。
天启皇帝对这个人似乎还算满意,瞥眼去看张静一:“张卿你觉得张严之如何?”
张静一道:“臣只是一个锦衣卫,又不擅经营,论起经营,臣的辽东矿业,还比不得他的一根手指头呢,陛下问错人了。”
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觉得张静一也算是人才了,直接将嫉妒表现得如此赤裸裸,这不是讽刺吗?
天启皇帝很无奈地摇摇头,接着看向黄立极人等,道:“诸卿怎么看待?”
黄立极咳嗽一声,道:“臣不擅经商,不过……新政现在需要的,就是敢于开此先河之人。”
吏部尚书张养浩道:“陛下,臣昨日搜罗了一些关于矿业还有张严之在各报以及地方上的奏报,这张严之,很早之前,就以慈善而闻名,尤其是广平府,百姓们都称颂他为张大善人……”
这一次,张养浩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今日请不来旌表,他这吏部尚书便算是白干了。
说罢,将一沓奏疏送到天启皇帝的面前。
天启皇帝道:“看来张卿极看好他。”
“这样的高士,有德而擅长经营,正是我大明的陶朱,不可多得。臣响应新政,因而对新政的人才,一直比较留意。”
天启皇帝低头看了几眼张养浩的奏报,随即点点头,看向张严之道:“甚好,那就旌表吧。”
张严之得旨,立即感激涕零地道:“草民纵万死,也难报陛下万一。”
说着,又是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张养浩则长长地松了口气。
天启皇帝摆摆手:“好了,都退下吧。”
众人自是纷纷告退。
天启皇帝此时则看向张静一道:“张卿,留下。”
张静一本来也不打算走,做了一个战术性的假退,立即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
天启皇帝抬头道:“张卿方才为何不发一言?”
张静一道:“因为臣在准备一件事。”
天启皇帝诧异地看着张静一:“何事?”
张静一道:“臣打算亲自去广平一趟。”
天启皇帝道:“乱贼的事,你还要继续追究吗?”
张静一摇摇头:“不,臣是想眼见为实,亲眼看看,这广平矿业,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今天下人都吹捧广平矿业,臣自想去学习一二。”
天启皇帝身躯一震,接着便问:“何时动身?”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