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8 第七十章 【亦真亦假】
- 69 第七十一章 【阴谋】
- 70 第七十二章【狼狈为奸】
- 71 第七十三章【事端】
- 72 第七十四章【得不偿失】
- 73 第七十五章【滋长】
- 74 第七十六章 【推涛作浪】
- 75 第七十八章【事情败露】
- 76 第七十九章【闯祸】
- 77 第八十章【抄家】
- 78 第八十一章【灾祸连连】
- 79 第八十二章 【侥幸】
- 80 第八十三章【他乡旧识】
- 81 第八十四章【忏悔之心】
- 82 第八十五章【归来】
- 83 第八十六章【真相】
- 84 第八十七章 恩仇难分
- 85 第八十八章 【树林结义】
- 86 第九十章 【欲加之罪】
- 87 第九十一章 钏儿
- 88 第九十二章 【待而发】
- 89 第九十三章【怨郎诗】
- 90 第九十四章 【寻道人】
- 91 第九十五章 【神不知】
- 92 第九十六章【鬼不觉】
- 93 第九十七章 【鸿门宴】
- 94 第九十八章【爱生恨】
- 95 第九十九章【冉遗鱼】
- 96 第一百章【战得胜】
- 97 第一零一章【风波起】
- 98 第一零二章【今世劫】
- 99 第一章 【再生缘】
- 100 第二章【醉花坞】
- 101 第三章【浮生栖】
- 102 第四章【且尽欢】
- 103 第五章【意已决】
- 104 第六章【木兰行】(上)
- 105 第七章【木兰行】(中)
- 106 第八章【木兰行】(下)
- 107 第九章【夕云起】
- 108 第十章【寻芳信】
- 109 第十一章【鉴明月】
- 110 第十二章 【错牵线】
- 111 第十三章【余桃爱】
- 112 第十四章【卧九渊】
- 113 第十五章【霜下杰】
- 114 第十六章【醉寻欢】
- 115 第十七章【旧时心】
- 116 第十八章【夜阑珊】
- 117 第十九章【春不歇】
- 118 第二十章 【临江仙】
- 119 第二十一章【金樽酒】
- 120 第二十二章【风情错】
- 121 第二十三章【瑞鹤仙】
- 122 第二十四章【怨三叠】
- 123 第二十五章【千两银】
- 124 第二十六章【牡丹祸】
- 125 第二十七章【愁肠度】
- 126 第二十八章【宴蓬莱】
- 127 第二十九章【酿暮雨】
- 128 第三十章【阴晴半】
- 129 第三十一章【华筵散】
- 130 第三十二章【乱尘埃】
- 131 第三十三章【伊妆靓】
- 132 第三十四章【意还萦】
- 133 第三十五章【亲缘尽】(上)
- 134 第三十六章【亲缘尽】(下)
- 135 第三十七章【风霆发】
- 136 第三十八章【莺红乱】
- 137 第三十九章【暗香霏】
- 138 第四十章 【怀袖里】
- 139 第四十一章【雌雄辨】(上)
- 140 第四十二章【雌雄辨】(下)
- 141 第四十三章【猢狲散】
- 142 第四十四章【笼烟絮】
- 143 第四十五章【留残照】
- 144 第四十六章【征鸿起】
- 145 第四十七章【苍莽间】(加更)
- 146 第四十八章【状元游】
- 147 第四十九章【直须折】
- 148 第五十章【空折枝】
- 149 第五十一章【尽韶华】
- 150 第五十二章【调粉脂】
- 151 第五十三章【麒麟发】
- 152 第五十四章【戏流萤】
- 153 第五十五章【叹何时】
- 154 第五十六章【日昽昽】
- 155 第五十七章【王世子】
- 156 第五十八章【断肠债】
- 157 第五十九章【自作孽】
- 158 第六十章【鸳鸯梦】(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虐狗)
- 159 第六十一章【云惜月】
- 160 第六十二章【安可知】
- 161 第六十三章【讵非迷】
- 162 第六十四章【易水上】
- 163 第六十五章【入秦庭】
- 164 第六十六章【登云梯】
- 165 第六十七章【燎星火】
- 166 第六十八章【巢南枝】
- 167 第六十九章【不能忘】
- 168 第七十章【篆烟封】
- 169 第七十一章【凌霄路】
- 170 第七十二章【没鸟用】
- 171 第七十三章【情妙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一章【灾祸连连】
第八十一章【灾祸连连】
朝堂上的斗争未歇,已经致仕的萧太师因着太师衔仍能出入宫廷,试图劝服圣上不要枉信一家之词,但自太子谆失踪,情势大有一边倒的苗头,萧太师尽了心力仍觉着难敌姜家上下其手,唯有祈盼萧惟余那逆子早点找到太子谆。
事情看似仍有周旋的余地,但迟迟不表态的当今圣上难免使人提心吊胆,一来二去,强自苦苦支撑的祁夫人愈加病重,大有随时都能撒手人寰的模样,许是觉着自己时日无多,要交代后事,可怜女儿和夫君皆受牢狱之灾,祁夫人只得将所有话对着本来当做女婿后来当做亲儿养大的石熙载说。
十八日,石熙载自祁夫人屋内踏出,悲恸不能自持,跪于门前朝内磕了数个响头,任谁拉扯都不停,直到额前血流如注,泪水混着鲜血令石熙载本来俊秀的容貌显得狰狞,跌跌撞撞跑出了大门,祁夫人的大丫鬟金环顿觉大事不妙,立马推门进了屋里,哀哀嚎哭之声响彻小院。
祁夫人仙逝,然祁府被封,连带祠堂停灵都不得,余下的家仆花尽余钱买了口上等的红木棺为祁夫人送葬。
十里素裹,朔方百姓早早就穿着缟素侯在道路两侧。
因不是喜丧,既没有唢呐亦无人喧哗,金环披着麻衣抱着祁夫人牌位在前,每走过一条街,送葬的队伍就扩大一分,人群压抑着哭声,一作悲喘,一作悲啼。
而本该举着牌位的石熙载自那日奔逃出院子就再没人在朔方见过,也不知那日祁夫人究竟交代了些什么。
有人骂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枉费祁家人真心实意厚待;有人理解他许是一时难以接受,选择了逃避,毕竟他也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把矛头对向石熙载并非朔方百姓所想,只是因为他们清楚不论未来如何,自今日后,祁家已彻底湮灭在朔方的飞沙里,淡漠出大雍的历史。
朔方的百姓需要一个宣泄,毕竟,他们还不能接受,他们亦无法忘记。
天牢里,姜太傅抚着胡须,冷眼瞧着面前披头散发一身狼狈半吊在牢狱里的男子,心情大好,略一沉吟,悠悠开口:
“祁隆,你若早点归诚于老夫何来今日苦难,还累及家人,可怜你妻女,一个小小年纪进了冷宫,一个年纪轻轻便丧了性命,老夫还记着你妻乃严尚书令的独女,若不是跟了你这冥顽不灵的怎么也不至于凄惨至此。”
“你说什么?你说罗罗怎么了!”一直散发垂首木然听着姜太傅絮叨的祁隆陡然对着姜太傅吼道,一双眼瞪得通红,身上的枷锁被震得乒乓作响,祁隆宛如困兽,做着无谓的挣扎,天牢的寒铁链又岂是那么容易能挣脱的。
但饶是知晓寒铁链绝无可能被破,姜太傅依然被吓了一跳,呼吸间退开数步,待反应过来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丢了脸面,遂隔着距离一口唾沫吐在祁隆身上,掩饰着心虚喝骂道:
“你就个一辈子在边关和那帮鞑子打交道的命,难怪你妻室要死!”
说罢似是怕祁隆再有大动作,叫狱卒开了牢门匆匆走了。但姜太傅随意羞辱嘲弄祁隆的话没想却让这心坚如铁的男儿犯了癫,口中重复着姜太傅所言每字每句,最终化作一声悲鸣:
“是我无能,害苦了你们母女!!!!”
一夜间祁隆两鬓斑白,疯疯癫癫,只记着与祁夫人的种种过往,再无其他,甚至连有祁采采这么个女儿都不记得,逢狱卒送饭便嘻嘻笑着讲罗罗如何如何,几乎无时无刻不将祁夫人的闺名挂在嘴边。
一两日后天牢里狱卒都道是祁隆痴傻了,因着害怕他那哭哭笑笑的模样,都不愿再去送饭。
最后事情闹到了牢头儿那儿,他也颇是为难,不知该不该请个郎中来瞧瞧,无法之下告知了典狱,典狱知晓祁隆的重要性,不敢耽搁,上报了去,再审祁隆变得毫无意义。
另说那日姜太傅离开了天牢,仍惊魂未定,腿上失了力,本是去看笑话却惹了一身晦气。
姜太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无从与外人道也,心情烦闷便想到了去找琴泣。时至今日他已不屑于再躲躲藏藏,大摇大摆去了红袖招点人。
才是未时过半,红袖招还闭着门,楼里的花娘一半还未醒,但姜太傅知晓此时琴泣应当已经到了楼里。
果不其然,突突扣了两下大门,便见琴泣身边侍候的哑女将门启开一人的缝,姜太傅懒得计较,闪身进去,跟着哑女到了上堂琴泣的屋子。
琴泣正在内室矮几上煮茶,氤氲的蒸汽虚化了她绝世的容颜,缥缈营丘水墨仙,不由赞一句此女只应天上有。
“大人可是为了祁隆之事而来?”琴泣声如流水,唤醒了望着已经神不守舍的姜太傅。
“非也,非也,看来女先生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姜太傅见着琴泣便觉身心愉悦,哈哈笑着坐在了琴泣对面的圆桌旁,饶有兴趣地看着碧绿的茶叶在琴泣纤纤玉指下化作清香扑鼻的佳饮。
不得不说,琴泣浑身无一处不美,只这双骨肉均匀的柔荑就妙不可言,可惜性子冷淡了些,不然更是撩人火的妖物。
琴泣全然不在乎姜太傅的观赏,自将煮好的茶沏了一杯着哑女递给姜太傅,才回道:
“大人如今志得意满,琴泣能助大人的已经甚微,说来还是要恭喜大人。”
半开玩笑说得话却是在提醒姜太傅大局仍未定,这时就起了轻薄谋士的心恐怕尚早。
姜太傅听罢便知琴泣话里有话骂他有过河拆桥之心,若是换个人敢这么造次,他必要发怒惩治的,但正如琴泣所言他仍有地方用得着这个女先生,而且他确实有‘过河拆桥’的心,将这个‘桥’带回家里也做那曹操铜雀春深锁二乔,所以姜太傅依旧扯着面皮笑着,品了口香茗,转了话,
“听闻祁氏与你关系不错?可要保她一命?”
祁氏?是指采采吧,这短短时间就从人人都要尊称一声的太子妃落成个祁氏,真叫人唏嘘世事无常。
事情看似仍有周旋的余地,但迟迟不表态的当今圣上难免使人提心吊胆,一来二去,强自苦苦支撑的祁夫人愈加病重,大有随时都能撒手人寰的模样,许是觉着自己时日无多,要交代后事,可怜女儿和夫君皆受牢狱之灾,祁夫人只得将所有话对着本来当做女婿后来当做亲儿养大的石熙载说。
十八日,石熙载自祁夫人屋内踏出,悲恸不能自持,跪于门前朝内磕了数个响头,任谁拉扯都不停,直到额前血流如注,泪水混着鲜血令石熙载本来俊秀的容貌显得狰狞,跌跌撞撞跑出了大门,祁夫人的大丫鬟金环顿觉大事不妙,立马推门进了屋里,哀哀嚎哭之声响彻小院。
祁夫人仙逝,然祁府被封,连带祠堂停灵都不得,余下的家仆花尽余钱买了口上等的红木棺为祁夫人送葬。
十里素裹,朔方百姓早早就穿着缟素侯在道路两侧。
因不是喜丧,既没有唢呐亦无人喧哗,金环披着麻衣抱着祁夫人牌位在前,每走过一条街,送葬的队伍就扩大一分,人群压抑着哭声,一作悲喘,一作悲啼。
而本该举着牌位的石熙载自那日奔逃出院子就再没人在朔方见过,也不知那日祁夫人究竟交代了些什么。
有人骂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枉费祁家人真心实意厚待;有人理解他许是一时难以接受,选择了逃避,毕竟他也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把矛头对向石熙载并非朔方百姓所想,只是因为他们清楚不论未来如何,自今日后,祁家已彻底湮灭在朔方的飞沙里,淡漠出大雍的历史。
朔方的百姓需要一个宣泄,毕竟,他们还不能接受,他们亦无法忘记。
天牢里,姜太傅抚着胡须,冷眼瞧着面前披头散发一身狼狈半吊在牢狱里的男子,心情大好,略一沉吟,悠悠开口:
“祁隆,你若早点归诚于老夫何来今日苦难,还累及家人,可怜你妻女,一个小小年纪进了冷宫,一个年纪轻轻便丧了性命,老夫还记着你妻乃严尚书令的独女,若不是跟了你这冥顽不灵的怎么也不至于凄惨至此。”
“你说什么?你说罗罗怎么了!”一直散发垂首木然听着姜太傅絮叨的祁隆陡然对着姜太傅吼道,一双眼瞪得通红,身上的枷锁被震得乒乓作响,祁隆宛如困兽,做着无谓的挣扎,天牢的寒铁链又岂是那么容易能挣脱的。
但饶是知晓寒铁链绝无可能被破,姜太傅依然被吓了一跳,呼吸间退开数步,待反应过来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丢了脸面,遂隔着距离一口唾沫吐在祁隆身上,掩饰着心虚喝骂道:
“你就个一辈子在边关和那帮鞑子打交道的命,难怪你妻室要死!”
说罢似是怕祁隆再有大动作,叫狱卒开了牢门匆匆走了。但姜太傅随意羞辱嘲弄祁隆的话没想却让这心坚如铁的男儿犯了癫,口中重复着姜太傅所言每字每句,最终化作一声悲鸣:
“是我无能,害苦了你们母女!!!!”
一夜间祁隆两鬓斑白,疯疯癫癫,只记着与祁夫人的种种过往,再无其他,甚至连有祁采采这么个女儿都不记得,逢狱卒送饭便嘻嘻笑着讲罗罗如何如何,几乎无时无刻不将祁夫人的闺名挂在嘴边。
一两日后天牢里狱卒都道是祁隆痴傻了,因着害怕他那哭哭笑笑的模样,都不愿再去送饭。
最后事情闹到了牢头儿那儿,他也颇是为难,不知该不该请个郎中来瞧瞧,无法之下告知了典狱,典狱知晓祁隆的重要性,不敢耽搁,上报了去,再审祁隆变得毫无意义。
另说那日姜太傅离开了天牢,仍惊魂未定,腿上失了力,本是去看笑话却惹了一身晦气。
姜太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无从与外人道也,心情烦闷便想到了去找琴泣。时至今日他已不屑于再躲躲藏藏,大摇大摆去了红袖招点人。
才是未时过半,红袖招还闭着门,楼里的花娘一半还未醒,但姜太傅知晓此时琴泣应当已经到了楼里。
果不其然,突突扣了两下大门,便见琴泣身边侍候的哑女将门启开一人的缝,姜太傅懒得计较,闪身进去,跟着哑女到了上堂琴泣的屋子。
琴泣正在内室矮几上煮茶,氤氲的蒸汽虚化了她绝世的容颜,缥缈营丘水墨仙,不由赞一句此女只应天上有。
“大人可是为了祁隆之事而来?”琴泣声如流水,唤醒了望着已经神不守舍的姜太傅。
“非也,非也,看来女先生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姜太傅见着琴泣便觉身心愉悦,哈哈笑着坐在了琴泣对面的圆桌旁,饶有兴趣地看着碧绿的茶叶在琴泣纤纤玉指下化作清香扑鼻的佳饮。
不得不说,琴泣浑身无一处不美,只这双骨肉均匀的柔荑就妙不可言,可惜性子冷淡了些,不然更是撩人火的妖物。
琴泣全然不在乎姜太傅的观赏,自将煮好的茶沏了一杯着哑女递给姜太傅,才回道:
“大人如今志得意满,琴泣能助大人的已经甚微,说来还是要恭喜大人。”
半开玩笑说得话却是在提醒姜太傅大局仍未定,这时就起了轻薄谋士的心恐怕尚早。
姜太傅听罢便知琴泣话里有话骂他有过河拆桥之心,若是换个人敢这么造次,他必要发怒惩治的,但正如琴泣所言他仍有地方用得着这个女先生,而且他确实有‘过河拆桥’的心,将这个‘桥’带回家里也做那曹操铜雀春深锁二乔,所以姜太傅依旧扯着面皮笑着,品了口香茗,转了话,
“听闻祁氏与你关系不错?可要保她一命?”
祁氏?是指采采吧,这短短时间就从人人都要尊称一声的太子妃落成个祁氏,真叫人唏嘘世事无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