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8 第二十章 【临江仙】
- 119 第二十一章【金樽酒】
- 120 第二十二章【风情错】
- 121 第二十三章【瑞鹤仙】
- 122 第二十四章【怨三叠】
- 123 第二十五章【千两银】
- 124 第二十六章【牡丹祸】
- 125 第二十七章【愁肠度】
- 126 第二十八章【宴蓬莱】
- 127 第二十九章【酿暮雨】
- 128 第三十章【阴晴半】
- 129 第三十一章【华筵散】
- 130 第三十二章【乱尘埃】
- 131 第三十三章【伊妆靓】
- 132 第三十四章【意还萦】
- 133 第三十五章【亲缘尽】(上)
- 134 第三十六章【亲缘尽】(下)
- 135 第三十七章【风霆发】
- 136 第三十八章【莺红乱】
- 137 第三十九章【暗香霏】
- 138 第四十章 【怀袖里】
- 139 第四十一章【雌雄辨】(上)
- 140 第四十二章【雌雄辨】(下)
- 141 第四十三章【猢狲散】
- 142 第四十四章【笼烟絮】
- 143 第四十五章【留残照】
- 144 第四十六章【征鸿起】
- 145 第四十七章【苍莽间】(加更)
- 146 第四十八章【状元游】
- 147 第四十九章【直须折】
- 148 第五十章【空折枝】
- 149 第五十一章【尽韶华】
- 150 第五十二章【调粉脂】
- 151 第五十三章【麒麟发】
- 152 第五十四章【戏流萤】
- 153 第五十五章【叹何时】
- 154 第五十六章【日昽昽】
- 155 第五十七章【王世子】
- 156 第五十八章【断肠债】
- 157 第五十九章【自作孽】
- 158 第六十章【鸳鸯梦】(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虐狗)
- 159 第六十一章【云惜月】
- 160 第六十二章【安可知】
- 161 第六十三章【讵非迷】
- 162 第六十四章【易水上】
- 163 第六十五章【入秦庭】
- 164 第六十六章【登云梯】
- 165 第六十七章【燎星火】
- 166 第六十八章【巢南枝】
- 167 第六十九章【不能忘】
- 168 第七十章【篆烟封】
- 169 第七十一章【凌霄路】
- 170 第七十二章【没鸟用】
- 171 第七十三章【情妙邈】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章【阴晴半】
第三十章【阴晴半】
“魏紫枝遒凝晓露,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高蹬处,声名都压花无数。蜂蝶寻香随杖屦,睍睆莺声,似劝游人住,把酒留春春莫去,瀛春堂是常春处。”祁采采出口成章,全词未有一个寿字却是祝沈太后永驻长春,是为极妙。
不少大臣真心实意地夸赞沈尚书家学渊源,令沈知味颇为长脸,忙端起酒杯谦让一番。
萧惟余惊艳于沈小慎的才华,对太子谆干咳两声引过他的注意,暧昧地眨眨眼,太子谆是肯定要再娶正妃的,与其被姜家钻空再塞个姜鹭闲进东宫,这个沈小慎也算是太子谆的娃娃亲,听声音温良贤淑又有才情,是不遑多让的太子妃人选了。
一眼便领会萧惟余的意思,太子谆与身侧的燕恭靖王正寒暄,谈笑自若地用眼神示意萧惟余看对面。
顺着太子谆的指引,萧惟余透过屏风看去就见女宾席上燕恭靖王的女儿熙怡郡主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若不是还有层屏风,保不住就得扑过来,再一转目,熙怡郡主下首坐着的小姐妹似乎他也有过交集,是叫萍乡县主来着?见他看过来,一浪浪对他递着秋波。
不知怎的萧惟余脑中就冒出‘如狼似虎’四个大字,假借着醉意以袖掩面,隔开了那两束炽热的目光,自己的婚事未定他就不该风骚起劲替他侄子瞎操心,还是安心看戏,看戏。
回说魏紫二字激得沈太后太阳穴又一跳,不自觉眼风冷冷瞟过姜鹭闲,碍于太子谆没有发作。
皇帝亦是抬眼细细审度了沈小慎,这差点成了皇家媳的孩子看起来气色仍是不佳,久病之躯,也难为太后还挂念着这孩子。但想到曾经沈知味推拒太子婚事的手段,皇帝仍是心有芥蒂,虽不至于迁怒沈小慎,但也不会赞扬她给沈家长脸,先道是:
“魏紫乃母后心头挚爱,这孩子也是悉心。”不待沈太后将这话延伸下去,话语一转问御前太监道:“晨间让放在园中那盆魏紫众爱卿可瞧见了?那可是朕令花匠费时数月栽培的千肉魏紫。”
这时沐阳王徐徐说道:“父皇,儿臣急着给祖母祝寿,没注意那许多,都不曾亲眼见这‘花后’,不若搬来殿里以供大家瞻仰其风姿啊。”
“嗯,叫几个人随沐阳王去搬花。”
皇帝随口下了令,却听沐阳王妃突然道:“父皇,让陆公公同去罢?恺悌夜里视物不清,别再搬错了花。”
下半晌袁中书令家的女儿路过牡丹园时无意瞧见太子谆在拾掇那盆魏紫,欲细看时被姜鹭闲打断,之后又与离开的太子谆碰个正着,虽未将此事搞明清,但觉着有蹊跷,遂告诉了沈小讷。
袁中书令与姜太傅交好,站了沐阳王的队伍,故而沈小讷对袁家姑娘的话不加怀疑,若真是那盆魏紫有什么,有御前太监在沐阳王身边,也好多个可信的证人。
御前太监随着沐阳王去花圃里寻那魏紫,七八人点着宫灯却不敢贴着花叶太近烧灼了这些个宝贝,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花后’,说来在夜色里,花后也罢杂草也好,不都是一个样子。
吩咐了小太监上去搬,“一二三,起~”几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底座,那硕大的花朵却应声落地,吓得几个小太监都没了声,机灵点的先跪了下来哭丧道:“公公,不是小的,不是小的啊,您亲眼瞧着他自个儿掉的。”
“混账东西,太后大寿的日子是你该哭的吗!”御前太监陆公公着恼,就知道多生枝节必没好事,朝着沐阳王笑道:“王爷,这几个孩子是生是死还得您做个证词,杂家先替他们谢过您了。”
沐阳王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他只是听小讷说这盆魏紫身上有太子谆的秘密才愿意出来这一趟,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待会儿回去大抵又得热闹起来,兴致高亢地挑起眉梢,甚至亲手自泥土里捡起那千肉魏紫,命小太监们抬好花盆,加快了步子往回赶着。
皇帝眯眼瞧着殿上跪着的陆公公,冷冷开口:“寿宴之上不能见血,将那几个小太监发配去建造行宫吧。”
陆公公回身看了眼殿外瑟缩成一团的几个小太监,觉得凄楚,兔死狐悲之感油然而生,却说不出一个辩驳的字,适才答应他作证的沐阳王此刻旁若无人地把玩着手中觥筹,根本不看殿上一眼,只似有似无地瞟向太子谆,满含讥讽。
“禀父皇,此事确实与这几人无关,魏紫乃儿臣缚了绳接上的。”太子谆起身到了殿上,稽首叩拜。
“哦?显允,你这是要行欺君罔上之事吗?”皇帝面上无大变化,说出的话却是将太子谆一下子逼到了悬崖边。
“儿臣不敢。”太子谆没有多话可说,他为了避免旁人借着魏紫之事说道姜鹭闲逼他再娶正妃,出此下下策,却不曾想皇帝会恼恨至斯,说出这般攻心之言。
昭阳大长公主拄着玉杖站了起来走到太子谆身旁,质问道:“陛下,是老身不慎折了花枝,可是要给老身治罪?”
一番话掷地有声,问的皇帝在昭阳大长公主的逼视下眼神不自觉闪了闪,含混道:“姑母这是什么话,大雍以孝治天下,朕这是在教显允尊上。”
“那陛下不妨问问太后显允可有不孝之举?”昭阳大长公主又看向沈太后,两个仇敌在这一刻却达成了某种共识,就听沈太后说道:
“陛下,这也是哀家的过错,一早起来就心心念念这朵花,倒让鹭闲那孩子看不过去摘了送我宫中做插花,也是出于孝心,显允责罚过她了,哀家却不知显允这孩子心细如斯,还顾及着许多人未曾见着这魏紫,又将花儿接回去,这一腔仁孝悌廉若还被陛下惩罚,哀家可是断不能依的。”
沈太后的话外音就是花是姜鹭闲折的,归根究底错也只在姜鹭闲,要罚也罚不到太子谆身上。
皇帝自然也听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却从中多听出了别的意味,将此事看做是姜家针对太子谆的又一诡计,看向沐阳王的视线就带了不虞,他还未曾老到能让人在他眼皮子地下耍花腔!皇帝扬声说道:
“既然太子侧妃孝心可嘉,便留在聚景园亲自栽种一盆魏紫吧,花开之日朕有大赏。”
不少大臣真心实意地夸赞沈尚书家学渊源,令沈知味颇为长脸,忙端起酒杯谦让一番。
萧惟余惊艳于沈小慎的才华,对太子谆干咳两声引过他的注意,暧昧地眨眨眼,太子谆是肯定要再娶正妃的,与其被姜家钻空再塞个姜鹭闲进东宫,这个沈小慎也算是太子谆的娃娃亲,听声音温良贤淑又有才情,是不遑多让的太子妃人选了。
一眼便领会萧惟余的意思,太子谆与身侧的燕恭靖王正寒暄,谈笑自若地用眼神示意萧惟余看对面。
顺着太子谆的指引,萧惟余透过屏风看去就见女宾席上燕恭靖王的女儿熙怡郡主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若不是还有层屏风,保不住就得扑过来,再一转目,熙怡郡主下首坐着的小姐妹似乎他也有过交集,是叫萍乡县主来着?见他看过来,一浪浪对他递着秋波。
不知怎的萧惟余脑中就冒出‘如狼似虎’四个大字,假借着醉意以袖掩面,隔开了那两束炽热的目光,自己的婚事未定他就不该风骚起劲替他侄子瞎操心,还是安心看戏,看戏。
回说魏紫二字激得沈太后太阳穴又一跳,不自觉眼风冷冷瞟过姜鹭闲,碍于太子谆没有发作。
皇帝亦是抬眼细细审度了沈小慎,这差点成了皇家媳的孩子看起来气色仍是不佳,久病之躯,也难为太后还挂念着这孩子。但想到曾经沈知味推拒太子婚事的手段,皇帝仍是心有芥蒂,虽不至于迁怒沈小慎,但也不会赞扬她给沈家长脸,先道是:
“魏紫乃母后心头挚爱,这孩子也是悉心。”不待沈太后将这话延伸下去,话语一转问御前太监道:“晨间让放在园中那盆魏紫众爱卿可瞧见了?那可是朕令花匠费时数月栽培的千肉魏紫。”
这时沐阳王徐徐说道:“父皇,儿臣急着给祖母祝寿,没注意那许多,都不曾亲眼见这‘花后’,不若搬来殿里以供大家瞻仰其风姿啊。”
“嗯,叫几个人随沐阳王去搬花。”
皇帝随口下了令,却听沐阳王妃突然道:“父皇,让陆公公同去罢?恺悌夜里视物不清,别再搬错了花。”
下半晌袁中书令家的女儿路过牡丹园时无意瞧见太子谆在拾掇那盆魏紫,欲细看时被姜鹭闲打断,之后又与离开的太子谆碰个正着,虽未将此事搞明清,但觉着有蹊跷,遂告诉了沈小讷。
袁中书令与姜太傅交好,站了沐阳王的队伍,故而沈小讷对袁家姑娘的话不加怀疑,若真是那盆魏紫有什么,有御前太监在沐阳王身边,也好多个可信的证人。
御前太监随着沐阳王去花圃里寻那魏紫,七八人点着宫灯却不敢贴着花叶太近烧灼了这些个宝贝,花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花后’,说来在夜色里,花后也罢杂草也好,不都是一个样子。
吩咐了小太监上去搬,“一二三,起~”几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底座,那硕大的花朵却应声落地,吓得几个小太监都没了声,机灵点的先跪了下来哭丧道:“公公,不是小的,不是小的啊,您亲眼瞧着他自个儿掉的。”
“混账东西,太后大寿的日子是你该哭的吗!”御前太监陆公公着恼,就知道多生枝节必没好事,朝着沐阳王笑道:“王爷,这几个孩子是生是死还得您做个证词,杂家先替他们谢过您了。”
沐阳王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他只是听小讷说这盆魏紫身上有太子谆的秘密才愿意出来这一趟,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待会儿回去大抵又得热闹起来,兴致高亢地挑起眉梢,甚至亲手自泥土里捡起那千肉魏紫,命小太监们抬好花盆,加快了步子往回赶着。
皇帝眯眼瞧着殿上跪着的陆公公,冷冷开口:“寿宴之上不能见血,将那几个小太监发配去建造行宫吧。”
陆公公回身看了眼殿外瑟缩成一团的几个小太监,觉得凄楚,兔死狐悲之感油然而生,却说不出一个辩驳的字,适才答应他作证的沐阳王此刻旁若无人地把玩着手中觥筹,根本不看殿上一眼,只似有似无地瞟向太子谆,满含讥讽。
“禀父皇,此事确实与这几人无关,魏紫乃儿臣缚了绳接上的。”太子谆起身到了殿上,稽首叩拜。
“哦?显允,你这是要行欺君罔上之事吗?”皇帝面上无大变化,说出的话却是将太子谆一下子逼到了悬崖边。
“儿臣不敢。”太子谆没有多话可说,他为了避免旁人借着魏紫之事说道姜鹭闲逼他再娶正妃,出此下下策,却不曾想皇帝会恼恨至斯,说出这般攻心之言。
昭阳大长公主拄着玉杖站了起来走到太子谆身旁,质问道:“陛下,是老身不慎折了花枝,可是要给老身治罪?”
一番话掷地有声,问的皇帝在昭阳大长公主的逼视下眼神不自觉闪了闪,含混道:“姑母这是什么话,大雍以孝治天下,朕这是在教显允尊上。”
“那陛下不妨问问太后显允可有不孝之举?”昭阳大长公主又看向沈太后,两个仇敌在这一刻却达成了某种共识,就听沈太后说道:
“陛下,这也是哀家的过错,一早起来就心心念念这朵花,倒让鹭闲那孩子看不过去摘了送我宫中做插花,也是出于孝心,显允责罚过她了,哀家却不知显允这孩子心细如斯,还顾及着许多人未曾见着这魏紫,又将花儿接回去,这一腔仁孝悌廉若还被陛下惩罚,哀家可是断不能依的。”
沈太后的话外音就是花是姜鹭闲折的,归根究底错也只在姜鹭闲,要罚也罚不到太子谆身上。
皇帝自然也听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却从中多听出了别的意味,将此事看做是姜家针对太子谆的又一诡计,看向沐阳王的视线就带了不虞,他还未曾老到能让人在他眼皮子地下耍花腔!皇帝扬声说道:
“既然太子侧妃孝心可嘉,便留在聚景园亲自栽种一盆魏紫吧,花开之日朕有大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