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 70|第 70 章
- 71 71|第 71 章
- 72 72|第 72 章
- 73 73|第 73 章
- 74 74|第 74 章
- 75 75|第 75 章
- 76 76|第 76 章
- 77 77|第 77 章
- 78 78|第 78 章
- 79 79|第 79 章
- 80 80|第 80 章
- 81 81|第 81 章
- 82 82|第 82 章
- 83 83|第 83 章
- 84 84|第 84 章
- 85 85|第 85 章
- 86 86|第 86 章
- 87 87|第 87 章
- 88 88|第 88 章
- 89 89|第 89 章
- 90 90|第 90 章
- 91 91|第 91 章
- 92 92|第 92 章
- 93 93|第 93 章
- 94 94|第 94 章
- 95 95|第 95 章
- 96 96|第 96 章
- 97 97|第 97 章
- 98 98|第 98 章
- 99 99|第 99 章
- 100 100|第 100 章
- 101 101|第 101 章
- 102 102|第 102 章
- 103 103|第 103 章
- 104 104|第 104 章
- 105 105|第 105 章
- 106 106|第 106 章
- 107 107|第 107 章
- 108 108|第 108 章
- 109 109|第 109 章
- 110 110|第 110 章
- 111 111|第 111 章
- 112 112|第 112 章
- 113 113|第 113 章
- 114 114|第 114 章
- 115 115|第 115 章
- 116 116|第 116 章
- 117 117|第 117 章
- 118 118|第 118 章
- 119 119|第119章
- 120 120|第 120 章
- 121 121|第 121 章
- 122 122|第 122 章
- 123 123|第 123 章
- 124 124|第 124 章
- 125 125|第 125 章
- 126 126|第 126 章
- 127 127|第 127 章
- 128 128|第 128 章
- 129 129|第 129 章
- 130 130|第 130 章
- 131 131|第 131 章
- 132 132|第 132 章
- 133 133|第 133 章
- 134 134|第 134 章
- 135 135|第 135 章
- 136 136|第 136 章
- 137 137|第 137 章
- 138 138|第 138 章
- 139 139|第 139 章
- 140 140|第 140 章
- 141 141|第 141 章
- 142 142|第 142 章
- 143 143|第 143 章
- 144 144|第 144 章
- 145 145|第 145 章
- 146 146|第 146 章
- 147 147|第 147 章
- 148 148|第 148 章
- 149 149|第 149 章
- 150 150|第 150 章
- 151 151|第 151 章
- 152 152|第 152 章
- 153 153|第 153 章
- 154 154|第 154 章
- 155 155|第 155 章
- 156 156|第 156 章
- 157 157|第 157 章
- 158 158|第 158 章
- 159 159|第 159 章
- 160 160|第 160 章
- 161 161|第 161 章
- 162 162|第 162 章
- 163 163|第163章
- 164 164|第 164 章
- 165 165|第 165 章
- 166 166|第 166 章
- 167 167|第 167 章
- 168 168|第 168 章
- 169 169|第 169 章
- 170 170|第 170 章
- 171 171|第 171 章
- 172 172|第 172 章
- 173 173|第 173 章
- 174 174|第 174 章
- 175 175|第 175 章
- 176 176|第 176 章
- 177 177|第 177 章
- 178 178|第 178 章
- 179 179|第 179 章
- 180 180|第 180 章
- 181 181|第 181 章
- 182 182|第 182 章
- 183 183|第 183 章
- 184 184|第 184 章
- 185 185|第 185 章
- 186 186|第 186 章
- 187 187|第 187 章
- 188 188|第 188 章
- 189 189|第 189 章
- 190 190|第 190 章
- 191 191|第 191 章
- 192 192|第 192 章
- 193 193|第 193 章
- 194 194|第 194 章
- 195 195|第 195 章
- 196 196|第 196 章
- 197 197|第 197 章
- 198 198|第 198 章
- 199 199|第 199 章
- 200 200|第 200 章
- 201 201|第 201 章
- 202 202|第 202 章
- 203 203|第 203 章
- 204 204|第 204 章
- 205 205|第 205 章
- 206 206|第 206 章
- 207 207|第 207 章
- 208 208|第 208 章
- 209 209|第 209 章
- 210 210|第 210 章
- 211 211|第 211 章
- 212 212|第 212 章
- 213 213|第 213 章
- 214 214|第 214 章
- 215 215|第 215 章
- 216 216|第 216 章
- 217 217|第 217 章
- 218 218|第 218 章
- 219 219|第 219 章
- 220 220|第 220 章
- 221 221|第 221 章
- 222 222|第 222 章
- 223 223|第 223 章
- 224 224|第 224 章
- 225 225|第 225 章
- 226 226|第 226 章
- 227 227|第 227 章
- 228 228|第 228 章
- 229 229|第 229 章
- 230 230|第 230 章
- 231 231|第 231 章
- 232 232|第 232 章
- 233 233|第 233 章
- 234 234|第 234 章
- 235 235|第 235 章
- 236 236|第 236 章
- 237 237|第 237 章
- 238 238|第 238 章
- 239 239|第 239 章
- 240 240|番外 历程一
- 241 241|番外 历程二
- 242 242|番外 历程三
- 243 243|番外 历程四
- 244 244|番外 历程五
- 245 245|番外 传承一
- 246 246|番外 传承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80|第 80 章
80|第 80 章
平昌七年, 夏。
这日一大早,刘家井宋宅就被人敲响了门, 片刻后,在小女儿房里的当家主母收到仆人的报,就去了主堂屋。
宋宅不再是平昌五年宋家初初进燕都的宋家了, 自从去年年中, 南北两地皆大丰收之后,其中立功不少的宋韧受赏无数,其中就包括左右两幢官家收来赏给他的房子, 宋家比之前大了两倍不止。
宋张氏见了来人,来人青州长扬镖局的一名递送消息的镖师, 来了是跟宋家禀报,宋家托他们护送的老人家不日后就可抵达燕都。
镖师这几年为宋家跑了不少腿, 跟宋家熟敛,镖师是镖局的一个小头头,但对张氏这位宋夫人那是恭恭敬敬,自打进门来身上的江湖气都收住了不少。
长扬镖局也需倚仗宋家一门一二。
宋张氏听了消息, 知道小女儿等的祖母要到了, 她朝来人笑着点了下头,道了声:“晓得了,一路辛苦了。”
她叫了仆人过来, 领这位镖师去吃点东西再走。
宋小五在房里由着老莫婶刚梳好头, 就见母亲又回了, 看到人进来, 她道:“不是说了我等会过去?”
“是镖局的人来了,说过四天左右,你祖母就到了。”
这跟宋小五预料的快了两三天左右,遂她摇了头道:“这路赶得有点急了。”
“正是,娘想着至少也得七八天的,”宋张氏在女儿身边坐下,给她从首饰盒里挑首饰,道:“不过老太太急着见你。”
这也说得通。
宋小五“嗯”了一声,“明天我去她的宅子看看。”
张氏拿了一朵白玉雕成的玉花往她发中别,这厢她的手顿了下来,道:“真的不让她住进来?家里大得很。”
给祖母在离家不远处置办了一处宅子的宋小五看了母亲一眼,“娘,事情不要太顾全了,你再有心,也成全不了所有人。”
她朝母亲微扬了一下首,“于我而言,你成全了自己才是要紧事。”
张氏也知道老太太住进来她过不了什么好日子,老太太不是那个会看在他们孝顺的份上,就会给他们好脸色的人。
人要是那么好变,那就好了。
但张氏确实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让老太太住进来,一是为的成全女儿的心意,二是为了丈夫的孝名,至于她自己,她觉得忍忍就行了,虽说到时候她看老太太脸色的时候,心里肯定会不好过。
宋小五知道她母亲纠结的点,她见她娘还犹豫,不禁打了下她娘的头:“怎么越活越糊涂了?爹和我,哪个需要你成全了?”
“是娘着相了。”张氏被她轻敲了一下脑袋,笑了起来,伸手去抱小女儿的腰,道:“说来也是,还有你三个哥哥的婚事要操心呢,你祖母那我就不去给她添麻烦了。”
这一年,宋小五时常跟在母亲身边,以前她随遇而安,过什么日子就做什么事,顶多也就为难下宋爹和萝卜条们,让他们争气点撑起这个家,至于母亲,她心想有她在这个家一辈子,一个娘她还是护得住的。
但情况有了些许变化,宋小五对母亲就用心了许多,该教的不该教的,一并都教了,这随着宋大人的地位变化本来也没什么,张氏作为其夫人,她随着宋大人身份的水涨船高,往后要见的人要经的事就要比以前复杂且份量要重得多了。但宋张氏不知为何老觉不安,尤其这离女儿及笄的日子近了,她天天守着小女儿,生怕哪天一不眨眼,好好的女儿就没了。
之前莫叔莫婶住在她前头的院子里守着她的门,主母一吩咐,两老现在搬到宋小五的院子里来了,搬进来之前压根儿就没跟小娘子报备过,行的是先斩后奏。
张氏本来还心想老太太都接来了,按小娘子的性子,说了把老太太接过来,就是要养老太太到百年那天的,这绝不可能人接过来了,她自己就要走。
但想归这样想,宋张氏还是心不安,老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把老太太接回家来住这事,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想着按老太太那样霸道蛮横的性子,小五好不容易把她接过来了,就是天兵天将来要带小五走,老太太都得把人撕了。
但小女儿都说了好几次了,宋张氏知道她的小娘子对她的护意,心中自是熨帖,又心想这事还是自己多看紧点好。
燕朝少女并不都是十五岁及笄,只是有了亲事的家中小娘子最早是十五及笄而已,及笄之后就可出嫁了,要是亲事不定的,推到十六十七十八及笄也可,而宋小五这年及笄,是她跟宋爹和她娘早早说定好的。
那是她两三岁的时候的事,之前宋爹没打算养活她,他喜欢她这个小女儿,但那时候更多的是害怕恐惧多过于喜欢,所以宋小五两三岁的时候还没个正名,快三岁那年,她娘哀求宋爹给她取名,让她成为宋家的一份子,这事宋爹答应了,但宋小五没有,她说等到她成年那年再说。
那时候她并没有想呆在宋家,留在这个地方。
燕朝女子成年,也就是及笄那年。宋张氏这些年里提过取名这事几次,每一次都说女儿是十五这年取名,她怕夜长梦多,想早早让她的女儿定了名字,让她的宝贝儿真真正正地落到她家里。
是以这一年,是宋家一家人都盼了很多年的事。
宋小五给自己取的名,都被宋爹拿去卜了好几次卦,每次一有点不对劲,宋大人就腆着脸来跟她说能不能取个再吉利点的。
宋小五现在被烦得想干脆取名为吉利了。
这一年过来,是爹烦娘缠的,习惯了清静的宋小五见母亲都成了磨人精了,也是无奈得很,只能按捺着性子由着她娘来。
宋家家里最惯着宋夫人的,不是宋大人,而是宋小娘子。
这厢宋小五梳好头,把头上母亲别的玉花取了下来,朝她娘摇了下头,“这些个好的,不要都给我,给你往后的儿媳妇都留着。”
上头赏赐给她爹的好东西,大半都被她娘搬到她的屋里头来了。
当娘的这么舍得,当儿子的也有样学样,从宫里得个什么赏赐,在外头看到个什么“妹妹戴着肯定好看的”就往她屋里搬,宋小五估摸着她房里现在攒着宋家大半的家财。
还有那个宋三郎宋四郎,没有大萝卜条震着,这两根穷萝卜条实在没得什么可送了,还要往兜里硬掏出一两银子塞到她手里,让妹妹去买花戴,回头再厚着脸皮去跟他们娘伸手讨钱花,只要他们往家里多呆两天,她的地方就要被他们闹得鸡飞狗跳。
现在宋家上下,宋小五就觉得二萝卜条才最合她心意,冷静自持、进退得宜、玩得了明的耍得了阴的的二郎哥,那才是算是已经长大了可以娶媳妇的男人。
是以宋家扩大分院子,宋小五就当了睁眼瞎,就由二郎耍了手段,把离她最近那个大院子夺了,其后任凭三郎四郎一哭二闹三上吊闹腾也没用。
宋家现在在家的三个儿郎当中,二郎三郎没有娶亲的意思,四郎想娶,但又觉得娶在哥哥们之前也不好,这一两年的下来,他反倒不着急娶亲了,急的是想嫁女儿的郑家,郑小虎都因此受母之托来过宋家几次了。
宋小五也见过那个风风火火的郑家小娘子,倒是挺喜欢那个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小娘子,尤其她在四郎面前还挺腼腆。她对着她们母女俩,往后的婆婆和小姑子那是侃侃而谈,没话也能找话说,见到四郎那个软面团,却是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看得出来早已情根深种了。
过日子,有感情比没感情要强,这能让人有更多的耐性去容忍对方的缺点。
之前宋家母女俩因被人特意安排的“机缘巧合”见过郑家小娘子,已经有意在这段时日上郑家提亲了。
不过宋小五及笄是大事,青州文乡那边宋家大儿和大儿媳送给妹妹的及笄礼五月就到了,这厢祖母也要来,宋家在都城的族人那边得了信,早早都过来问过话,要过来观礼,宋韧也因女儿的及笄还跟上峰推辞了半月往西北去的巡视,要等女儿及笄后才走,这厢宋家人因此都忙开了,宋四郎的说亲要推到六月下旬去了。
郑家那边从三郎嘴里得了准信,暂且放了心。郑母在郑家的处境不好,现又病入膏肓,比起宋家的人,她更盼着宋家那得宠的小娘子的及笄礼早早到来才好,这样女儿有了依仗,儿子往后也能多个帮忙的。
宋小五这厢让母亲把东西留着,又道:“我这两天把我要的留下,留着的那些你拿回去,往后看着给你儿媳妇她们。”
宋张氏一听,有些不高兴了:“这都是你爹给你挣的。”
“有些不合适我,”宋小五看她娘拉下脸,不高兴了,伸手摸了摸她的眉头,“这些个再多,也不及你亲手给我做一件衣裳来得好。”
张氏听着绷着脸,但心里着实太欢喜,没绷多久就笑了起来,莫婶在一边那是摇头叹息不已:“听她的罢,您看我们什么时候说得过她了?”
不过宋小五挑首饰的时候,莫婶在一旁把关,见小娘子不挑贵重的,她就自己动手,小娘子拦她就跺脚:“这样不要那样不要,你还要什么?算了算了,不用你了,老婶儿自个儿来……”
莫婶那是个嘴上服输但心里从不服输的,宋小五被她闹得也头疼,末了心道如果换个地方能安静点,兴许是可以换一换。
这日一大早,刘家井宋宅就被人敲响了门, 片刻后,在小女儿房里的当家主母收到仆人的报,就去了主堂屋。
宋宅不再是平昌五年宋家初初进燕都的宋家了, 自从去年年中, 南北两地皆大丰收之后,其中立功不少的宋韧受赏无数,其中就包括左右两幢官家收来赏给他的房子, 宋家比之前大了两倍不止。
宋张氏见了来人,来人青州长扬镖局的一名递送消息的镖师, 来了是跟宋家禀报,宋家托他们护送的老人家不日后就可抵达燕都。
镖师这几年为宋家跑了不少腿, 跟宋家熟敛,镖师是镖局的一个小头头,但对张氏这位宋夫人那是恭恭敬敬,自打进门来身上的江湖气都收住了不少。
长扬镖局也需倚仗宋家一门一二。
宋张氏听了消息, 知道小女儿等的祖母要到了, 她朝来人笑着点了下头,道了声:“晓得了,一路辛苦了。”
她叫了仆人过来, 领这位镖师去吃点东西再走。
宋小五在房里由着老莫婶刚梳好头, 就见母亲又回了, 看到人进来, 她道:“不是说了我等会过去?”
“是镖局的人来了,说过四天左右,你祖母就到了。”
这跟宋小五预料的快了两三天左右,遂她摇了头道:“这路赶得有点急了。”
“正是,娘想着至少也得七八天的,”宋张氏在女儿身边坐下,给她从首饰盒里挑首饰,道:“不过老太太急着见你。”
这也说得通。
宋小五“嗯”了一声,“明天我去她的宅子看看。”
张氏拿了一朵白玉雕成的玉花往她发中别,这厢她的手顿了下来,道:“真的不让她住进来?家里大得很。”
给祖母在离家不远处置办了一处宅子的宋小五看了母亲一眼,“娘,事情不要太顾全了,你再有心,也成全不了所有人。”
她朝母亲微扬了一下首,“于我而言,你成全了自己才是要紧事。”
张氏也知道老太太住进来她过不了什么好日子,老太太不是那个会看在他们孝顺的份上,就会给他们好脸色的人。
人要是那么好变,那就好了。
但张氏确实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让老太太住进来,一是为的成全女儿的心意,二是为了丈夫的孝名,至于她自己,她觉得忍忍就行了,虽说到时候她看老太太脸色的时候,心里肯定会不好过。
宋小五知道她母亲纠结的点,她见她娘还犹豫,不禁打了下她娘的头:“怎么越活越糊涂了?爹和我,哪个需要你成全了?”
“是娘着相了。”张氏被她轻敲了一下脑袋,笑了起来,伸手去抱小女儿的腰,道:“说来也是,还有你三个哥哥的婚事要操心呢,你祖母那我就不去给她添麻烦了。”
这一年,宋小五时常跟在母亲身边,以前她随遇而安,过什么日子就做什么事,顶多也就为难下宋爹和萝卜条们,让他们争气点撑起这个家,至于母亲,她心想有她在这个家一辈子,一个娘她还是护得住的。
但情况有了些许变化,宋小五对母亲就用心了许多,该教的不该教的,一并都教了,这随着宋大人的地位变化本来也没什么,张氏作为其夫人,她随着宋大人身份的水涨船高,往后要见的人要经的事就要比以前复杂且份量要重得多了。但宋张氏不知为何老觉不安,尤其这离女儿及笄的日子近了,她天天守着小女儿,生怕哪天一不眨眼,好好的女儿就没了。
之前莫叔莫婶住在她前头的院子里守着她的门,主母一吩咐,两老现在搬到宋小五的院子里来了,搬进来之前压根儿就没跟小娘子报备过,行的是先斩后奏。
张氏本来还心想老太太都接来了,按小娘子的性子,说了把老太太接过来,就是要养老太太到百年那天的,这绝不可能人接过来了,她自己就要走。
但想归这样想,宋张氏还是心不安,老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把老太太接回家来住这事,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想着按老太太那样霸道蛮横的性子,小五好不容易把她接过来了,就是天兵天将来要带小五走,老太太都得把人撕了。
但小女儿都说了好几次了,宋张氏知道她的小娘子对她的护意,心中自是熨帖,又心想这事还是自己多看紧点好。
燕朝少女并不都是十五岁及笄,只是有了亲事的家中小娘子最早是十五及笄而已,及笄之后就可出嫁了,要是亲事不定的,推到十六十七十八及笄也可,而宋小五这年及笄,是她跟宋爹和她娘早早说定好的。
那是她两三岁的时候的事,之前宋爹没打算养活她,他喜欢她这个小女儿,但那时候更多的是害怕恐惧多过于喜欢,所以宋小五两三岁的时候还没个正名,快三岁那年,她娘哀求宋爹给她取名,让她成为宋家的一份子,这事宋爹答应了,但宋小五没有,她说等到她成年那年再说。
那时候她并没有想呆在宋家,留在这个地方。
燕朝女子成年,也就是及笄那年。宋张氏这些年里提过取名这事几次,每一次都说女儿是十五这年取名,她怕夜长梦多,想早早让她的女儿定了名字,让她的宝贝儿真真正正地落到她家里。
是以这一年,是宋家一家人都盼了很多年的事。
宋小五给自己取的名,都被宋爹拿去卜了好几次卦,每次一有点不对劲,宋大人就腆着脸来跟她说能不能取个再吉利点的。
宋小五现在被烦得想干脆取名为吉利了。
这一年过来,是爹烦娘缠的,习惯了清静的宋小五见母亲都成了磨人精了,也是无奈得很,只能按捺着性子由着她娘来。
宋家家里最惯着宋夫人的,不是宋大人,而是宋小娘子。
这厢宋小五梳好头,把头上母亲别的玉花取了下来,朝她娘摇了下头,“这些个好的,不要都给我,给你往后的儿媳妇都留着。”
上头赏赐给她爹的好东西,大半都被她娘搬到她的屋里头来了。
当娘的这么舍得,当儿子的也有样学样,从宫里得个什么赏赐,在外头看到个什么“妹妹戴着肯定好看的”就往她屋里搬,宋小五估摸着她房里现在攒着宋家大半的家财。
还有那个宋三郎宋四郎,没有大萝卜条震着,这两根穷萝卜条实在没得什么可送了,还要往兜里硬掏出一两银子塞到她手里,让妹妹去买花戴,回头再厚着脸皮去跟他们娘伸手讨钱花,只要他们往家里多呆两天,她的地方就要被他们闹得鸡飞狗跳。
现在宋家上下,宋小五就觉得二萝卜条才最合她心意,冷静自持、进退得宜、玩得了明的耍得了阴的的二郎哥,那才是算是已经长大了可以娶媳妇的男人。
是以宋家扩大分院子,宋小五就当了睁眼瞎,就由二郎耍了手段,把离她最近那个大院子夺了,其后任凭三郎四郎一哭二闹三上吊闹腾也没用。
宋家现在在家的三个儿郎当中,二郎三郎没有娶亲的意思,四郎想娶,但又觉得娶在哥哥们之前也不好,这一两年的下来,他反倒不着急娶亲了,急的是想嫁女儿的郑家,郑小虎都因此受母之托来过宋家几次了。
宋小五也见过那个风风火火的郑家小娘子,倒是挺喜欢那个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的小娘子,尤其她在四郎面前还挺腼腆。她对着她们母女俩,往后的婆婆和小姑子那是侃侃而谈,没话也能找话说,见到四郎那个软面团,却是羞红了脸结结巴巴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看得出来早已情根深种了。
过日子,有感情比没感情要强,这能让人有更多的耐性去容忍对方的缺点。
之前宋家母女俩因被人特意安排的“机缘巧合”见过郑家小娘子,已经有意在这段时日上郑家提亲了。
不过宋小五及笄是大事,青州文乡那边宋家大儿和大儿媳送给妹妹的及笄礼五月就到了,这厢祖母也要来,宋家在都城的族人那边得了信,早早都过来问过话,要过来观礼,宋韧也因女儿的及笄还跟上峰推辞了半月往西北去的巡视,要等女儿及笄后才走,这厢宋家人因此都忙开了,宋四郎的说亲要推到六月下旬去了。
郑家那边从三郎嘴里得了准信,暂且放了心。郑母在郑家的处境不好,现又病入膏肓,比起宋家的人,她更盼着宋家那得宠的小娘子的及笄礼早早到来才好,这样女儿有了依仗,儿子往后也能多个帮忙的。
宋小五这厢让母亲把东西留着,又道:“我这两天把我要的留下,留着的那些你拿回去,往后看着给你儿媳妇她们。”
宋张氏一听,有些不高兴了:“这都是你爹给你挣的。”
“有些不合适我,”宋小五看她娘拉下脸,不高兴了,伸手摸了摸她的眉头,“这些个再多,也不及你亲手给我做一件衣裳来得好。”
张氏听着绷着脸,但心里着实太欢喜,没绷多久就笑了起来,莫婶在一边那是摇头叹息不已:“听她的罢,您看我们什么时候说得过她了?”
不过宋小五挑首饰的时候,莫婶在一旁把关,见小娘子不挑贵重的,她就自己动手,小娘子拦她就跺脚:“这样不要那样不要,你还要什么?算了算了,不用你了,老婶儿自个儿来……”
莫婶那是个嘴上服输但心里从不服输的,宋小五被她闹得也头疼,末了心道如果换个地方能安静点,兴许是可以换一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