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8 168|第 168 章
- 169 169|第 169 章
- 170 170|第 170 章
- 171 171|第 171 章
- 172 172|第 172 章
- 173 173|第 173 章
- 174 174|第 174 章
- 175 175|第 175 章
- 176 176|第 176 章
- 177 177|第 177 章
- 178 178|第 178 章
- 179 179|第 179 章
- 180 180|第 180 章
- 181 181|第 181 章
- 182 182|第 182 章
- 183 183|第 183 章
- 184 184|第 184 章
- 185 185|第 185 章
- 186 186|第 186 章
- 187 187|第 187 章
- 188 188|第 188 章
- 189 189|第 189 章
- 190 190|第 190 章
- 191 191|第 191 章
- 192 192|第 192 章
- 193 193|第 193 章
- 194 194|第 194 章
- 195 195|第 195 章
- 196 196|第 196 章
- 197 197|第 197 章
- 198 198|第 198 章
- 199 199|第 199 章
- 200 200|第 200 章
- 201 201|第 201 章
- 202 202|第 202 章
- 203 203|第 203 章
- 204 204|第 204 章
- 205 205|第 205 章
- 206 206|第 206 章
- 207 207|第 207 章
- 208 208|第 208 章
- 209 209|第 209 章
- 210 210|第 210 章
- 211 211|第 211 章
- 212 212|第 212 章
- 213 213|第 213 章
- 214 214|第 214 章
- 215 215|第 215 章
- 216 216|第 216 章
- 217 217|第 217 章
- 218 218|第 218 章
- 219 219|第 219 章
- 220 220|第 220 章
- 221 221|第 221 章
- 222 222|第 222 章
- 223 223|第 223 章
- 224 224|第 224 章
- 225 225|第 225 章
- 226 226|第 226 章
- 227 227|第 227 章
- 228 228|第 228 章
- 229 229|第 229 章
- 230 230|第 230 章
- 231 231|第 231 章
- 232 232|第 232 章
- 233 233|第 233 章
- 234 234|第 234 章
- 235 235|第 235 章
- 236 236|第 236 章
- 237 237|第 237 章
- 238 238|第 238 章
- 239 239|第 239 章
- 240 240|番外 历程一
- 241 241|番外 历程二
- 242 242|番外 历程三
- 243 243|番外 历程四
- 244 244|番外 历程五
- 245 245|番外 传承一
- 246 246|番外 传承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78|第 178 章
178|第 178 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此章为防盗章,订阅本文60%者即可看到正文 “他们毕竟还小。”
“小什么?大郎哥过两年就可娶妻。”
“小三郎小四郎还小。”
“也就你觉得小。”还小三郎小四郎呢, 都十岁的人了, 可把他们娇气得。
“他们从来没离过家。”宋韧眼睛越发地红了。
宋小五是来看他掉金豆子的,但真看到, 就有点无语了。
她难得好心肠, 想了一下, 道:“那你别慌, 多花点心思, 尽早去京城给他们当撑腰的, 亲眼看着就好了。”
“谈何容易。”宋韧苦笑。
“是吗?”宋小五应了一声。
以前是难, 现在未必吧?他新攀上的大腿符太守可是出身大名门, 不是说朝廷现在斗争激烈得很?这斗争一激烈,死的人就多,这死的人多了, 就需要从下面找人上去补位, 这时候只要是能眼观四方耳听八方、能看懂人眼色的,都是上峰急需的人才,她看她爹就不错, 完全能胜任打手这一职。
而且, 师祖现在进京了,还把宋家的四个儿子都带去了……
她爹可能暂时没想到,但宋小五可是想到了,师祖被人赏识被请去了鸣鼎书院当坐馆夫子, 这无形中是抬高了她父亲的身份,她爹这身份上去了点,再加上四个命根子一样的儿子,人家想左右拿捏他容易得很,他这种有家有室有儿子前程要考虑的人,就是为那些上位者贴心打造的心头好,只要他想办法凑上去,这机会还是很大的。
不过宋小五想到了,但没想说出来,这种事,她爹要是没存那个心思想不到,她多说无益,毕竟需要努力创造机会的人不是她。
而挖空了心思往上爬的宋韧岂会想不到?只是这段时日他太忙,一上任就是事赶事,脑子装满了事情,无一刻喘息的间隙,没有时间想得太多太远,现下女儿轻飘飘一句“是吗”让他脑中灵光一闪,无需她多说,一被打开思路,他想的就远了。
宋小五见她话后,宋爹思索的脸愈来愈肃穆,她没打扰他,无声起身拿了自己的水钵毛筛洗漱去了。
她走后不久,想事的宋韧回过了神,这才发觉小娘子不在,随即他提起笔,下笔如神洋洋洒洒地写将了起来。
**
天还没亮,宋家一家人坐在一块儿用起了早膳,膳桌上有鱼有肉,八个大菜,四个汤素摆了一桌,是往日要过年的时候才有的丰盛。
这次莫叔莫婶都要跟他们去青州送人,只留宋韧一人在家。
膳罢宋韧送他们出城,天刚蒙蒙亮,他带着儿郎们走在马车后面跟他们说着话,宋小五则和母亲坐在莫叔莫婶赶的马车上。
不一会儿,往后看个不休的宋张氏红着眼转回了头,宋小五瞥到,朝她偏了下头。
抱着她的宋张氏吸了下鼻子,方道:“哥哥们哭了。”
“爹也哭了?”宋小五懒得回头。
宋张氏眼泪掉了下来。
宋小五靠在母亲的怀里,犹豫了一下,没甚诚意地拍了拍她的手。
宋爹把儿子们看的极重,临走父子几人谈心一场不哭才怪,没抱头痛哭已是矜持。
“你爹心里难受。”宋张氏低头擦着眼泪轻声道。
“嗯。”宋小五感受着马车的颠簸,有些懒倦地应了一声,不为所动。
她知道她以后会有想念这几个萝卜条哥哥的时候,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已遭受过一遭,早看的淡了。
“他这几天晚上就没合过眼。”小娘子显得冷淡,但宋张氏毫不在意,依旧与她说道。
宋小五这次没回她。
“唉。”宋张氏叹气,头埋在小娘子的肩上哭了起来。
女人就是那般爱哭,尤其她这个娘那是极爱哭的,宋小五哭不出来,但她挪了挪身,缩了缩瘦小的肩膀,让她靠着哭的舒服一点。
哭吧,能哭就是还有力量,不是什么大事。
等到了城门,守城门的人没见过新来的县太爷,打了个哈欠看着这一家人出了城,等出城走了两里,宋韧没停脚,但天已大亮了,红着眼的宋大郎跟父亲道:“您回吧,衙门还有事等着您呢,别送了。”
宋韧哑着声道:“再送几步。”
又走了几步,大郎回首,声音带着泣音,“您回罢。”
一旁三郎四郎抬着袖子擦夺眶而出的眼泪,二郎抽着鼻子别过头,不敢看父亲。
察觉到后面动静的马车停了下来,宋张氏牵着小娘子走到后面,红着眼跟丈夫道:“韧郎,回吧,啊?”
宋韧也知不能再送下去了,他点头,朝夫人道:“娘子,就由你送了。”
“晓得。”
宋韧蹲下身,与小娘子平视,“你替爹看着你哥哥们点。”
他眼睛腥红,脸色黑中带黄疲倦至极,连说话的声音都是哑的,宋小五到这时才发现生活的重担已把这个男人压得透支了,她不禁抬手,小心地碰了碰他的脸,脸色显得尤为凝重地与他道:“他们无事,你也无碍才好。”
有他为他们打算,他们才有依靠,才有以后。
“是了,”听出了小女儿话中的担忧,宋韧笑了,他摸了摸她的头,道:“去罢,爹等着你们娘俩归。”
宋小五颔首。
等她与母亲上了马车,母亲在她的肩上泣不成声,马车边上萝卜条们也都擦着眼泪,听着他们的抽泣声,她不由闭上眼,忍住了鼻间的酸楚。
**
这趟前去青州城,宋家人起早贪黑赶路,省去了两天打尖落脚的功夫,如此一番赶急,本是最早也要六天才能到达青州城,他们花了四个日子就到了。
进城之前,他们在城郊之前借过的农家休整了一晚,一大早宋张氏就亲自给儿郎们新了崭新的新衣,又把之前在家中与路上说过的话细细叮嘱了他们一番。
“娘,我们记住了,你别担心,”宋大郎看着母亲眉间的疲惫不忍心,温言与她道,“孩儿心里也有数,倒是你跟妹妹去大伯家给祖母请安要小心些。”
上次过年那几天,那家人可是指桑骂槐地骂了她好几天,支使她跟个奴仆一样地做事,且不说这个,他们还使计对妹妹使坏,宋大郎那几天当中天天都恨不得扑上去打那两个对他们家极尽尖酸刻薄的大伯夫妇一顿。
宋大郎早不把他们当亲人了,但他拦不住母亲不去,这时也是担心他们。
“娘心里有数,这个你们就别管了,”宋张氏顺了顺他身上的衣裳,看儿郎精神俊朗,就跟他们爹一样,脸上有了笑,“我们慢悠悠走着去,你们要赶快点。”
“知道的。”
等进了城,宋家人兵分两路,一路往师祖秦公家里赶,宋张氏则带着小娘子和莫叔莫婶走着路往宋宅去。
路上他们停了一会,让莫婶拿了头面去了典当铺,过了小个时辰莫婶才找到了在闲逛着买东西的宋家母女,等走到了他们早就寻摸好的无人的大树处,躲在暗角中,莫婶把当了的银两交给了夫人,心疼地与夫人道:“那套大的,无论我怎么求,掌柜就只给六百两。”
比以为的要少一些,但头面是外祖母那代经母亲传到她手里的,是有些老式了……
宋张氏摇摇头,“没事,是给的银票罢?”
“是。”
宋张氏斜着身数了数,心里有了数,她把八张一百两的银票数出了五张,拿准备好的布巾包了,给莫叔道:“大人让你怎么跟秦公说,还记得吧?”
“记得。”莫叔诺了一声。
“这些你也拿着,回头我拿给大郎。”宋张氏把小份额也包了起来给了莫叔,不打算带着银子进大伯家。
“是。”
“你且拿好了,路上不要多看人,一路往家去,莫作任何停留。”莫婶提醒老头子。
莫叔点头不已,先行一步去了。
宋张氏少了装着银钱的包袱,身上一身轻,她牵着小娘子,带着之前买的几样糕点和几尺布往宋宅那边去。
这要去宋宅了,莫婶紧张不已,跟在小娘子身边躬着背叮嘱小娘子:“等会儿进了他家,要是老婶有个事不在你跟前,你就是去茅厕也要先忍一会儿,等婶儿来带你去你才能去,可晓得了?”
上次过年在宋家,那些坏家伙看小娘子进了茅厕,一个没良心的小崽子就冲了进去,若不是她家小娘子机敏看门栓没了就穿戴整齐地候着,小娘子名节就要不保了,这事哪怕过去好几个月了,莫婶一想起还是咬牙地恨。
别人家的小娘子还喜欢吃个甜嘴儿的,宋小五一点也不愿意沾,到她手里的末了都便宜了她这几个萝卜条哥哥。
宋二郎吃得多,但他几个兄弟的胃口也不遑多让,宋张氏不好厚此薄彼,给他们的吃食都差不多,所以他夜半起来喝凉水,宋小五没见到就罢了,见到了,就会化两个鸡蛋给他吃。
他们一回来,宋小五就把她的那份米糕塞到他手中了,倒不是她偏心宋二郎,而是宋二郎是几兄弟当中最需要多吃点的那个,宋二郎却当小妹妹是偏心他,最后一口了,不好自己都吃到了,就塞到了妹妹口中。
“小什么?大郎哥过两年就可娶妻。”
“小三郎小四郎还小。”
“也就你觉得小。”还小三郎小四郎呢, 都十岁的人了, 可把他们娇气得。
“他们从来没离过家。”宋韧眼睛越发地红了。
宋小五是来看他掉金豆子的,但真看到, 就有点无语了。
她难得好心肠, 想了一下, 道:“那你别慌, 多花点心思, 尽早去京城给他们当撑腰的, 亲眼看着就好了。”
“谈何容易。”宋韧苦笑。
“是吗?”宋小五应了一声。
以前是难, 现在未必吧?他新攀上的大腿符太守可是出身大名门, 不是说朝廷现在斗争激烈得很?这斗争一激烈,死的人就多,这死的人多了, 就需要从下面找人上去补位, 这时候只要是能眼观四方耳听八方、能看懂人眼色的,都是上峰急需的人才,她看她爹就不错, 完全能胜任打手这一职。
而且, 师祖现在进京了,还把宋家的四个儿子都带去了……
她爹可能暂时没想到,但宋小五可是想到了,师祖被人赏识被请去了鸣鼎书院当坐馆夫子, 这无形中是抬高了她父亲的身份,她爹这身份上去了点,再加上四个命根子一样的儿子,人家想左右拿捏他容易得很,他这种有家有室有儿子前程要考虑的人,就是为那些上位者贴心打造的心头好,只要他想办法凑上去,这机会还是很大的。
不过宋小五想到了,但没想说出来,这种事,她爹要是没存那个心思想不到,她多说无益,毕竟需要努力创造机会的人不是她。
而挖空了心思往上爬的宋韧岂会想不到?只是这段时日他太忙,一上任就是事赶事,脑子装满了事情,无一刻喘息的间隙,没有时间想得太多太远,现下女儿轻飘飘一句“是吗”让他脑中灵光一闪,无需她多说,一被打开思路,他想的就远了。
宋小五见她话后,宋爹思索的脸愈来愈肃穆,她没打扰他,无声起身拿了自己的水钵毛筛洗漱去了。
她走后不久,想事的宋韧回过了神,这才发觉小娘子不在,随即他提起笔,下笔如神洋洋洒洒地写将了起来。
**
天还没亮,宋家一家人坐在一块儿用起了早膳,膳桌上有鱼有肉,八个大菜,四个汤素摆了一桌,是往日要过年的时候才有的丰盛。
这次莫叔莫婶都要跟他们去青州送人,只留宋韧一人在家。
膳罢宋韧送他们出城,天刚蒙蒙亮,他带着儿郎们走在马车后面跟他们说着话,宋小五则和母亲坐在莫叔莫婶赶的马车上。
不一会儿,往后看个不休的宋张氏红着眼转回了头,宋小五瞥到,朝她偏了下头。
抱着她的宋张氏吸了下鼻子,方道:“哥哥们哭了。”
“爹也哭了?”宋小五懒得回头。
宋张氏眼泪掉了下来。
宋小五靠在母亲的怀里,犹豫了一下,没甚诚意地拍了拍她的手。
宋爹把儿子们看的极重,临走父子几人谈心一场不哭才怪,没抱头痛哭已是矜持。
“你爹心里难受。”宋张氏低头擦着眼泪轻声道。
“嗯。”宋小五感受着马车的颠簸,有些懒倦地应了一声,不为所动。
她知道她以后会有想念这几个萝卜条哥哥的时候,但人生的悲欢离合她已遭受过一遭,早看的淡了。
“他这几天晚上就没合过眼。”小娘子显得冷淡,但宋张氏毫不在意,依旧与她说道。
宋小五这次没回她。
“唉。”宋张氏叹气,头埋在小娘子的肩上哭了起来。
女人就是那般爱哭,尤其她这个娘那是极爱哭的,宋小五哭不出来,但她挪了挪身,缩了缩瘦小的肩膀,让她靠着哭的舒服一点。
哭吧,能哭就是还有力量,不是什么大事。
等到了城门,守城门的人没见过新来的县太爷,打了个哈欠看着这一家人出了城,等出城走了两里,宋韧没停脚,但天已大亮了,红着眼的宋大郎跟父亲道:“您回吧,衙门还有事等着您呢,别送了。”
宋韧哑着声道:“再送几步。”
又走了几步,大郎回首,声音带着泣音,“您回罢。”
一旁三郎四郎抬着袖子擦夺眶而出的眼泪,二郎抽着鼻子别过头,不敢看父亲。
察觉到后面动静的马车停了下来,宋张氏牵着小娘子走到后面,红着眼跟丈夫道:“韧郎,回吧,啊?”
宋韧也知不能再送下去了,他点头,朝夫人道:“娘子,就由你送了。”
“晓得。”
宋韧蹲下身,与小娘子平视,“你替爹看着你哥哥们点。”
他眼睛腥红,脸色黑中带黄疲倦至极,连说话的声音都是哑的,宋小五到这时才发现生活的重担已把这个男人压得透支了,她不禁抬手,小心地碰了碰他的脸,脸色显得尤为凝重地与他道:“他们无事,你也无碍才好。”
有他为他们打算,他们才有依靠,才有以后。
“是了,”听出了小女儿话中的担忧,宋韧笑了,他摸了摸她的头,道:“去罢,爹等着你们娘俩归。”
宋小五颔首。
等她与母亲上了马车,母亲在她的肩上泣不成声,马车边上萝卜条们也都擦着眼泪,听着他们的抽泣声,她不由闭上眼,忍住了鼻间的酸楚。
**
这趟前去青州城,宋家人起早贪黑赶路,省去了两天打尖落脚的功夫,如此一番赶急,本是最早也要六天才能到达青州城,他们花了四个日子就到了。
进城之前,他们在城郊之前借过的农家休整了一晚,一大早宋张氏就亲自给儿郎们新了崭新的新衣,又把之前在家中与路上说过的话细细叮嘱了他们一番。
“娘,我们记住了,你别担心,”宋大郎看着母亲眉间的疲惫不忍心,温言与她道,“孩儿心里也有数,倒是你跟妹妹去大伯家给祖母请安要小心些。”
上次过年那几天,那家人可是指桑骂槐地骂了她好几天,支使她跟个奴仆一样地做事,且不说这个,他们还使计对妹妹使坏,宋大郎那几天当中天天都恨不得扑上去打那两个对他们家极尽尖酸刻薄的大伯夫妇一顿。
宋大郎早不把他们当亲人了,但他拦不住母亲不去,这时也是担心他们。
“娘心里有数,这个你们就别管了,”宋张氏顺了顺他身上的衣裳,看儿郎精神俊朗,就跟他们爹一样,脸上有了笑,“我们慢悠悠走着去,你们要赶快点。”
“知道的。”
等进了城,宋家人兵分两路,一路往师祖秦公家里赶,宋张氏则带着小娘子和莫叔莫婶走着路往宋宅去。
路上他们停了一会,让莫婶拿了头面去了典当铺,过了小个时辰莫婶才找到了在闲逛着买东西的宋家母女,等走到了他们早就寻摸好的无人的大树处,躲在暗角中,莫婶把当了的银两交给了夫人,心疼地与夫人道:“那套大的,无论我怎么求,掌柜就只给六百两。”
比以为的要少一些,但头面是外祖母那代经母亲传到她手里的,是有些老式了……
宋张氏摇摇头,“没事,是给的银票罢?”
“是。”
宋张氏斜着身数了数,心里有了数,她把八张一百两的银票数出了五张,拿准备好的布巾包了,给莫叔道:“大人让你怎么跟秦公说,还记得吧?”
“记得。”莫叔诺了一声。
“这些你也拿着,回头我拿给大郎。”宋张氏把小份额也包了起来给了莫叔,不打算带着银子进大伯家。
“是。”
“你且拿好了,路上不要多看人,一路往家去,莫作任何停留。”莫婶提醒老头子。
莫叔点头不已,先行一步去了。
宋张氏少了装着银钱的包袱,身上一身轻,她牵着小娘子,带着之前买的几样糕点和几尺布往宋宅那边去。
这要去宋宅了,莫婶紧张不已,跟在小娘子身边躬着背叮嘱小娘子:“等会儿进了他家,要是老婶有个事不在你跟前,你就是去茅厕也要先忍一会儿,等婶儿来带你去你才能去,可晓得了?”
上次过年在宋家,那些坏家伙看小娘子进了茅厕,一个没良心的小崽子就冲了进去,若不是她家小娘子机敏看门栓没了就穿戴整齐地候着,小娘子名节就要不保了,这事哪怕过去好几个月了,莫婶一想起还是咬牙地恨。
别人家的小娘子还喜欢吃个甜嘴儿的,宋小五一点也不愿意沾,到她手里的末了都便宜了她这几个萝卜条哥哥。
宋二郎吃得多,但他几个兄弟的胃口也不遑多让,宋张氏不好厚此薄彼,给他们的吃食都差不多,所以他夜半起来喝凉水,宋小五没见到就罢了,见到了,就会化两个鸡蛋给他吃。
他们一回来,宋小五就把她的那份米糕塞到他手中了,倒不是她偏心宋二郎,而是宋二郎是几兄弟当中最需要多吃点的那个,宋二郎却当小妹妹是偏心他,最后一口了,不好自己都吃到了,就塞到了妹妹口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