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36 第六百三十四章 使节团将至
- 637 第六百三十五章 内讧
- 638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划
- 639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
- 640 第六百三十八章 被放弃
- 641 第六百三十九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 642 第六百四十章 产生隔阂
- 643 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线召回
- 644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争不怒,平静接受
- 645 第六百四十三章 监控起来
- 646 第六百四十四章 离开润州城
- 647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与李煜对话
- 648 第六百四十六章 离别前的团聚
- 649 第六百四十七章 小别赛新婚
- 650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上朝与赏赐
- 651 第六百四十九章 集体登门拜访
- 652 第六百五十章 苏氏六国论
- 653 第六百五十一章 言归于好
- 654 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
- 655 第六百五十三集 路虽远,行则将至!
- 656 第六百五十四章 掌控自己的命运
- 657 第六百五十五章 舆论导向
- 658 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赐的惊喜
- 659 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拢明显
- 660 第六百五十八章 虚与蛇委
- 661 第六百五十九章 定后路
- 662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在即
- 663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 664 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
- 665 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 666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才子入扬州
- 667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 668 第六百六十六章 金蝉脱壳
- 669 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阔凭鱼跃
- 670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出海
- 671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调查幕后真相
- 672 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
- 673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民怨沸腾
- 674 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祸上身
- 675 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法接受
- 676 第六百七十四章 争霸的种子
- 677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事重启
- 678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军猛如虎
- 679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来势汹汹
- 680 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矶
- 681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
- 682 第六百八十章 营救计划
- 683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围困金陵
- 684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 685 第六百八十三章 破城前夕
- 686 第六百八十四章 密谋投诚
- 687 第六百八十五章 金陵失陷(上)
- 688 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
- 689 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陵失陷(下)
- 690 第六百八十八章 悔不当初
- 691 第六百八十九章 前途未卜
- 692 第六百九十章 词帝初显
- 693 第六百九十一章 沉船事件
- 694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好善后
- 695 第六百九十三章 消息散播
- 696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抵达泉州
- 697 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神策军
- 698 第六百九十六章 市舶司的提议
- 699 第六百九十七章 达成共识
- 700 第六百九十八章 青影卫
- 701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官培养与提拔
- 702 第七百章 父子夜谈
- 703 第七百零一章 苏宸的雄心壮志
- 704 第七百零二章 出征长乐府
- 705 第七百零三章 海运行商
- 706 第七百零四章 造船与铸刀
- 707 第七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
- 708 第七百零六章 稳固后方
- 709 第七百零七章 熟人来到
- 710 第七百零八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 711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 712 第七百一十章 围攻温州城
- 713 第七百一十一章 温州城破
- 714 第七百一十二章 分兵北上
- 715 第七百一十三章 平安喜乐才是福
- 716 第七百一十四章 吴越寻对策
- 717 第七百一十五章 贸易航队归来
- 718 第七百一十六章 年关到来,万象更新!
- 719 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春出兵
- 720 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蛇出洞
- 721 第七百一十九章 智取婺州城
- 722 第七百二十章 各怀策略
- 723 第七百二十一章 援救策略
- 724 第七百二十二章 阵前对敌
- 725 第七百二十三章 兵法诡道
- 726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面合围
- 727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富济贫
- 728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围城打援
- 729 第七百二十七章 班师北上
- 730 第七百二十八章 城头对话
- 731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杀伤武器
- 732 第七百三十章 吴越投降
- 733 第七百三十一章 日后的储君之争
- 734 第七百三十二章 册封名单
- 735 第七百三十三章 登基大典
- 736 第七百三十四章 沟通卢绛
- 737 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虏潘美
- 738 第七百三十六章 分兵战略
- 739 第七百三十七章 出榜安民
- 740 第七百三十八章 宋军西退
- 741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官家雷霆大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四十四章 离开润州城
第六百四十四章 离开润州城
翌日清晨,阳光照射大地,整个江南水乡透发一股清晨下的灵韵。
苏宸和彭菁菁、白素素等人已经准备妥当,即将蹬车出门。
这次,荆泓挑选了三十名护卫来护行。
在苏府之外,还有三百御林卫和宦官带队,要一起护送苏宸返回京城。
呙彦、马诚信等将领,都是苏宸一手提拔上来都虞侯、都头等,全部来到苏府院内,站成一排,过来跟苏将军告别。
他们已经得知了消息,对朝廷此举同样感到愤怒,但是君命难违,他们也没有任何能力改变这一切,只是觉得憋屈,甚至觉得朝廷对苏宸过河拆桥,寒了将士们的心。
情绪都有些低落,甚至在怀疑,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是否值得,很可能前一刻还在为国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下一刻就成为被交易的筹码,直接给出卖掉了。
那么他们为朝廷效力的意义何在?这个国家还值得尽心守护吗?
“苏将军!”一些将领抱拳,眼神看向苏宸带着浓浓的不舍。
这几个月来苏宸的治军和带兵的能力,已经得到所有将士的认可,他治军严谨,但又同甘共苦,而且懂得赏罚分明,对伤员和阵亡的将士,有足够的尊重,让所有的将士都很爱戴他,愿意在他手下效命。
此时,这些将领都有些不舍,苏宸看下这这些都虞侯和都头,总有二十来人。
苏宸叹道:“诸位将军,你们多保重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未来不可测,今日一别,希望诸位将军能够各自珍重,照顾好自己。”
这些将士听完,全部热泪盈眶,抱拳单膝跪地,齐声喝道:“恭送将军。”
苏宸看到这一幕,也感到热血沸腾,仿佛这几个月的袍泽之情和治军,得到了认可与共鸣,他微微点头,看来这些日子的拼搏和奋斗,换回来一片赤城,还是值得!
苏宸说道:“诸位将军请起,可折煞我苏宸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希望日后我等还有再见之日。”
呙彦、马承礼等人起身,情绪低沉。
七八辆马车离开苏府,外面宣旨宦官正在等候,见苏宸和马车都出来了,他迎上去笑盈盈说道:“安国侯,咱们可以上路了。”
苏宸点头:“好,走吧。”
宦官点头,这件事没出幺蛾子,异常顺利,让他喜出望外,可以顺利回去复命了。
苏宸坐上马车,在禁卫军侍卫和众将士的护送下,沿着主街,向西城门奉天门走去。
在街道两侧,出现了不少百姓,在目送苏宸离开。
因为消息已经传开,所有人都知道苏将军要离开了润州,返回金陵城了,因此有些百姓担忧,有些百姓站在街头来相送,还有一些读书人也跟着来送行。
车队抵达城门口的时候,邓王李从镒、卢绛老将军、刺史王越超、太守等一些润州官员,都过来送别。
他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内幕,一旦苏宸离开润州,吴越兵便会停止攻城,润州城也就保住了,这些官员心中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不用城破人亡,他们和家人的命也都保住了。
虽然送出苏宸一个,有些委屈他了,但是在这种大国外交面前,牺牲一个人,换取润州城成千上万百姓的生死存亡,还是值得的。
这些官员虽然觉得朝廷这个做法,有点不体面,但是大部分官员都觉得这样做,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还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官员们不会像将士那样热血冲动,甚至刚毅、有羞耻心,而官员做久了,成为官场老油条了,往往都会掩盖初心,蒙蔽了自己的眼光,一切以利益和党派为主,在他们眼中,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只有权势得失,以小换大,这才是外交手段。
所以,他们没有人会替苏宸真正的抱打不平,但是都会敬畏,苏宸这次付出,换取了他们的安全。
当然也有个别官吏,心中露出嘲笑,觉得任他才能和威望很高,最终也不过一道圣旨,就能轻易改变他的命运,也更坚定了官员们听命朝廷,获取权势。
苏城下了马车,与邓王、卢老将军、刺史等人话别。
邓王李从镒微笑道:“安国侯,这次你在润州镇守三个月,抵挡住了吴越大军的数次猛攻,守护一方,功绩彪炳,这次封侯也是实至名归,相信许多人都会记着你!”
难得邓王出言褒奖了一番,大概是心中觉得皇室有些愧对苏宸,所以,此时放下了成见,觉得反正苏宸即将被送去北方了,倒是不好继续刁难和怀疑,因为苏宸不是唐人,而是宋人了,临行前说几句赞美之词,倒也应该。
苏宸没有虚与蛇委,只是淡淡一笑,懒得跟皇室的人再周旋了,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多谢邓王!”
这时,卢老将军走上前,经过三个月的恢复,他体内的毒素已经排空,体力也正在恢复,虽然还无法持刀上阵,但是整个人气色倒是好了许多,他走上前伸手攥住苏宸的手,眼中带着一种哀伤、惋惜、不舍等情绪。
卢绛真诚说道:“苏将军,你现在已经是安国侯了,这次回京,希望你能平安喜乐。你在润州做出的一切,润州人会记着,唐国百姓也都会记得,功劳彪炳,注定会铭记于江东。”
“卢将军谬赞了!”苏宸握紧卢将军的手,这位老大哥,苏宸还是认下了,收获了一位忘年之交。
刺史、太守等人,也上前简单叙话,说了几句离别赠言。
随后,苏宸拱手道别,登上马车,出城去了。
城外的吴越大军,同样正等待,当苏城的马车来到的时候,丁德裕和一些吴越国的将领,也在方阵中,上前要与苏宸见上一面。
一是确认苏宸是否在马车上,二是他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江左苏郎,感到十分的好奇。
虽然吴越大将沈承礼等人,以前对苏宸怀恨在心,恨之入骨,觉得此人破坏了吴越大军的进攻,而且对吴越将士阵亡三四万人,都与苏宸脱不了干系。
但是,现下已得知苏宸即将被送往大宋汴京城后,这股仇恨,沈承礼等人也放下不少。
毕竟以后苏宸就是宋人了,他们吴越国也是宋国的附属国,日后说不定也会归入大宋朝廷,苏宸和他们谈不上是敌人了。
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好奇,想亲眼看一下这位年不到弱冠的苏宸,到底长什么样子?
他的才华为什么如此之高?好几首文章和诗词广为流传,武侠小说更是让不少军人爱不释手,许多话本在吴越之地演出,改变了当地人的娱乐习惯,都在传颂着苏宸的才名,因此,这些吴越将领也感到一种尊敬。
“江左苏郎,可在车上?”丁德裕率先问道。
苏宸掀开车帘,走下了马车,穿着一身襕衫,没有身穿甲胄,也没有穿锦袍莽带,只是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读书人形象。
苏宸下了马车,说道:“在下便是苏宸,这位将军怎么称呼?”
丁德裕上前两步仔细打量苏宸,果然是风姿如玉,一表人才,微微点头,觉得名不虚传,说道:“本将军是丁德裕,城外这支军队的监军。我们之间已经交战几个月,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应该都听过彼此的名字了。”
苏宸点头说道:“原来是丁将军,苏某有礼了。”
丁德裕一摆手道:“不必繁礼了,你可是我们大宋官家钦点的才子,诏书也已经传到军中,不得伤害你分毫,所以,我们今日过来,也只想见一见你,毕竟交手已久,惺惺相惜,以前是各为其主,现在却都成为了宋人,提前认识一下。”
苏宸倒是觉得丁德裕这个人,倒也光明磊落,说话没藏着掖着,是一个标准武将的性格,微微点头道:“苏宸何德何能?让诸位将军在此,如此隆重等候相见。”
沈承礼说道:“苏宸,虽然过去,你是我等的敌人,但是不得不说,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虽然对你没有好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很钦佩你。今日过来,并不是要羞辱你。而是致敬对手,想看一眼,让我军不断受挫的江左苏郎,到底长的是何面目?
苏宸莞尔一笑道:“过去的事了,大家各为其主,难分对错,只希望有朝一日,城外大军侵入润州城内,能够善待百姓,他们都是无辜的,无论是吴越国还是宋国、唐国的百姓,他们一直生活在底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这些人,祖上也都是百姓身份;若怀悲悯之心,定有好报。”
苏成说完,便不多言了,与这些人简单话别之后,再次上了马车。
车队离开了润州城下,去往了金陵城方向。
白素素和彭菁菁坐在车厢内忍不住,掀开车窗帘子,回眸看着不断远去的润州城,她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从小到大,很少离开。
如今要背井离乡,长久分离,心中难免有一些失落和感伤,但是二女心中不悔,因为他们跟所爱的人在一起。
只有跟着相公,去了任何地方,都是自己的家,平安相伴一生,便会无悔!
苏宸和彭菁菁、白素素等人已经准备妥当,即将蹬车出门。
这次,荆泓挑选了三十名护卫来护行。
在苏府之外,还有三百御林卫和宦官带队,要一起护送苏宸返回京城。
呙彦、马诚信等将领,都是苏宸一手提拔上来都虞侯、都头等,全部来到苏府院内,站成一排,过来跟苏将军告别。
他们已经得知了消息,对朝廷此举同样感到愤怒,但是君命难违,他们也没有任何能力改变这一切,只是觉得憋屈,甚至觉得朝廷对苏宸过河拆桥,寒了将士们的心。
情绪都有些低落,甚至在怀疑,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是否值得,很可能前一刻还在为国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下一刻就成为被交易的筹码,直接给出卖掉了。
那么他们为朝廷效力的意义何在?这个国家还值得尽心守护吗?
“苏将军!”一些将领抱拳,眼神看向苏宸带着浓浓的不舍。
这几个月来苏宸的治军和带兵的能力,已经得到所有将士的认可,他治军严谨,但又同甘共苦,而且懂得赏罚分明,对伤员和阵亡的将士,有足够的尊重,让所有的将士都很爱戴他,愿意在他手下效命。
此时,这些将领都有些不舍,苏宸看下这这些都虞侯和都头,总有二十来人。
苏宸叹道:“诸位将军,你们多保重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未来不可测,今日一别,希望诸位将军能够各自珍重,照顾好自己。”
这些将士听完,全部热泪盈眶,抱拳单膝跪地,齐声喝道:“恭送将军。”
苏宸看到这一幕,也感到热血沸腾,仿佛这几个月的袍泽之情和治军,得到了认可与共鸣,他微微点头,看来这些日子的拼搏和奋斗,换回来一片赤城,还是值得!
苏宸说道:“诸位将军请起,可折煞我苏宸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希望日后我等还有再见之日。”
呙彦、马承礼等人起身,情绪低沉。
七八辆马车离开苏府,外面宣旨宦官正在等候,见苏宸和马车都出来了,他迎上去笑盈盈说道:“安国侯,咱们可以上路了。”
苏宸点头:“好,走吧。”
宦官点头,这件事没出幺蛾子,异常顺利,让他喜出望外,可以顺利回去复命了。
苏宸坐上马车,在禁卫军侍卫和众将士的护送下,沿着主街,向西城门奉天门走去。
在街道两侧,出现了不少百姓,在目送苏宸离开。
因为消息已经传开,所有人都知道苏将军要离开了润州,返回金陵城了,因此有些百姓担忧,有些百姓站在街头来相送,还有一些读书人也跟着来送行。
车队抵达城门口的时候,邓王李从镒、卢绛老将军、刺史王越超、太守等一些润州官员,都过来送别。
他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内幕,一旦苏宸离开润州,吴越兵便会停止攻城,润州城也就保住了,这些官员心中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不用城破人亡,他们和家人的命也都保住了。
虽然送出苏宸一个,有些委屈他了,但是在这种大国外交面前,牺牲一个人,换取润州城成千上万百姓的生死存亡,还是值得的。
这些官员虽然觉得朝廷这个做法,有点不体面,但是大部分官员都觉得这样做,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还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官员们不会像将士那样热血冲动,甚至刚毅、有羞耻心,而官员做久了,成为官场老油条了,往往都会掩盖初心,蒙蔽了自己的眼光,一切以利益和党派为主,在他们眼中,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只有权势得失,以小换大,这才是外交手段。
所以,他们没有人会替苏宸真正的抱打不平,但是都会敬畏,苏宸这次付出,换取了他们的安全。
当然也有个别官吏,心中露出嘲笑,觉得任他才能和威望很高,最终也不过一道圣旨,就能轻易改变他的命运,也更坚定了官员们听命朝廷,获取权势。
苏城下了马车,与邓王、卢老将军、刺史等人话别。
邓王李从镒微笑道:“安国侯,这次你在润州镇守三个月,抵挡住了吴越大军的数次猛攻,守护一方,功绩彪炳,这次封侯也是实至名归,相信许多人都会记着你!”
难得邓王出言褒奖了一番,大概是心中觉得皇室有些愧对苏宸,所以,此时放下了成见,觉得反正苏宸即将被送去北方了,倒是不好继续刁难和怀疑,因为苏宸不是唐人,而是宋人了,临行前说几句赞美之词,倒也应该。
苏宸没有虚与蛇委,只是淡淡一笑,懒得跟皇室的人再周旋了,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多谢邓王!”
这时,卢老将军走上前,经过三个月的恢复,他体内的毒素已经排空,体力也正在恢复,虽然还无法持刀上阵,但是整个人气色倒是好了许多,他走上前伸手攥住苏宸的手,眼中带着一种哀伤、惋惜、不舍等情绪。
卢绛真诚说道:“苏将军,你现在已经是安国侯了,这次回京,希望你能平安喜乐。你在润州做出的一切,润州人会记着,唐国百姓也都会记得,功劳彪炳,注定会铭记于江东。”
“卢将军谬赞了!”苏宸握紧卢将军的手,这位老大哥,苏宸还是认下了,收获了一位忘年之交。
刺史、太守等人,也上前简单叙话,说了几句离别赠言。
随后,苏宸拱手道别,登上马车,出城去了。
城外的吴越大军,同样正等待,当苏城的马车来到的时候,丁德裕和一些吴越国的将领,也在方阵中,上前要与苏宸见上一面。
一是确认苏宸是否在马车上,二是他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江左苏郎,感到十分的好奇。
虽然吴越大将沈承礼等人,以前对苏宸怀恨在心,恨之入骨,觉得此人破坏了吴越大军的进攻,而且对吴越将士阵亡三四万人,都与苏宸脱不了干系。
但是,现下已得知苏宸即将被送往大宋汴京城后,这股仇恨,沈承礼等人也放下不少。
毕竟以后苏宸就是宋人了,他们吴越国也是宋国的附属国,日后说不定也会归入大宋朝廷,苏宸和他们谈不上是敌人了。
这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好奇,想亲眼看一下这位年不到弱冠的苏宸,到底长什么样子?
他的才华为什么如此之高?好几首文章和诗词广为流传,武侠小说更是让不少军人爱不释手,许多话本在吴越之地演出,改变了当地人的娱乐习惯,都在传颂着苏宸的才名,因此,这些吴越将领也感到一种尊敬。
“江左苏郎,可在车上?”丁德裕率先问道。
苏宸掀开车帘,走下了马车,穿着一身襕衫,没有身穿甲胄,也没有穿锦袍莽带,只是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读书人形象。
苏宸下了马车,说道:“在下便是苏宸,这位将军怎么称呼?”
丁德裕上前两步仔细打量苏宸,果然是风姿如玉,一表人才,微微点头,觉得名不虚传,说道:“本将军是丁德裕,城外这支军队的监军。我们之间已经交战几个月,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应该都听过彼此的名字了。”
苏宸点头说道:“原来是丁将军,苏某有礼了。”
丁德裕一摆手道:“不必繁礼了,你可是我们大宋官家钦点的才子,诏书也已经传到军中,不得伤害你分毫,所以,我们今日过来,也只想见一见你,毕竟交手已久,惺惺相惜,以前是各为其主,现在却都成为了宋人,提前认识一下。”
苏宸倒是觉得丁德裕这个人,倒也光明磊落,说话没藏着掖着,是一个标准武将的性格,微微点头道:“苏宸何德何能?让诸位将军在此,如此隆重等候相见。”
沈承礼说道:“苏宸,虽然过去,你是我等的敌人,但是不得不说,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虽然对你没有好感,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很钦佩你。今日过来,并不是要羞辱你。而是致敬对手,想看一眼,让我军不断受挫的江左苏郎,到底长的是何面目?
苏宸莞尔一笑道:“过去的事了,大家各为其主,难分对错,只希望有朝一日,城外大军侵入润州城内,能够善待百姓,他们都是无辜的,无论是吴越国还是宋国、唐国的百姓,他们一直生活在底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这些人,祖上也都是百姓身份;若怀悲悯之心,定有好报。”
苏成说完,便不多言了,与这些人简单话别之后,再次上了马车。
车队离开了润州城下,去往了金陵城方向。
白素素和彭菁菁坐在车厢内忍不住,掀开车窗帘子,回眸看着不断远去的润州城,她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从小到大,很少离开。
如今要背井离乡,长久分离,心中难免有一些失落和感伤,但是二女心中不悔,因为他们跟所爱的人在一起。
只有跟着相公,去了任何地方,都是自己的家,平安相伴一生,便会无悔!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