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57 第六百五十五章 舆论导向
- 658 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赐的惊喜
- 659 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拢明显
- 660 第六百五十八章 虚与蛇委
- 661 第六百五十九章 定后路
- 662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在即
- 663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 664 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
- 665 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 666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才子入扬州
- 667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 668 第六百六十六章 金蝉脱壳
- 669 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阔凭鱼跃
- 670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出海
- 671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调查幕后真相
- 672 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
- 673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民怨沸腾
- 674 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祸上身
- 675 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法接受
- 676 第六百七十四章 争霸的种子
- 677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事重启
- 678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军猛如虎
- 679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来势汹汹
- 680 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矶
- 681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
- 682 第六百八十章 营救计划
- 683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围困金陵
- 684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 685 第六百八十三章 破城前夕
- 686 第六百八十四章 密谋投诚
- 687 第六百八十五章 金陵失陷(上)
- 688 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
- 689 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陵失陷(下)
- 690 第六百八十八章 悔不当初
- 691 第六百八十九章 前途未卜
- 692 第六百九十章 词帝初显
- 693 第六百九十一章 沉船事件
- 694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好善后
- 695 第六百九十三章 消息散播
- 696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抵达泉州
- 697 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神策军
- 698 第六百九十六章 市舶司的提议
- 699 第六百九十七章 达成共识
- 700 第六百九十八章 青影卫
- 701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官培养与提拔
- 702 第七百章 父子夜谈
- 703 第七百零一章 苏宸的雄心壮志
- 704 第七百零二章 出征长乐府
- 705 第七百零三章 海运行商
- 706 第七百零四章 造船与铸刀
- 707 第七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
- 708 第七百零六章 稳固后方
- 709 第七百零七章 熟人来到
- 710 第七百零八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 711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 712 第七百一十章 围攻温州城
- 713 第七百一十一章 温州城破
- 714 第七百一十二章 分兵北上
- 715 第七百一十三章 平安喜乐才是福
- 716 第七百一十四章 吴越寻对策
- 717 第七百一十五章 贸易航队归来
- 718 第七百一十六章 年关到来,万象更新!
- 719 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春出兵
- 720 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蛇出洞
- 721 第七百一十九章 智取婺州城
- 722 第七百二十章 各怀策略
- 723 第七百二十一章 援救策略
- 724 第七百二十二章 阵前对敌
- 725 第七百二十三章 兵法诡道
- 726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面合围
- 727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富济贫
- 728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围城打援
- 729 第七百二十七章 班师北上
- 730 第七百二十八章 城头对话
- 731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杀伤武器
- 732 第七百三十章 吴越投降
- 733 第七百三十一章 日后的储君之争
- 734 第七百三十二章 册封名单
- 735 第七百三十三章 登基大典
- 736 第七百三十四章 沟通卢绛
- 737 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虏潘美
- 738 第七百三十六章 分兵战略
- 739 第七百三十七章 出榜安民
- 740 第七百三十八章 宋军西退
- 741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官家雷霆大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次日,苏宸、程德玄、梁迥出游,跟随了一百多侍卫,游玩扬州城的一些名胜古迹。
程德玄避开人群多的街道,选择了风景优美的保障湖,租来了画舫,几人做上了船,游荡这片湖泊。
荷花处处,微风拂拂,湖水漫漫,一些小岛在湖中,岛上有亭台楼阁,云树烟芦,白墙黛瓦,处处都是好风景。
江南园林,方寸之地也别有洞天,处处可见精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石一水无不精心雕饰,令人心临神怡,这就是扬州的优美。
苏宸看着湖水,心中平静,他在后世的时候曾到扬州旅游过,这片保障湖也叫瘦西湖,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钱塘诗人汪沆来到扬州,他看了扬州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写下诗句:“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以后,扬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这个名字很形象,瘦西湖确实比杭州西湖瘦很多。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程、梁二人是使节团的正副使者,亲自陪同苏宸出游,一有监督之责,二来,跟这等大才子同游,拉近关系,若是能亲眼看到他灵感迸发,写诗填词,就是一大幸运事,回到汴京城,跟一些亲朋好友说起来,也觉得话题满满。
特别是再去青楼之地,也能吹嘘几句,我和苏宸同船共游过扬州,某某诗词文章名篇,就是他们在一起时候,写出来的,能够让许多才女花旦、歌姬怜人都好奇起来。
程德玄微笑道:“苏公子,这片湖如何?”
苏宸点头道:“嗯,很美,不次于金陵城外的玄武湖!”
梁迥很感兴趣问道:“公子见此美景,是否有灵感,写下诗文佳作,以此留念?”
苏宸见二人有些期待,也不好忤逆,毕竟对方同意陪同出游,也算很给面子,所以,苏宸便‘礼尚往来’,客气点头道:“刚好浏览此景,心有所感,可作诗一首!”
“哦,什么诗?”
“洗耳恭听!”
两位使节大人都很感兴趣。
苏宸看着碧绿湖水和远处的蜀岗山,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湖带景色秀丽,不亚于杭州府的西湖了,所以,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瘦西湖,以此留念吧。”
“好诗文啊,而且瘦西湖三个字,倒是颇为贴切,以此南北呼应,妙啊!”
“既然苏公子都写文来赞美赐名了,从此扬州的保障湖,很可能就要更名瘦西湖了。”程德玄微笑着说,因为他相信苏宸的影响力,只要这首诗传开,必然会因此更名。
苏宸谦虚了几句,满足了二人的好奇心后,又转移了话题。
“前方的山峦上的古刹,可是大明寺?”
程德玄点头道:“正是,听说香火挺灵验的,在扬州颇为有名,风景也很妙!”
“好,等我们游湖结束,可以去大明寺游览。”
“可以!”
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因为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
下午时候,苏宸、程德玄、梁迥便去往了大明寺一游。
.........
夜晚,苏宸结束了扬州一日游,回到了临时居住的小院。
白素素、彭菁菁、柳墨浓三女也在上午出游逛街,去了指定的胭脂店,买了胭脂水粉,并且暗中完成了苏宸的交代。
此时,四人聚集在房间内交换了信息。
苏宸问道:“你们今日出行可顺利?”
白素素点头道:“一切顺利。这次有十几个大宋侍卫跟随,我们在胭脂店买水粉的时候,将这里的防御守卫信息和院子的岗哨等情况纸条,交给了那个店主,而他也给了我们一个字条。
“我们回来看过了,他意思是,人手已经准备妥当,时刻监视这座府邸,准备营救行动。出海的船只也准备妥当,只要我们从这里离开,便可换装登船,先去海外岛屿躲避。撤退的路线和出城的马车都准备好了。”
苏宸点头说道:“甚好,我们就定在明晚行动,按计划行事,由于明晚这里会发动攻击和点火烧楼。所以,次日一定会官兵追查凶手,严防城池,我们必须连夜通过水路出城。”
彭菁菁问道:“相公,你说宋人能够相信我们在这次行事中全部遇难吗,尸骨未存吗?”
苏宸回答:“或许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事实上,这次想对我不利的人也会有,应该来自北汉,西边的党羌族,草原的契丹族等,他们都有可能不希望唐宋议和能够顺利进行,也不希望江左苏郎北上汴京称臣重用,所以,他们也会派人途中进行自杀,但若我们不见尸首,便全部葬送大火之内,样貌尽毁,的确会让人有一些怀疑。
“眼下做伪装,也只能我们把身上携带的东西,全部掉落在房间内,尸体数量能够对得上,这样尸体被烧毁,死无对证,即便大宋人有所怀疑,但找不到我们的下落,他们也只会接受这个现实,甚至趁机掉过头,再对唐国用兵,都是有可能的。”
白素素有些担心道:“那金陵城和润洲城岂不危险了?”
苏宸点头道:“不错,所以临行前我们叮嘱白家长辈以及一些挚友若能南下,尽量南下生活一段时间,暂时离开金陵和润州,这两座城是宋军和吴越兵要攻打的主要目标,因为城内财富太大了。
“而唐国南部的一些城池,宋军主力不会再去逐一攻破,会让留守的文官和将领进行招安,以战养战,利用归顺大宋的南唐将士,来对付那些不归降的武装力量,而大宋真正的精兵会退回去,所以若要保命,暂时去往洪州、剑州一带,反而是富家大户保命的好选择。 ”
白素素点头道:“我倒是与父母提醒过这些,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他们答应我,会暂时离开润州避一避风头,等宋军和吴越大军完全退走再回去。只是可惜了润州百姓和金陵百姓了。
苏宸感慨道:“没有办法,唐国皇室这样做,注定了自毁长城,要灭亡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都是唐国皇室自己做的孽,注定要自食恶果。”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程德玄避开人群多的街道,选择了风景优美的保障湖,租来了画舫,几人做上了船,游荡这片湖泊。
荷花处处,微风拂拂,湖水漫漫,一些小岛在湖中,岛上有亭台楼阁,云树烟芦,白墙黛瓦,处处都是好风景。
江南园林,方寸之地也别有洞天,处处可见精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石一水无不精心雕饰,令人心临神怡,这就是扬州的优美。
苏宸看着湖水,心中平静,他在后世的时候曾到扬州旅游过,这片保障湖也叫瘦西湖,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钱塘诗人汪沆来到扬州,他看了扬州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写下诗句:“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以后,扬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这个名字很形象,瘦西湖确实比杭州西湖瘦很多。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程、梁二人是使节团的正副使者,亲自陪同苏宸出游,一有监督之责,二来,跟这等大才子同游,拉近关系,若是能亲眼看到他灵感迸发,写诗填词,就是一大幸运事,回到汴京城,跟一些亲朋好友说起来,也觉得话题满满。
特别是再去青楼之地,也能吹嘘几句,我和苏宸同船共游过扬州,某某诗词文章名篇,就是他们在一起时候,写出来的,能够让许多才女花旦、歌姬怜人都好奇起来。
程德玄微笑道:“苏公子,这片湖如何?”
苏宸点头道:“嗯,很美,不次于金陵城外的玄武湖!”
梁迥很感兴趣问道:“公子见此美景,是否有灵感,写下诗文佳作,以此留念?”
苏宸见二人有些期待,也不好忤逆,毕竟对方同意陪同出游,也算很给面子,所以,苏宸便‘礼尚往来’,客气点头道:“刚好浏览此景,心有所感,可作诗一首!”
“哦,什么诗?”
“洗耳恭听!”
两位使节大人都很感兴趣。
苏宸看着碧绿湖水和远处的蜀岗山,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湖带景色秀丽,不亚于杭州府的西湖了,所以,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瘦西湖,以此留念吧。”
“好诗文啊,而且瘦西湖三个字,倒是颇为贴切,以此南北呼应,妙啊!”
“既然苏公子都写文来赞美赐名了,从此扬州的保障湖,很可能就要更名瘦西湖了。”程德玄微笑着说,因为他相信苏宸的影响力,只要这首诗传开,必然会因此更名。
苏宸谦虚了几句,满足了二人的好奇心后,又转移了话题。
“前方的山峦上的古刹,可是大明寺?”
程德玄点头道:“正是,听说香火挺灵验的,在扬州颇为有名,风景也很妙!”
“好,等我们游湖结束,可以去大明寺游览。”
“可以!”
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因为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
下午时候,苏宸、程德玄、梁迥便去往了大明寺一游。
.........
夜晚,苏宸结束了扬州一日游,回到了临时居住的小院。
白素素、彭菁菁、柳墨浓三女也在上午出游逛街,去了指定的胭脂店,买了胭脂水粉,并且暗中完成了苏宸的交代。
此时,四人聚集在房间内交换了信息。
苏宸问道:“你们今日出行可顺利?”
白素素点头道:“一切顺利。这次有十几个大宋侍卫跟随,我们在胭脂店买水粉的时候,将这里的防御守卫信息和院子的岗哨等情况纸条,交给了那个店主,而他也给了我们一个字条。
“我们回来看过了,他意思是,人手已经准备妥当,时刻监视这座府邸,准备营救行动。出海的船只也准备妥当,只要我们从这里离开,便可换装登船,先去海外岛屿躲避。撤退的路线和出城的马车都准备好了。”
苏宸点头说道:“甚好,我们就定在明晚行动,按计划行事,由于明晚这里会发动攻击和点火烧楼。所以,次日一定会官兵追查凶手,严防城池,我们必须连夜通过水路出城。”
彭菁菁问道:“相公,你说宋人能够相信我们在这次行事中全部遇难吗,尸骨未存吗?”
苏宸回答:“或许不能全信,只能半信半疑。事实上,这次想对我不利的人也会有,应该来自北汉,西边的党羌族,草原的契丹族等,他们都有可能不希望唐宋议和能够顺利进行,也不希望江左苏郎北上汴京称臣重用,所以,他们也会派人途中进行自杀,但若我们不见尸首,便全部葬送大火之内,样貌尽毁,的确会让人有一些怀疑。
“眼下做伪装,也只能我们把身上携带的东西,全部掉落在房间内,尸体数量能够对得上,这样尸体被烧毁,死无对证,即便大宋人有所怀疑,但找不到我们的下落,他们也只会接受这个现实,甚至趁机掉过头,再对唐国用兵,都是有可能的。”
白素素有些担心道:“那金陵城和润洲城岂不危险了?”
苏宸点头道:“不错,所以临行前我们叮嘱白家长辈以及一些挚友若能南下,尽量南下生活一段时间,暂时离开金陵和润州,这两座城是宋军和吴越兵要攻打的主要目标,因为城内财富太大了。
“而唐国南部的一些城池,宋军主力不会再去逐一攻破,会让留守的文官和将领进行招安,以战养战,利用归顺大宋的南唐将士,来对付那些不归降的武装力量,而大宋真正的精兵会退回去,所以若要保命,暂时去往洪州、剑州一带,反而是富家大户保命的好选择。 ”
白素素点头道:“我倒是与父母提醒过这些,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他们答应我,会暂时离开润州避一避风头,等宋军和吴越大军完全退走再回去。只是可惜了润州百姓和金陵百姓了。
苏宸感慨道:“没有办法,唐国皇室这样做,注定了自毁长城,要灭亡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都是唐国皇室自己做的孽,注定要自食恶果。”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