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53 第六百五十一章 言归于好
- 654 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
- 655 第六百五十三集 路虽远,行则将至!
- 656 第六百五十四章 掌控自己的命运
- 657 第六百五十五章 舆论导向
- 658 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赐的惊喜
- 659 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拢明显
- 660 第六百五十八章 虚与蛇委
- 661 第六百五十九章 定后路
- 662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在即
- 663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 664 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
- 665 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 666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才子入扬州
- 667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 668 第六百六十六章 金蝉脱壳
- 669 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阔凭鱼跃
- 670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出海
- 671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调查幕后真相
- 672 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
- 673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民怨沸腾
- 674 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祸上身
- 675 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法接受
- 676 第六百七十四章 争霸的种子
- 677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事重启
- 678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军猛如虎
- 679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来势汹汹
- 680 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矶
- 681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
- 682 第六百八十章 营救计划
- 683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围困金陵
- 684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 685 第六百八十三章 破城前夕
- 686 第六百八十四章 密谋投诚
- 687 第六百八十五章 金陵失陷(上)
- 688 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
- 689 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陵失陷(下)
- 690 第六百八十八章 悔不当初
- 691 第六百八十九章 前途未卜
- 692 第六百九十章 词帝初显
- 693 第六百九十一章 沉船事件
- 694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好善后
- 695 第六百九十三章 消息散播
- 696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抵达泉州
- 697 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神策军
- 698 第六百九十六章 市舶司的提议
- 699 第六百九十七章 达成共识
- 700 第六百九十八章 青影卫
- 701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官培养与提拔
- 702 第七百章 父子夜谈
- 703 第七百零一章 苏宸的雄心壮志
- 704 第七百零二章 出征长乐府
- 705 第七百零三章 海运行商
- 706 第七百零四章 造船与铸刀
- 707 第七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
- 708 第七百零六章 稳固后方
- 709 第七百零七章 熟人来到
- 710 第七百零八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 711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 712 第七百一十章 围攻温州城
- 713 第七百一十一章 温州城破
- 714 第七百一十二章 分兵北上
- 715 第七百一十三章 平安喜乐才是福
- 716 第七百一十四章 吴越寻对策
- 717 第七百一十五章 贸易航队归来
- 718 第七百一十六章 年关到来,万象更新!
- 719 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春出兵
- 720 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蛇出洞
- 721 第七百一十九章 智取婺州城
- 722 第七百二十章 各怀策略
- 723 第七百二十一章 援救策略
- 724 第七百二十二章 阵前对敌
- 725 第七百二十三章 兵法诡道
- 726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面合围
- 727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富济贫
- 728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围城打援
- 729 第七百二十七章 班师北上
- 730 第七百二十八章 城头对话
- 731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杀伤武器
- 732 第七百三十章 吴越投降
- 733 第七百三十一章 日后的储君之争
- 734 第七百三十二章 册封名单
- 735 第七百三十三章 登基大典
- 736 第七百三十四章 沟通卢绛
- 737 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虏潘美
- 738 第七百三十六章 分兵战略
- 739 第七百三十七章 出榜安民
- 740 第七百三十八章 宋军西退
- 741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官家雷霆大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这一日,终于到了苏宸随着大宋使节团北上的日子。
经过这些日的谈判,大宋与南唐议和已经结束,金陵李唐朝廷,基本接受了大宋提出的若干条件,比如割地、赔款、纳贡、交出苏宸等,满足了大宋停止进攻的条件。
原本宋军在两线的进攻,就收到了严重抵抗,对峙起来,一时间也没有攻破防线的趋势,朝廷中有一些保守派就提出了停战退兵的声音,毕竟大宋立国不足五年,国库还不充盈,加上多地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
后周、宋国这几年跟唐国、北汉、蜀国、契丹征战不断,军队消耗巨大,国库也支撑不住,担心这些精锐在唐国一旦出事,或者陷入长久作战中,会导致北方的防御空虚,如今北汉已经联系了契丹,准备酝酿一次南下,因此,赵匡胤等人也有些着急了。
此次议和,也是大宋的战略之一,打算以战养战,既然一口不能吞掉南唐,便打算先稳固目前取得的城池和疆土,然后搜刮一波,补充军队所需的资源,让投送到长江以南的宋军可以站稳脚跟。
再者,从唐国索要大量物资,有能补充大宋的国库,要走苏宸,分化南唐的抵抗力和军心,不论如何,大宋都赢了,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虽然没有消灭唐国,但也达到了一半的战略目的。
只要再有一次战争兵事,一鼓作气,覆灭南唐,便水到渠成了。
苏宸携带了三女和两名侍卫,带了一些金银珠宝,坐着马车出城,跟大宋使节团汇合。
金陵城许多百姓听闻消息,都纷纷出来相送。
在金陵留下许多诗篇、文章、事迹的江左苏郎,今日要被宋国使节团接去宋国了,都感觉到了无比憋屈和无奈,特别是一些读书人,义愤填膺,他们可是把苏宸当成了榜样。
“太不应该了,朝廷这样做法,真让读书人寒心!”
“不错,唐国没有前途了,亡国指日可待!”
“江左苏郎这样有才华,唐国振兴的希望,就如此被送给敌国了,实在憋屈啊!”
“都是宋党的人,卖国求荣,朝廷五鬼的魏岑、冯延鲁等人,不是好东西,是他们畏惧宋国,祸乱朝廷,才会主张签订这种屈辱条约的!”
有些读书士子、百姓被一些人煽动,对朝廷做法、宋党人物,都痛恨起来。
当然,也有的百姓不关心这些,只觉得宋军因此不在进攻唐国了,金陵城保住了,不会有危险,这是他们所关心的,哪怕送走一个苏宸,他们觉得也是值得的。
所以,更多的金陵人,还是对苏宸表示感激,认为这种付出很争取,用一个人,换取几十万金陵百姓的安全,还有许多将士们的性命,非常划算了。
这就是人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血花是无辜的。
只有徐铉、高越等人出城亲自相送,由于该说的话,在前两日都当面说过了,现在他们过来,无非就是表态,对苏宸的不舍和尊重。
“苏宸,马上就要离开了,要不要题一首词,送给今日这么多为你送行的亲朋挚友?”程德玄捋须微笑询问。
他心情不错,即将完成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交待的双重任务,回去之后,肯定会有不小的功劳和赏赐。
另外,他还很像亲眼见识一下苏宸现场写诗词的能力,是否名不虚传,也想试探一下这个人是冒牌货!
如果此人写出一首极为惊艳的词,既让唐国百姓们酸涩,程德玄觉得自己也能在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中,成为见证者、发起者、参与者,当后人提到这首词,就会想到这个背景和典故。
苏宸想了想,刚好有一首词适合自己的心境,写出来也好,算是将自己跟唐国之间,做一个交待,画下句号。
“有笔墨纸砚吗?”
“当然有!”程德玄点头,立即吩咐随从准备了笔墨纸张。、
众人听到苏宸要当场写一首诗词,所有人都关注起来,不知苏宸在这种场合,会写下什么诗词呢?
将是一首离别词,还是忧愤词?或是讥讽词?
连程德玄、梁迥都翘首以盼了,也想见识一下,这个闻名南北的江左苏郎,在这个场合内,会有怎样的发挥。
苏宸走过去,从一位使节团随从的手中,提过毛笔,蘸墨之后,有一名随从摊开纸张,放在木盘上,等待他落笔。
苏宸想起了元末高明的《琵琶记》里的戏词,于是下笔,龙飞凤舞写了一首诗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这一首复合诗的融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诗文,而是戏曲《琵琶记》中用到了几个诗句,为高明所撰,这个戏曲是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作品。
苏宸将这几句诗文凑在一起,特别能够表达他此时的心境, 任何两阙凑在一起,都可以组成一首诗。
程德玄和梁迥等使节团文官看完之后,顿时都愣住了,被此种的诗句所冲击和打动。
“好诗句啊!”
“这真是苏公子的真实写照啊!”
二人感慨过后,徐铉等人上前观看,读了过后,都受到了震惊,甚至出言讨要。
程德玄摇头微笑道:“你们可以临摹,这一首原作,我要带回去,呈递给大宋官家,他对苏宸的诗词也是极为喜欢。”
徐铉等人无法,只能通读背诵下来,回去抄录纸上传看了。
不远处,徐清婉、周嘉敏、乔装打扮的永宁公主也来了,三女站在人群中,泪眼婆娑,看着苏宸的身影站在大宋士兵的监护中,在朝着熟悉的人挥手。
“诸位,后会有期!”
苏宸跟众人挥手辞别后,坐上了马车。
“出发!”
程德玄下了令,三百卫队组成的使节团车队,开始出发,一路向北,去往润州金陵渡。
苏宸放下车帘,不再回首,神色淡然离开了金陵,内心坚毅,从此跟南唐不再有瓜葛!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经过这些日的谈判,大宋与南唐议和已经结束,金陵李唐朝廷,基本接受了大宋提出的若干条件,比如割地、赔款、纳贡、交出苏宸等,满足了大宋停止进攻的条件。
原本宋军在两线的进攻,就收到了严重抵抗,对峙起来,一时间也没有攻破防线的趋势,朝廷中有一些保守派就提出了停战退兵的声音,毕竟大宋立国不足五年,国库还不充盈,加上多地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
后周、宋国这几年跟唐国、北汉、蜀国、契丹征战不断,军队消耗巨大,国库也支撑不住,担心这些精锐在唐国一旦出事,或者陷入长久作战中,会导致北方的防御空虚,如今北汉已经联系了契丹,准备酝酿一次南下,因此,赵匡胤等人也有些着急了。
此次议和,也是大宋的战略之一,打算以战养战,既然一口不能吞掉南唐,便打算先稳固目前取得的城池和疆土,然后搜刮一波,补充军队所需的资源,让投送到长江以南的宋军可以站稳脚跟。
再者,从唐国索要大量物资,有能补充大宋的国库,要走苏宸,分化南唐的抵抗力和军心,不论如何,大宋都赢了,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虽然没有消灭唐国,但也达到了一半的战略目的。
只要再有一次战争兵事,一鼓作气,覆灭南唐,便水到渠成了。
苏宸携带了三女和两名侍卫,带了一些金银珠宝,坐着马车出城,跟大宋使节团汇合。
金陵城许多百姓听闻消息,都纷纷出来相送。
在金陵留下许多诗篇、文章、事迹的江左苏郎,今日要被宋国使节团接去宋国了,都感觉到了无比憋屈和无奈,特别是一些读书人,义愤填膺,他们可是把苏宸当成了榜样。
“太不应该了,朝廷这样做法,真让读书人寒心!”
“不错,唐国没有前途了,亡国指日可待!”
“江左苏郎这样有才华,唐国振兴的希望,就如此被送给敌国了,实在憋屈啊!”
“都是宋党的人,卖国求荣,朝廷五鬼的魏岑、冯延鲁等人,不是好东西,是他们畏惧宋国,祸乱朝廷,才会主张签订这种屈辱条约的!”
有些读书士子、百姓被一些人煽动,对朝廷做法、宋党人物,都痛恨起来。
当然,也有的百姓不关心这些,只觉得宋军因此不在进攻唐国了,金陵城保住了,不会有危险,这是他们所关心的,哪怕送走一个苏宸,他们觉得也是值得的。
所以,更多的金陵人,还是对苏宸表示感激,认为这种付出很争取,用一个人,换取几十万金陵百姓的安全,还有许多将士们的性命,非常划算了。
这就是人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血花是无辜的。
只有徐铉、高越等人出城亲自相送,由于该说的话,在前两日都当面说过了,现在他们过来,无非就是表态,对苏宸的不舍和尊重。
“苏宸,马上就要离开了,要不要题一首词,送给今日这么多为你送行的亲朋挚友?”程德玄捋须微笑询问。
他心情不错,即将完成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交待的双重任务,回去之后,肯定会有不小的功劳和赏赐。
另外,他还很像亲眼见识一下苏宸现场写诗词的能力,是否名不虚传,也想试探一下这个人是冒牌货!
如果此人写出一首极为惊艳的词,既让唐国百姓们酸涩,程德玄觉得自己也能在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中,成为见证者、发起者、参与者,当后人提到这首词,就会想到这个背景和典故。
苏宸想了想,刚好有一首词适合自己的心境,写出来也好,算是将自己跟唐国之间,做一个交待,画下句号。
“有笔墨纸砚吗?”
“当然有!”程德玄点头,立即吩咐随从准备了笔墨纸张。、
众人听到苏宸要当场写一首诗词,所有人都关注起来,不知苏宸在这种场合,会写下什么诗词呢?
将是一首离别词,还是忧愤词?或是讥讽词?
连程德玄、梁迥都翘首以盼了,也想见识一下,这个闻名南北的江左苏郎,在这个场合内,会有怎样的发挥。
苏宸走过去,从一位使节团随从的手中,提过毛笔,蘸墨之后,有一名随从摊开纸张,放在木盘上,等待他落笔。
苏宸想起了元末高明的《琵琶记》里的戏词,于是下笔,龙飞凤舞写了一首诗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这一首复合诗的融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诗文,而是戏曲《琵琶记》中用到了几个诗句,为高明所撰,这个戏曲是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作品。
苏宸将这几句诗文凑在一起,特别能够表达他此时的心境, 任何两阙凑在一起,都可以组成一首诗。
程德玄和梁迥等使节团文官看完之后,顿时都愣住了,被此种的诗句所冲击和打动。
“好诗句啊!”
“这真是苏公子的真实写照啊!”
二人感慨过后,徐铉等人上前观看,读了过后,都受到了震惊,甚至出言讨要。
程德玄摇头微笑道:“你们可以临摹,这一首原作,我要带回去,呈递给大宋官家,他对苏宸的诗词也是极为喜欢。”
徐铉等人无法,只能通读背诵下来,回去抄录纸上传看了。
不远处,徐清婉、周嘉敏、乔装打扮的永宁公主也来了,三女站在人群中,泪眼婆娑,看着苏宸的身影站在大宋士兵的监护中,在朝着熟悉的人挥手。
“诸位,后会有期!”
苏宸跟众人挥手辞别后,坐上了马车。
“出发!”
程德玄下了令,三百卫队组成的使节团车队,开始出发,一路向北,去往润州金陵渡。
苏宸放下车帘,不再回首,神色淡然离开了金陵,内心坚毅,从此跟南唐不再有瓜葛!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