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32 第六百三十章 拉拢调查
- 633 第六百三十一章 担忧成真
- 634 第六百三十二章 取得信任
- 635 第六百三十三章 没安好心!
- 636 第六百三十四章 使节团将至
- 637 第六百三十五章 内讧
- 638 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划
- 639 第六百三十七章 失望心情
- 640 第六百三十八章 被放弃
- 641 第六百三十九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 642 第六百四十章 产生隔阂
- 643 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线召回
- 644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争不怒,平静接受
- 645 第六百四十三章 监控起来
- 646 第六百四十四章 离开润州城
- 647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与李煜对话
- 648 第六百四十六章 离别前的团聚
- 649 第六百四十七章 小别赛新婚
- 650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上朝与赏赐
- 651 第六百四十九章 集体登门拜访
- 652 第六百五十章 苏氏六国论
- 653 第六百五十一章 言归于好
- 654 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
- 655 第六百五十三集 路虽远,行则将至!
- 656 第六百五十四章 掌控自己的命运
- 657 第六百五十五章 舆论导向
- 658 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赐的惊喜
- 659 第六百五十七章 拉拢明显
- 660 第六百五十八章 虚与蛇委
- 661 第六百五十九章 定后路
- 662 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在即
- 663 第六百六十一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 664 第六百六十二章 渡江北上
- 665 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 666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才子入扬州
- 667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 668 第六百六十六章 金蝉脱壳
- 669 第六百六十七章 海阔凭鱼跃
- 670 第六百六十八章 出海
- 671 第六百六十九章 调查幕后真相
- 672 第六百七十章 遇害消息
- 673 第六百七十一章 民怨沸腾
- 674 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祸上身
- 675 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法接受
- 676 第六百七十四章 争霸的种子
- 677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事重启
- 678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军猛如虎
- 679 第六百七十七章 来势汹汹
- 680 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矶
- 681 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
- 682 第六百八十章 营救计划
- 683 第六百八十一章 围困金陵
- 684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在必得
- 685 第六百八十三章 破城前夕
- 686 第六百八十四章 密谋投诚
- 687 第六百八十五章 金陵失陷(上)
- 688 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
- 689 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陵失陷(下)
- 690 第六百八十八章 悔不当初
- 691 第六百八十九章 前途未卜
- 692 第六百九十章 词帝初显
- 693 第六百九十一章 沉船事件
- 694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好善后
- 695 第六百九十三章 消息散播
- 696 第六百九十四章 抵达泉州
- 697 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神策军
- 698 第六百九十六章 市舶司的提议
- 699 第六百九十七章 达成共识
- 700 第六百九十八章 青影卫
- 701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官培养与提拔
- 702 第七百章 父子夜谈
- 703 第七百零一章 苏宸的雄心壮志
- 704 第七百零二章 出征长乐府
- 705 第七百零三章 海运行商
- 706 第七百零四章 造船与铸刀
- 707 第七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
- 708 第七百零六章 稳固后方
- 709 第七百零七章 熟人来到
- 710 第七百零八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 711 第七百零九章 辅助之心
- 712 第七百一十章 围攻温州城
- 713 第七百一十一章 温州城破
- 714 第七百一十二章 分兵北上
- 715 第七百一十三章 平安喜乐才是福
- 716 第七百一十四章 吴越寻对策
- 717 第七百一十五章 贸易航队归来
- 718 第七百一十六章 年关到来,万象更新!
- 719 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春出兵
- 720 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蛇出洞
- 721 第七百一十九章 智取婺州城
- 722 第七百二十章 各怀策略
- 723 第七百二十一章 援救策略
- 724 第七百二十二章 阵前对敌
- 725 第七百二十三章 兵法诡道
- 726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面合围
- 727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劫富济贫
- 728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围城打援
- 729 第七百二十七章 班师北上
- 730 第七百二十八章 城头对话
- 731 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杀伤武器
- 732 第七百三十章 吴越投降
- 733 第七百三十一章 日后的储君之争
- 734 第七百三十二章 册封名单
- 735 第七百三十三章 登基大典
- 736 第七百三十四章 沟通卢绛
- 737 第七百三十五章 俘虏潘美
- 738 第七百三十六章 分兵战略
- 739 第七百三十七章 出榜安民
- 740 第七百三十八章 宋军西退
- 741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官家雷霆大怒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百四十章 产生隔阂
第六百四十章 产生隔阂
两日后,李煜在皇宫设宴款待宋国使节团的程德玄和另一位副使孔承恭,陪同出席的唐国大臣有魏岑、陈觉、游简言,以及潘佑、李平、张泊、田霖、顾彝等人,都是宋党、新党,没有喊上孙党的人。
像韩熙载、徐铉、高越等人,最近几个月非常受器重,红极一时的大臣,竟然没有被邀请入宴,这是李煜释放的一种信号,表明李煜的态度是支持议和,不跟宋国硬拼到底了。
如此委曲求全,因为李煜没有那个决战的勇气,没有那个魄力和胆识。
他宁愿接受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要能维护住烈祖留下的江山即可,毕竟他的父亲当年丢失了江北十四州,也都拱手送给了北周。如今同样形势所迫,他觉得自己也尽力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内疚之情。
形势没人强,只能接受事实,不做没意义的反抗。
宴会上,杯来酒往,气氛倒也和谐。
这几日里议和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李煜基本同意了合约条款,把苏宸送去北方,但希望大宋能够善待他。
宴席上程德玄提议道:“官家,既然合约条件,双方都没有异议,那么是否该把苏宸,从润州前线调回金陵城内,让他好收拾一番,然后带着家眷,与我使节团一同北上。”
李煜闻言,也觉得宋使者的要求并不过分,一切谈完,也该召回苏宸,让他接受了。
赏赐一番,让苏宸不要闹幺蛾子,可能听从朝廷安排,表面得安抚一下,同时也是做给读书人看的,毕竟苏宸的才学满天下,目前他的诗词文章和武侠小说,都在各地流传,交出这样一位大才子给敌国,换取停战,有些屈辱,所以,李煜打算温和一些,进行赏赐,做好表面文章才行。
李煜点头说道:“不错,明日朝廷就会发出诏令,召回苏宸,让他返回金陵城,与程大人相见。
程德玄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哈哈。”
这次出使,程德玄算是完成了大宋官家赵匡胤安排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暗中试探苏宸。把赵光义的意思传达,若是苏宸不从,没有归顺赵光义的心思,就要想办法除掉苏宸,嫁祸给唐国的党争。
此时魏岑提杯笑道:“让我们举杯庆祝唐宋两国,停战止兵,恢复友邦,不再起战事,两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宋党的人强颜欢笑,溜须使节团,卑躬屈膝,毫无气节,潘佑和李平等人,都面带着冷笑和鄙夷。
但是,潘佑等人并没有反对,因为,孙党很明显已经被移出权力中枢,不再受宠。而这次议和之后,宋党的人做出这些丧权辱国之事,新党可利用这件事,发起清君侧,利用舆论压力,逼迫朝廷卸任魏岑等人。
到那时,朝中便只剩新党他们一党独大,可以推行改革,最后受益的人,反而是新党的官员,这群江南地方改革派。
无论是宋党,还是孙党,都是侨北之士,来自于北方,或者江淮人,不是真正的江南人。
而新党的人,多数来自于江西、江浙、安徽等地,才是当地的官员,他们不甘心让这些来自北方的官员,一直在朝堂分刮那么多权力,该是新党崛起的时候了,他们要推行新的改革,变法图强。
因此,潘佑等人,没有组织宋党,反而暗中推波助澜,促成此事,就是等待停战后,反击宋党这几个老奸臣。
.........
宴会结束以后,李煜醉醺醺的来到了凤仪宫,来看望大周后。
目前周娥皇经过半年的调理,已经基本康复了,脸色也红润许多,偶尔会被李煜滋润一下,渐渐容光焕发。
但这几日,大周后一直在跟李煜怄气,因为她得知了朝堂的局势,对于朝廷要送出苏宸感到不齿,因为苏宸对朝廷贡献很大,还救过皇后皇子的命,结果最后,一代忠臣、才子,竟然作为交易的筹码被送出去,朝廷也太过薄情寡义,这般做法,实在是让天下人寒心。
大周后为此还与李煜吵过一架。今夜,李煜酒后思乱,打算到大周后这里温存发泄一番,得到大周后的温暖服侍。
但一见面,大周后便旧事重提,说道:“官家,听说议和之事已经定下来,你们真的要送出苏宸吗?臣妾觉得,这样做法,实在不妥。”
李煜听了摇头,叹息说道:“朕也是身不由己,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苏宸作为唐国臣子,有机会为了江南之地的安宁,做出贡献,这是他的福分,也是他的功绩,江南人和朝廷,都会记住他,再说,即便去了宋国,以她的才学,说不定也能受到重视,比留在江南更有发展,对他而言,未必是坏事。”
“但他是江南人,他的一切关系网都在唐国,去了宋国,寄人篱下,人生地不熟,又是被牺牲掉的人,他的心能好受吗?”大周后带着几许伤感和愧疚,质问着李煜。
“这是朝廷大事,你后宫妇道人家,不要过多掺和了。”李煜有些不难烦听了。
大周后目光看着李煜,一脸的失望,叹息道:“官家,你这样做,让我和宣儿,如何面对这位救命恩人。”
李煜无动于衷,继续说道:“你那只是小恩,他救国才是大恩,送出苏宸,便能救下唐国许多百姓和将士的性命,他作为唐国臣子,应该为国付出!”
“你,你还是我认识的官家吗?”大周后以前对自己的丈夫很崇拜,有诗词才华,忠厚仁义,还是一国的君王,在江南之地,谁能比李煜更出众呢?
但是,这一年来,大周后认识了苏宸之后,发现李煜在许多方面,都无法跟苏宸相比,现在,更是要绝情冷酷把恩人送出去,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人品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大周后满脸的失望之色,眼中含泪,别过头,不愿意搭理他了。
李煜似乎看出了大周后脸色冷下来,心中有气,冷言道:“怎么,是你舍不得朕送走他吗?看他的才华超过你夫君,更会讲故事,更懂讨好女人,所以,让你动心了?”
大周后猛然抬头,满脸的难以置信,一双眼眸似乎陌生地盯着李煜,说道:“你在说什么?你怎么能如此猜想,轻贱于我?”
李煜冷声说道:“哼,有没有动心,你自己心里清楚!苏宸此人,朕要交出,心意已决,不必再劝了。你贵为皇后,还是要注意名声,不要做出僭礼之事才好。”
大周后受到这样的污蔑和冤枉,气得身子哆嗦,脸色发青,伸手指着外面:“出去!”
李煜脸色也很阴沉,直接负气离开,出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周嘉敏和永宁过来。
二女也听说了晚宴主题,过来打算和大周后一起劝李煜,此时见了,周嘉敏直接问道:“皇姐夫,你真的算把苏宸交给宋人吗,他可是救了皇后和皇子,你怎么能如此无情?”
永宁公主也说道:“皇兄,这样做是不对的,恳求皇兄三思!”
李煜正在气头上,对二女没有给好脸色,喝斥:“你们懂什么,这是国家大事,不得多嘴,否则,朕绝不轻饶!”
痛斥几句后,李煜离开了凤仪宫。
周嘉敏和永宁公主,茫然看着李煜的身影离去,都涌起一丝陌生的感觉。
像韩熙载、徐铉、高越等人,最近几个月非常受器重,红极一时的大臣,竟然没有被邀请入宴,这是李煜释放的一种信号,表明李煜的态度是支持议和,不跟宋国硬拼到底了。
如此委曲求全,因为李煜没有那个决战的勇气,没有那个魄力和胆识。
他宁愿接受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只要能维护住烈祖留下的江山即可,毕竟他的父亲当年丢失了江北十四州,也都拱手送给了北周。如今同样形势所迫,他觉得自己也尽力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内疚之情。
形势没人强,只能接受事实,不做没意义的反抗。
宴会上,杯来酒往,气氛倒也和谐。
这几日里议和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李煜基本同意了合约条款,把苏宸送去北方,但希望大宋能够善待他。
宴席上程德玄提议道:“官家,既然合约条件,双方都没有异议,那么是否该把苏宸,从润州前线调回金陵城内,让他好收拾一番,然后带着家眷,与我使节团一同北上。”
李煜闻言,也觉得宋使者的要求并不过分,一切谈完,也该召回苏宸,让他接受了。
赏赐一番,让苏宸不要闹幺蛾子,可能听从朝廷安排,表面得安抚一下,同时也是做给读书人看的,毕竟苏宸的才学满天下,目前他的诗词文章和武侠小说,都在各地流传,交出这样一位大才子给敌国,换取停战,有些屈辱,所以,李煜打算温和一些,进行赏赐,做好表面文章才行。
李煜点头说道:“不错,明日朝廷就会发出诏令,召回苏宸,让他返回金陵城,与程大人相见。
程德玄点头,说道:“如此甚好,哈哈。”
这次出使,程德玄算是完成了大宋官家赵匡胤安排的任务,接下来就是暗中试探苏宸。把赵光义的意思传达,若是苏宸不从,没有归顺赵光义的心思,就要想办法除掉苏宸,嫁祸给唐国的党争。
此时魏岑提杯笑道:“让我们举杯庆祝唐宋两国,停战止兵,恢复友邦,不再起战事,两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宋党的人强颜欢笑,溜须使节团,卑躬屈膝,毫无气节,潘佑和李平等人,都面带着冷笑和鄙夷。
但是,潘佑等人并没有反对,因为,孙党很明显已经被移出权力中枢,不再受宠。而这次议和之后,宋党的人做出这些丧权辱国之事,新党可利用这件事,发起清君侧,利用舆论压力,逼迫朝廷卸任魏岑等人。
到那时,朝中便只剩新党他们一党独大,可以推行改革,最后受益的人,反而是新党的官员,这群江南地方改革派。
无论是宋党,还是孙党,都是侨北之士,来自于北方,或者江淮人,不是真正的江南人。
而新党的人,多数来自于江西、江浙、安徽等地,才是当地的官员,他们不甘心让这些来自北方的官员,一直在朝堂分刮那么多权力,该是新党崛起的时候了,他们要推行新的改革,变法图强。
因此,潘佑等人,没有组织宋党,反而暗中推波助澜,促成此事,就是等待停战后,反击宋党这几个老奸臣。
.........
宴会结束以后,李煜醉醺醺的来到了凤仪宫,来看望大周后。
目前周娥皇经过半年的调理,已经基本康复了,脸色也红润许多,偶尔会被李煜滋润一下,渐渐容光焕发。
但这几日,大周后一直在跟李煜怄气,因为她得知了朝堂的局势,对于朝廷要送出苏宸感到不齿,因为苏宸对朝廷贡献很大,还救过皇后皇子的命,结果最后,一代忠臣、才子,竟然作为交易的筹码被送出去,朝廷也太过薄情寡义,这般做法,实在是让天下人寒心。
大周后为此还与李煜吵过一架。今夜,李煜酒后思乱,打算到大周后这里温存发泄一番,得到大周后的温暖服侍。
但一见面,大周后便旧事重提,说道:“官家,听说议和之事已经定下来,你们真的要送出苏宸吗?臣妾觉得,这样做法,实在不妥。”
李煜听了摇头,叹息说道:“朕也是身不由己,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苏宸作为唐国臣子,有机会为了江南之地的安宁,做出贡献,这是他的福分,也是他的功绩,江南人和朝廷,都会记住他,再说,即便去了宋国,以她的才学,说不定也能受到重视,比留在江南更有发展,对他而言,未必是坏事。”
“但他是江南人,他的一切关系网都在唐国,去了宋国,寄人篱下,人生地不熟,又是被牺牲掉的人,他的心能好受吗?”大周后带着几许伤感和愧疚,质问着李煜。
“这是朝廷大事,你后宫妇道人家,不要过多掺和了。”李煜有些不难烦听了。
大周后目光看着李煜,一脸的失望,叹息道:“官家,你这样做,让我和宣儿,如何面对这位救命恩人。”
李煜无动于衷,继续说道:“你那只是小恩,他救国才是大恩,送出苏宸,便能救下唐国许多百姓和将士的性命,他作为唐国臣子,应该为国付出!”
“你,你还是我认识的官家吗?”大周后以前对自己的丈夫很崇拜,有诗词才华,忠厚仁义,还是一国的君王,在江南之地,谁能比李煜更出众呢?
但是,这一年来,大周后认识了苏宸之后,发现李煜在许多方面,都无法跟苏宸相比,现在,更是要绝情冷酷把恩人送出去,恩将仇报,以怨报德,人品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大周后满脸的失望之色,眼中含泪,别过头,不愿意搭理他了。
李煜似乎看出了大周后脸色冷下来,心中有气,冷言道:“怎么,是你舍不得朕送走他吗?看他的才华超过你夫君,更会讲故事,更懂讨好女人,所以,让你动心了?”
大周后猛然抬头,满脸的难以置信,一双眼眸似乎陌生地盯着李煜,说道:“你在说什么?你怎么能如此猜想,轻贱于我?”
李煜冷声说道:“哼,有没有动心,你自己心里清楚!苏宸此人,朕要交出,心意已决,不必再劝了。你贵为皇后,还是要注意名声,不要做出僭礼之事才好。”
大周后受到这样的污蔑和冤枉,气得身子哆嗦,脸色发青,伸手指着外面:“出去!”
李煜脸色也很阴沉,直接负气离开,出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周嘉敏和永宁过来。
二女也听说了晚宴主题,过来打算和大周后一起劝李煜,此时见了,周嘉敏直接问道:“皇姐夫,你真的算把苏宸交给宋人吗,他可是救了皇后和皇子,你怎么能如此无情?”
永宁公主也说道:“皇兄,这样做是不对的,恳求皇兄三思!”
李煜正在气头上,对二女没有给好脸色,喝斥:“你们懂什么,这是国家大事,不得多嘴,否则,朕绝不轻饶!”
痛斥几句后,李煜离开了凤仪宫。
周嘉敏和永宁公主,茫然看着李煜的身影离去,都涌起一丝陌生的感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