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初到三国
- 2 第二章 一块钱的价格
- 3 第三章 大将高顺
- 4 第四章 三国版智取二龙山
- 5 第五章 老汉认亲
- 6 第六章 声名初显
- 7 第七章 杨岳回家
- 8 第八章 关长生怒劈恶霸
- 9 第八章 救关羽杨岳赴洛阳
- 10 第十章 剽窃古诗
- 11 第十一章 名臣钟繇
- 12 第十二章 初见曹袁
- 13 第十三章 包办婚姻
- 14 第十四章 典韦打虎
- 15 第十五章 猛将典韦
- 16 第十六章 新官上任
- 17 第十七章 山林遇险
- 18 第十八章 杨岳逃命
- 19 第十九章 忠义关云长
- 20 第二十章 徐晃R县尉
- 21 第二十一章 围攻杨家堡
- 22 第二十一章 关羽冲锋
- 23 第二十二章 解围杨家堡
- 24 第二十三章 势力初成
- 25 第二十四章 关羽当官
- 26 第二十五章 迎取黄蓉,造纸印书
- 27 第二十六章 见刘宏
- 28 第二十七章 献酒瓶
- 29 第二十八章 太学门前立学碑,天下士子赴洛阳
- 30 第二十九章 关羽改字,杨岳送刀
- 31 第三十章 青龙偃月刀
- 32 第三十一章 视察军营
- 33 第三十二章 小孤山上见高顺
- 34 第三十三章 喜迎新春
- 35 第三十四章 杨安要传艺
- 36 第三十五章 盛世习文,乱世习武
- 37 第三十六章 杨岳得子,杨赐登门
- 38 第三十七章 冬日狩猎之出城
- 39 第三十八章 冬日狩猎之射杀花豹
- 40 第三十九章 冬日狩猎之回城
- 41 第四十章 黄忠一家子
- 42 第四十一章 父爱如山
- 43 第四十二章 杨府密谈
- 44 第四十三章 关于根据地的畅想
- 45 第四十四章 杨岳买官
- 46 第四十五章 前往辽东
- 47 第四十六章 田丰沮授
- 48 第四十七章 海贼管承
- 49 第四十八章 杨岳出海
- 50 第五十章 长山岛
- 51 第五十一章 招揽你的话,我说不出口
- 52 第五十二章 指南针
- 53 第五十三章 钟繇建城
- 54 第五十四章 黄忠招兵
- 55 第五十五章 建砖窑
- 56 第五十六章 一箭
- 57 第五十七章 初至东沓
- 58 第五十八章 除恶勿尽
- 59 第五十九章 立木取信
- 60 第六十章 华歆
- 61 第六十一章 关于华歆的那些事
- 62 第六十二章 修建学校
- 63 第六十三章 王二要上学
- 64 第六十四章 杨清迎新
- 65 第六十五章 不杀杨岳誓不罢休
- 66 第六十六章 骁骑压城
- 67 第六十七章 弩阵破骁骑
- 68 第六十八章 慕容云海要退兵
- 69 第六十九章 作茧自缚
- 70 第七十章 黄汉升大展神威
- 71 第七十一章 弃马逃亡
- 72 第七十二章 你踩的不是石子
- 73 第七十三章 河边血战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一章 名臣钟繇
第十一章 名臣钟繇
杨岳回头一看,见一年近三十的儒生在鼓掌而笑,此人身高一米八左右,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先生过誉了!”杨岳向他行了个礼,本想说写得不好,先生过誉了,但一想到这是司马光写的好诗,硬生生的把“写得不好”这四个字给憋了回去。剽窃别人的诗,还要贬低别人的诗,实在是不地道。
“相逢即是有緣,杨岳斗胆请先生过来和我们喝一碗薄酒,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得蒙阁下相邀,在下荣幸之至”
儒生也不矫情,欣然接受杨岳的邀请。
“在下杨岳杨子山”杨岳向儒生一一介绍到:“这位是在下的兄长,杨彪杨文先,这位是在下的好友高顺高伯平。”
杨彪高顺向他拱手行礼:“见过先生”
“钟繇钟元常,见过诸位高贤!”儒生给杨岳三人行了一礼。
又对杨彪行了个礼说到:“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杨大人在此,失礼!失礼!”
“先生说笑了,能与先生相遇,杨某不甚荣幸,今天我们没有官民之分,只有朋友之情。”杨彪说着举起酒碗对大家说道:“来,让我们喝了这一碗。”
几人话语投机,相见恨晚。
……
钟繇钟元常,这是杨岳除了杨赐杨彪父子以外,见到的又一个三国名臣。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曹操执政的时候,担任侍中、司隶校尉,镇守长安。曹丕称帝之后,担任廷尉,被封为崇高乡侯。明帝即位后,升迁为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繇擅长书法,积众家之所长,自成一家,尤其隶书和楷书写得最好,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繇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的小时候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钟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
钟繇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马腾、韩遂等人雄据关中时,曹操便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关中诸雄,镇守长安。官渡之战时,钟繇说服马腾、韩遂相助曹操,进攻并州高干,郭援。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又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军,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汗马功劳。
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能文能武,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如此大牛,却和自己坐在一起喝酒,杨岳心里美滋滋的。想他穿越之前,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打拼的人,一直有颗卑微的心。穿越到了这三国之后,突然就有了家世,有了名声,也有了能力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和这些牛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杨岳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众人尽兴而归。
第二TC堂之上,杨赐就王霸的事件,向侯览发难。杨赐一开头,众大臣马上一起向侯览发难,只要是能打击宦官的,大臣们从来都不会放过机会,何况这次是由杨赐出头,弘农杨氏东汉朝野还是很有份量的,最后又演变成了士族和宦官之间的争斗。
汉帝刘宏虽然荒唐,却绝不昏庸,世家大族大肆兼并土地,垄断人才,隐瞒佃农人口,圈养奴隶,收括财富。早就把大汉的墙角挖得差不多了,这大汉说是刘氏的天下,其实也是世家的天下。既然自己改变不了什么,那也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所以他就宠信宦官,只有这些依附他才能生存的太监,才和自己有着共同的利益,太监才是他可以可以依靠的。所以他不会让候览出事,但是为了汉室的颜面,也为了平横朝中的势力,虽然他恨那些挖他墙角的世家,但也不会让这些个太监做得太过,那是扫他刘宏的面子。
最后,汉帝刘宏的板子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先是严厉的批评了候览一番,然后把罪过都推给了王霸和解良县令。倒霉悲催的解良县令,被朝堂争斗的余波震得粉身碎骨,被判处死刑。而处在风头浪尖的侯览却安然无恙,象征性的给出了罚款五百金的处罚。为了安慰愤愤不平的满朝文武,从解良上京都洛阳告状的杨岳被举为孝廉,兼解良县令。关羽为民除害,无过有功,无罪释放,赏其五十金以为嘉奖。
这次虽然也没能拿侯览这种级别的宦官怎么样,但能让他的义子也是白死,还让杀他义子的人安然无恙,让依附他的县令被处死,而告发他的人却凭空得到了县令的职位。这朝臣对宦官集团狠狠的打脸。也是士族和宦官斗争的胜利,那些被宦官压得太惨的士人们扬眉吐气,毛孔都疏松了许多,全身上下就一个字:爽!
杨岳和关羽的名字也开始被人们所知,尤其是杨岳,他仙人弟子的身份和义释山贼,封金入库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朝堂大胜之后,杨赐大摆宴席,广邀好友同僚到杨府做客,这位老人知道他已时日无多了,他得为杨家的未来找个出路,杨彪德才兼备,是未来杨氏最好的接班人,可惜却死忠于汉室。有识之士都知道这大汉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不可救药了!跟着汉室走,最终只能是跟汉室陪葬而已。杨岳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虽然其行为见识和这个世界有些出入,但这也是其作为仙人弟子的特异之处。最可贵的是他有着过人的识人之明,对这天下的大势看得比自己都要长远和透彻,有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却又很有道理的见识和观点(喜欢三国的他,在网上看过不少关于三国的评论,拿后世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评论来忽悠这三国的人,还是挺有震撼力的)。杨家在他手中或许能找到另一种出路,鸡蛋从来都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杨家不能全部跟杨赐一个人走,得有一部分人随其他的人走,杨岳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他要把杨岳拉到前台来,把他当家族的接班人来培养,把介绍给天下的士人,向天下人表明杨岳也是他弘农杨氏的接班人之一。
宴会开始,洛阳名流云集。面对这宏大的场面,杨岳收起自己内心的卑微,从容不迫的应对着各路嘉宾。
“先生过誉了!”杨岳向他行了个礼,本想说写得不好,先生过誉了,但一想到这是司马光写的好诗,硬生生的把“写得不好”这四个字给憋了回去。剽窃别人的诗,还要贬低别人的诗,实在是不地道。
“相逢即是有緣,杨岳斗胆请先生过来和我们喝一碗薄酒,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得蒙阁下相邀,在下荣幸之至”
儒生也不矫情,欣然接受杨岳的邀请。
“在下杨岳杨子山”杨岳向儒生一一介绍到:“这位是在下的兄长,杨彪杨文先,这位是在下的好友高顺高伯平。”
杨彪高顺向他拱手行礼:“见过先生”
“钟繇钟元常,见过诸位高贤!”儒生给杨岳三人行了一礼。
又对杨彪行了个礼说到:“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杨大人在此,失礼!失礼!”
“先生说笑了,能与先生相遇,杨某不甚荣幸,今天我们没有官民之分,只有朋友之情。”杨彪说着举起酒碗对大家说道:“来,让我们喝了这一碗。”
几人话语投机,相见恨晚。
……
钟繇钟元常,这是杨岳除了杨赐杨彪父子以外,见到的又一个三国名臣。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曹操执政的时候,担任侍中、司隶校尉,镇守长安。曹丕称帝之后,担任廷尉,被封为崇高乡侯。明帝即位后,升迁为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繇擅长书法,积众家之所长,自成一家,尤其隶书和楷书写得最好,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繇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的小时候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钟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
钟繇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马腾、韩遂等人雄据关中时,曹操便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关中诸雄,镇守长安。官渡之战时,钟繇说服马腾、韩遂相助曹操,进攻并州高干,郭援。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又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军,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汗马功劳。
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能文能武,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如此大牛,却和自己坐在一起喝酒,杨岳心里美滋滋的。想他穿越之前,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打拼的人,一直有颗卑微的心。穿越到了这三国之后,突然就有了家世,有了名声,也有了能力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和这些牛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杨岳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众人尽兴而归。
第二TC堂之上,杨赐就王霸的事件,向侯览发难。杨赐一开头,众大臣马上一起向侯览发难,只要是能打击宦官的,大臣们从来都不会放过机会,何况这次是由杨赐出头,弘农杨氏东汉朝野还是很有份量的,最后又演变成了士族和宦官之间的争斗。
汉帝刘宏虽然荒唐,却绝不昏庸,世家大族大肆兼并土地,垄断人才,隐瞒佃农人口,圈养奴隶,收括财富。早就把大汉的墙角挖得差不多了,这大汉说是刘氏的天下,其实也是世家的天下。既然自己改变不了什么,那也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所以他就宠信宦官,只有这些依附他才能生存的太监,才和自己有着共同的利益,太监才是他可以可以依靠的。所以他不会让候览出事,但是为了汉室的颜面,也为了平横朝中的势力,虽然他恨那些挖他墙角的世家,但也不会让这些个太监做得太过,那是扫他刘宏的面子。
最后,汉帝刘宏的板子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放下,先是严厉的批评了候览一番,然后把罪过都推给了王霸和解良县令。倒霉悲催的解良县令,被朝堂争斗的余波震得粉身碎骨,被判处死刑。而处在风头浪尖的侯览却安然无恙,象征性的给出了罚款五百金的处罚。为了安慰愤愤不平的满朝文武,从解良上京都洛阳告状的杨岳被举为孝廉,兼解良县令。关羽为民除害,无过有功,无罪释放,赏其五十金以为嘉奖。
这次虽然也没能拿侯览这种级别的宦官怎么样,但能让他的义子也是白死,还让杀他义子的人安然无恙,让依附他的县令被处死,而告发他的人却凭空得到了县令的职位。这朝臣对宦官集团狠狠的打脸。也是士族和宦官斗争的胜利,那些被宦官压得太惨的士人们扬眉吐气,毛孔都疏松了许多,全身上下就一个字:爽!
杨岳和关羽的名字也开始被人们所知,尤其是杨岳,他仙人弟子的身份和义释山贼,封金入库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
朝堂大胜之后,杨赐大摆宴席,广邀好友同僚到杨府做客,这位老人知道他已时日无多了,他得为杨家的未来找个出路,杨彪德才兼备,是未来杨氏最好的接班人,可惜却死忠于汉室。有识之士都知道这大汉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不可救药了!跟着汉室走,最终只能是跟汉室陪葬而已。杨岳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虽然其行为见识和这个世界有些出入,但这也是其作为仙人弟子的特异之处。最可贵的是他有着过人的识人之明,对这天下的大势看得比自己都要长远和透彻,有着各种各样匪夷所思却又很有道理的见识和观点(喜欢三国的他,在网上看过不少关于三国的评论,拿后世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评论来忽悠这三国的人,还是挺有震撼力的)。杨家在他手中或许能找到另一种出路,鸡蛋从来都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杨家不能全部跟杨赐一个人走,得有一部分人随其他的人走,杨岳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他要把杨岳拉到前台来,把他当家族的接班人来培养,把介绍给天下的士人,向天下人表明杨岳也是他弘农杨氏的接班人之一。
宴会开始,洛阳名流云集。面对这宏大的场面,杨岳收起自己内心的卑微,从容不迫的应对着各路嘉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