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初到三国
- 2 第二章 一块钱的价格
- 3 第三章 大将高顺
- 4 第四章 三国版智取二龙山
- 5 第五章 老汉认亲
- 6 第六章 声名初显
- 7 第七章 杨岳回家
- 8 第八章 关长生怒劈恶霸
- 9 第八章 救关羽杨岳赴洛阳
- 10 第十章 剽窃古诗
- 11 第十一章 名臣钟繇
- 12 第十二章 初见曹袁
- 13 第十三章 包办婚姻
- 14 第十四章 典韦打虎
- 15 第十五章 猛将典韦
- 16 第十六章 新官上任
- 17 第十七章 山林遇险
- 18 第十八章 杨岳逃命
- 19 第十九章 忠义关云长
- 20 第二十章 徐晃R县尉
- 21 第二十一章 围攻杨家堡
- 22 第二十一章 关羽冲锋
- 23 第二十二章 解围杨家堡
- 24 第二十三章 势力初成
- 25 第二十四章 关羽当官
- 26 第二十五章 迎取黄蓉,造纸印书
- 27 第二十六章 见刘宏
- 28 第二十七章 献酒瓶
- 29 第二十八章 太学门前立学碑,天下士子赴洛阳
- 30 第二十九章 关羽改字,杨岳送刀
- 31 第三十章 青龙偃月刀
- 32 第三十一章 视察军营
- 33 第三十二章 小孤山上见高顺
- 34 第三十三章 喜迎新春
- 35 第三十四章 杨安要传艺
- 36 第三十五章 盛世习文,乱世习武
- 37 第三十六章 杨岳得子,杨赐登门
- 38 第三十七章 冬日狩猎之出城
- 39 第三十八章 冬日狩猎之射杀花豹
- 40 第三十九章 冬日狩猎之回城
- 41 第四十章 黄忠一家子
- 42 第四十一章 父爱如山
- 43 第四十二章 杨府密谈
- 44 第四十三章 关于根据地的畅想
- 45 第四十四章 杨岳买官
- 46 第四十五章 前往辽东
- 47 第四十六章 田丰沮授
- 48 第四十七章 海贼管承
- 49 第四十八章 杨岳出海
- 50 第五十章 长山岛
- 51 第五十一章 招揽你的话,我说不出口
- 52 第五十二章 指南针
- 53 第五十三章 钟繇建城
- 54 第五十四章 黄忠招兵
- 55 第五十五章 建砖窑
- 56 第五十六章 一箭
- 57 第五十七章 初至东沓
- 58 第五十八章 除恶勿尽
- 59 第五十九章 立木取信
- 60 第六十章 华歆
- 61 第六十一章 关于华歆的那些事
- 62 第六十二章 修建学校
- 63 第六十三章 王二要上学
- 64 第六十四章 杨清迎新
- 65 第六十五章 不杀杨岳誓不罢休
- 66 第六十六章 骁骑压城
- 67 第六十七章 弩阵破骁骑
- 68 第六十八章 慕容云海要退兵
- 69 第六十九章 作茧自缚
- 70 第七十章 黄汉升大展神威
- 71 第七十一章 弃马逃亡
- 72 第七十二章 你踩的不是石子
- 73 第七十三章 河边血战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大将高顺
第三章 大将高顺
“举手之劳而已,壮士不必多礼!”杨岳还是很感动,这古人就是实在,估计他早就等在门口了,别人昏迷不醒时也没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自己一个人就喝酒去了,还给喝醉了。“身体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杨岳关切的问到,接着又说道:“壮士里面请,壮士身体刚刚好转,不宜站得太久。”看了站在旁边的店小二一眼,店小二急忙说到:“是啊,壮士还是进去歇息下,这站久了要是影响到身上的伤口,不就辜负了先生辛辛苦苦把您从大老远的背到这里救治的苦心了吗。”杨岳扶着大汉到床上坐下。
“幸得恩公相救,我的身体已经无碍了”大汉站起来对杨岳行了一礼说到:“雁门高顺高伯平,谢过恩公救命之恩!”
“在下杨岳杨子山,壮士就不要叫我恩公了,叫我子山就行了”杨岳想了想还是给自己取了个字。
“高顺见过杨公子”高顺又行了一礼。
“杨岳见过高壮士”杨依葫芦画瓢也行了一礼。接着连忙扶高顺到床上躺下,说到:“高壮士歇会儿,在下内急,先失陪一下”借尿遁跑了。边走边吐槽:这样行礼来行礼去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跑不行啊。
杨岳吩咐店小二给高顺送些吃的,然后去叫郎中来给高顺复查一下,顺手给了他一些小费,要他转告高顺,自己出去一躺,让他好好休息。
杨岳出了客栈,往大街上走去。
雁门高顺高伯平?刚出客栈门,杨岳脑中灵光一闪,某非是他!战神吕布手下的第一大将:高顺。那个率领七百多人的陷阵营随吕布征战,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高顺。杨岳也不知那个追随吕布的高顺家是不是雁门的。他心里暗暗想到:如果是他的话,那得一定要和他搞好关系,在这乱世得找个靠山自己才能活得久一点。
酷爱三国这段历史的杨岳,对一些比较出名的谋臣武将还是有些大概的了解的。
吕布手下大将高顺,有史料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说的是:高顺为人清白且有威严,从来不喝酒,或者很少喝酒,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吕布部将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
由此可以看出,高顺不仅个人素养高能力强,还是个大大的忠臣,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但他仍然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到最后为吕布而死,也没有怨言。
客观地评价高顺,将他排为三国中一流的武将也不为过。徐州之战结束后,曹操询问群下处理高顺的意见,郭嘉就对曹操说过:“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大概的意思是:“高顺是吕布手下大将,治军严谨,胸怀韬略,世上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的大才,不是一般的职位可以安置他的。您如果要用高位招聘这个人,那么其他的将领有了想法又怎么办呢?还不如杀了他成全他的名声。”这是三国志中郭嘉对高顺的评价,也是郭嘉给武将的最高评价。
想到这里杨岳又不免为高顺伤感,这么一个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人跟着吕布,言不听计不从,还被吕布疏远,落得过身首异处的下场,想想真是挺悲惨的。
在这乱世里,悲惨的人又何止他一个!看着这满街乞讨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幸运的。
还没到黄巾起义,流离失所的人就这么多了,天下打乱时还不饿殍遍野啊!不过要不是有这么活不下去的人,这天下也不会乱了。
看到几个六七岁的小孩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身上的衣服污浊破烂,手脚裸露在外面,饥饿和无助使他们的眼神畏畏缩缩。杨岳心里不忍,走过去问到:“你们是谁家的孩子,你们的父母呢?”
“我们的村子被山贼烧了,大人们都被山贼杀了,我们跟着别人走到了这里,昨天饿二狗饿死了,村里的人就只剩我们几个了,大老爷行行好,给我们点吃的吧!”
几双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他,杨岳于心不忍,也不给他们钱,小儿捧金过闹市,那是取死之道。给他们钱,他们也保不住。直接带他们回客栈了,杨岳走得很快,不一会就回到了客栈,吩咐小二带这些孩子去洗澡,再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
杨岳心里十分复杂,本来只想想办法好好的活下来就好了,今天这几个小孩的眼神触动了他的心灵。也许自己改变不了这个贪官污吏地主恶霸横行,山贼林立民不聊生的时代,但尽己所能帮一把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还是可以做到的,最起码现如今自己也是千金在手,算个有钱人,卖块地作为立身之地,在做做生意也是有了本钱了。
杨岳敲了敲自己在客栈的住房,说道:“高壮士,杨岳回来了。”
“杨公子回来了,快快请进!”里面传来高顺的脚步声。
门打开了,高顺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杨岳不禁感慨,这古人的体质就是好啊!要是自己中了这刀伤,没十天半月的就别想下床了。
“公子的气色有些不好,遇上什么事了吗?”
“幸得恩公相救,我的身体已经无碍了”大汉站起来对杨岳行了一礼说到:“雁门高顺高伯平,谢过恩公救命之恩!”
“在下杨岳杨子山,壮士就不要叫我恩公了,叫我子山就行了”杨岳想了想还是给自己取了个字。
“高顺见过杨公子”高顺又行了一礼。
“杨岳见过高壮士”杨依葫芦画瓢也行了一礼。接着连忙扶高顺到床上躺下,说到:“高壮士歇会儿,在下内急,先失陪一下”借尿遁跑了。边走边吐槽:这样行礼来行礼去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跑不行啊。
杨岳吩咐店小二给高顺送些吃的,然后去叫郎中来给高顺复查一下,顺手给了他一些小费,要他转告高顺,自己出去一躺,让他好好休息。
杨岳出了客栈,往大街上走去。
雁门高顺高伯平?刚出客栈门,杨岳脑中灵光一闪,某非是他!战神吕布手下的第一大将:高顺。那个率领七百多人的陷阵营随吕布征战,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高顺。杨岳也不知那个追随吕布的高顺家是不是雁门的。他心里暗暗想到:如果是他的话,那得一定要和他搞好关系,在这乱世得找个靠山自己才能活得久一点。
酷爱三国这段历史的杨岳,对一些比较出名的谋臣武将还是有些大概的了解的。
吕布手下大将高顺,有史料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说的是:高顺为人清白且有威严,从来不喝酒,或者很少喝酒,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吕布部将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
由此可以看出,高顺不仅个人素养高能力强,还是个大大的忠臣,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但他仍然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到最后为吕布而死,也没有怨言。
客观地评价高顺,将他排为三国中一流的武将也不为过。徐州之战结束后,曹操询问群下处理高顺的意见,郭嘉就对曹操说过:“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大概的意思是:“高顺是吕布手下大将,治军严谨,胸怀韬略,世上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的大才,不是一般的职位可以安置他的。您如果要用高位招聘这个人,那么其他的将领有了想法又怎么办呢?还不如杀了他成全他的名声。”这是三国志中郭嘉对高顺的评价,也是郭嘉给武将的最高评价。
想到这里杨岳又不免为高顺伤感,这么一个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人跟着吕布,言不听计不从,还被吕布疏远,落得过身首异处的下场,想想真是挺悲惨的。
在这乱世里,悲惨的人又何止他一个!看着这满街乞讨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幸运的。
还没到黄巾起义,流离失所的人就这么多了,天下打乱时还不饿殍遍野啊!不过要不是有这么活不下去的人,这天下也不会乱了。
看到几个六七岁的小孩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身上的衣服污浊破烂,手脚裸露在外面,饥饿和无助使他们的眼神畏畏缩缩。杨岳心里不忍,走过去问到:“你们是谁家的孩子,你们的父母呢?”
“我们的村子被山贼烧了,大人们都被山贼杀了,我们跟着别人走到了这里,昨天饿二狗饿死了,村里的人就只剩我们几个了,大老爷行行好,给我们点吃的吧!”
几双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他,杨岳于心不忍,也不给他们钱,小儿捧金过闹市,那是取死之道。给他们钱,他们也保不住。直接带他们回客栈了,杨岳走得很快,不一会就回到了客栈,吩咐小二带这些孩子去洗澡,再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
杨岳心里十分复杂,本来只想想办法好好的活下来就好了,今天这几个小孩的眼神触动了他的心灵。也许自己改变不了这个贪官污吏地主恶霸横行,山贼林立民不聊生的时代,但尽己所能帮一把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还是可以做到的,最起码现如今自己也是千金在手,算个有钱人,卖块地作为立身之地,在做做生意也是有了本钱了。
杨岳敲了敲自己在客栈的住房,说道:“高壮士,杨岳回来了。”
“杨公子回来了,快快请进!”里面传来高顺的脚步声。
门打开了,高顺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杨岳不禁感慨,这古人的体质就是好啊!要是自己中了这刀伤,没十天半月的就别想下床了。
“公子的气色有些不好,遇上什么事了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