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周通
- 2 第二章 文人四品
- 3 第三章 三元
- 4 第四章 手无缚鸡之力
- 5 第五章 小人多是非
- 6 第六章 秀才遇妖
- 7 第七章 鬼话连篇
- 8 第八章 国书化剑,我以《聊斋》斩狐妖
- 9 第九章 地藏王菩萨冥日观想术
- 10 第十章 寄情于物
- 11 第十一章 李自成
- 12 第十二章 一个字:服
- 13 第十三章 琉璃金丹
- 14 第十四章 冤家路窄
- 15 第十五章 艺高人胆大
- 16 第十六章 抡鞭,挂画
- 17 第十七章 点将谱
- 18 第十八章 心中有鬼
- 19 第十九章 乡试
- 20 第二十章 仗势欺人
- 21 第二十一章 验经测试
- 22 第二十二章 死不认账
- 23 第二十三章 载我在画中
- 24 第二十四章 惩奸除恶
- 25 第二十五章 文人与天道
- 26 第二十六章 臣罪该万死
- 27 第二十七章 金丹上,幼龙盘卧
- 28 第二十八章 功名榜
- 29 第二十九章 异象纷呈
- 30 第三十章 招安录
- 31 第三十一章 解元公
- 32 第三十二章 郡主府
- 33 第三十三章 拥你为天子
- 34 第三十四章 解元公李自成
- 35 第三十五章 玉龙剑
- 36 第三十六章 四大神玉
- 37 第三十七章 琼浆
- 38 第三十八章 喂公子吃鸡
- 39 第三十九章 比你更嚣张
- 40 第四十章 丹书铁券
- 41 第四十一章 赶鸭子上架
- 42 第四十二章 赌赌赌!
- 43 第四十三章 谁算计谁?
- 44 第四十四章 调音定徽
- 45 第四十五章 教你弹琴
- 46 第四十六章 断弦
- 47 第四十七章 一脚踢飞
- 48 第四十八章 镇魂香
- 49 第四十九章 帝都
- 50 第五十章 经魁齐聚
- 51 第五十一章 流放千里
- 52 第五十二章 紫薇笔
- 53 第五十三章 画虚成实
- 54 第五十四章 地藏王菩萨降龙十八式
- 55 第五十五章 亢龙有悔
- 56 第五十六章 阴元妖丹
- 57 第五十七章 观海郡
- 58 第五十八章 治病
- 59 第五十九章 强盗收了官老爷的税
- 60 第六十章 抄书
- 61 第六十一章 找死
- 62 第六十二章 跳起来就是一巴掌
- 63 第六十三章 入林
- 64 第六十四章 伴生灵果
- 65 第六十五章 金背银鬃熊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章 三元
第三章 三元
周通现在的身份自然不再是一朝宰相,而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寒门遗孤。周通的母亲赵氏是地主刘见深家中的佣人,为了养活幼年的周通,常年过度劳作透支了这个年轻女人的生命力,在周通八岁时就撒手人寰。
为了自己死后儿子的生活有保障,赵氏低三下四地求了刘见深好几天,才勉强使得刘家同意收周通为养子。
但刘家肯收周通为养子绝非是出于对赵氏的怜悯,只是因为周通幼年时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读书天赋,八岁就通过县学考试,成为一名童生。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世界里,这种天赋的孩童未来必定有一番作为,日后若是能成为一名秀才,那可是轰动邻里,光宗耀祖的大事。
所以刘见深乐得捡个便宜,收周通为养子,甚至还让周通和他的两个不成器儿子一起,由请来的私塾老师授课传道,倒也称得上用心。
但就在两年前,周通却莫名其妙掉入刘府庭院的吃水井里,虽被救了上来,但却变得浑浑噩噩,还染上了嗜睡的毛病,往日信手拈来的诗书词赋几乎全部忘掉,再也不复往日神童的风采。
发现周通考秀才无望后,刘见深对周通的态度越来越差,先是将周通赶回老学究所在的书堂读书,又将周通的住所安排在最为阴暗潮湿的偏房,从书堂回来后还得劈柴烧水,不做完规定的杂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刚满十六岁的周通面黄肌瘦,一脸菜色,根本不似大户人家养子该有的模样。
将脑海中的记忆过了一遍后,周通无奈的摇了摇头,上一世无比风光,却落得午门斩首的下场,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文能通神的世界,却附身在这样一个身世凄惨的少年身上,境遇不可谓不曲折。
站在讲台上的老学究自然不知周通心中所想,对着经书逐字逐句的讲完“圣贤之道,在明明德”这一卷后,用铁尺敲了敲桌子,示意所有人安静下来。
“再过三天就是大乾统一乡试考试时间了,若是鸿运当头中了举人,便有了为官一任的资本。最关键的是,举人可以参加一年后的会试,若是会试也能通过,那就能进宫朝圣,参加由圣上亲自主持的殿试,哪怕无缘前三甲,仅仅是参加过殿试这一点,就足够给祖宗十八代长脸了。”
老头子挥舞着铁尺,在上边讲得唾沫星四溅,下边坐着的童生们听的入神,一个个都沉浸在参加殿试进京朝圣的幻想中,早就忘了自己连乡试的门都还没踏进,殿试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听了老学究的话后,周通单薄的小身板忍不住剧烈地颤抖了起来,乡试,会试,殿试,对他而言是多么熟悉的字眼。
对读书人而言,有一个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词汇:连中三元。三元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以及殿试第一名状元的统称,如果有考生能在三次大型国考中都取得第一名,就会获得连中三元这个至高无上的头衔,有着在圣上面前都不必下跪的特权。任凭王朝变迁,岁月流逝,连中三元者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被人遗忘。
前世身为名满玉京的天才,周通自然也想将“连中三元”这样的至高荣誉揽入怀中,但因他年龄过小,所以不被允许参加乡试,之后周通拦下龙辇,求圣上批准他参加考试,结果获得圣上赏识予以免考并引入朝中做官,这是一段玉京人耳熟能详的段子。
但只有周通知道,圣上虽然看似没有责罚他,还将他引入朝中做官,实际上已对他冲撞龙辇做出最为凌厉的处罚,那就是让他直接入朝为官,不允许再参加科举考试。对一个饱读经书的天才学子而言,没办法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实在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让周通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竟然又获得了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周通忍不住紧紧地攒住拳头,在心中奋力吼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一定是老天爷看我被奸臣陷害,死的太惨,所以给我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这一世,无论如何我都要连中三元,成为名垂青史的文坛亚圣!”
至于读书可以通神明,知阴阳这种事情,早就被周通丢在了脑后,毕竟有关文人封神的传说都只在书中被提及,在周通看来不过是大乾文人为了强化统治地位编出来的封建传闻罢了。
老学究看到台下童生听闻殿试后一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表情,不禁连连点头,虽说这年头有点田地的人家都会请秀才上门单独授道,不愿意在学堂中吃大锅饭,但寒门出状元的典故绝非谬论,这么多年在他的学堂里走出的举人足足有二十多位,如此硕果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但当老头子看到周通神采飞扬,一副站在金銮殿上参加殿试的模样后,顿时气急,他教书这么多年,很早就听过这个寒门天才的名号,甚至在读过周通参加童生考试的文章后一度惊为天人,数次在学堂上用周通的名字来激励学堂中的学子。
但就在两年前,刘家忽然将这个天才带入他的草庐,并让他代为授课时,老头子差点乐得昏死过去,能收一位天才学子为徒,简直是他毕生的梦想。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大跌眼镜,周通进入学堂后整日都在睡觉,根本不愿读书,至于诵经写诗的水平,更是连三岁孩童都不如,看着昔日的天才如此颓废,老学究的心里直滴血,虽盼望周通有一日能够恢复当年神童的风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放弃了心中的奢望。
所以老头子看到周通似乎对殿试有想法后,气得吹胡子瞪眼,拿着铁尺骂道:“周通小子,科举考试若是比赛睡觉的话,你拿个状元我都不觉得奇怪。但科举是要考四书五经,鬼神君子之道的,我劝你不要做白日梦了,最好也不要去省城参加乡试,反正考不中,还不如用路费去布店买半匹麻布做件衣裳,看你现在哪有半点书生模样?”
坐在学堂里的诸多童生闻言,纷纷哄笑起来,丝毫不掩饰脸上的鄙夷神情,朝着周通的方向做着稀奇古怪的鬼脸。
也不怪这些童生如此放肆,周通现在穿着一身脏兮兮的麻布衣服,上边还镶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再加上一双露出脚趾的破草鞋,实在没有半点读书人的儒雅样子。
而这些童生虽然都是平民家的孩子,但至少温饱无忧,所以在周通面前一副趾高气扬的派头。再加上他们听说这个整日睡觉的傻小子以前还被誉为天才后,似乎觉得周通过得还不够惨,非得三天两头调侃一下这个穷酸小子才罢休。
为了自己死后儿子的生活有保障,赵氏低三下四地求了刘见深好几天,才勉强使得刘家同意收周通为养子。
但刘家肯收周通为养子绝非是出于对赵氏的怜悯,只是因为周通幼年时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读书天赋,八岁就通过县学考试,成为一名童生。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世界里,这种天赋的孩童未来必定有一番作为,日后若是能成为一名秀才,那可是轰动邻里,光宗耀祖的大事。
所以刘见深乐得捡个便宜,收周通为养子,甚至还让周通和他的两个不成器儿子一起,由请来的私塾老师授课传道,倒也称得上用心。
但就在两年前,周通却莫名其妙掉入刘府庭院的吃水井里,虽被救了上来,但却变得浑浑噩噩,还染上了嗜睡的毛病,往日信手拈来的诗书词赋几乎全部忘掉,再也不复往日神童的风采。
发现周通考秀才无望后,刘见深对周通的态度越来越差,先是将周通赶回老学究所在的书堂读书,又将周通的住所安排在最为阴暗潮湿的偏房,从书堂回来后还得劈柴烧水,不做完规定的杂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所以刚满十六岁的周通面黄肌瘦,一脸菜色,根本不似大户人家养子该有的模样。
将脑海中的记忆过了一遍后,周通无奈的摇了摇头,上一世无比风光,却落得午门斩首的下场,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文能通神的世界,却附身在这样一个身世凄惨的少年身上,境遇不可谓不曲折。
站在讲台上的老学究自然不知周通心中所想,对着经书逐字逐句的讲完“圣贤之道,在明明德”这一卷后,用铁尺敲了敲桌子,示意所有人安静下来。
“再过三天就是大乾统一乡试考试时间了,若是鸿运当头中了举人,便有了为官一任的资本。最关键的是,举人可以参加一年后的会试,若是会试也能通过,那就能进宫朝圣,参加由圣上亲自主持的殿试,哪怕无缘前三甲,仅仅是参加过殿试这一点,就足够给祖宗十八代长脸了。”
老头子挥舞着铁尺,在上边讲得唾沫星四溅,下边坐着的童生们听的入神,一个个都沉浸在参加殿试进京朝圣的幻想中,早就忘了自己连乡试的门都还没踏进,殿试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听了老学究的话后,周通单薄的小身板忍不住剧烈地颤抖了起来,乡试,会试,殿试,对他而言是多么熟悉的字眼。
对读书人而言,有一个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词汇:连中三元。三元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以及殿试第一名状元的统称,如果有考生能在三次大型国考中都取得第一名,就会获得连中三元这个至高无上的头衔,有着在圣上面前都不必下跪的特权。任凭王朝变迁,岁月流逝,连中三元者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被人遗忘。
前世身为名满玉京的天才,周通自然也想将“连中三元”这样的至高荣誉揽入怀中,但因他年龄过小,所以不被允许参加乡试,之后周通拦下龙辇,求圣上批准他参加考试,结果获得圣上赏识予以免考并引入朝中做官,这是一段玉京人耳熟能详的段子。
但只有周通知道,圣上虽然看似没有责罚他,还将他引入朝中做官,实际上已对他冲撞龙辇做出最为凌厉的处罚,那就是让他直接入朝为官,不允许再参加科举考试。对一个饱读经书的天才学子而言,没办法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实在是比杀了他还难受。
让周通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竟然又获得了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周通忍不住紧紧地攒住拳头,在心中奋力吼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一定是老天爷看我被奸臣陷害,死的太惨,所以给我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这一世,无论如何我都要连中三元,成为名垂青史的文坛亚圣!”
至于读书可以通神明,知阴阳这种事情,早就被周通丢在了脑后,毕竟有关文人封神的传说都只在书中被提及,在周通看来不过是大乾文人为了强化统治地位编出来的封建传闻罢了。
老学究看到台下童生听闻殿试后一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表情,不禁连连点头,虽说这年头有点田地的人家都会请秀才上门单独授道,不愿意在学堂中吃大锅饭,但寒门出状元的典故绝非谬论,这么多年在他的学堂里走出的举人足足有二十多位,如此硕果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但当老头子看到周通神采飞扬,一副站在金銮殿上参加殿试的模样后,顿时气急,他教书这么多年,很早就听过这个寒门天才的名号,甚至在读过周通参加童生考试的文章后一度惊为天人,数次在学堂上用周通的名字来激励学堂中的学子。
但就在两年前,刘家忽然将这个天才带入他的草庐,并让他代为授课时,老头子差点乐得昏死过去,能收一位天才学子为徒,简直是他毕生的梦想。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大跌眼镜,周通进入学堂后整日都在睡觉,根本不愿读书,至于诵经写诗的水平,更是连三岁孩童都不如,看着昔日的天才如此颓废,老学究的心里直滴血,虽盼望周通有一日能够恢复当年神童的风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放弃了心中的奢望。
所以老头子看到周通似乎对殿试有想法后,气得吹胡子瞪眼,拿着铁尺骂道:“周通小子,科举考试若是比赛睡觉的话,你拿个状元我都不觉得奇怪。但科举是要考四书五经,鬼神君子之道的,我劝你不要做白日梦了,最好也不要去省城参加乡试,反正考不中,还不如用路费去布店买半匹麻布做件衣裳,看你现在哪有半点书生模样?”
坐在学堂里的诸多童生闻言,纷纷哄笑起来,丝毫不掩饰脸上的鄙夷神情,朝着周通的方向做着稀奇古怪的鬼脸。
也不怪这些童生如此放肆,周通现在穿着一身脏兮兮的麻布衣服,上边还镶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再加上一双露出脚趾的破草鞋,实在没有半点读书人的儒雅样子。
而这些童生虽然都是平民家的孩子,但至少温饱无忧,所以在周通面前一副趾高气扬的派头。再加上他们听说这个整日睡觉的傻小子以前还被誉为天才后,似乎觉得周通过得还不够惨,非得三天两头调侃一下这个穷酸小子才罢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