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1 第二十七章 术业有专攻
- 192 第二十八章 守株待兔
- 193 第二十九章 天水诀
- 194 第三十章 春华秋实
- 195 第三十一章 赌命
- 196 第三十二章 懒梳妆
- 197 第三十三章 君言归期未如期
- 198 第三十四章 群蛇乱舞
- 199 第三十五章 草蛇灰线
- 200 第三十六章 耳聪目明
- 201 第三十七章 道心惟微
- 202 第三十八章 龙有逆鳞
- 203 第三十九章 剑气纵横
- 204 第四十章 火焰鱼
- 205 第四十一章 上善若水
- 206 第四十二章 朝露
- 207 第四十三章 倚剑对风尘
- 208 第四十四章 为善为恶
- 209 第四十五章 青木令
- 210 第四十六章 手如柔荑
- 211 第四十七章 明鬼手
- 212 第四十八章 何日归家洗客袍
- 213 第四十九章 一朝提刀振风雷
- 214 第五十章 不合时宜
- 215 第五十一章 归来
- 216 第五十二章 梨涡浅笑
- 217 第五十三章 丝雨成剑
- 218 第五十四章 带剑者
- 219 第五十五章 画堂春
- 220 第五十六章 十月朝
- 221 第五十七章 西湖鱼
- 222 第五十八章 满堂花醉三千客
- 223 第五十九章 驴耳朵
- 224 第六十章 一剑霜寒四十州
- 225 第六十一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 226 第六十二章 柳树皮
- 227 第六十三章 市井江湖
- 228 第六十四章 侠肝义胆
- 229 第六十五章 狮子吼
- 230 第六十六章 六扇门
- 231 第六十七章 刀之心
- 232 第六十八章 一生为母
- 233 第六十九章 收刀式
- 234 第七十章 战群雄
- 235 第七十一章 人面桃花
- 236 第七十二章 互相伤害
- 237 第七十三章 桃花袖
- 238 第七十四章 龙鼎
- 239 第七十五章 借刀杀人
- 240 第七十六章 月光杯
- 241 第七十七章 白蟾花
- 242 第七十八章 剑之植
- 243 第七十九章 闲池阁
- 244 第八十章 姑苏城
- 245 第八十一章 青鸟
- 246 第八十二章 太上忘情
- 247 第八十三章 开疆拓土
- 248 第八十四章 空山新雨后
- 249 第八十五章 陌上长歌任笑狂
- 250 第八十六章 齐夫人
- 251 第八十七章 机关术
- 252 第八十八章 昆仑觞
- 253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 254 第九十章 雕胡米
- 255 第九十一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
- 256 第九十二章 一步杀一人
- 257 第九十三章 坐隐对樵人
- 258 第九十四章 笔墨丹青
- 259 第九十五章 千机毒
- 260 第九十六章 一座坟
- 261 第九十七章 九鼎
- 262 第九十八章 尔虞我诈
- 263 第九十九章 凤鸣秋梧
- 264 第一百章 望穿秋水人不见
- 265 第一百零一章 狂佛
- 266 第一百零二章 楚腰纤细掌中轻
- 267 第一章 哀时命
- 268 第二章 奔丧
- 269 第三章 入我相思门
- 270 第四章 竹间风
- 271 第五章 千里共婵娟
- 272 第六章 打唐门
- 273 第七章 人道海水深
- 274 第八章 杀无名
- 275 第九章 杀生佛
- 276 第十章 毁人不倦
- 277 第十一章 莫封侯
- 278 第十二章 有山一长
- 279 第十三章 四面楚歌
- 280 第十四章 套路
- 281 第十五章 靴里剑
- 282 第十六章 长街当哭
- 283 第十七章 般若
- 284 第十八章 杀生碑
- 285 第十九章 万卷楼
- 286 第二十章 刁难
- 287 第二十一章 笛音
- 288 第二十二章 弈棋者
- 289 第二十三章 杀胡令
- 290 第二十四章 江边
- 291 第二十五章 北山书院
- 292 第二十六章 答案
- 293 第二十七章 四公子
- 294 第二十八章 爱别离(一)
- 295 第二十九章 爱别离(二)
- 296 第三十章 不动如山
- 297 第三十一章 爱别离(三)
- 298 第三十二章 手谈
- 299 第三十三章 闲敲棋子落灯花
- 300 第三十四章 气压一座城
- 301 第三十五章 退避三舍
- 302 第三十六章 调虎离山
- 303 第三十七章 太素
- 304 第三十八章 醉笑陪公三万场
- 305 第三十九章 万佛朝宗
- 306 第四十章 如来神掌
- 307 第四十一章 荻花
- 308 第四十二章 桃花衣
- 309 第四十三章 止境大法
- 310 第四十四章 铁衣寒
- 311 第四十五章 暖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七章 道心惟微
第三十七章 道心惟微
“又被蛇咬了?”苏幕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跌倒后首先想到的便是怪蛇来袭。
“不对啊,没听到怪蛇动静。”三日的朝夕相处,让苏幕遮对怪蛇早形成条件反射。
特别在在他反应超出常人的灵敏后,怪蛇更是伤不到他一根汗毛。
不错,苏幕遮已注意到自身的变化。
现在怪蛇即使在阴影中稍有动静也瞒不过他双耳,迅如闪电的袭人在他双眼中也如在慢放。
不只耳目聪灵,苏幕遮拔刀也快了很多。
苏幕遮奇怪的站起身,见腿上完好无损,松了一口气。
他低头查看绊倒自己的东西,原来是碎石之中伸出来的一根大腿骨。
苏幕遮好奇的拨了拨,将碎石清理掉后,发现碎石下竟埋着一具完整尸骨。
“这儿怎么会有一具尸骨?”
苏幕遮抬头目视由青帮山洞垂直落下的地方,那里距具尸骨所在之处有百步之多,绝不是由山洞跌落此处的。
或许是他摔下来未死,走到了此处方丧命;也或许他是由山顶跌落的。
反正他已经死了,这些都已没有意义,苏幕遮也懒的去猜了。
他弯腰捡拾白骨,“绊人是不是在提醒我不要把你给忘了?”
“那你也不用绊倒我啊。”苏幕遮摇头,“吓得我以为又被怪蛇咬了。”
“不过也不怕。”苏幕遮又觉的自己方才大惊小怪了,“不就是被蛇咬一口嘛,我还剥它皮,抽它骨,吃它肉呢。”
“解毒丸也多。”苏幕遮自言自语,手去取白骨头颅,“再被咬上两口也不怕。”
“我去。”苏幕遮刚说完不怕,取头骨的手就被吓的缩回来,“我只是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原来,在苏幕遮捡起头骨时,在他身下正有一灰黑色东西。
怪蛇便是此色,苏幕遮近日对它十分敏感,以为白骨下藏着一条怪蛇,因而被吓了一跳,觉的自己说大话来报应了。
缩回手的苏幕遮细细打量后,才发现这灰黑色东西不是怪蛇,而是一张张灰黑色晒干后的蛇皮缠起来的方正东西。
他捡起来,入手触感硬硬的,视觉上与刚剥下来的蛇皮简直一模一样,也难怪苏幕遮会被吓到。
苏幕遮在剥蛇皮时就已见识到怪蛇蛇皮很坚韧,想不到这蛇皮晒干后还不易腐烂。
“嗨,原来是前辈。”苏幕遮想这位前辈定是如他一般,在跌落下来后尚无性命之虞,过了一段以蛇肉为生的生活。
只不过这位前辈的运气应该没他好,一辈子没出去,还暴死此地,墓坑也没来得及为自己准备。
虽说不易腐烂,但在这蛇谷中风吹日晒雨打,缠着的蛇皮上还是有一股子霉味,
苏幕遮好奇的将缠着的干蛇皮打开,见里面又是一层油布包,油布包有些烂,但因有蛇皮在外,还算好。
他继续将油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张大蛇皮。
“嗬!”苏幕遮赞叹,想不到蛇谷中还出现过如此大的怪蛇,该是怪蛇老祖宗了吧。
苏仰慕者同时对包着的东西也愈加好奇了,若是常物也不会这样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了。
他打开蛇皮,见里面是一本书,因包得紧密,虽长期在蛇谷中饱受风雨之苦,书页依然完好,只是有些发黄和发霉。
“幸好被我拣着了。”苏幕遮感叹,再过百年怕就烂了。毕竟,再耐腐的蛇皮也敌不过时间。
他再翻过来看书皮,见书皮上几个字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一个“道”字。
“道家前辈?”苏幕遮猜测尸骨主人身份。
他将书翻开来一看,首页的字倒是清楚明白:“道”乃万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心,万物所由出也。今著道之一部,以阐明天道之秘,心法之藏,道心深种,开悟天下苍生……
“原来是道家经书。”
苏幕遮又翻了翻后面,将书合上揣进了怀里,对尸骨道:“你这老道士倒是虔诚,一本经书都包的如此紧密。”
“不过现在你也去了,经书是看不了了。看在我将你入土为安的份上,这经书就予我解闷吧。”
他说罢将道士头骨捡起来,与其它部位白骨一起安置到了洼地中。
他甚至仔细为道士摆了摆,“你这具是最完整的,他们纠缠在一起,早不知谁是谁了。”
处理完毕后,苏幕遮移来淤泥又封了一层,尔后用碎石将洼地彻底填埋,并搬石头垒了一个坟头。
等斜阳收敛起最后一丝霞光时,苏幕遮后退一步,拍拍脏手,满意的点点头,“别说,还真像一回事。”
夜幕再次降临,苏幕遮饱餐蛇肉后,孤独寂寥与无趣再次袭来。
他胡思乱想了许多,想到了小师姐明日听到消息后的暴怒,想到了蛇肉为他带来的改变。
他至以天上群星为子,企图凭想象力模拟棋枰对弈一局,只是走了三步,就全乱了。
百无聊赖之际,苏幕遮忽然碰到了怀中的道经,于是取出来,就着火光读起来,以此消遣漫漫长夜。
若是以前,苏幕遮如此看书不胜眼力。
但自耳聪目明后,他眼力也见长,现在在昏暗且闪烁的火光下读书毫不费力。
“道者,天地之至理也,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道心者,天地之心也,由道而生,一生二,是为阴阳……”、
“道用无穷,三千不止,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万法归宗,此亦为武学之至理,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曰道心惟微。”
苏幕遮皱眉,他之前想错了,这似乎是一本阐述武学至理的道经。
他定一定神,从头细看,慢慢诵读下去,当读到“万法归宗,阴阳而定,亦随时境变迁,是故阴阳不二,道心深种,须以壹而待之,明悟其理,当破天下之武学,运化世间万千大道”时,心头突然一震,隐隐约约明悟其中道理,又觉著书之人在说空话与套话,玄之又玄。
他掩卷静思,将道经上阐述的武理一一与自己的武学相对应,认真仔细的参悟其中道理,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时,方若有所悟与所得。
他翻开书卷,又诵读“阴阳”之句,忽道:“咦,这句话我好像在哪儿读到过。”
苏幕遮他思来想去,在第一缕曙光落在山顶时方醒悟,是在荻儿诵读的医书《黄帝内经》中。
他记着书中载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之句。
他还曾问过小师姐这句话何解,被小师姐一句“说了你也不懂”给搪塞了。
不同的是,《内经》所载为医书至理,道经所载却是武学至理。
著书之人在这本经书中将天下所有武功绝学归于一法,种阴阳之心,尽破之。
想到此处,苏幕遮不由的喜形于色。
他明白,著书之人若不是妄言,而是真找到了道心根种与运用之法,那他真就是捡到宝了。
“哼哼,荻儿,准备好被我打屁屁吧。”苏幕遮想着自己神功大成后的神威,不由地笑出了声。
“不对啊,没听到怪蛇动静。”三日的朝夕相处,让苏幕遮对怪蛇早形成条件反射。
特别在在他反应超出常人的灵敏后,怪蛇更是伤不到他一根汗毛。
不错,苏幕遮已注意到自身的变化。
现在怪蛇即使在阴影中稍有动静也瞒不过他双耳,迅如闪电的袭人在他双眼中也如在慢放。
不只耳目聪灵,苏幕遮拔刀也快了很多。
苏幕遮奇怪的站起身,见腿上完好无损,松了一口气。
他低头查看绊倒自己的东西,原来是碎石之中伸出来的一根大腿骨。
苏幕遮好奇的拨了拨,将碎石清理掉后,发现碎石下竟埋着一具完整尸骨。
“这儿怎么会有一具尸骨?”
苏幕遮抬头目视由青帮山洞垂直落下的地方,那里距具尸骨所在之处有百步之多,绝不是由山洞跌落此处的。
或许是他摔下来未死,走到了此处方丧命;也或许他是由山顶跌落的。
反正他已经死了,这些都已没有意义,苏幕遮也懒的去猜了。
他弯腰捡拾白骨,“绊人是不是在提醒我不要把你给忘了?”
“那你也不用绊倒我啊。”苏幕遮摇头,“吓得我以为又被怪蛇咬了。”
“不过也不怕。”苏幕遮又觉的自己方才大惊小怪了,“不就是被蛇咬一口嘛,我还剥它皮,抽它骨,吃它肉呢。”
“解毒丸也多。”苏幕遮自言自语,手去取白骨头颅,“再被咬上两口也不怕。”
“我去。”苏幕遮刚说完不怕,取头骨的手就被吓的缩回来,“我只是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原来,在苏幕遮捡起头骨时,在他身下正有一灰黑色东西。
怪蛇便是此色,苏幕遮近日对它十分敏感,以为白骨下藏着一条怪蛇,因而被吓了一跳,觉的自己说大话来报应了。
缩回手的苏幕遮细细打量后,才发现这灰黑色东西不是怪蛇,而是一张张灰黑色晒干后的蛇皮缠起来的方正东西。
他捡起来,入手触感硬硬的,视觉上与刚剥下来的蛇皮简直一模一样,也难怪苏幕遮会被吓到。
苏幕遮在剥蛇皮时就已见识到怪蛇蛇皮很坚韧,想不到这蛇皮晒干后还不易腐烂。
“嗨,原来是前辈。”苏幕遮想这位前辈定是如他一般,在跌落下来后尚无性命之虞,过了一段以蛇肉为生的生活。
只不过这位前辈的运气应该没他好,一辈子没出去,还暴死此地,墓坑也没来得及为自己准备。
虽说不易腐烂,但在这蛇谷中风吹日晒雨打,缠着的蛇皮上还是有一股子霉味,
苏幕遮好奇的将缠着的干蛇皮打开,见里面又是一层油布包,油布包有些烂,但因有蛇皮在外,还算好。
他继续将油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张大蛇皮。
“嗬!”苏幕遮赞叹,想不到蛇谷中还出现过如此大的怪蛇,该是怪蛇老祖宗了吧。
苏仰慕者同时对包着的东西也愈加好奇了,若是常物也不会这样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了。
他打开蛇皮,见里面是一本书,因包得紧密,虽长期在蛇谷中饱受风雨之苦,书页依然完好,只是有些发黄和发霉。
“幸好被我拣着了。”苏幕遮感叹,再过百年怕就烂了。毕竟,再耐腐的蛇皮也敌不过时间。
他再翻过来看书皮,见书皮上几个字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一个“道”字。
“道家前辈?”苏幕遮猜测尸骨主人身份。
他将书翻开来一看,首页的字倒是清楚明白:“道”乃万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心,万物所由出也。今著道之一部,以阐明天道之秘,心法之藏,道心深种,开悟天下苍生……
“原来是道家经书。”
苏幕遮又翻了翻后面,将书合上揣进了怀里,对尸骨道:“你这老道士倒是虔诚,一本经书都包的如此紧密。”
“不过现在你也去了,经书是看不了了。看在我将你入土为安的份上,这经书就予我解闷吧。”
他说罢将道士头骨捡起来,与其它部位白骨一起安置到了洼地中。
他甚至仔细为道士摆了摆,“你这具是最完整的,他们纠缠在一起,早不知谁是谁了。”
处理完毕后,苏幕遮移来淤泥又封了一层,尔后用碎石将洼地彻底填埋,并搬石头垒了一个坟头。
等斜阳收敛起最后一丝霞光时,苏幕遮后退一步,拍拍脏手,满意的点点头,“别说,还真像一回事。”
夜幕再次降临,苏幕遮饱餐蛇肉后,孤独寂寥与无趣再次袭来。
他胡思乱想了许多,想到了小师姐明日听到消息后的暴怒,想到了蛇肉为他带来的改变。
他至以天上群星为子,企图凭想象力模拟棋枰对弈一局,只是走了三步,就全乱了。
百无聊赖之际,苏幕遮忽然碰到了怀中的道经,于是取出来,就着火光读起来,以此消遣漫漫长夜。
若是以前,苏幕遮如此看书不胜眼力。
但自耳聪目明后,他眼力也见长,现在在昏暗且闪烁的火光下读书毫不费力。
“道者,天地之至理也,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道心者,天地之心也,由道而生,一生二,是为阴阳……”、
“道用无穷,三千不止,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万法归宗,此亦为武学之至理,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故曰道心惟微。”
苏幕遮皱眉,他之前想错了,这似乎是一本阐述武学至理的道经。
他定一定神,从头细看,慢慢诵读下去,当读到“万法归宗,阴阳而定,亦随时境变迁,是故阴阳不二,道心深种,须以壹而待之,明悟其理,当破天下之武学,运化世间万千大道”时,心头突然一震,隐隐约约明悟其中道理,又觉著书之人在说空话与套话,玄之又玄。
他掩卷静思,将道经上阐述的武理一一与自己的武学相对应,认真仔细的参悟其中道理,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时,方若有所悟与所得。
他翻开书卷,又诵读“阴阳”之句,忽道:“咦,这句话我好像在哪儿读到过。”
苏幕遮他思来想去,在第一缕曙光落在山顶时方醒悟,是在荻儿诵读的医书《黄帝内经》中。
他记着书中载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之句。
他还曾问过小师姐这句话何解,被小师姐一句“说了你也不懂”给搪塞了。
不同的是,《内经》所载为医书至理,道经所载却是武学至理。
著书之人在这本经书中将天下所有武功绝学归于一法,种阴阳之心,尽破之。
想到此处,苏幕遮不由的喜形于色。
他明白,著书之人若不是妄言,而是真找到了道心根种与运用之法,那他真就是捡到宝了。
“哼哼,荻儿,准备好被我打屁屁吧。”苏幕遮想着自己神功大成后的神威,不由地笑出了声。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