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2 第四十八章 何日归家洗客袍
- 213 第四十九章 一朝提刀振风雷
- 214 第五十章 不合时宜
- 215 第五十一章 归来
- 216 第五十二章 梨涡浅笑
- 217 第五十三章 丝雨成剑
- 218 第五十四章 带剑者
- 219 第五十五章 画堂春
- 220 第五十六章 十月朝
- 221 第五十七章 西湖鱼
- 222 第五十八章 满堂花醉三千客
- 223 第五十九章 驴耳朵
- 224 第六十章 一剑霜寒四十州
- 225 第六十一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 226 第六十二章 柳树皮
- 227 第六十三章 市井江湖
- 228 第六十四章 侠肝义胆
- 229 第六十五章 狮子吼
- 230 第六十六章 六扇门
- 231 第六十七章 刀之心
- 232 第六十八章 一生为母
- 233 第六十九章 收刀式
- 234 第七十章 战群雄
- 235 第七十一章 人面桃花
- 236 第七十二章 互相伤害
- 237 第七十三章 桃花袖
- 238 第七十四章 龙鼎
- 239 第七十五章 借刀杀人
- 240 第七十六章 月光杯
- 241 第七十七章 白蟾花
- 242 第七十八章 剑之植
- 243 第七十九章 闲池阁
- 244 第八十章 姑苏城
- 245 第八十一章 青鸟
- 246 第八十二章 太上忘情
- 247 第八十三章 开疆拓土
- 248 第八十四章 空山新雨后
- 249 第八十五章 陌上长歌任笑狂
- 250 第八十六章 齐夫人
- 251 第八十七章 机关术
- 252 第八十八章 昆仑觞
- 253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 254 第九十章 雕胡米
- 255 第九十一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
- 256 第九十二章 一步杀一人
- 257 第九十三章 坐隐对樵人
- 258 第九十四章 笔墨丹青
- 259 第九十五章 千机毒
- 260 第九十六章 一座坟
- 261 第九十七章 九鼎
- 262 第九十八章 尔虞我诈
- 263 第九十九章 凤鸣秋梧
- 264 第一百章 望穿秋水人不见
- 265 第一百零一章 狂佛
- 266 第一百零二章 楚腰纤细掌中轻
- 267 第一章 哀时命
- 268 第二章 奔丧
- 269 第三章 入我相思门
- 270 第四章 竹间风
- 271 第五章 千里共婵娟
- 272 第六章 打唐门
- 273 第七章 人道海水深
- 274 第八章 杀无名
- 275 第九章 杀生佛
- 276 第十章 毁人不倦
- 277 第十一章 莫封侯
- 278 第十二章 有山一长
- 279 第十三章 四面楚歌
- 280 第十四章 套路
- 281 第十五章 靴里剑
- 282 第十六章 长街当哭
- 283 第十七章 般若
- 284 第十八章 杀生碑
- 285 第十九章 万卷楼
- 286 第二十章 刁难
- 287 第二十一章 笛音
- 288 第二十二章 弈棋者
- 289 第二十三章 杀胡令
- 290 第二十四章 江边
- 291 第二十五章 北山书院
- 292 第二十六章 答案
- 293 第二十七章 四公子
- 294 第二十八章 爱别离(一)
- 295 第二十九章 爱别离(二)
- 296 第三十章 不动如山
- 297 第三十一章 爱别离(三)
- 298 第三十二章 手谈
- 299 第三十三章 闲敲棋子落灯花
- 300 第三十四章 气压一座城
- 301 第三十五章 退避三舍
- 302 第三十六章 调虎离山
- 303 第三十七章 太素
- 304 第三十八章 醉笑陪公三万场
- 305 第三十九章 万佛朝宗
- 306 第四十章 如来神掌
- 307 第四十一章 荻花
- 308 第四十二章 桃花衣
- 309 第四十三章 止境大法
- 310 第四十四章 铁衣寒
- 311 第四十五章 暖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八章 满堂花醉三千客
第五十八章 满堂花醉三千客
苏幕遮将纸笺接过,窗外斜阳正好打在纸上。
纸上是一首律诗,“太公钓鱼渭水旁,直钩钓国世人传。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撩湖鱼。”
姜太公吕尚直钩钓鱼世人皆知,诗上说的却是若姜太公来西湖钓鱼,也得每天给撩湖兵送鱼。
苏幕遮一笑。
方才书生与小二的对话他听了个七七八八,想来他们三人中有识得自己身份的,正好借诗劝谏撩湖兵征西湖鱼之事。
“谢了。”苏幕遮向小二点头称谢,将纸张折起来交给漱玉。
漱玉看后,盖了朔北王印,交给侍女笺花,吩咐几句后,笺花便独自下楼去了。
小二一看这阵势,哪还不知眼前不是普通人,见他向自己道谢,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客官,要消闲果儿不,小店奉送的。”说罢不等苏幕遮点头就回柜台端了一盘过来。
余杭话中“消闲果儿”是零食,小二端上来的是些干果,正好是半饱的叶秋荻喜欢的。
也是松鼠喜欢的。
一只松鼠见叶秋荻坐在靠窗位置剥干果,沿着树枝就爬到了窗台上,豆大的黑眼珠紧盯着叶秋荻手中的干果。
叶秋荻觉的有趣,递给它一颗,小松鼠立刻抱着啃起来,连续递给它几颗后,小松鼠来者不拒,将嘴也撑大了。
叶秋荻见它吃得欢,自己也馋起来。
于是,西湖旁,斜阳下,酒楼窗台上,一人一松鼠就着一盘干果“攀”起交情来。
酒足饭饱之后,斜阳半边脸已经隐在了西山,苏幕遮正准备起身结账下楼,忽然一缕暗香传来,进而在酒楼上流动。
“咦,什么这么香?”正动筷子的头陀忽然停下问,酒楼内其他人也是惊讶出声,各自左右摇头寻找香味的来处。
小二也挺着鼻子嗅着找寻起来,直到楼梯处,被一白衣人用剑柄抵住。
“小二,看路。”白衣人轻声说。
“哎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小二告罪一声,“客官,里面请。”
白衣人点点头,随小二坐在位子上。
苏幕遮扫了白衣人一眼,见他英气逼人,一道伤疤由眉角斜向鼻梁,不狰狞,反添了不少沧桑感。
他约莫三十岁左右,鬓角已有华发,手边放着长剑,用剑囊裹着,唯有剑柄在外,剑柄略长,在手柄处刻着一狼首。
自他进来后,香气愈加浓了,但这股香不恼人,闻起来沁人心脾,如置身于百花盛开的山坡上。
这是苏幕遮对白衣人最初的印象了。天将黑,他们还要去拜访鱼蓑子前辈,逗留不得。
鱼蓑子居住在画堂春。画堂春在西湖上,问湖上船家,无人不识画堂春。
苏幕遮一行人乘船入湖时,渔舟唱晚,正是百鸟归林之际,晚霞染满了云朵,又落在水里,同水草一同摇曳生姿。
在西湖之上,有一巨石凸出水面,名为烟水矶,鱼蓑子在烟水矶上为妻子建画堂,在围绕石矶的小洲上移栽了桂花、海棠、梅花等各种名花,又在画堂水中种烟柳,挖荷塘,一年春色不断,故被称之为“画堂春”。
画堂春也是鱼蓑子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地,讲堂就设在烟水矶码头上,上午教书,下午传授弟子剑术。
弟子的书斋则设在小船上。平日鱼蓑子讲课时,弟子划船围过来听课。课毕,弟子划船隐蔽在花洲鹭渚,柳荫芦丛和荷花池塘中,在烟柳美景之中,领悟师父所传授的知识,练习师父演示的剑招,完成师父布置的作业。
一个时辰后,自有书童吹响画角,弟子纷纷回航,坐在小船上,围在烟水矶旁,请教师父不懂之处,或看师父批阅作业,当他们的面一一指出存在的不足。
当然,苏幕遮一行人到达画堂春时,鱼蓑子的弟子已乘船离去了。
这时夜幕四合,荷塘、垂柳、百花与花洲被掩在夜色和渐生的浓雾中,但有流萤掠过,让苏幕遮见到了西湖另一种美。
撑船的渔夫常来画堂春,在寂静黑夜中也来去自如。在他的撑杆的拨动下,待百花芬芳钻入鼻子时,画堂春就到了。
鱼蓑子之子鱼幼居在码头上接待了苏幕遮一行人。
他们在画堂春内见到了“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的绝世剑客鱼蓑子。
鱼蓑子身材魁伟,眉须胜雪,长发披在身后,胡子整理的一丝不乱,双眼湛然有神,嘴角微微上翘,似总在慈祥的笑。
他穿着宽松的乌色长衣,袖子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怒而威。
在溪花引见后,鱼蓑子恭敬的向苏幕遮行礼,“鱼蓑子见过王爷,谷主。”
“前辈折煞我二人了。”苏幕遮忙回礼,“您是长辈,我们是晚辈,怎敢让您行礼呢。”
鱼蓑子被叶秋荻扶起后也不客套,他上下打量苏幕遮后,点头道:“你该行礼,当年苏词见了我是要喊声‘大哥’的。”
苏幕遮一怔,继而打蛇随棍上,道:“伯父也认识家父?”
“认识,太认识了。”鱼蓑子邀众人入座,同时道。
苏幕遮与叶秋荻对视一眼,这句话似曾听过。
坐下后,鱼蓑子才继续道:“老夫二十年前与令父母在西子湖畔不期而遇。”
“父母?”苏幕遮忍不住插嘴,他母亲比父亲还要神秘的很,即便是王上也不知她来历,“伯父也认识家母?”
叶秋荻将头移到了它处,不想苏幕遮看出她眼神中的不自然。
“只有这一面之缘。”鱼蓑子被打断后也不恼,笑着解释了,继续道,“当时令父提出与我比剑,我自出咸阳悟出剑道后再无败绩,当时正志得意满,自不会推辞,又正值海宁潮观涛盛景,于是我们约在了次日的钱塘江上。”
鱼蓑子说到此时闭了口,抚须遥忆当年,一会儿后才开口道:“高手过招,胜负眨眼间。当日只一招,我便败下阵来。”
苏幕遮惊讶,苏词剑术高超他是知晓的,但高到与鱼蓑子胜负一招分,他绝不曾想过。
叶秋荻也是不可置信,她刚知鱼蓑子曾与苏词比剑,竟然还败了。
苏幕遮替父亲谦虚道:“伯父当时正自得意满,难免会大意。”
“这一点你不随你父亲。”鱼蓑子摇头,“败就是败,胜就是胜,苏词在剑上从不谦虚,有着一股无可匹敌的自信。”
“我当时败了半招,我从没见过那么快的剑。”鱼蓑子认真点头说,“一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能接住那一剑。”
纸上是一首律诗,“太公钓鱼渭水旁,直钩钓国世人传。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撩湖鱼。”
姜太公吕尚直钩钓鱼世人皆知,诗上说的却是若姜太公来西湖钓鱼,也得每天给撩湖兵送鱼。
苏幕遮一笑。
方才书生与小二的对话他听了个七七八八,想来他们三人中有识得自己身份的,正好借诗劝谏撩湖兵征西湖鱼之事。
“谢了。”苏幕遮向小二点头称谢,将纸张折起来交给漱玉。
漱玉看后,盖了朔北王印,交给侍女笺花,吩咐几句后,笺花便独自下楼去了。
小二一看这阵势,哪还不知眼前不是普通人,见他向自己道谢,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客官,要消闲果儿不,小店奉送的。”说罢不等苏幕遮点头就回柜台端了一盘过来。
余杭话中“消闲果儿”是零食,小二端上来的是些干果,正好是半饱的叶秋荻喜欢的。
也是松鼠喜欢的。
一只松鼠见叶秋荻坐在靠窗位置剥干果,沿着树枝就爬到了窗台上,豆大的黑眼珠紧盯着叶秋荻手中的干果。
叶秋荻觉的有趣,递给它一颗,小松鼠立刻抱着啃起来,连续递给它几颗后,小松鼠来者不拒,将嘴也撑大了。
叶秋荻见它吃得欢,自己也馋起来。
于是,西湖旁,斜阳下,酒楼窗台上,一人一松鼠就着一盘干果“攀”起交情来。
酒足饭饱之后,斜阳半边脸已经隐在了西山,苏幕遮正准备起身结账下楼,忽然一缕暗香传来,进而在酒楼上流动。
“咦,什么这么香?”正动筷子的头陀忽然停下问,酒楼内其他人也是惊讶出声,各自左右摇头寻找香味的来处。
小二也挺着鼻子嗅着找寻起来,直到楼梯处,被一白衣人用剑柄抵住。
“小二,看路。”白衣人轻声说。
“哎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小二告罪一声,“客官,里面请。”
白衣人点点头,随小二坐在位子上。
苏幕遮扫了白衣人一眼,见他英气逼人,一道伤疤由眉角斜向鼻梁,不狰狞,反添了不少沧桑感。
他约莫三十岁左右,鬓角已有华发,手边放着长剑,用剑囊裹着,唯有剑柄在外,剑柄略长,在手柄处刻着一狼首。
自他进来后,香气愈加浓了,但这股香不恼人,闻起来沁人心脾,如置身于百花盛开的山坡上。
这是苏幕遮对白衣人最初的印象了。天将黑,他们还要去拜访鱼蓑子前辈,逗留不得。
鱼蓑子居住在画堂春。画堂春在西湖上,问湖上船家,无人不识画堂春。
苏幕遮一行人乘船入湖时,渔舟唱晚,正是百鸟归林之际,晚霞染满了云朵,又落在水里,同水草一同摇曳生姿。
在西湖之上,有一巨石凸出水面,名为烟水矶,鱼蓑子在烟水矶上为妻子建画堂,在围绕石矶的小洲上移栽了桂花、海棠、梅花等各种名花,又在画堂水中种烟柳,挖荷塘,一年春色不断,故被称之为“画堂春”。
画堂春也是鱼蓑子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地,讲堂就设在烟水矶码头上,上午教书,下午传授弟子剑术。
弟子的书斋则设在小船上。平日鱼蓑子讲课时,弟子划船围过来听课。课毕,弟子划船隐蔽在花洲鹭渚,柳荫芦丛和荷花池塘中,在烟柳美景之中,领悟师父所传授的知识,练习师父演示的剑招,完成师父布置的作业。
一个时辰后,自有书童吹响画角,弟子纷纷回航,坐在小船上,围在烟水矶旁,请教师父不懂之处,或看师父批阅作业,当他们的面一一指出存在的不足。
当然,苏幕遮一行人到达画堂春时,鱼蓑子的弟子已乘船离去了。
这时夜幕四合,荷塘、垂柳、百花与花洲被掩在夜色和渐生的浓雾中,但有流萤掠过,让苏幕遮见到了西湖另一种美。
撑船的渔夫常来画堂春,在寂静黑夜中也来去自如。在他的撑杆的拨动下,待百花芬芳钻入鼻子时,画堂春就到了。
鱼蓑子之子鱼幼居在码头上接待了苏幕遮一行人。
他们在画堂春内见到了“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的绝世剑客鱼蓑子。
鱼蓑子身材魁伟,眉须胜雪,长发披在身后,胡子整理的一丝不乱,双眼湛然有神,嘴角微微上翘,似总在慈祥的笑。
他穿着宽松的乌色长衣,袖子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不怒而威。
在溪花引见后,鱼蓑子恭敬的向苏幕遮行礼,“鱼蓑子见过王爷,谷主。”
“前辈折煞我二人了。”苏幕遮忙回礼,“您是长辈,我们是晚辈,怎敢让您行礼呢。”
鱼蓑子被叶秋荻扶起后也不客套,他上下打量苏幕遮后,点头道:“你该行礼,当年苏词见了我是要喊声‘大哥’的。”
苏幕遮一怔,继而打蛇随棍上,道:“伯父也认识家父?”
“认识,太认识了。”鱼蓑子邀众人入座,同时道。
苏幕遮与叶秋荻对视一眼,这句话似曾听过。
坐下后,鱼蓑子才继续道:“老夫二十年前与令父母在西子湖畔不期而遇。”
“父母?”苏幕遮忍不住插嘴,他母亲比父亲还要神秘的很,即便是王上也不知她来历,“伯父也认识家母?”
叶秋荻将头移到了它处,不想苏幕遮看出她眼神中的不自然。
“只有这一面之缘。”鱼蓑子被打断后也不恼,笑着解释了,继续道,“当时令父提出与我比剑,我自出咸阳悟出剑道后再无败绩,当时正志得意满,自不会推辞,又正值海宁潮观涛盛景,于是我们约在了次日的钱塘江上。”
鱼蓑子说到此时闭了口,抚须遥忆当年,一会儿后才开口道:“高手过招,胜负眨眼间。当日只一招,我便败下阵来。”
苏幕遮惊讶,苏词剑术高超他是知晓的,但高到与鱼蓑子胜负一招分,他绝不曾想过。
叶秋荻也是不可置信,她刚知鱼蓑子曾与苏词比剑,竟然还败了。
苏幕遮替父亲谦虚道:“伯父当时正自得意满,难免会大意。”
“这一点你不随你父亲。”鱼蓑子摇头,“败就是败,胜就是胜,苏词在剑上从不谦虚,有着一股无可匹敌的自信。”
“我当时败了半招,我从没见过那么快的剑。”鱼蓑子认真点头说,“一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能接住那一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