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4 第四十章 火焰鱼
- 205 第四十一章 上善若水
- 206 第四十二章 朝露
- 207 第四十三章 倚剑对风尘
- 208 第四十四章 为善为恶
- 209 第四十五章 青木令
- 210 第四十六章 手如柔荑
- 211 第四十七章 明鬼手
- 212 第四十八章 何日归家洗客袍
- 213 第四十九章 一朝提刀振风雷
- 214 第五十章 不合时宜
- 215 第五十一章 归来
- 216 第五十二章 梨涡浅笑
- 217 第五十三章 丝雨成剑
- 218 第五十四章 带剑者
- 219 第五十五章 画堂春
- 220 第五十六章 十月朝
- 221 第五十七章 西湖鱼
- 222 第五十八章 满堂花醉三千客
- 223 第五十九章 驴耳朵
- 224 第六十章 一剑霜寒四十州
- 225 第六十一章 一生一代一双人
- 226 第六十二章 柳树皮
- 227 第六十三章 市井江湖
- 228 第六十四章 侠肝义胆
- 229 第六十五章 狮子吼
- 230 第六十六章 六扇门
- 231 第六十七章 刀之心
- 232 第六十八章 一生为母
- 233 第六十九章 收刀式
- 234 第七十章 战群雄
- 235 第七十一章 人面桃花
- 236 第七十二章 互相伤害
- 237 第七十三章 桃花袖
- 238 第七十四章 龙鼎
- 239 第七十五章 借刀杀人
- 240 第七十六章 月光杯
- 241 第七十七章 白蟾花
- 242 第七十八章 剑之植
- 243 第七十九章 闲池阁
- 244 第八十章 姑苏城
- 245 第八十一章 青鸟
- 246 第八十二章 太上忘情
- 247 第八十三章 开疆拓土
- 248 第八十四章 空山新雨后
- 249 第八十五章 陌上长歌任笑狂
- 250 第八十六章 齐夫人
- 251 第八十七章 机关术
- 252 第八十八章 昆仑觞
- 253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 254 第九十章 雕胡米
- 255 第九十一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
- 256 第九十二章 一步杀一人
- 257 第九十三章 坐隐对樵人
- 258 第九十四章 笔墨丹青
- 259 第九十五章 千机毒
- 260 第九十六章 一座坟
- 261 第九十七章 九鼎
- 262 第九十八章 尔虞我诈
- 263 第九十九章 凤鸣秋梧
- 264 第一百章 望穿秋水人不见
- 265 第一百零一章 狂佛
- 266 第一百零二章 楚腰纤细掌中轻
- 267 第一章 哀时命
- 268 第二章 奔丧
- 269 第三章 入我相思门
- 270 第四章 竹间风
- 271 第五章 千里共婵娟
- 272 第六章 打唐门
- 273 第七章 人道海水深
- 274 第八章 杀无名
- 275 第九章 杀生佛
- 276 第十章 毁人不倦
- 277 第十一章 莫封侯
- 278 第十二章 有山一长
- 279 第十三章 四面楚歌
- 280 第十四章 套路
- 281 第十五章 靴里剑
- 282 第十六章 长街当哭
- 283 第十七章 般若
- 284 第十八章 杀生碑
- 285 第十九章 万卷楼
- 286 第二十章 刁难
- 287 第二十一章 笛音
- 288 第二十二章 弈棋者
- 289 第二十三章 杀胡令
- 290 第二十四章 江边
- 291 第二十五章 北山书院
- 292 第二十六章 答案
- 293 第二十七章 四公子
- 294 第二十八章 爱别离(一)
- 295 第二十九章 爱别离(二)
- 296 第三十章 不动如山
- 297 第三十一章 爱别离(三)
- 298 第三十二章 手谈
- 299 第三十三章 闲敲棋子落灯花
- 300 第三十四章 气压一座城
- 301 第三十五章 退避三舍
- 302 第三十六章 调虎离山
- 303 第三十七章 太素
- 304 第三十八章 醉笑陪公三万场
- 305 第三十九章 万佛朝宗
- 306 第四十章 如来神掌
- 307 第四十一章 荻花
- 308 第四十二章 桃花衣
- 309 第四十三章 止境大法
- 310 第四十四章 铁衣寒
- 311 第四十五章 暖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章 不合时宜
第五十章 不合时宜
白墙黛瓦隐在巷子深处,被斜风细雨轻烟锁住了。
雨落成溪,漫过青石板,顺着墙角水渠哗哗的流向巷子外小河。
在有着诗意的安静巷子中,黑衣富家子却分外惹人厌,他话语中挑衅之意不言而明。
幸娘手中依旧掂着巨斧,听黑衣富家子话,答道:“王爷出海去了,自然不在。”
“出海?哼!”富家子“唰”的一下展开扇子,轻摇道:“海上浪高风急,朔北王何等尊贵,怎会私自出海,我看是王爷压根不曾来临海郡吧。”
“你什么意思?”幸娘皱眉。
“什么意思?我看你这令牌是假的。”富家子合上纸扇,“王爷若来临海郡,郡守怎会不知?令牌何等重要,王爷又怎会让它落在旁人手中?”
“依我看,你是看临海郡天高皇帝远,来此行骗的吧。”富家子盛气凌人道。
南朝传承自前朝遗风,素以乌衣为贵。
着乌衣富家子乃临海郡纨绔子弟。不同的是,他姓白,名子生,是建康白家,即太傅白临川的远房侄子。
他刚由建康归来。在他动身前,朔北王尚在建康呼风唤雨。他离开后,偶听到王爷乘船沿江而去,赶往长江口了。
此地乃临海郡,与长江口隔着吴郡,会稽郡,东阳郡三郡之地。他刚赶回来不久,因此认为朔北王是如何也不会来这里的。
即便来临海郡,也不会蜗居在这小院之中,更遑论出海了。
“王爷行事莫非还要向你报备?”勾首领揶揄道。
白子生又唰的打开扇子,“谁也不需要,只是尔等伤我兄弟,只凭一块令牌就想蒙混过关?也太便宜你们了。”
“即便是朔北王的人,也不能随便伤人,更何况是世家子弟。”白子生又将纸扇合住,“既然你师父在,便请她出来给个说法吧。”
“师父不在,出海寻王爷去了。”幸娘觉得他胡搅蛮缠,想争辩又不知说什么。
“方才你不还说去通禀师父一声?”
“我有两个师父!”幸娘争辩道。
白子生打开扇子,优哉游哉道,“前言不搭后语,我看一定有问题。伯父,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不要说了。”方中正举起手制止他,道:“见令牌如见王爷本人,谁也不得无礼。”
方中正拱手向幸娘作揖,“多有得罪,方中正改日登门向王爷谢罪。”
他又吩咐左右官兵,“王爷将家眷安置在临海郡乃我辈的荣幸,万不可出了差池,你们带人在此守着,不要让旁人打扰了这里的清静。”
官兵应了后,方中正很快带人退出了巷子。
“命人盘查码头,看朔北王是否真的出海了。”方中正吩咐左右。
漱玉刚将白隼放飞在雨幕中,回头就见幸娘恨恨的上了小楼。
“怎么了?”漱玉问她。
幸娘将下面白子生的话说了,道:“他们竟敢说这枚令牌是假的。”
“为何不敢?”漱玉收拾桌上的笔墨纸砚,“他们一不曾见过王爷,二不曾见过朔北王令,只凭一枚与传闻相符的令牌对你恭敬已经是很客气了。”
“等他们查到王爷被困堕龙坑后怕还会上门,到时就不好应付了。”漱玉说。
幸娘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敢闯进来?”
漱玉摇摇头,“那倒不至于,只是贼心不死,外面的那些官兵是不会撤去的。”
果然。翌日清晨,细雨绵绵之中,方中正又来了,他领着竹轿上的儿子,身后依然跟着白子生三位富家子。
也许是表达诚意,方中正不让青衣小厮打伞,亲自敲门,对应门的首领拱手道:“老朽不敢责备谷主,一切都是小儿孟浪,只是罪不至死啊。”
他声音凄凉,也不知泪水还是雨水,在脸上横流,站在淫雨之中说不出的悲惨。
“他指着竹轿上的登徒子说,吾儿自受伤后便不吃不喝,形容枯槁,面若死灰,再不诊治便时日无多了。老朽听闻谷主有妙手回春之术,希望谷主能施以援手,救他……”幸娘在阁楼上将方中正的话叙述给漱玉听,末了道,“师父,他们还在门口站着呢。只是那方中正雨一大就受不了,打上了油纸伞。”
“哼,让他站着吧。”漱玉愠怒道,“以为查到王爷被困堕龙坑便以为王爷死了?”
如漱玉所料,在查到朔北王来到临海郡后,方中正已决定让儿子死心了,他可不想步齐乐陵的后尘。
那位玉公子也是一副心灰意冷模样。
但在听闻朔北王被困堕龙坑后。方中正顿时认为朔北王死定了,那玉公子心死灰复燃,双眼再次放出了光彩。
那玉公子也是痴情,不求太多,只要再见一面就好,是以有了方中正今日之事。
幸娘不懂这些,睁着一双大眼,满是问号。
“一些苍蝇罢了,莫理他们。”漱玉也摆了摆手,“算时间,谷主应该已经找到王爷了。”
幸娘眼睛再次瞪大,“王爷当真没事吗?”
漱玉轻笑,秋水双眸中满是温柔意,“若遇旁人,王爷生死自难测。泥腿子书生田丰的话,王爷就一定会脱身。”
或许是丢不起这人,方中正只来一日。余下一连三日,都是玉公子一人被竹轿抬到小院门外苦求。
白子生富家子也悠闲的在身边等候。他们都是富家子,渴了累了有人伺候,倒不虞受苦。
而且次日天即放晴,唯一让他们烦闷的潮湿梅雨也过去了。
至四日黄昏,白子生拍拍屁股站起身来,他恨恨的回头看了院门一眼,道:“要我说,这武的是行不通了。玉兄弟,要不我们直接闯进去得了。朔北王已去,临海郡山高皇帝远,又是我们的地盘,谁也奈何不了我们。”
另一富家子提醒他:“听说药王谷的人武功特别高,闯进去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胆小鬼。”白子生鄙夷道,“成百上千的官兵莫非还对付不了里面这几个?”
“若朔北王没死呢?”另一富家子问。
“可能吗?”白子生笑,“堕龙坑是什么地方,他出的来?”
“他若出的来,我把脑袋割下来给各位盛酒喝。”白子生得意的指天为誓。
“朔北王真……”这富家子说话时,不忘瞅瞅周围官兵,见他们离着远,才小声道:“去了,白太傅孙子,你侄儿是不是就要交给王上养了。”
白子生嘴咧着都到耳后根了,“在去年入秋之前,堂姐就与王上提过,朝堂上诸多大臣也赞同。若不是朔北王横空出世,这事早就成了。”
他堂姐正是白夫人,苏幕遮的嫂嫂。
“如此说来,子生兄来日将是王上的堂叔啊。”两位富家子羡慕道。
玉公子皱起了眉头,“你们在此地说此话,不觉不合时宜吗?”
雨落成溪,漫过青石板,顺着墙角水渠哗哗的流向巷子外小河。
在有着诗意的安静巷子中,黑衣富家子却分外惹人厌,他话语中挑衅之意不言而明。
幸娘手中依旧掂着巨斧,听黑衣富家子话,答道:“王爷出海去了,自然不在。”
“出海?哼!”富家子“唰”的一下展开扇子,轻摇道:“海上浪高风急,朔北王何等尊贵,怎会私自出海,我看是王爷压根不曾来临海郡吧。”
“你什么意思?”幸娘皱眉。
“什么意思?我看你这令牌是假的。”富家子合上纸扇,“王爷若来临海郡,郡守怎会不知?令牌何等重要,王爷又怎会让它落在旁人手中?”
“依我看,你是看临海郡天高皇帝远,来此行骗的吧。”富家子盛气凌人道。
南朝传承自前朝遗风,素以乌衣为贵。
着乌衣富家子乃临海郡纨绔子弟。不同的是,他姓白,名子生,是建康白家,即太傅白临川的远房侄子。
他刚由建康归来。在他动身前,朔北王尚在建康呼风唤雨。他离开后,偶听到王爷乘船沿江而去,赶往长江口了。
此地乃临海郡,与长江口隔着吴郡,会稽郡,东阳郡三郡之地。他刚赶回来不久,因此认为朔北王是如何也不会来这里的。
即便来临海郡,也不会蜗居在这小院之中,更遑论出海了。
“王爷行事莫非还要向你报备?”勾首领揶揄道。
白子生又唰的打开扇子,“谁也不需要,只是尔等伤我兄弟,只凭一块令牌就想蒙混过关?也太便宜你们了。”
“即便是朔北王的人,也不能随便伤人,更何况是世家子弟。”白子生又将纸扇合住,“既然你师父在,便请她出来给个说法吧。”
“师父不在,出海寻王爷去了。”幸娘觉得他胡搅蛮缠,想争辩又不知说什么。
“方才你不还说去通禀师父一声?”
“我有两个师父!”幸娘争辩道。
白子生打开扇子,优哉游哉道,“前言不搭后语,我看一定有问题。伯父,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
“不要说了。”方中正举起手制止他,道:“见令牌如见王爷本人,谁也不得无礼。”
方中正拱手向幸娘作揖,“多有得罪,方中正改日登门向王爷谢罪。”
他又吩咐左右官兵,“王爷将家眷安置在临海郡乃我辈的荣幸,万不可出了差池,你们带人在此守着,不要让旁人打扰了这里的清静。”
官兵应了后,方中正很快带人退出了巷子。
“命人盘查码头,看朔北王是否真的出海了。”方中正吩咐左右。
漱玉刚将白隼放飞在雨幕中,回头就见幸娘恨恨的上了小楼。
“怎么了?”漱玉问她。
幸娘将下面白子生的话说了,道:“他们竟敢说这枚令牌是假的。”
“为何不敢?”漱玉收拾桌上的笔墨纸砚,“他们一不曾见过王爷,二不曾见过朔北王令,只凭一枚与传闻相符的令牌对你恭敬已经是很客气了。”
“等他们查到王爷被困堕龙坑后怕还会上门,到时就不好应付了。”漱玉说。
幸娘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敢闯进来?”
漱玉摇摇头,“那倒不至于,只是贼心不死,外面的那些官兵是不会撤去的。”
果然。翌日清晨,细雨绵绵之中,方中正又来了,他领着竹轿上的儿子,身后依然跟着白子生三位富家子。
也许是表达诚意,方中正不让青衣小厮打伞,亲自敲门,对应门的首领拱手道:“老朽不敢责备谷主,一切都是小儿孟浪,只是罪不至死啊。”
他声音凄凉,也不知泪水还是雨水,在脸上横流,站在淫雨之中说不出的悲惨。
“他指着竹轿上的登徒子说,吾儿自受伤后便不吃不喝,形容枯槁,面若死灰,再不诊治便时日无多了。老朽听闻谷主有妙手回春之术,希望谷主能施以援手,救他……”幸娘在阁楼上将方中正的话叙述给漱玉听,末了道,“师父,他们还在门口站着呢。只是那方中正雨一大就受不了,打上了油纸伞。”
“哼,让他站着吧。”漱玉愠怒道,“以为查到王爷被困堕龙坑便以为王爷死了?”
如漱玉所料,在查到朔北王来到临海郡后,方中正已决定让儿子死心了,他可不想步齐乐陵的后尘。
那位玉公子也是一副心灰意冷模样。
但在听闻朔北王被困堕龙坑后。方中正顿时认为朔北王死定了,那玉公子心死灰复燃,双眼再次放出了光彩。
那玉公子也是痴情,不求太多,只要再见一面就好,是以有了方中正今日之事。
幸娘不懂这些,睁着一双大眼,满是问号。
“一些苍蝇罢了,莫理他们。”漱玉也摆了摆手,“算时间,谷主应该已经找到王爷了。”
幸娘眼睛再次瞪大,“王爷当真没事吗?”
漱玉轻笑,秋水双眸中满是温柔意,“若遇旁人,王爷生死自难测。泥腿子书生田丰的话,王爷就一定会脱身。”
或许是丢不起这人,方中正只来一日。余下一连三日,都是玉公子一人被竹轿抬到小院门外苦求。
白子生富家子也悠闲的在身边等候。他们都是富家子,渴了累了有人伺候,倒不虞受苦。
而且次日天即放晴,唯一让他们烦闷的潮湿梅雨也过去了。
至四日黄昏,白子生拍拍屁股站起身来,他恨恨的回头看了院门一眼,道:“要我说,这武的是行不通了。玉兄弟,要不我们直接闯进去得了。朔北王已去,临海郡山高皇帝远,又是我们的地盘,谁也奈何不了我们。”
另一富家子提醒他:“听说药王谷的人武功特别高,闯进去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
“胆小鬼。”白子生鄙夷道,“成百上千的官兵莫非还对付不了里面这几个?”
“若朔北王没死呢?”另一富家子问。
“可能吗?”白子生笑,“堕龙坑是什么地方,他出的来?”
“他若出的来,我把脑袋割下来给各位盛酒喝。”白子生得意的指天为誓。
“朔北王真……”这富家子说话时,不忘瞅瞅周围官兵,见他们离着远,才小声道:“去了,白太傅孙子,你侄儿是不是就要交给王上养了。”
白子生嘴咧着都到耳后根了,“在去年入秋之前,堂姐就与王上提过,朝堂上诸多大臣也赞同。若不是朔北王横空出世,这事早就成了。”
他堂姐正是白夫人,苏幕遮的嫂嫂。
“如此说来,子生兄来日将是王上的堂叔啊。”两位富家子羡慕道。
玉公子皱起了眉头,“你们在此地说此话,不觉不合时宜吗?”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