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3 第七十九章 闲池阁
- 244 第八十章 姑苏城
- 245 第八十一章 青鸟
- 246 第八十二章 太上忘情
- 247 第八十三章 开疆拓土
- 248 第八十四章 空山新雨后
- 249 第八十五章 陌上长歌任笑狂
- 250 第八十六章 齐夫人
- 251 第八十七章 机关术
- 252 第八十八章 昆仑觞
- 253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 254 第九十章 雕胡米
- 255 第九十一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
- 256 第九十二章 一步杀一人
- 257 第九十三章 坐隐对樵人
- 258 第九十四章 笔墨丹青
- 259 第九十五章 千机毒
- 260 第九十六章 一座坟
- 261 第九十七章 九鼎
- 262 第九十八章 尔虞我诈
- 263 第九十九章 凤鸣秋梧
- 264 第一百章 望穿秋水人不见
- 265 第一百零一章 狂佛
- 266 第一百零二章 楚腰纤细掌中轻
- 267 第一章 哀时命
- 268 第二章 奔丧
- 269 第三章 入我相思门
- 270 第四章 竹间风
- 271 第五章 千里共婵娟
- 272 第六章 打唐门
- 273 第七章 人道海水深
- 274 第八章 杀无名
- 275 第九章 杀生佛
- 276 第十章 毁人不倦
- 277 第十一章 莫封侯
- 278 第十二章 有山一长
- 279 第十三章 四面楚歌
- 280 第十四章 套路
- 281 第十五章 靴里剑
- 282 第十六章 长街当哭
- 283 第十七章 般若
- 284 第十八章 杀生碑
- 285 第十九章 万卷楼
- 286 第二十章 刁难
- 287 第二十一章 笛音
- 288 第二十二章 弈棋者
- 289 第二十三章 杀胡令
- 290 第二十四章 江边
- 291 第二十五章 北山书院
- 292 第二十六章 答案
- 293 第二十七章 四公子
- 294 第二十八章 爱别离(一)
- 295 第二十九章 爱别离(二)
- 296 第三十章 不动如山
- 297 第三十一章 爱别离(三)
- 298 第三十二章 手谈
- 299 第三十三章 闲敲棋子落灯花
- 300 第三十四章 气压一座城
- 301 第三十五章 退避三舍
- 302 第三十六章 调虎离山
- 303 第三十七章 太素
- 304 第三十八章 醉笑陪公三万场
- 305 第三十九章 万佛朝宗
- 306 第四十章 如来神掌
- 307 第四十一章 荻花
- 308 第四十二章 桃花衣
- 309 第四十三章 止境大法
- 310 第四十四章 铁衣寒
- 311 第四十五章 暖脚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第八十九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
叶秋荻继而莞尔一笑,“不过,平生能饮到昆仑殇,纵然所有酒成鸡肋也是值得的。”
昆仑殇源自战国之时,相传魏国贾姓重臣有一仆人,善于辨别好水。
贾姓重臣常令仆人泛小舟于黄河,用酒葫芦接河源好水,一日下来不过七八升。
相传,这种水在放置一宿后,颜色赤红如绛,用这种水以特有的造酒秘术酿制出来的酒便是昆仑殇。
换言之,这酿酒的水取自黄河源头,极为珍贵,因此历经数朝,昆仑殇一直被认为是酒中极品。
至现在,昆仑殇依旧一年只售百坛,若想饮到昆仑殇,唯有在咸阳。
苏幕遮便叹道:“想不到距咸阳千里之外,也能饮到昆仑殇。”
渔夫一笑,得意道:“这昆仑殇可不是来自咸阳贾家,而是在下亲手酿制的。”
叶秋荻一怔,放下酒盏,好奇道:“贾家造酒秘术拒不外传,不知前辈怎么得到的?”
“在下曾在北朝为官,在洛阳救过贾家家主一命。”
渔夫饮了一杯酒继续道:“家主知在下好杯中之物,又知吾不日南归,因此将这造酒秘术传给了我。”
叶秋荻有些羡慕,“前辈当真有幸。”
渔夫很能体谅叶秋荻的心情,“哈哈”一笑,“不错,不错。”说着,又为三人斟上了酒。
苏幕遮这次没有牛饮,而是浅尝一口,或许是心理因素,他也品到了这昆仑殇的芳味。
“这酿酒之水,前辈莫非也取自黄河源头?”苏幕遮好奇的问。
渔夫摇头,“酿酒之水,黄河之水甘冽,长江之水绵软。若配这鲈鱼,莼菜,非长江之水莫属。”
他又斟酒,“这昆仑殇的水乃是取自长江源头。”
苏幕遮奇道:“莫非前辈也善于辨别好水。”
“嗯~”渔夫又摇头,笑道:“我虽不识好水,但有朋友识好水。”
说罢,渔夫提起一条鲈鱼,放在船舷边,吹了一声口哨。
霎时间,小船三尺外的水面向外涌,很快跃出一条吻部短而阔,全身铅灰色,如海豚一般的大鱼来。
“江豚!”苏幕遮一惊,他前世不曾见过真江豚,只见过图画,想不到今日竟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了。
渔夫将鲈鱼扔过去,江豚跃起接住,一口吞下去后,落在水面上溅起金色的水花。
这江豚落入水中后,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喷水、突然转向,似在向苏幕遮等人表演把戏。
在玩腻之后,它点头又潜入了水面。
渔夫得意道:“我这位朋友,极善识水,比人厉害多了。”
苏幕遮点头:“前辈真是找了一位好朋友。”
渔夫得意的抚须,指着乳白菜碟内的烤鱼,道:“来来来,莫只饮酒,这酒就着松江鲈鱼才是绝配。”
三人依言举箸,各夹了一块鱼肉,慢慢品味。
“果然鲜嫩,不愧是起水鲜。”漱玉赞道。
叶秋荻就着鱼肉,饮一口酒,也不住点头,“这昆仑殇就上鱼肉,滋味又不同,真是绝了。”
苏幕遮已经顾不上说什么赞美话了,嘴里塞了一块鱼肉,只是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四人又对饮数杯,杯杯饮干。就着鱼肉,四人又谈起了诗词,诸子百家以及江北山河的满目疮痍。
这渔夫谈吐不凡,百家之言,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又通音律,字画,绝不是泛泛之辈。
只谈了几句,苏幕遮便应付不了了。
好在有叶秋荻与漱玉。漱玉对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知,叶秋荻更是胸中有丘壑。
二人时常听些苏幕遮的大胆言论,因此言语中的见解精到更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在南北局势,江左楚国初建的诸多观点上,二人的见解让渔夫忍不住扣船舷赞叹。
这些观点许多实则是苏幕遮的,只是苏幕遮心虽如镜,却不能用这些士大夫的话说明白,因此让叶秋荻与漱玉道了出来。
又谈了一会,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江上渐起水雾,烤鱼转眼也只剩下骨头架了,
渔夫摇了摇空了的酒葫芦,道:“意兴浓时天向晚,人逢知己酒却无,当真是煞风景。”
“舍下在太湖湖滨,三位不若去盘桓数日,如何?”渔夫邀请道。
苏幕遮一惊,“此地离太湖尚远,前辈莫非孤身一人飘舟至此?”
“当然,天下鱼肴,松江鲈鱼最鲜,而更鲜者,非这起水鲜。”渔夫笑道:“为这起水鲜,飘舟一昼夜值得。”
“况且老夫并非一人,莫忘了有老朋友相伴。”渔夫道。
苏幕遮顿觉老先生潇洒至极,非红尘众人能比的。
想到他夜晚飘舟的美景,苏幕遮叹道:“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庄周所言彼游方之外者,也不过如此了。”
渔夫眼前一亮,拍手赞道:“好诗,好诗,小哥当真有才。”
接着又摇头,“可惜,可惜。听此佳句,当浮一大白,只是无酒了。”
苏幕遮惭愧道:“先生谬赞了,这首诗非晚辈所著,只是感叹之余引用过来罢了。”
渔夫不以为意,“能吟咏出此句者,也是为风流之人啊。”
他摇摇头,又道:“寒舍所在之处,纵览太湖云水之美,峰峦之胜,三位请勿推辞。”
苏幕遮拱手道:“舟小人多,我三人又有朋友相伴,怕是不能与先生同行了。”
在渔夫有些失望之余,苏幕遮又道:“不过我三人正要去太湖之滨,三日后怕要叨扰张先生了。”
渔人大喜,连道“无妨。”
四人约定后,三人就此告辞,转身跃入湖面,踏水回到岸上。
他们转身向江心望去时,见鱼鹰整齐的站在船舷上,小舟周围泛起一圈水花,那应该是江豚在嬉戏了。
很快,江豚游到了小舟前方,不知如何,牵着小舟逆流而上,向太湖方向去了。
“杨柳可卷。去在斯时。流液可折。岂云旋归……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求名爵乎!赢得身前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江面上飘来一阵潇洒的歌声,虽小舟远去。
这时,日头已彻底落入西山,将最后一缕霞光也收回了,江心只有一道模糊的阴影。
直到阴影也消失了,三人才牵了牛,提着竹篓向租住的院子走去。
昆仑殇源自战国之时,相传魏国贾姓重臣有一仆人,善于辨别好水。
贾姓重臣常令仆人泛小舟于黄河,用酒葫芦接河源好水,一日下来不过七八升。
相传,这种水在放置一宿后,颜色赤红如绛,用这种水以特有的造酒秘术酿制出来的酒便是昆仑殇。
换言之,这酿酒的水取自黄河源头,极为珍贵,因此历经数朝,昆仑殇一直被认为是酒中极品。
至现在,昆仑殇依旧一年只售百坛,若想饮到昆仑殇,唯有在咸阳。
苏幕遮便叹道:“想不到距咸阳千里之外,也能饮到昆仑殇。”
渔夫一笑,得意道:“这昆仑殇可不是来自咸阳贾家,而是在下亲手酿制的。”
叶秋荻一怔,放下酒盏,好奇道:“贾家造酒秘术拒不外传,不知前辈怎么得到的?”
“在下曾在北朝为官,在洛阳救过贾家家主一命。”
渔夫饮了一杯酒继续道:“家主知在下好杯中之物,又知吾不日南归,因此将这造酒秘术传给了我。”
叶秋荻有些羡慕,“前辈当真有幸。”
渔夫很能体谅叶秋荻的心情,“哈哈”一笑,“不错,不错。”说着,又为三人斟上了酒。
苏幕遮这次没有牛饮,而是浅尝一口,或许是心理因素,他也品到了这昆仑殇的芳味。
“这酿酒之水,前辈莫非也取自黄河源头?”苏幕遮好奇的问。
渔夫摇头,“酿酒之水,黄河之水甘冽,长江之水绵软。若配这鲈鱼,莼菜,非长江之水莫属。”
他又斟酒,“这昆仑殇的水乃是取自长江源头。”
苏幕遮奇道:“莫非前辈也善于辨别好水。”
“嗯~”渔夫又摇头,笑道:“我虽不识好水,但有朋友识好水。”
说罢,渔夫提起一条鲈鱼,放在船舷边,吹了一声口哨。
霎时间,小船三尺外的水面向外涌,很快跃出一条吻部短而阔,全身铅灰色,如海豚一般的大鱼来。
“江豚!”苏幕遮一惊,他前世不曾见过真江豚,只见过图画,想不到今日竟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了。
渔夫将鲈鱼扔过去,江豚跃起接住,一口吞下去后,落在水面上溅起金色的水花。
这江豚落入水中后,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喷水、突然转向,似在向苏幕遮等人表演把戏。
在玩腻之后,它点头又潜入了水面。
渔夫得意道:“我这位朋友,极善识水,比人厉害多了。”
苏幕遮点头:“前辈真是找了一位好朋友。”
渔夫得意的抚须,指着乳白菜碟内的烤鱼,道:“来来来,莫只饮酒,这酒就着松江鲈鱼才是绝配。”
三人依言举箸,各夹了一块鱼肉,慢慢品味。
“果然鲜嫩,不愧是起水鲜。”漱玉赞道。
叶秋荻就着鱼肉,饮一口酒,也不住点头,“这昆仑殇就上鱼肉,滋味又不同,真是绝了。”
苏幕遮已经顾不上说什么赞美话了,嘴里塞了一块鱼肉,只是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四人又对饮数杯,杯杯饮干。就着鱼肉,四人又谈起了诗词,诸子百家以及江北山河的满目疮痍。
这渔夫谈吐不凡,百家之言,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又通音律,字画,绝不是泛泛之辈。
只谈了几句,苏幕遮便应付不了了。
好在有叶秋荻与漱玉。漱玉对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知,叶秋荻更是胸中有丘壑。
二人时常听些苏幕遮的大胆言论,因此言语中的见解精到更让人眼前一亮。
尤其在南北局势,江左楚国初建的诸多观点上,二人的见解让渔夫忍不住扣船舷赞叹。
这些观点许多实则是苏幕遮的,只是苏幕遮心虽如镜,却不能用这些士大夫的话说明白,因此让叶秋荻与漱玉道了出来。
又谈了一会,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江上渐起水雾,烤鱼转眼也只剩下骨头架了,
渔夫摇了摇空了的酒葫芦,道:“意兴浓时天向晚,人逢知己酒却无,当真是煞风景。”
“舍下在太湖湖滨,三位不若去盘桓数日,如何?”渔夫邀请道。
苏幕遮一惊,“此地离太湖尚远,前辈莫非孤身一人飘舟至此?”
“当然,天下鱼肴,松江鲈鱼最鲜,而更鲜者,非这起水鲜。”渔夫笑道:“为这起水鲜,飘舟一昼夜值得。”
“况且老夫并非一人,莫忘了有老朋友相伴。”渔夫道。
苏幕遮顿觉老先生潇洒至极,非红尘众人能比的。
想到他夜晚飘舟的美景,苏幕遮叹道:“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庄周所言彼游方之外者,也不过如此了。”
渔夫眼前一亮,拍手赞道:“好诗,好诗,小哥当真有才。”
接着又摇头,“可惜,可惜。听此佳句,当浮一大白,只是无酒了。”
苏幕遮惭愧道:“先生谬赞了,这首诗非晚辈所著,只是感叹之余引用过来罢了。”
渔夫不以为意,“能吟咏出此句者,也是为风流之人啊。”
他摇摇头,又道:“寒舍所在之处,纵览太湖云水之美,峰峦之胜,三位请勿推辞。”
苏幕遮拱手道:“舟小人多,我三人又有朋友相伴,怕是不能与先生同行了。”
在渔夫有些失望之余,苏幕遮又道:“不过我三人正要去太湖之滨,三日后怕要叨扰张先生了。”
渔人大喜,连道“无妨。”
四人约定后,三人就此告辞,转身跃入湖面,踏水回到岸上。
他们转身向江心望去时,见鱼鹰整齐的站在船舷上,小舟周围泛起一圈水花,那应该是江豚在嬉戏了。
很快,江豚游到了小舟前方,不知如何,牵着小舟逆流而上,向太湖方向去了。
“杨柳可卷。去在斯时。流液可折。岂云旋归……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求名爵乎!赢得身前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江面上飘来一阵潇洒的歌声,虽小舟远去。
这时,日头已彻底落入西山,将最后一缕霞光也收回了,江心只有一道模糊的阴影。
直到阴影也消失了,三人才牵了牛,提着竹篓向租住的院子走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