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 第二十一章 狩猎
- 23 第二十二章 秋词
- 24 第二十三章 千杯不醉
- 25 第二十四章 报复
- 26 第二十五章 剑舞
- 27 第二十六章 李勣
- 28 第二十七章 月下共饮
- 29 第二十八章 误解
- 30 第二十九章 玉簪
- 31 第三十章 曼舞
- 32 第三十一章 中秋夜宴
- 33 第三十二章 宫中秘事
- 34 第三十三章 随园公子
- 35 第三十四章 醉酒归来
- 36 第三十五章 猜心
- 37 第三十六章 除夕
- 38 第三十七章 元宵节
- 39 第三十八章 病重
- 40 第三十九章 骑马
- 41 第四十章 受伤
- 42 第四十一章 来历
- 43 第四十二章 心疼
- 44 第四十三章 情动
- 45 第四十四章 改封
- 46 第四十五章 太子生辰
- 47 第四十六章 萤火虫
- 48 第四十七章 柔情
- 49 第四十八章 远见
- 50 第四十九章 丢人
- 51 第五十章 婚事
- 52 第五十一章 惊马
- 53 第五十二章 情断
- 54 第五十三章 时机
- 55 第五十四章 畅饮
- 56 第五十五章 薨逝
- 57 第五十六章 劝勉
- 58 第五十七章 送行
- 59 第五十八章 遇刺
- 60 第五十九章 怀璧其罪
- 61 第六十章 诗赋
- 62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 63 第六十二章 韦贵妃
- 64 第六十三章 竹林深处
- 65 第六十四章 马球
- 66 第六十五章 寒兰
- 67 第六十六章 雪中狩猎
- 68 第六十七章 刺客
- 69 第六十八章 包庇
- 70 第六十九章 中毒
- 71 第七十章 思量
- 72 第七十一章 雪中梅
- 73 第七十二章 除夕夜宴
- 74 第七十三章 惊变
- 75 第七十四章 懂得
- 76 第七十五章 白雪红梅
- 77 第七十六章 情定
- 78 第七十七章 女儿心事
- 79 第七十八章 冲突
- 80 第七十九章 桃之夭夭
- 81 第八十章 探视
- 82 第八十一章 应对
- 83 第八十二章 偶遇
- 84 第八十三章 解围
- 85 第八十四章 武媚
- 86 第八十五章 议婚
- 87 第八十六章 浓情
- 88 第八十七章 玉镯
- 89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 90 第八十九章 山之高
- 91 第九十章 求亲
- 92 第九十一章 心悬
- 93 第九十二章 战祸
- 94 第九十三章 决断
- 95 第九十四章 大婚
- 96 第九十五章 迷醉
- 97 第九十六章 离开
- 98 第九十七章 谈心
- 99 第九十八章 灞桥
- 100 第九十九章 除恶
- 101 第一百章 西突厥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嫣儿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喜脉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阿史那心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可汗夫人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谈心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生产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亲事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使者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较量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女儿心事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战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逢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停战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食其果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赛马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归唐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怀孕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意外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新婚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成公主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信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舞歇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父子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君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坦白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遇刺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裂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殇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歌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尘埃落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书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间雪
- 138 番外:心悦君兮君不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一章 中秋夜宴
第三十一章 中秋夜宴
中秋夜宴的场地设在两仪殿外,月上柳梢头,众人都已经聚齐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在正中,后宫妃嫔、皇子公主们在两侧四散而坐,此次宴请大臣并不多,长孙无忌、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敬德是早就见过的,还有几个大臣我并不认识,看上去也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与李世民关系匪浅。
我请示了长孙皇后,得到她的允许,向水音点了点头,示意她歌舞可以开始了。
随着音乐声起,一众舞姬舞步蹁跹,翩然来到中央。为了不掩去月亮的光辉,只点了极少的灯火,舞姬们通体装扮皆是碧蓝色,手中绸带起起伏伏,灯火朦胧中仿若月色下的大海,波纹和缓的涌动着。月光如水般泻在她们身上,仿若照在海面上,而月光是柔和的,海水的波纹也是柔和的。
众人的视线皆被面前的蓝色海洋吸引了,我心中暗喜,如此才好继续接下来的内容。
舞姬身后是一个高约三尺、十尺见方的台子,高台四周装饰着云状图案,高台仿若是建在云间,台上装饰着帷幔和珠帘,台子旁边是一棵桂花树,花开正好,花香正浓。只是这边一片漆暗,如此场景在座众人却看不真切,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时间差不多了,我趁着众人观赏舞蹈,走上高台,在黑暗中坐到桂花树下,古琴早已经安放妥当,水音对着暗处的乐师摆了摆手,又看着我点了点头。音乐声停止,台下舞姬的动作慢了下来,高台四周的灯火随之渐次亮了起来,我在同一时间拨动琴弦,立刻将众人的视线引到高台之上。待一众舞姬散去,一个白衣飘飘、云鬓峨峨的女子从空中翩然而下,月光下,她白衣胜雪,衣袂随风,而此刻明月当空,月明星稀,她就仿若是从月宫中降临的一样,直到落地的刹那,才让人相信她不会飘然远去。我隔着珠帘看着她莲步轻移,舞姿曼妙,心道:果然不负曼舞其名。
曼舞步步生姿,手中广袖长带轻舞,让人觉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她目光清冷,眉黛含愁,显得清冷高洁,仙姿灵秀,真如广寒宫中仙子。我满意的看着曼舞,抚琴轻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悠悠的唱着这首四百年后的词人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心里默默的向东坡先生说着抱歉,希望他不要怪我胡乱盗用他的词,把他的词提前四百年前搬了出来。
月光清冷,台上的珠帘在月光的照射下,颗颗珠子莹然生光,那光也如月光般清冷,曼舞本就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此情此景,再加上身上一袭白衣,真让人随时担心她会羽化登仙,追着月光而去。
众人看得痴了,就连一贯爱吵闹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也都安静的听着、看着,李佑身子前倾,胳膊拄在案上,手微微的向前伸,像是担心曼舞会忽然间飘然而去,好及时抓住她一样。其他人也无不动容,只有李恪依旧表情淡淡,他这个千年冰山,我也不指望他能有什么反应了。
歌罢舞歇,众人仍旧呆愣着,依稀可以听见轻重不一的叹息声。我看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想看看帝后是否满意,惊见李世民的目光紧紧的盯在曼舞身上。我知道曼舞是迷人的,今天的她更是足以让在座的男人为之倾倒,可是李世民的目光里有赞赏、有怜惜,还有想把猎物收入囊中的占有欲。我的心往下一沉,我不会无心插柳,害了曼舞吧?
我看向长孙皇后,她的目光中只有赞赏,没有嫉妒,没有酸意。长孙皇后就坐在李世民旁边,她不会没有注意到李世民的异样,这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心胸真的宽广至此吗?
李世民好色,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可他毕竟不是荒淫成性的君王,他的神色很快恢复了正常,视线也从曼舞的身上移开,看着长孙皇后,说道:“皇后,你身边的人可真是了不得啊。”长孙皇后笑回道:“慕雪脑子里新鲜的玩意儿可多着呢。”
我和曼舞走下台子,向众人行了礼,说道:“我脑子里就这点儿东西,皇上和皇后若是再想看别的,可是再也没有了。”
李世民笑道:“好一个‘高处不胜寒’,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是词曲俱佳,舞姿曼妙。”李世民说道舞姿,又不由自主的看向曼舞,长孙无忌似有所察觉,面色有些不虞,咳了一声,对李世民说道:“依臣看,这舞倒是一般,关键是词写的好,中秋夜,正是应景。”
我明显的感觉到长孙无忌话里对曼舞的敌意,心想:人家皇后和在座的嫔妃们都没有不乐意,你这个国舅急什么呀!
李世民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是好词。”顿了顿,看向我,问道:“你才多大,怎么就能作出这样的词来?”我又不能说我是盗用的,因为他一定会接着问我从哪里盗来的,我总不能说是一个四百年后的词人吧!胡诌倒:“这词中都是人所周知的道理,我不过是润色了一下,编成了歌词罢了。”
李世民赞许的点头,转而看着曼舞,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曼舞略低下头,嘴角微微动了动,我说道:“回禀皇上,她叫曼舞,因为无法说话,所以不能回答皇上的问话,还望皇上恕罪。”
“什么?不会说话?”
李世民眉头一皱,眼神中闪过遗憾,随即又面露疼惜,在场众人皆是不住的叹息。长孙皇后叹道:“这么漂亮的姑娘,真是可惜。”
长孙皇后的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刚才曼舞那一舞,迷了众人的眼,也乱了在场男人的心,可是谁会想到,这样一个让人惊为天人的女子竟然不会说话。
一个妃子问道:“既是哑女,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和乐曲配合的这么好呢?”大家随之都疑惑的看着我,等着我的答案。
我回道:“曼舞虽然是哑女,但是耳朵是听得见的,并不影响排练舞蹈。”这话说出口,我又后悔了,如果李世民真的对曼舞有心思,听说她是哑女有可能就打消念头了,我这样说,不是会又让他起了心思吗?
曼舞只是笑着,面色如常,没有一丝自怨自怜,我侧目看着,这样的女子,也非池中之物。
我不知道再呆下去还会有什么,忙拉着曼舞告了退。
曼舞身上衣衫单薄,急着回房间换衣服。几日忙碌下来,我已经累极了,可是大好的月色,我又不忍就这样辜负了,在御花园找了一个秋千坐了下来,我不想荡秋千,只是累,想找个能坐的地方,可是又不想回房间。
我以前从来没有中秋赏月的习惯,因为在现代,城市里的月亮是看不真切的,可是这唐朝的月亮,更大,更亮。都是同一个月亮,为什么间隔了一千四百年,就差了这么多呢。
旁边有脚步声,我只当是哪个宫里的宫女,眼睛仍旧盯着天上的月亮,看也不看的问道:“你也来赏月吗?”等了好一会儿,也不闻对方说话,我又意识到刚才的脚步声不像是女孩子的。我看向来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李恪。
我几乎是从秋千上弹跳起来,俯身叫道:“蜀王殿下!”李恪淡淡道:“免礼吧。”
我直起身子,心想他不是在宴会上吗?怎么也跑到这儿来了。我低着头等着他离开,可是他好像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我抬起头,见他修长的手指随意的拨弄这面前的木芙蓉。我刚想开口告退,他忽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什么?”我疑惑的看着他,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看出来我不是这里的人了?不可能啊,我和他接触的并不多,即使他再聪明,也想不到这里才对。
李恪背过手,冷冷的看着我,说道:“你是太子的人,还是越王的人?又或者,你根本就是外番的细作。”
我冷冷的盯回去,说道:“蜀王殿下,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我不是谁的人,更不是什么细作。”
“是吗?”李恪走近我,说道:“不是太子的人,却冒着杀头的危险为太子解围;不是越王的人,却和越王关系如此密切;一个小小的宫女,却敢顶撞燕王,又可以接近梁王、晋王,还向梁王打听本王的喜好,你究竟有什么目的?”
李恪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紧紧的盯着我的眼睛,居高临下的看着我,无形的给了我很大的压迫感。我没想到我的好心会变成罪过,而我只是想想办法回到现代却变成了别有用心。
我请示了长孙皇后,得到她的允许,向水音点了点头,示意她歌舞可以开始了。
随着音乐声起,一众舞姬舞步蹁跹,翩然来到中央。为了不掩去月亮的光辉,只点了极少的灯火,舞姬们通体装扮皆是碧蓝色,手中绸带起起伏伏,灯火朦胧中仿若月色下的大海,波纹和缓的涌动着。月光如水般泻在她们身上,仿若照在海面上,而月光是柔和的,海水的波纹也是柔和的。
众人的视线皆被面前的蓝色海洋吸引了,我心中暗喜,如此才好继续接下来的内容。
舞姬身后是一个高约三尺、十尺见方的台子,高台四周装饰着云状图案,高台仿若是建在云间,台上装饰着帷幔和珠帘,台子旁边是一棵桂花树,花开正好,花香正浓。只是这边一片漆暗,如此场景在座众人却看不真切,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时间差不多了,我趁着众人观赏舞蹈,走上高台,在黑暗中坐到桂花树下,古琴早已经安放妥当,水音对着暗处的乐师摆了摆手,又看着我点了点头。音乐声停止,台下舞姬的动作慢了下来,高台四周的灯火随之渐次亮了起来,我在同一时间拨动琴弦,立刻将众人的视线引到高台之上。待一众舞姬散去,一个白衣飘飘、云鬓峨峨的女子从空中翩然而下,月光下,她白衣胜雪,衣袂随风,而此刻明月当空,月明星稀,她就仿若是从月宫中降临的一样,直到落地的刹那,才让人相信她不会飘然远去。我隔着珠帘看着她莲步轻移,舞姿曼妙,心道:果然不负曼舞其名。
曼舞步步生姿,手中广袖长带轻舞,让人觉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她目光清冷,眉黛含愁,显得清冷高洁,仙姿灵秀,真如广寒宫中仙子。我满意的看着曼舞,抚琴轻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悠悠的唱着这首四百年后的词人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心里默默的向东坡先生说着抱歉,希望他不要怪我胡乱盗用他的词,把他的词提前四百年前搬了出来。
月光清冷,台上的珠帘在月光的照射下,颗颗珠子莹然生光,那光也如月光般清冷,曼舞本就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此情此景,再加上身上一袭白衣,真让人随时担心她会羽化登仙,追着月光而去。
众人看得痴了,就连一贯爱吵闹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也都安静的听着、看着,李佑身子前倾,胳膊拄在案上,手微微的向前伸,像是担心曼舞会忽然间飘然而去,好及时抓住她一样。其他人也无不动容,只有李恪依旧表情淡淡,他这个千年冰山,我也不指望他能有什么反应了。
歌罢舞歇,众人仍旧呆愣着,依稀可以听见轻重不一的叹息声。我看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想看看帝后是否满意,惊见李世民的目光紧紧的盯在曼舞身上。我知道曼舞是迷人的,今天的她更是足以让在座的男人为之倾倒,可是李世民的目光里有赞赏、有怜惜,还有想把猎物收入囊中的占有欲。我的心往下一沉,我不会无心插柳,害了曼舞吧?
我看向长孙皇后,她的目光中只有赞赏,没有嫉妒,没有酸意。长孙皇后就坐在李世民旁边,她不会没有注意到李世民的异样,这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心胸真的宽广至此吗?
李世民好色,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可他毕竟不是荒淫成性的君王,他的神色很快恢复了正常,视线也从曼舞的身上移开,看着长孙皇后,说道:“皇后,你身边的人可真是了不得啊。”长孙皇后笑回道:“慕雪脑子里新鲜的玩意儿可多着呢。”
我和曼舞走下台子,向众人行了礼,说道:“我脑子里就这点儿东西,皇上和皇后若是再想看别的,可是再也没有了。”
李世民笑道:“好一个‘高处不胜寒’,好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真是词曲俱佳,舞姿曼妙。”李世民说道舞姿,又不由自主的看向曼舞,长孙无忌似有所察觉,面色有些不虞,咳了一声,对李世民说道:“依臣看,这舞倒是一般,关键是词写的好,中秋夜,正是应景。”
我明显的感觉到长孙无忌话里对曼舞的敌意,心想:人家皇后和在座的嫔妃们都没有不乐意,你这个国舅急什么呀!
李世民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是好词。”顿了顿,看向我,问道:“你才多大,怎么就能作出这样的词来?”我又不能说我是盗用的,因为他一定会接着问我从哪里盗来的,我总不能说是一个四百年后的词人吧!胡诌倒:“这词中都是人所周知的道理,我不过是润色了一下,编成了歌词罢了。”
李世民赞许的点头,转而看着曼舞,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曼舞略低下头,嘴角微微动了动,我说道:“回禀皇上,她叫曼舞,因为无法说话,所以不能回答皇上的问话,还望皇上恕罪。”
“什么?不会说话?”
李世民眉头一皱,眼神中闪过遗憾,随即又面露疼惜,在场众人皆是不住的叹息。长孙皇后叹道:“这么漂亮的姑娘,真是可惜。”
长孙皇后的话正是众人心中所想,刚才曼舞那一舞,迷了众人的眼,也乱了在场男人的心,可是谁会想到,这样一个让人惊为天人的女子竟然不会说话。
一个妃子问道:“既是哑女,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和乐曲配合的这么好呢?”大家随之都疑惑的看着我,等着我的答案。
我回道:“曼舞虽然是哑女,但是耳朵是听得见的,并不影响排练舞蹈。”这话说出口,我又后悔了,如果李世民真的对曼舞有心思,听说她是哑女有可能就打消念头了,我这样说,不是会又让他起了心思吗?
曼舞只是笑着,面色如常,没有一丝自怨自怜,我侧目看着,这样的女子,也非池中之物。
我不知道再呆下去还会有什么,忙拉着曼舞告了退。
曼舞身上衣衫单薄,急着回房间换衣服。几日忙碌下来,我已经累极了,可是大好的月色,我又不忍就这样辜负了,在御花园找了一个秋千坐了下来,我不想荡秋千,只是累,想找个能坐的地方,可是又不想回房间。
我以前从来没有中秋赏月的习惯,因为在现代,城市里的月亮是看不真切的,可是这唐朝的月亮,更大,更亮。都是同一个月亮,为什么间隔了一千四百年,就差了这么多呢。
旁边有脚步声,我只当是哪个宫里的宫女,眼睛仍旧盯着天上的月亮,看也不看的问道:“你也来赏月吗?”等了好一会儿,也不闻对方说话,我又意识到刚才的脚步声不像是女孩子的。我看向来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李恪。
我几乎是从秋千上弹跳起来,俯身叫道:“蜀王殿下!”李恪淡淡道:“免礼吧。”
我直起身子,心想他不是在宴会上吗?怎么也跑到这儿来了。我低着头等着他离开,可是他好像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我抬起头,见他修长的手指随意的拨弄这面前的木芙蓉。我刚想开口告退,他忽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什么?”我疑惑的看着他,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看出来我不是这里的人了?不可能啊,我和他接触的并不多,即使他再聪明,也想不到这里才对。
李恪背过手,冷冷的看着我,说道:“你是太子的人,还是越王的人?又或者,你根本就是外番的细作。”
我冷冷的盯回去,说道:“蜀王殿下,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我不是谁的人,更不是什么细作。”
“是吗?”李恪走近我,说道:“不是太子的人,却冒着杀头的危险为太子解围;不是越王的人,却和越王关系如此密切;一个小小的宫女,却敢顶撞燕王,又可以接近梁王、晋王,还向梁王打听本王的喜好,你究竟有什么目的?”
李恪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紧紧的盯着我的眼睛,居高临下的看着我,无形的给了我很大的压迫感。我没想到我的好心会变成罪过,而我只是想想办法回到现代却变成了别有用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