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2 第五十一章 惊马
- 53 第五十二章 情断
- 54 第五十三章 时机
- 55 第五十四章 畅饮
- 56 第五十五章 薨逝
- 57 第五十六章 劝勉
- 58 第五十七章 送行
- 59 第五十八章 遇刺
- 60 第五十九章 怀璧其罪
- 61 第六十章 诗赋
- 62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 63 第六十二章 韦贵妃
- 64 第六十三章 竹林深处
- 65 第六十四章 马球
- 66 第六十五章 寒兰
- 67 第六十六章 雪中狩猎
- 68 第六十七章 刺客
- 69 第六十八章 包庇
- 70 第六十九章 中毒
- 71 第七十章 思量
- 72 第七十一章 雪中梅
- 73 第七十二章 除夕夜宴
- 74 第七十三章 惊变
- 75 第七十四章 懂得
- 76 第七十五章 白雪红梅
- 77 第七十六章 情定
- 78 第七十七章 女儿心事
- 79 第七十八章 冲突
- 80 第七十九章 桃之夭夭
- 81 第八十章 探视
- 82 第八十一章 应对
- 83 第八十二章 偶遇
- 84 第八十三章 解围
- 85 第八十四章 武媚
- 86 第八十五章 议婚
- 87 第八十六章 浓情
- 88 第八十七章 玉镯
- 89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 90 第八十九章 山之高
- 91 第九十章 求亲
- 92 第九十一章 心悬
- 93 第九十二章 战祸
- 94 第九十三章 决断
- 95 第九十四章 大婚
- 96 第九十五章 迷醉
- 97 第九十六章 离开
- 98 第九十七章 谈心
- 99 第九十八章 灞桥
- 100 第九十九章 除恶
- 101 第一百章 西突厥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嫣儿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喜脉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阿史那心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可汗夫人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谈心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生产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亲事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使者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较量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女儿心事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战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逢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停战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食其果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赛马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归唐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怀孕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意外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新婚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成公主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信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舞歇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父子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君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坦白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遇刺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裂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殇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歌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尘埃落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书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间雪
- 138 番外:心悦君兮君不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我说道:“可是我们现在是要出府啊。”李恪道:“本王也没有说要在府里吃啊。”
不在府里吃饭?那要去哪里啊?我心中虽有疑惑,但是看着他那副拽拽的样子,忍住没再多问。
我怎么也没想到,李恪带我来的地方竟是我和高阳第一次出宫时吃过的那家路边的馄饨摊。他丝毫不避讳身份,找了一张空桌子,随意的坐了下来。见我站着不动,指了指对面的位置,说道:“坐吧。”
这个小摊虽然简陋,但是收拾的很干净,老板做的馄饨和小笼包子也很好吃。但饶是如此,像李恪堂堂皇子来吃路边摊,还是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老板像是和李恪已经很熟了,但是显然不知道他的身份,见了李恪,一边忙活着一边招呼道:“您来啦?今天吃点儿什么?”李恪道:“给我来两碗馄饨,一笼包子。”老板道:“好嘞!您稍等,马上好!”
我看着李恪和老板说话的样子,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食客,虽然脸上的表情仍是淡淡的,但是完全没有了盛气凌人的感觉。
老板把吃的端上来,说了句:“二位慢用。”又接着去忙活了。
这个时间客人不是很多,摊位摆在室外,空气很好。李恪递给我一双筷子,说道:“这儿的东西味道不错,尝尝。”我接过他手中的筷子,说道:“我来过这里的。”
“哦?”李恪好奇的看着我。我说道:“还是去年的时候,和高阳公主一起来的。”我顿了顿,问道:“殿下为什么会喜欢来这里?”
李恪放下筷子,看着我说道:“你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来这种地方是吗?”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李恪看了看在灶上忙碌的老板,又看了看不远处衣衫褴褛的挑夫,说道:“只有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才能真切的了解到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他们的需要,也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
我知道李恪胸怀大志,也知道他有想法,有抱负。可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样的抱负。在这一刻,对于这位大唐皇子,我不得不由心的钦佩,同时深深的为他的这些话而感动。我看着他幽深的目光,问道:“殿下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了吗?”
李恪用汤匙搅了搅碗里的馄饨,说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盛世,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贫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安定和乐的大唐盛世。”他顿了顿,看着周围的这些大唐子民,说道:“一个国家的强盛,最重要的不是疆域是否辽阔,也不是军队是否强大,而是他的子民生活的是否幸福。”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我很清楚,这样的盛世,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使出现也如流星般稍纵即逝,最终总会被战乱或者暴政打破。可是在每一个朝代,都总有一些人在为这样的盛世而努力着。
我问道:“殿下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他不止一次嫌弃我笨,而且我们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少,但是说过的话十个指头也能数的清,他怎么会突然和我一起吃早饭,又和我说这些话呢?难道只是因为我帮了杨妃?
李恪看了看我,说道:“吃东西吧,再不吃就凉了。”
他这算什么?回避问题?我舀了一匙汤,边把汤往嘴里送边看着他。从他的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我便只好埋头安心吃饭。
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我们一前一后的走着。我看着李恪的背影,想着他心中的那个大唐盛世。若他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中的大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盯着本王看够了吗?”一直沉默不语走在前面的李恪忽然出声。我一愣,“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难不成他身后长了眼睛?
李恪放慢了脚步,让我能够与他并肩而行,说道:“若是被人这样偷着看都不能发觉,恐怕本王是怎么死的自己都不知道。”
他就像在说一件极轻松的事情,我却惊了一身的冷汗。杨妃遇刺的情景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又听李恪如此说。真正的争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这样了,那之后的日子又该如何呢?
李恪停下来,看着我道:“你在害怕?”我看着他的眼睛,问道:“是谁?是谁想要你的命?是谁要杀杨妃?”李恪淡淡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对你没有好处。”我问道:“那殿下为什么又要告诉我那些?”李恪细看了我一会儿,说道:“本王只是想让你知道,宫中并非如看上去那般风平浪静,以前有皇后庇护着你,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有些人纵然有心思,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可如今皇后不在了,后宫、前朝都暗流汹涌,你自己要万事谨慎。”
后宫?前朝?他是指什么?后位之争和储君之争吗?我正想着,李恪已经继续往前走了,我跟上去,脑子里乱的像一锅粥。李恪这个人一向惜字如金,说多少话要看他的心情。他不想说的话是任凭你怎么问他也不会说的。
--------------------------------
第二天一早,我刚吃完早饭,就听门外有人说道:“慕雪姑娘,在下沈洛,奉吴王殿下之命送姑娘回宫。”我向门口看过去,见门外站着的正是我几日前在李恪的书房见过的那个人。
我走上前,说道:“有劳了,你稍等一下,我收拾收拾就来。”
这个沈洛的表情和李恪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如果说李恪的那张脸像冰,那他的脸就像铁,同样是一点儿儿情绪都没有。
虽说搬到尚仪局没有多久,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己的窝,离开数日,还是挺想念这里的。
我刚坐下没一会儿,素心就带了好些补品过来,说道:“娘娘知道你今天回来,特地让我送了些补品过来,说是让你好好调养调养身子。娘娘已经嘱咐过尚仪大人了,说你伤势还没有痊愈,这段日子就不要给你指派差事了。”
我和素心虽不是很熟,但自从一起死里逃生,关系就似乎更近了些。我说道:“让杨妃娘娘费心了,还请素心姐姐替我谢谢娘娘。”素心道:“你能尽快好奇来就比什么都强,你不知道,殿下把你带回府的时候我们看着你的样子都吓坏了。好了,你好好歇着吧,我还要回去给娘娘复命呢。”
“素心姐姐慢走!”我把素心送出院子,想着杨妃这些日子对我的关切,对碧儿说道:“我去看看杨妃,你留在家里把房间收拾一下吧。”碧儿笑着说道:“好,姐姐去吧。”
去杨妃的沁月轩要经过立政殿。我走到立政殿的宫门口,忍不住停了下来,往里面走了两步。昔日人们往来不绝的立政殿,此刻安静得一片花瓣儿落在地上都能听见声音。墙边的海棠开得极好,和去年的这个时候没有半点区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海棠花这般艳丽,又知为谁开?
立政殿是留了负责打扫的宫女和太监的,也不知道人在哪里,半个人影也看不到。看着悄无声息的宫殿,大有人去楼空之感。
我信步走到长孙皇后的寝室前,见门开着,忽听里面有人问到:“谁在外面?”声音听着很像李世民。
我走进门,果然见李世民坐在他平时所坐的椅榻上,忙施礼道:“参见皇上。”
“是你?你怎么来了?”他拧眉看着我,声音中带着叹息。
我见李世民没有要责怪我的意思,松了一口气,说道:“我想去沁月轩,路过立政殿,就忍不住想进来看上一眼。”
李世民打量着我,赞许的点点头,说道:“你如此有心,也不枉皇后疼你。”我道:“皇后娘娘宽和待下,恩惠六宫,我每每路过立政殿,总会想起皇后往日风采。”
李世民站起身,抚着长孙皇后生前惯用的物什,叹声道:“皇后何止是恩惠六宫啊!朕的江山,有三分是武将们出生入死帮朕打下来的,三分是文臣谋士们殚精竭虑帮朕保下来的,另外四分当功归皇后啊。若无皇后,便没有今日的朕,没有今日的大唐。”
李世民眼中盈盈似有泪光,长孙皇后过世这么久了,他还是这般伤心怀念,足见他们夫妻情深。我心知没有天子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遂低下头,说道:“皇后母仪天下,其气度让人钦佩。”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说道:“朕听闻你陪杨妃去兴善寺上香,遇到刺客,受了伤?”我说道:“一点儿小伤,不碍事。”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无碍就好,行了,你下去吧。”
“是!”我转过身,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停了下来。回过头,说道:“皇上,皇后娘娘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皇上和几位殿下。还望皇上保重龙体,切勿太过伤怀。否则皇后在天上看着也不能安心的!”
李世民抬头看了我一会儿,点点头,说道:“朕知道了。”
不在府里吃饭?那要去哪里啊?我心中虽有疑惑,但是看着他那副拽拽的样子,忍住没再多问。
我怎么也没想到,李恪带我来的地方竟是我和高阳第一次出宫时吃过的那家路边的馄饨摊。他丝毫不避讳身份,找了一张空桌子,随意的坐了下来。见我站着不动,指了指对面的位置,说道:“坐吧。”
这个小摊虽然简陋,但是收拾的很干净,老板做的馄饨和小笼包子也很好吃。但饶是如此,像李恪堂堂皇子来吃路边摊,还是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老板像是和李恪已经很熟了,但是显然不知道他的身份,见了李恪,一边忙活着一边招呼道:“您来啦?今天吃点儿什么?”李恪道:“给我来两碗馄饨,一笼包子。”老板道:“好嘞!您稍等,马上好!”
我看着李恪和老板说话的样子,就像个再普通不过的食客,虽然脸上的表情仍是淡淡的,但是完全没有了盛气凌人的感觉。
老板把吃的端上来,说了句:“二位慢用。”又接着去忙活了。
这个时间客人不是很多,摊位摆在室外,空气很好。李恪递给我一双筷子,说道:“这儿的东西味道不错,尝尝。”我接过他手中的筷子,说道:“我来过这里的。”
“哦?”李恪好奇的看着我。我说道:“还是去年的时候,和高阳公主一起来的。”我顿了顿,问道:“殿下为什么会喜欢来这里?”
李恪放下筷子,看着我说道:“你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来这种地方是吗?”我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李恪看了看在灶上忙碌的老板,又看了看不远处衣衫褴褛的挑夫,说道:“只有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才能真切的了解到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他们的需要,也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
我知道李恪胸怀大志,也知道他有想法,有抱负。可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样的抱负。在这一刻,对于这位大唐皇子,我不得不由心的钦佩,同时深深的为他的这些话而感动。我看着他幽深的目光,问道:“殿下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了吗?”
李恪用汤匙搅了搅碗里的馄饨,说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盛世,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贫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安定和乐的大唐盛世。”他顿了顿,看着周围的这些大唐子民,说道:“一个国家的强盛,最重要的不是疆域是否辽阔,也不是军队是否强大,而是他的子民生活的是否幸福。”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我很清楚,这样的盛世,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使出现也如流星般稍纵即逝,最终总会被战乱或者暴政打破。可是在每一个朝代,都总有一些人在为这样的盛世而努力着。
我问道:“殿下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他不止一次嫌弃我笨,而且我们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少,但是说过的话十个指头也能数的清,他怎么会突然和我一起吃早饭,又和我说这些话呢?难道只是因为我帮了杨妃?
李恪看了看我,说道:“吃东西吧,再不吃就凉了。”
他这算什么?回避问题?我舀了一匙汤,边把汤往嘴里送边看着他。从他的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我便只好埋头安心吃饭。
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我们一前一后的走着。我看着李恪的背影,想着他心中的那个大唐盛世。若他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中的大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盯着本王看够了吗?”一直沉默不语走在前面的李恪忽然出声。我一愣,“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难不成他身后长了眼睛?
李恪放慢了脚步,让我能够与他并肩而行,说道:“若是被人这样偷着看都不能发觉,恐怕本王是怎么死的自己都不知道。”
他就像在说一件极轻松的事情,我却惊了一身的冷汗。杨妃遇刺的情景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又听李恪如此说。真正的争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这样了,那之后的日子又该如何呢?
李恪停下来,看着我道:“你在害怕?”我看着他的眼睛,问道:“是谁?是谁想要你的命?是谁要杀杨妃?”李恪淡淡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对你没有好处。”我问道:“那殿下为什么又要告诉我那些?”李恪细看了我一会儿,说道:“本王只是想让你知道,宫中并非如看上去那般风平浪静,以前有皇后庇护着你,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有些人纵然有心思,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可如今皇后不在了,后宫、前朝都暗流汹涌,你自己要万事谨慎。”
后宫?前朝?他是指什么?后位之争和储君之争吗?我正想着,李恪已经继续往前走了,我跟上去,脑子里乱的像一锅粥。李恪这个人一向惜字如金,说多少话要看他的心情。他不想说的话是任凭你怎么问他也不会说的。
--------------------------------
第二天一早,我刚吃完早饭,就听门外有人说道:“慕雪姑娘,在下沈洛,奉吴王殿下之命送姑娘回宫。”我向门口看过去,见门外站着的正是我几日前在李恪的书房见过的那个人。
我走上前,说道:“有劳了,你稍等一下,我收拾收拾就来。”
这个沈洛的表情和李恪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如果说李恪的那张脸像冰,那他的脸就像铁,同样是一点儿儿情绪都没有。
虽说搬到尚仪局没有多久,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己的窝,离开数日,还是挺想念这里的。
我刚坐下没一会儿,素心就带了好些补品过来,说道:“娘娘知道你今天回来,特地让我送了些补品过来,说是让你好好调养调养身子。娘娘已经嘱咐过尚仪大人了,说你伤势还没有痊愈,这段日子就不要给你指派差事了。”
我和素心虽不是很熟,但自从一起死里逃生,关系就似乎更近了些。我说道:“让杨妃娘娘费心了,还请素心姐姐替我谢谢娘娘。”素心道:“你能尽快好奇来就比什么都强,你不知道,殿下把你带回府的时候我们看着你的样子都吓坏了。好了,你好好歇着吧,我还要回去给娘娘复命呢。”
“素心姐姐慢走!”我把素心送出院子,想着杨妃这些日子对我的关切,对碧儿说道:“我去看看杨妃,你留在家里把房间收拾一下吧。”碧儿笑着说道:“好,姐姐去吧。”
去杨妃的沁月轩要经过立政殿。我走到立政殿的宫门口,忍不住停了下来,往里面走了两步。昔日人们往来不绝的立政殿,此刻安静得一片花瓣儿落在地上都能听见声音。墙边的海棠开得极好,和去年的这个时候没有半点区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海棠花这般艳丽,又知为谁开?
立政殿是留了负责打扫的宫女和太监的,也不知道人在哪里,半个人影也看不到。看着悄无声息的宫殿,大有人去楼空之感。
我信步走到长孙皇后的寝室前,见门开着,忽听里面有人问到:“谁在外面?”声音听着很像李世民。
我走进门,果然见李世民坐在他平时所坐的椅榻上,忙施礼道:“参见皇上。”
“是你?你怎么来了?”他拧眉看着我,声音中带着叹息。
我见李世民没有要责怪我的意思,松了一口气,说道:“我想去沁月轩,路过立政殿,就忍不住想进来看上一眼。”
李世民打量着我,赞许的点点头,说道:“你如此有心,也不枉皇后疼你。”我道:“皇后娘娘宽和待下,恩惠六宫,我每每路过立政殿,总会想起皇后往日风采。”
李世民站起身,抚着长孙皇后生前惯用的物什,叹声道:“皇后何止是恩惠六宫啊!朕的江山,有三分是武将们出生入死帮朕打下来的,三分是文臣谋士们殚精竭虑帮朕保下来的,另外四分当功归皇后啊。若无皇后,便没有今日的朕,没有今日的大唐。”
李世民眼中盈盈似有泪光,长孙皇后过世这么久了,他还是这般伤心怀念,足见他们夫妻情深。我心知没有天子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遂低下头,说道:“皇后母仪天下,其气度让人钦佩。”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说道:“朕听闻你陪杨妃去兴善寺上香,遇到刺客,受了伤?”我说道:“一点儿小伤,不碍事。”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无碍就好,行了,你下去吧。”
“是!”我转过身,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停了下来。回过头,说道:“皇上,皇后娘娘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皇上和几位殿下。还望皇上保重龙体,切勿太过伤怀。否则皇后在天上看着也不能安心的!”
李世民抬头看了我一会儿,点点头,说道:“朕知道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