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7 第七十六章 情定
- 78 第七十七章 女儿心事
- 79 第七十八章 冲突
- 80 第七十九章 桃之夭夭
- 81 第八十章 探视
- 82 第八十一章 应对
- 83 第八十二章 偶遇
- 84 第八十三章 解围
- 85 第八十四章 武媚
- 86 第八十五章 议婚
- 87 第八十六章 浓情
- 88 第八十七章 玉镯
- 89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 90 第八十九章 山之高
- 91 第九十章 求亲
- 92 第九十一章 心悬
- 93 第九十二章 战祸
- 94 第九十三章 决断
- 95 第九十四章 大婚
- 96 第九十五章 迷醉
- 97 第九十六章 离开
- 98 第九十七章 谈心
- 99 第九十八章 灞桥
- 100 第九十九章 除恶
- 101 第一百章 西突厥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嫣儿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喜脉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阿史那心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可汗夫人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谈心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生产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亲事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使者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较量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女儿心事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战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逢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停战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食其果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赛马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归唐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怀孕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意外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新婚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成公主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信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舞歇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父子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君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坦白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遇刺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裂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殇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歌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尘埃落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书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间雪
- 138 番外:心悦君兮君不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六章 浓情
第八十六章 浓情
他倏地吻住我的唇,霸道却又缠绵,用行动打消我的疑虑和不安。许久,他停下来,抚着我微微发红的脸颊,声音盛满柔情,“你想要的,我能给你,就一定会给。我不能给的......”
我捂住他的唇,开口打断他的话,“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想要的,唯有一颗真心,一份懂得,你不能给的,我亦不会奢求。”以前谈恋爱,总是要求对方要对自己怎样怎样,做不到便要闹情绪。可是现在才明白,有些时候,爱一个人,是需要舍弃一些东西,承受一些东西的。也许,我对以前的男朋友,并不是爱情。像我对李恪,明明知道他不得善终,明明知道未来是什么,还是情难自禁,未来再苦再痛,也甘愿忍受。
他放在我腰上的手紧了紧,下巴抵着我的头,喃喃道:“好一个一颗真心,一份懂得。我若给不了你,就不会带你来这里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伏在他的腿上,看着夜色一点一点的变浓。一个多月的分离,我很想知道他这段时间的情况,他遇到多少辛苦,多少麻烦。可是又什么都不想说。只想这样枕着他的膝盖,静静的呆着,看看天,听听风。
上次和他来这里时,正是中秋时节,夜晚林间的空气带着彻骨的寒意。而这个时候,林间的夜晚是最舒服的,夜风拂在脸上,轻轻柔柔的。一整天的暑热,在这一刻全部都消散了。
我有一丝困倦,微微的闭上眼睛,声音含糊的说道:“我们明早再回去好不好?”说完脸一红,好像是在暗示他什么。他并未在意,柔声道:“好,是不是困了?困了就睡一会儿吧。”说完,把我从他的腿上扶起来,站起身将两幅草席叠放在一起。
草席也不知道是用什么草编就的,很是柔软,我枕着李恪的胳膊,闻着他的身上淡淡的气息,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满足。然而我的内心又矛盾,既想躺在他的怀里这样这样安然睡上一觉,又想清醒着,好好的感受这一刻的时光。
就这样纠结着,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醒来时,天刚微微亮,见他的手臂搂在我的腰上,心里传来一阵暖意。抬起头,见他还在睡着,眉宇间舒展了许多,嘴唇仍旧紧紧的抿着。这一刻的他,就像一个孩子。他离我是这样近,我可以清楚的看清他的每一根睫毛,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拂在我的脸上,相濡以沫,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呢?我以前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可以和他挨得这么近,他可以有那么温柔的眼神和语气。
“还没看够吗?”他倏地开口,眼睛仍旧闭着。我被他猛地吓了一跳,转而疑惑的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我一直盯着他的脸,我敢肯定他的眼睛一动也没有动过。我摸了摸他的额头,也没长第三只眼睛啊。
他握住我的手,缓缓的睁开眼睛,悠悠的说道:“睡得好吗?”我点点头,看着外面渐亮的天色,低声说道:“我们该回去了是不是?”
他在我的手上一捏,说道:“舍不得这里吗?以后到了封地,我们就建一座这样的竹楼可好?”
我娇声笑道:“我大唐堂堂的吴王殿下竟然住这么简陋的竹楼,就算皇上允许,大唐的臣民们也不会允许啊。”
李恪说道:“那我们就在郊外建一座,无事便去住上一晚。”
“好啊!”对于未来,我既有憧憬,又有恐慌。只能努力的说服自己不要过早的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
在大学时,对历朝历代的皇宫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总想着若能一睹昔日皇宫中的景象该多好。可是现在如愿住到大唐的皇宫里来了,对于满目的红砖绿瓦,只感觉到压抑。所以,每每出宫,便都不愿意再回去,总是能在外面多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虽然明白最终总是要回去的。
进了城门,我见远远有卖吃的的小摊,对李恪说道:“我想吃那家的馄饨了,我们吃完早饭再回去吧。”
“好,我也饿了。”他说着,打马快走了几步。
还是原来的地方,还是原来的老板,不同的是,多了一间门面,老板已经把炉灶搬到了屋子里,里面还摆放着几把桌椅。因是夏天的缘故,外面的桌椅坐的客人更多一些。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见了我们,忙迎上来,对着李恪笑着说道:“殿下您来了,这边请。”他边招呼着,边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那桌子已经足够干净了,他却仍旧拿着抹布用力的擦着。
我疑惑的看向李恪,上次我与他来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那个老板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把他当成以为普通的熟客而已,怎么这个男孩儿会知道他的身份呢?而且他和李恪好像还是一副很熟稔的样子。
李恪依旧要了两碗馄饨一笼包子,见我疑惑的看着他,说道:“这个男孩儿是老板的孙子,那日我见有两个混混找他们的麻烦,帮他们解了围,才知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在大唐与突厥的交战中战死了。”怕不不明白,补充道:“宋伯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他的大儿子给他留下了一个孙子,就是刚才的那个男孩儿,叫川子,他的母亲在得知丈夫战死的消息之后自杀了。好在宋伯虽然一大把年纪,身体还算硬朗,带着川子摆了一个馄饨摊,勉强度日。因为地痞混混经常上门找麻烦,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我听了李恪的转述,心里不禁唏嘘,战争真是残忍,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的毁了,留下一老一少,无依无靠。我看了看里面的门面,问道:“这间门面是你帮他们弄的?”李恪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是为国捐躯的,他们理应受到朝廷的照顾。”我叹声道:“能够遇到你,也是宋伯和川子运气好。只是,大唐的国土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因战乱而分崩离析的家庭呢。”
李恪看着在客人中间跑来跑去的川子,说道:“我虽能帮他们改善困顿的生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是怎样也抹不平的。”
说话间,宋伯已经亲自端了两碗混沌出来了,将馄饨放到我们面前,堆笑道:“殿下,您慢用。”说抽出两双筷子。李恪接过筷子,说道:“宋伯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我仔细打量着宋伯,他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头发已经花白,皮肤黝黑而粗糙,脸上堆满了皱纹,那是一张典型的饱经风霜的脸。他应了一声,说道:“殿下和姑娘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
我点点头,笑着说道:“谢谢宋伯。”宋伯看向我,笑着说道:“恕老朽眼拙,不知道这位姑娘可是未来的吴王妃?”
我没想到宋伯会有这样一问,脸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李恪倒是浑不在意,对宋伯笑着说道:“日后请宋伯去吃喜酒。”
“诶呦!那老朽可是祖上积了大德了。”他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眼睛看着我,说道:“这位姑娘和殿下可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若是在现代有人这样说。我一定是照单全收。可是到了大唐,脸皮也薄了起来了,听了这话,脸愈发地红得厉害了。
吃完早饭,李恪知道宋伯一定不会收银子,拿了一块碎银子放到桌子上,也没打一声招呼,拉着我就走。
他因要进宫去看望杨妃,所以随我一起进了宫。下了马,我边走边说道:“自你回来,杨妃娘娘的气色看上去好多了。”
他不语,皱着眉像是在思忖着什么,我问道:“在想什么?”他看着我,说道:“听你叫我母妃时一口一个杨妃娘娘,感觉别扭的很。”
我知道他话中深意,低下头,故作不懂地说道:“可是她本来就是娘娘啊。”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我,思量道:“看来,我要尽快让你改口叫杨妃娘娘母妃才行。”
我红着脸,低头道:“就算我愿意,杨妃娘娘可未必愿意。”他说道:“母妃是喜欢你的,怎会不愿意?”
我低头不语,忽听前方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才人武氏见过吴王殿下。”我抬起头,见武才人带着一个宫女走了过来,李恪一揖,说道:“见过武才人。”声音疏离而没有温度,诚如我初遇他时的那个样子。
武才人看上去丝毫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嫔妾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的谢谢殿下,没想到今天终于见到殿下了。”
李恪不解,问道:“不知道武才人谢本王什么?”
武才人说道:“嫔妾的老家是并州,刚入宫就听说了家乡发生了旱灾。多亏了殿下赶赴山西,帮助大家征粮、挖井,把旱区的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嫔妾代表家乡的父老,在这里谢过殿下了。”
我捂住他的唇,开口打断他的话,“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想要的,唯有一颗真心,一份懂得,你不能给的,我亦不会奢求。”以前谈恋爱,总是要求对方要对自己怎样怎样,做不到便要闹情绪。可是现在才明白,有些时候,爱一个人,是需要舍弃一些东西,承受一些东西的。也许,我对以前的男朋友,并不是爱情。像我对李恪,明明知道他不得善终,明明知道未来是什么,还是情难自禁,未来再苦再痛,也甘愿忍受。
他放在我腰上的手紧了紧,下巴抵着我的头,喃喃道:“好一个一颗真心,一份懂得。我若给不了你,就不会带你来这里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伏在他的腿上,看着夜色一点一点的变浓。一个多月的分离,我很想知道他这段时间的情况,他遇到多少辛苦,多少麻烦。可是又什么都不想说。只想这样枕着他的膝盖,静静的呆着,看看天,听听风。
上次和他来这里时,正是中秋时节,夜晚林间的空气带着彻骨的寒意。而这个时候,林间的夜晚是最舒服的,夜风拂在脸上,轻轻柔柔的。一整天的暑热,在这一刻全部都消散了。
我有一丝困倦,微微的闭上眼睛,声音含糊的说道:“我们明早再回去好不好?”说完脸一红,好像是在暗示他什么。他并未在意,柔声道:“好,是不是困了?困了就睡一会儿吧。”说完,把我从他的腿上扶起来,站起身将两幅草席叠放在一起。
草席也不知道是用什么草编就的,很是柔软,我枕着李恪的胳膊,闻着他的身上淡淡的气息,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满足。然而我的内心又矛盾,既想躺在他的怀里这样这样安然睡上一觉,又想清醒着,好好的感受这一刻的时光。
就这样纠结着,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醒来时,天刚微微亮,见他的手臂搂在我的腰上,心里传来一阵暖意。抬起头,见他还在睡着,眉宇间舒展了许多,嘴唇仍旧紧紧的抿着。这一刻的他,就像一个孩子。他离我是这样近,我可以清楚的看清他的每一根睫毛,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拂在我的脸上,相濡以沫,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呢?我以前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可以和他挨得这么近,他可以有那么温柔的眼神和语气。
“还没看够吗?”他倏地开口,眼睛仍旧闭着。我被他猛地吓了一跳,转而疑惑的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我一直盯着他的脸,我敢肯定他的眼睛一动也没有动过。我摸了摸他的额头,也没长第三只眼睛啊。
他握住我的手,缓缓的睁开眼睛,悠悠的说道:“睡得好吗?”我点点头,看着外面渐亮的天色,低声说道:“我们该回去了是不是?”
他在我的手上一捏,说道:“舍不得这里吗?以后到了封地,我们就建一座这样的竹楼可好?”
我娇声笑道:“我大唐堂堂的吴王殿下竟然住这么简陋的竹楼,就算皇上允许,大唐的臣民们也不会允许啊。”
李恪说道:“那我们就在郊外建一座,无事便去住上一晚。”
“好啊!”对于未来,我既有憧憬,又有恐慌。只能努力的说服自己不要过早的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
在大学时,对历朝历代的皇宫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总想着若能一睹昔日皇宫中的景象该多好。可是现在如愿住到大唐的皇宫里来了,对于满目的红砖绿瓦,只感觉到压抑。所以,每每出宫,便都不愿意再回去,总是能在外面多呆一会儿就多呆一会儿,虽然明白最终总是要回去的。
进了城门,我见远远有卖吃的的小摊,对李恪说道:“我想吃那家的馄饨了,我们吃完早饭再回去吧。”
“好,我也饿了。”他说着,打马快走了几步。
还是原来的地方,还是原来的老板,不同的是,多了一间门面,老板已经把炉灶搬到了屋子里,里面还摆放着几把桌椅。因是夏天的缘故,外面的桌椅坐的客人更多一些。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见了我们,忙迎上来,对着李恪笑着说道:“殿下您来了,这边请。”他边招呼着,边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那桌子已经足够干净了,他却仍旧拿着抹布用力的擦着。
我疑惑的看向李恪,上次我与他来的时候,能够看得出来那个老板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是把他当成以为普通的熟客而已,怎么这个男孩儿会知道他的身份呢?而且他和李恪好像还是一副很熟稔的样子。
李恪依旧要了两碗馄饨一笼包子,见我疑惑的看着他,说道:“这个男孩儿是老板的孙子,那日我见有两个混混找他们的麻烦,帮他们解了围,才知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在大唐与突厥的交战中战死了。”怕不不明白,补充道:“宋伯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他的大儿子给他留下了一个孙子,就是刚才的那个男孩儿,叫川子,他的母亲在得知丈夫战死的消息之后自杀了。好在宋伯虽然一大把年纪,身体还算硬朗,带着川子摆了一个馄饨摊,勉强度日。因为地痞混混经常上门找麻烦,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我听了李恪的转述,心里不禁唏嘘,战争真是残忍,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的毁了,留下一老一少,无依无靠。我看了看里面的门面,问道:“这间门面是你帮他们弄的?”李恪道:“宋伯的两个儿子都是为国捐躯的,他们理应受到朝廷的照顾。”我叹声道:“能够遇到你,也是宋伯和川子运气好。只是,大唐的国土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因战乱而分崩离析的家庭呢。”
李恪看着在客人中间跑来跑去的川子,说道:“我虽能帮他们改善困顿的生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却是怎样也抹不平的。”
说话间,宋伯已经亲自端了两碗混沌出来了,将馄饨放到我们面前,堆笑道:“殿下,您慢用。”说抽出两双筷子。李恪接过筷子,说道:“宋伯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我仔细打量着宋伯,他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头发已经花白,皮肤黝黑而粗糙,脸上堆满了皱纹,那是一张典型的饱经风霜的脸。他应了一声,说道:“殿下和姑娘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
我点点头,笑着说道:“谢谢宋伯。”宋伯看向我,笑着说道:“恕老朽眼拙,不知道这位姑娘可是未来的吴王妃?”
我没想到宋伯会有这样一问,脸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李恪倒是浑不在意,对宋伯笑着说道:“日后请宋伯去吃喜酒。”
“诶呦!那老朽可是祖上积了大德了。”他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眼睛看着我,说道:“这位姑娘和殿下可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若是在现代有人这样说。我一定是照单全收。可是到了大唐,脸皮也薄了起来了,听了这话,脸愈发地红得厉害了。
吃完早饭,李恪知道宋伯一定不会收银子,拿了一块碎银子放到桌子上,也没打一声招呼,拉着我就走。
他因要进宫去看望杨妃,所以随我一起进了宫。下了马,我边走边说道:“自你回来,杨妃娘娘的气色看上去好多了。”
他不语,皱着眉像是在思忖着什么,我问道:“在想什么?”他看着我,说道:“听你叫我母妃时一口一个杨妃娘娘,感觉别扭的很。”
我知道他话中深意,低下头,故作不懂地说道:“可是她本来就是娘娘啊。”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我,思量道:“看来,我要尽快让你改口叫杨妃娘娘母妃才行。”
我红着脸,低头道:“就算我愿意,杨妃娘娘可未必愿意。”他说道:“母妃是喜欢你的,怎会不愿意?”
我低头不语,忽听前方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才人武氏见过吴王殿下。”我抬起头,见武才人带着一个宫女走了过来,李恪一揖,说道:“见过武才人。”声音疏离而没有温度,诚如我初遇他时的那个样子。
武才人看上去丝毫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嫔妾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的谢谢殿下,没想到今天终于见到殿下了。”
李恪不解,问道:“不知道武才人谢本王什么?”
武才人说道:“嫔妾的老家是并州,刚入宫就听说了家乡发生了旱灾。多亏了殿下赶赴山西,帮助大家征粮、挖井,把旱区的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嫔妾代表家乡的父老,在这里谢过殿下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