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 第十二章 母心
- 14 第十三章 游园
- 15 第十四章 伤春
- 16 第十五章 杨妃
- 17 第十六章 偶遇
- 18 第十七章 玉佩
- 19 第十八章 李恪
- 20 第十九章 沁月轩
- 21 第二十章 李佑
- 22 第二十一章 狩猎
- 23 第二十二章 秋词
- 24 第二十三章 千杯不醉
- 25 第二十四章 报复
- 26 第二十五章 剑舞
- 27 第二十六章 李勣
- 28 第二十七章 月下共饮
- 29 第二十八章 误解
- 30 第二十九章 玉簪
- 31 第三十章 曼舞
- 32 第三十一章 中秋夜宴
- 33 第三十二章 宫中秘事
- 34 第三十三章 随园公子
- 35 第三十四章 醉酒归来
- 36 第三十五章 猜心
- 37 第三十六章 除夕
- 38 第三十七章 元宵节
- 39 第三十八章 病重
- 40 第三十九章 骑马
- 41 第四十章 受伤
- 42 第四十一章 来历
- 43 第四十二章 心疼
- 44 第四十三章 情动
- 45 第四十四章 改封
- 46 第四十五章 太子生辰
- 47 第四十六章 萤火虫
- 48 第四十七章 柔情
- 49 第四十八章 远见
- 50 第四十九章 丢人
- 51 第五十章 婚事
- 52 第五十一章 惊马
- 53 第五十二章 情断
- 54 第五十三章 时机
- 55 第五十四章 畅饮
- 56 第五十五章 薨逝
- 57 第五十六章 劝勉
- 58 第五十七章 送行
- 59 第五十八章 遇刺
- 60 第五十九章 怀璧其罪
- 61 第六十章 诗赋
- 62 第六十一章 大唐盛世
- 63 第六十二章 韦贵妃
- 64 第六十三章 竹林深处
- 65 第六十四章 马球
- 66 第六十五章 寒兰
- 67 第六十六章 雪中狩猎
- 68 第六十七章 刺客
- 69 第六十八章 包庇
- 70 第六十九章 中毒
- 71 第七十章 思量
- 72 第七十一章 雪中梅
- 73 第七十二章 除夕夜宴
- 74 第七十三章 惊变
- 75 第七十四章 懂得
- 76 第七十五章 白雪红梅
- 77 第七十六章 情定
- 78 第七十七章 女儿心事
- 79 第七十八章 冲突
- 80 第七十九章 桃之夭夭
- 81 第八十章 探视
- 82 第八十一章 应对
- 83 第八十二章 偶遇
- 84 第八十三章 解围
- 85 第八十四章 武媚
- 86 第八十五章 议婚
- 87 第八十六章 浓情
- 88 第八十七章 玉镯
- 89 第八十八章 吐谷浑
- 90 第八十九章 山之高
- 91 第九十章 求亲
- 92 第九十一章 心悬
- 93 第九十二章 战祸
- 94 第九十三章 决断
- 95 第九十四章 大婚
- 96 第九十五章 迷醉
- 97 第九十六章 离开
- 98 第九十七章 谈心
- 99 第九十八章 灞桥
- 100 第九十九章 除恶
- 101 第一百章 西突厥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嫣儿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喜脉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阿史那心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可汗夫人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谈心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生产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亲事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大唐使者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较量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女儿心事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开战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逢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停战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自食其果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赛马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归唐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驸马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怀孕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意外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新婚
- 122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文成公主
- 123 第一百二十二章 辩机
- 124 第一百二十三章 括地志
- 125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辰
- 126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信
- 127 第一百二十六章 舞歇
- 128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父子
- 129 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君
- 130 第一百二十九章 坦白
- 131 第一百三十章 遇刺
- 132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决裂
- 133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殇
- 1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轻歌
- 135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尘埃落定
- 136 第一百三十五章 休书
- 137 第一百三十六章 林间雪
- 138 番外:心悦君兮君不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二章 秋词
第二十二章 秋词
围场中的帐子是提前就已经命人搭建好的,所需物品也早已安排妥当了。走了一路,长孙皇后有些疲惫,在外面坐了一会儿就回帐子里歇息了。
我在四周转了一圈儿,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正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时节,看着泛黄的草木,心中不免惆怅。我以前在春秋时节也经常和朋友们去爬山、郊游,那时,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疯疯癫癫的,可是在这里,我就是一个异类,我虽然也如其他人那般生活着,可是我始终没有办法从心底里适应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分得清清楚楚,而在我所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用对谁卑躬屈膝。
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帐前越来越热闹,想来是大家狩猎归来了。我也不好在外呆得太久,起身往回走。
夏日里为了消暑,我用新鲜的瓜果榨了果汁,长孙皇后尝了之后连连称赞,以后为皇后准备饮品就成了我的工作。前些日子南方送来了一些柠檬,我把柠檬切成薄薄的小片,放在蜂蜜里腌了,这次出门带了一些过来,命人打了泉水冰着。
李世民在自己的帐子前设宴,也不知道吃的是午饭还是晚饭,我刚想偷个懒小睡一会儿,皇后身边的宫女蓝心过来说皇后让我准备喝的。我只得起来,拿出用蜂蜜腌过的柠檬冲了水,和蓝心一起送过去。
几位皇子面前的桌案上俱摆放着笔墨纸砚,不知道在写着什么。只见李恪、李泰、李愔面色从容,不紧不慢的书写着;承乾握着笔犹豫着,很为难的样子;李佑则是挠着头,很是不耐烦。
我低声向蓝心问道:“那是在干什么呀?”蓝心回答道:“皇上让几位殿下每人作一首诗。”
作诗?看来,此番出行,李世民不单单是为了散心,更多的是要考察几个皇子,这比完了武的,又来文的了。
我正想着,李愔已经把写好的诗交给了太监,紧接着李恪和李泰也作好了,李世民拿在手里看着,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最后李佑按捺不住,挥笔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交了上去,只剩下了承乾,他急得不停的擦汗,长孙皇后一脸的焦急和担忧。
我在蓝心耳边问道:“知道是什么题目吗?”蓝心答道:“皇上说就写当前的景色。”
古今描写秋色的诗词虽然多,但大多是伤秋悲秋的,适合此景,却不适合此情。
头顶忽然传来大雁的叫声,一队大雁一字南飞。我头脑中灵光闪现,忽然有了主意,把手中的托盘交到蓝心手上,说道:“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回来帐子里,我赶忙找出纸笔,把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誊在纸上,等不及墨干,急匆匆的折了起来。
--------------------------------
李世民将手中的诗反复看了几遍,交到长孙无忌手里。长孙无忌看罢,忍不住拍案道:“好!好诗!太子真是高才!”
尉迟敬德刚喝下一杯酒,听长孙无忌赞“好诗”,忙道:“既然是好诗,还不快念出来听听。”程知节在一旁道:“念了你也听不懂。”尉迟敬德听了,黑脸一拉,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我听不懂了?”程知节哼了一声,说道:“就你大老黑,大字不识一筐,你要是能听懂,我程咬金就叫你爷爷。”
我原本还以为演义的内容多半是杜撰的呢,可是看这两个人吵架的样子,还真是和演义里的形象一般无二。
李世民像是早就已经见惯了,也不管他们。李勣不耐烦的打断道:“行了!你们两个一吵起来就没完。”又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读来听听吧。”
长孙无忌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勣抚着半长的胡须,点头赞道:“好诗!的确是好诗!”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意无意的瞥向我。难道被他发现了?我在经过承乾的时候仔细的向四周看过,见没有人注意,才把纸条扔到他的桌子上的。
李世民看向承乾,目光中带着几分锐利,“这首诗是你自己作的?”承乾低头道:“是,是儿臣作的。”一听就没底气。我只顾着帮承乾,却忘了知子莫若父,以承乾的个性,怎么会作得出这么昂扬的一首诗呢?我也忘了这么做的后果,帮助太子蒙骗皇上,这可是欺君之罪,好在李世民并没有追究,我才算躲过一劫。我怎么总是不记得自己现在所生活的是怎样一个时代呢?
------------------------------
晚上,我闲着无聊,想着出去走走,走了没多远,见不远处有一个火堆,我还道是谁,走近了才发现是李治和高阳。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太监和宫女,诧异的问道:“晋王殿下,公主殿下,你们怎么在这儿啊?伺候你们的宫女呢?”
高阳说道:“我们是偷偷溜出来的,那些太监和宫女都烦死了,走到哪儿都跟着,我和九哥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甩开了。你可别告诉别人我们在这里。”
我心道:这高阳公主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叛逆,难怪会有惊世之举。反观李治,倒是一副很安分的样子,显然是被高阳怂恿来的。
大晚上的,他们又在生活,我怕他们出事,不敢离开,走到他们身边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呢?”
高阳指了指身边的山鸡和兔子,说道:“我们要烤肉吃。”我看着还带着皮和毛的山鸡和兔子,问道:“你们是从哪儿弄来的?”高阳道:“是我从三哥那儿要来的。”
李恪?那个冰块儿脸!?我真是佩服这个高阳公主。我坐到草地上,拎起山鸡的尸体,问道:“你们就这么烤啊?”高阳点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对啊!”李治问道:“不然要怎么烤啊?”
我真是被这两个孩子打败了,拎起地上的山鸡和兔子的尸体,起身道:“交给我吧,在这儿等着。”高阳道:“你可不许出卖我们。”
小小年纪,心眼儿还不少。我说道:“放心吧,我不会出卖你们的。”走了几步,有些不放心,回头叮嘱道:“不许乱跑听到了没有?小心火!”
看到他们两个点头,我才放心离开。
我找人削了一些竹签,让厨娘褪了山鸡毛,剥去兔子皮,把肉切成小块儿,穿在竹签上,然后带上作料去找李治和高阳。我在电视里见古代人吃烤肉都是整只整只的烤来吃,但是那样不但熟的慢,味道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回去时,李治和高阳早就等不及了,见了我,高阳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道:“姐姐,你怎么才回来啊?我都饿坏了。”我把装着肉串的食盒往地上一放,说道:“别急,马上就好!”
李治瞪大眼睛,说道:“姐姐,你为什么要把肉串起来?”我笑了笑,说道:“因为这样烤出来的肉更美味呀!”
我在火上架了一个简易的架子,把肉串一串串的摆在上面,一边往上面撒盐和胡椒,一边翻烤着。李治和高阳在一旁巴巴的看着,直流口水。
很快,肉就被烤得吱吱冒油,香飘四溢了。我挑了两串熟得好的递给李治和高阳,笑着说道:“小心烫啊!”
两个小馋鬼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也顾不得烫,拿到手里就狼吞虎咽起来,看来真是饿坏了。我又拿了两串递给他们,笑道:“慢着点儿,还有很多呢。”
李治用袖子擦了擦嘴,边嚼着嘴里的肉边说道:“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我说道:“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高阳吃着东西还不忘邀功,笑着对李治说道:“怎么样?跟我出来对了吧?否则你去哪儿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我看着面前无忧无虑的李治和高阳,心想,若是他们两个永远都长不大该多好。那样,他们就可以一直如此刻这般快乐。
我在四周转了一圈儿,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正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时节,看着泛黄的草木,心中不免惆怅。我以前在春秋时节也经常和朋友们去爬山、郊游,那时,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疯疯癫癫的,可是在这里,我就是一个异类,我虽然也如其他人那般生活着,可是我始终没有办法从心底里适应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分得清清楚楚,而在我所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用对谁卑躬屈膝。
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帐前越来越热闹,想来是大家狩猎归来了。我也不好在外呆得太久,起身往回走。
夏日里为了消暑,我用新鲜的瓜果榨了果汁,长孙皇后尝了之后连连称赞,以后为皇后准备饮品就成了我的工作。前些日子南方送来了一些柠檬,我把柠檬切成薄薄的小片,放在蜂蜜里腌了,这次出门带了一些过来,命人打了泉水冰着。
李世民在自己的帐子前设宴,也不知道吃的是午饭还是晚饭,我刚想偷个懒小睡一会儿,皇后身边的宫女蓝心过来说皇后让我准备喝的。我只得起来,拿出用蜂蜜腌过的柠檬冲了水,和蓝心一起送过去。
几位皇子面前的桌案上俱摆放着笔墨纸砚,不知道在写着什么。只见李恪、李泰、李愔面色从容,不紧不慢的书写着;承乾握着笔犹豫着,很为难的样子;李佑则是挠着头,很是不耐烦。
我低声向蓝心问道:“那是在干什么呀?”蓝心回答道:“皇上让几位殿下每人作一首诗。”
作诗?看来,此番出行,李世民不单单是为了散心,更多的是要考察几个皇子,这比完了武的,又来文的了。
我正想着,李愔已经把写好的诗交给了太监,紧接着李恪和李泰也作好了,李世民拿在手里看着,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最后李佑按捺不住,挥笔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交了上去,只剩下了承乾,他急得不停的擦汗,长孙皇后一脸的焦急和担忧。
我在蓝心耳边问道:“知道是什么题目吗?”蓝心答道:“皇上说就写当前的景色。”
古今描写秋色的诗词虽然多,但大多是伤秋悲秋的,适合此景,却不适合此情。
头顶忽然传来大雁的叫声,一队大雁一字南飞。我头脑中灵光闪现,忽然有了主意,把手中的托盘交到蓝心手上,说道:“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回来帐子里,我赶忙找出纸笔,把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誊在纸上,等不及墨干,急匆匆的折了起来。
--------------------------------
李世民将手中的诗反复看了几遍,交到长孙无忌手里。长孙无忌看罢,忍不住拍案道:“好!好诗!太子真是高才!”
尉迟敬德刚喝下一杯酒,听长孙无忌赞“好诗”,忙道:“既然是好诗,还不快念出来听听。”程知节在一旁道:“念了你也听不懂。”尉迟敬德听了,黑脸一拉,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我听不懂了?”程知节哼了一声,说道:“就你大老黑,大字不识一筐,你要是能听懂,我程咬金就叫你爷爷。”
我原本还以为演义的内容多半是杜撰的呢,可是看这两个人吵架的样子,还真是和演义里的形象一般无二。
李世民像是早就已经见惯了,也不管他们。李勣不耐烦的打断道:“行了!你们两个一吵起来就没完。”又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读来听听吧。”
长孙无忌念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勣抚着半长的胡须,点头赞道:“好诗!的确是好诗!”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意无意的瞥向我。难道被他发现了?我在经过承乾的时候仔细的向四周看过,见没有人注意,才把纸条扔到他的桌子上的。
李世民看向承乾,目光中带着几分锐利,“这首诗是你自己作的?”承乾低头道:“是,是儿臣作的。”一听就没底气。我只顾着帮承乾,却忘了知子莫若父,以承乾的个性,怎么会作得出这么昂扬的一首诗呢?我也忘了这么做的后果,帮助太子蒙骗皇上,这可是欺君之罪,好在李世民并没有追究,我才算躲过一劫。我怎么总是不记得自己现在所生活的是怎样一个时代呢?
------------------------------
晚上,我闲着无聊,想着出去走走,走了没多远,见不远处有一个火堆,我还道是谁,走近了才发现是李治和高阳。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太监和宫女,诧异的问道:“晋王殿下,公主殿下,你们怎么在这儿啊?伺候你们的宫女呢?”
高阳说道:“我们是偷偷溜出来的,那些太监和宫女都烦死了,走到哪儿都跟着,我和九哥好不容易才把他们甩开了。你可别告诉别人我们在这里。”
我心道:这高阳公主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叛逆,难怪会有惊世之举。反观李治,倒是一副很安分的样子,显然是被高阳怂恿来的。
大晚上的,他们又在生活,我怕他们出事,不敢离开,走到他们身边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呢?”
高阳指了指身边的山鸡和兔子,说道:“我们要烤肉吃。”我看着还带着皮和毛的山鸡和兔子,问道:“你们是从哪儿弄来的?”高阳道:“是我从三哥那儿要来的。”
李恪?那个冰块儿脸!?我真是佩服这个高阳公主。我坐到草地上,拎起山鸡的尸体,问道:“你们就这么烤啊?”高阳点点头,理所当然的说道:“对啊!”李治问道:“不然要怎么烤啊?”
我真是被这两个孩子打败了,拎起地上的山鸡和兔子的尸体,起身道:“交给我吧,在这儿等着。”高阳道:“你可不许出卖我们。”
小小年纪,心眼儿还不少。我说道:“放心吧,我不会出卖你们的。”走了几步,有些不放心,回头叮嘱道:“不许乱跑听到了没有?小心火!”
看到他们两个点头,我才放心离开。
我找人削了一些竹签,让厨娘褪了山鸡毛,剥去兔子皮,把肉切成小块儿,穿在竹签上,然后带上作料去找李治和高阳。我在电视里见古代人吃烤肉都是整只整只的烤来吃,但是那样不但熟的慢,味道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回去时,李治和高阳早就等不及了,见了我,高阳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道:“姐姐,你怎么才回来啊?我都饿坏了。”我把装着肉串的食盒往地上一放,说道:“别急,马上就好!”
李治瞪大眼睛,说道:“姐姐,你为什么要把肉串起来?”我笑了笑,说道:“因为这样烤出来的肉更美味呀!”
我在火上架了一个简易的架子,把肉串一串串的摆在上面,一边往上面撒盐和胡椒,一边翻烤着。李治和高阳在一旁巴巴的看着,直流口水。
很快,肉就被烤得吱吱冒油,香飘四溢了。我挑了两串熟得好的递给李治和高阳,笑着说道:“小心烫啊!”
两个小馋鬼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也顾不得烫,拿到手里就狼吞虎咽起来,看来真是饿坏了。我又拿了两串递给他们,笑道:“慢着点儿,还有很多呢。”
李治用袖子擦了擦嘴,边嚼着嘴里的肉边说道:“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我说道:“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高阳吃着东西还不忘邀功,笑着对李治说道:“怎么样?跟我出来对了吧?否则你去哪儿吃这么好吃的东西?”
我看着面前无忧无虑的李治和高阳,心想,若是他们两个永远都长不大该多好。那样,他们就可以一直如此刻这般快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