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 第四章 曹府
- 5 第五章 小嫂子
- 6 第六章 做工的打算
- 7 第七章 故天将降大任
- 8 第八章 成人的标志
- 9 第九章 机会来了
- 10 第十章 毛遂自荐
- 11 第十一章 范家往事
- 12 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 13 第十三章 书中自有千钟粟
- 14 第十四章 胚画匠工
- 15 第十五章 多了个徒弟
- 16 第十六章 丫鬟香雪
- 17 第十七章 训诫
- 18 第十八章 传说中的桃花运
- 19 第十九章 用嫂子换亲
- 20 第二十章 画出幺蛾子了
- 21 第二十一章 主动和被动
- 22 第二十二章 原来是斗争的牺牲品
- 23 第二十三章 出事了
- 24 第二十四章 老虎不发威
- 25 第二十五章 闹剧一场
- 26 第二十六章 生活的原动力
- 27 第二十七章 倒贴的香雪
- 28 第二十八章 转机来了
- 29 第二十九章 考较
- 30 第三十章 说书的行当
- 31 第三十一章 这账目有问题
- 32 第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再添一把火
- 34 第三十四章 三夫人的霸道姿态
- 35 第三十五章 制衡手段
- 36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7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38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9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0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41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2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3 第四十章 天凉好个冬
- 44 第四十一章 收了你嫂嫂吧
- 45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6 第四十二章 打探老爹的消息
- 47 第四十三章 新任知县的甄试
- 48 第四十四章 攀上高枝哦
- 49 第四十五章 及时雨香雪
- 50 第四十六章 不舍
- 51 第四十七章 再入楚丘
- 52 第四十八章 闭门羹
- 53 第四十九章 仇人太大
- 54 第五十章 送礼是一门艺术
- 55 第六十二章 县学甄试
- 56 第五十二章 巧遇并不巧
- 57 第五十三章 三夫人的烦忧
- 58 第五十四章 让人误会的情信
- 59 第五十五章 留条后路
- 60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 61 第五十七章 背后隐藏的东西
- 62 第五十八章 腊月新春
- 63 第五十九章 新春的惊喜
- 64 第六十章 不能给你
- 65 第六十二章 先挣下一份家业
- 66 第六十二章 新装赴甄试
- 67 第六十三章 二面如旧
- 68 第六十四章 咱上面有人
- 69 第六十五章 知县大人的召见
- 70 第六十六章 赏识
- 71 第六十七章 生口牙人
- 72 第六十八章 瘸子和拐子
- 73 第六十九章 心头多了一座山
- 74 第七十章 荣锦回乡
- 75 第七十一章 大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76 第七十二章 我也要去县府
- 77 第七十二章 做个试验
- 78 第七十三章 大宋美食家
- 79 第七十四章 秘制卤肉饭
- 80 第七十五章 香雪是个小富婆
- 81 第七十六章 官途还是吏途
- 82 第七十六章 码头的新鲜吃食
- 83 第七十七章 仁义绝味
- 84 第七十八章 查缺补漏和十八张嘴
- 85 第七十九章 麻烦来了
- 86 第八十章 见血
- 87 第八十一章 真好汉!
- 88 第八十二章 危机四伏
- 89 第八十二章 同学情谊
- 90 第八十三章 小人欺之以活
- 91 第八十四章 楚丘县的纨绔们
- 92 第八十五章 敲骨吸髓
- 93 第八十六章 拦头是个什么东西(感谢妖精的打赏,改天加更感谢)
- 94 第八十七章 送铺子
- 95 第八十八章 王家的人
- 96 第八十九章 赔罪(感谢妖精老铁的又一个500打赏,待会儿还有一更)
- 97 第九十章 老爹的消息
- 98 第九十一章 小别胜新婚
- 99 第九十二章 喜忧参半的消息
- 100 第九十三章 嫂子也要去县城
- 101 第九十四章 凶煞鬼宅
- 102 第九十五章 买下来
- 103 第九十六章 地下传来的嘤嘤声(感谢书友56409的打赏)
- 104 第九十七章 传闻
- 105 第九十八章 冬去春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四章 胚画匠工
第十四章 胚画匠工
看书的时间过得飞快,范铭感觉四周已经是静悄悄的,只余下蛙鸣声。
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
合上书本,望了望窗外,半空中的月亮已经是透亮透亮,索性拿着书本走出门外,坐到院中的那块光滑大盘石上,习习凉风吹拂着,反倒十分惬意。
月光虽然敞亮,但光线还是有点稍显不足,范铭看得还是有点吃力,范秦氏心疼儿子,摸索着把家中许久没用过的油灯那了出来,点上之后朝屋外喊道,“五郎,来屋里看吧,伤了眼睛可是一辈子的事。”
“嗯!”范铭默默的答应着,心中颇有些感动,不论什么年代父母为儿的那种关切之心都是不会变的。
在昏暗的油灯下范铭细细的体味着每一句话的含义,不时用毛笔沾了沾水在塌几上书写着一些较为生疏的字体,环境虽然非常的简陋,但范铭却格外的珍惜这来之不易能够读书的机会。
这三个月的艰辛劳作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机会从来都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得来的。
一晚上的功夫,一本《幼学文》已经是差不多背诵了下来,《幼学文》是真宗所编制,通篇都是劝人向学的道理,以他的底子背诵这些简单的当然不是问题,不过如果要谈到灵活运用的话,可能就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了。
主要其中一些典故的地方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文化思想的曲解让他有些难以接收,不过其中的一些语句按照当时的环境看来却是十分的有上进意义。
自五代以来,武人当道,伦理尽丧,急需建立一套道德标准,而这本就充当了一个启蒙宣传的作用,就如后世的一位伟人所说教育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道理。
当然,读书人也必须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往往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生满腹才学却多半无用,进不能兴邦立国,素来有秀才造反百年不成之讥;退不能守家旺业,周全妻子儿女,读书人懂的东西多了,见的东西也多了,诱惑自然也多了,在进行正义和利益的取舍时便有了更多要考虑的东西。
但如果读书人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话,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便是极其重大的。
读书人倾向正义还是倾向诱惑,更多的并不是在其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他存在的那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社会风尚好,读书人自然也能秉持读书人应该有的道义。
胡思乱想着,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工。
这可是他升任胚画工匠的第一天,不能在别人的面前落了面子,还有陈耆长那里也不是那么好交代的,合上书本吹熄油灯,脱了褂子走到院子中准备冲个澡再睡,三伏天刚过,天气还是那么的闷热,刚才一动不动的看书几个时辰让他一身滑腻滑腻的特别难受。
范铭正脱光了洗得痛快,外屋的门帘突然撩了起来,抬头一看却是张婉儿走了出来。
张婉儿身上却是只穿着一件小衣,其中露出些许白腻之处,饶是范铭后世已经司空见惯也不由有些尴尬,索性蹲了下去,幸好处在角落的阴影之处,倒是不太明显。
张婉儿本是出来解手,迷糊之间倒忘记小叔还在用功读书,一时看见一具精壮汉子的身体陡然红了脸,急急转了回去,半晌间从里面传出一句话来,“五郎,该睡了,再晚点鸡都该打鸣了,你可早点歇息才好!”
“嗯!”范铭低头闷哼了一声,寻思着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脑中生出了将这个破茅草屋重新翻修的念头,要起一间三厢的青砖大瓦房显然是不可能,但多舔一间书房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窑上有许多木料,出点钱买的话可能花费也不多。
有了决定,范铭的心也就坦然了,当下收拾了一番回屋上床睡了。
第二天一早,范铭起身就沿河到了窑上。
一路上他也没闲着,在脑中不断搜索着一些见过的画艺、画风,曹户长给他分配的工作就是装饰绘画。
这些天他也研究了不少,心中也有些底子,也就是在坯胎成型后,匠师们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绘纹,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印、绘画、雕塑等。
刻划纹饰需在坯胎将干未干时用竹刀等特殊工具进行,印花或雕塑需在坯泥较湿时进行制作,而绘画则是在胎体凉干后进行,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绘制,如釉下青花用钴料,釉里红用铜料,五彩、粉彩等釉上彩则是用不同彩料在烧成的瓷器素面上再行绘画。
工笔画他也曾经跟一个老师学习过一年,应付一些简单的倒是不成问题。
“范五,来上工了啊!”临近窑上,不少的工匠在同范铭热情的打着招呼,饶是他当工匠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了,农人平常没甚事,这些消息倒是传播的飞快。
范铭也只是微笑的回应着,没有多做矫情。
曹府的管理体系相对来说非常的先进,新任匠师到任就有专门的小厮领着他到专门的画匠作坊,作坊中有个年长的匠师充当坊都,也就相当于车间主任,由他来分配每天的做工任务,范铭对于这一切倒不是很陌生,先前在做力工的时候他也时常到各个作坊中‘考察’过。
坊都姓赵,是应天府人氏,他以前也和他打过一些招呼,对他不冷不热,一般年长的手艺人都是这般古板。
范铭只是一个新晋的画匠,在还没有得到他的认同前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的,“范五,这几天,东家要的东西急点,要把这批的瓷活赶出来,你先把这批胚画弄好!”
“诶,好!”范铭没有答话,只是默默的走到属于他的那个小‘工作间’,其实也就是一个工间作坊,位置大概也就两三平方米,相对于泱泱大宋来说这点土地算不得什么,再一个整个窑上的匠师都集中在一起,也大大的提高了整个瓷窑的做工效率。
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
合上书本,望了望窗外,半空中的月亮已经是透亮透亮,索性拿着书本走出门外,坐到院中的那块光滑大盘石上,习习凉风吹拂着,反倒十分惬意。
月光虽然敞亮,但光线还是有点稍显不足,范铭看得还是有点吃力,范秦氏心疼儿子,摸索着把家中许久没用过的油灯那了出来,点上之后朝屋外喊道,“五郎,来屋里看吧,伤了眼睛可是一辈子的事。”
“嗯!”范铭默默的答应着,心中颇有些感动,不论什么年代父母为儿的那种关切之心都是不会变的。
在昏暗的油灯下范铭细细的体味着每一句话的含义,不时用毛笔沾了沾水在塌几上书写着一些较为生疏的字体,环境虽然非常的简陋,但范铭却格外的珍惜这来之不易能够读书的机会。
这三个月的艰辛劳作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机会从来都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得来的。
一晚上的功夫,一本《幼学文》已经是差不多背诵了下来,《幼学文》是真宗所编制,通篇都是劝人向学的道理,以他的底子背诵这些简单的当然不是问题,不过如果要谈到灵活运用的话,可能就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了。
主要其中一些典故的地方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文化思想的曲解让他有些难以接收,不过其中的一些语句按照当时的环境看来却是十分的有上进意义。
自五代以来,武人当道,伦理尽丧,急需建立一套道德标准,而这本就充当了一个启蒙宣传的作用,就如后世的一位伟人所说教育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道理。
当然,读书人也必须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往往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生满腹才学却多半无用,进不能兴邦立国,素来有秀才造反百年不成之讥;退不能守家旺业,周全妻子儿女,读书人懂的东西多了,见的东西也多了,诱惑自然也多了,在进行正义和利益的取舍时便有了更多要考虑的东西。
但如果读书人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话,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便是极其重大的。
读书人倾向正义还是倾向诱惑,更多的并不是在其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他存在的那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社会风尚好,读书人自然也能秉持读书人应该有的道义。
胡思乱想着,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工。
这可是他升任胚画工匠的第一天,不能在别人的面前落了面子,还有陈耆长那里也不是那么好交代的,合上书本吹熄油灯,脱了褂子走到院子中准备冲个澡再睡,三伏天刚过,天气还是那么的闷热,刚才一动不动的看书几个时辰让他一身滑腻滑腻的特别难受。
范铭正脱光了洗得痛快,外屋的门帘突然撩了起来,抬头一看却是张婉儿走了出来。
张婉儿身上却是只穿着一件小衣,其中露出些许白腻之处,饶是范铭后世已经司空见惯也不由有些尴尬,索性蹲了下去,幸好处在角落的阴影之处,倒是不太明显。
张婉儿本是出来解手,迷糊之间倒忘记小叔还在用功读书,一时看见一具精壮汉子的身体陡然红了脸,急急转了回去,半晌间从里面传出一句话来,“五郎,该睡了,再晚点鸡都该打鸣了,你可早点歇息才好!”
“嗯!”范铭低头闷哼了一声,寻思着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脑中生出了将这个破茅草屋重新翻修的念头,要起一间三厢的青砖大瓦房显然是不可能,但多舔一间书房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窑上有许多木料,出点钱买的话可能花费也不多。
有了决定,范铭的心也就坦然了,当下收拾了一番回屋上床睡了。
第二天一早,范铭起身就沿河到了窑上。
一路上他也没闲着,在脑中不断搜索着一些见过的画艺、画风,曹户长给他分配的工作就是装饰绘画。
这些天他也研究了不少,心中也有些底子,也就是在坯胎成型后,匠师们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绘纹,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印、绘画、雕塑等。
刻划纹饰需在坯胎将干未干时用竹刀等特殊工具进行,印花或雕塑需在坯泥较湿时进行制作,而绘画则是在胎体凉干后进行,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绘制,如釉下青花用钴料,釉里红用铜料,五彩、粉彩等釉上彩则是用不同彩料在烧成的瓷器素面上再行绘画。
工笔画他也曾经跟一个老师学习过一年,应付一些简单的倒是不成问题。
“范五,来上工了啊!”临近窑上,不少的工匠在同范铭热情的打着招呼,饶是他当工匠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了,农人平常没甚事,这些消息倒是传播的飞快。
范铭也只是微笑的回应着,没有多做矫情。
曹府的管理体系相对来说非常的先进,新任匠师到任就有专门的小厮领着他到专门的画匠作坊,作坊中有个年长的匠师充当坊都,也就相当于车间主任,由他来分配每天的做工任务,范铭对于这一切倒不是很陌生,先前在做力工的时候他也时常到各个作坊中‘考察’过。
坊都姓赵,是应天府人氏,他以前也和他打过一些招呼,对他不冷不热,一般年长的手艺人都是这般古板。
范铭只是一个新晋的画匠,在还没有得到他的认同前是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的,“范五,这几天,东家要的东西急点,要把这批的瓷活赶出来,你先把这批胚画弄好!”
“诶,好!”范铭没有答话,只是默默的走到属于他的那个小‘工作间’,其实也就是一个工间作坊,位置大概也就两三平方米,相对于泱泱大宋来说这点土地算不得什么,再一个整个窑上的匠师都集中在一起,也大大的提高了整个瓷窑的做工效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