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 第五章 小嫂子
- 6 第六章 做工的打算
- 7 第七章 故天将降大任
- 8 第八章 成人的标志
- 9 第九章 机会来了
- 10 第十章 毛遂自荐
- 11 第十一章 范家往事
- 12 第十二章 进学之路
- 13 第十三章 书中自有千钟粟
- 14 第十四章 胚画匠工
- 15 第十五章 多了个徒弟
- 16 第十六章 丫鬟香雪
- 17 第十七章 训诫
- 18 第十八章 传说中的桃花运
- 19 第十九章 用嫂子换亲
- 20 第二十章 画出幺蛾子了
- 21 第二十一章 主动和被动
- 22 第二十二章 原来是斗争的牺牲品
- 23 第二十三章 出事了
- 24 第二十四章 老虎不发威
- 25 第二十五章 闹剧一场
- 26 第二十六章 生活的原动力
- 27 第二十七章 倒贴的香雪
- 28 第二十八章 转机来了
- 29 第二十九章 考较
- 30 第三十章 说书的行当
- 31 第三十一章 这账目有问题
- 32 第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再添一把火
- 34 第三十四章 三夫人的霸道姿态
- 35 第三十五章 制衡手段
- 36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7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38 第三十六章 擢拔
- 39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0 第三十七章 清河乡的剧变
- 41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2 第三十八章 晋升先生阶层了
- 43 第四十章 天凉好个冬
- 44 第四十一章 收了你嫂嫂吧
- 45 第三十九章 离别
- 46 第四十二章 打探老爹的消息
- 47 第四十三章 新任知县的甄试
- 48 第四十四章 攀上高枝哦
- 49 第四十五章 及时雨香雪
- 50 第四十六章 不舍
- 51 第四十七章 再入楚丘
- 52 第四十八章 闭门羹
- 53 第四十九章 仇人太大
- 54 第五十章 送礼是一门艺术
- 55 第六十二章 县学甄试
- 56 第五十二章 巧遇并不巧
- 57 第五十三章 三夫人的烦忧
- 58 第五十四章 让人误会的情信
- 59 第五十五章 留条后路
- 60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 61 第五十七章 背后隐藏的东西
- 62 第五十八章 腊月新春
- 63 第五十九章 新春的惊喜
- 64 第六十章 不能给你
- 65 第六十二章 先挣下一份家业
- 66 第六十二章 新装赴甄试
- 67 第六十三章 二面如旧
- 68 第六十四章 咱上面有人
- 69 第六十五章 知县大人的召见
- 70 第六十六章 赏识
- 71 第六十七章 生口牙人
- 72 第六十八章 瘸子和拐子
- 73 第六十九章 心头多了一座山
- 74 第七十章 荣锦回乡
- 75 第七十一章 大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76 第七十二章 我也要去县府
- 77 第七十二章 做个试验
- 78 第七十三章 大宋美食家
- 79 第七十四章 秘制卤肉饭
- 80 第七十五章 香雪是个小富婆
- 81 第七十六章 官途还是吏途
- 82 第七十六章 码头的新鲜吃食
- 83 第七十七章 仁义绝味
- 84 第七十八章 查缺补漏和十八张嘴
- 85 第七十九章 麻烦来了
- 86 第八十章 见血
- 87 第八十一章 真好汉!
- 88 第八十二章 危机四伏
- 89 第八十二章 同学情谊
- 90 第八十三章 小人欺之以活
- 91 第八十四章 楚丘县的纨绔们
- 92 第八十五章 敲骨吸髓
- 93 第八十六章 拦头是个什么东西(感谢妖精的打赏,改天加更感谢)
- 94 第八十七章 送铺子
- 95 第八十八章 王家的人
- 96 第八十九章 赔罪(感谢妖精老铁的又一个500打赏,待会儿还有一更)
- 97 第九十章 老爹的消息
- 98 第九十一章 小别胜新婚
- 99 第九十二章 喜忧参半的消息
- 100 第九十三章 嫂子也要去县城
- 101 第九十四章 凶煞鬼宅
- 102 第九十五章 买下来
- 103 第九十六章 地下传来的嘤嘤声(感谢书友56409的打赏)
- 104 第九十七章 传闻
- 105 第九十八章 冬去春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五章 多了个徒弟
第十五章 多了个徒弟
“瓷活讲究独、绝、新、奇。”
站在工坊中间的赵都坊开始了一天做工前的警训,赵坊都虽然不需要做工,但却要负责一个窑的出产质量,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听其他匠师说坊都弄不好受罚得比一般工匠还要重。
“所谓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钉、釉裹足,这些都是我坊下的工艺要准,谁要是做不得,就趁早给我回家刨地去。”
赵坊都在训斥的同时眼睛有意无意的瞟了瞟范铭的方向,这些都被他看在眼中,他知道赵坊都这是在借集训之名来警告他这个新人要安分点,也不知道这赵都坊是不是和陈耆长有什么关系,但眼下这些也不是他能够考虑的。
他现在脑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份內的事,多存点本钱,为将来从商做准备,有可能的话就顺便博个功名。
“好了,开工了。”这下赵坊都倒是十分干脆,撂下这句话后头独自钻进了窑里。
范铭估摸着应该是在查看烧好瓷的成色。
在赵都坊一声令下之后,瓷窑上的气氛顿时活络开来了,不时响起的号子声唱得人心里暖暖的。
也难怪,这个时代没有人心的浮躁,有的只是那纯朴的生活态度,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相对于其他乡农来说,瓷窑上干活的在十里八乡都算是撑的上门面的人了。
范铭正准备开工,看见开始引他进来的那个小厮还站在一旁,就道:“你去干活吧,我这儿都差不多了!”
小厮恭敬的行了个礼,“师傅,都坊让我以后就跟您了,您有什么要做的就尽管吩咐!”
范铭点了点头,知道这是窑上的规矩,每个匠师都要带个徒弟,顺便帮工,他虽然不是师傅,但也不能例外,仔细的打量了面前的小厮,那张稍显青涩的脸上还满是泥垢,一看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怜惜的感触,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三墩子。”
“几岁了?”
“十三了。”
“以后就跟着我吧,做事机灵点,少说多做……可怜的孩子!”最后的那句话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心中感叹不已,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已经丝毫忘记了自己也仅仅才成年而已。
“嗯,我省得的,我娘教过我!”三墩子认真的点了点头,那乌黑的眼珠中透着坚毅,范铭在心中叹息了一声,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出来讨生活,比起后世那些生在金窝窝里的孩子却是懂事不少,或许人类的进步也是一种倒退。
刻划纹饰和印花都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精细活,头一次上手范铭还不免有些生疏。
有几次力道没控制好竹刀的力道,把未干的胚胎直接挑破,看得在一旁帮工的小厮三墩子都心惊肉跳的。
幸好这只是最基础的轮廓画艺,还有返工的机会,加上三墩子这小子也挺机灵,悄悄的将胚泥重新送回到了瓷坯作坊销毁。
当然,这一切都是背着赵都坊做的。
好在范铭从小做事就非常的有耐性,扎扎实实的做事,熟能生巧,加上范铭肚子里也不是没有货,经过一番磨合,倒也渐渐的顺手了起来,虽然比不上那些老匠师的速度,一天下来倒也画好了四十个个小型瓷胚。
终于等到收工的那一刻,范铭才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先前还以为做匠师会比较轻松,没想到比做力工的压力更大,工作量也不见得少到哪儿去,如果说做力工耗费的是体力,那做匠师耗费的就是精力了。
在招呼三墩子回家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绕着山路回到了家中,他心中惦记的是放在家中的文房四宝,许久不曾读书,一但重新拿起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或许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一但认定一件事他就会停不下来。
家中范秦氏依旧是做好了晚饭等待着他的归来,就像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只有在儿子大口吃饭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十分的满足。
而在张婉儿的身上范铭有感觉到了另外一种不同味道的关切,这却是他怎么也不敢去想的。
在温馨的气氛中吃完了晚饭,范铭又开始了他的课业,先在心中默默的背诵了一遍《幼学文》,自我感觉已经全部铭记在心之后,又翻开了《千字文》。
相对于《幼学文》来说,千字文虽然都是由总共二百五十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整篇文章一字都不重复,但却更为深奥,每一句都有其出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随着文本的下览,范铭的脑袋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摇晃起来,一时又感觉不对,不由嗤然一笑,难怪印象中老一辈的文人读书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的,看来这古文要摇晃着朗诵才够味啊。
不知不觉中,时间一下又到了夜晚子时,范秦氏与张婉儿已经睡下了,范铭合上了书本,打算再练一会字就睡觉,读书的事情毕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靠的是时间的积累。
第二天一早,范铭照常来到窑上上工,见到三墩子也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在工坊中等他了,他心中又感觉沉重了起来,随着工匠这行的规矩,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后要负责这个小家伙的生计。
想到这里他不由又是一阵苦笑,现在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还要管带别人的将来,这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今天做起胚画来他也就不会那么的生疏了,加上他本身的底子也还在,工笔画的重点就在于结构,在画的同时他还偷偷细心研究其他匠师的笔法,结合现代的一些画法,渐渐的开始有了一些感觉,画出来的胚画自我感觉明显的上了一个档次。
当他正沉寂于找到胚画技巧的乐趣之中时,三墩子小声的在耳边说道:“师傅,户长正朝咱们这边来了。”
站在工坊中间的赵都坊开始了一天做工前的警训,赵坊都虽然不需要做工,但却要负责一个窑的出产质量,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听其他匠师说坊都弄不好受罚得比一般工匠还要重。
“所谓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钉、釉裹足,这些都是我坊下的工艺要准,谁要是做不得,就趁早给我回家刨地去。”
赵坊都在训斥的同时眼睛有意无意的瞟了瞟范铭的方向,这些都被他看在眼中,他知道赵坊都这是在借集训之名来警告他这个新人要安分点,也不知道这赵都坊是不是和陈耆长有什么关系,但眼下这些也不是他能够考虑的。
他现在脑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份內的事,多存点本钱,为将来从商做准备,有可能的话就顺便博个功名。
“好了,开工了。”这下赵坊都倒是十分干脆,撂下这句话后头独自钻进了窑里。
范铭估摸着应该是在查看烧好瓷的成色。
在赵都坊一声令下之后,瓷窑上的气氛顿时活络开来了,不时响起的号子声唱得人心里暖暖的。
也难怪,这个时代没有人心的浮躁,有的只是那纯朴的生活态度,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相对于其他乡农来说,瓷窑上干活的在十里八乡都算是撑的上门面的人了。
范铭正准备开工,看见开始引他进来的那个小厮还站在一旁,就道:“你去干活吧,我这儿都差不多了!”
小厮恭敬的行了个礼,“师傅,都坊让我以后就跟您了,您有什么要做的就尽管吩咐!”
范铭点了点头,知道这是窑上的规矩,每个匠师都要带个徒弟,顺便帮工,他虽然不是师傅,但也不能例外,仔细的打量了面前的小厮,那张稍显青涩的脸上还满是泥垢,一看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心中不由生出一种怜惜的感触,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三墩子。”
“几岁了?”
“十三了。”
“以后就跟着我吧,做事机灵点,少说多做……可怜的孩子!”最后的那句话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心中感叹不已,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他已经丝毫忘记了自己也仅仅才成年而已。
“嗯,我省得的,我娘教过我!”三墩子认真的点了点头,那乌黑的眼珠中透着坚毅,范铭在心中叹息了一声,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出来讨生活,比起后世那些生在金窝窝里的孩子却是懂事不少,或许人类的进步也是一种倒退。
刻划纹饰和印花都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精细活,头一次上手范铭还不免有些生疏。
有几次力道没控制好竹刀的力道,把未干的胚胎直接挑破,看得在一旁帮工的小厮三墩子都心惊肉跳的。
幸好这只是最基础的轮廓画艺,还有返工的机会,加上三墩子这小子也挺机灵,悄悄的将胚泥重新送回到了瓷坯作坊销毁。
当然,这一切都是背着赵都坊做的。
好在范铭从小做事就非常的有耐性,扎扎实实的做事,熟能生巧,加上范铭肚子里也不是没有货,经过一番磨合,倒也渐渐的顺手了起来,虽然比不上那些老匠师的速度,一天下来倒也画好了四十个个小型瓷胚。
终于等到收工的那一刻,范铭才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先前还以为做匠师会比较轻松,没想到比做力工的压力更大,工作量也不见得少到哪儿去,如果说做力工耗费的是体力,那做匠师耗费的就是精力了。
在招呼三墩子回家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绕着山路回到了家中,他心中惦记的是放在家中的文房四宝,许久不曾读书,一但重新拿起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或许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一但认定一件事他就会停不下来。
家中范秦氏依旧是做好了晚饭等待着他的归来,就像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只有在儿子大口吃饭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十分的满足。
而在张婉儿的身上范铭有感觉到了另外一种不同味道的关切,这却是他怎么也不敢去想的。
在温馨的气氛中吃完了晚饭,范铭又开始了他的课业,先在心中默默的背诵了一遍《幼学文》,自我感觉已经全部铭记在心之后,又翻开了《千字文》。
相对于《幼学文》来说,千字文虽然都是由总共二百五十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整篇文章一字都不重复,但却更为深奥,每一句都有其出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随着文本的下览,范铭的脑袋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摇晃起来,一时又感觉不对,不由嗤然一笑,难怪印象中老一辈的文人读书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的,看来这古文要摇晃着朗诵才够味啊。
不知不觉中,时间一下又到了夜晚子时,范秦氏与张婉儿已经睡下了,范铭合上了书本,打算再练一会字就睡觉,读书的事情毕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靠的是时间的积累。
第二天一早,范铭照常来到窑上上工,见到三墩子也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在工坊中等他了,他心中又感觉沉重了起来,随着工匠这行的规矩,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后要负责这个小家伙的生计。
想到这里他不由又是一阵苦笑,现在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还要管带别人的将来,这实在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今天做起胚画来他也就不会那么的生疏了,加上他本身的底子也还在,工笔画的重点就在于结构,在画的同时他还偷偷细心研究其他匠师的笔法,结合现代的一些画法,渐渐的开始有了一些感觉,画出来的胚画自我感觉明显的上了一个档次。
当他正沉寂于找到胚画技巧的乐趣之中时,三墩子小声的在耳边说道:“师傅,户长正朝咱们这边来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