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0 第四十六章 不舍
- 51 第四十七章 再入楚丘
- 52 第四十八章 闭门羹
- 53 第四十九章 仇人太大
- 54 第五十章 送礼是一门艺术
- 55 第六十二章 县学甄试
- 56 第五十二章 巧遇并不巧
- 57 第五十三章 三夫人的烦忧
- 58 第五十四章 让人误会的情信
- 59 第五十五章 留条后路
- 60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 61 第五十七章 背后隐藏的东西
- 62 第五十八章 腊月新春
- 63 第五十九章 新春的惊喜
- 64 第六十章 不能给你
- 65 第六十二章 先挣下一份家业
- 66 第六十二章 新装赴甄试
- 67 第六十三章 二面如旧
- 68 第六十四章 咱上面有人
- 69 第六十五章 知县大人的召见
- 70 第六十六章 赏识
- 71 第六十七章 生口牙人
- 72 第六十八章 瘸子和拐子
- 73 第六十九章 心头多了一座山
- 74 第七十章 荣锦回乡
- 75 第七十一章 大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76 第七十二章 我也要去县府
- 77 第七十二章 做个试验
- 78 第七十三章 大宋美食家
- 79 第七十四章 秘制卤肉饭
- 80 第七十五章 香雪是个小富婆
- 81 第七十六章 官途还是吏途
- 82 第七十六章 码头的新鲜吃食
- 83 第七十七章 仁义绝味
- 84 第七十八章 查缺补漏和十八张嘴
- 85 第七十九章 麻烦来了
- 86 第八十章 见血
- 87 第八十一章 真好汉!
- 88 第八十二章 危机四伏
- 89 第八十二章 同学情谊
- 90 第八十三章 小人欺之以活
- 91 第八十四章 楚丘县的纨绔们
- 92 第八十五章 敲骨吸髓
- 93 第八十六章 拦头是个什么东西(感谢妖精的打赏,改天加更感谢)
- 94 第八十七章 送铺子
- 95 第八十八章 王家的人
- 96 第八十九章 赔罪(感谢妖精老铁的又一个500打赏,待会儿还有一更)
- 97 第九十章 老爹的消息
- 98 第九十一章 小别胜新婚
- 99 第九十二章 喜忧参半的消息
- 100 第九十三章 嫂子也要去县城
- 101 第九十四章 凶煞鬼宅
- 102 第九十五章 买下来
- 103 第九十六章 地下传来的嘤嘤声(感谢书友56409的打赏)
- 104 第九十七章 传闻
- 105 第九十八章 冬去春来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第五十六章 冬至吃汤圆
几天过去了,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冬至的来临,让这个淳朴的山村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喜色。
这个时代的人对冬至非常的重视,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这一天还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随着年关的慢慢临近,一本厚厚的《五经正义》之《尚书正义》二十卷全部读完了。
这样的进度让龚老夫子惊叹不已,这段时间范铭的进步速度是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的,就算是当年的范文正公少年时都没有这样的天赋。
期间范铭顺便的提了一下今年新任知县甄试选题的问题,龚老夫子却是抿笑不答,这让他感到十分的郁闷,也不知道夫子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在请教了一些诗赋经义上的问题之后,范铭向夫子告别,离开村学。
上次从县城买了一车的年货,除了给了陈嗣良家一半,自己家留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则本来想全部奉给了龚老夫子。
但龚老夫子却坚决不受,说他现在还不算是自己的学生,受之有愧。
这让范铭十分的郁闷。
倒不说郁闷龚老夫子不承认自己是他的学生,龚老夫子的态度他能够感觉得到他已经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学生了,但却夫子不收他的节礼明显是在可怜他的家世,或者说是不相信他的能力。
毕竟读书一途前路艰难,要是没有一份好的家世底蕴是非常困难的。
走出村学的大门,范铭蓦然发现天上已经是飘起了鹅毛大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相对于那些农户和佃户来说,这瑞雪就代表着来年的丰收,他也随之心情开阔了起来,从地上拾起一团雪,在手中捏成一团,朝一颗树上狠狠的砸去,雪团重重的撞在旁边的一颗大树上,又瞬间绽放了开来,漫天雪花,煞是漂亮。
“冬节”也就是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农人们最受重视的一个气节,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这一天要先祭拜祖先,不论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团聚,这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远远的还没到家门,范铭就看到一个人影站在门口,在眺望着他行来的这个方向,在终于看到范铭那熟悉的身影时范秦氏那已添加了不少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范铭赶忙小跑着迎了上去,“娘,这么冷,你呆在外面干啥,不是不让你等的么,快进去,别冻着了。”
范秦氏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随着范铭进入屋中,顿时一片暖意,屋中也生起了抗火,在这不大的空间内倒也十分的受用。
“今天煮的有是啥,好香啊!”范铭抽了抽鼻子,闻到一阵糯米的醇香味。
“还能有啥,今天不是冬节么。做的冬至圆!”范秦氏满脸欣喜从锅里舀出一碗面汤,递了过来,“把这碗喝了,暖暖身子。”
“好嘞!”做冬至圆的这个习俗他倒是知道,因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今儿个,你大姐夫和三姐夫都托人送来了两封节礼,说是给你补补身子。”
范秦氏一边随手接过范铭喝过的瓷碗,一边说道。
“大姐夫?”范铭听范秦氏提起这个遥远的称呼有点惘然,蓦然想起了还有一个大姐也已经嫁人了,这么久了要不是这次范秦氏的提起他还真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亲戚,想到当初一家人艰难渡日的情景他的心中不由一阵来气,“早干什么去了。”
范秦氏仿佛没有听到范铭的嘀咕声,继续念叨着:“你三姐打小就疼你,这么些天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咱们遭罪,她在夫家怕也不好过吧!”
顿了顿,范秦氏又道:“你大姐家本身就苦,前些年咱家富裕的时候还好,这一会儿能记得为娘我很好了,你到时候得空也得去看看你大姐一家。”
范铭心中了然,发现可能是自己过怪这两个姐姐了,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高不高,全看娘家的实力,或许以前范家没倒之前,还可以称的上是一方大户,如今人家却是避之不急了,突然间他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问道:“娘,咱家的事不会影响考功名吧?”
范秦氏对这件事倒是知道得非常清楚,回答道:“不会,当初你爹这件案子是由应天府直接判处的,虽抄没家产,但罪不及亲属。”
听了范秦氏的回答,范铭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倒不是看重官帽,只要科考这条路还在,那老爹的那件案子就还有翻案的希望,自己的人生也会顺利很多,就算是不当官,有功名在身,很多事都好办许多,“娘,过些日子我去看看二姐、三姐她们吧。”
“明年开春再说吧,如今咱们也存了不少钱了,带上两封大点的礼盒,别让人家看低了,也给你姐在夫家撑撑脸面。”
说了些话,范秦氏开始将浸好的糯米拿了出来,开始做冬至圆,这是家中剧变以来过得第一个冬节,范秦氏的兴致很高,让范铭哭笑不得的是范秦氏还让捏了一些小动物,完全还把他当成了孩子。
“按照习俗,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当然,范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感受这一切。
曾几何时,家中毫无生气,能有如今的场面,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冬至非常的重视,外出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这一天还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随着年关的慢慢临近,一本厚厚的《五经正义》之《尚书正义》二十卷全部读完了。
这样的进度让龚老夫子惊叹不已,这段时间范铭的进步速度是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的,就算是当年的范文正公少年时都没有这样的天赋。
期间范铭顺便的提了一下今年新任知县甄试选题的问题,龚老夫子却是抿笑不答,这让他感到十分的郁闷,也不知道夫子到底是什么个意思,在请教了一些诗赋经义上的问题之后,范铭向夫子告别,离开村学。
上次从县城买了一车的年货,除了给了陈嗣良家一半,自己家留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则本来想全部奉给了龚老夫子。
但龚老夫子却坚决不受,说他现在还不算是自己的学生,受之有愧。
这让范铭十分的郁闷。
倒不说郁闷龚老夫子不承认自己是他的学生,龚老夫子的态度他能够感觉得到他已经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学生了,但却夫子不收他的节礼明显是在可怜他的家世,或者说是不相信他的能力。
毕竟读书一途前路艰难,要是没有一份好的家世底蕴是非常困难的。
走出村学的大门,范铭蓦然发现天上已经是飘起了鹅毛大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相对于那些农户和佃户来说,这瑞雪就代表着来年的丰收,他也随之心情开阔了起来,从地上拾起一团雪,在手中捏成一团,朝一颗树上狠狠的砸去,雪团重重的撞在旁边的一颗大树上,又瞬间绽放了开来,漫天雪花,煞是漂亮。
“冬节”也就是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农人们最受重视的一个气节,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
这一天要先祭拜祖先,不论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团聚,这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表示年终有所归宿。
远远的还没到家门,范铭就看到一个人影站在门口,在眺望着他行来的这个方向,在终于看到范铭那熟悉的身影时范秦氏那已添加了不少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范铭赶忙小跑着迎了上去,“娘,这么冷,你呆在外面干啥,不是不让你等的么,快进去,别冻着了。”
范秦氏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随着范铭进入屋中,顿时一片暖意,屋中也生起了抗火,在这不大的空间内倒也十分的受用。
“今天煮的有是啥,好香啊!”范铭抽了抽鼻子,闻到一阵糯米的醇香味。
“还能有啥,今天不是冬节么。做的冬至圆!”范秦氏满脸欣喜从锅里舀出一碗面汤,递了过来,“把这碗喝了,暖暖身子。”
“好嘞!”做冬至圆的这个习俗他倒是知道,因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今儿个,你大姐夫和三姐夫都托人送来了两封节礼,说是给你补补身子。”
范秦氏一边随手接过范铭喝过的瓷碗,一边说道。
“大姐夫?”范铭听范秦氏提起这个遥远的称呼有点惘然,蓦然想起了还有一个大姐也已经嫁人了,这么久了要不是这次范秦氏的提起他还真不记得有这么一号亲戚,想到当初一家人艰难渡日的情景他的心中不由一阵来气,“早干什么去了。”
范秦氏仿佛没有听到范铭的嘀咕声,继续念叨着:“你三姐打小就疼你,这么些天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咱们遭罪,她在夫家怕也不好过吧!”
顿了顿,范秦氏又道:“你大姐家本身就苦,前些年咱家富裕的时候还好,这一会儿能记得为娘我很好了,你到时候得空也得去看看你大姐一家。”
范铭心中了然,发现可能是自己过怪这两个姐姐了,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高不高,全看娘家的实力,或许以前范家没倒之前,还可以称的上是一方大户,如今人家却是避之不急了,突然间他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问道:“娘,咱家的事不会影响考功名吧?”
范秦氏对这件事倒是知道得非常清楚,回答道:“不会,当初你爹这件案子是由应天府直接判处的,虽抄没家产,但罪不及亲属。”
听了范秦氏的回答,范铭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倒不是看重官帽,只要科考这条路还在,那老爹的那件案子就还有翻案的希望,自己的人生也会顺利很多,就算是不当官,有功名在身,很多事都好办许多,“娘,过些日子我去看看二姐、三姐她们吧。”
“明年开春再说吧,如今咱们也存了不少钱了,带上两封大点的礼盒,别让人家看低了,也给你姐在夫家撑撑脸面。”
说了些话,范秦氏开始将浸好的糯米拿了出来,开始做冬至圆,这是家中剧变以来过得第一个冬节,范秦氏的兴致很高,让范铭哭笑不得的是范秦氏还让捏了一些小动物,完全还把他当成了孩子。
“按照习俗,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当然,范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感受这一切。
曾几何时,家中毫无生气,能有如今的场面,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正在加载...